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中世纪西秦帝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烟酒走江湖
西秦族人好说,光看面相就知道他到底是不是本族人,可欧罗巴上其他民族之人,并不好区分,万一让勃艮第人混进来,虽然可能破坏不了什么,也看不穿什么,但总归是件麻烦事。
谨慎,一向是尉夫做事的最大特点。
柏舟跟随小宝进入广场,便看见数十名西秦兵士,在几个人的指导下,扛着一些在柏舟看来无非是巨木机括之类的东西,仿佛在组装着什么。
因为他们只是刚开始干活,所以柏舟目之所见,都是一些零碎,并不能看出来到底是什么东西,不过柏舟毕竟怎么说也是“见多识广”之辈,没见过猪跑、总吃过猪肉,在中世纪,还是战争方面,需要用到十余米长的巨木,还有大批机括之类东西的,除了大型投石机以外,难不成还能装建个变形金刚?
柏舟突然发现,那几个指挥其余人装配部件的“技术人员”,为首的那个赤足麻衣的老者,似乎很面熟的样子,细细想来,好像蜂弩机的制造者就是他老人家。
对,就是他,化成灰柏舟也认得。啊,不,这句话用到这里似乎不太合适,但肯定可以表达柏舟对他印象之深刻,准确说,是对蜂弩机印象之深刻。
这个在巴塞尔之役中给勃艮第人造成大麻烦的武器,其实真说起来,定位还蛮尴尬的。说弱吧,它的杀伤力绝对是战术级别的,只要有足够的规模,主导一场战斗的胜负是肯定没有问题的;可说强吧,它的规模按现在的状况来说,柏舟是指望不上了,这个“老发明家”,似乎志向只是在于发明,而不是在于如何让一向发明的效用最大化,柏舟本来还指望这次尉夫来,能再带来十余架蜂弩机,可现在来看,老者在这段时间里,似乎又在捣鼓什么新东西,肯定没心思再放到蜂弩机上面了。
随他去吧,都这么一大把白胡子了,肯定也到了“耳顺”的年岁,想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反正只要技术有了,原材料、人手跟得上,造多少都不是问题。这是柏舟的内心想法。
毕竟,这可不是一个讲究士农工商四阶层的地方,特别是柏舟更不是一个看不起所谓奇巧银技的人,所以,对于这种技术人员,柏舟还真的做不了什么特别的要求,只是要求别闲着就成,至于说造出来的东西有用没用,自然有专人鉴别。谁叫柏舟上学时学的专业别说在中世纪,哪怕放在民国时期,也是屁用没有。
不过,因为有先例,所以柏舟对这位老者所造的东西还是很有信心的,可是,这个数量么,一直是柏舟心中不愿意去想的地方。
“这种投石机,先生带来了多少架。”
相比于防守而言,投石机这种东西更利用进攻,用以攻破城墙。毕竟,这玩意的准头谁也保证不了,哪怕上帝他老人家在不违反牛顿几大定律的情况之下,也毫无办法。而且,即便用来进攻,它也得上了规模才有用处,柏舟一眼扫去,似乎相比于堆放零件的地方而言,这个广场显得太过宽敞了些……直接说来,最多就是两架投石机的零件。
“只有一架。”
尉夫说出了一个让柏舟更揪心的数字。
“不过,它可不是一般的投石机,而是回回炮!”
…………………………………………………………………………………………………………………………………………………………………
ps:是真的,现在好多騒年确实没见过猪跑,但吃过猪肉。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中世纪西秦帝国 第一百零七章 火油“替代品”
“回回炮?”柏舟脸上露出了错愕的表情。
回回炮虽然名为“炮”,但其实是一种大型的投石机械,弹石重达一百五十公斤,以机发射,用力省而射程甚远。在蒙元初期,可谓是战功赫赫,它让一向不善于攻城拔寨的蒙古军队,在阵地战中,第一次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襄樊战役,蒙元军队围城五年,几乎寸功未进。毕竟,宋朝军队虽然不善野|战,但在城镇防守一端,却有十分多的经验和技术上的优势。直至回回炮的诞生,这种局面才彻底被打破。
元十年(1273)正月,蒙元以回回炮攻樊城,一举告捷。接着,元军移炮以向襄阳。元将根据对地势的细心观察,在襄阳城东南角安置巨炮。“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结果,一炮就射中襄阳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宋将吕文焕自知不敌,遂纳城归顺元军。相持五年之久的襄樊战役,就这样在回回炮的一声怒吼中宣告结束。故而,回回炮也叫做襄阳炮。
接着,元军利用这种威力巨大的回回炮不断扩大战果,以炮先克潭州,继克静江,将战果扩大到湖南、广西。后来南宋王朝也曾令边郡仿造回回炮,但终因败势已定,未能挽回战局。
而现在柏舟之所以面露错愕的表情,因为他一是没有想到,尉夫这边居然真的会搞出来这么个大家伙,要知道,回回炮的技术源自西域,在投石机方面,连武器装备技术一向领先于蒙元的宋朝,也自愧不如,柏舟真没想到,西秦还的确是人才辈出,连这么个东西也能仿制得出来;二是柏舟认为,尉夫应该知道,一架回回炮,作用有限的紧,而且就这么个玩意儿,虽然厉害,但应该不至于让尉夫亲自跑来巴塞尔一趟。毕竟,回回炮又不是原子弹,一两颗就能结束一场战争。
特别是这种明显用于进攻端的大型投石机,现在要用来防守,效果一定会打些折扣,况且最要命的是,数量只有一架,这让柏舟情何以堪?明明知道西秦有这么几项先进的技术,却始终用不到战场上的滋味,实在不怎么舒服。
“没办法,我的那位老朋友,就这么个性格。”尉夫同样也知道,如果单论现在的军事作用而言,哪怕再造两架蜂弩机,肯定也比一架回回炮顶用。可他同样知道自己这位老伙计的性格,干什么事情就图个“新鲜”,一旦让他搞明白了一样物品,那么立马便会失了兴趣。就比如上次介绍给柏舟的蜂弩机,如果这次老伙计听他的话,老老实实多造几架,现在带来,说不定还能在公子心里多留些印象。可老伙计却偏偏认为应该再弄出一两样新东西,才能让公子记住他,所以,才有了现在这架回回炮的诞生。
“算了,有总比没有强,再者说,虽然我们是防守方,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一味的防守。”柏舟顿了顿,又接着说道:“大方面上来讲,我们是处于战略防守的位置,可在局部战役中,我们也可以以攻代守,作为进攻方而出现。”
尉夫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神色,开口说:“确实如此,总是防守,估计就连蒙山也不会同意的。”
说完,似乎想到了以前什么有趣的事情,尉夫嘴角不自觉的微微扬起。
柏舟盯着渐渐组装成型的回回炮,心中不由有些失望。原本以为,能让尉夫放下伯尔尼城内的一切事务,专门赶至巴塞尔,肯定是为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加上尉夫在前面的信中提到,是为了护送某样东西,且又有蜂弩机作为“铺垫”,所以柏舟对这次尉夫所能携带来的东西充满了期待。
没想到,东西确实是好东西,可对西秦的作用,着实有限的紧。
一架回回炮,哪怕它一次能发射一百五十公斤重的石块,射程近四百米,可是,它那糟糕的准头和迟缓的射速,让柏舟哪怕是想把它作为一件“关键”武器都困难,更别说常规武器了。
想到这里,柏舟就准备离开了。现在他手头上的事情还真不少——弗兰克那边和沃尔夫冈闹出了这么件不愉快的事情,柏舟希望不要影响到中午的三方会面;沃尔夫冈要去见贞德,至于见到没见到、或者说了些什么,虽然柏舟并不关心,但如果一点儿都不闻不问,似乎也不太合适,特别是看沃尔夫冈的样子,又没有避讳西秦人。
“公子,您这就准备走了么?还有东西没有看呢。”尉夫见柏舟有想走的意思,立马出声阻拦道。
“先不看了吧,等会儿还要和瑞士日耳曼人、神圣罗马帝国的人商谈一些战术战略,时间有限。”
说实话,柏舟对回回炮十分感兴趣,也知道它的威力确实是实打实经过实战检验的。虽然柏舟不知道族人们这架仿制的回回炮和原版的相比,到底谁的威力更大些。但是,那个赤足麻衣的老者,已经用他的蜂弩机告诉自己了,他所鼓捣出来的东西,不会是劣质品。
问题是,光一架回回炮,除非它的精准度能做到四百米射程内,误差不超过一米,能让柏舟作为“狙击”之用,要不然,柏舟对它实在是不抱有什么希望。
“哦,那算了。”在柏舟扭头准备离去的时候,尉夫似乎是在自言自语般说道:“听犬子说,巴塞尔之役,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火油,那么,可能最后的结果会更好些。我们西秦,本就人丁不旺,所以每个族人都是财富。这次,我专门带了些类似火油之类的东西,难道公子不想看一看么?”
…………………………………………………………………………………………………………………………………………………………………
ps:感谢我是大老爷的打赏;又上分类强推了,挠挠头,烟酒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近一直被骂关于本书到底定位于历史还是游戏的问题,烟酒淡疼,士气不可避免的收到了打击。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中世纪西秦帝国 第一百零八章 火药
“火油的替代品?有点意思。 ”柏舟说道。
该不会是尉夫他们找到了石油了吧,柏舟这样猜测道。当然,如果真是这样,也足以令人兴奋,也足以让尉夫亲自前来,护送这一趟。
虽然这个年头石油还不能称得上是什么国家血脉,这种资源更不足以引发一场战争,在内燃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被发明的年代,石油,主要是指它的提炼物,只能算是一种不错的商品,或者是一种比较普通的战略资源。
如果现在西秦有足够多的石油的话,无疑能在防守端给勃艮第人造成很大的杀伤,一些战术计划,也给了柏舟更多的选择余地。
不过令柏舟很惊奇的是,在他所知道的知识中,瑞士、及其周边的国度并没有什么出名的产油基地,而且现在西秦的商贸活动并没有开展起来,尉夫是从哪里搞到石油的?
当然,话说回来,后世那种出名的产油基地,无一不是超大型油田,现在就算给了西秦,也几乎没大用处。反而是那种易开采的小型油田,名声放在后世肯定是除了本地人以外没人知晓的那种小型油田,可对于现在的西秦而言,却是正正好。
柏舟对尉夫能认识到石油的价值一点儿也不奇怪,毕竟,最早钻油的是中土人,最早的油井是四世纪或者更早出现的,中土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钻头钻井,其深度可达约一千米,他们焚烧石油来蒸发盐卤制食盐。十世纪时他们使用竹竿做的管道来连接油井和盐井。
古代波斯的石板纪录似乎说明波斯上层社会使用石油作为药物和照明。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土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在哪?先生,您就别卖关子了,赶紧拿出来吧。”柏舟四周望去,发现似乎四周并没有什么可以盛装液体的器物,难不成,尉老夫子还把石油藏了起来?
“公子,莫要心急,我这就把样品拿出来。”尉夫说着,便伸手向怀中掏去。
尉夫这个动作让柏舟吃惊不小,因为很明显,液体之类的东西,是不会放入怀中的,也就是说,柏舟所猜想的石油只是一念之想。可问题是,到底是什么物件,会成为火油的替代品呢?
猛然间,柏舟想到了一样东西,似乎,自己是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东西啊。
尉夫掏出的,是一块一尺见方的布包,伸展开来,里面装着一些黑乎乎粉末状的东西。
果然,是火药啊!
尉夫说的也没错,这玩意在城墙上防守时,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火油,而且以火药的威力来讲,可比同分量的火油要生猛的多。
柏舟一开始是万万没有想到尉夫居然会给西秦带来这么个东西,这有点儿太出乎自己的预料了。
这倒不是柏舟疏漏,忘了这么一件“物美价廉”的大杀器。而是可能由于大背景的问题,让柏舟一直认为自己很“单纯”的生活在冷兵器的时代,跟火药、枪械什么的热武器应该沾不上边。并且,因现在在为欧罗巴大陆上,火枪、火炮之类的东西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甚至似乎连火药还没有传入,导致柏舟一直也没往这方面去考虑。
再者说,经常玩游戏的柏舟也知道,即便是发明出来了这些热武器,在初期,它们能发挥出的作用,其实并不比弓箭、投石机强多少,所以柏舟也就没有多费心思。
现在想来,即便是柏舟有心,确实也无力。说到底,柏舟的化学奇差无比,除了大概知道黑色火药的配比是什么一硝二磺三木炭之外,便所知甚少了。当然,还有在近代历史上有赫赫威名的苦味酸、无烟火药之类的,可关键是柏舟只知道一个名字,至于它们的具体做法,理所当然的是两眼一抹黑。
现在想来,中土的火药武器,自唐代以来便开始出现,宋、明两代也一直在不断发展。可能是由于火药本身的问题,以及机械工艺方面的缺陷,导致热武器在中土其实一直是一种很尴尬的存在,仿佛就是年三十的凉菜,有它没它,该亡的国照样是个亡。
可是柏舟知道,热武器一定是时代发展的潮流,虽然现在似乎西秦还指望不上他,或者说,百年之内谁都不能把它作为决定胜负的力量,但是,第一,发展热武器是必要的,比如说是火炮,可能柏舟目前而言用不到、也用不上它,但只要西秦族想在欧罗巴大陆上安安稳稳的生活下来,绝对的武力保障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未来,枪、炮就是保障;第二,哪怕是火枪、火炮还没有造出来,但就说是普通的火药,使用起来也绝对是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杀器。虽然具体用法柏舟也不太清楚,但怎么也知道,要用一种密闭的容器盛装火药,才能起到爆破的效果。像现在尉夫这样子,纯粹是摆个样品,真正的实战中,断然不会用普通布匹去包裹,毕竟,炸药包也不是这种包法儿。
就目前柏舟所知道的情况而言,欧罗巴本地人,肯定并没有热武器部队,也没有火药的概念(毕竟,如果柏舟看到当地的军队有人使用火器,那柏舟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们西秦有没有更先进的武器,毕竟,再怎么说,西秦代表着中土,也是火药的祖宗,虽然在后世,中土武器与西方差距颇大,但在这个年代,最先进的科技还是掌握在中土人的手中)。换句话说,火药似乎现在还并没有传入当地
其实早在八、九世纪时,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硝也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而波斯人称它为“中国盐”。他们仅知道用硝来治病、冶金和做玻璃。十三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的,希腊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火药。火药武器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
至于现在阿拉伯人有没有火药武器柏舟并不清楚,也不需要关心,而欧罗巴本地各个国家,肯定是还没有得到这种技术,或者说,即便得到了这种技术,也还没来得及转换为战斗力。
那么,这样来看,火药,是西秦送给勃艮第人一份很好的见面大礼。让其他人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招惹不得的。
…………………………………………………………………………………………………………………………………………………………………
ps:祝愿大家明天节日快乐。另:其实贞德一种有名的战法就是火炮集中使用,也就是说,在正史中,贞德这一年代的将军,都是知道火炮的。但在本文的设定中,现在火药算是刚刚传入欧洲。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中世纪西秦帝国 第一百零九章 火药器
好一会儿,柏舟才从自己的思绪当中醒来。 这主要也是因为尉夫给他带来的这个物件太震撼了些。原本,在柏舟心中,哪怕只是带来些石油,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没想到,尉夫这么厉害,直接就把火药给捎带来了。
可以预见,今后,无论哪个国家,再与西秦人发生战争,就必须先要承受火药的怒吼!
当然,单纯是火药,从根本上来讲,改变不了西秦人目前的作战方式,也就是说,现在,西秦还需要用冷兵器与敌人做征战。但,在一些较为特殊的场合,光是火药,就够所有西秦族的敌人喝一壶的了,不过这个前提是西秦人拥有足够多的火药。
柏舟似乎明白为什么尉夫知道单独一架回回炮起不到什么大作用,却还是坚持带着它来到巴塞尔,想来是要利用它的射程,加上火药的爆炸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毕竟,就算回回炮的准头不行,但是只要火药的爆炸半径足够,所能产生的杀伤效果,特别是针对敌军将领的杀伤,也将会是比较可观的。
“火药带来了多少。”柏舟把心中的一丝激动,暂时压在了心底,因为,他有些担心尉夫会给他来一句“就这么多”。那样的话,柏舟捧着尉夫递来的布包,也只有欲哭无泪的份了。
“不少,但也不多,有一千斤左右。”尉夫给了柏舟一个听起来尚能接受的数字。可谁都明白,一千斤,也就是七八个男子的体重之和,对于一场战争来说,这是一个少到不能再少的数字。
换一个更为直观的表述,回回炮所载的最大弹重为一百五十公斤,也就是三百斤,一千斤的火药,还不够回回炮满载四次发射的分量。可以这么说,四次发射,对于一场战争,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除非,次次都能打瘫敌人的指挥中枢。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玩意儿,有总比没有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影音”效果,可比那几架蜂弩机更为震撼人心,如果利用好了,用来打击敌方士气,是再好不过了。
“对了,威力怎么样。”柏舟询问道。这也是柏舟另一个关心的话题。毕竟,如果是一千斤**,那柏舟相信绝对能把勃艮第人炸得鬼哭狼嚎的,可现在西秦手里的是一千斤黑火药,而且,看情况,还是最原始的那种黑火药,柏舟对它的威力,并不十分看好——如果当初知道自己会有这么一遭,那么也得好好研习一下,苦味酸和无烟火药是怎么制作的。
“这个……”尉夫说话欲言又止,似乎是在找寻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它们的威力,可想到最后,发现似乎什么语言都不太好形容,索性开口说道:“公子还是亲自看看吧,我叫人负责给您演示。”
说完,便带着柏舟来到了广场的另一边,周围的兵士显然知道柏舟是来干什么的,各司其职,带出了一条路。
这些人是尉夫自伯尔尼带来的,也就是说,他们知道这次他们所携带的火药的用法,也知道如何来演示它的威力,在得到尉夫示意后,他们便开始按部就班的准备着。
柏舟向四周望去,除了这些兵士外,也只有汪小宝和几个暗机亲卫还一路跟随着自己和尉夫,不过很明显,他们对即将而来的火药“试验”,有充足的准备,脸上的神色,既显得有些许谨慎,也显得十分放松自然。
毕竟,他们都不是什么孤陋寡闻之人,久经行伍的他们自然是知道这个世上有许多种以火药为引的武器,他们中虽然不曾有人使用过火药武器,但总还是见识过的,所以,对于这些从伯尔尼赶来的士兵所准备的东西,并不感到奇怪。
柏舟看到,这些兵士们倒也没有太多准备什么,只是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箱子中取出一个瓶罐样的东西,上面露出一团白色的带状物。
该不会是手榴弹吧,这是柏舟看见这玩意儿的第一反应,毕竟,这个形象也太像了点。
“这个名唤震天雷,里面大约是半斤重的火药,点燃引信后,立即掷出,爆炸产生的威力足以让炸点周围一米之内,没有活物。”尉夫这样介绍道,“由于时间仓促,我们也没弄出来太多的火药器,这震天雷是唯一的一种。”
震天雷?一米?柏舟先不管这个听起来非常唬人的名头,而是专门留意了“一米”这个数字。
“轰!”一声巨响,当然谈不上什么天地晃动,震天雷的首场“演出”还算中规中矩,当然,这种中规中矩说的是在热武器中的表现,如果放在冷兵器中作比较,呃,完全没有可比性。
虽然离得有百多米的距离,但是柏舟还是感觉到有些许渣滓飞溅到自己的脸上,气浪也是阵阵而来。而且刚才一瞬间那爆发性的火光,还有现在久久散不去的浓烟,似乎在告诉大家,它的威力还不赖。
虽然比起它的声势,一米的杀伤半径似乎可怜了些,但柏舟清楚,一米的有效杀伤半径在这个时代确实也算是不错的数据,尽管无法和后世种种型号的手雷相比,可在这个时代,这已经可以算是一件不小的杀器了。话说回来,先不提明显是陶质的瓶罐,在西秦似乎已经不剩下太多了(毕竟一路的迁徙,这种易碎的东西自然不好保存),目前可没有太多用来给军队使用,更重要的是,一个这玩意就需要半斤左右的火药,那也就是说,如果西秦把火药全部拿来做所谓的震天雷,也不过能做出来两千枚罢了。
看来,用它来吓人的作用要明显好过用它们来杀人。柏舟撇了撇嘴,无奈地想到。
1...5960616263...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