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帝国崛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诩人
1442年起,葡萄牙人就率先把非洲的柏柏尔人在葡萄牙本土用作奴隶,成为黑奴买卖的先锋。而西班牙人则从16世纪起开始把非洲黑奴用恶劣的方法运入美洲,从而赚取利润。对奴隶贸易的大量需求促使西葡两国首先在西非洲的沿海建设了许多商站、贸易点(即小型殖民地),而且英国、法国、荷兰、丹麦等新兴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入殖民非洲的行列。这些商站、贸易点主要是贩卖黑奴、象牙、黄金和辣椒。但是因为西非洲的海岸比较难以接近及当地的地貌气候不适合欧洲人居住,因此在此后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只限于少数滨海据点、商站、贸易点,没有进行大规模的领土占领活动。当时在西非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属于资源掠夺型殖民地,并非领土掠夺型殖民地。
这个时期,欧洲列强开始设立黑奴公司,非洲殖民化开始增大。
但当时的非洲殖民只限在沿岸地区,设立贸易点,并未深入内陆。
同时于17世纪至20世纪之中,奥斯曼帝国亦于北非开始其殖民。
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拥有强大的武力,轻易占领北非地中海沿岸及东非红海沿岸,建立殖民地。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所占据的北非殖民地包括埃及、的黎波里、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苏丹、厄立特里亚、索马里等。
到了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北非领土逐渐被西欧列强瓜分,其东非领土亦被意大利、英、法等殖民强国所夺取。奥斯曼帝国的非洲殖民时代正式完结于1912年,意大利占领了其最后非洲殖民地——的黎波里。
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衰落,转之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代替其地位,开始其殖民非洲的时代。
于1526年,英国也开始了非洲黑奴贸易,设立商点。很快,丹麦和荷兰作为欧洲贸易中转国,也加入了黑奴贸易的行列,试图从中分一羹杯。瑞典、勃兰登堡、汉堡、库尔兰等小国也在这一时期崛起,她们亦都从事黑奴贸易,企图从中取利。为此这些国家也在非洲海岸占领了一些据点,非洲殖民开始扩张。由于西非地区的本土经济都以采集狩猎为主,食物的生产量极度有限。欧洲殖民者为了供应黑奴在贩途中的伙食,殖民者又在这些据点周围开辟了新的农业地区,从欧洲和美洲引进新的作物如甘薯、薯蓣,作为粮食的供应。
工业革命时代使欧洲国家工业化,原本的黑奴已不再需要,致使非洲殖民地停止增长。
工业革命后,非洲以生产蔗糖、烟草和贩卖黑奴为主的殖民贸易已经因机器的出现而不再令殖民国家赚取相当的利润。工业国家对棉花、羊毛、铜、锡、煤炭等工业原料的急切需求取代了原本对消费品的需求,同时这些国家因本地市场已经饱和,因此急切需要在本国之外开辟市场,以销售这些国家所生产的大量工业制品,从而赚取丰厚利润。这时,英国还占领了非洲的开普殖民地(南非)。
由于法国大革命的人权观念及宗教、人道和经济方面的各种原因,英国终于于1807年宣布奴隶贸易为非法易,停止了其黑奴贸易。此后荷兰、法国、瑞典、丹麦等国也一律宣布禁止了奴隶贸易,一律停止一切黑奴买卖。这一项措施使得各殖民国在非洲沿海的贸易点、商点不再重要而迅速消失萎缩。丹麦、荷兰更于19世纪中叶卖掉在西非沿海的所有贸易站。对黑奴的需求锐减,西葡在非洲的殖民力量及势力范围也迅速衰弱消失。
同时在北非,法国利用奥斯曼土耳其的衰败,及用借口消灭北非海盗向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土耳其附属国进行渗透攻击,而海盗最活跃的阿尔及利亚则受到法国最沉重的打击,于1815年法国海军打败了阿尔及利亚的海军,而于1819年英荷联合舰队则炮轰了首都阿尔及尔城,法国也与阿尔及利亚发生多次武装冲突,最终法国于1830年占领了阿尔及利亚的沿岸地区。
自1825年到1875年这段时间,除英法两国外,欧洲国家征服新殖民地及扩展领土的活动基本已经停止,代之是向海外殖民地大规模移民的运动。而以英国的情况来说,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在1852年的一句话可以说是这一时期英国对殖民地态度的最好总结:“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以英国在冈比亚和黄金海岸的两小块殖民地为例,其商业税收远远赶不上行政开销,英国议会几次建议缩小殖民地规模或将其完全抛弃,只是由于英国皇家海军西非分舰队需要在几内亚湾建立海军据点禁止奴隶贸易,英国才最终保留这两处地区。
但是,为了安置加勒比海诸岛被解放的黑人奴隶,英国在殖民地萎缩时期通过建立授权公司的形式,又开辟了塞拉利昂殖民地,美国殖民协会在同一时期开辟了利比里亚殖民地,法国则开辟了利伯维尔(今加蓬)殖民地,这些殖民地都被用来安置被释奴隶。
如果有一张非洲殖民地图那么很明显的现在中华帝国是占据非洲土地最多的国家。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大西洋前进
公元14世纪,班图人自非洲中南部迁徙,其中少量人在今纳米比亚一带定居。1878年,英国占领了鲸湾地区,作为开普殖民地下辖的一个商站兼加煤站。1883年,德国商人卢德里茨宣布纳米比亚地区其余海岸为德国领地。1885年柏林会议后,英国放弃了对纳米比亚的领土要求。1890年德国占领纳米比亚全境,并将其命名为德属西南非洲。
现在的纳米比亚还是一块无主之地,当然土著什么的不用管,历史上这块德国的殖民地就是林宏准备进入大西洋的前站。
曾国藩在卸任外交大臣后就被林宏任命为“皇室殖民开拓大臣”,这个名头是林宏向比利时学的,历史上比利时国王派人以个人名义前往非洲开展殖民活动而非国家名义,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15世纪起,葡、英、法殖民者相继侵入。1884年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将刚果河以东地区划为比属殖民地,即今扎伊尔,以西地区划为法属殖民地,即现在的刚果。
因为中华帝国内阁已经在不同的场合向英国明着暗着承诺过除了祖鲁外将不再向非洲南部开拓殖民地,并尊重英国在南非的利益。所以林宏才决定以皇室的名义夺取大西洋沿岸的殖民地。
曾国藩现在正坐在“皇室殖民舰队”的旗舰上和舰队司令关天培商讨今后几天的事宜。此时已经从海军退役的关天培年近古稀,本来林宏想让这位民族英雄安享晚年,但听说皇帝在广招退役海军官兵关天培立马就报名参加了,最后林宏把老英雄安排到了当这只舰队的司令甚至还为老人配备了专业的医疗队。虽然关天培在这个时空并没有鸦片战争但林宏心里依旧是那个英勇不屈的英雄。
“关司令,我们大概还有多久才能到哪里啊!”虽然曾国藩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让一个老人来当舰队的司令但他还是给予了这位老人足够的尊敬,海上的生活是无趣单调的,曾国藩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登上陆地了。
“年轻人,不要心急,我们刚刚才在开普敦完成补给,不过不要着急以我们的航速还有一天的功夫就到了。”自从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这只有三艘巡洋舰、两艘炮舰和二十余艘运输舰组成的殖民舰队平均航速达到了10节。
......一天后,也就是1858年九月四日,曾国藩和关天培带着这支庞大的舰队抵达纳米比亚的鲸湾港。鲸湾港建于1840年。最初在19世纪只是英国人在分非洲的狂潮中作为小型的商业码头之用,1878年并入英国的开普殖民地(capecolony),然后英国在经历了1880-1881年和1889-1902年两次布尔战争后战胜了荷兰人,取得了整个南非的控制权,于1910年成立南非联邦(unionofsouthafrica),即今天南非的雏形,该港连同开普殖民地一起被并入。
当舰队抵达鲸湾港的时候,码头的英国官员吓了一跳,鲸湾港仅仅是开普殖民地下辖的一个商站兼加煤站而已哪里见过有这么多的船只停靠过特别是几艘唬人的军舰,随后曾国藩向当地的英国官员租界了全部仓库用以卸载舰队的物资,不过这么多物资根本放不下大部分只能放在运输的商船上。
随后曾国藩就像德国商人卢德里茨那样宣布纳米比亚地区其余海岸为中华帝国领地。
1858年九月二十一日,曾国藩带着先头部队的三千人抵达温得和克就是后来纳米比亚的首都所在。曾国藩首先做的就是筑城,这座规划中的新城被林宏命名为新华,意喻为新的中华,像摩加迪沙其实现在的名字叫新汴京。帝国殖民部给出的新南城市建筑图纸十分完善,但工程量也是十分庞大的,在这中曾国藩首要要做的就是修建一座兵营及外围的军事防御工事和一条连接海岸的公路。不过这一切都要一步一步走曾国藩也不着急。
---------------------------------------------------------------在遥远的殖民时代,巴拿马地峡是连接太平洋与西班牙宗主国的交通枢纽,每年一度的波托弗洛交易会吸引着欧洲各大商行的代理商,在这里,成吨的秘鲁白银与欧洲货物进行着有利可图的交易,巴拿马因商业和海运日益繁荣。然而,这并没有改变它从属的地位。
18世纪,巴拿马是西班牙的领地,19世纪则成为新兴的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个省。也许从那时开始,巴拿马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官僚、军官、商人、海员、工匠、奴隶和来自加勒比海地区的代理商们充斥着这座城市。商业的兴盛对航运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发现在狭长的巴拿马地峡开凿一条运河,沟通两大洋,将是一项事半功倍、惠及万代的壮举。其实,早在15世纪,征服墨西哥的西班牙人瓦斯科·科尔特斯就提出过修建运河的主张,但他未指明适合开凿的地点,后来,在瓦斯科·努涅里·巴尔沃亚征服巴拿马之后,1523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明确提出了开凿一条中美洲运河的主张。
1534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下令对巴拿马地峡进行勘查,西班牙人沿着山脊用鹅卵石铺出了一条穿越地峡的驿道,算是为开凿作了准备。从18世纪开始,西班牙殖民政府陆续派员勘查了四个备选地点,1771年,勘查了特万特佩克地峡,1779年,勘查了尼加拉瓜地峡,然而到1814年,当西班牙终于决定开凿运河时,拉美独立战争的爆发却打乱了整个计划。
1823年,由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五国组成的中美洲联邦共和国成立,这个徒有虚名的小国虽然拥有200万人口,但从未真正统一过,1825年,它正式向美国提出了援建运河的请求,次年6月,拉美自由之父西蒙·玻利瓦尔在巴拿马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也提出了相同建议,中美洲运河的开凿正式提上了日程。
不过随着中华帝国占据了北美洲的西部地区,美国对这条运河的重视程度也变低了,虽然他的商业价值确实很高,但美国国内的经济条件和运河开凿的技术尚不过关巴拿马运河的事宜就拖到了今天。
1858年,年初中华帝国外交部正式向南美国家哥伦比亚提出修建巴拿马运河的提议,哥伦比亚对此表示欢迎,二月中旬帝国外交大臣郭嵩焘抵达哥伦比亚首都圣菲波哥大,就运河修建问题进行商谈。
1858年二月二十七日,中华帝国与哥伦比亚共和国签署《中华帝国与哥伦比亚共和国关于修建一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航运河的专约》简称“中哥条约”或“郭嵩焘-托马斯条约”。托马斯·西普里亚诺·德·莫斯克拉就是当时的哥伦比亚总统。条约里规定哥伦比亚把宽10英里、面积1432平方公里的运河区交给中国永久占领、控制,巴拿马湾中的一些也交给帝国使用,帝国将一次性付给巴拿马1000万中华元,自1859年起,每年支付25万中华元,其中第三条明确规定哥伦比亚共和国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彻底的把运河区变成了国中之国。另外第五条规定帝国拥有对巴拿马运河公司的全部财产的永久垄断权。第十一条还规定帝国有权对巴拿马城和科隆城进行干涉,以维护公共秩序。林宏这么做怕的就是到时候巴拿马独立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中国即将投资修建巴拿马运河的消息最先有动作的不是美国而是法国,历史上也正式法国人首先修建的巴拿马运河,不过这次中国人抢先了,法国向哥伦比亚交涉无果后提出参股中国的巴拿马运河公司,不过林宏决定将这条运河牢牢的握在自己手里拒绝了法国的请求。
法国人悻悻而归,美国人沉默不语,就这样巴拿马运河成埃落定,不过林宏相信美国人不会就这么甘心的,历史上美国政府就对法国轻易得到巴拿马运河的租让权,感到不满,时任美国总统的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指出:美国必须把巴拿马运河控制在自己手中,它决不能放弃这种控制而将运河交给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在美国,以阿尔弗雷德·马汉和西奥多·罗斯福为代表的海权论者,非常重视巴拿马运河的战略地位。正是在修建时美国的多方阻碍导致法国修建运河的失败。
不过很快美国的南北战争就要开始了,林宏相信美国这会不会有闲工夫来管他修建的事,尤其是现在中国占据西部美国西进结束,南北的矛盾加剧凸显,中国这个庞大的棉花市场的出现让现在南方的实力更加强大。
好了言归正传,1858年三月,条约签订的几天后有内阁牵头集合国内主要财团正式成立巴拿马运河公司。1859年初,地形考察结束,运河工程正式进入绘图设计阶段。1860年中旬巴拿马运河正式开工建设。
掌握了巴拿马运河,中华帝国离大西洋将更近一步。
中华之帝国崛起 第一百二十七章 美国内战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为《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国著名作家斯陀夫人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斯陀夫人(1811—1896)出生于北美一个牧师家庭,曾做过哈特福德女子学院的教师。她目睹黑奴在奴隶主残酷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心生怜悯之情。在此启发下,她亲自到南方了解真实情况,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解放黑奴的战斗中。斯陀夫人因对黑奴命运的关注成为支持废奴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正是这本刚出版即被迫加版再印,阅者边读边拭泪,旁听者边听也鼻酸的现实主义作品的出版让北方的人民知道奴隶们的辛酸血泪,加速了“废奴令”的颁布。
美国各州与中央政府之间曾有过一场持续的纷争,不管是对于中央的权力或者公民的效忠,而这场竞争几乎自共和成立以来便已揭幕。例如1798年的肯塔基及维基尼亚决议案便公然反对客籍法和镇压叛乱法,另外在哈特福特会议中,新英格兰表示反对麦迪逊总统与1812年战争。
于1828年与1832年,国会通过了提高对欧洲工业产品的关税以利北方各州的工业。由于这项关税政策将对倚重对欧洲大量外销农产的南卡罗莱那州及其它南方各州造成经济上之冲击,美国南方农业州担心欧洲各国会报复美国而提高对美国农产的关税,因此被讥为“嫌恶关税”。对此南卡罗莱那州议会召开州代表大会,通过了联邦法令废止权条例,宣布1828及1832年的关税法于该州内无效作废。州议会并通过相关法令以贯彻该项条例,包括授权组织军队与购置武器。为回应南卡罗莱那州的威胁,国会通过了“军力动员法”,而安德鲁·杰克逊总统于1832年11月派遣七艘小型海军船只与一艘武力军舰前往查理斯顿。12月10日,杰克森振辞反制联邦法令废止权条例的一方。
在内战前夕,美国是由四个截然不同的区域组成的国家:东北部(即今新英格兰)—成长中的工业与商业及相应之人口密度增长;西北部—自由农民于此迅速发展,拜西北条例之赐此处永无奴隶制度;上南方-垦殖农场,但部分区域经济衰退;西南方-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棉花经济区。
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宪法为将来政府提供了和平辩论的基础,并且能够平衡这个新的国家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在数年间,自由州和奴隶州的数目在妥协中逐渐令参议院得以平衡。1845年最后一个奴隶州得克萨斯得到承认,五个自由州在1846年到1859年间得以认可,原先是奴隶州的堪萨斯在先前被拒绝,随后在1861年以自由州加入。随后在北方兴起大规模民主的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浪潮,旧的两党格局解除,日益激烈和敌对的思想意识形态导致以往为了避免危机而订立的君子协定(例如密苏里妥协与1850妥协)越来越不可能。同时南方各州使用奴隶让北方各州成为新移民优先选择的目的地,以致北部在国会和总统选举优势按照人口规模日益强大。
1850年代党争在本质和强度急剧转变。美国共和党在1854年成立,这个新生的政党与林肯都反对自由贸易,以便保护美国北方新兴的工业,与今日共和党的立场完全相反(哈佛商业评论,2009年4月号)。为了赢得北方大多数对奴隶解放持反对态度选民的支持,共和党最初对奴隶制态度含糊。共和党赢得很多前辉格党员及担心美国参议院、布坎南政府及最高法院受南方不成比例的影响的北方前民主党员。
同时,棉花的丰厚利润加深了南方对种植及奴隶的依赖。少部分奴隶的主人,特别是棉花种植者,主导南方的政治和社会。
而恰恰此时共和党林肯的当选美国总统成为了南北矛盾的导火索,林肯是反对奴隶制度的温和派。他承诺尽其所能反对奴隶制度在新领土的扩张(即阻止任何新奴隶州加入联邦);但也说联邦政府无力废除已实行州份的奴隶制度,所以他会执行逃奴法。对部分共和党员废除奴隶制度态度和南方在政府中势力的削弱的忧虑,终于促使南卡莱罗纳州宣布脱离联邦,最终导致其他南方诸州的脱离。林肯甚至在1858年以“分裂之家演说”鼓励废奴主义者通过对奴隶主的经济补偿并组织前奴隶迁离蓄奴州,逐渐和平终止蓄奴制度。
由于林肯的总统胜选,奴隶州失去了在参议院的权力平衡,并将会面对在总统府和国会在数十年控制后的持续弱势。南方人也感到不能阻止类似莫里尔关税法的保护主义关税。
在1798年肯塔基及维基尼亚决议案及1832年拒行联邦法危机之前经已辩论,面对关税的威胁,南方以此为由单方面行使州权脱离联邦。
----------------------------------------------------------------------在力量对比方面,本来北方占有绝对优势。北方有23个州,面积占全国的3/4,北方集中了全国工业生产的86%,铁路线的70%,银行资本的80%,以及97%的军火生产。1862年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已能年产20万支步枪。到1864年北方的军工厂已生产各种武器170万件。在人力方面,北方也占绝对优势。北方人口2200万,是南方的2倍多,因而北方军队人数一直是在南方的2倍以上。战争开始时,北方有1.6万正规军,战争中军队人数迅速增长:1861年7月,18.7万;1862年3月,63.7万;1863年1月,91.8万;1864年1月,86万;1865年1月,95.6万;北方共计入伍人数为276.5万人。北方共分成18个军区和21个军(1864年),每军2~3个师,每师3旅共6200人;每旅2个团,每团10个连,每连80----100人。南方编制大体相同。后期双方还组建了集团军,每个集团军通常由2个军组成。战争期间北方共组建1696个步兵团,272个骑兵团和78个炮团。在海军方面,战争开始时北方海军拥有7600人,90艘各类舰艇,内含30艘新型蒸汽战舰。北方在战争期间支出战费共36.6亿元。总之,北方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政治、外交均优于南方。
相比之下,南方参与叛乱的共有11个州,人口900万(内300万是黑人),各方面远逊于北方。南方之所以能与北方对抗,是因为他们在军事上占有许多有利条件:1.南方在本土作战,熟悉地形,易于就近得到补给。所以,尽管南方经济落后,海岸又被严密封锁,后勤补给系统也落后,却没有因补给问题而影响过任何一次战役。
2.南方军官素质高于北方。美国高级军官以南方人居多数,名将罗伯特·李、“石墙”托马斯·杰克逊、两个约翰斯顿、两个希尔斯、朗斯特里特以及博雷加德等人均是美*事将领中的佼佼者。开战时900名美国陆军军官的1/3、海军军官的1/4加入了南军。而北方,高级将领多由政客担任,不乏庸才。因扩军速度过快,许多人一入伍就成了尉级甚至校级军官。因此北方军官各层次普遍缺乏作战经验。
3.南方的战备工作已进行了10年之久。南方首脑人物早在1850年就已预见到南北之间的分歧非武力不能解决。威廉·特列斯考特宣称“没有一个国家政治上的成熟不是经过严酷而灼热的内战”。在1860年大选期间,南方已预料到林肯将获胜。南卡罗来纳州率先成立了“一分钟人”的民兵进行军训。林肯当选后,南方各州纷纷建立了“一分钟人”民兵,南方城乡各地还建立了各种军事组织。战争爆发时,南方已征召了10万志愿军。由于经常处于黑人暴动的威胁之下,所以南方奴隶主普遍能骑善射。1862年4月16日,南方还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义务兵役制使部队兵源得到了保证。战时南方军队人数为:1861年7月,11.2万人;1862年1月,35万;1863年1月,44.7万;1864年1月,48万;1865年1月,44.5万。南方军队尽管人数比北方少一半,但却凭着较高的素质弥补了人力的劣势,与北方整整抗衡了4年之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