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什么玩意,什么都不懂,就会在一旁指手画脚,这个欧阳明自持有太子撑腰,什么事都要插一脚,最喜欢像疯狗一样乱咬人,朝中很多人对他不满了,李勋也是其中之一。

    被人讽刺和质问,换作别人,不是气就怒,可欧阳明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的样子,甚至面上没有半点波澜,面不改色地说:“王尚书和李将军的话很有道理,问题是,郑将军为什么拿火器署的资源去做自己的事呢,光是这一点,就难堵悠悠之口吧”

    其他事都可以揭过,就是被人讽刺,欧阳明也可以当没听见,现在就是死死咬着郑鹏公器私用这一条,只要打开这个缺口,就能夯实郑鹏有私心事实,这样一来,皇上就是有心维护郑鹏,也不好保他。

    太子给欧阳明的任务,就是利用这件事打压郑鹏,最好迫使郑鹏引咎辞职,再不济,也给他添点堵。

    郑鹏一脸从容地说:“刚才解释过了,可能欧阳御史没听清,我就再解释一遍,大规模的试验破坏力惊人,禁苑不适宜进行,也怕惊动宫中的贵人,在黑山坳爆破是权宜之计,总不能无端破坏别人的东西吧,举个例,拿到欧阳御史家中测试爆破的威力,不知欧阳御史同不同意”

    话音一落,朝堂上不少人窃笑不已,不少人幸灾乐祸地看着欧阳明。

    朝堂上的官员都不是傻子,谁不知欧阳明是太子的马前卒,一个劲地挑衅郑鹏,还真够忠心的。

    欧阳明一脸正色地说:“若是有利于大唐,只要皇上一声意旨,区区一间陋宅,就是让给郑将军测试又何妨,倒是郑将军,长安附近有多处军营和军事禁区,就是测试,也可以到军事禁区中测试,那样更方便、也更便于保密,为什么一定要拿到黑山坳测试呢这让人很怀疑郑将军的动机”

    都说到这份上了,欧阳明还咬着不放,郑鹏也有些火了,闻言冷着脸问道:“欧阳御史好像对火器很精通,对吗”

    “抱歉,某对火器并没多少了解。”欧阳明坦言道。

    “没了解,那你嚷嚷个屁啊”郑鹏当场翻脸骂道:“你是军器监卿还是我是军器监卿知道为什么选择在黑山坳爆破吗,因为那是半泥半石,地质坚硬,最适合测试,不懂在一旁指手画脚,也不知自己惹人嫌,火器不仅是违禁品,也是重要的战备资源,无论是制造还是测验都是机密,欧阳御史这般关注,我倒要问问欧阳御史的动机。”

    欧阳明被郑鹏指着鼻子痛骂,当场气得脸青脖子红,想反驳,可一时不知怎么反驳。

    平日在朝堂上争论,就算是水火不容,相互之间还会保持风度,毕竟都是有脸面的人,欧阳明没想到郑鹏骂起来人,一点也不客气,一开口就把自己骂个狗血淋头,偏偏自己对火器太陌生,就是想反驳,也无从说起。

    朝中不少大臣脸上露出微笑,就是李隆基,嘴角也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这个欧阳明,的确是不讨喜。

    “郑将军这话有些强词夺理了”看到欧阳明落败,早早做好准备的叶若楠马上补上:“公是公,私是私,郑将军用公事的东西做自家的事,怎么也说不过去,寻常百姓也知有些事不能做,难道郑将军不知避嫌吗”

    “哦,叶御史的意思是,我是占了公家的便宜”郑鹏不紧不慢地问道。

    叶若楠一脸正色地说:“难道不是吗那座黑山坳正好在郑将军所修路的正中,若以人力,至少要大半年才能把它移开,可郑将军用了火器,仅仅一天就把它夷为平地,当中不知节省多少人力、物力,难道不是占公家便宜吗”

    一天就把一座山夷为平地,这个事不用一天就传得长安城街知巷闻,叶若机听到也极为震惊,要不是太子亲自确认还真不敢相信,这个郑鹏也太肆无忌惮了,不加掩饰就公器私用,被人弹劾时还振振有词,没有半点悔意。

    “占公家便宜”郑鹏毫不相让地说:“我可不是这样认为。”

    “哦,是吗,不知郑将军有何解释”叶若楠穷追不舍地说。

    郑鹏看了一下叶若楠和欧阳明,又用眼角余光看着好像事不关己的太子,最后看了看朝堂上的大臣和李隆基,毫不怯场地说:“想必在场的同僚都知道,火药是我偶有灵感弄出来的,前面做了无数次测试,不知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没有向朝廷索要过一文的拨款,也没向在场的同僚要求任何的援助,征伐吐蕃时所用的火器,大部分还是我私人出资制造,事后又无偿献给朝廷,这是占了公家便宜吗就是火器署成立初期,所用大部分器材、斟甚至是原料,都是我无偿捐献,占了公家便宜吗”

    自己在战场上拼命时,他们不知在哪里,好不容易过几天安生的日子,一个劲地挑事,拿钱出来反悬红、拿钱出来补贴将士、拿钱出来抚恤、拿钱出来安葬时,他们都没看见,就是动用一些火药来爆破时,他们都看见了。

    要是有可能,郑鹏恨不得给他们每一个火药包,让他们见识一个火药的威力。

    &n




889 连城病危
    好端端的隔岸观火,心里还想着越乱越好,自己可以混水摸鱼,没想到听到正高兴时,突然被郑鹏点名拉下水,李林甫有种日了狗的感觉。

    这下可好,看热闹不成,自己被人看了。

    李林甫脑里思如电转,嘴上可不敢怠慢,连忙推搪道:“哪里,哪里,郑将军过誉了,某职低言薄,不够作评判的资格,抬举了,抬举了。”

    一边是现在的合作伙伴、“衣食父母”,一边是现任太子、未来储君,无论偏向那边,都会得罪人,李林甫的策略是能推则推,什么都不管,先来一个闷声发大财。

    郑鹏哪里肯轻易放过,闻言笑着说:“李侍郎千万不能推辞,也不算是评判,就是给个意见。”

    欧阳明收到太子的示意,开口附和道:“郑将军前面的话,某不敢苛同,不过让李侍郎给个意见这个提议还是赞同的,要知李侍郎出自大唐宗室,品行端正,深得朝廷上下一致认同,作来裁判游刃有余,当得,当得。”

    明眼人都看得出,郑鹏想借机让李林甫表明态度,而太子好像也有这方面的意思,让李林甫当众站队,免得他左右逢源、吃两家的好处。

    萧嵩闻言哈哈一笑,大声说道:“争辩的双方都觉得李侍郎是合适的人选,这样看来,这个裁判非李侍郎莫属了,老夫也洗耳恭听。”

    看到潜在的竞争对手被围攻,萧嵩心情大好,有心也给添一把火。

    李林甫郁闷得不知说什么好,这么多人发声,再装糊涂就太过了,闻言硬着头皮说:“郑将军和欧阳御史虽说政见上有些分岐,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大唐,依某之愚见,双方都没有错,当然,事关重大,一切还得皇上定夺。”

    双方都惹不起,那双方都不得罪,李林甫很巧妙把这件事踢给李隆基。

    说了等于没说,郑鹏面不改色,但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而站在前列的太子李瑛,眼里也闪过一丝狠辣,很明显,李林甫想各不得罪,但双方都对他的回答表示不满,变成双方都得罪了。

    欧阳阳、叶若楠相互一眼,然后向李隆基跪下,异口同声地说:“皇上,郑将军私自调动火器署的资源为自己修的路出力,公器私用,包裹祸心,请皇上明察。”

    郑鹏不甘示弱地说:“皇上,微臣有酌情处理的权力,欧阳明、叶若楠无中生有、恶意诽谤、窥视朝廷重器,还百般阴绕微的测试工作,请皇上明察。”

    朝堂上的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不知说什么好。

    站在朝堂上的刑部侍郎崔光书是出自博陵崔氏,年纪轻,才华横溢,是博陵崔氏新一代的翘楚,也是博陵崔氏新一代的领头人,一向把郑鹏看成是自己人,当郑鹏请求李隆基明察时,几个跟他交好的同僚和世交都向他投向询问的神色,是否站出来支持郑鹏,崔光书注意到他们的动静,只是微微地摇摇头。

    没有皇上的首肯,郑鹏肯定不能把火器从层层保护的禁苑中运出去,还是大规模运出去,有了这一点,郑鹏肯定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此外,欧阳明和叶若楠都是太子一系的人,可到目前为止,只有他们两个人在弹劾郑鹏,没有其它人帮忙,太子李瑛一直是忍而不发,还没到出面的时候,崔光书也一直沉得住气。

    李隆基摆摆手说:“这件事,两位卿家都没有错,欧阳卿家忠于职守,很好地执行作为御史的权力,而郑卿家的确定得到可酌情处理大小事宜的许可,不过动用这么多人力、物力,下次务必先征得朕的肯首,郑卿家,明白了吗”

    “回皇上的话,微臣遵旨。”郑鹏撇撇嘴,还是连忙应下。

    这可是朝堂,郑鹏没有跟李隆基叫板的底气。

    其实这个结果,早在郑鹏的意料之内,李隆基没有第一时时间中止这个话题,而是任由这个话题发本酵,很明显是想敲击一下自己,看得出李隆基对这次调用火器署炸黑山坳的事,在李隆基心中还是有些不满。

    李隆基对郑鹏并没什么意



890 安胖子的美好生活
    唐朝初年,吏部都以才能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有才能的破格提拔,没有才能的只能长期担任低职小吏,甚至有的人取得做官资格二十年之久也没有得到任何官职。裴光庭拜相后,进献《资格循》,提出选用各级官吏,以年资为擢用官吏的条件,不论有无才能,资历满后就可升官。

    《循资格》对于各种官职的任职年限和晋级方式都有严格规定,不得逾越,只要不犯错误,都会有升无降。这让因才能平庸而长期得不到升迁的官员欣喜不已,纷纷称其为“圣书”,但才俊之士却无不怨叹。

    那些神色剧变的人,不是裴光庭的门生故交,就是受益循资格的人吧。

    郑鹏的目光忍不住瞄向李林甫的位置,只见李林甫静静地站着,不喜也不悲,好像事不关己一样,不过眼尖的郑鹏还是捕捉到李林甫脸上一闪而逝的喜悦。

    裴光庭一死,裴武氏的顾虑少了大半,以她放荡不羁的前卫个性,肯定会跟李林甫走得更近,说不定旧情复燃,对李林甫来说,跟武惠妃和高力士都有交情的裴武氏,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这时高力士已宣布散朝,李隆基连衣冠都没换,在高力士、萧嵩等人的陪同下,急匆匆向殿外走去,准备见裴光庭最后一面,也好让君臣这段缘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快,再快点”李隆基一脸焦急地说:“不用备车了,备马吧。”

    裴光庭大限将至,也不能还能挺多久,李隆基也顾不得仪仗。

    “老奴遵旨。”高力士一边应,一边大声吩咐人去备马。

    还没走出太极殿的大门,又一个中年太监跌捉撞撞地跑进来,边走边高声哭喊道:“天妒英才,裴侍中卒了。”

    话音一落,刚才乱嘈嘈的朝堂一下子静了下来,就是急着往外走想见裴光庭最后一面的李隆基也停下了停步,脸上出现悲怆的神色。

    “连城啊,你走得太快了。”李隆基突然一脸悲戚地说。

    看到李隆基感伤,不少大臣也黯然泪下,郑鹏跟裴光庭算是泛泛之交,谈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别人在怀念这位饱受争议裴光庭时,郑鹏则在感叹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是死,不同身份的人也有不同的说法:

    帝王和王后死叫崩;

    王候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也可以称为薨;

    大夫死曰卒;

    士死为不禄;

    平民才叫死。

    一辈子,死的时候混个“不禄”也算不枉此生,要是能捞个“卒”或“薨”,那算得上很体面了。

    刚才太监说裴光庭卒了,那是大夫的称法,郑鹏心里有些唏嘘:自己又见证了一个传奇人物的离去。

    《资格循》可以说是一个创举,让很多看不到晋升希望的官员一个希望,从而让官场稳定下来,那些资质平凡的官员心里有了希望,就算才华不出众,也会用努力来弥补,郑鹏知道,裴光庭死后,萧嵩会取消裴光庭创造出来的《资格循》,还会把裴光庭根据《资格循》提拨的官员全部外放,但《资格循》仍然是一个很了不起的革新。

    就是到了后世,裴光庭所提出的《资格循》,还会被很多地方借用。

    欧阳明的责难被郑鹏化解,朝会也因裴光庭的“卒”而提前散朝,没有看到裴光庭最后一面,李隆基也不去了,毕竟贵为皇上,不适合出现在那种场合,在朝堂上感叹几句,就让太子李瑛代为吊唁。

    郑鹏也没去,让人备了一份帛金,略表心意。

    先是去火器署转了一圈,跟孙大眼、金明羽分别开了会,探讨改进的方案和方向,然后马不停蹄赶到铁狗岭,看看开矿的情况。

    很多人只知郑鹏修路,但没几个人知道郑鹏修的是铁路,而铁路需要用到大量的钢铁,而这些钢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铁路的质量。

    别看只是简简单单的两条铁轨,里面的学问太多了,因为承重大,又要面对一年四季全天候的天气,包括重压下不能变形、拉伸、开裂;寒热交替,像热胀冷缩在铁的可承受能力之内;列车和铁轨摩擦的高温不会妨碍行车安全等等。

    &



891 建设望牛墩
    “东家,红雀姑娘,坐好了,准备放排。”安禄山说话间,解开系着竹排的绳子,竹排就跟着小溪水前进。

    小溪经过筑坝提升水位后,水深大约三尺,足以承受竹排和铁矿石的重量,安禄山好像早知有人巡视一样,在一个竹排上绑了二张竹椅,郑鹏和红雀可以轻松坐在上面,安禄山没位置,而是站在一旁充当向导。

    在郑鹏后面,还有长长的一排竹排,上面都盛有装满铁矿石的竹筐。

    竹排在小溪中飘流,两边是苍翠的大树、形状各异的石头和五颜六色的鲜花,坐在竹排上,仿佛有种进入画卷的感觉,特别是夹着花草清香的清风拂面而过时,那种感觉更是惬意。

    “这里山青水秀,倒时一处不错的风景。”郑鹏忍不住感叹道。

    安禄山马上接口道“这种穷乡僻野,也就剩下山青水秀了。”

    郑鹏闻言宛然一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际遇,不同的际遇又造就不同的心境,自己对这种恬静的环境有兴趣,而安禄山则是向往繁华如烟的生活。

    “先忍耐一下,好好干,在这里只是暂时的。”郑鹏安慰道。

    安禄山意识到自己在无意中发了牢骚,马上应道“明白了,东家,小的一定竭尽全力做好本份的事情。”

    郑鹏点点头,岔开话题“现在一天能开采多少铁矿石”

    “现在铁矿的杂质相对多一点,挖出来需要筛选和冲刷,一天可以开采八十石铁矿石,等于配合好了,开采量还能进一步提升。”安禄山知道郑鹏肯定会问这个问题,早早就作了准备。

    一石相当于后世五十三千克,八十石也就四吨多,听起来不少,可这点产量是超过三百人的努力的结果,平均起来就可怜了。

    这仅仅是初级矿石,提炼后还要大幅减少。

    郑鹏皱着眉头说“那么多人,产量才这么点,不行,一个月内,至少要翻一倍。”

    人吃马爵,几百人每天光是吃饭就是一个大数目,效率一定要出来,要是自己开采的成本比采购还高,那还挖什么。

    安禄山面色一紧,连忙表态“东家放心,小的有了不少想法,一定可以提高产量,保证在一个月内完成翻番的任务。”
1...430431432433434...4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