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魂魄毅兮为鬼雄)!
比较有名战歌中,还有大汉战歌和大唐战歌《秦王破阵乐,微臣心想,陛下是一代明君,文治武功与历朝历代的贤君相比,并不逊色,为什么不作一首属于盛唐的战歌呢?整天锦衣玉食,声色犬马,只只能写出一些风花雪月的作品,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现那种磅礴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决心,请陛下成全。
李隆基闻言,犹豫一下说:郑爱卿能有这种想法,很好,可战场是生死相搏的地方,太危险了,也没有合适爱卿的位置。
什么千秋万代,李隆基不相信,历朝历代就没有皇帝是不死的,要想千古留名,还是要多些政绩和佳话,这是李隆基热衷成全郑鹏和林薰儿的原因。
要是有一首能体现在自己治理下盛世大唐的战歌,最好还是一首好的战歌,绝对能提升自己声望,这种好事李隆基不会介意,不仅不介意,还要大力支持。
李隆基没有反对,那就是默许,高力士知道,是时候自己出场了。
陛下,郑判官是五品判官,让他有充当一员普通的士兵,有失欠妥,也太危险,不能让郑判官这种人才冒这么大的险,要是在战场上不慎,那可是大唐不能挽回的损失;让郑判官统兵也不妥,因为郑判官不是武官,没有经过训练,怕不服众。
说到这里,高力士微笑着说:陛下,苏禄可汗到长安朝圣,郑判官作为接待副使,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老奴想,要是给郑判官安排一个副监军的职位,说不定完成得同样出色。
副监军?
李隆基闻言对高力士投去一个赞助的目光。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将在外干了什么,关键时刻有没有延误战机或怠慢军情?军队发生重大危机时谁来处理?这些都是皇帝要考虑的,这就是监军的作用。
开元之前,监军一直是由御史担任,唐玄宗觉得太监更值得信任,于是改派太监为监军,郑鹏虽说不是太监,可担任一个有名无实的副监军,完全可以。
还是高力士的脑袋灵活。
李隆基打量了郑鹏一眼,开口说:郑爱卿,战场瞬息万变,刀枪无眼,暗箭无情,你真不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怕。
若是朕成全了你,郑爱卿能保证能有好作品出来吗?
在李隆基心中,让郑鹏一个文弱书生上战场太冒险,大唐国富民强,兵多将广,找一队士兵上阵杀敌不难,可再找一个像郑鹏这种有才华的人,难。
再说让一个乐官去担任监军,只怕很多官员要反对,说这样做过于儿戏。
郑鹏一脸坚定地说:微臣愿立军令状。
军令状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都说军令如山,一旦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如期突到目标,就要受到惩罚,敢立军令状,这需要很大的自信和决心。
事实上,郑鹏还真准备玩命了。
日子一天天过,年龄也一天天增长,郑鹏能等,可绿姝不能等,古代女子成亲很早,像长孙皇后年仅十三岁就嫁给了李世民,以绿姝的年龄,可以说能随时出嫁。
崔源痛失爱子,郑鹏相信他不会虐待绿姝,但是难保他会不会把绿姝当成政治的筹码,把她嫁出去换取政治利益,像在宗族至上的年代,公主都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更不用说民间的女子。
高力士说得对,乐官做到头,也就是多些赏赐,李隆基很精明,荒而不唐,把玩乐和政事分开,要想在左教坊出头,很难,很难,文官需要时日太久,唯有从武官方面想办法。
有人统计过,历史上最好战的朝代,不是汉朝,也不是明朝,而是唐朝,唐朝存在于618年—907年,一共持续了289年,在这289年中,仅仅对外战争就发动了130多场,因为大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传统,所以周边只要是稍微强大一些的国家,唐朝都会去教训一顿。行为乖张的国家,唐朝直接灭其国,比如高句丽突厥等。
也不知后世大洋彼岸的鹰国,采用假想敌思维,用先发制人的政策是不是从大唐偷师。
一场战争,短的十天半个月,长的长达数年,再加上削藩平叛等,差不多每年都有战争,只要有战争,对武将来说就有机会。
事实上,唐朝武将的地位,在历朝历代中名列前矛。
再等下去,黄花菜都要凉了。
最重要的一点,现在是开元年间,是大唐国力最强盛的时候,郑鹏知道拨汉那这战风险不大,大食和吐蕃都是测试一下大唐的反应,不是那种大战死战,最后是以大唐的全胜为结束。
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郑鹏说话间,不着痕迹给高力士一个求助的眼神。
吃别人的嘴软,拿别人的手短,高力士其实不是很想掺和这件事,可拿了郑鹏那么大的好处,事前也答应郑鹏,也不好不帮,收到郑鹏求助的眼神后,很快说道:陛下,难得郑判官一腔热血,老奴看郑公子不仅精明可靠,也擅长和西域那些游牧民族交流,不如就让郑判官尝试一下,说不定有意外之喜。
李隆基当机立断地说:郑爱卿既然有此决心,朕允了。
要是郑鹏索要一个将军,李隆基还得考虑,可郑鹏只要求体验一下战场的气氛,没要求上战场,就是当一个有名无实的副监军也乐意,这一个小要求很容易办到。
郑鹏闻言脸色一喜,连忙谢恩:谢陛下成全。
李隆基开口道:郑爱卿,你想什么时候上沙场?
陛下,听说大食吐蕃联合突厥余孽,攻打拨汗国,拨汗那王跑到长安求救,此战不能免,微臣想跟随大唐铁骑帮助拨汗那收复失地,恳请陛下成全。
还等什么等,下一场大仗不知什么时候呢。
你的消息倒是灵通李隆基笑着骂了一句,很快继续说道:西域的环境不是很好,打仗胜在兵贵神速,这次作战以西域的兵源为主,如果郑爱卿想赶上这场战争,需要快马加鞭赶到西域,怎么,打算去吗?
去!郑鹏斩钉截铁地说:陛下,微臣可以随时出发。
很好!
郑鹏犹豫了一下,小声地说:陛下,微臣有个疑问,不敢该不该问。
准!李隆基简明扼要地说。
陛下,副监军带多少兵?对了,微臣有一个下人,武艺还不错,人也忠心,能带他一起到战场吗?
趁李隆基心情好,问清楚再说,顺便带点要求。
李隆基笑而不语,高力士主动解释道:监军是陛下的耳目,重要性不言而谕,安全很重要,按规定有一个营的士兵保护周全,郑判官这次是体验,远离战场,就配以一队士兵以护周全,至于私卫,不能超过十人,私卫的一应粮草供给,自行处理。
监军地位重要,要用一个营人保护,至于打酱油的郑鹏,一队人足够。
唐朝军队沿用府兵制。以均田制的农户为基础,于天下各道州县要冲设军府六百三十四所,总称折冲府,依编制规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长官折冲都尉(正四品),副长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设有团(又称营),官校尉,团下有队,设队正,队下为伙,设伙长。每营下辖五队,每队下领三伙,每伙领五位什长,各领十丁。
军队以营为基本单位。
一营满编750人,一队满员大约150人,用150人专职保护一个凑热闹的副监军,算是高力士为郑鹏谋私。
可惜,就是请了高力士出面,还是副的。
243 流落民间的皇族宗亲?
上一次调到鸿胪寺担任的职务是接待副使,这次却是副监军,好像跟副字很有缘分。
千年老二的命。
从皇城出来到回家,郑鹏的脸一直是涨红的。
成功了,捞了一个副监军,不管能不能上战场,起码可以接近战场,战场瞬间即逝,只要抓住一二个机会,就有机会上位。
有机会要上,没机会也要创造机会上。
当天响午,郑鹏在家中设宴,把郭子仪库罗还有郭可棠都请来。
请一个未出闺的女子到家中作客,有点违背常规,不过郭可棠是女汉子的性格,还有兰朵在这里,倒也不怕别人说闲话。
郑鹏和郭可棠的交情匪浅,现在到西域搏一把富,自然要知会她一声。
兰朵郡主,你好。
郭小姐,我们又见面了。
郭公子库罗公子,小女子有礼。
库罗兰朵郭可棠还有郭子仪等人到达郑家后,发现郑鹏不仅请自己,还有其它亲近的人,相互间有些吃惊,不过都客气地相互打招呼。
彼此之间都认识,就是感觉有些别扭。
两男两女在这里,感觉有点像相亲,偏偏正主郑鹏却没有出现,想问他怎么回事也不行,而郑家的地方不大,还住了那么多人,想避开点却感觉有些太明显。
郭可棠感到气氛有些尴尬,忍不住开口道:郭公子,不知郑公子这次把我们都叫来,所为何事?
郑鹏只派人邀请,说有急事商议,没说是什么事,来到后,他本人不在,而郭子仪和库罗在,让郭可棠有些丈二脑袋摸不着头脑。
不会想把自己介绍给他的二位兄弟吧?
郭子仪同样想不明白,平日郑鹏请客,不是在酒楼就是在三宝号,可这次却在家里设宴,三兄弟一起就够了,加上住在这里的兰朵郡主也合理,可把郭可棠请来,很让人费解。
此事某也不知郭子仪双手一摊:三弟就让我们到这里集合,也没说什么事,对了,这事问兰朵郡主,郡主应该知道。
说是兄弟,可最近各有各忙,离开聚少,还不如跟郑鹏住在一起的兰朵。
兰朵闻言,有些无奈地说:我也不知发生什么事,没听郑公子说过,会不会是有关三宝号的事?
有可能吧。郭子仪闻言点点头。
问题是,要是谈三宝号的事,没必要拉上郭可棠。
众人心里都有一个想法:难不成,郑鹏想把三宝号和昌隆行并合?
郭子义的鼻翼动了动,突然开口道:好香。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纷纷下意识闻一下,果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诱人的肉香,是烤羊肉的香味。
香味是从后院飘来,应是在后园烤着羊。
烤羊是宴请的一道硬菜,无鸡不成宴,无羊不尽欢,不在饭点设宴,还烤上了羊,众的疑惑更深。
郭子仪瞄了瞄兰朵,心想是不是郑鹏和兰朵相处久了生情,好事近了?
不光是郭子仪,就是库罗和郭可棠,隐隐把目光落在兰朵身上,兰朵察觉后,精明的她很快想明白什怎么回事,连忙解释说:此事我真不知,对了,郑公子好像进了宫,回来后就笑容满面,会不会是陛下给他什么赏赐?
就在众人半信半疑时,郑鹏笑呵呵地走进来,边走边说:诸位真是好雅兴,在商量什么大事?
郭子仪一看到郑鹏,笑着擂了他肩膀一拳:三弟,去哪了,把我们叫来,自己人都不知跑到哪里去。
就是兰朵有些不屑地说:哪有让客人等主人的道理,郑公子,你的架子还真大。
郑鹏一侧身,指着后面一手提着两坛酒的黄三说:冤枉啊,不是我架子大,而是最尊贵的客人了,自然去弄几坛好酒招待。
郭子仪眼前一亮,马上走过去,一手抢过一坛,看了封泥上字,很快笑逐颜开地说:不错,御酒,还是十年陈酿,三弟,你可真有面子。
别人想搞一坛宫中御酒都难,郑鹏倒好,一下了搞了四坛,还不是第一次搞。
郑鹏笑着说:去左教坊讨来的,老脸都卖尽了。
库罗的性子耿直,径直问道:三弟,又是烤羊又是搞御酒,今天是什么日子?
正在练习射箭,阿寿急匆匆赶来,说郑鹏有要事商量,让二人马上到郑家,库罗还以为出了什么事,中间一刻也不耽搁,没想到郑鹏在家中设宴,还做得挺隆重。
一般重要的宴会,都设在晚上,此时大伙都有空,人齐,说话也方便,在古人眼中,晚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正餐,郑鹏倒是特别,响午设宴。
不急,我们一边吃,一边聊。郑鹏笑容满面地说。
说话间,林薰儿上来禀报,说饭菜准备好了,郑鹏连忙邀众人入席。
看到准备好菜,众人更是惊讶:实在太丰盛了。
除了平日常见的铁板烧卤肉红烧肘子等硬菜,像鹿肉小黄鱼熊掌等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可以说,这一顿极尽奢华。
郑鹏不管众人的疑问,不断给众人倒酒劝菜,众人吃了近半个时辰,一个个摸着吃得饱饱的肚皮,心满意足地喝着消食的茶水。
酒席撤了下去,桌面上换上茶水糕点。
兰朵最沉不住气,看了郑鹏一眼,径直问道:郑公子,有什么事,说吧,别吊胃口了。
不知为什么,郑鹏回来后,总是一脸如沐春风的样子,好像出门被一大块金子砸中一样,整天都笑得很欠揍的样子。
谁都看得出郑鹏心中有事,可偏偏吊着别人的胃口。
就是,有什么,快点说,别吊我们的胃口,弄得我吃饭也不得劲。郭子仪也声援兰朵。
郭可棠和库罗也一脸好奇地看着郑鹏,就等他揭晓。
郑鹏也不好再隐瞒,笑着开口道:今天这个宴,是饯行宴。
饯行?
兰朵闻言脸色一变,马上寒着脸说:郑鹏,你什么意思?这是变相要本郡主走?用得着这么小气吗?
什么意思,自己不走,就弄一个饯行宴,这是变相赶自己走?
兰朵当场都有点暴走。
非也非也看到其他人想帮腔,郑鹏连忙补充道:郡主不要误会,这次宴会要饯行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区区在下。
郭子仪吃惊地说:三弟,你要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