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天书奇谭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楚白
莫非……自己始终还是执念未消?莫非……这种将仁义道德踩在脚下,只求结果不问手段的做法才是对的?
他身在青羊山,可心却一直放在人间,将修炼之外的时间大多都用来在人间游历。很清楚鄢陵郡这二十五年来不仅保持着稳定,更有一番蒸蒸日上的势头,仿佛正印证着老御史的话。
自己虽然是好人,但自己所做的事情对于国家对于百姓却并无益处;那些贪官污吏们纵然是坏蛋,但他们于国于民是有益的。
所以为了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众,让自己去死也没什么不对的。
“是啊……只要是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众,谁都可以牺牲,谁都可以去死我易某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垂下头来,自言自语,话音深沉,神色凄凉,充满了痛苦悲愤之情。
他所坚持的正义,他所追寻的正道,他为之献上性命的一切……莫非根本就是错的?
此刻他只觉得心中仿佛有无数的毒蛇在撕咬,但如此剧烈的痛苦却根本比不上神魂震动的苦楚,渐渐的,苦练数十年积累的真气便有些约束不住,眼看着一身真气要破体而出,将周围的一切和他自己全都撕成碎片!
就在这时,一只温暖的大手按在了他的头顶,虽然很滚烫却让人从心底感到温暖的火焰流入了他的身体,将几乎快要崩溃的真气收束住,更将他从梦魇一般的混乱中唤醒。
“师弟,你的心乱了!”一个带着怒气的坚定声音从身边传来,他茫然的转过头看去,只见吴解眼中燃起熊熊烈焰,嘴角的冷笑却仿佛能够让火焰凝固一般。
“老而不死谓之贼,你活了这么多年,总结出的就是这么一套害人害己祸国殃民的谬论吗?”他冷冷地看向老御史,话音里充满了嘲笑,“你觉得自己这套东西很有道理?你觉得这才是世界的真理?无知!”
老御史眼看着易悌已经被自己驳斥得说不出话来,眼看着就要崩溃,心中正在暗暗得意。可却不料一转眼便多了一个双眼犹如火焰一般的青年,而且这青年的话语之中更充满了令他不安的气息。
那是居高临下的藐视,那是足智多谋的智者对无知小儿的嘲笑,那是站在千秋万世高度的伟人对蝇营狗苟的小丑的不屑一顾!
那双燃烧一般的眼睛看得他深深不安,而那些嘲笑的话更犹如刀剑一般,深深刺痛了他的心灵。
“无知小儿!你懂什么!”老御史立刻愤怒地呵斥,“你哪里知道治国的道理!”
吴解哈哈大笑,笑声中满是轻蔑和不屑:“治国?哈哈!你说治国?!”
他仿佛听到了什么极为好笑的笑话一般,笑得前仰后合:“你这连做人都还不懂的老朽,居然还厚着脸皮说治国?这是我今天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
老御史被他笑得从心里感觉到了恐惧,忍不住大吼:“黄口小儿!你空口白牙,连一句有道理的话都说不出,不过是在用笑声掩饰罢了!”
吴解摇头叹道:“我只是不屑于和你辩论罢了。”
他不等老御史回答,又冷冷地说:“你算什么东西?也配谈道理?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在我们面前,你只是猪羊一般……不,连猪羊都比你这老废物有用得多!你根本连蚂蚁都不如,洋洋自得的样子真是可笑到了极点!”
老御史气得胡子都在发抖,却被吴解以真气压住,再也无法开口。
“师弟啊,你好点了吗?”吴解径直制服了老御史,这才转过头去,关心地问,“你何必跟这样的小角色浪费时间呢?从这爰城外面一飞剑摘了他的脑袋便是。”
“但他说的……好像很有道理……”
“那是你被他给忽悠了!”吴解大笑,“这样吧,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让这老朽亲眼看一下,看看他的理论是多么的荒谬,他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他所认定的‘真理’是多么的丑陋和愚昧!”
“师兄……你真的有办法?”易悌惊疑不定,有些担心地问,“用幻术吗?”
“也不能算是幻术。你知道玄门‘黄粱梦’这个法术吗?”
易悌回忆了一下,点了点头:“那是玄门为点拨弟子稳定心性所用的法术。它能够按照人心中所想象的事情,推演出一个和真实无异的梦境,在这梦境之中让人渡过一生,经历各种成功,最终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切的功名利禄都会消散……弟子由此便能顿悟生命的无常,从而生出向道之心。”
“师弟果然博览群书!”吴解笑着点头,“我正是要用这黄粱梦的法术,让这老朽亲眼目睹他所信奉的理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师兄竟然懂得黄粱梦之术?”
“我擅长的是攻伐斗法之术,炼丹和炼器也算是略有涉猎,至于玄门法术……我怎么可能懂!”
“那……师兄要怎么施展黄粱梦之术呢?”
吴解哈哈大笑,手一伸,便将老御史摄入了袖子之中——其实是收进了天书世界里面,单独隔了一小块地方困住他。
“我虽然不会这法术,但我认识一个朋友,他的祖师当年就喜欢施展黄粱梦之术,留下了许多故事,所以他肯定会这个!”
“我可不会黄粱梦之术。”萧布衣一句话,顿时让自信满满的吴解有些尴尬,易悌更是有些忍俊不禁。
“不过如果吴道友想要对某人施展黄粱梦之术,我倒也不是没有办法。”萧布衣笑了笑,说道,“这法术的道理,我是明白的。昔年李祖师就惯用这个法术,在传承之中也留下了它。只是这法术须得炼罡修为才能施展,我修为不够,施展不出。”
“原来如此!”
“道友你修为高深,定然能够施展这法术。所以我可以把它教给你……不要这样惊讶嘛,以你我的交情,区区一个法术算得了什么!日后若是我修道不能大成,还要将一生所得托付给道友,请你帮我寻找后世传人呢!”
萧布衣言辞恳切,吴解也是洒脱之人,便不再拒绝,接过了那记载着黄粱梦之术的玉简。
“此法难在构思精巧,消耗的法力极多,还需要用罡气来制造幻境的外壳。但实际上修炼起来没多少难度,以道友的才智,片刻之间就能学会。”
吴解点了点头,随便找个了地方坐下,将心神沉入玉简,开始研习起来0
正如萧布衣所说,这黄粱梦的法术修炼起来的确简单,他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便将这法术完全练成,还在天书世界之中施展了两次,得到了众人的首肯。
这法术果然不愧是玄门的著名法术,端的是构思巧妙!吴解既为它的精妙而赞叹不已,也为萧布衣的豪爽而暗暗感叹。
这珍贵的法术用处极大,玄门之外的人士极难学到,便是青羊观的藏书阁,也只记载了这法术的效果和思路,却不曾详细记载它的内容——那位留下记载的祖师自述这法术乃是别人门派的至宝,自己偶然习得便是机缘,不可将他人秘法擅自外传。
按说他就算将这法术记载下来,也不会有人知晓,而且这对于门派也是颇为有利的事情。但这位祖师的态度却非常的端正和严肃,让后世弟子若有兴趣的,尽管自己推演,或者找玄门的朋友去学,但除非得到对方门派的授权,否则决不可将他人秘法录在本门之中。
这便是正派中人的做事风格,言出如山,不欺暗室。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吴解遥想当年那位祖师的慷慨豪侠之风,不禁又感叹了一番,这才慢慢睁开眼睛,表示自己已经学会黄粱梦之术。
“玄门奇术,果然不凡!”他赞道,“我这就施展法术,让那老朽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在他修炼法术的时候,萧布衣已经和易悌详谈了一番,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也不明白吴解究竟要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老御史理论的荒谬之处,心中也颇为好奇,见吴解准备施法,便提出想要旁观一番。
吴解当然不会反对,三人便找了一间静室,将已经被法术迷昏的老御史安置在其中,然后吴解动手,施展出了黄粱梦之术。
这法术极为奇妙,虽然只是幻术,却和真实无异。更奇妙的是,不仅受术之人会经历那一番虚幻的人生,旁观者也能看到。
过了片刻,老御史缓缓醒来。他抬起头来,却发现自己仿佛化成了一缕幽魂,虽然能够在人间到处游历,却碰不到任何的东西,说话也不会有人听见。
在那虚幻的世界里面,有一个新生的国家。它上到君主,下到百姓,人人都信奉老御史那套只要结果不问道德的做法,做事的时候只求效果不错,从不在乎会不会伤害别人。
当这个国家新建立的时候,发展的势头的确是挺旺盛的。它很快就蒸蒸日上,国势迅速壮大,渐渐地成为了周围诸国的霸主。
然后很理所当然的,国君被身边的人给暗害,死在了政变之中。
那位篡位之人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对,周围的人也如此觉得——原因很简单,这位篡位者的确比国君更有才华,更擅长治国。
如此这边,在短短的百余年内,这个国家先后换了好几个国君。虽然每一个国君都比之前的更有本事,但军队和百姓对国家的向心力却渐渐涣散。
不久之后,外敌入侵。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敌军,地方的百姓、将领和官员很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投降——投降的话,他们依然是百姓、将领和官员,不会受到多大的损失。既然如此,何必为了区区一个国家去卖命呢?
于是这繁荣的国家犹如沙滩上的城堡一般,转眼崩溃,甚至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
随着末代皇帝绝望自杀,老御史眼前的景色也渐渐模糊了起来。
“不对!”他愤怒地大叫,“这太荒谬了!篡逆之事,怎么算是对国家有利呢!若是人人都怀着逆心,那国家就根本不成其为国家了!”
吴解冷冷一笑,再次施法。
于是又出现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宣扬力量至上,君主自然是最强者,层层官员也无一不是强者。他们用强横的力量来统治,按照既定的规划,将国家强制地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驱赶,根本不在乎属下的官员或者百姓是否可以接受。
这次的国家比上一个存在得更短,因为他们的强横作风,很快就令周围的国家人人自危。各国组成了联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毁灭了这个国家,将那些强者们——消灭。
“这也不对!一味强硬的做法对国家是不利的!”
吴解再次施法……
接连经过了几个幻境之后,老御史渐渐明白了吴解的意思,对国家的要求越来越多,但是他所幻想出国家却没有一个能够长久。
“这都是假的!”最终他愤怒地大叫,“若是我大越国的话,绝对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是吗?”吴解不屑地笑了。
这次,老御史终于见到了大越国。
和现实中的大越国差不多,只是国家的统治者和官员都奉行类似他的理论,只看才能,不看品德;只看效果,不看手段。
这个国家一开始还是有不少清流官员的,但清流原本就不善于结党,又因享受远不如那些贪官污吏,后续的人才越来越少,在政治斗争中很快就落了下风,不久便被驱逐殆尽。
当朝堂上都是贪官污吏和支持贪官污吏的人之后,他们对于民间的搜刮便渐渐凶狠起来——因为没有了制约。
不过老御史对此并无异议。毕竟这个国家目前还处在上升期,虽然官员搜刮得比较狠,但因为国家还在不断对外扩张,还在不断获得资源,而且官员和地主的数量并不算多,百姓的生产除了供给他们之外,还能剩下很多,国家还在不断地发展。
又过了百余年,官员和地主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对于国家资源的侵占也越来越多。但国家对外扩张却渐渐倒了极限,新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少,可官员和地主们侵占的速度却一点也没有变慢。
渐渐的,百姓的生活开始下降,他们对于国家的不满越积越多。
老御史皱起了眉头,他清楚地感觉到了不对劲,忍不住说道:“这时候,应该抑制兼并,让官员和地主把财富分出来给百姓才行!”
于是有人如此提出,然后他很理所当然地被杀害了。
当那位如此呼吁的年轻人尸横地上的时候,老御史的脸色变得很难看,手脚也微微颤抖起来。
他并非无知的人,此刻已经可以预见到国家的发展情况。
果然就像他预料的那样,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民间的不满积蓄得越来越多,最终爆发了波及全国的大起义。
当起义军攻占爰城,将帝王将相们排队砍头的时候;当他们从宫廷内库和百官家中搜出海量的钱财的时候,依然还在奋战的那些忠于国家的军队,却正在因为被克扣军饷,而连起码的武器和铠甲都凑不出来。
老御史脸色苍白,身体抖得像风中的树叶一般,不断地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这么会这样!”
“一个国家想要稳定地发展,就需要‘制约’。”吴解的声音远远传来,犹如在天外一般。映着在火焰中熊熊燃烧的皇城,“诚然,只要能够把事情做好,手段稍稍错误一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一个国家要前进,却需要正义的力量来帮忙掌舵,让国家不至于一点一点地积累错误,最终倾斜到完全错误的方向。”
“作为御史,你原本应该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帮忙掌舵,将那些错误一点点纠正,令国家保持一个正确方向的角色。”吴解的声音渐渐变冷,“可你背叛了你的职责!”
“当一个国家,连代表正义力量的御史都已经完全罔顾仁义道德,那么这个国家就在缓缓地滑向深渊了……”
“可鄢陵郡的确发展得很好啊!”老御史的声音很低,犹如重病者的呻吟一般。
“那是因为鄢陵郡是刚刚开拓的地区,官员不多,地主不多,民间财富积累的速度暂时还超过了搜刮的速度。”吴解毫不留情地说,“但开拓终究会到极限,民间的积累终究会赶不上搜刮。”
“世界上从没有永不灭亡的国家,但一个国家如果想要长存,就该始终限制搜刮,让民间积累的速度能够尽量高于搜刮的速度……这迟早会失败,或许二三百年,或许五六百年,或许上千年……”
“真的能够……上千年?”
“未必可以,但总是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做的。”吴解淡淡地说——他此刻已经懒得再去嘲笑老御史,“玉工测试宝玉,需要把它放在火里面烧三天,烧不坏的才是真正的宝玉;一个国家,如果不朝着千秋万代的方向去努力,那么很快就会完蛋。”
老御史深深地叹了口气,喷出鲜血,倒在了地上。





天书奇谭 第四章 英雄豪杰,当如是否
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折服了老御史之后,易悌的复仇和还愿之旅也就差不多到了终点。
以他此刻的修为,莫说只是要整顿区区一个鄢陵郡的吏治,就算想要让九州界某个国家改朝换代,也不是不能试试——当初熊嚯篡位,支持他的最强者也不过是两个炼罡修士,其中一个见到青羊七子就不敢出面,另一个则只是刚刚踏入炼罡境界,实力在此刻的吴解和易悌看来根本不堪一击。
所以当他以仙人的姿态来到大越国皇帝的面前,将自己当年的事情前因后果说清楚之后,大越国现任皇帝无疆早已对于鄢陵郡的情况有所觉察,只是始终没找到比较妥当的下手机会。现在有了易悌的证词和推动,他自然乐于在整顿吏治的过程中加强国家对于鄢陵郡的控制。
不过吴解曾经悄悄传言给他,告诉他鄢陵郡地处仙门之侧,位置比较敏感,建议他派老成稳重或者说奉行无为而治的官员来管理。无疆自然不会质疑仙人的劝诫,便派了一群性格随和,像出家人多过像官吏的人去了鄢陵郡
九州世界颇有怪力乱神之事,官员们地位高、接触的事情也多,所以很多人都亲身接触过这类事情,甚至于亲眼见过仙人。因此很多官员都存着向道之心,对世俗的利益不甚关心,满脑子想的都是修仙,或者至少今世打好基础,来世再求成仙……在这种情况下,要找出一群不贪心的官员来,其实并不难。
这些官员们大多都比较边缘化,在官场上缺乏势力,平时担任的多是闲职。此刻被骤然授予重任,其中一些人倒是喜出望外,但更多的却只感觉到麻烦。
他们的目标不是治国安民兼济苍生,也不是当个好官流芳青史,更不是钱财权力那些身外之物,他们只想成仙。
所以到最后,无疆陛下甚至于派近侍去暗示了鄢陵郡时有仙人出没,在那里最可能得到仙缘,才算是说服了这群油盐不进的货色,让他们去乖乖上任。
不过怎么样都无所谓了,大越国恢复了对鄢陵郡的控制,已经渐渐成了气候的贪腐集团被连根拔起,想必鄢陵郡未来会有一段很漫长的平和繁荣。或许直到整个大越国已经走到了末路的时候,它反而会是最后的净土和避难所呢!
结束了自己前半生最后的牵挂,易悌显得很轻松,心境大有进步,便返回仙门去闭关潜修——他需要潜修一段时间,才能将心境的进步完全转化为修心上的进步,为将来内求本心、踏入还丹境界作铺垫。
修仙三难,通幽需要的是勇气和冷静,渡劫需要的是强大的力量,唯有还丹最虚无缥缈。无论哪一门哪一派,都讲究一个“本心”都强调要把握住本心,才能堪破还丹这一难关。但本心哪有那么容易把握!从古至今,不知道多少修仙者花费了多少精力,才勉强找摸到一点门槛……这就是“修心”
不断体验人生种种,不断有所感悟,这样才能渐渐接近本心,以至于最后的把握它。易悌通过这次的复仇,将自己的前半生做了个了结,所得甚大,想必会在修心的道路上前进一大步!
吴解自己也在寻求感悟,不过感悟这种东西可遇而不可求,他现在能够做的事情依然还是只有一件,就是抗灾。
……遍及九州的大旱灾已经渐渐露出了端倪,南方还不觉得,但北方诸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旱灾征兆。西秦、北周和东齐三国都已经遭遇了显著的旱灾,而大楚国也同样出现了灾情。
“东山郡今年的秋收恐怕会很惨。”头发已经白了一大半,明显露出了老态的吴成叹道,“我们昭阳郡是大楚十六郡里面形势最好的一处,可能需要支持他们很多粮食。”
“海田这几年的收获,我都用法术保存着,想必可以帮他们度过这个荒年。等到明年的时候,他们可以改种仙人掌和海牧草,而且那边好歹靠近海边,还是有些水汽滋润的,多少有点雨水,暂时应该不会太糟糕。”
“不过……东齐国在边境上挑衅的行为比过去激烈多了,恐怕等灾情更加严重的时候,他们就会忍不住向我大楚发动进攻……”吴成叹道,“杜老大现在和史帅带兵镇守东山郡,只怕到时候首当其冲啊!”
昔年殉国的史宰相之子史磊现在已经是大楚国的元帅之一,他率领大楚国的北方军团,守卫东山郡,防备齐国的入侵。而吴解的结拜大哥、杜若的亲生兄长杜预,就是史磊元帅手下的心腹重将之一,他镇守的东平关乃是抵御东齐国入侵的第二道防线上最关键的关卡,日后若是两国开战,那里很可能就是最激烈的战场。
“杜老大毕生的理想就是纵横疆场保家卫国,这一战正可以了结他一生的心愿。”吴解说,“我虽然不能出手帮助大楚作战,却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将他和两位侄子救走,不会让小霜和小奇没了爷爷和父亲的。”
吴解说的那两个乃是杜预的孙子辈,杜预有两个儿子,长子目前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次子有一个儿子,今年五岁,杜霜和杜奇便是他们的名字。
其实吴成也已经有了孙子辈,他的长子吴持正已经二十六岁,三年前结了婚,去年喜得贵子,那个被取了个小名叫“太平”的小男孩不久前刚刚满月。
他的次子吴守和今年二十二,年前结了婚,亲家是一位著名学者的女儿,夫妇和谐,想必很快就会给他添第二个孩子;而他的幺女吴端容今年十九,嫁人已经两年,只是因为丈夫是商人,经常出远门的缘故,平素聚少离多,迄今还没有一子半女,让吴成夫妇不时有些担心。
“阿解啊,你年纪也不小了,真的不考虑成家吗?”兄弟俩聊了一会儿,吴成忍不住又劝道,“母亲生前最担心的就是你了……”
吴解神色顿时一黯,回头看着草庐外面不远处的那座高坟,深深地叹了口气。
“仙门中人想要找到合适的道侣,哪有这么容易!”
他不想就这个问题多谈什么,话锋一转,又谈起了国家大事。
吴成也知道弟弟的难处,只得暗暗叹息。
兄弟两谈了一阵,将几件大事——商量妥当,一身白衣的吴解便施展法术,将吴成送回了侯府。
墓地距离县城近三十里,兄长也已经快五十岁了,不宜让他长途跋涉太过劳累。
神识之中确定吴成稳稳当当抵达了侯府,他才叹了口气,回过身来注视着那座自己亲手雕刻的墓碑。
墓碑上“先妣”两个字很刺眼,让他的鼻子不禁有点酸酸的。
纵然他已经尽了孝心,可母亲还是在两年前去世了,她去世之前,一直在看着吴解,目光之中满是担忧。
在她的眼中,看不到神通广大的飞仙吴知非,看不到天下闻名的青羊观“小火神”只看到了一个长期漂泊在外,人到中年尚未能够成家的儿子。
母亲死后,吴解的父亲仿佛骤然老了十岁,往常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他很快就变得老态龙钟。他从侯府搬了出来,住回了吴家集——当年他们夫妻互相扶持,一起度过艰难的岁月,这座老宅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感觉到妻子的气息,宛若还环绕在身边一般。
1...96979899100...5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