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曹家逆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你我当初
“退一万步讲,若真找不到这批农具第一责任人肯定是晚辈,晚辈这个乡长肯定也当不成了,唯一的下场就是卷铺盖滚蛋,回京再托关系去其他衙门任职。”
“亭长有所不知,晚辈是京一大在校生,同窗师生众多,身居高位的也不少,换份工作还是能做到的,你们就不同了,找不到农具木溪的每位百姓都会被列为嫌疑人,一日找不到就不会有新的农具拨付,免除赋税发放补助,修桥修路等各种优惠政策也会绕开木溪,几年之后其他乡的百姓日子都好了,唯有木溪依旧如此,亭长说乡里百姓是会恨我这个不负责任的乡长,还是会恨盗窃农具的盗贼?”
覃塘脸色变了,大冷天的额头竟泛起无数针尖大的汗珠,见曹晟笑语吟吟的望着他,身体一软当即从椅子上滑落,带着哭腔说道:“陆乡长,我……”
曹晟眼疾手快一掌拍出将他的嘴捂住,这才笑道:“覃亭长,遇到那群贼寇麻烦帮我带句话,就说今晚将农具放回原位我当什么也没看见,如若不然……还有,本官已下召集令,十天后所有亭长及村长齐聚乡衙开会,通知你们亭的村长别忘了参加啊,告辞。”
说完不给覃塘辩解的机会抬脚就走,看着他们离去,覃塘终于支撑不住瘫软在地。
农具确实是他偷的,穷了大半辈子突然看见那么多好东西运进乡衙,谁能忍住心中贪念。
他也猜到那是给全乡百姓的物资,没想全部据为己有,只想以此为筹码,分配的时候多分一些,东西在自己手里,到时怎么分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吗,但没想到新来的乡长不按套路出牌,进来不谈农具去向只讲利害关系,句句谈笑却句句威胁,这得多自信呐。
人家已经给足面子,将东西送回去就不再追究,自己若不借坡下驴木溪乡将再无他覃塘容身之地,连带着父母妻儿和村中百姓也会在乡里抬不起头来。
至于落草为寇,算了吧,自己几斤几两自己还不知道吗,而且如今天下一统,已经没了土匪的生存空间,想要活的滋润只能紧跟朝廷步伐。
覃塘已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岂能想不明白其中厉害,叹息着喊来属下,吩咐道:“今晚三更将抢来的农具都还回去吧,咱们得罪不起官府。”
属下诧异的问道:“干嘛非要三更,现在送回去不行吗?”
覃塘骂道:“你个蠢货,大白天送回去不就坐实了咱们偷盗的事实吗,半夜送回神不知鬼不觉,就当此事从未发生过,明白吗?”
“哦……”属下不敢反驳唯唯诺诺的离开。
却说曹晟一行,出了村子任涛当即竖起大拇指赞道:“陆乡长高啊,这一番连削带打把覃塘都给吓尿了,相信今晚他一定会将物资送回来的。”
他跟曹晟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影响中这货不是在打架就是在去打架的路上,开学第一天就跟同学干架的夯货能有几个。
按照他对曹晟的了解,原以为曹晟会和在学校一样用暴力解决问题,直接搜查掀了覃塘老窝,没想到曹晟会一改往日作风,威胁加劝导,给足了覃塘面子和里子。
曹晟做到这个地步,覃塘再不识时务就是自己找死了。
武力与智慧并存,这样的太子绝对是大魏之福,跟郡守桓彬不同,他可是非常欢迎曹晟到来的,他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有机会跟在储君身边自然要好好珍惜。
曹晟笑道:“咱们毕竟是外乡人,初来乍到不易把关系搞僵,毕竟以后还有仰仗人家的地方,但为防止覃塘耍花招,邓艾,你辛苦一下盯死三里亭,他们若将农具运出不用动手查清农具位置就行,十天后咱们再算总账。”
他来木溪是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的,不是准备把谁干倒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无论如何都得防着姓覃的一手。
邓艾冷笑道:“老大放心,三里亭就算一只苍蝇也别想逃离我的视线。
让偷渡阴平的少年将军去盯一群村名简直大材小用,这要跟丢不用曹晟惩罚,邓艾自己都会找个河流把自己淹死,省的丢人。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246章 基层村官
第2246章 基层村官
在三里亭威风八面的太子殿下刚回乡衙就后悔了,不是说在覃塘家蹭饭的嘛,结果水都没喝就回来了,今晚吃啥啊。
道上劫匪都讲究抢一半留一半,细水长流越抢越有,覃塘倒好,直接一锅端连粒米都没给他们留,这跟吃绝户有什么区别。
无奈几人只能上山打猎并决定留在山中过夜,住在乡衙的话,万一覃塘半夜送还东西他们起是不起,虽然双方都知道怎么回事,但还是别戳破的好。
做戏做全套嘛。
几人在山中将就一晚,早晨回来农具粮食全部归位,十几头耕牛被栓在新钉的木桩上哞哞叫唤不停,木桩是谁栽的还用说吗?
曹晟看着满屋的物资笑道:“姓覃的还是挺上道的嘛,老任,清点一下看有没有少,少了去找覃塘索要,还是那句话,我可以给他不能抢,这是规矩。”
“明白。”任涛拿出物资清单逐一盘点,完事后说道:“农具耕牛都不少,至于粮食,咱没有秤,少个几斤也看不出来。”
曹晟大度的说道:“那就算了,老桓,你去趟三里亭,让覃塘将牛牵走寄养几天,咱这是乡衙又不是牛圈,让咱哥几个养,十天之后全乡百姓就可以吃牛肉了。”
伺候牲口也是门技术活,他们几个可没有喂牛的本事,只能让覃塘暂养着,覃塘不敢拒绝,很快赶来将牛牵走,乡衙重新恢复清净。
离大会还有几日曹晟自然不会闲着,带着几个马仔和随任涛前来的县警收拾房屋打造桌椅。
门窗都被覃塘那王八蛋毁了得重新安吧,办公桌也没了得重新做吧,关键是那几张破床必须给换了,否则费腰。
这些东西从县里往来运太麻烦,还不如自己做呢,现在斧头锯条都有,弄些普通家具简直不要太轻松。
经此一事覃塘彻底被曹晟折服,每天都来乡衙点卯,带着村民忙前忙后,短短数日,乡衙院里的杂草粪便被清理的干干净净,连空气都带上了芬芳的气息,与他们刚来那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十天时间很快过去,这天中午参会的亭长村长陆续到达。
作为大魏最基层的官员,这群村官没有丝毫七品以上官员才有的傲气,外表看起来极为朴实,大冷天的就穿着一件单薄的裤子和坎肩,坦露着胸膛,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还不时的对着房间里的农具指指点点。
已到中午,开会之前怎么着得先给人家管顿饭不是,邓艾在厨房生火炊烟袅袅,没多久饭香飘出,曹晟招呼大家一起享用。
午饭很简单,一碗白米饭外加几根咸菜一条鱼干。
尽管如此,村官们依然像饿死鬼投胎似的狼吞虎咽,吃完连碗底都舔了个干净。
酒足饭饱会议开始,大厅坐不下,只好搬出椅子让大伙坐在院子。
这群村官毫无纪律可言,坐下依然窃窃私语不断,曹晟无奈只能大喝道:“安静……”
一嗓子成功吓住所有人,将他们的目光全吸引了过来,曹晟这才说道:“在下陆深,奉朝廷之命担任木溪乡长,日后还望诸位多多关照,大家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他的方言还不太熟练,土不土官不官的,当地人听不懂外地人更听不懂,只好用官话重复一遍,再让覃塘翻译一遍,相风则监视覃塘,看他有没有添油加醋篡改自己的意思。
这老小子连乡衙都敢偷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经覃塘翻译,众村官的脸色虽然缓和却没多少热络,他们都是劳苦大众,只关心实际好处,对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感冒,而且他们也不太信得过汉人。
听完覃塘解释,曹晟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如今大魏一统天下,皇帝陛下爱民如子特意下旨,所有归附的少数民族免除五年赋税。”
蛮族夷族之类的称呼多少带有鄙视意味,为打消顾虑获得当地百姓的好感,还是用老爹的称呼吧。
果然,一听免税村官们顿时激动起来,这些年他们虽不用像朝廷缴税却要向所属的首领上贡,每年收入的七八成都交给了首领,自己留下的那点只够吊命。
首领收税对他们来说是剥削,却也是保护,汉人与他们蛮人向来不对付,很多汉官都会将攻打蛮族当成晋升资本,没有首领保护他们说不定早就成了汉人的刀下鬼。
去年首领们跟着伪汉撤离,他们还提心吊胆了一段时间,生怕魏军突入前进将他们全给咔嚓了。
来开会之前他们还提心吊胆,生怕新来的乡长提出什么无理要求继续剥削他们,向他们收取更重的税赋,没想到人家不但没有,还给大家免了五年的税,这确定不是在做梦?
曹晟看出了他们的疑惑,继续说道:“皇帝陛下说了,不管汉族蛮族夷族,只要在大魏国土上生活的都是大魏百姓他的子民,理应一视同仁……”
叽里呜啦说了半个多小时,嘴唇都快磨破了终于让村官们相信朝廷是真的爱护大伙,众村官激动的再次三五成群窃窃私语,曹晟没有阻止,好歹给人家一点消化时间不是。
之后开始分发这次带来的物资,农具按照各亭各村的人口分发,暂时做不到一户一套,只能分给村里让大家轮流使用,耕牛也是,分出十二头留下三头备用。
很多时候,说的再天花乱坠也没实际好处令人心动,拿到东西村官们再次变了脸色,拉着曹晟那叫一个热情。
曹晟趁机提出迁徙之事,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管免税,分发耕牛农具还是迁徙,都是为了让大伙的生活越来越好的,不管朝廷还是木溪乡衙,都犯不着靠剥削他们找存在感,让大伙尽管放心。
村官们听罢无不喜笑颜开,对未来的生活瞬间充满了希望。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现在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很蛋疼的问题,这么多农具铁器他们拿不动,这可都是纯铁,一把镢头好几斤重,几十把加起来扛动容易,背着走十几里山路就有些扯淡了。
尽管万般不愿,他们还是不得不接受曹晟建议,将工具寄存在覃塘的三里亭,回头再抽调人手过来取。
该死的乡长直说开会没说发东西,早知道这样就多带几个人过来了。
送走村官,曹晟同样将剩余的三头耕牛和其他工具寄存在覃塘家中,准备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247章 走访全乡
第2247章 走访全乡
通过分发农具成功获得了木溪村官们的好感,曹晟懒的追究这种好感几分是真几分是假,而是积极开展下一步工作。
走访。
他得先弄清楚木溪各亭村各有多少人口,年龄如何分布,家中有几亩耕地,主要收入来源,当地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再找出一块适合定居的土地准备迁徙。
迁徙之地自然要优于他们现在的生存环境,若迁过去不如原来,那还迁个屁啊。
说干就干,天亮木溪三傻带着干粮再次出发,一个村一个村的往过扫,准备深入了解木溪的民风民情,为此还特意从覃塘手中调了一位向导,名叫覃石,三十来岁,是覃塘的堂侄。
木溪方圆也就三五十里,全乡百姓加起来不足万人,这点距离在中原也就一脚油的事,在木溪却需要翻山越岭,车不能开马不能骑,赶起路来很是费劲。
曹晟由近及远,晃悠近两个月才走访完两个亭,这天中午在经过五里亭的路上穿过一条河流,放眼望去,河流两边很是平坦,土地平整却长满野草,曹晟诧异的问道:“此乃何处,为何没人居住。”
眼前土地别的不说,安置一个村落毫无问题,却荒着长草没人理会,实在不可思议。
相风跟随姑父王舟多年,虽不会说中原官话却多少能听懂,翻译给覃石,听完覃石解释再写到纸上交给曹晟。
曹晟看罢很是无语。
蛮族不占这片土地的原因竟是离县城太近,随时可能遭遇汉军的攻击。
他口中的汉军指的并不只是伪汉,而是所有汉人军队,包括魏军,看来蛮族当年被马援打出心理阴影了啊。
曹晟踌躇片刻说道:“过去看看吧。”
众人沿着河流继续向前,越往前河道两边的土地越多,就连两侧的山峰也比其他山峰平坦数倍,很容易便能开辟出土地。
河边土地还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淹没,山上土地却没此影响,完全可以永久定居。
曹晟看后大喜,却忐忑的问道:“这里还是木溪地界吗?”
若是别人家地盘岂不白高兴了。
得到覃石肯定的答复,曹晟兴奋的说道:“这里先记下,咱们继续走访,完事再说。”
官员任何一个举措落到普通百姓头上都是惊天巨变,必须将所有因素都调查考虑清楚,不能只拍脑门做决定,比如这条河流经过哪里,交通如何,有没有修路连同县城的可能,万一是个死胡同怎么办?
这是曹晟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他表现的格外积极,谨遵老爹教诲,争取将每一件事都落到实处,走了三个多月,春耕都结束了才返回乡衙。
江南不比中原,五月的天热的人只冒汗。
天气热曹晟的心头更热,刚一回来就钻进房间,铺开走访三个月绘制的木溪地图,指着当初选中的地方说道:“就这里了,此地水源充沛地势平坦,极适合移民,努力一点至少能开垦上千顷良田,安置木溪所有百姓不成问题。”
桓范说道:“眼下确实不成问题,问题是以后呢,人口是会增长的,咱不能只顾眼前不顾以后啊。”
确实,下代人成长起来,这里的土地就未必够用了。
邓艾说道:“先解决眼前嘛,下代人成长起来需要十五到二十年,这么长的时间木溪在前进中原也在发展,而且发展速度远超木溪,别的不说,推土机挖掘机的产量翻个十几倍没有丝毫问题,大不了咱们调一批过来把山推平就是,还有道路,各村现在的居住环境也还不错,再拓展拓展同样能容纳不少人,现在考虑二十年以后的事,我觉得你想的有点多。”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在路上再看,遇到问题就解决,不能因为未来会遇到某些问题就提前放弃不是。”
曹晟猛拍脑门说道:“你俩提醒我了,能不能想办法调来一辆挖掘机,这玩意比上万把农具都管用。”
邓艾桓范同时翻起白眼,无语说道:“殿下你想多了,朝廷现在到处在搞建设,除了公路铁路还有个电网公司在后面排队呢,就算轮也轮不到咱们啊,况且就算真调来,就木溪这破地形你确定能开进来?”
重型机械对道路的要求可是很严格的,木溪境内全是人力踩出来的羊肠小道,不到一尺宽骑自行车都费劲,还开挖掘机,怎么想的。
曹晟说道:“不管了,先弄来再说,给老二写信,让他设法帮咱们搞一辆。”
邓艾:“……”
现在的挖掘机都是公有的,市面上根本没的卖,你二弟再有钱也未必搞的来啊。
死道友不死贫道,曹老二的事邓艾才懒的劝,说道:“老大,给这地取个名字吧。”
曹晟蹙眉思忖许久才说道:“神溪怎么样,在这新建一亭,就叫神溪亭,以后若发展的好,咱把乡衙也搬过去。”
邓艾笑道:“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让百姓心甘情愿的迁过去呢,那里以后变成什么样百姓才懒的管,他们只考虑眼前,那地方现在可满是荒草,需收拾好几遍才能彻底清理干净,今年根本无法种植。”
曹晟用手指挠着鼻子一侧说道:“威逼肯定不行,必须得利诱,但是怎么个诱法,你们有什么建议没?”
桓范说道:“要不吊庄,所谓吊庄就是保留他们在老家的土地,让他们来神溪开垦新的土地,两边土地都归他们,村民可以自由选择定居神溪还是返回老家,这样就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没了担忧自然就会定下心来生活,起初他们肯定会有思乡之心,过个几年等神溪发展起来,两厢一对比,自然选择环境好的地方了,人往高处走嘛。”
曹晟笑道:“这个办法好,咱们好好计划一下,尽快拿套方案出来。”
三人对着地图指指点点,争论好几个时辰终于拿出一套可行性方案,之后找到覃塘,让他派人通知其他亭村来乡衙开会,尽快落实移民之事,同时让邓艾亲自去趟县里,这事少不了县衙帮忙。
至于挖掘机,他也就随口提了那么一嘴,真没抱多大希望,在全国统一拼发展的大背景下,所有官员都在埋头苦干,恨不得将能用资源全抓到自己手里,不抢别人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大方的分出来。
细究起来这事还得怪他那个爹,他爹是个务实的人,不喜欢虚头巴脑那套,而且各种溜须拍马,欺上瞒下的套路都懂,在他老爹手下做官玩虚的根本行不通,只有务实一条出路。
三国之曹家逆子 第2248章 吊庄移民
第2248章 吊庄移民
乡里在行动,县里也没闲着,按照刺史府和郡守府的指示,给全县境内所有生活贫困的百姓都发了补助,包括衣服粮食等,美其名曰助力脱贫。
接到乡衙开会的消息,村官们以为又要发东西急不可耐的赶到乡衙,生怕跑的慢了落于人后。
乡衙大院,看着气色比三个月前好了不少的村官,曹晟脸上充满笑容,直奔主题道:“很遗憾,今天喊大家过来并不是要发东西,而是有事宣布,我走访时发现,被你们称为二溪谭的地方土地肥沃很适合居住,本乡长思考再三,决定先迁一部分人过去定居,今天喊大伙过来就是想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不知诸位对二溪谭有没有兴趣。”
二溪谭是本地人对神溪的称呼,全乡就巴掌大的地方,外地人不清楚本地人却很熟悉。
经过数月练习,曹晟的方言虽然依旧绕口,却多少能正常交流,听完他的介绍众村官聚到一起交头接耳,商议半天七里亭亭长才率先站起,大声说道:“乡长,说实话,二溪谭土地肥沃大家都知道,而且惦记不是一天两天了,在那里生活我们自然是求之不得的,问题是那里离县城太近,翻座山就到,万一官兵再来攻打我们……还有就是那里荒废多年,土地要翻新好几遍才能重新耕种,想见收益少说也得两年以后了,这两年我们怎么活,总不能喝西北风吧。”
翻座山的距离也算近?
可见这里的百姓生活是多么的水深火热。
七里亭长的顾虑也是所有人的顾虑,众人闻言纷纷点头附和。
曹晟笑道:“第一点大家尽管放心,咱们都是大魏百姓,一没违法二没犯罪,官兵打你们做甚,我就是官,若真有兵来打肯定我先顶在前头。”
“至于第二点,我思索许久决定先吊庄再移民,所谓吊庄就是人去往别处,根却依旧吊在家中,换句话说就是各亭先选几户人过来垦荒,垦出的荒地归开垦者所有,同时老家的土地也为他保留,这边若真出了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再回去嘛。”
“当然,前期两头跑确实很累,而且神溪一片荒芜吃住都成问题,但不可否认那里的条件确实比你们目前住的地方要好,辛苦一两年博个幸福未来我觉得很划算,诸位也不想子子孙孙永远窝在山沟沟里吧。”
“你们在村里扎根,你们的儿子才能到乡里生存,儿子在乡里扎根孙子才能移到县里,曾孙再移到郡里,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祖孙代代的接力赛,你不动弹铺路,你的儿孙又怎么移到县里继续为后代铺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嘛。”
有人说道:“儿孙到了县里郡里,遇上战乱又会被打回去,那还努力的锤子。”
曹晟笑骂道:“你这不是抬杠嘛,按照你的说法,人迟早是要死的,那还活着浪费粮食干嘛。”
“哈哈……”院中众人齐齐大笑。
等他们笑毕曹晟才说道:“既然没意见就这么定了,先迁百户人家过来垦荒,等第一批吊庄户在神溪站稳脚跟再迁第二批,咱们一步步来,百户人口分摊到你们八亭三十四村,每村也就三四户,应该不难吧,我已将各亭村迁徙的户数标出,你们尽快报个名单给我,十五天后所有吊庄户必须齐聚神溪,这是硬性规定,没得商量。”
村官们对于是否迁徙的态度本就不坚定,反对声自然不会太坚决,而且只有几户人家,迁不迁的无伤大雅,大伙也就默认了。
散会之际有人转身问道:“对了乡长,吊庄户的工具是从家里带还是乡里发啊?”
年初发的农具确实好用,但数量太少依旧不够,若能再发点就更好了。
曹晟笑道:“由乡里统一发,他们人来就行。”
配发就好,村官们激动离去。
送走村官曹晟也开始准备,收拾东西将乡衙迁到神溪去,那里现在还是一片荒芜,怎么着也得过去建个草棚不是,否则住哪?
午饭之后村官回家,曹晟则要来寄存在覃塘家中的三头耕牛,带着两个马仔赶往神溪。
集市离神溪二十里不到,曹晟早已摸索出一条近道,下午两点多便赶到地头,望着河两边的荒草叹息道:“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干活吧。”
三傻拿着镰刀铁锹,选了块合适的地方动手清理。
草比人高,一镰刀下去能割倒一大片,曹晟弯着身子没砍几下突然尖叫跳起,抱住邓艾双腿死死缠住他的腰腹,指着草丛说道:“有蛇,我从小最怕蛇了。”
邓艾不禁哑然,天不怕地不怕的太子殿下竟然怕蛇,说出去谁信呐。
邓艾用镰刀拨开草丛悄悄摸过去,果然看见一条比大拇指还粗的麻蛇贴着草丛划过,那颜色模样确实有些瘆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