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除了帮忙,张喜也想趁机在高力士面前露露脸。
高力士人有些拉搭的眼睛睁开,开口说道:郑鹏?人在哪?
回高将军的话,郑判官没有令牌,进不了宫,就在承天门外候着。
高力士自顾站起来,打了一个呵欠,一边往外走一边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杂家看看有什么事。
张喜跟在高力士后面,讨好地说:高将军,小心,这里有个台阶。
高公公对郑判官,很看重啊,张喜心里想着一件事,以后得和这个郑判官搞好关系才行。
宫里的人都知道,高力士想睡觉的时候,最好不要打扰他,就是有事找他,就是他同意,也得候着,不是他喜欢摆架子,而是高力士需要伺服李隆基管理皇宫的保卫工作,有时还比李隆基看奏折,等他有时间,这才碰面。
可这次高力士,一听到郑鹏来了,马上就决定去见,说明他很看重郑判官。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郑鹏有高力士的玉佩。
高力士的信物,送出去的还真不多。
郑鹏坐在承天门边的白玉台阶上,抬头看着天边的白云,晒着暧洋洋的太阳,看似很优闲,实际上云游天外,直到听到守皇宫门的禁卫向高力士行礼的声音。
高公公,打扰你了。郑鹏看到高力士出来,马上迎了上去。
郑判官,打杂家有什么事?
郑鹏左右看了一下,有点为难地说:高公公,这里说话不太方便,能借一步说话吗?
高力士打量了郑鹏一眼,点点头,把郑鹏带到一个角落,又挥手让跟在身边的小太监退下,这才说道:这里没人,可以说了。
高公公的脸色不太好,眼睛还有黑圈,这二天为拨汗那的事,累坏了吧,得保重身体。郑鹏一脸关切地说。
高力士身高超过一米九,身材高大,面容俊美,脸上散发着一股男性的俊秀之美,要是不知高力士是太监,还真以为他是高大威猛的美男子,这是太监们喜欢称高力士为高将军的原因之一,可此刻的高力士,一脸焦悴,面带倦容,就是眼圈都黑了,好像没了精气神一样。
郑鹏忍不住问候了一句。
高力士闻言,内心有些小感动,然后呵呵一笑道:杂家也就是劳碌命,不像郑判官,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春风得意,艳福无边,真是羡煞旁人。
说到这里,高力士随口说:最近脚踏车大热,想必郑判官都赚得眉开眼笑了吧。
郑鹏嘿嘿一笑,不过很快一脸真诚地说:其实某觉得,真正值得眉开眼笑的人,是高公公才对。
哦,杂家为什么笑?高力士有些不解地说。
高公公郑鹏压低声音说:三宝号可是有三成份子是高公公的,高公公也是合作人中份子最高的,就是赚,也是高公公赚得最多,这样不值得笑吗?
是吗,那杂家还得谢谢郑判官了。高力士有些漫不经心地说。
一间小小的昌隆行,还请了那么多人,就是生意好,又能分多少。
高力士自小锦衣玉食,对钱了解不多,受到牵连被阉割进宫后,一直是伺候人,也没机会接触买卖,在他眼中,一年能有三五百贯已经很了不起。
才几百贯,要不是看在郑鹏名满天下,而李隆基又对他格外看重,高力士还真不凑这个热闹。
241 主动请缨
郑鹏二世为人,一看高力士的脸色,就猜到高力士的想法。
高公公,给你报个喜,前些日子跟昌隆行签了一份契约,根据契约,昌隆行一年内包售不低于一万辆脚踩车,我算过,扣除人工材料税费灯油火蜡等开销,每辆脚踏车保守估计赚二贯,一万辆的利润就有二万贯,也就是高公公可以分得不少于六千贯,摊子铺开后,以后利润翻番不是问题。郑鹏小声地解释。
多少?一年六千贯?
以后翻番不是问题?
高力士闻言楞了一下,有些惊讶地说:一间小小三宝号,一年能有二万贯的收成?
对高力士来说,一年经手的钱何止千万,区区几千贯只是一个零头,问题是公家的钱和属于自己支配的钱,完全是两回事。
公家的钱,是姓公,就是拿得到,也怕不太干净,再说那么多人盯着,谁也不知什么时候成为别人的攻击的目标,可是属于自己的钱,怎么花都不怕。
三五百贯高力士不看在眼内,可六千贯,还有可能是一万多贯,就是高力士也得另眼相看。
一个普通的农庄,能有一百几十贯的收入,已是丰年;一间普通的店铺,能有三五百贯,已算生财有道,可是一间店铺能几万贯的收入,那是天才。
有郑鹏一脸自信地说:高公公放心,这些钱来得干干净净,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们也不会打着高公公的旗号去做欺行霸市鱼肉百姓的事。
高力士有些不好意思了:杂家都没出到什么力,原以为郑判官是闹着玩玩,没想到小作坊大买卖,利润这么丰厚,正所谓无功不禄,这笔钱太多,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什么事都没做,可占了最大的份子,高力士倒是有点不好意思。
主要是高力士对郑鹏的印象很好,就是做买卖,也认为他是做买卖的读书人,以文人自居的高力士,也很佩服郑鹏的才学。
最重要的一点,是李隆基对郑鹏的态度。
郑鹏一脸认真地说:高公公这话,那是打某的脸了,有一句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很多人就是看不得别人看,看到别人好,不是敲诈就是抢夺,有些人为了自保,主动投靠有权势的大人物,每年要上次一半的利润,有的甚至高达七成,现在给高公公三成,说到底就是看高公公好说话,占高公公便宜了。
顿了一下,郑鹏继续说:以高公公地名望和地位,别人就是上交七成八成,高公公也未必搭理他们呢。
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大唐商贾的地位不高,没有靠山很容易成为权贵眼中的肥肉,有的为了自保,上缴大部分利润并不是鲜闻,听了郑鹏的话,刚刚有些不好意思的高力士,突然觉得自己变得伟大起来。
那倒是,平常人,杂家也懒得理会他,对了,郑判官,这么急找杂家,所为何事?
分红方面,高力士不怕郑鹏骗自己,反正赚多少高力士也没空过问,郑鹏突然找上门,有意扯起分红的事,还提前把巨额分红的事透露给自己,肯定有所求。
正好岔开分红的问题,免得郑鹏以为自己贪钱。
郑鹏点点头,开门见山地说:高公公,我想去西域。
什么,去西域?
没错,这次拨汉那发生骚乱,听说大食和吐蕃都掺和进来,朝廷肯定不会坐视不理,必定出兵,我打算利用这个机会,去西域拼一个富贵前程。郑鹏一脸认真地说。
什么,你要去打仗?高力士一脸吃惊地说。
别的官员,一心往长安调,调到皇帝身边,可郑鹏却怪了,放着好好的五品判官不做,跑到西域打仗,不是想功名想到疯了吧?
大唐实行府兵制,有一套很完善的晋身制度,军功越多,晋升得越快,要是有机缘,短时间内由小兵晋升到将军不是梦,不像文官,政绩和资历同样重要,不夸张地说,有些人由青丝熬成白发也不能寸进。
现在是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多年的和平富足的生活,磨去了很多人心中的血性,不少人出钱让别人代上战场,宁愿出钱也不愿冒险,高力士怎么也想不到,郑鹏会有这种想法。
一个拿惯毛笔的翩翩君子,突然换成一个拿刀拼命的军汉,画风变得太快,高力士都有些猝不及防。
没错郑鹏一脸肯定地说:当日高公公说得对,做乐官是安逸,可难有出人头地之日,大丈夫在世,就要活个精彩,报效陛下沙场杀敌是我的梦想,还请高公公成全。
本打算以乐官入仕,经高力士提醒后,郑鹏发现这件事行不通,就是李隆基再欣赏,能做一坊的教坊使已经顶天了,根本不能和博陵崔氏抗衡。
乐官前程不大,要么为文,要么为武,郑鹏的诗词都是剽窃来的,就是上考场也不会被选中,再说文官又是豪门大族把控的领域,弄不到那天顶头上司就是博陵崔氏的人,想来想去,应走武官路线。
武状元不用想了,郑鹏自问没那种身手,也没那种悟性和慧根,想来想去,最后想起去西域碰碰运气。
正好西域地区的拨汉那国出事,看看能不能乱中取粟子。
要想去西域,首先要取得高力士的支持。
高力士上下打量了一下郑鹏,开口问道:战场上刀枪无眼飞箭压命,郑判官,你想清楚了?就是想出人头地,何不参加科举?以郑公子的才学,定有所获。
谢谢高公公关心,不知为什么,心中都觉得西域是一个福地,还请高公公成全。郑鹏一脸坚定地说。
郑判官,像你这种人才,陛下不会同意你去冒险的,杂家开这口,要是陛下认为杂家妒才就不好了?
谁都看得出,李隆基对郑鹏另眼相看,明明就是一个谦谦君子,高力士突然请求把他调到西域战场,别人怎么看?
非也郑鹏摇摇头说:我有办法让陛下同意去西域,上沙场,可要有所作为,还得高公公相助。
高力士犹豫一下:郑判官,以陛下对你的看重,富贵荣华,唾手可得,非要去冒险?
心意已决。
说吧,你想杂家怎么助你?
郑鹏嘻嘻一笑:就知高公公急公好义,说实话,没有受到正规的训练,真是上沙场,怕是凶多吉少,听说战场有监军一职,若是增设一个副监军
万马千军中,就是武艺再高,也不敢说能全身而退,郑鹏就是再想要功名,也不会真做一名大头兵,拿武器去别人拼命,最好的办法是做谋士一类的职位。
监军是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在汉朝时就设立,东监军是一个不错的职位,东汉魏晋都有,隋朝以御史作为监军。
要是御史作监军,郑鹏不敢奢望,可到了玄宗李隆基这一代,开始使用太监作为监军,这给郑鹏一个可乘之机。
迎接苏禄可汗一行,可以设一个接待副使,郑鹏有信心说服李隆基再设一个副监军,这样一来就要与太监作搭挡,要想好好搭挡,还得高力士这个太监头目支持。
高力士不仅聪明,也很会做人,提拨了不少武将,在军中很吃得开,有他支持,可以说事半功倍。
原来是打这个主意,高力士恍然大悟,打量了郑鹏一眼,然后点点头说:君子有成人之美,陛人有成人之美,杂家自然也有成人之美,既然郑判官有为朝廷出力的心,那杂家就尽力配合吧。
郑鹏心中一喜,连忙表示感谢。
陛下守在宜春院的几名待卫看到李隆基出来,连忙行礼。
李隆基面带笑容地点点头,随口问道:免礼,力士何在?
美人如花,温柔如水,那个叫丽儿的十家,不仅姿色上乘,全身还柔若无骨,给李隆基极大满足,几番**过后,又美美睡了一觉,出来时不仅没有疲态,还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这是年富力强的好处。
李隆基把高力士看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一看到他不在,马上开口发问。
陛下,老奴来了。话音刚落,就看到高力士急急脚往这里跑。
力士,刚才去哪了?
高力士没有隐瞒,开口说道:回陛下的话,左教坊判官郑鹏,在宫门外求见,刚刚老奴去见他。
听到是郑鹏,李隆基一边走一边问:郑鹏?他有什么事?
郑判官说有事想面圣。
李隆基的脸色有些惊讶,不过很快说道:既然想见,那就见吧。
郑鹏不是一个多事的人,身为五品小判官,突然进宫,肯定有事,李隆基的心中多了几分斯盼:是不是自己在左教坊敲打了一下,郑鹏这么快就有新作品了?
还真有点期待。
皇帝都开口了,很快,郑鹏在西苑一处凉亭处,看到了李隆基。
一番君臣之礼,郑鹏刚起来,李隆基开口道:郑爱卿,听力士说你有急事求见,有什么事,说吧。
242 还是副的
陛下曾说过,如果微臣要写出好的作品,就会得到陛下的协助,不在陛下可有印象。郑鹏开门见山地说。
没错,朕是承诺过,郑爱卿,你需要什么协助?李隆基和颜悦色地问道。
郑鹏提起这茬,肯定是有事请求,李隆基心情不错,直接问郑鹏需要什么帮助。
一旁的高力士眼里有些感概:郑鹏这小子,运气还真不错,一来找自己,就碰上自己有空的时候,一面圣,就挑了陛下一天中心情最舒畅的节点。
陛下,微臣斗胆,恳请陛下给微臣一个上沙场的机会,体验大唐的军容军貌,见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英姿。
李隆基明显呆了一下,有些好奇地问道:郑爱卿,你刚才说什么?你要上沙场杀敌?
是上沙场,不过不是杀敌,而是体验大唐的军容军貌,见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英姿。
这与有新作品有何联系?
郑鹏一脸认真地说: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微臣最近看了左教坊的曲目,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不同时代的战歌,最早的战歌,是秦国的的战歌,《诗经中的《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过后,是楚国的战歌《九歌: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