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要是以前,郑鹏还头痛这件事,不过自己把火药弄出来,还掌管军器监,现在火器署正在热火朝天地制造、改良火药,成品和半成品正好拿去新路作试验,再说这件事李隆基表示支持,可以光明正大地使用炸药。
方彬想了想,还是忍不住说道:“少爷,修一条新路,这可是一个大项目,能不能多找一些人合作,正所谓人多力量大,像去年兴州翻新一段大约二百里的官路,足足花费了六百多万贯。”
听到郑鹏的设想,方彬觉得新奇有趣,喜欢主持工程的他,心中也隐隐有一份期待,但他知要完成这个工程,就是金山银海也不够用,生怕郑鹏低估需要的花费和高估自己的财力,方彬希望郑鹏能做好充足的准备。
要是做了一半就半途而废,相当于把前面的钱都打了水漂。
阿旺吃惊地瞪大眼睛,眨眨眼,有些担心地说:“少爷,方组长的话很有道理。”
翻新一条二百余里的官道也要六百多万贯,要是修一条七百多里的官道,需要购地、修路、平整、人力物力等等,花费的钱绝对不敢想像,少爷就算是有钱,也得量力而为。
金长禄知道郑鹏容易说话,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少爷,小的斗胆问一句,不知少爷修这条路的预算是多少”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有钱好办事,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修一条这么长的新路,金长禄想打听一下郑鹏的预算,到时也可以看菜下饭。
“一千万贯。”郑鹏爽快地说。
一千万贯金长禄一听,稍稍皱了一下眉头: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老实说,普通人家有这么大的一笔钱,十辈子锦衣玉食了也花不完,问题是用作修路,还是一条超过七百里的新路,这点钱还真不够,要知兴州翻新一条官路,二百多里足足用了六百多万贯呢。
正当
867 哥奴的愤怒
“李侍郎请回吧,夫人说要陪郎君,不能赴约了。”金月酒楼的一个包厢内,婢女如兰一边行礼,一边向李林甫解释。
说话间,如兰把一个首饰盒放在李林甫前面。
“这不是某送给倩娘的礼物吗怎么”李林甫有些意外地说。
如兰面不改色地说:“这是夫人的意思,说像这种首饰太多了,戴不过来,让李侍郎带回去送与他人。”
李林甫楞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不悦,不过还是拿出一块金饼塞到如兰手里,有些讨好地说:“辛苦如兰姑娘了。”
什么意思,自己精心挑选的首饰,不收就算了,还说什么像这种首饰很多,戴不过来,分明就是嫌弃送的首饰不够贵重,李林甫在一个婢女面前落了面子,心里有些愠怒,不过李林甫的情绪控制得很好,心里很不爽,表面却一点也没有泄露。
不仅没有半点不悦,甚至给重赏拉拢婢女。
如兰只是一个婢女,跟出身李唐宗室、高居侍郎的李林甫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李林甫对如兰另眼相看的原因是:如兰是裴武氏的贴身婢女,而裴武氏是裴光庭之妻,武三思之女。
裴武氏年轻时就是长安有名的美女,她不仅容颜出众,行为也颇有父亲武三思之风,还没出嫁就跟相貌堂堂的李林甫眉来眼去,结婚后还会找机会幽会,重温旧情,就是现在还是藕断丝连,要说李林甫已年近半百,曾经艳名远播的裴武氏也成了徐老半娘,可李林甫还是放不下这位老相好。
以李林甫的身份和地位,要找什么样的美女都有,与其说放不下那份感情,还不如李林甫不肯放弃裴武氏手里的优质资源,因为李隆基身边的二位红人:高力士和武惠妃,都与武氏一族有关系。
高力士还没出名时,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奉入宫,武则天嘉赏其聪慧机敏,年幼仪美,让他在身边供奉,后因小过,被鞭打赶出。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家,高力士于是往来于武三思第宅,后来又得武三思说好话,这才重新进宫,不夸张地说武家对他有扶持之恩;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现在独得帝宠的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外女,说起来裴武氏和武惠妃还是亲戚。
李林甫最大的愿望成为百官之首,眼看仕途不顺,不光得罪郑鹏,还跟武惠妃交恶,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想到老相好,想裴武氏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让李林甫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精心挑选的首饰,裴武氏竟然看不上眼,还说像那样的首饰多到戴不完,这不是讽刺自己的首饰太普通,她根本就没看上吗
老相好不给面子,李林甫也有些无奈:一个自己都这个年纪,很多时候力不从心,比不上那些小伙子,这也是裴武氏对自己疏远的原因,此外,自己虽说出自李唐宗室,但宗室的人太多了,皇亲国戚也越来越庞大,家业并不是很丰厚,这些年积极上进,花起钱来不手软,以至手头有点紧,有种捉襟见肘的尴尬场面。
这不,知道裴武氏喜欢首饰,花了不少心思,没想到裴武氏瞧不上,因为不够贵重。
看到那个黄澄澄的金饼,如兰的脸上也有了笑意,不着声色把金饼收入袖中,笑着说:“婢子谢李侍郎的厚赏。”
要是贯钱,如兰也不放在眼里,不过那个金饼,少说也有五六两,这笔赏钱很丰厚了。
真是有钱好办事,李林甫心里腹诽一句,嘴上没闲着,压低声音道:“倩娘不会生了某的气吧最近忙什么,还是照料那个老药煲吗”
倩娘是裴武氏的乳名,李林甫跟裴武氏幽会时,都是叫她的小名,这事不用瞒着如兰,因为二人幽会时,都是她帮忙望风。
老药煲说的是裴光庭,他比李林甫年长八岁,也不知是不是身体让家中的娇妻美妾给掏空了,这些年药不离口,李林甫就讽刺他为老药煲。
如兰解释道:“郎君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前几天还咳出血了,太医偷偷跟夫人说药石作用已不大,估计撑不了多久,夫人要照料他,也要打理裴家的产业,免得有人趁乱浑水摸鱼。”
无意中触碰到袖中沉甸甸的金饼,想了想,如兰主动解释道:“夫人还是念昔日情份的,要不然也不会派婢子来见李侍郎了。”
李林甫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和自己猜测的一样,闻言开口道:“知不知夫人喜欢什么”
礼物送不出,李林甫心里也不踏实,眼看年纪上来了,再不进一步,说不定自己的仕途就止步在这个吏部侍郎上,现在太子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有心投靠武惠妃,也让人从中作梗,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子,想来想去,现在最能帮自己的,就是老相好裴武氏。
想想也觉得荒唐,武则天当政时,李唐江山差点改姓,幸好在狄仁杰等忠臣的劝谏下改变主意,还政李唐,当年武氏子侄仗势欺人,把大唐宗室的害得不轻,很多李唐子弟暗暗发誓要报仇,没想到武氏一族到现在还是那么有影响力。
如兰想了想,小声地说:“多宝楼有一颗罕见的夜明珠,夫人非常喜欢
868 特殊的宴请
李林甫离开太子府时,面色有点阴沉。
等了一个时辰才等到李瑛的接见,没聊够一刻钟谈话就草草结束,要是郑鹏知道这件事,肯定笑他是“充电二小时,通话五分钟”。
会面的时候,李林甫隐晦提出想更进一步的意思,太子对这个提议不是很感兴趣,安抚了李林甫几句,大致意思现在有点困难,阻力有点多,让李林甫耐心等候,他日登上皇位定会重用李林甫。
李林甫内心有些郁闷,要是皇上李隆基是垂暮之年还好说,问题是李隆基正值壮年,不仅龙体康健,生活还挺自律,看不出有一丝老态,而自己是真的老了,说不定等不到皇上驾崩,自己先走也不定。
什么阻力,也就是萧嵩和郑鹏跟自己有矛盾,可这些矛盾都是李林甫替太子打头阵惹下的,磨还没卸呢,这么快就要杀驴了
不知不觉走到街口,忽然闻到一股香味,抬头一看,只见是一间卖肉铺,上面写着“十八味香卤肉”的招牌,楞了一下,突然想起,这是贵乡那个郭通雄名下的产业。
厉害啊,都扩散到京城了,难怪能人模狗样的进出太子府,不用说,那份见面礼肯定很丰厚,要不然太子也不会见他这种人。
又是钱。
“公子,买不买不要紧,先尝一下我们千味斋推出的十八味香卤肉,那是采用十八种上好的药材熬制成,鲜味可口,保证公子吃了一碗又想一碗。”门口拉客的伙计看到李林甫,马上热情地招呼客人。
“哗众取宠。”李林甫一甩衣袖,头也不回地走了。
自己宁愿不吃,也不光顾。
郑鹏办事雷厉风行,开完动员全,很快就组建了一个名为长洛指挥部的部门,专门负责修筑长安到洛阳的铁路事宜,自己亲自担任负责人,崔二是后勤兼帐房,方彬是第一组组长,负责丈量、绘图和督导;老齐是第二组组长,负责具体施工、调度。
长洛指挥部成立的第二天,方彬已经率人去勘测地形,老齐也没有闲着,一边协助方彬测量,一边联系各种材料供应商,开始有计划地建立修路的临时营地,远在元城的匠人、三宝号眷养的工匠,也纷纷被抽调到长洛指挥部,搭棚建窑修炼铁炉等,在郑鹏雄厚财力的支持下,一切开始有条不素的进行着。
郑鹏忙的同时,郭可棠也没闲着,一边筹备新式卤肉的售卖,一边跟远在吐蕃的崔希逸联系,在长洛指挥部开始运行的第三天,终于给郑鹏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蒲州那个价值不菲的铁矿,崔希逸一文钱也不要,赠送给郑鹏,用他的话来说,二人本是兄弟,理应互相帮忙,二来崔希逸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郑鹏提携,早就想表示一下,只是郑鹏什么也不缺,难得郑鹏主动开口,还卖什么卖,直接送了。
古代没有大型机械,生产效率很低,再加上矿山大多在荒山野岭,运输成本很高,就算运出来还要从矿石中提炼,提炼的效率也很低,此外,探测技术落后,也弄不清有多少存储量,所以矿山的价值远远没有后世高,算起来也就一万几千贯,对崔希逸来说,这点根本不是钱。
征西军在吐蕃所向披靡,从将领到普通士兵,一个个拿战利品等到手软,哪里在乎这点东西。
崔希逸、郭可棠这么会做人,郑鹏也投桃报李,把一部分物料的采购任务交给她,反正这些钱都是给别人赚的,还不如给自己人赚,这一份好意郭可棠想都没想就接受了。
主持贵乡郭氏的产业时,郭可棠也有不少心腹,在郭可棠嫁入崔家时,也跟着过去,那批人大多是大材小用状态,让他们投身郑鹏的修路事业,最合适不过。
郭可棠劝过郑鹏,不要轻易修路,那是一个无底洞,可郑鹏不听,也就不再出声了。
郑鹏花自己的钱,喜欢怎么花是自己的事,这件事绿姝的大父崔源闻讯,跟郑鹏在书房里商量了半天,最后还是败给郑鹏,扬言不管,任由郑鹏折腾,郭可棠尽到做朋友的职责,也就不再讨郑鹏嫌。
别人败了家,败了也就败了,但郑鹏不同,他就是败了,也有办法再兴家。
长安至洛阳长达七百余里,郑鹏财力和人手有限,不可能一下子修这么长,只有分成若干段,一段一段来,第一段计划先修三十里。
路轨和火车还在研究中,不过路轨是铺在地上,郑鹏决定先修好路,铺轨放在后面。
要修路,就要先收地,至于人选,郑鹏早有想好了。
 
869 财帛动人心
“都说郑将军是长安巨富,今日一见,真是名不虚传。”李林甫有些酸溜溜地说。
这是炫耀,裸的炫耀,李林甫心里腹诽道,不过郑鹏是有炫耀的本钱,要官运有官运,要财运有财运,别的不说,就是李林甫,也没少给郑鹏送钱:家里的暧炉、凉得快是三宝号出品;出行偶尔用到的脚踏车,购自三宝号;每个月都喝的酒,也是花大价钱从名士酒坊买。
最让李林甫羡慕妨忌恨的是,郑鹏明明是一个商贾,但他所做的买卖跟“贡献”挂上勾,三宝号的脚踏车,比起马来,省时省力省钱,很多驿卒和衙差都用上了,节省大笔开销之余,地也变得干净了,不像以前不时看到地上有马匹拉下的粪蛋蛋;名士酒坊出产的酒精,是处理伤口的上等好药,挽救了不知多少大唐将士的性命,以致皇上没少赞郑鹏。
这叫什么,银子有了,面子也有了,鱼与熊掌兼得。
郑鹏呵呵一笑,不以为然地说:“钱嘛,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该花就花,李侍郎,请坐,我们一边吃,一边聊。”
既来之,则安之,李林甫很坦然坐了下来。
对李林甫来说,是敌人还是朋友不重要,重要的是否对自己有利,只要有足够的利益,敌人可以化作朋友,朋友也可以变做敌人,这是李林甫欣然赴宴的原因。
坐下后,李林甫的目光转了转,很快开口说道:“郑将军这话说得精辟,早就听说郑将军仗义疏财,视金钱为粪土,算是见识了。”
“也不算是仗义疏财,就是手上有些余财,接济一下身边人而己,李侍郎不要捧杀我了。”说话的时候,郑鹏有意无意地描了李林甫一眼,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这些年在黄三身上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黄三经过多年的经营,有个手下打听到李林甫跟裴光庭的妻子裴武氏有染,最近二人闹得有些不太愉快,原因是李林甫上了年纪,颜值和体力不比昔日,为了追求上进,对裴武氏也有些冷落,引起裴武氏的不满,几天前李林甫给裴武氏送了一件首饰,裴武氏很不满意,对身边人说李林甫越来越不上心,寻常货色也拿得出手送自己。
现在李林甫到处筹钱,就是为了给能给他带来人脉资源的裴武氏送厚礼,郑鹏正好把他拉下水。
说实话,就是郑鹏也要承认李林甫是一个老帅哥,现在年近半百了,依然仪表堂堂、气质不凡,要是年轻时,肯定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难怪裴武氏嫁给像裴光庭这样的上流人物,暗中跟李林甫藕断丝连。
能给宰相戴绿帽的,绝对是一个猛人,这货一直提钱的事,估计快要开口跟自己借钱了吧。
就等着你开口。
果然,李林甫有些不太自然地说:“某最近手头有些紧,想从郑将军哪里借一点周转,不知方不方便”
“李侍郎需要多少”
“不多,十万贯即可。”李林甫心里有些慌,不过表面还是很沉着冷静。
郑鹏放下手中的茶杯,一脸轻容地说:“十万贯不多啊。”
正当李林甫心里窃喜时,郑鹏话音一转,很快说道:“不过,我不借。”
“哦,那算了。”李林甫脸上失落的神色一闪逝,佯装不在意地说。
不借就不借,在这里故弄玄虚,弄得好像真能帮自己一样,其实是在消遣。
本以为这事就这样过了,毕竟两人前面针锋作对,借是人情,不借是道理,没想到郑鹏语出惊人地说:“区区十万贯算什么,难得李侍郎开口,再多几倍也不是问题。”
李林甫楞了一下,有些不解地说:“郑将军刚才不是说不借吗怎么,改变主意了”
“没改变主意,这笔钱不是借,而是送,不用还的那种。”
“郑将军”李林甫开口说:“想必这个送,有前提吧,你我都是精明人,不如开布公诚吧。”
如果郑鹏说借,语气带些讽刺,或说明收些利钱,李林甫还觉得正常,郑鹏说这钱不用还,还说不止十万贯,太不寻常,二人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前面还有摩擦,肯定没那么简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