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事情办完,节余这么多,虽说事前说好这笔钱是归李林甫所有,但李林甫还是把钱拿出来。
毕竟是有头有脸的人,事要办,吃相也要好看,起码在郑鹏面前,不能显得太俗气,免得让郑鹏小看,李林甫相信郑鹏会知道怎么做。
钱是推出去,看着那叠柜票,李林甫眼里闪过一丝不舍现在最缺的就是钱,一万八千多贯啊,这可是一笔大数目,能填自己小前缺口了,要是买去买奴,可以买几十名容颜出众的美婢呢。
钱是推出去了,不知为什么,李林甫内心有种空荡荡的感觉。
果然,郑鹏看完后,放下契约,把那一叠柜票推回李林甫前面,一脸认真地说“约定就是约定,无论节余多少,都是李侍郎应得的,请快快收起来。”
让李林甫征地,看似变相给李林甫送钱,拉拢二人的关系,实则是用钱引诱出李林甫阴暗面,郑鹏哪会在乎这点小钱,马上把钱还给李林甫。
“这这不太好吧,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就拿这么多,受之有愧啊。”李林甫有些“不好意思”的地说。
唐朝田地产量不高,一亩好的田地大约产粮三石,现在斗米五钱来算,三石相当于三十斗,也就说一亩地,就算一年产二季,辛辛苦苦劳作一件,连人工带肥料,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下,收入不过区区三百文,李林甫只用了半个月,也就是跑跑脚、耍耍嘴皮子,就有近二千万钱的收入,报酬可以说极为丰厚。
郑鹏一脸正色地说“非也,做人就要言而有信,既然有约定,一切就以约定为准,难道李侍郎觉得自己的努力和高公公脸面,对了,还有我的承诺不值这点钱”
“不,不,不,主要是太多了,受之有愧。”李林甫有些违心地说。
“李侍郎,收下吧,这是你应得的,老实说,要不是李侍郎出马,事情不会这么顺利,以后像花多少,剩余多少不用再跟我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用高于市价的价钱从李侍郎手中购地就行,至于李侍郎怎么收、花多少钱收与我无关,只看结果,不理过程。”
“明白了,郑将军放心,某一定办得妥妥当当。”李林甫稍作思量,很快就应了下来。
用高于市价的钱跟自己收地,除了给高力士一个脸面兼拉拢自己外,郑鹏主要是怕麻烦,也爱惜羽毛,就把这块难啃的骨头交给自己。
李林甫明白郑鹏的意思,自己也想好了,现在自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名”一时难指望,拿不到“名”,那就收点“利”,现在的人不比开国初,开国初期,事事讲求一个规矩方圆,而现在呢,很多事都讲求一个利字,要不然,出身李唐宗室、又高居吏部侍郎的自己,凭啥让郭通雄一个小贱商比
874 迟到的烧尾宴
郑鹏想了想,很快说道:“李侍郎不要抱太大的期待,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就是弄一些特别的食材,快了,快了。”
新式猪场的猪算算日子,养了半年多,肉质正是最好的时候,可以宰掉吃肉了,到时正好借着烧尾宴的名头把它推出去,只要打响了名头,就全面推出,一步步收复失地,夺回失地。
贵乡郭氏见利忘义,走了郑鹏的路,郑鹏就要它无路可走。
“只要有郑将军在,永远不缺乏惊喜,某就静候郑将军佳音了。”李林甫笑呵呵地说。
就算是敌人,李林甫也能笑得很开心,现在面对是给自己赚大把钱财的郑鹏,笑得那一个叫灿烂。
收完地,马上就投入修整,郑鹏手下有能人,钱也到位,一切好办事,收到李林甫送上的地契,第二天就有人员进场施工。
长安东面一座无名小山上,郑鹏和新任兵部侍郎王伟并排站着,居高临下看着下面热火的工地:一条宽二十丈的地,两边打了木桩,并用麻绳牵着,间隔起来的地归郑鹏所有,这是郑鹏让李林甫出面购买的地,用来修路的地,工地上,几百名衣衫烂褛、颈间用烙铁作了标记的吐蕃俘虏在全副武装的士兵驱使下,卖力地干着活,有人挖土,有人拉车,有人装泥,有人抬石,忙得不亦乐乎。
自己的宏大的计划,终于实施了实质性的一步,看着下面热火朝天的工地,郑鹏有些动容地说:“王侍郎,真要对你说一声感谢,幸亏有你,不然一时之间,不知哪里找来这么多壮力。”
“非也”王伟摇摇头说:“说到感谢,是某谢郑将军才对,不瞒你说,这些蕃兵不通教化,野性未除,很有可能会袭主,没什么人敢要,就是现在卖,也卖不了高价,天天在干耗米粮,郑将军不嫌弃雇用,不用兵部花费那么多米粮,还能有钱进帐,现在兵部上下都说郑将军的好呢。”
这些俘虏都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人,不仅身强力壮,还训练有素,绝大多数不会说大唐的语言和文字,有权势的人瞧不上这些蕃人,没能力的人家又驾御不了,就怕他们突然袭击主人,兵部天天得养着他们,难得郑鹏肯雇佣他们,兵部甩去一大负担,有钱进帐之余又卖郑鹏一个人情,何乐而不为。
最重要的是,皇上也表示赞同,可以说一举数得。
“都是自己人,客气话就不必再说了,王侍郎,怎么只有这点人”
王伟连忙说:“这只是第一批,郑将军你也知,那些蕃兵野性未消,不能让他们太集中,分开多处关押,有些需要走走手续,请郑将军放心,这苦力,要多少有多少。”
那些俘虏,转交市署后,卖得的钱直接入国库,兵部分不到好处,送到工地不仅有工钱,兵部的人也有好处,现在兵部的人就怕郑鹏不要呢。
“呵呵,有劳王侍郎,以后还要王侍郎多多照料。”
“都是一家人,好说,好说”王伟想了想,犹豫了一下,有些不解地说:“盛蒙郑将军不拿某当外人,有几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你看,又见外不是,王侍郎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斟酌了一下,王伟有些好奇地说:“郑将军,虽说某不是工部的人,但也知修路是一件很烧钱的事,就是工部修一条路,也要跟皇上再三解释,跟户部再三扯皮,而郑将军凭一已之力修一条这么大规模的路,是不是有些为难了”
郑鹏说修路时,王伟以为要修一条小径,没想到郑鹏一张嘴,就要修一条宽二十丈的大路,还说每一段都是这个标准,天啊,长安到洛阳的官道,有些地方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呢,就是再有钱,也不能这样败家啊。
现在郑鹏功成名就,要名有名,要利有利,朝堂皇恩浩荡,家中娇妻美妾,就是皇上升他的官也不太乐意,到底图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郑鹏不知应了多少次,不过还是耐心地解释道:“几次出征,虽说是为国出征,但是手上沾的血太多,最近有些心神不宁,就算花钱买个心安,让王侍郎见笑了。”
说自己道德高尚,想凭一已之力推动大唐进步,一旦说出这话,肯定很多人冷嘲热讽,说自己沽名钓誉,当自己是圣人什么的,干脆就以鬼神一说搪塞过去。
“此事是善举,郑将军真是宅心仁厚,某自愧不如也。”王伟一脸敬佩地说。
嘴上这样说,但心里暗暗想道:郑鹏虽说是大唐公认的才子,但他是凭军功起家,出兵拨汗那,镇压西域叛乱,征讨吐蕃,战功赫赫的背后,是累累的白骨,很多人说他成亲多年还没有骨肉,就是杀伐过重,现在看来,这事可以坐实了。
和继承血脉相比,钱财算得什么,要是没有后人继承,就是家财万贯又有什么用。
郑鹏只是呵呵一笑,很快岔开这个话题:“不说这些了,以后这工地,还请王侍郎多多照料才行。”
“请郑将军放心,某早就交待下去,郑将军可是兵部之光,能给郑将军办事都是他们的福气,那些蕃奴敢偷懒,严惩不殆。”
工地边除了全副武装、准备随时镇压的士兵,还有很多手执皮鞭,一边巡逻一边骂咧咧的壮汉,哪个蕃奴稍有偷懒,二话不说就是一鞭抽过去,原因很简单,郑鹏给那些士兵除了红包外,还提高了伙食,事先也说过要是干活不给力,就会换他们,一个个都卖力着呢。
郑鹏抬头看看快升到半空的太阳,扭头对王伟说:“到饭点了,王侍郎,让他们忙吧,我们回去喝一杯。”
“嘻嘻,郑将军有请,某就恭敬不如从命。”
“王侍郎,请。”
“郑将军先请。”
两人相付一笑,然后一起上马,向长安城的方向飞驰而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修路是一个大项目,非一朝一夕之功,短时间看不到成绩,而郑鹏许诺已久的
875 国之重器(第三更)
崔源苦笑地说“飞腾说今天太多贵客前来,生怕厨房的下人做得不精细,怠慢贵客,跑到后厨盯着下人干活去了,请太子和老尚书恕罪,一会小老让他跟太子和老尚书好好赔罪。”
“冠军候亲自下厨,真是太有心了,听说冠军候在饮食方面有一套独特的见解,看来老朽有口福了,不妨,不妨,崔老太客气了。”说到
&nb
876 过度关心
君臣相互看了一眼,颇有一点心有灵犀的感觉。
李隆基看着郑鹏,突然问道:“郑爱卿,听说你动作很快啊,收地、平整、采矿、还办了一个长洛指挥部,看来是动真格的。”
以前听郑鹏说要修路,李隆基只是笑笑,以为他只是三分钟热度,当他知道修路所需付出精力和钱财后,多半会打退堂鼓,想不到郑鹏还真干了起来。
从官衙送上相关备份的案卷,还有不良人探到的消息,李隆基惊讶地发现,郑鹏竟以高于市价的价钱让哥奴李林甫代为收地,不是吧,用赌约把李林甫拉上他的修路大计,不是利用李林甫的身份,用低于市价的价钱征地吗,本来还担心郑鹏为了节省开支,跟李林甫狼狈为奸坑害百姓,怎么还高于市价
这个操作就是李隆基也有点看不明白。
“微臣也是七尺男儿,说话也是掷地有声,说修路,就要修。”郑鹏一脸正色地说。
前面跟李隆基说,李隆基还表示支持,说属于皇室的地,按市价折成份子就行,现在又说自己是动真的,敢情前面说的话,是哄自己玩啊
郑鹏很快又释然:能让皇上配合自己“玩”,在古代也算是一种荣光吧。
听了郑鹏的表态,李隆基和武惠相互看了一眼,只是,二人眼里并没有流露出敬佩,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看来传说是真的”这类信号。
李隆基干咳一声,对高力士说:“力士,那边不错,陪朕转转。”
“老奴遵旨。”
等李隆基和高力士走开后,武惠妃对身边的宫女侍卫扬扬手,示意她们退远一点,然后对面带惊诧的郑鹏说:“郑将军,本宫想跟你聊几句,不知方便否。”
郑鹏心中一凛,心里有些想不明白,不过嘴上马上应道:“微臣聆听娘娘教诲。”
李隆基在这里时,武惠妃自称是妾,李隆基走开走,武惠妃自称是“本宫”,这不是武惠妃在郑鹏面前抬高自己,也不是逾越,宫中本来是皇后或皇太后才能自称本宫,后来延伸到二品以上的嫔妃都能自称“本宫”,武惠妃虽说只是妃,但她的待遇是按皇后的标准,自称本宫没一点问题。
武惠妃嫣然一笑,柔声地说:“这里没有外人,将军不必拘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就是宫中有二名御医,擅长调理身子,多次为李氏宗室延继香火,不知将军要不要看一下,有病治病,没病就当健身好了。”
调养身体廷继香火
郑鹏一听,顿时哭笑不得,心中又是好笑,又是感激。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估计长安的百姓都知自己“求子心切”,为了廷继香火,砸重金修路,这件事老百姓都“知道”,李隆基和武惠妃哪能不知,于是就借这次赴烧尾宴的机会提出来,估计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李隆基和高力士不说,而是让武惠妃暗示,算得上用心良苦。
郑鹏心中有些庆幸,要不是自己长年在外征战,现在又正值壮年,年纪再大一点,说不定那些想跟自己套近乎的人,都带着那些所谓的灵药、圣手登门了。
“微臣和内人的身子骨没问题,有劳娘娘忧心”顿了一下,郑鹏补充道:“要是有需要,再求娘娘推荐好了。”
生怕冷了武惠妃的一片好心,也怕武惠妃热情起来没完没了,郑鹏领了武惠妃这份心意。
武惠妃看到郑鹏的态度很坚定,优雅地淡然一笑:“好,既然将军有自己的打算,本宫也就放心了。”
李隆基一直在旁边看着,看到这边好像谈完了,马上带着高力士回来,夫妻两人心意相通,看到武惠妃微微摇头,就知爱妃的劝说失败。
高力士收到李隆基的暗示,开口劝道:“郑将军,有些事切莫不能过于自信,有句话叫术业有专攻,非智慧能解决,惠妃也是出自一番好意,可不能讳疾忌医,不仅仅辜负陛下和娘娘的一番好意,对自身也不好。”
郑鹏苦笑地说:“微臣知道皇上和娘娘是为了微臣着想,现在微臣一切安好,还不需要求医问药。”
有点无力吐槽,一个个的,也太热心了吧,都热心到让自己有些无所措从。
李隆基贵为天子,是大唐的主宰,办事也不用顾忌什么,爱妃的努力没有成功,高力士的劝告也听不进,当场有些不悦地说:“郑爱卿,惠妃也是为了你好,这里没有外人,你敢承认修新路,不是为了延继你郑氏一脉的香火这德要积,但药石也要求,这叫双管齐下。”
皇上和惠妃娘娘什么时候为这种小事操过心,换作别的臣子,肯定感激涕零,也就是郑鹏不知好歹,要不是把郑鹏看作“国之重器”,李隆基都想抽他了。
郑鹏有些无言,自己跟李隆基解释过,敢情前面都是白说了啊。
左右看了一下,宫女和侍卫站得远远的,刚才为了照顾自己脸面,都打发下去,没有外人在,郑鹏也不藏着掖着,只是稍作犹豫,很快说道:“微臣不敢欺瞒皇上,这次修路,其实所谓的消孽积德只是一个幌子。”
话还没说完,李隆基就抢过话头:“朕早知是幌子,像你这种懒人,晨晚不上香,节气不礼佛,再有名的得道高僧开法会也吸引不了你,信这个才是怪事。”
武惠妃轻轻拉了拉李隆基说:“陛下,让郑将军先把话说完。”
李隆基对武惠妃非常喜爱,闻言马上笑着说:“爱妃言之有理,郑卿家,你继续说。”
就是一打岔的功夫,爱卿变成了卿家。
郑鹏有些感激地看了武惠妃一眼,继续说:“皇上也知道,微臣就喜欢捣弄一些新奇有趣的东西,俗话说千金难买
877 第二次烧尾宴开始
关心完郑鹏的“身体”,李隆基开始关心起自己的口福起来:“今天是爱卿的烧尾宴,神神秘秘准备了这么久,不知有什么惊喜,先说了啊,像烧熊掌、浑羊殁忽这些菜,就不必再端上来了。”
这一顿烧尾宴,李隆基足足等了大半年,可以说被郑鹏吊足了胃口。
“对哦,陛下唠叨这场烧尾宴很久了,说将军会有大惊喜,妾也很期望呢。”武惠妃也优雅地笑道。
不得不说,武惠妃的容颜、身段和气质都是一等一的好,也不知是不是天生丽质底子好,还是受到姑母武则天的感染,总觉得武惠妃优雅的背后,有一种高贵而神秘的气质,饶是郑鹏在她笑容的攻势下,也有一刹那心神失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