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奋斗之第三帝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夕阳西下的时候
所有的手表时针都指向九点,二十一响礼炮依次响起,三军副总司令戈林大声宣布阅兵式开始。另一位副总司令约德尔举起马刀大声报告:“三军总司令希特勒阁下,海陆空三军集结完毕,请您检阅。”
李德穿着没有军衔标志的士兵军装,从旁边木梯上走下观礼台。木梯很粗糙,一些地方还有没刮净的木桩,有些地方树皮刮得太干净,滑溜溜的,他不得不低头看着脚下。在只剩下两级台阶时直升飞机飞越头顶,李德抬起头,脚下一绊,眼看就要一个趔趄甩下去。
一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的冉妮亚挺身而出,伸手抱住他。观礼台贵宾席上发出一阵唏嘘,表情最复杂的是爱娃。她脸上的表情仇视多于傲视、傲视多于嫉妒、嫉妒多于感激。
德意志帝国元首、德国武装部队三军总司令在约德尔的陪同下,乘坐大奔驰检阅部队,军乐队依次高奏《德国u艇之情》、《德国同志》、《希特勒战士》、《我们的隆美尔》、《德国装甲兵之歌》、《伞兵之歌》和《巴登威勒进行曲》。德军士兵们尽力把自己挺成棍子,眼睛里放射出蔑视一切敌人的光芒。
李德让车停下来,对骷髅师的一名只有一条胳膊的伤员敬军礼。没有过多的言语,没有豪语和废话,只有充满慈祥而坚定不移的目光扫视着士兵们。
9时45分,阅兵分列式开始。最前面的德军列出巴登维勒式队列:前面三人,中间一人擎起军旗;后排五人,中间的三人擎起军旗。后面跟着军乐队。军乐队到观礼台前停下脚步,乐队指挥举着指挥礼杖,大步流星从乐队前面走过,他走到队首后先向前两步,然后猛然回转180度,往前高高举起指挥礼杖往前一挥,乐队高奏起国歌《德意志高于一切》。
在鲜艳的军旗引领下,海陆空三军和武装党卫军,还有俄军方队迈着鹅步而来,将士们踢着高难度的步伐,在正步上还要加上弹簧一样的动作,整个方队仿佛是整齐、统一的、起伏跌宕的大浪。那铿锵的足音从历史深处走来。
卡明斯基的俄国旅和弗拉索夫的哥萨克骑兵军也各派出一个连参加阅兵,前者从埃及来,后者在东线反游击战斗中建功。
紧跟着是战车和摩托化部队。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有次序地缓缓前进。这里除了德国4号坦克和3号突击炮外,还有来自圣堡得堡基洛夫工厂的kv重型坦克和哈尔科夫生产的t34坦克。施佩尔在元首的全力支持下,每个月向德军及盟军交付300辆kv和700辆t34,大有赶超德国坦克产量之势头。
就是这些德国坦克,踏遍了整个欧洲和北非,单论坦克质量的话,法国的查b、英国的马蒂尔达,还有刚刚出现在战场上的美国m4都比德国4号坦克先进。德军取胜,更多的是依靠优良的战术素养和空地配合。现在,举世公认的最好的t34坦克已经量产,无异让德军如虎添翼。
军械局提出研制新式虎式和豹式坦克的草案放在李德的保险柜子里,李德看来德国的坦克太精雕细琢了,与其说是武器还不如说是工艺品。坦克毕竟是消耗品,日尔曼式的自负不过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他宁愿选择性能优异、便于大量生产的苏联坦克,而不愿意采用稍微伺候不到就故障百出的新式坦克。古德里安等一大批前线装甲部队指挥官成天唠叨复制苏联坦克,这与他不谋而合。
阅兵分列式结束后,李德照例要在观礼台上咆哮一阵子。他时而胸前握拳,时而伸出左手掌,接着平伸出右手掌,然后手掌变成拳头举过肩膀。当讲到美国参战迫在眉睫时,他的双手变掌交叉在胸前,脑袋使劲摆动着,仿佛要甩掉梦魇。当谈到敌人的威胁时,他的食指和中指伸出,把右手变成手枪状。有时双手抱肩,等待群众的欢呼声结束。只是哈尔德召集的群众不多,欢呼效果一般,或多或少影响了他的发挥。
最后,元首踮起脚尖,左手按胸,右手猝然摁在左手背上,然后两手向前推出,爆发出振聋发聩的吼声:“伟大的德意志帝国万岁。”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奋斗之第三帝国 第07节 潜艇史话
阅兵第二天,李德、戈林、鲍曼、约德尔、施佩尔等帝国领导,在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和潜艇部队指挥官邓尼茨引领下,乘坐大轿车前往不来梅的戴斯奇马格造船厂。his.start
人类第一次潜艇作战以失败而告终——1776年9月7日,历史上第一次潜艇攻击开始了,这次攻击由美国上士埃兹拉?李来执行。他驾驶着“海龟”艇成功地潜到了英国战舰“鹰”号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钻头在敌舰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药包。然而,他打钻的地方正好是一块金属板,半个小时之后他仍然没有钻透敌舰,只好上浮悻悻返回。
虽然“海龟”号没有取得战果,但它揭开了潜艇实战的序幕,从此人类的战场也从陆地、水面发展到了水下,“海龟”号也以其与现代潜艇相同的设计原理而赢得了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艇”的美名,在世界潜艇发展史占据了一席之地。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潜艇进入了正常发展时期。其中,爱尔兰裔的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为近代潜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796年,富尔顿对“海龟”艇进行了改进。1801年5月,在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支持下,富尔顿建造完成了命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鹦鹉螺”号的外壳是铜的,框架是铁的,艇长6.89米,最大直径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挥塔,水面用风帆推进,水下用人力螺旋桨推进,用压载水柜控制浮沉。
为了解决水下呼吸问题,艇上带有压缩空气,可供4个人和2支蜡烛在水下使用3小时,能潜至水下8-9米处,它的武器是水雷,再也不用像老鼠一样,在敌人船底下挖洞了。
富尔顿把他的最新成果向法国人炫耀,在试验中,“鹦鹉螺”击沉了一艘又一艘“敌舰”,大获全胜,但是一到战场上,“鹦鹉螺”连敌舰的跟前都到不了。好不容易释放了一颗水雷,不仅没炸到敌人,差一点把自己人炸上天,于是,暴跳如雷的法国海军部长把富尔顿赶走了,声称永远都不想看到他和他制造的“美妙玩具”。
此后,他带着“美妙玩具”,像二千年前中国的孔子一样周游列国,下场也一样:不是人家“砰”地关上大门,就是被人家扔出行李,大声对他喝斥:“大门在你的右边,你还是带着你的破烂离开这里吧。”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欧洲大陆没有他的容身之处,富尔顿一怒之下横渡英吉利海峡来到英国。孤悬海外的英国人对他在欧洲的遭遇没甚了解,那时也没有电话,经过他坚持不懈的忽悠后,头脑开放的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支持他继续进行试验。
但是“鹦鹉螺”也太不争气了:在表演中击沉了双桅战舰“多罗西”号,但在实战中依然如故、派不上用场,只在海里打转转。不久皮特死了,靠山倒了,他也没戏唱了,只得又一次卷起铺盖灰溜溜地离开英国。可叹富尔顿呕心沥血大半辈子,最终被别人授予这样的美名:“江湖骗子”。不过,后人记住了他的功劳。他就像一块垫脚石一样,为后人完美潜艇技术打下了基础。
现在轮到德国人粉墨登场了。十九世纪中叶,德国人威廉?鲍尔根据富尔顿的设计改进制成了“火焰“号潜艇,其动力装置与自行车很相似,是用脚踏轮来带动螺旋桨转动。在一次试验中,由于操纵装置失灵,“火焰”号一头扎向海底。
鲍尔没有惊慌失措,他告诉同伴,在海水灌满舱室后,艇内的空气压力就会上升,等到与艇外海水压力相同时,我们再打开舱盖逃生。结果,鲍尔及其同伴安全地浮出了水面,开创了潜艇历史上艇员逃生并且获得成功的先例。
但是把潜艇成功用于实战的还是美国人。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为了打破北军对南军的封锁,亚拉巴马州的霍勒斯?亨莱于1963年和工程师麦克林、沃森一起研制出了“亨莱”号潜艇。
“亨莱”号由一台铁锅炉改装而成,长约18.29米,如同一支细长的雪茄。它的推进装置是一种象辘轳似的手摇曲柄,八名水手在一名指挥官的统一口令下同时摇动曲柄来推动潜艇,速度每小时可达到4海里,这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
“亨莱”号装有压载物和压载水舱控制潜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内的空气可供艇员们短时间呼吸,等到实再憋不住时,潜艇只能冒险上浮到水面上。“亨莱”号的武器为一枚水雷,用一根61米长的引线拖在艇体的后面。
1864年2月17日夜,“亨莱”号在灯光的指引下向北军轻巡洋舰“休斯敦”号驶去。9点左右,“亨莱”号到达了离“休斯敦”号仅10米的地方,指挥官狄克逊海军上尉下达了攻击命令。“亨莱”号上的撑杆把水雷慢慢地送到“休斯敦”号的弹药舱旁边,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后,水雷轰然爆炸,引爆了弹药,传来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休斯敦”号轻巡洋舰被击沉,230人丧命,人类有史以来的潜艇攻击成功了,不过“休斯敦”号也没有放过它:“亨莱”号被“休斯敦”号炸开的舷部大洞急湍的水流紧紧吸住,最终被卷进大洞里,酿成了同归于尽的悲剧。
如果“休斯敦”号轻巡洋舰会说话的话,他一定这样讲:“你不让我好过,我也拉你殉葬,咱们一块到阴间作伴。”
战争的目的是攻击敌人、保存自己。人们制造潜艇是用来攻击敌人的,如果同归于尽的话,可以选择比潜艇更好的武器。为了避免“亨莱”号悲剧的重演,人们又进行了反复试验和改良,法国人天真地把蒸汽机搬进潜艇,但锅炉燃烧时需要空气,潜艇一到水里就憋火了。
人们又把目光盯上了刚刚出现的电推进装置上。1866年,英国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作动力,航速6节,续航力80海里。1893,法国海军“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下水,它长排水量266吨,采用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动潜艇前进,这是当时各国潜艇中最先进的一艘。
虽然以电动装置方式推进是潜艇动力的革命性进展,但在当时,电动潜艇存在着无法在海中充电的缺陷,并且潜艇的稳定性普遍不好,所以潜艇仍然处于研究阶段,无法投入实用。
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潜艇终于在19世纪末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创造者就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潜艇之父”的爱尔兰人约翰?霍兰。“霍兰”号全长10米,装一台功率15马力的内燃机,排水量19吨,首次安装了使潜艇能在前进中下潜而保持纵向稳定的升降舵。当它下潜时,不是靠增加重量,而是用水平舵下潜和保持深度;当潜艇上浮时,又可提供少量贮备浮力上浮,这是一项重要技术成果。
1893年,在美国海军的资助下,霍兰建成了“潜水者”号潜艇,它使用了所谓的“双推进装置”,也就是在水面航行时使用蒸汽推进装置,在水下航行时使用电动推进装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作为新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潜艇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国共拥有九百余艘潜艇,其中美国111艘,苏联218艘,英国212艘,法国77艘,意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国57艘。这些潜艇无论在吨位、航速、航程、潜深上,还是在武器装备、水声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动力装置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但它的潜艇作战成就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对潜艇的威力认识最深,对潜艇的作战理论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战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凶恶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潜艇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建造潜艇,不得发动无限制潜艇战。但德国一方面在国内秘密研究潜艇,一方面又先后向国外订购了8艘潜艇。1935年3月16日,德国公然撕毁了《凡尔赛和约》;仅仅三个月之后,德国战后制造的第一艘潜艇——u1号艇便于6月15日下水。到这年9月,德国共建造了9艘潜艇,并成立了一支潜艇部队——“威迪根”潜艇队,其指挥官便是大名鼎鼎的邓尼茨。到1935年底,德国潜艇部队已经拥有了24艘潜艇,其中10艘是u2型。
u艇为耐压艇壳构造,艇身为细长的钢铁制造的圆筒,设有防水设施。耐压艇壳外侧设有巴拉斯特槽,下方有海水活门。将空气充到槽中,潜艇的浮力加大,潜艇就会上浮。如果打开海水活门及空气活门,海水就会进入槽中,空气被挤出,潜艇就可下潜。设在艇体外侧的燃料库构造巧妙,既不会因为燃料被消耗而出现空隙产生不必要的浮力,也不会在潜航时因压力过大而塌毁。
u艇采用两种推进装置。两台狄塞尔柴油机在水上高速航行时使用,水下则使用由二次电池带动的电动机。二次电池重达数吨,充电时间为3小时,它可以使潜艇在水中达到8节的航速。如果采用巡航速度,u艇可连续潜航24小时,航程100千米。
该型艇共有5具鱼雷发射管,艇艏4具,艇艉1具,可载鱼雷12-14枚。其水下操纵性能良好,潜航速度为每小时16节,可在20秒内迅速潜入水中,它的续航力为11500千米,改进后可达到16100千米。
尽管德国潜艇创造了惊世骇俗的战果,但从以上可以看出,德国潜艇的数量在列强中是最少的,甚至还没有日本的多。从中可以看出希特勒贸然发动的战争多么冒险啊。德国潜艇取得成就,多亏了狼群战术。
说起二战德国潜艇作战,离不开首创“狼群”战术的创始人。邓尼茨在一战时就是潜艇指挥官,他经反复研究后得出结论,护航舰艇仅能对付单艇攻击,而无法对付协同一致的潜艇群发起的攻击。
在进一步的探索中,邓尼茨认为最好的作战方法就是将潜艇部队组成一个宽阔的凹面,让敌方的船队进入。最先发现敌船的潜艇一边与敌保持接触一边后撤,并把敌船的位置通知指挥部,指挥部将命令阵内各艇从敌方船队的翼侧和后面象收口袋一样向敌船靠近,待夜幕降临之时,集中起来的潜艇会象“狼群”一样向目标发起攻击,使敌护航兵力顾此失彼,从而给运输船队以毁灭性打击,这就是著名的“狼群”战术。
二战爆发前,德国已经将17艘潜艇布署在大西洋上。开战之后,这些潜艇立即投入了战斗,先后击沉了英国海军的“勇敢”号航空母舰和“皇家橡树”号战列舰。随着战事的发展,德国潜艇全面投入战斗。截止到1939年底,在短短数月之中,德国潜艇已经击沉盟国和中立国船只114艘,总吨位达42万吨。到1940年11月之后,德国潜艇需要整修,其战果开始急剧下降,也正是从这年9月开始,德国潜艇进入了“狼群”作战。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奋斗之第三帝国 第08节 普林奇迹与潜艇生活
大轿车到达易北河岸边。
奇迹出现了。一个长长的影子在水面上出现了,普林瞪大眼睛,当他离得更近时,英国战列舰皇家栎木号的上层建筑清晰地摆在他眼前。在它周围隐隐约约还有一艘军舰,普林以为是另一艘战列舰,实际上是飞马号护卫舰。
午夜刚过,普林动手了。3枚鱼雷呈扇形冲向目标,每发射出一枚鱼雷,潜水艇都要跳跃一下。一枚射向远处的那艘,另外两枚扑向近处的皇家栎木号。
船没有发出警报,普林估计鱼雷扑空了,调转潜艇把屁股对准军舰,把艇尾的鱼雷发射出去了,这一蛰也偏离了目标,潜艇向南撤退,艇员们火速往5个发射管装填鱼雷。
实际上,普林的鱼雷大都击中了目标,只是德国的鱼雷太过于精密,约有百分之三十的鱼雷是哑弹。德国早期这种不过关的鱼雷产生的后果很严重:有一个脾气暴躁的潜艇艇长发射了三枚鱼雷,鱼雷击中了英国战舰而没有爆炸,气得他骂娘,邓尼茨不得不命令他在家休息半年,心情好了以后再出海。
还有更雷人的:曾有一枚鱼雷击中了一艘英国邮轮,鱼雷没有爆炸,如果爆炸的话,二战历史将会重写,因为这艘邮船上坐着当时的英国海军大臣、不久后的英国主战派首相丘吉尔。所幸后来这艘潜艇沉没了。如果艇长知道详细情况的话,相信也会被气得操爹日娘的。
18分钟后,潜艇再次射击。这一次弹无虚发,击中了三个关健位置,其中一枚引燃了皇家栎木号的弹药库,巨大的爆炸撕裂了军舰,各种各样的碎铁片像雪花一样在港内乱飞,军舰立即向右侧倾斜,然后慢慢翻倒。困在船舱里的1200名船员狼奔豕突,二十分钟后,军舰带着833名船员沉入海底。飞马号侥幸逃走了。
普林和他的战友们听到了爆炸声,对他们来说,这恐怕是世间最美妙的音乐。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得想办法脱身了。由于退潮很快,普林选择了船舶封锁区南边岸的一个又深又窄的通道。幸运的是这里的出口处没有钢丝绳。潜艇被强烈的水流挟带着,大模大样地从一个小岛和沉船之间的狭窄水道里逃之夭夭。
普林和他的船员们受到英雄般的夹道欢迎。回到威廉港后,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和潜艇司令邓尼茨亲自迎接。元首的秃鹰号专机把他们接到柏林颁发勋章和游街,卡车拉着他们走在大街小巷上,平时胡子拉茬的水兵们穿着整洁的制服坐在车上。军乐队奏乐,成群结队欢呼的人群,一束束鲜花,还有姑娘们的媚眼。
希特勒亲自为普林佩戴上骑士十字勋章,并称赞这次奇袭斯卡帕湾作战行动的成功是“德国海军潜艇部队作战历史上最为引以自豪的战绩”。当晚,全体船员与元首一起用餐。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普林来到这个位于易北河与运河交汇处的小镇。他肯定想不到,经过一年半后,他的铜像会耸立在这里。他更不会想到在仲夏的一个上午,元首与其他首长们在这个地方纪念他。
深秋清晨的阳光穿透了浓雾,小镇里唯一的教堂顶端的十字架开始接受第一屡晨曦的注视。他披着晨露踏进了此时还空无一人的教堂,厚重的军靴踩在教堂陈旧的木地板上,两者之间因接触而发出的钝响盘旋着上升到彩绘玻璃的尖顶,在这个似乎是依然沉睡着的,被遗忘的角落里回响着。
普林慢慢伸出手,再缓缓地摘下军官帽,从彩绘玻璃尖顶投射下来的光线照亮了他的脸,原本隐藏在浓雾中的脸部的模糊的轮廓变得清晰了起来,因为海风的残蚀而变得粗糙的皮肤,雕刻着身为一名军人所特有的坚毅与刚强,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仿佛能望到你内心的深处。
“你在为谁祈祷呢?”神甫带着慈父一般的眼神看着眼前这位不速之客。“为英国皇家栎木号战列舰上的官兵祈祷。”普林低语,一边不停地在胸前划十字。
神甫目送着少校的身影消失在尽头的阳光里,透过塔尖而洒落的阳光披散在他身后,看上去竟有一种神圣的光洁。
“愿主保佑你,我的孩子。”神甫对他的背景说道。风飘来普林的声音:“上帝不会保佑刽子手的。”
果然,一年半后,上帝没有再眷顾他。不过,不少战友们也都为国献身了。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普林和战友们休息二十天后,又将踏上征程,忍受度日如年的潜艇生活。
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官兵艇上生活是非常枯燥的。因为潜艇出航作战要持续三个月,潜艇要携带约14吨的各类给养品、燃料和鱼雷武器弹药。艇上的每一个闲置的角落都被尽可能的利用来存放新鲜食品,如:鸡蛋、土豆、水果、蔬菜、面包和肉类等等。还有咖啡、茶、牛奶、果汁和可可饮料和罐头。
严格地说,二战潜艇只能算是会下潜的舰艇,潜艇多半时间在水面航行,一方面是为蓄电池充电,一方面也为获得足够的航速。但水面的海况较水下差,在这种情况下艇上的火炉无法使用。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艇上是没有热食供应的。
艇内的厨房空间十分狭小,仅能容下两台电炉和一个清洗餐具的水池,这里还保存着剩余的和废弃的食物原料,要负责艇上所有50人的饮食。三个月的时间里,通常在头一个月有热食,其余时间内只在挪用剩饭,最后只有天天吃罐头了。
当然也有发横财的时候。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上可能携带了一些禽类和畜类,1940年5月,u-47号潜艇击沉了一艘印度货轮,普林命令潜艇上浮,高兴地发现几只猪在水面上扑腾。它成为最受德国潜艇官兵欢迎的客人。
德国潜艇内部的生活环境是非常封闭潮湿的。当潜艇在海况恶劣的水面航行时,海水会从未关闭的舱门大量涌进舱内;元首乘坐潜艇前往克里特途中,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他与冉妮亚刚来到甲板上,一个浪头差点把他打下海里。
而当潜艇在热带海域水下航行时,由于通风装置工作吃力、艇上的动力和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高温将在潜艇内部积聚至50摄氏度。这样的高温夹杂着高湿度,使得艇员们的衣物很难晾干,新鲜食品也很容易腐烂发霉
艇上的空间是非常宝贵的。拿典型的vii和ix型潜艇来说,潜艇本身排水量虽然较大,但那只是外部艇壳给人造成的印象。而内部的耐压壳最大直径只有5米,艇首和艇尾的空间更小。绝大部分艇内空间用于安置柴油机和电动机、蓄电池和其他必要的机械设备,用来供艇员生活和休息的空间所剩无几,甚至连睡觉的位置都很有限,一些特定的隔间仅能容纳一个铺位的宽度。
在潜水艇里,艇长属于高干,享受的待遇也最好。他的起居室较大,门口安装了布帘以保证较为私密的空间。艇长室位于潜艇内部的中心位置,便于艇员们向艇长汇报工作。实际上艇长也很难安静下来休息。
1...7677787980...1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