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抗战雄军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对面千里
在大野部队的右侧面,外游山上的火力点也对准日军开始射击,这种侧射是致命的,大野部队立刻陷入无法躲避的火网之中,被夹击的日军,一群又一群日军被射杀,有的日军绝望地和国军的火力点对射,然后被打成一堆烂肉。
不到10分钟,只剩下50个鬼子连滚带爬逃回岸边,大队长大野光亮也嗝屁了,一个日军背着大野的上半身在沙滩上嚎啕大哭。
上月良夫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一切,突然,他感觉一震,紧接着一片水花在“妙高号”左侧激起。
是国军的炮台在开火,日军的军舰旁不时落起高高的水柱,与此同时,中国军队的机枪掩体开始对准滩头射击。中国军队的重机枪采取的是超越射击,因为已经预先测量了各种数据,使得守军射击的精准度极高, 子弹像刮风一样,疯狂地在日军拥挤的人群中肆虐。因为日军登陆部队的密度过大,这种射击给19师团带来了巨大损失。
海滩边已经成了血肉道场,日军的尸体几乎铺满了一层,海水涌过,有的尸体被冲到了海上,远远看去,就像病死的鱼儿一样。
大部分鬼子只能趴在海滩上,听天由命地等待命运的审判,有的精明的家伙,躲在搁浅的登陆艇后面,但就是这样,从天而降的子弹还是不断击中他们。
日军舰队也疯狂射击起来,各个军舰上的火炮更是以最快射速将一发发炮弹打到国军的阵地上,但这个时候中国军队的火炮没有再沉寂,也进行了猛烈的反击,日军的军舰旁,水柱此起彼伏。
上月良夫也不到舰桥上呆了,他要回舱内,突然,他感觉脚下巨震,上月一下被震倒在地,一发国军的炮弹击中了“妙高号”前主炮塔。
炮塔立刻被摧毁,幸运的是,这发炮弹没有引爆旁边堆积的炮弹,日军也只是付出了20余人死伤的代价。
双方的炮战还在继续,日军的舰队火力非常强劲,配合飞机轰炸,将中国军队的山头变成一片火海,许多火力点和掩体被摧毁,但其他的火力仍然在持续射击,海滩上的日军,依然被压制得动弹不得。
中国军队有的炮弹击中了海上登陆艇,数十个鬼子登时了账,即便当时有幸存者,背负着沉重装备的日军也只能一个个沉入海底。
如果说刚才近藤信竹只是对战局不乐观,现在已经悲观了,他已经清楚地知道,对手的火炮建立了秘密炮位,刚才日军的飞机也好,舰炮也好,都没能摧毁这种炮位,日本陆海军,将要面临一场艰苦的登陆战。
登陆战之所以难打,不仅仅是上岸的日军无法集中,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没有退路的作战方式。如果是陆地上作战,或者是海上交锋,不利的一方可以选择撤退,但登陆战不可以,现在日军舰队选择撤退的话,上岸的两千多个日军就会全部丢在沙滩上,等待被对手屠杀。
没有选择的日军舰队继续狂轰中国军队阵地,没有退路的日本陆军也冒着枪林弹雨向国军的阵地前进,战斗,依然在残酷地进行。
if(q.ste("readtype") != 2 && location.href.indexof("vipchapter") < 0) {
dot.write("
");





抗战雄军 第404章 浙皖战役(13)
“顾长官、许副司令,自今晨7时起,日舰70余艘及各式其他船只数百艘,分别向我象山、龙山、镇海实施登陆作战。
龙山我守军步步阻击,已将上岸之日军阻击在九龙湖、三北一线…镇海我守军194师及镇海炮台守备部队沉着应战,已连续击退日军三次进攻,毙敌千余,击沉日海军大舰1艘,击伤四五艘,击沉小舰10余艘,现日军仍被阻止在小港、黄家湾一线之滩头阵地…”
这份电报是第25集团军司令李觉发来的,许鸣刚刚拿到。
他心里长长吁了一口气。
中国第一次成功的反登陆作战可能要在他的手上出现了,从淞沪会战以来,日军已经实施了上海、青岛、连云港等数次登陆作战,几乎是每战皆成,除了在上海中国军队用精锐部队死扛日军海空火力外,日本人登陆就像军事演习一样轻松。
理论上,登陆战是不利于进攻一方的,抗战时期国军反登陆作战屡屡失败,主要原因并不是日军海空火力强劲,而是国军压根没有反登陆战经验。
任何作战都要发挥己方的优势,攻击对方的弱点,这也可以从反面理解,要避开对手的优势,掩盖自己的缺点。登陆战尤其如此,进攻一方会有海空优势,但缺点也很明显,一个是攻方的步兵只能逐次上岸,而且携带不了重武器,第二个就是海军舰船无法对守方实施精准射击,只用用覆盖轰击的方式来压制守军火力。
所以许鸣让194师建立坑道和地下工事,用来削弱对手的海空优势。然后中国军队则将火炮和重机枪火力点放在山坳等地,利用山头上制高点来引导国军火力实施射击,这种射击方式,效率有所下降,但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保证。在8月15日一天的战斗中,国军的4门210毫米克虏伯重炮给日军造成了巨大损失,现在许鸣还不知道日本海军被击沉的到底是那一艘大舰,但可以肯定,日本海军将会在侵华战争第一次损失大型军舰了。
不久消息传来,日本海军沉没的是排水量5600吨的巡洋舰“长良号”,这艘军舰速度极快,拥有30节以上的速度,但装甲略薄,8月15日上午11点,守军一枚210毫米穿甲弹贯穿了“长良号”左侧舰体,将长良号的锅炉仓完全摧毁,并且在舰体内部引发连环爆炸,全舰440人仅幸存70余人,舰长中里隆治大佐也被击毙。
此时此刻,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近藤信竹心里充满了悔恨,长良号根本就不适合对地支援,这艘军舰建造的初衷是用来海战中发射鱼雷的,只不过日本海军在中日战争中太顺利了,也为了省事,日本经常用这种轻型巡洋舰甚至驱逐舰实施对岸攻击,结果被对手打了靶,他近藤明知道对手有210毫米克虏伯重炮啊…
“报告!东京来电!”
近藤拿起电报,是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发来的,要求第3舰队各个驱逐舰和护卫舰停止对地支援,日本海军从台湾和长崎紧急起航重巡洋舰“青叶号”和“衣笠号”,并且计划将战列舰“雾岛号”和“日向号”调至浙东海域。
近藤心里安心了不少,这两艘战列舰都是3万多吨的主力战舰,中国军队的210毫米口径火炮根本就打不沉。
夜慢慢走向深处,但镇海的海面上还是火光四射,重巡洋舰“那智号”与“妙高号”仍然在射击岸上的国军阵地,其他的轻型舰只已经撤离了国军重炮的射程。
不过中国军队并没有继续射击日本海军,在夜晚的情况下,想打中高速移动的军舰是非常难的,中国军队将炮火对准岸边的日本陆军,那里还有二千多人,死守在几块互不相连的登陆场。
岸边的轰炸声响成一片,不时有国军的炮弹砸入日军人群,带起一蓬血雨肉泥,海滩上没有凭借,日本兵只能挖掘一些简易的战壕,但这根本不能阻止中国炮火带来的杀伤,尤其是中国的克虏伯重炮,已经换成高爆弹射击,每发100多公斤的炮弹落下,日军的登陆场就是一声巨响,有的时候一窝鬼子碰到,登时全部了账。
利用夜晚的掩护,日军用小艇将岸边的尸体打捞回去,已经装了几十艘小艇了,还有不知道多少尸体,已经被涨潮的海水冲到了大海深处。
登陆场上,残余的鬼子兵一个个躲在战壕里发抖,小日本不仅在攻坚战和野战中不顺利,在最拿手的登陆战也遇到麻烦了…
*************
日军在富春江水域和宁波一线的作战受到了巨大阻碍,但绍兴方向的进攻却非常顺利。
8月15日,日军第13师团一部不费吹灰之力攻占绍兴,下午2点时分,日军第104师团也在没有守军阻击的情况下顺利占领上虞,整个日军的行动没有受到任何阻碍。
占领绍兴和上虞后,日军第13师团按照预定作战方案,从兰亭、金堂一线向诸暨方向前进,第104则顺曹娥江南下。
因为前些时候连绵的雨季,道路非常的泥泞,绍兴以南的各处江河水位很高。不过日军早有准备,架桥部队迅速将一个个被摧毁的桥梁重建,遇到宽阔一点的河流,日军的渡河材料部队将特制的气船横着架设在河面上,日本的步兵、骑兵甚至炮兵连绵不断地通过。
这种战役保障能力,体现的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使得军队穿越江河像穿越平地一样方便。
不过第13师团师团长田中静一中将毫无行军顺利的乐观,他已经知道了冢田攻毙命和宁波方向登陆的不顺。
“师团长阁下,暂缓前进吧!”参谋长吉田峰太郎提出了建议。
田中静一眉头紧缩,日军推进得越顺利,他越是担心,根据原先的计划,这路日军的3个师团将担负起切断诸暨守军和宁波方向守军退路的任务,但是在现在这个局面下,因为正面进攻的不顺,日军右翼已经处于孤立的态势。
田中是1938年4月在明光之战后接替荻洲立兵的,他对许鸣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大部分中国军队防守时,都是用线行的防御态势,像洒胡椒面一样将部队分散防守,这种防御布置,日军往往集中兵力攻击一点就可以完成突破,而中国军队被迫撤退后,经常乱七八糟挤在公路上,重武器也丢得精光,日军则追击着国军的败兵,轻松地攻占一个个要地。
不过许鸣显然是例外,他是最早实践攻势防御和纵深防御的中国将领,这个时代的日本人已经不可能轻视他了,田中静一对着后方参谋长野茂鹫道:“请确认下,浙江地区已经发现的支那军番号?”
不久,长野跑来报告:“师团长阁下,已经发现支那军的番号约10个师,分别是…”
田中的心沉了下来,中国在浙江有35个师的兵力,到现在才发现10个,除了浙赣线正面对方肯定有重兵防御外,还有将近20个师的兵力没有被发现。
中国军队战斗力最强的第74军和第86军,到现在日本人还不知道确切位置,很有可能,中国方面集中了重兵准备伏击日军。
田中静一正要命令各个部队停止前进,一架日本的飞机缓缓在低空盘旋,丢下了一个包裹。
包裹里有一封信,通讯官解码后,向田中报告:“师团长阁下,泽田司令官命令我们停止前进!”




抗战雄军 第405章 浙皖战役(14)
8月16日,早晨5点,诸暨。
宁静的天地间,突然响起了雷鸣一样的炮声,炮声一阵阵,一片片,在铁路线两侧的山地间回荡,宣告了日军对浙赣线正面进攻的开始。
观音桥、石塔山、石门一线的国军阵地上,已经被烟雾覆盖,日军动用了上百门各式火炮,每一分钟中国军队的阵地都落弹数十发,山上石块飞舞,土木横飞,不断有工事的碎片和铁丝网被炸飞到空中。
经过二个小时连续不断的炮击,日军的各个出发阵地上升起了红色的信号弹,接到信号的日军各个部队,按照原先计划好的攻击路线,向守军据守的山头发起了进攻。
进攻的日军,一般以一个中队为基干,再配属适当的工兵,在烟雾弹的掩护下步步推进,日军的重机枪部队和迫击炮部队则跟在步兵后面,随时提供火力支援,日军的山炮部队和野炮部队也布置在进攻部队的不远处,准备压制住国军的火力。
日军开始推进得非常顺利,但一旦到达山腰,中国军队的火力点就开始启用,步枪兵则在近距离实施精准射击,不时有中弹的日本兵惨叫着从山上滚下。
日军的第一波进攻草草结束,以为试探出了中国军队的火力点位置,日军的炮兵对刚才暴露目标的国军工事进行了快速射击,然后,又一支步兵中队实施了进攻。
和第一次一样,日军前进到山腰,立刻遭到中国重机枪的扫射,领头的鬼子纷纷倒地,唯一不同的是,国军的火力点全部换了位置。
石塔山的阵地前,日军第3师团师团长山胁正隆中将拿着炮队镜看着眼前的阵地,一个不到200米高的山头,日军连续发起3次进攻都没有取得进展。
不是占领阵地被中国军队反击下来,而是压根就没攻上山头,显然,日军的攻击强度不足。
第四次的进攻,日军加大了攻击力度,一个步兵中队正面进攻,一个实施侧击,支援的山炮部队也将两门山炮拖到最前线,在距离国军山头不到500米的距离实施抵近射击。
有投入确实有收获,这次日军有了进展,炮兵在付出一门火炮被摧毁的代价后,将守军的数个机枪掩体击毁,凭借日军炮兵和重机枪部队的掩护,步兵终于冲上山头,双方在山上展开了白刃战。
日本的膏药旗终于在被炸成一片废墟的石塔上竖了起来,但没高兴5分钟,中国军队就大举反击,膏药旗被拔下,山头上又升起了青天白日军旗。
山胁正隆长长地叹了口气,离开日军的前进阵地。
负责左翼进攻的是步兵第步兵第68联队联队长岛村英二郎大佐,他见师团长长叹离开,感到无比羞愧,师团参谋长山本清卫安慰道:“岛村君,不是你的错,是支那人学会了战争,而且,他们打出了自信心!”
上午10点,杭州机场起飞的日军战机赶到浙赣铁路上空,开始对日本步兵实施支援,在日军航空部队的掩护下,日军的正面进攻终于取得了突破,下午三时,日军步兵第68联队占领了石塔山、鸡堰,左翼的步兵第6联队攻占了观音桥、潘山、和尚岭等地。同时,右翼的第11师团也占领凤凰山、梅花山等守军的几个山头。
不过小日本的好日子也就到此为止了,企图沿铁路线快速推进的日军不断遭到两侧山地的中国军队射击,日军部队不得不再次向铁路两侧的山头发动进攻,双方的部队又开始一山一岭的争夺。
中国军队甚至策划了一次反击,国军第40师出动7个步兵连,对一个冒进的日军大队实施了包围攻击,不过因为炮兵没有到位,加上日军航空部队的掩护,日军最终脱出。
炮声渐渐消失,夜晚渐渐来临了,山地似乎重新回复了宁静。但在铜钱湾,无数瓷碗落地的碎响,数千名中国士兵将壮行酒饮完,然后摔烂酒碗,头也不会地向前走去。
一个又一个的国军士兵消失在夜色中,军长张文清看着逐渐远去的部队,默默行了个军礼。
不久,宁静的夜空再次被密集的枪炮声打破,无数闪光弹照射在天空,将夜晚变成白昼,日军的炮兵也全面开火,对中国军队可能的行进路线实施覆盖式攻击。
日军早有准备,不过中国军队没有任何退缩,各个国军部队以连为单位,向日军据守的山头发起猛烈冲击,大部分士兵仅仅携带着手榴弹和轻武器,按照事先规划好的冲锋路,一波接一波的冲锋。
一批批的中国军队战死在冲锋路上,但后续的部队不断地填上,中国兵以手榴弹和炸药包为武器,将鬼子刚刚建立的火力点摧毁,然后步兵疯狂地涌入,山头上,到处是惨烈的白刃战。
日军预测到了国军的行动,但忽视了国军的勇气,日本部队在各个山头上留守的部队并不多,很多山上只有一两个步兵小队,面对中国军队的狂攻,日军的阵地一个接一个失守。
日本人自然不肯白天的战果化为乌有,一支支作战部队被派出,双方又开始在各个阵地上反复争夺,亮如白昼的夜晚,一会是中国军队的青天白日军旗被竖起,一会是日军的日章旗立起。
第3师团师团长山胁正隆站在一个山头上,看着远处激战的阵地,他对大本营联络官矢野有勤中佐道:“矢野君,你知道支那人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矢野向着山胁微一鞠躬,回答道:“支那人的作战意志正在加强。”
山胁正隆摇摇头,道:“昭和12年,日支事变爆发的时候,支那军的战斗意志也非常强,你知道那时的支那军和现在的支那军有什么区别吗?”
矢野有勤搞不懂了,他那个时候还在关东军当一个炮兵中队的中队长,对中国战场并不了解,在他看来,同样是作战意志,那也没有什么区别。
“请师团长阁下指教。”
山胁发出苦笑,“那个时候的支那军队,其实不懂得如何作战,仅仅靠血气之勇来支撑战局。当皇军在华北和华中连续取得胜利后,支那军的作战意志一度大幅度下降,有的地方部队不敢与皇军交锋,帝国军队往往一个步兵中队,就能占领支那的一个城市。”
矢野现在明白了,“师团长阁下,您的意思是当年的支那军队因为无知所以无畏,现在的支那军懂得作战并且拥有强烈的战意。”
“矢野君,正是如此,帝国要想彻底击败支那,必须将支那部队的作战意志彻底击溃!”
在山胁正隆对中国军队有了新认识后,在义乌的一个防空洞里,许鸣正在听取第10集团军参谋主任藤志远给他的报告。
守军付出了超过2千人的伤亡,这还不包括夜晚的反击,从反击的胶着程度来看,中国军队第一天就可能损失四五千人。
开战3天来,国军的有些部队采取的作战方案是有问题的,比如安徽战场的唐式遵第23集团军,一直与日军死拼硬打,部队已经伤亡惨重,还是选择正面迎战日军第6师团。
而在诸暨守军的左翼,今晚第25军的反攻也是不合适的,这种大规模的反击,要么是瞅准了敌人的薄弱环节给予狠狠一击,而且还要有炮兵等部队配合进攻,要么是守军的战略要地被敌人占领,自己没有办法,只能在夜晚拼死一搏。像今晚的反击,即便收复最前方几个山头,也没有多大意义,风险很大,收获很小。
不过许鸣没有批评前线的将领,他已经知道了,现在的中国军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种改变,就是勇气,现在无论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都有了迎战日本军队的勇气。
这比什么战略战术,什么武器装备都重要!
许鸣清楚地记得历史上的1940年,那个时候是中国最为危险的时刻,国外英法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减少了对中国的支援,苏联也不再援华,和日本互相承认“伪满洲国”和蒙古。而在国内,汪精卫跳了出来,在日本的诱降下建立了伪国民政府。那个时候的中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具体反映在战场上,就是战役一败再败,只能用一些焦土抗战等杀敌八百,自伤三千的办法苦撑。有的地方部队已经失去了继续抗战的勇气,对日军一直畏战避战,像阎锡山这样的,甚至和日本人偷偷联系。
而现在不会了,国外环境虽然不佳,但国内的情况已经大有改善,连续在武汉和南宁取得胜利,中国军队已经不再惧怕对手。
哪怕是战斗力最差的川军!
“报告副司令长官,王总司令来电!”
“念!”
“昨晚我军对敌人左翼发起反击,已全面收复观音桥、石塔山等前沿阵地!”
许鸣笑了一下,“请转告王总司令,我对第10集团军的表现,非常满意!”




抗战雄军 第406章 浙皖战役(15)
一夜激战,中国军队将白天丢失的山头全部收复,不过第二天上午,第3师团师团长山胁正隆听到一个令他哭笑不得的事情。
“支那人已经撤退了?”
“是的,师团长阁下,我军炮击后发现,支那军已经全部撤退到二线阵地,昨晚占领的山头尽数放弃。”
山胁听到这个消息苦笑不已,中国军队昨晚付出了那么大代价,双方杀了天昏地暗,只是来斗气的。
矢野在一旁分析道:“山胁师团长,支那人应该要告诉我们,他们的阵地不可能被皇军占领,只会主动放弃!”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不过山胁正隆顾不得纠结了,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今天的日军将进攻国军的坚固阵地。
山胁其实知道,中国军队昨天防守的根本不算第一线阵地,对手不过是占领了一些孤立的山头,而且没有形成系统的防御态势。但是今天不一样了,今天对手的各个山头都能相互策应,还会有隐藏的炮兵阵地对日军实施轰击。
最麻烦的是浙赣铁路线正面,这里有一条浦阳江,以前有个铁路桥连通,现在铁路桥已经被全部炸毁,连桥下的地基也爆破掉。平时浦阳江一般为150米宽,不过现在是雨季,江水泛滥,已经涨到了300米,给日军的行动带来极大的阻碍。
这还只是浦阳江的麻烦之一,麻烦之二依然是浦阳江带来的,浦阳江在这里和浙赣线交叉,经过浦阳江铁路桥之前铁路在左,浦阳江在右,中国军队的右翼不仅有一大堆山头可以依靠,守军还可以凭江坚守。
这就意味着日军想从右翼迂回的话,首先要渡过浦阳江,渡江后还要攻占对手的山地,想想进攻的难度谁都会头疼。当然,山胁正隆是不会头疼的,这里现在由第11师团负责进攻,头疼的是第11师团师团长牛岛满。
上午9时,日军川保支队(以步兵第6联队为基干组成,支队长川保雄人大佐)和岛村支队(以步兵第68联队为基干,配属一个山炮兵中队,支队长岛村英二郎大佐),分别向守军据守的铜钱湾、石牛山一线发起攻击。
日军以前的进攻是步兵冲和炮兵轰的二人转,现在加上了飞机炸,20多架日军战机来回投弹扫射,将国军的阵地变成一片火海。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对地攻击的效果,日军的航空部队是轮番上阵,往往一个中队的日军战机返航,另外一个中队立马接替。
1...157158159160161...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