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曹家逆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你我当初
挂在铁索中间的可能性大。
可是这名县警是如何做到一次就过去了呢?
任涛苦笑道:“我只听说过这道索桥,一直没走过啊。”
曹晟不乐意了,埋怨道:“身为县令,你连木溪乡都没去过?”任涛闻言叫起了撞天屈,哀嚎道:“殿……哦不,陆乡长你说的轻巧,我才上任几个月啊,而且这里是蛮族地盘,伪汉说要全面实行汉化,却也顾不得所有角落,对蛮族区
域大多都只是划定了乡亭界限,改了个地名而已,他们也怕做的太狠引起反弹,所以县衙现在的政令只在县城有用,出了县城基本就作废了。”天下统一的时候朝廷自然不会放过这群异族,但伪汉不是没统一嘛,强敌在侧外部压力如此之大,哪还敢在境内再胡搞,为防止后院起火,对境内蛮族只能采取怀柔政策
,以安抚为主。
曹晟苦笑道:“算了,过河吧,这玩意有什么技巧,教教我。”
滑索肯定有技巧,不然不可能顺利通过。
任涛也不清楚其中关窍,派了名年纪大的县警教他,县警上前指着铁索说道:“很简单,滑的时候身体尽量前倾,将全身重量压在前方。”
曹晟三人略一思忖便明白了,就是重力前倾呗。曹晟上前按照县警指导绑好绳索,在河边来回试了几次找了找手感,然后脚尖用力,以百米冲刺的架势猛的冲出,身体很快脱离地面,顺着铁索向对面滑去,他不敢看下
方河水,害怕环境影响身体,身体影响受力方向从而真挂河中间,只好闭上眼睛任由身体向前滑行。在心中默数了四十八个数身体才停止,原本想缓慢睁开眼睛,以免看到什么不愿看到的画面能有个接受过程,谁知身体被人猛拽,睁眼一看是先前过来的那名县警,这才
发现自己已经成功过河,兴奋的解下绳索朝对面吼道:“我过来了,过来了,你们也快过来。”
其他几人有样学样很快过河,曹晟看着脚下滔滔河水说道:“这里既是木溪乡地界就归我管,小爷定要在这里建一座桥,让险阻变通途。”
任涛竖大拇指赞叹道:“陆乡长有志气,不过现在还是加紧赶路吧,看这天气要下雨了,争取在下雨前赶到乡衙。”
曹晟点头,跟着熟悉道路的县警继续爬山赶路,跋涉近一个时辰终于来到集市,抬头一看空荡荡的宛如鬼市。
人是群居动物,要吃饭要穿衣,要交流要聚会,为满足生活需求,偏远地区的百姓会自发的选择一个地点定期聚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定的集市。
木溪乡镇就是十里八村的百姓选择的交易地点,但现在……任涛说道:“去年听说伪汉抓人迁徙,这里的人受到惊吓都回村了,只有赶集的时候才会过来。”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238章 破败乡衙
第2238章 破败乡衙
眼前的集市只有一条街,道路两边满是店铺,以茅草屋为主,家家店门紧锁,有屋没人。
任涛说道:“这里的店主都是附近村子的百姓,交易也以最原始的以物易物为主,别说魏币,连金银都很少用。”
曹晟惊讶的说道:“这么落后的嘛,这里跟长安城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任涛忍不住翻起了白眼,你不废话吗,偏僻村子跟大魏都城能有可比性?
街道不长,十分钟就能从东头走到西头,还没走完天色一黑,下雨了,众人只好抱着脑袋快速赶往乡衙避雨。
乡衙是个小院子,院门上挂着块破木板,木板上写着四个扭七裂八的潦草大字。
木溪乡衙。
院内坐落着三间砖瓦房,同样有些年久失修的意味,却比街上的茅草屋辉煌不少。
众人一口气跑进上房,里面是办公场所,正中央摆着一张四五米长的大方桌,角落还摆着一张独立办公桌,都是用木头临时拼凑的那种,简陋的扔到长安街上都没人捡的那种。
旁边是间卧室,里面摆着张床,看的曹晟呲牙咧嘴,这哪是床啊,分明是在垫起来的石头上铺了几块木板嘛,而且木板很不规整,左边高右边低,中间还露着几个拼接不合缝的孔,床上铺着床被褥,薄的跟纸似的坐上面都硌屁股。
曹晟有些怀念他寝宫里那张大床了,无语的说道:“这就是咱们以后的工作环境,还能再恶劣点吗?”
任涛讪笑道:“这座乡衙还是伪汉的县令斥资建的,建成后唯一的作用就是为赶集百姓提供休息场所,我刚看了,东边是厨房和卧室,餐具是最简陋的那种,被褥跟这的没什么区别,西边是杂物间,里面除了灰尘和蟑螂尸体什么都没有,西南角是旱厕,这就是乡衙的所有物资,对了,米缸也空了,咱们带来的干粮顶多坚持三天。”
“我特么……”曹晟彻底无语,他做梦也没想到世上还有这么穷的地方,这里的人没有饿死简直是个奇迹。
桓范同样哀嚎道:“得,咱也别想着拯救万民了,先把自己拯救一下吧,今晚吃啥?”
外面下雨,而且越下越大,上山打猎都做不到,只能凑合。
哥几个都是比较讲究的人,第一件事自然是打扫卫生,院里有口井,取水很方便,蛋疼的是伪汉撤走的时候清理的很干净,连笤帚和抹布都没留下,打扫卫生相当费劲,邓艾跑到街上拔来一些野草当笤帚用,任涛又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当抹布,这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好在伪汉的前任乡长没把事做绝,给烟台里留了点柴禾,众人这才吃了口热乎的。
跋涉数日人人困乏,吃完便去休息,曹晟三人外加任涛住在上房的侧卧,其他五名县警挤在厨房隔壁的卧室,单人床上挤四五个人,那种感觉自己想去。
曹晟靠着墙壁望着房顶,双目无神的说道:“我娘要是知道我在这受罪得多伤心呐,我想回长安。”
这会想起你娘亲了,早干嘛去了。
邓艾苦笑道:“殿下别想了,陛下说了,不把乡上这几千号人安排明白咱甭想回去,待着吧。”
桓范接茬道:“是啊殿下,圣人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秦惠文王嬴驷少年被发配,荒野求存十几载,始皇帝嬴政赵国为质受尽苦难,汉宣帝刘询孩提入狱,幼年流落民间,比起这几位咱的境况好多了。”
曹晟翻白眼道:“你还真会自我安慰,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只要这破屋不漏雨怎么着都行。”
话音刚落额头一湿,伸手一抹,手指上竟出现一团水迹,众人急忙抬头看去,只见房顶上赫然湿了一坨。
曹晟心态崩了,骂道:“屋漏偏逢连阴雨,没救了这是,老任,你不是说房子新建的吗?”
任涛苦笑道:“房子这东西它讲究人气,有人住就没事,没人住搁一段时间就塌了,咱也不知道咋回事,伪汉的人都撤走几个月了,漏点雨很正常,现在也没别的招,只希望雨快点停,咱们找点泥土把房顶补补。”
窗外的雨不但没停反而越下越大,屋内的雨也逐渐大了起来,而且漏雨的地方不止一处,别说床上,连地上都没落脚的地方,几人只好出来。
大厅也是一样桌子都下湿了,过去另一个卧室一看,五名县警同样对着水帘洞哀叹,众人无奈又赶去厨房,这里只是贴着墙面的角落漏雨,其他地方没有。
可算找到了落脚之地,众人一阵庆幸。
雨足足下了一夜,直到天亮才停,吃过早饭任涛便带着五名县警返回,他们不敢再待下去了,再待下去哥几个就只能饿死,必须回县衙组织人手送批物资过来,该死的木溪乡比自己想象的贫困多了。
任涛离去,曹晟三人也没闲着,找土和泥修补房顶,忙的不可开交。
春雨绵绵一下就没个停的时候,他可不想再下雨的时候躲在厨房挨冻,那滋味真不好受。
桓范说的对,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安置乡民,而是让自己活下去,乡官再小那也是朝廷委派的,要是饿死在任上朝廷脸面往哪放。
三位从小锦衣玉食的公子哥被迫干起了泥瓦匠的活,干的自然不可能有多精致,当然也顾不上美观,只要不漏雨就谢天谢地了。
三人一直折腾到下午两点才结束,完事简单吃了点东西便离开县衙进山,准备打点野味改善下伙食,居住环境这么差,伙食再没油水日子就真没法过了。
想法虽好可惜事与愿违,刚下过雨的山林泥泞不堪,动物也懒的出门,折腾到天黑一无所获不说还把自己累了个半死。
很快过去两天,这天早晨邓艾起床上厕所,听见院外有吵闹声跑出一看,街上竟然多了许多百姓,当即大喜跑回房间吼道:“快起来快起来,今天有集,百姓们都出来赶集了。”
曹晟迅速从床上爬起,穿好衣服冲出卧室,喊上桓范向集市上冲去,出门一看三人傻眼。
街上行人虽然不少,穿的服饰却与汉人迥异,在他们眼里全是奇装异服,就这还有很多衣不蔽体的,好几个小孩都快一米高了竟然身无寸缕,连草鞋都没有,他们却像习惯了似的丝毫不以为意,在街上追逐打闹玩的不亦乐乎。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240章 木溪方言
第2240章 木溪方言
这几天的经历彻底锻炼了三人的神经,现在出现再离奇的事他们也不会觉得奇怪。
三人走上街道耐心打量,发现街上摊贩和店铺卖的都是野果野味兽匹等物,没有服装店没有烧烤店,想改善伙食都没机会。
尽管对这里的落后有了心理准备,三人还是一阵失望,街上行人却对他们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在这个平均身高不到一米六的集市上,他们三个接近一米八的彪形大汉太扎眼了,外加看似普通却比其他人华丽不少的衣服,想不引起注意都难。
时间尚早街上人不多,摊点也就那么几个,随意扫视一圈就能将所有景色尽收眼底,实在没什么可逛的。
曹晟三人来到买野味的摊前看着铺在地上的野兔野鸡咽了咽口水,开口问道:“这鸡怎么卖?”
野鸡肉柴远没有土鸡香甜,但他们已经好几天没见过荤腥了哪在乎这个,有的吃就行。
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小矮子,闻言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曹晟半个字都没听懂。
邓艾桓范也是,三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愣了许久桓范才说道:“完犊子了,江南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方言比天上星星都多,而且语速语调跟中原截然不同,咋整?”
曹晟心里骂娘了,自己那位亲爹还真是给自己找了份好差事,故意的吧。
他连续做了几个深呼吸,这才拿出钱包取出一沓魏币说道:“这只鸡多少钱?”
语速很慢,而且边说边比划,希望通过手势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可惜对牛弹琴,摊主望着他们同样满脸懵逼且对他手中的魏币没有丝毫兴趣,交流半天,除了摊前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之外没有丝毫进展。
曹晟放弃了,将俩马仔拉到一边说道:“得找个翻译啊,不然工作压根没法进行。”
现在还扯什么工作,能把自己混饱不错了。
桓范叹息道:“等吧,看一会街上有没有懂中原话的耋老过来。”
邓艾摇头道:“算了吧,耋老哪个不是一把年纪,走路都费劲还赶集,写字吧,希望能遇上个识字的。”
这主意不错,曹晟四下扫视几眼,跑到街边捡了根树枝奋笔疾书,写下三人身份及来意,然后耐心等待识字的人上门。
现在太子殿下格外庆幸始皇帝统一文字的壮举,若非有这个交流通道,他们三人就只能打道回府了。
街上行人很快从野味摊移到他们面前,一个个望着地上字迹抓耳挠腮,很明显不认识。
他们自然不会因为不识字而自卑,反而奇怪的看着蹲在地上的曹晟三人宛如在看三个傻叉。
对此曹晟也没别的办法只能认命,时间一点点过去,赶集的百姓越来越多,街上的摊点和贩卖的商品种类也多了起来。
曹晟三人(木溪三傻)看着猪肉摊和鸡蛋摊狂咽口水,想去扔下魏币拿东西走人却又不敢,任涛说了,这里还处于以物易物的时代,百姓连金银都不认更何况魏币,真这么干了绝对会被当成抢劫犯,到时一拥而上打死他们都是活该,况且他们是来做官的,被安上抢劫犯的罪名以后在这片还怎么混。
就在三人失望准备收摊之际,一名约七八岁,只在腰间围了片树叶的小男孩过来看完地上字迹,在旁边写下行字。
“你们是新来的乡长?”
字迹虽然扭七裂八宛如涂鸦,木溪三傻却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集体狂喜,脱口而出道:“你竟然识字?”
然后发现自己问了句废话,若能听懂还用的着写字交流?
曹晟连忙在旁边写道:“你识字,太好了,谁教你的?”
小孩拿过他手中树枝写道:“我姑父教的,他是汉军,跟圈狗作战受伤被我爷爷救下,伤好落下残疾就留我们村了。”
你爷爷真大方,救人不说还搭闺女。
曹晟估计对方是想骂魏狗却不会写魏字,因此用圆圈代替,暂时顾不得纠结这个继续写道:“你姑父呢?”
这小屁孩能识几个字,还是找他姑父保险,他姑父既然是汉军就有可能听懂他们说话,这样交流起来就方便了,说实话,写字怪累的。
小孩继续写道:“他行动不便没来。”
得,暂时是指望不上了。
曹晟只好退而求其次继续写字问道:“你可以帮我们做翻译吗?”
小孩点了点头。
曹晟拉着他果断往肉摊上跑,到了摊前也没跟摊主废话,直接写下用魏币卖肉的想法,并简单解释了一下魏币的作用,让小孩跟摊主交流。
小孩叽里呱啦跟摊主说了一通,低头写道:“我们不认圈币,我三叔只想用猪肉换粮食和布匹。”
果然是以物易物,这就麻烦了,他们带来的那点粮食已经没剩多少,这几天都不敢多吃,原想买点粮食支撑到任涛赶来,结果人家不认魏币,唉……
他又跑去询问卖鸡蛋的,结果也是一样,只好叹息着离开。
太子殿下活了二十多年第一次体会到了民生多艰,也终于明白老爹说的统一只是万里长城的第一步是什么意思,若天下百姓都这个活法,大魏疆域再大又有什么意义。
天下百姓都吃糠咽菜,再多的山珍海味摆在你面前你能吃开心吗?
街道指望不上,他们也不可能一直在乡衙干耗,三傻商议一番后决定前往小男孩所在山村寻找他那位做过汉军的姑父,此人或许是打开眼前死局的唯一缺口。
孩子赶集都是为了玩的,小男孩跟一群光屁股的同龄孩子玩到集散才带着三人赶往所住村子。
他们的村子离镇上足有十里之遥,而且都是山路很是难行,直到黄昏才赶到村口。
小男孩回过头指着村子叽里呜啦说了一大通,说完才反应过来他们听不懂,只好带着进村直奔家中,刚进家门一位妇女便嚷嚷着冲了出来,手里还握着笤帚把高高扬起准备往小男孩身上招呼,看见曹晟三人才停住。
躲过一劫的小男孩急忙上前解释,虽听不懂他说什么但妇女的脸色明显缓和下来,朝三人笑了笑走进房间,小男孩则带着三人走向另一个房间,进门一看,一名二十六七的男子正坐在板凳上编筐,旁边还放着一根拐杖。
男子抬起头来盯着三人看了片刻才问道:“中原来的?”
说的是南阳的方言,三人多少能听懂。
曹晟冲过去抓住他的手激动的说道:“你也是中原的,太好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
终于找到可以交流的人了,不容易啊。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241章 找个帮手
第2241章 找个帮手
这几日的经历回想起来都是眼泪,在乡衙那个破地吃不好睡不好也就罢了,连个能问路的都没有,还不如坐牢呢,坐牢最起码不用担心吃了这顿有没有下顿,实在无聊还可以跟狱友交流交流作案经验,免得下次犯事再落警察手里,日子最起码有盼头不是。
乡衙倒好,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吃了这顿不知道下顿在哪,给曹晟的感觉就是放逐。
提心吊胆好几天终于找到可以交流的人,曹晟心中激动,握着男子的手久久不放,直到男子被握的烦了开口提醒才松开,讪笑道:“不好意思,别见怪。”
男子打量着三人,眉宇间闪过一丝忧郁,叹息道:“你们是魏人吧,魏军都打到武陵了吗?”
他是几年前赤壁之战时受伤流落到这里的,山中消息闭塞不知外面情况如何?
曹晟连忙辩解道:“兄台这叫什么花,我们也是汉人,大家都是同族,分魏汉不是生分了嘛,去年魏汉又打了一场,南汉不敌已经迁至贵霜,大魏统一天下,今后再也不用打仗了。”
“哦……”男子闻言心里像落了块大石似的说道:“那就好,统一就好,我叫王舟,南阳新野人士,原本在文聘将军手下担任营长,当年战败失散又受伤昏迷,不幸坠入沅水漂到这里,伤好之后却落下残疾便留在村中没有回去,现在好了,再不用打仗了。”
老百姓没人愿意打仗,但尘埃落定之前也没人甘心认输,比起胜负不分相互胶着,彻底失败反而更让人踏实。
营长也算中级将领,识字很正常,来此好几年教会一个学生也很正常。
遇上这对师徒绝对是他们的幸运。
曹晟抱拳拜道:“再下陆深,奉郡守之命前来木溪担任乡长,年前大魏皇帝陛下下旨,要大力发展偏远山区,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提高大魏百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凡大魏境内不管匈奴鲜卑还是山越蛮夷皆可享受大魏福利,分配土地,减免赋税,参加科举等都要一视同仁,我们哥几个过来是带着任务的,但我们来自中原不通本地方言,还望王大哥多多照应。”
说完后退两步躬身一拜。
在这破地,翻译绝对是最急缺的人才,怎么礼遇都不过分。
王舟笑道:“应该的,魏皇陛下的事迹在下也听说过,他老人家对百姓宛如对自己的亲人,爱民之心在下也有耳闻,奈何各为其主……”
曹晟摆手笑道:“都过去了,以后你我都属一国也属一家,应该同心协力才是,我看集市上的人大多衣不蔽体,形容枯槁,这里很穷吗?”
王舟翻白眼道:“你不废话吗,汉人百姓都民不聊生,比汉人还苦的蛮族能好到哪去,近几年朝廷虽对各蛮族部落发了不少补助,但有几个落到普通百姓手里的。”
他口中的朝廷指的自然是伪汉,伪汉对蛮族采取的是怀柔政策,以拉拢为主,拉拢的对象却不是蛮族百姓,而是各部首领。
比起汉族,蛮族内的尊卑更严,百姓几乎都是首领的私产,能让你活着就不错了,还想要别的?
伪汉南迁,各蛮族首领怕得到大魏清算同样跟着离去,这些没顾上带走的百姓反而解脱了。
曹晟说道:“以后不会了,我这次过来是奉朝廷之命迁徙百姓的,将百姓都迁到县城附近的平原上去,给他们分配土地,让他们自己耕种丰衣足食,朝廷特批,迁徙百姓五年免税。”
王舟翻白眼道:“武陵郡有平原吗?”
曹晟:“……”
这里确实山比较多,但平原也是有的,只是不太大,好像轮不到咱们。
他讪笑道:“山也分三六九等嘛,离县城和公路近点总是好的,以后买卖货物,老人看病,孩子上学什么的都方便。”
王舟摇头道:“让百姓迁出去的希望不大,他们在此生活几百年了怎么可能轻易离开,而且蛮族百姓对山外有种恐惧,不太愿意跟咱们一个锅里搅食。”
曹晟还待再说,桓范拽了拽他的衣袖,将他拉到一边低声说道:“老大,先别纠结迁徙的事,让他教咱们方言就行,迁徙之事暂时还是不要考虑为好。”
曹晟低声问道:“为啥?”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桓范答道:“咱们现在连木溪乡方圆多少里,几座山几条河,几个亭几个村,各村多少人口都没摸清,谈迁徙不是扯吗,就问一句,他们同意迁徙的话咱往哪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过上两三个月等咱们将乡里的地形人口等基本情况摸清了,跟各村的百姓混熟了再开展工作不迟,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交流的问题。”
一语惊醒梦中人,曹晟宛如醍醐灌顶瞬间醒悟,说道:“你说的没错,除了这些还得找块适合迁徙的地方,新的居住地要接近水源,靠近公路,决不能再走索道那种地方,压根不是人走的。”
说完上前抱拳笑道:“王大哥,我想聘任你为木溪乡副乡长,咱们共同为木溪努力如何?”
王舟摇头道:“不干,首先我是个残疾人行动不便,其次木溪乡共有八亭,每亭又有三到五个不等的村子,当然,乡亭村都是朝廷划分的蛮族百姓并不认可,族中还是由耋老主事,但我毕竟是相氏族人,做副乡长有帮亲之嫌,容易引起其他几族不满,对你治理木溪不利。”
五溪蛮的历史能追溯到蚩尤时期,经过多年演化逐渐分成了巴氏,樊氏,覃氏,相氏,郑氏五姓,他们所在的村子是相氏一支,村里百姓超过九成都姓相。
曹晟苦笑道:“王大哥还真是视名利如浮云啊,在下佩服。”
王舟苦笑道:“腿废了之后争名夺利的心思就淡了,人生短短几十年,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曹晟竖大拇指道:“还是您境界高,要不这样,你来乡里做个文吏吧,平时帮我出出主意提个醒之类的,万一我不小心碰到蛮族禁忌,你及时提醒我一下就好,小弟知道您高风亮节,但也不忍心看着亲朋好友永远穷下去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