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关云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氏传奇
重生关云长 第235章 拟诏事宜(二)
关羽此话一出,朝堂之上再次沸腾起来,献帝一听这又是个难事啊,遂端坐在那里遂道:“诸位大臣以为如何啊?”
太尉杨彪首先出列道:“关将军所提之事涉及诸多方面,别的我不管单说这袁术,我想袁术乃是四世三公,作为汉室名门之后,他岂能有反叛之心?何必要动用汉室宗室讨伐名门之后呢?这岂不是自相残杀么?老夫坚决反对这么做!再说让袁绍讨伐曹孟德一事,此事唯恐师出无名啊,曹孟德何罪之有?就要袁绍兴兵讨伐呢?吾认为此事欠妥!”
朱儁闻后遂道:“此乃驱虎除豹之计,更是一箭双雕之计谋,如果用之的话,既让我们省了力气又能攘除外患,此计甚妙!吾认为没什么不妥!”
车骑将军、国舅董承遂道:“老夫认为袁氏四世三公,树恩四世,应该不会夹攻洛阳,袁术为人奸诈,我们先不要急着动手,一旦他有所企图,再通知刘表勤王也来得及,如果贸然的叫刘表夹攻势必得罪袁术;至于袁绍进攻曹操之事吾认为还是妥当的,这样做一方面试探袁绍对陛下的忠心,另一方面可以打压曹操,防止他这个老虎养成;叫韩遂夹攻李傕,吾认为此事未尝不可,一方面可以试探韩遂的忠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我们的压力!”
左将军、皇叔刘备闻后遂道:“国舅说得有理!我看这么办最妥!”
刘备说完,朝堂之上在没了声音,两位皇亲出乎意料的达成了一致,关羽闻后再道:“这么着吧就依国舅建议,不知大家还有没有什么意见啊?”
众大臣闻后互相对视了一下。没人再进谏开来,献帝见大臣们没了声音,遂道:“我看此事准奏!就依国舅的意思办!”
关羽见这第二条建议也折中的通过了,接着出列道:“为臣的第三条建议就是关于以下几个人的人事安排问题,恳请皇上予以定夺。经过臣再三斟酌,反复酝酿,拟决定提拔:“陈宫为中郎将、行军司马、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张飞为虎威将军、高顺为典军校尉、周仓为都尉还望陛下恩准!”
关羽说完,献帝遂道:“准奏!”
还没等众大臣发言,献帝就下了决定,原来在人事任免上。只要当事人决定提拔了,到了皇帝这边就是走个形式的事,只要没太大出入一般都予以通过,关羽作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在人事任免上有自由裁定的权力。可以推荐正二品的官员,可以任免三品以下的军事主官和副官,但是基于对皇帝的尊重,他所提拔任免的官员需要向皇上做一下汇报,作为军队系统内的官员提拔,关羽有其决定权,也不容别的大人掺和。所以这件事情很快就通过了.
三件事情虽有争议不过鉴于关羽在朝中重要的人脉还是得以通过,接下来献帝便开始拟诏了,最先开始的就是第一件事情,昭告天下,其实之所以推动这件事情,就是为了引周边诸侯归顺,其实就是针对河内太守张扬的,因为别的诸侯不可能归附,圣旨马上发给各方的诸侯,第一个要发的就是河内太守张扬。
这张杨字稚叔。云中人,早年时因为武勇过人被并州刺史丁原任命为武猛从事。汉灵帝末年,天下大乱,汉灵帝以所宠衅门蹇硕为西园上军校尉,蹇硕在京都统领军队。想要统率四方,于是大肆征召天下豪杰用为自己的偏将,当时袁绍和曹操都被征为校尉跟随蹇硕,而丁原则派遣张杨率领士兵去蹇硕那里去,蹇硕让张杨暂行军司马。
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蹇硕被大将军何进所杀,何进派遣张杨回并州召集兵马,留在上党,并平定了上党的山贼之乱。但何进不久之后就被宦官张让等诛杀,董卓趁机进京,掌握朝中大权,无恶不作。于是张杨率兵进攻上党太守于壶关,但未能攻下,于是张杨率所领寇略诸县,队伍发展到几千人。
初平元年,张杨率军参加,山东诸侯组成以袁绍为首的讨董联盟军。张杨于河内与袁绍军回合,后与匈奴单于於夫罗屯于漳水,於夫罗想要叛变,但是袁绍和张杨都不肯相从,于是於夫罗挟持张杨奔走,袁绍派遣大将黮义进行追击,在邺城南部大破於夫罗军。於夫罗挟持张杨逃到黎阳,攻破度辽将军耿祉军,张杨得以东山再起,于是董卓封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自此驻守河内郡。
这河内郡拥有人口80万,称得上是一大郡,张扬当下收到圣旨,当即便表示拥护献帝,俯首归顺,并在第一时间给献帝写了回信,为表示诚意将河内太守的印绶也一并交上,就这样张扬归顺了洛阳,河内郡没动刀戈便收复回来
却说荆州的刘表收到了洛阳来的圣旨,很快召集手下众下属商议开来,一直以来他刘表盘踞荆州不问世事,即使在遇到董卓进犯长安,18路诸侯兴兵讨伐之际,他刘表所在的荆州仍然按兵不动,作为汉室宗亲,曾经何进一手提拔的人才,面对这种大逆不道、欺君罔上的董卓,却依然保持着克制与冷静。其实刘表有自己的打算,作为刚刚上任5年的荆州牧,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真的很不容易,不惑之年的他才熬上这荆州刺史的位置,在官场上奋斗了这么多年,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这个位置来之不易啊!这是其一;其二是刘表年龄方面的问题,年过五旬的他面对这宫廷变故,反映已经没有年轻人那么强烈了,老来持重么,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刘表的荆州只有按兵不动,毕竟董卓还没有攻打荆州的打算,身在荆州便能求的自保;其三就是刘表藏有私心,什么私心呢?那就是作为整个荆州的“掌门人”他要坐看荆州强大起来,当别的州郡忙于战事的时候,荆州却安享太平,求的发展,依然是歌舞升平、太平世界;其四是与刘表的性格心理有关,一直以来他都以保守自居,没有野心容易安于现状,还有作为文人出身的他对于“武功”方面自然要少了很多激情,文人治国理政方面是行家里手,对于征战杀伐之事还不是很热衷
鉴于以上这几点,刘表一直都没有出兵攻打长安,试想如果他肯起兵的话,无论是天时、地利、人和各个方面都有着别人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最终的结果是他选择了沉默,也许只有这样他的地位才能得以巩固。
刘表作为汉室皇亲当下接到圣旨,心中真是百感交集啊,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荆州坐着这土皇帝,什么事都是自己说了算,而且荆州富庶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好不容易他将荆州治理成如此局面,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政通人和,自己将荆州打理的是井井有条,这大好局面来之不易啊,这下可好好不容易经营的结果就要拱手相让了,朝廷一道圣旨要他交出兵权,将荆州拱手相让.
刘表心里这个不是滋味啊,没错朝廷现在是拨乱反正了,自己作为汉室皇亲理应拥护朝廷决定,但是朝廷现在不过是一个10来岁的孩子,
一切都是一个姓关的说了算,这姓关的乃是董卓的手下,杀了董卓乃掌控了兵权进而霸占了洛阳,天子年幼根本不懂政事,其实是姓关的说了算,他这是拿天子以令群雄,名义上是天子要自己交出兵权,实际上却是那姓关的占了便宜,刘表这么一思量心中甚为复杂,这姓关的将了自己一局啊,如果自己不同意,首先作为汉室宗亲,于面上过不去,试想如果自己作为汉室宗亲都有令不行,那么别人会怎么看?其次就是违抗圣旨,给人家找到一个兴师问罪的理由,姓关的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兴兵讨伐荆州;但如果自己拱手相让的话,自己又有些不舍,刘表越琢磨心里越是矛盾。
刘表自己越寻思越不知道如何是好,既然自己无法作出决定就只有问计于自己的手下了,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了,第二天刘表便召集手下商议开来,谋士蒯良、大将蔡瑁、将军蒯越很快被召集到了自己府上,这蒯良,字子柔,南郡中庐人,是蒯越之兄,其人足智多谋,兄弟二人辅助刘表,佐其成业。蒯良精通天文,极善相马。蒯越则是个武力不凡的将军,二人一文一武辅佐刘表,堪称刘表的左膀右臂,而这蔡瑁则是自己的大舅子,乃是亲信。
三人当下被刘表召集到了府上商议开来,刘表首先向这三个人通报了一下情况,然后问几个人道:“今夜请诸位来就是想让几位给我出出主意,看看此事如何是好!”
蒯良闻后问刘表道:“主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是想依圣旨行事还是另有打算呢?”(未完待续。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重生关云长 第236章 奉召考量(上)
刘表遂道:“我现在也是骑虎难下,心里矛盾的狠啊,所以才连夜召集你们诸位前来商议啊!让你们给拿个主意!”
蔡瑁闻后斩钉截铁的说道:“这有啥矛盾的啊!依我看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不管不问算了,就当没这回事,将那道圣旨仍了算了,我就不信他们还能发兵来攻打襄阳不成?”
“蔡瑁将军说得有理!主公好不容易作拥这荆州了,怎能凭借这一张圣旨就拱手相让呢?”蒯越接着说道。
刘备闻后说道:“我乃汉室宗亲,如今天子发诏,我则能就这的无动于衷呢?这岂不被世人笑话?”
“主公的意思我已经明白,其实主公是不想交出兵权,但又碍于自己汉室宗亲,怕面子上过不去,此事好办,既然圣上让主公交出兵权俯首称臣,主公奉召行事即可,可以给天子回信称归依天下,愿意称臣,至于交出兵权么,主公只需言说自己乃是汉室宗亲,作为刘姓之人岂能不为社稷着想,吾乃是大汉之臣更是汉室宗亲,所以守卫荆州就是替陛下守护,家国天下,作为皇族守护领土陛下还能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吾的领土即是陛下领土,陛下随时可以亲来提兵!”蒯良出计道。
刘表闻后捋了捋胡须道:“子柔之计甚妙!如此一说既保留了吾的地位又不失天子面子,不知天子阅后会怎样?”
“管他怎样,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将计就计,他们将我们一军我们就还他一卒!按此计策主公这次就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蔡瑁接着道。
刘表点了点头遂依照蒯良的计策很快给献帝写了回信.
却说袁术自从上次联军兵败遂移兵南阳,作拥南阳开来。这南阳有三十七城,五十万户,总计超过二百四十万的人口,不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十分发达,是东汉第一大郡。当下袁术收到了献帝的诏书,甚为大惊,不禁寻思:这一定是那个关羽使的诡计,他诛杀董卓之后便盘踞洛阳,以忠君护国之名,当上了大将军。这次又让天子矫诏,要众诸侯交出兵权,俯首归附,此乃拿天子号令诸侯之计。袁术很快就明白了这其中的用意。
袁术不禁琢磨:天子年幼,兵权掌握在关羽手中,如果交了兵权也是给关羽找宽筹。白白的便宜了关羽这小子,自己好不容易有了这么多兵马,如果交出自己还能做什么?与人为奴怎比自在为王,当今天下群雄逐鹿,群雄并起,自己能在如此众多的群雄中谋得一片天地实属不易,却要白白的奉上。怎么舍得?不过袁术又想,此次乃是天子降诏,如果不从关羽定然会以此为借口兴师问罪,关羽如今坐拥洛阳,兵强马壮、兵多将广,关羽更是有万人不当之勇,如果真的起兵讨伐自己,自己如何是他的对手?前番十八路诸侯联军都不是他的对手,自己独木难支又岂能与他抗衡?况南阳距离洛阳如此之近,关羽若要兴兵讨伐自己。自己如何抵敌得住?关羽这么强大,这种压力不得不让他重新审视起来。
袁术也陷入了为难的境地,他遂找到自己的谋士杨弘商量起来,袁术将献帝的圣旨及自己的困惑与杨弘说了,杨弘闻后遂道:“此计不可谓不毒啊!不过主公先不必忧虑。既然天子降诏了,肯定不止主公一人,定会向普天下的诸侯全部降诏,当今天下群雄逐鹿,诸侯并起,那么多的诸侯大家的想法也不尽一样,心里的打算也不禁相同,将军为难他们同样为难,此事将军先不要着急,先看看别的诸侯怎么做的不迟,看他们如何定夺的,如果有不从者,主公再做定夺不迟,俗话说“法不责众”,要是诸侯中多有反叛者,他洛阳也不好定夺,关羽再厉害也要考虑这其中的厉害,所以主公先不要忙着回复,等等再看!只要主公没有给他回复,关羽在没接到回复之前绝对不会贸然相攻的!”
“杨长史说的有理,就按你说的办,我们先观察观察再说!”袁术遂决定道。袁术打定了主意之后遂没有给洛阳回复,开始观望起来
却说献帝在洛阳很快收到了刘表的来信,献帝遂找到关羽将刘表的信给关羽看来,关羽看完不禁勃然大怒,信中言明刘表作为汉室宗亲守土有责,荆州已被刘氏家族掌控,何必再多此一举的分拨兵权,没这个必要了,作为家族中人,刘表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忠心耿耿,心无二志,绝对服从朝廷领导,所以荆州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陛下的,随时欢迎陛下前来光顾考察,这里的一兵一卒也皆为陛下领导,随时听候调遣!
刘表这柔中带刚的信,虽然字里行间都口口声声说拥护朝廷、尊重天子、效忠皇上,但却丝毫没透露移交兵权之事,丝毫没有涉及到交出兵权的细节,之乎者也含蓄的婉拒,其实究其本质就是不放弃荆州、不交出兵权,但信中说的比较委婉,却蒙不过关羽的眼睛,献帝也许不懂但关羽是个过来人更是个有头脑之人,深知这信中的含义,刘表啊刘表没想到作为汉室宗亲对待这件事也是如此的卖关子,看来只要是涉及到根本利益,谁也不会心慈手软,即使是一个家族。
看来刘表是反对归附洛阳了,关羽万万没有想到一向低调暗弱的刘表面对此事居然也是拒绝,刘表既然不从眼下也不便收拾于他,只能就这么搁浅了,不过河内张扬的归顺倒让他心里平衡了许多,接下来就要看看其他诸侯的表现了,关羽期盼着其他诸侯的反应,尤其是曹操和李傕这两路诸侯,如果他们不从的话,自己就可以实施下一步计划了,什么计划呢?那就是发书给袁绍要其攻打曹操,发书给韩遂要其出兵相攻李傕,这就叫做先礼后兵!
却说曹操接到了朝廷的圣旨,信中居然要自己交出兵权归附朝廷,即日赴洛阳朝拜天子,这不是明显着要消夺兵权么?曹操是个精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寓意,自己好不容易打下了兖州,征得了10万青州军,这下可好朝廷的一道圣旨就要让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成果拱手相让,这如何使得?
曹操知道此事又是关羽所为,因为别人干不出这种事来,这是一智者的行为,关羽雄踞洛阳之后,曹操便开始关注他了,因为跟关羽打过交道,更交过手的缘故,曹操对这个关羽是既惧怕又佩服,这是个了不起的对手:不仅武艺出众更是机智过人,有着非凡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曹操不得不重视关羽,在他眼里这是个难缠的对手,是自己未来的一个劲敌,这个敌人如此强大,让他坐立难安.
自从上次虎牢关之战后,曹操吃了关羽的败仗,致使关东联军大败而归,自从这次败绩之后,曹操遂回到了东郡,重整旗鼓,他也意识到了关羽的厉害,不过他不认输,不断的重整人马以求再战,曹操不认为自己就这么的从此一蹶不振了,相反他要以此为契机不断的鼓舞自己前行,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他不信自己永远输给这个关云长。
曹操也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更是一个永不言败永不服输的强者,他坐拥东郡以后,不断的招兵买马、招揽人才、冷实力,很快便聚拢了一支精干力量,后他进军兖州,击败了犯境的黄巾军并俘虏了10万青州军之后坐拥兖州,广招人才,很快手下聚拢了一批能臣武将,实力大增,曹操很快在山东崛起了。
在曹操眼里这关羽堪称一真正的英雄,他不仅武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很有谋略,军事才能过人,此人堪称是智武双全的绝佳将领,而且这关羽同样有着雄心壮志,他也是个志向远大、胸怀天下的人,这样一个有才有抱负之人岂能是区区的一个洛阳就能满足的了的?他诛杀董卓雄踞洛阳简直就是如虎添翼一般,这也正是曹操所担心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之前关羽作为董卓的手下一将领,虽然在军事上有一定的权力,担当重任,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是寄篱人下之人,他得听从董卓的命令,服从董卓的领导,在很多方面需要听命于董卓,有董卓的压制,他关羽即使再有能力,但发挥的空间十分有限,所以关羽很难做到一飞冲天、雄霸天下。
董卓雄踞洛阳之后,虽然有些残暴不仁,虽然有些欺君罔上,虽然有心淫无道,但他并没有雄霸天下的野心,他固然有些抱负,然当他入主洛阳以后,董卓便再无别的企图,丝毫没有攘除四方的雄心壮志,当然这也跟他的年龄有关,他毕竟是年近半百之人了,没有那份争霸的精力了,还有就是董卓入主洛阳之后只顾享乐,这多少也消磨了他不少的斗志(未完待续。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重生关云长 第237章 奉召考量(下)
在董卓的压制下,关羽不过是一将而已,虽然他各方面都很出众,不过当关羽诛杀董卓雄踞洛阳之后,这一切开始逆转直下,曹操以为关羽作为董卓多年的爱将不会反叛董卓,因为这么多年了,他一直都没有任何反叛的迹象,但当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发生之后,如同晴天一记惊雷,顿时震到了曹操,曹操闻听这消息之后顿时百感交集,关羽居然杀了董卓占了洛阳,这不等于鱼归大海、虎进山林么?这还了得?
别人也许不了解关羽,不过作为跟关羽接触过的交过手的曹操对于关羽还是颇为了解的,这小子不是一般人,有着过硬的军事才能而且为人深得人心,还有一点就是这小子年轻有为、年富力强,一旦走上权力巅峰,后果不堪设想,不过曹操的担心还是发生了:关羽居然杀了董卓而且很快掌控了洛阳的军权,很快排除异己、拨乱反正,将洛阳的局势稳控起来,而且关羽在朝中居然获得了不少大臣的赞成,人脉居然如此了得,关羽这次以勤王剿贼为名杀了董卓,占据了洛阳并且成功的平息了洛阳的内忧外患,击败了李傕的进攻,使洛阳的地位更加稳固。
前番关羽在洛阳又除掉了洛阳的内患:摩登和杨懿,再次在洛阳树立了权威,而且关羽还将自己前番结义兄弟刘备搬了出来,将刘备脱出摇身一变居然成了皇叔,关羽在朝中的人脉空前提高,权位也更加巩固,这一切让曹操坐立不安,关羽这只猛虎一下子跳了出来。成为了他心头最大之患,他进驻兖州之后赶紧聚拢人才,征得义军,势力一下子壮大起来,在曹操看来他需要赶紧做大做强。成长起来,好与关羽并肩角逐,因为此时的关羽势力足以震撼天下了,他要是再不抓紧做强,非让关羽收拾了不可.
关羽的做大做强让曹操深感鸭梨好大,因为这关羽就像是一头睡狮猛然间觉醒了。当关羽杀死董卓、占据洛阳之后曹操终于明白了原来这小子一直等着这一天呢,原来一切都在他的酝酿之中,关羽是个有计谋之人,他动作之快应该充分证明他是有所准备的,也许酝酿了很久、也许暗藏了很久、也许忍耐了很久,终于等到了洛阳之后一下子爆发了。
曹操雄踞兖州之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厉兵秣马准备将自己的实力再冷一些,如此方能在未来跟关羽抗衡,不过他这次收拢的人才让他再次对未来燃起了希望,这次他收拢了一批能臣武将,好多人堪称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谋士譬如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人,武将譬如典韦、于禁等。曹操是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主子,通过接触他知道什么样的人可用,什么样的人能用,什么样的人可以重用,他这次网络的一批人才堪称是可以重用的人才。
就在曹操费劲打下了兖州,苦心挖掘了一批人才,势要崛起之际洛阳方面突降圣旨,要自己交出兵权,不用说这又是关羽的计谋,拿天子以令诸侯。这就是他的优势,但既然是圣旨驾到,如若不奉召执行那就是违抗圣旨,罪莫大焉!如果奉召执行那他一手缔造的这一切就要付之东流,曹操无奈遂找到群臣开始计议开来
曹操在兖州府上召集众手下开始商议开来。曹操首先将圣旨通报了一下,接下来便询问众人计策开来,谋士郭嘉首先分析道:“此乃是进退两难之计,无论我们怎么走都是败局,出此计谋者实在了得,圣上年幼出此计策者当为关羽也,吾闻关羽是个智勇双全之人,他出此计策对于主公来说有两点必要:其一是与其他诸侯一样号令主公交出兵权,归依朝廷;其二就是以此为借口讨伐主公,但关云长要讨伐主公实为困难,但这并不影响成为征讨主公的理由!”
“奉孝所说正中吾之心意!不过奉孝你后面说的我有些不解啊!关羽讨伐我们困难又不影响征讨此话怎讲?”曹操疑惑的说道。
郭嘉遂解释道:“关云长固然要扫平不服之人,然纵观当今天下,诸侯并起、群雄逐鹿、豪强林立,让谁交出兵权臣服洛阳,我想没有人轻易归顺,毕竟是割据一方的豪强,自在为王惯了,让谁轻易交出兵权谁也不愿意,那样做岂不是自寻死路一样,对于割据一方的诸侯来说没了兵权就等于丢掉了性命,如此涉及利害之事,诸侯们定然不会轻易应允,这样一来关羽面对的敌人可想而知,他要扫平的势力何止几人?简直太多了,关羽这个人有能力这是公认的,不过他要一口吃掉几个诸侯乃是扫平四方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主公这里并不与洛阳相壤,如果主公不服关羽要征服主公绝非易事,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如果贸然前来攻打主公,所带兵马绝对不能少了,试想要灭掉一个诸侯绝非易事,即使是他关云长要灭掉主公也得带上大队人马才行,这样一来洛阳就空虚了,要知道洛阳如果空虚了,那会是怎样的危险,洛阳西面就是李傕啊,李傕随时可以趁机来偷袭洛阳,主公试想是丢掉洛阳合适还是灭掉主公得利呢?这其中孰重孰轻他关羽比谁都清楚,所以说关羽不会轻易的来攻主公。至于说不会影响他征讨主公么,这指的不是关羽,而是说关羽有可能用别人来征讨主公,继而达到以人制人的目的,也就是说用别人来伐主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