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拨为郑鹏的护卫后,郑鹏没训过话,也没安排工作,这让虎头队的人心里很没底,趁这个机会,先把关系撸顺再说。

    被晾在一边是自在,可心里没底,就像一个没人要的孩子,感觉比训练还累。

    许山一咬牙,在一旁接过话头:郑监军远道而来,我们作为下属,一直想给郑监军接风洗尘,要不今晚在营地里简单设个宴,大伙一起乐呵一下,也算是相互之间有个认识,不知郑监军意下如何?

    对,还望郑监军赏脸。周权也在一旁发话。

    不能改变事实,但可以改善关系,官大一级压死人,曹奉等人做刺头这么久,也不是单靠胡搞蛮缠就成功,鬼主意也不少。

    准备来说,是刺头和滑头的综合体。

    这个郑鹏没有一口答应,免得他们三人以为自己很期待。

    果然,话音一落,曹奉等人又紧张起来,生怕这个不谙军务的京城小乐官没兴趣,好在,这时有人开口了。

    郭子仪心明似镜,在一旁配合道:少爷,应该见识一下,虎头队的队正伙长欠缺,晚些要补上,以后要开展工作也要沟通,正好用这个机会认识一下。

    郑鹏这才点点头:也好,就今晚。

    正当曹奉想感谢时,郑鹏补充道:将士们离乡背井也不容易,光让你们出也不好,阿军,吕都护使不是派人送吃的来吗,都拿出来,算是凑个份子。

    是,少爷。

    曹奉等人闻言眼前一喜,对郑鹏连声感谢。

    吕休昨晚派人送来八只肥羊半边牛还有很多酒水肉食,这些是曹奉等人接收的,心里很清楚,今晚设宴给郑鹏洗尘,还想着这份子怎么分摊,没想到郑鹏这么大方,差不多包圆了。

    算是意外之喜。

    等三人走后,郑鹏一脸敬佩地对郭子仪说:大哥,你真神了,猜得分毫不差,佩服。

    那当然库罗开口:大哥从小就立志做大将军,不到十岁就把兵书倒背如流,小时候最喜欢就是住军营,将士们训练,他跟在后面似模似样跟着学,懂事不久,就把家中的护卫家仆编队般指挥,这些只是小菜一碟。

    郭子仪呵呵一笑:将士的性子比较率直,只要摸清他们的脉门,对症下药就行,比做买卖简单多了,算不得什么本事。

    郑鹏不耻下问地说:大哥,这鹰算是熬完了,接下来怎么办?

    有郭子仪在,郑鹏也懒得费脑筋了,放着一个天才将领在身边不用,简直就是浪费资源。

    郭子仪简单直接地说:立信。

    立信?什么意思?郑鹏有些疑惑地说。

    听说过立威,恩威并施,可很少听说立信。

    郭子仪侃侃而谈道:说个故事吧,战国时期,秦国在诸候中实力偏弱,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听从商鞅的建议实施变法,可最大的阻碍是朝廷威信力不足,与前面政令朝令夕改有关,以至百姓不相信朝廷。

    为了新法能顺利推行,商鞅让人在南门立了一条杆,声称谁能把它搬到北门就赏重金,开始时很多人不相信,以为是贵族士大夫戏弄平民,后来有人把杆搬到北门,真的得到许下的重金,老百姓明白这次朝廷是认真的,于是政令通明,秦国很快富强起来。

    郑鹏一下子明白郭子仪什么意思。

    刚到虎头队,相互之间不了解,说话办事很难让人信服,要想短时间掌握这支护卫队,需要立信,让队员们相信自己跟着一个有前途言而有信的上级。

    当兵的,有时不怕死,反而怕被骗被自己人出卖。

    治兵需要恩威并施,可在恩威并施前,要让人相信,无论是恩还是威,都是得到实施的承诺。

    郑鹏没有再问怎么立信,而郭子仪也没再说,因为他相信,一向精明的郑鹏能很好地处理。

    当晚,天公作美,寒风小了,也没有雨雪,太阳还没有下山,虎头队的营地已经羊肉飘香人声鼎沸。

    八只肥羊被架在八堆篝火上,滋滋泛着油花,营房前的空地上,一众将士围着篝火摆满了桌椅,桌上摆满了各种菜肴,有鱼有肉有菜,还有香醇的美酒。

    菜色比不起大户人家宴席丰盛,考虑到这里是安西,已经很不错了。

    郑鹏把吕休送来的肥羊还有各种食材都捐了出来,以曹奉为首的几个什长,也出了不少,那些士兵你出一块肉我出一只鸡,东拼西凑,份子钱都不用收就置了一顿不错的宴席。

    宴席还没开始,郑鹏就声明,这次宴席不谈公事,所有人尽情庆祝,一开场就连喝了三大碗葡萄酒,当场赢得满堂喝彩,以致气氛一开始就显得很和谐热闹。

    宴席的主题是认人,虎头队一百多人,郑鹏很难一一记住,虎头队的队正和伙长都空缺,虎主力就是十五名什长。

    十五名什长,给郑鹏印象最深的是周权,身高近二米,天生神力,一面铁盾一柄大刀在战场上大发神威,可惜运气一般,立的都是小功,又喜欢替手下出头,常要功过相抵,以至从军五年了,还是一个什长。

    不过也不算很失败,在虎营担任一名什长,地位比普通营的伙长还高。

    除了周权,曹奉许山钱二宝陆进吕业进等人是虎头队的中坚力量。

    曹奉和许山是队中老人的代表,资格老有能力,战功彪炳,不过他们很享受所在的位置和环境,经常用战功兑换赏金,或暗中把战功卖给别人,所以一直还是什长,听说曹奉曾升为伙长,因替部下出头,聚众闹事,不到一个月又打回原形。

    钱二宝和陆进是的代表,自小就接受系统训练,技艺很精湛,战术素养很高,来军中主要是历练,不过年少轻狂,很少服别人,用得好是排头兵,用不好是刺头兵,就是闹事也不好对他下狠手,多少要忌惮他们背后的家族和人脉。

    此外,虎头营中还有神风耳张平小医仙杜品贵活地图马明等等,可以说人才济济。

    郑鹏没有端架子,谁敬酒都喝,逢喝必干,那豪爽的性格引得曹格等人的一致好感。

    很多人都认为,酒品好的人,人品差不多哪里去。

    当晚,却发生了一件考验郑鹏人品的事。

    郑鹏把吕休送来的肥羊肉食和酒都贡献了出来,虎头队全员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个个好不快活。

    几碗酒下肚后,气氛更加热烈,一些士兵喝到兴致,一手抱着酒坛,一手拉着同僚,围着篝火又唱又跳起来。

    队中有不少西域少数民族的士兵,在他们的感染下,很多人在无聊时学会了跳舞。

    郑监军,属下敬你一杯,太仗义了,那些当官的,都要下面的孝敬,这次我们虎头队都沾了郑监军的光曹奉举起酒杯,找到郑鹏敬酒。

    郑鹏没有说话,和他轻轻一碰,喝完一杯酒后,这才开口:曹什长,今晚感觉怎么样?

    太好了,就是大年夜也没吃得这么好,喝得这么尽兴。曹奉很老实地说。

    这叫好?很一般吧。郑鹏坐在椅子上,微薰着眼,歪着头问道。

    感觉像是喝多了。

    郑监军是讲究的人,又在长安繁华之地,自然很难体会我们这些军汉的苦处曹奉有些感叹地说:召令一出,我们就得带上武器粮食去报到,分配到哪里就去哪里,人吃马嚼每天开销可不小,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还要供养我们,压力可不小,特别是那些缺少壮丁的家庭,更是困难。

    最重要一点,战争不知时候结束,在这里一天,就要家里供养一天,像这次召集,都让家里寄了三次钱,为了减轻家里压力,能节俭一点是一点,很多士兵,一天就是二块蒸饼,我们虎营还算好,上头不时补贴一下,一个月怎么也打几次牙祭,有时还组队去打猎,不过像今晚敞开肚皮吃,很少。

    郑鹏摆摆手说:不不行,太艰苦了,做我的属下,可不能过得这么苦,这这样吧,本监军每人补偿十贯钱,好好改善一个伙食。

    在一旁伺候的阿军闻言,急了,连忙说:少爷,少爷,你喝多了。

    库罗也吃惊地说:郑监军,你喝多了吧,快,扶郑监军回营房休息。

    一人十贯,这里一百多人,动动嘴就不见一千多贯?再败家也不能这样。

    大伙听着,郑监军说了,虎头队的有一个算一个,每人补贴十贯伙食费,还不快点谢谢郑监军?张平正好听到郑鹏的话,生怕郑鹏反悔,连忙大声宣扬。

    十贯就是一万钱,这可是一大笔巨款,省点可以够半年的开销了,张平哪肯轻易放弃这个机会,马上坐实这句话,让郑鹏想反悔都不行。

    谢郑监军!虎头队的人闻言,一个个眼前一亮,马上大声感谢。

    送上门的好处,不要白不要,反正谢一声也没什么损失。




261 训话
    郑鹏在私卫的搀扶下离开后,周权把手里啃得干净的羊腿一扔,抹了一下满是油的嘴,心满意足地说:过瘾,这一顿算是吃个痛快了。

    是啊曹奉拍拍鼓起的肚皮,高兴地说:真没想到,郑监军看起来像个文弱书生,出手一点也不文弱,不花钱就混了一个肚皮圆,不错,不错。

    张平笑嘻嘻地说:这个副监军,也不知什么来头,一张口就把价值上百贯的肉食拿出来,还说给我们每人十贯钱补贴伙食呢。

    人群中有人说道:听说是出自荥阳郑氏。

    难怪财大气粗,对了,杜长河,这个郑监军是你娘子的本家人,有人罩着你,你小子撞了大运。

    杜长河摇摇头说:这事我也不太清楚,不过算起血缘远近,这位郑监军出自元城郑氏,比我娘子这个旁枝还要旁枝,这关照不敢当。

    众人起哄了一会,很快把话题放在郑鹏所说的十贯补贴上。

    有人说郑鹏是大户子弟,这点小钱不会在意,有人说郑鹏是喝大了,睡醒后自己做过什么都不记得,哪会想得起自己说的话,议论来议论去,最后曹奉也听到烦了。

    行了,差不多就行,新官上任不用你们孝敬,还得了这么多好处,没完了是不是?谁没个喝多大舌头的时候?回去睡觉,明早正常训练。曹奉没好气地说。

    官大一级压死人,做下属的跟上级较真,这不是找死吗?

    跟一个朝廷派来的监军要一千多贯补贴,光是想想都可笑。

    众人也没当一回事,除了轮值的,一个个嘻嘻哈哈回营地睡觉。

    第二天一早,虎头队的营地热闹起来,以什为单位,各自操练起来。

    训练的时候,众人不时看着郑鹏所住的营房,一是想看看这位酒品还不错的监军什么时候起来,二来众人心里都抱着一丝侥幸,要是郑鹏醒来后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又兑现承诺呢?

    老曹,你看,郑监军还没起床呢,不会宿醉没醒吧?休息时,陆进找机会和曹奉碰了个头,饶有兴趣地说。

    没准,谁让你们昨晚敬酒敬得太狠,车轮战一样灌,郑监军也豪气,喝了那么多,换作是我,也得倒下。曹奉笑呵呵地说。

    一旁的张平笑嘻嘻地说:会不会郑监军想起昨晚说的话,不好意思见我们了?

    周权在张平头上敲一记:你这个田舍奴,一天天都净想着什么,还掂记着这事?

    没,没,就开个玩笑。张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许山在一旁接口:别掂记了,虽说我也希望是真的。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

    钱二宝突然插话道:你们注意到没有,那个叫阿军的私卫,一大早就没了人影,听哨兵说一大早就出了营房,也不知去了哪里。

    哪有什么曹奉摇摇头说:郑监军是大户人家出来的,讲究,昨晚他的酒肉都让咱们吃光了,肯定要去置办一些,不然吃西北风不成?

    话音刚落,就听一声马的嘶叫声,有人大声说:看,那个阿军回来了。

    顺着马啼声看去,正好看到阿军赶着一辆马车往营房走,看车辙子的深度,马车的负重可不小,也不知购置了多少东西,一看就是大手笔。

    让人吃惊的是,阿军把马车赶回后,没有径直拉回营房,而是把马车停在营地前的空地上。

    正当所有人吃惊地时候,那个姓郭的私卫大步从营房里走出来,大声吼道:虎头队集合,郑监军要训话。

    终于要训话了,曹奉等人相互望了一眼,然后飞快地按队列集中。

    等众人都集中后,郑鹏这才施施然走出来。

    见过郑监军!排在最前面的十五名什长一边行军礼,一边大声地叫道。

    见过郑监军!

    跟在什长后面的士兵,也大声跟着行礼。

    一百多人异口同声,声音汇集成一股声浪,向四面扩散直冲云霄,就是距队伍有二丈远的郑鹏,也感受到这股军队独有的气势。

    光是一个军礼,就体现出虎头队与众不同的精气神。

    郑鹏点点头,面无惧色地说:免礼,都起来说话。

    站起来时,曹奉和周权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眼内都有一丝惊讶。

    一百多精壮军汉突然发声,还是拼尽用力的叫喊,无论是声浪还是气势都很惊人,换作普通人,说不定受到惊吓手足无措,可小乐官出身的郑鹏,就是眉头也不皱一下,坦然处之,显得很有大将风范。

    不仅郑鹏没被吓到,就是他身后的三名私卫,也沉着从容,别说怕,就是惊讶都没有。

    这和想像中郑鹏来蹭军功变相增加履历有些出入。

    要是郑鹏知道曹奉等人的想法,肯定感到滑稽:自己可是出自左教坊,李隆基喜欢大型音乐,动辄就是千人级别的大合奏,这一百多人的声势和教坊的大合奏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至于郭子仪和库罗,都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就是阿军,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物,哪能让这点动静惊着。

    等所有人都站起来后,郑鹏开口道:问一个问题,做人最重要是什么,谁知道的?

    不是训话吗?

    怎么问起问题来了,众人面面相觑,看到没人站出来,周权大声说:我知道,是服从命令!

    郑鹏拍拍手说:周什长说得不错,不过并不全对,将士最重要是服从命令,我说的人,不是特指军队的人。

    一个小兵举起手问:郑监军,我能说吗?
1...137138139140141...4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