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轰”“轰隆隆”“轰隆隆”
正所谓人多好办事,孙大眼和金明羽使出浑身解数,把了很多以前只是在脑中或纸上构想的想法,逐一实验,一时间工地上爆破声不断,每一次爆破,那座让人头痛的黑山坳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削低。
终于,在夕阳西下、残阳如血的时候,?曾经拦在众人面前的黑山坳已经消失,剩下一地狼籍。
“报告将军,属下幸不辱使命,黑山坳忆夷为平地,请将军检视。”金明羽跟郑鹏行了一个礼,恭恭敬敬地说。
足足爆破了大半天,金明羽可以说过足了瘾。
看到一座高耸的山在自己手下夷为平地,这种满足感不要太好。
郑鹏看看金明羽,又看看一旁面带满足感的孙大眼,点点头说:“做得不错,收拾东西,回去好好休息一下,整理一下资料,我抽个空里署里来个总结会,到时好好庆祝一下,算是为你们庆功。”
这二人都干得不错,让郑鹏欣慰的是,在爆破过程中,孙大眼和金明羽能做到一边干活一边总结,还会根据不同地形调整方案,有时还会交换想法,一边竞争一边相互学习,以致效率越来越高。
“得令!”金明羽和孙大眼异同声地说。
很快,二人在羽林军的保护下,清点人数,除了消耗的,所有带来的东西都要一一清点、带走。
“大家,天色不早了,是不是先回宫”远处的山顶上,高力士小心翼翼地问道。
从爆破到结束,李隆基全程观看,可以说亲眼目睹一座小山在他视野中消失。
“回吧”李隆基长长松了一口气,有些意犹未尽地说:“这个郑鹏,真是神了,看过他逢水架桥,现在又看到他开山劈石,幸好是为朕所用。”
要是郑鹏是敌国的人,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高力士恭维道:“大家是上天眷顾的天子,郑鹏是上天派下来辅助大家的,这是大家之幸,也是大唐之幸,大家的千秋基业,指日可待。”
李隆基只是哈哈一笑,没说什么,只见李隆基又看了看刚才黑山坳的方向,眼里若有所思,很快点点头:“时辰不早了,回宫。”
“老奴遵旨。”
郑鹏不知李隆基一直在远处看着,等火器署的人都走后,看着一旁还在发楞的方彬说:“方组长,没事吧。”
“少爷,没事,没事。”方彬回过神,马上应道。
说罢,方彬一脸认真地向郑鹏行了一个礼,心悦诚服地说:“少爷真乃神人也,属下佩服。”
一座至少要半年才能铲平的山,一天就把它夷为平地,这种手段堪称鬼爷神工,方彬终于明白郑鹏不肯改变路线的原因,在郑鹏眼内,那只是一个小土坎。
郑鹏哈哈一笑,难得谦虚地道:“言重了,只是适逢其时。”
方彬感叹道:“若是早些得到如此神兵利器,不知多少只能停留在纸上的计划可以实施,而很多大型的基建,也可以大幅降低开销,可惜”
感叹完,方彬很快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工部的官员,而是打入奴籍、成为郑鹏的家奴,就是有火药,也轮不到自己,只能黯然神伤,不过方彬很快振作起来,主动转移话题:“少爷,没想到黑山坳真能一天内夷为平地,小的有信心在限期内完成成任务,太好了,这座山没了,还多了很多可以利用的石头,又能省下一笔材料费和运输费,以后要是遇上同样的状况,还能请火器署的人出手吗”
“应该没问题。”郑鹏一脸自信地说。
自己是军器监的一把手,现在只是调动火器署,不是整个军器监,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要求这点权利都没有,对郑鹏来说,还不如辞职不干。
方彬眼前一亮,很快应道:“明白了,少爷。”
有了这个承诺,以后做什么都简单多了。
这时老齐、金长禄和阿财等人也围过来,纷纷对郑鹏表示出敬佩,对他们来说,今天带给他们的震撼,比以前加起来的还多。
黑山坳在一天内被郑鹏利用火药强行夷为平地,那么大的动静,不少长安百姓都知道了,更别说一些有心人。
安邑坊一间不起眼的宅子里,太子李瑛往茶壶里放了一些青盐,然后很优雅自然给对面的茶杯倒上一杯热茶,然后面带微笑地说:“杨老,请喝茶。”
能让太子亲自倒茶的,绝不是简单人物,李瑛嘴里的杨老,正是户部尚书杨崇礼,杨崇礼一向主张格守旧制,是李瑛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杨崇礼的支持和指点,太子才会拥有那么多产业。
武惠妃深得李隆基喜欢,可以说集后宫三千佳丽于一身,何等尊荣,然而武惠妃把枕头风吹破也不能扶寿王上位,除了朝中有一群守护旧制的支持者外,太子雄厚的财力也立功不少,财力大多来自控制的产业,这些都离不开杨崇礼的指点和支持,像平康坊的春风楼,就是杨崇礼从中斡旋的结果,也是太子控制的、最赚钱的产业。
“让太子倒茶,微臣惶恐。”杨崇礼有些动容地说。
能让太子亲自倒茶递水,这可是一种了不起的荣誉,饶是杨崇礼也有些动容。
“杨老过奖了,本宫虽说是太子,也是杨老的弟子,弟子给先生倒茶,天经地义。”李瑛说话时,一脸的淡然。
杨崇礼点点头,拿起了茶杯轻啜了一口,很快说道:“太子这么急找老夫,是为了城东的事吧。”
城东响声震天,那么大的动静,再说神秘的火器署和羽林军都出动,想不引人注意都难,都说人老精、鬼老灵,杨崇礼的力量和躯体早不复当日,力不从心的感觉越来越明显示,然而杨崇礼的脑袋反而越来越灵光,消息也灵通,郑鹏那么一有动静,这边就能收到消息。
“是,还是杨老厉害,一下子就猜到本宫的想法。”
杨崇礼摇摇头说:“动静闹得太大,就是想不知道也难。”
李瑛面带怒色地说:“这个郑鹏,真是无法无天,仗着自己立了一点功劳,视大唐律法于无物,身为大唐重臣,利于职务便利,公器私用,把大唐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火药用作他修路用途,火器啊,父皇最看重的东西,郑鹏敢公然搬出禁苑,搬到这里。”
自己就是想看看火药也不让,而郑鹏那个家伙,都把大唐最看重的火器也搬到这里,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也让李瑛内心很不平衡。
杨崇礼放下手中的茶杯,不紧不慢地说:“不智。”
“不知杨老何出言”
杨崇礼还是不紧不慢的语气,语气平淡
887 跳梁小丑
太极殿内,大臣们济济一堂,此时没人大臣上奏折,李隆基也没有训话,所有人神色各异地看着郑鹏从殿外进来。
郑鹏是大唐的大功臣,担任的职位相对敏感,要改进火器,还要修路,还有“无后为大”的借口,跟李隆基商议后,成为非重要轮值人员,随时听候调遣即可,不用按例上朝,这样不仅时间可以宽裕很多,也可以睡个懒觉。
今天一早睡得好好的,还发了一个不错的美梦,没想到美梦还没做完,就让下人急急唤醒,说皇上派了人来催促来上朝,睡得不好,郑鹏进太极殿时,双目无神,面带倦容。
给李隆基行过礼后,郑鹏有些不解地问道:“不知皇上这么急召见微臣,有何意旨”
李隆基开口说道:“郑卿家,欧阳卿家有些问题想询问你,你务必配合。”
昨天爆破了一大半天,动静弄得那么大,郑鹏早就猜到有人会借题发挥,没想到动作这么快,昨天弄出动静,今天就有人蹦达出来。
又是那个欧阳明,这家伙,真是太子最忠实的狗腿子,什么事都要抢着出头。
“微臣遵旨。”郑鹏开口应道。
反正拒绝不了,还不如干脆点。
“欧阳卿家,有什么疑问,你现在可以询问郑卿家了。”李隆基转手就把这个问题踢给欧阳明。
昨天的事,李隆基全程目击,就是郑鹏能从火器署调用资源,也是经得李隆基批准才能成行,可以说李隆基默许了这件事,没想到上朝后,欧阳明、叶若楠、许奔等官员跳出来,指责郑鹏公器私用的事,干脆让郑鹏跟他们争辩。
李隆基作为一国之君,很多事不会亲自辩解,他需要一个平衡,郑鹏的长洛铁路可以说刚开工,相信用到爆破不会是最后一次,反正这件事早晚有一场辩论,还不如早早给它一个定论。
还有一层心思是郑鹏有点自我,调动火器署的力量也没有事先征得李隆基同意,李隆基能理解郑鹏的行为,也相信郑鹏没有恶意,但是,太没有规矩了,有个人来敲击一下郑鹏,也是一件不错的事。
“微臣遵旨。”欧阳明眼前一亮,说话都有些激动。
御吏存在的意义,就是监督百官,越是能整事,赞誉就越高,郑鹏上次刚回来时就向郑鹏发难,没想到让郑鹏躲了过去,也让欧阳明受到了不少批评,虽说输了,欧阳明一直不服气,暗中等待机会,终于让他等到了。
再次弹劾郑鹏,不仅有机会挽回自己的声誉,也能示好太子,说不定还弄一个不畏强权的名声,欧阳明自然特别来劲。
欧阳明干咳一声,把朝堂上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眼角的余光看到太子,而太子李瑛对他微微点头,心中大定。
“郑将军好像还没睡醒,不太习惯这么早起床吧”欧阳明看着郑鹏,一点也不像是责问,反而像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心。
看起来像关心,实则用心险恶,在场的官员,都习惯每天早早起来参加早朝,郑鹏身兼要职,却疏于上朝,话里带着讽刺的意味,也给郑鹏暗暗拉了仇恨。
潜意思是:能上朝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凭什么你要搞特殊
郑鹏听出他的弦外之音,也知他用心险恶,闻言毫不犹豫地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为了不辜负皇上的期望,日以继夜地工作,有时工作得太晚,以致晚起,也是没办法的事。”
心里对欧阳明很不屑,但有些话不能当着这么多人说出来,不就是嘴皮子的功夫吗,郑鹏还真不怕他。
自己工作特殊,最重要是得到李隆基的信任。
欧阳明冷哼一声,有些不相信地说:“好一句日以继夜,看来郑将军很忙碌,时时想着工作,可惜只是在自己家里工作,有外人能证明吗”
“证明没有”郑鹏一脸不在乎地说:“我一不求皇上赞赏,二不求升官加禄,也就没有这个必要。”
稍稍顿了一下,不等欧阳明开口,郑鹏继续说:“可能欧阳御史有些想不明白,不过就是想不明白也不要太过在意,毕竟我们有很大不同,我是靠用头脑工作,而欧阳御史则是靠嘴皮子吃饭。”
“扑哧”“哈哈哈”
郑鹏话音一落,现在响起一阵笑声,不少官员一边笑一边玩味地叮着欧阳明。
御史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弹劾官员,平时得罪人多,称呼人少,大多官员对他们没有好感,鉴于他们的工作性质惹不起,只能敬而畏之,看到平日不可一世的欧阳明被郑鹏讽刺,不少人当场就乐了。
看郑鹏的眼光,也多了二分好感。
欧阳明没想到郑鹏没给自己留半分情面,当众讽刺起自己来,板得紧紧的老脸忍不住抽搐几下,当场发难:“郑将军此话,可以讽刺御史台的御史吗”
这招挺高明,一下子把郑鹏拉到御史台的对立面,要是郑鹏敢说是,那就是跟整个御史台过不去,也必遭到御史台集体的炮轰。
话音一落,御史台的那一拨官员齐齐把腰一挺,把目光都落在郑鹏身上。
郑鹏可不上这个当,闻言笑着说:“讽刺不敢,就是打个比方,是表达口才好的意思,很多不了解我的同僚,以为我不认同御史台,其实这是错的,其实我只看不起那些心术不正、为恐天下不乱的黑心御史,对那些一心忠君爱国、以身作则的好御史,一直心生敬佩。”
说到“心术不正、为恐天下不乱”的时候,郑鹏的眼光一直盯着欧阳明,暗示得不能再明显了。
“你”欧阳明哪里受过这种侮辱,气得一张老脸通红,指着郑鹏,半天说不出话。
“只是肺腑之言,欧阳御史不必在意,也不必急着对号入座。”郑鹏一本正经地说。
朝堂上又是一阵不太明显的笑声,明显对欧阳明被郑鹏针对很满意。
像他这种人,就得有一个像郑鹏这样的人治他。
看到朝堂有些混乱,御史大夫李朝隐忍不住干咳一声,大声说道:“肃静,注意仪容。”
说罢,有些不满地欧阳明说:“欧阳御史,请尽快进入正题,皇上和同僚们都在看着呢。”
对于欧阳明,李朝隐心中非常不满:御史台是大唐官制中一个特殊的存在,不仅要以身作则、不挟杂私人情感,只向皇上尽忠,然而欧阳明很明显是倾向在太子,成为太子的马前卒。
有违御史台御史的原则。
李朝隐很有威信,话音一落,朝堂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就是李隆基也暗暗点点头:对于朝堂仪容的把控,李朝隐还是做得不错。
&n
888 唇枪舌战
“好一个酌情处理”欧阳明拍拍手讽刺道:“这样一来,郑将军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把朝廷最为看重的火器署视作自家的作坊,予取予求。”
说到这里,欧阳明一脸愤慨地说:“郑将军,皇上给予你酌情处理的权利,那是皇上对你的信任,但将军不能利用皇上的信任为自己谋福利,若然人人都像郑将军这般公私不分,那大唐岂不是乱了套”
“此话过已”兵部尚书王站出列,大声反驳道:“恕某不能苟同欧阳御史的观点,郑将军立下的功劳,在场的同僚都知道,若是大唐再多几个像郑将军这样的臣子,大唐必然更加繁荣昌盛。”
郑鹏是武将,天下武将一家亲,看到像郑鹏这样的人都受到御史刁难,王睃当然就忍不住替郑鹏抱不平。
上次郑鹏刚从吐蕃归来,被欧阳明等人弹劾,王睃当时没有声援,事后暗暗后悔,觉得自己身为兵部尚书,没有维护有功将士的利益,心生愧意,这次看到郑鹏再次被人刁难,毫不犹豫站出来。
皇上给予酌情处理的权利,郑鹏也说了用作测试的用途,理由上说得过去,此外还有二点需要注意:一是火药是郑鹏弄出来的,他最有资格怎么使用;二是火药是违禁品,郑鹏能从火器署里弄出来,必然经得皇上的默许。
有了上面二个观点,王睃自然要替郑鹏出头。
“没错”归德将军李勋也站出来声援:“郑将军在奏折中说过,火器在战场上威力巨大,但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可以挖的潜力,多作测试也是应该,可以欧阳御史对军务不是很理解,军务不能光是用嘴皮子说说就行,像火器这类新兴的武器,需要不断改进和测试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