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侯门医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沧海明珠
唐萧逸正在想呢,就听葛海又不服气的说道:“我看她比那些只知道绣花的名门闺秀强多了。最起码老子哪天打仗受伤,她还能尽心尽力的伺候,替老子保住一条命。”
唐萧逸失笑:“合着你找媳妇就是为了保命的?”
“是啊!老子就是这么实在!没你们那些花花肠子。整天就知道什么狗屁吟词弄曲儿的。”葛海哼道。
唐将军一听这话来了精神:“找事儿是吧?欠收拾是吧?老子就是喜欢吟词弄曲儿的,怎么着?不服来战!”
“娘的,谁怕谁!战就战!”葛海吐了口唾沫跳起来,跟唐萧逸又打到了一处。
……
雪后初晴,抬头是碧空万里,俯首则是银装素裹。入目不是琼楼玉宇便是琼枝玉叶,整个云都城都是粉装玉砌,皓然一色。
这日,两江总督姚大人的马车压着积雪,咯吱咯吱,一路进了云都城。
因为北方天寒地冻,云天河水结冰,所以姚远之过了金河后便换了马车,一路颠簸而来。姚延意早早去城外迎接,这会儿正跟父亲一起坐在马车里说话。
“定候府的境况就是这样子,虽然皇上也派人送了补品给侯爷,但大长公主人已经不在了,定侯府的事情皇上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只是凤歌这段日子算是忙坏了,又要照顾老三,还得照顾世子夫人还有侯爷夫人,不过幸好她的身子一直调理的不错。说起来这也多亏了燕语。”姚延意把定候府的事情跟姚远之详细复述之后,最后做出总结。
“那苏世子还在凤城镇守?家里这么多人病重,皇上都没有召他回来的意思?”
“听说侯爷没有上书,皇上自然也不会下诏让苏世子回来。”
“嗯。”姚远之点了点头,定候府的事情,应该在定候的掌握之中,否则这种时候他不可能还让大儿子在边疆镇守。
姚远之这次进京,除了要觐见圣上述职之外,还因为皇上已经下了调职的圣旨,提姚远之为从一品都察院右御史大夫,年后到任。
虽然都察院是言官,跟两江总督比起来算是个苦逼的清水衙门。可右御史大夫的职衔却不容小觑。
都察院是最高检察机构,负责监督朝廷上下数百名大小官员的言行举止,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
在内:督察御史对协管的两京直隶衙门,有权查究其文卷;巡察各营奸弊,凡有私役卖放,及不行如法操练等项,指实劾奏。在外职权有:巡按,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父亲荣升,进入庙堂权力的中央范畴,姚延意心里自然高兴。只是,他从小受姚远之教导,又在外历练这一年,早就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进城的路上,除了跟父亲汇报京城各府各家的动向之外,便只关心父亲的饮食起居。
“父亲面圣之后回府,一切都是妥当的。源儿三日后满月,奉父亲之命,并没有铺排宴席,只是请几位来往亲密的姻亲朋友小聚而已。”
“嗯,就是这样。除非圣上有恩旨下来,必须铺排张扬之外,家中诸事必须谨小慎微,低调而行。京城不比江宁,多少双眼睛都盯着呢,一步错,步步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便是这个道理。”
“是。儿子谨记父亲教诲。”
姚远之进京后第一件事便是递交觐见的牌子,然后入住驿馆等候皇上召见。
恰好皇上近日为西北的布军劳心费神,便降下口谕,让姚远之先回府听旨。姚远之便叩谢了好皇恩,又悄悄地塞给怀恩一个小翡翠把件儿,便收拾东西回了姚府。
岳父大人进京,卫将军自然不能怠慢。听说皇上下了口谕,准姚远之回府听旨,卫章便早一步从兵部衙门回来,去国医馆叫上夫人来姚府。却比姚远之还快了一步。
姚远之进门,看见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一起在门口迎接,心里甚是安慰。又高兴地抱过小孙子,笑呵呵的把一套长命锁,手铃脚铃放在孩子的襁褓里,说道:“这孩子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是‘盛桓’二字,你们觉得如何?”
姚延意笑着叹道:“桓桓武王,保有厥士。这个‘桓’字很是威风。”
姚远之笑看着卫章,叹道:“我们姚家一直以诗书继世,对于源儿,我倒是希望他能多几分英武之才。”
姚延意和宁氏齐声谢过父亲给孩儿赐名。几人又说了些家常话,问过老太太和太太安,又问过姚延恩夫妇以及姚盛林的境况。姚远之又问过卫章和姚燕语夫妇日子如何,又叮嘱二人新婚夫妇要和睦相处,互相忍让云云。
一时家宴即开,姚远之方问:“凤歌怎么没来?”
宁氏忙回道:“大妹妹早上派人过来说,侯府有些急事走不开,明儿再来给老爷请安,请老爷恕她不孝。”
“哎!这有什么恕不恕的。一家子亲骨肉,孝顺不在这一朝一夕。况且,女儿家本就应该出嫁从夫,侯府现如今有诸多麻烦事,她自然以夫家的事情为要。”姚远之想到定候府那一烂摊子事儿,心里也不免为女儿心烦。
其实此时,姚凤歌的心烦是无人能理解的。
因为陆夫人的病情严重又没有叫太医看视,陆家人非常的不满意。陆夫人的父亲不在了,但还有兄弟陆常柏,陆常柏现在是翰林院大学士并太子少傅衔。陆家家学渊博,陆常柏曾是皇子们的启蒙老师。就是现在的六皇子和七皇子在萧帝师进京之前,都还跟着陆常柏做学问的。
长姐病重,定候府却不招太医看视,这是什么情况?陆常柏岂能善罢甘休?
这晚,陆常柏就请了太医院的两名内医正来到定候府,非要见陆夫人。
苏光崇卧病在床,对陆常柏闭门不见。姚凤歌和孙氏实在没有办法,便请了苏光岺过来应付。
奈何陆常柏有一张好嘴皮子,说来说去,他姐姐病了,他这个当弟弟的于情于理必须见一面,否则就是定候府不把他们陆家放在眼里,再说下去,他就说是定候府不仁不义,视人命如草芥,他要去请皇上做主云云。
苏光岺也说不过他,又不好把陆夫人的所作所为给抖落出来,于是不得已答应他见陆夫人。
姚凤歌早就料到会是这种结果,便在请苏光岺过来的时候暗暗地派人去小佛堂收拾了一番,又把自己的奶娘和封氏的奶娘都派过去守着,另外又挑了两个新买进来的丫鬟过去伺候。
因为一早定候府便放出话来,陆夫人感染了时疫,且定候和苏玉祥的病皆是夫人的病气所致。后用药不见效验,且更添了病症,所以梁夫人才请了法师过来。法师又说陆夫人撞了邪气,需在菩萨跟前静养一百日,所以才把她送到了家里的小佛堂。
这些话虽然是瞎编的,但也算编的有板有眼,陆常柏心里就算是不相信,嘴上也挑不出毛病来。毕竟定候病了,世子夫人病了,三爷苏玉祥也病了!定候府的主子一下病了大半儿,说是过了病气所致一点也不突兀。
小佛堂里此时不比往日的冷寂,炭盆有了,帐幔也有了,汤药和服侍的奴才都十分妥当。虽然人不多,屋子里也比较冷清,可这里是佛堂,总以清净朴素为主,陆常柏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再看陆夫人,昏昏沉沉的躺在榻上,双目紧闭,脸色灰白,乍一看还只当是已经没气儿了。
陆常柏哭着上前去,伸出手指在她的颈侧一试,脉搏跳动还不算太弱。于是忙止了悲声,转身吩咐带来的太医:“快请诊脉。”
两位内医正互相对视一眼,其中一个上前去给陆夫人诊脉。
以脉象看,陆夫人果然是风寒之症,且有内外交迫之象,病的着实不轻。不过病症虽然重,但却不至于要了性命,只要好生医治,加以保养,不过一两个月的功夫,差不多也能痊愈。
于是太医又问平日所用何药。
姚凤歌便把银翘丸,补心丸等常用的几种成药拿了出来给二人验看。另一个太医见是国医馆的药盒,便道:“是姚御医配的药吧?这银翘丸刚好对风寒的症状,用这个药不会有错的。”
给陆夫人诊脉的太医也道:“是的,这几种丸药既方便喂灌,又正对了病症,十分妥当。我等若是用药,也不过如此。所以,就不必开药方了,还是服用姚御医的药就很妥当。”
陆常柏听了这话不免怀疑:“真的假的?这姚御医的药这么管用,为何我这老姐姐病了这些时日还不见好转?”
姚凤歌上前回道:“回舅父,太太这几日已经有好转。因为前些日子一直噩梦连连,整日整夜都睡不好,所以这几日病的好些,反而睡得沉了些。”
陆常柏又看太医,太医点点头,表示这话没错。
如此,陆大学士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于是又回头看了一眼他的老姐姐,叮嘱姚凤歌和孙氏好生照顾,又说了些诸如你母亲平日里持家很是辛苦,如今上了年纪,你们都要好生孝顺之类的话,方才离去。
姚凤歌和孙氏二人送陆大学士出了小佛堂,方各自默默地舒了一口气。
孙氏低声叹道:“真真这位舅爷好文采,说起话来跟做文章一样,一套一套的。”
姚凤歌无奈的笑了笑,说道:“人家是大学士嘛,大云朝最有学问的人哦。”
孙氏轻声笑了笑,面上带着几分鄙夷之色。
姚凤歌叹道:“好啦,我得回去看看三爷。我父亲已经来京了,今晚二哥给父亲接风,燕语他们夫妇都回去了,我却没露面。明儿还得去给父亲请安,说起来,这一天十二个时辰恨不得算成两倍来用。”
这几日定候府有五位病人,一应家事都落在了孙氏和姚凤歌二人身上,姚凤歌累,孙氏也不轻松,于是叹道:“谁说不是呢!我这腿都快跑断了。赶紧的回去了。”
两位少夫人一走,李嬷嬷和封氏的奶娘也随着走了,四个新买来的丫鬟也跟着撤了,只剩下之前梁夫人打发来的两个婆子进来看守,小佛堂又恢复了之前的冷清。
第二日,姚凤歌回姚府给父亲请安,姚远之又问女儿一些侯府的状况。并说要去侯府看望侯爷。
姚凤歌劝道:“女儿来的时候,去侯爷跟前说过了。侯爷说,这几日身上的确不痛快,不能为父亲接风洗尘,还请父亲包涵些个。侯爷也料想父亲会过去探病,不过侯爷也说了,定候府现在是非太多,父亲可过些日子再去,也请父亲不要多想。侯爷还说,不管怎样,侯爷都把父亲当成至亲兄弟。”
姚远之听了这些话心里便有数了,只是心里到底对苏玉祥不满,又问姚凤歌:“你屋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是怎么回事?”
姚凤歌明白,父亲问的自然是嫡子未出,妾氏先后有孕的事情,于是只得照实说:“以我跟三爷现在的境况,是不可能再有孩子了。就算是为了月儿打算,我也必须这样。将来月儿还有个庶出的兄弟或者妹妹相互扶持,总好过一个人孤苦伶仃。”
“你这是什么糊涂打算!”姚远之对此事深为不满。
姚凤歌便上前去半跪在姚远之跟前,低声说道:“父亲,这是女儿自愿的。这事儿您就别管了。”
“你呀!这是要自讨苦吃。”姚远之叹了口气,又道:“过了年老太太和你母亲就过来了。到时候让你母亲帮你料理一下。那两个妾氏是我们陪嫁过去的丫头吧?”
“是的,琥珀的父亲是咱们家的管事呢。”姚凤歌说道。
姚远之又叹道:“这还好说,他们的家人都在府中,将来有什么事情也好控制。”
姚凤歌听了父亲的话,心中感慨,不免又伤感了一回。
却说姚燕语命长矛抓紧时间把辅国将军府的西跨院收拾出来,又把常年关闭的西角门拆了,重新修建了一个宽敞的西门,然后把西跨院给独立出去。
长矛纳闷的问:“夫人,西跨院虽然暂时没人住,但也没必要给独立出去啊。这样将军府的格局可就小了。”
“不用那么多废话,让你怎么做你只管怎么做好了。”姚燕语皱眉说着,又补了一句:“如果人手不够的话,把给唐将军修宅子的人先调过一部分来。西跨院这边务必在年前弄好。”
“是。”长矛不敢多言,只躬身答应。
姚燕语这才出辅国将军府的二门,认镫上马,往国医馆去了。
“哎!这眼看快过年了,夫人怎么跟宅子较上劲儿了!这过年的东西还都没准备呢!”长矛无奈的叹了口气,转身往回走。
唐萧逸从南院出来,刚好听见长矛的感叹,因笑道:“你这刁奴,竟敢背后说夫人的坏话?”
“呃,二爷。”长矛忙朝着唐萧逸躬了躬身,“早。”
唐萧逸已经接受了不知道自己将娶谁当媳妇的事实,索性也淡定下来。反正不是苏玉蘅,其他是谁都无所谓了。于是有些玩笑的问长矛:“夫人又让你办什么差事?爷的宅子什么时候修好?”
长矛无奈的回道:“现在,爷您那宅子不重要了。夫人吩咐了,先把西跨院收拾出来,还要把西角门拆了,单独盖个大门,把西跨院独立出去。”
“为什么?”唐萧逸纳闷的问,“难道我的婚事取消了?”
“哟,呸呸!这进了腊月就是过年,二爷您说话可悠着点。好好地婚事怎么能取消呢?”长矛一边吐着唾沫一边摇头摆手。
取消了最好,爷现在完全没有娶亲的打算。唐萧逸笑了笑,抬手拍了他的后脑勺一把:“赶紧的办差去吧,小心误了差事,夫人抽你鞭子。”
“才不会呢。夫人只会用针扎我。”长矛扁了扁嘴巴,蔫儿头耷拉脑的走了。
唐萧逸看着长矛那累的跟狗一样的背影,好不厚道的笑了。
----





侯门医女 第九章 小人告状,定候料后
盖一座宅子是不容易,需要制图,平地,开地基,然后一砖一瓦的盖,若想样样讲究,没个一年半载是成不了的。但若想把一座完整的跨院单独分出去却很容易,能干的长矛大总管带着工匠们,只用了半个月就把事情办成了。
将近新年,各部衙门都封了大印,萧帝师的授课也结束了,国医馆那边很多事情都停了下来。大云帝都从上到下都在准备辞旧迎新。
“爷,夫人,二爷,这边请。”长矛带路,请卫将军和夫人一起检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唐萧逸被姚燕语专门叫过来陪看。
西跨院本来在卫章要娶姚燕语的时候就已经重新装饰过了,只是姚燕语嫁进来之后一直住在燕安堂,这西跨院一直空着。所以如今收拾起来并不费劲,只是把门窗都换成了玻璃的,院子里添了几株梅花,和山石盆景,便更添了几分生机。
唐萧逸看着里里外外还算精致的院子,笑道:“哎呦我说,你这奴才做事还挺麻利的。”
“你还满意?”姚燕语回头看着唐萧逸,问。
“很好啊,这院子。”反正跟自己没关系,唐将军乐得夸人,大过年的,不都是图个喜庆么。再说,这院子也确实布置的不错,青砖灰瓦,粉白垣墙,精致简约的雕花长窗镶着明净的玻璃,一道曲廊掩着几株红梅相伴,不奢华,但却雅致,挺符合自己的品味。
长矛赶紧的偷偷朝唐萧逸抱拳,感谢二爷替自己说话。
“行,你觉得好就行。”姚燕语点点头。
“为什么?”唐萧逸奇怪的问,“这又不是给我准备的院子。”
“谁说这不是给你准备的院子?哦,我忘了告诉你,你娶亲的日子定下来了,是明年二月初六。”
“啊?!”唐萧逸顿时傻愣傻愣的瞪大了眼睛。
“聘礼我已经叫人给女家送去了,嫁妆呢,定在正月二十六进门……哦,对了,别的事情你都不用操心,就这大红吉服的事儿还真少不了你。今儿你先别出门,我叫了绣娘来,等会儿给你量身。”
“不是……我说嫂夫人……”
“对了。你族中还有什么人是我不熟悉的吗?如果需要宴请,你回头拟个名单给老冯,他会妥善安排的。”姚燕语伸着手指点着下巴,又转身吩咐长矛,“这事儿还挺重要的,回头你帮我提醒一下老冯。”
“哎,好唻。”长矛赶紧的答应着,心想原来这小院就是给二爷准备娶媳妇的!之前见夫人催的那么急又事事那么上心,还以为是给姚家老大人下榻用的呢。
“嫂夫人……”唐萧逸忙拱了拱手,想要插话。
“女家那边出了点事儿,所以婚期提前了。虽然很匆忙,不过你放心,那边的宅子过了年接着盖,等你媳妇进了门,你们两个细细的商议着收拾妥当再往里搬,到时候还多一个乔迁之喜。”
“嫂……”
“至于成婚所需要的东西你也不用操心,我都替你准备好了,保证万无一失。”姚燕语说完转身便走,又回头叫卫章,“走了,今儿不是要去镇国公府给国公爷送年礼吗?”
“夫人!”唐萧逸赶紧的追上去拦住姚燕语。
“哎呀,好了,废话少说,你留在家里等绣娘来量身,顺便在前厅坐一会儿,若有人来拜访送年礼什么的,你就替将军应付应付。贺将军刚回来,夫人还没出满月,你有功夫也过去帮帮那边。”姚燕语说完,拉着她家卫将军走了。
“嫂夫人——”唐萧逸看着那对夫妇匆匆而去的背影,仰天长叹:你到底给我定的那家的姑娘啊喂!
姚燕语跟卫章去镇国公府上拜访,韩熵戈很高兴,一定要留卫章用过饭再走。
丰少颖刚怀孕两个多月,妊娠反应很强烈,而且太医说胎儿不是很安稳,所以她每天都靠在榻上不敢走动。恰好又到了年底,国公府中礼尚往来十分频繁,大长公主便点了二太太梁夫人过来协助丰少颖料理家务。韩家的二太太跟定候府的二太太是亲姐妹,因为苏玉蘅和韩明灿的关系,这位二太太对姚燕语很是亲切。
因说道苏玉蘅的婚事,梁夫人连声称赞:“唐将军一表人才前途无量,多亏了姚夫人为蘅儿着想,才从中撮合这门亲事。”
姚燕语笑道:“这事儿多是韩姐姐在操心,我不过是说了几句话,实在没帮上什么忙。”
“唐将军是卫将军府上的人,蘅儿的事情灿儿能管,唐将军的事情可不都是夫人操心么?”梁夫人说着,又看了一眼陪坐在下手的自家的两个庶女:韩明玦和韩明琅。
这两个姑娘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其实说韩明玦还比苏玉蘅大一岁。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所以家里一直托着。像这种士族大家,即便是庶女,婚事也不能马虎。
姚燕语只一眼便明白了梁夫人的意思,只是她无心做红娘,所以低头喝茶,装作没看懂的样子混过去也就罢了。梁夫人总是还觉得镇国公府如日中天,韩家的女儿不愁嫁,没像她的姐姐定候府二太太一样,直接托媒上门倒提亲。
不过姚燕语一边喝茶一边细想,这位又看上了将军府的谁了呢?赵大风?葛海?这二位将军一个是无赖一个地痞,恐怕还入不得镇国公府二太太的眼吧?
这边还没传饭,凝华长公主便派人过来接姚燕语去那边。丰少颖便要亲自送姚燕语过去,姚燕语按下她的手劝道:“夫人现在不适合走动,还是以静养为主。”
梁夫人笑道:“不如我送卫夫人过去吧。”
丰少颖忙道:“那就有劳婶娘在长公主跟前替侄儿媳妇说一说吧。”
“行了,你就放心静养,什么事都有我呢。”梁夫人笑眯眯的说道。
至长公主府宁馨殿,殿里有几位华服妇人分坐在凝华长公主左右。姚燕语悄悄地扫视一遍,见都不认识,只好先给长公主请安,凝华长公主伸手把姚燕语招致身边,说道:“我们正说你呢,快过来坐。”
梁夫人随后给旁边的几个华服妇人请安:“给庆华长公主,康平公主昌平公主请安。”
“二夫人快请起。”坐在凝华长公主旁边的庆华长公主忙抬了抬手,态度很是客气。
姚燕语这才知道原来坐在凝华长公主身边的这位是庆华长公主,而略下手的两位是当今的两位公主。于是赶紧的起身请安。
庆华长公主笑道:“不必多礼了,今儿我还有事要求你呢。”
姚燕语忙道:“不敢,长公主有话尽管吩咐。”
庆华长公主微笑道:“这些日子我忙着赶路,可能有些上火。这头有点晕,眼睛看东西也有些模糊。刚还跟凝华说起来,她说现在咱们大云帝都的太医院可比不上国医馆。说回头请你给我瞧一瞧脉象。可巧,他们说你在国公府那边,这不就把你请过来了?”
姚燕语细看了看庆华长公主的脸色,轻笑道:“请长公主抬手,让下官看一看您的脉象。”
庆华长公主伸出自己的手,姚燕语静心的给她诊过脉后,微笑道:“长公主不必惊慌,这只是一点小毛病。天气冷了,人的血液容易粘稠,再加上长公主赶路来帝都,未免奔波劳碌,所以会有不适。回头下官让人送几颗银杏丸过来,长公主用温水化开,早晚各服一粒,五到七日之后,症状就会好很多。”
“那可谢谢你了。”庆华长公主笑道。
“长公主客气了,这是下官应该做的。”姚燕语笑着摇头。
康平公主在一旁问:“我听说,萧帝师的病就是在你的调理下日渐好转的?”
“是啊,听说萧帝师在姚御医的诊治下,已经没什么大碍了。”梁夫人在一旁赔笑道。
姚燕语谦虚的笑了笑,摇头道:“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凝华长公主朝着姚燕语招招手,把她叫到跟前来,问道:“我听说有人在皇上面前告了你一状,说你的药延误病情,徒有虚名什么的?”
姚燕语一怔,皱眉道:“真的?”
“你看看你!”凝华长公主叹道,“整天只知道治病救人,自己得罪了人还不知道。”
1...118119120121122...2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