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侯门医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沧海明珠
“对对对!”卫章讨好的拉住她的手,“是女儿像你,越长越像,跟你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你小时候就这样啊?真是太可爱了。”
奶妈子抱着依依下去喂奶,紫穗也赶紧的哄着凌霄走了。其他服侍的丫鬟们也都各自躲开了去,绿荫下顷刻间只剩下了他们夫妇二人。
卫章更不放手,直接把人拉到腿上抱住,欠身把脸靠在她的肩膀上,低声说道:“真想永远都这么清闲下去。”
姚燕语也放软了身子靠在他的怀里,低声问:“听你这话,好像又要忙起来了?”
“君泽那边的两万人已经裁撤完毕都归到了烈鹰卫这边。训练计划贺熙和萧逸已经制定好了,过几日我得带他们去山里训练。”
“你要亲自去?”
“是啊。烈鹰卫是我的心血,训练虽然不是打仗,但却是强兵的基础。”卫章轻声说着,手指在她的肩井穴,大椎穴等基础穴位上揉捏,又道:“我听冯嬷嬷说,女人生完孩子不出一百天就算是月子里,你还是少看书,多休息。再精湛的医术也要有个好身体才行,嗯?”
“嗯,我知道。”姚燕语轻轻地点头。
一时间两个人都沉默了。
姚燕语侧身靠在卫章的怀里,枕着他的肩膀闭目养神,什么也不想。卫章就这样揽着她,目光穿过面前林立的梅树,投向虚无之处,心里默默地想着烈鹰卫训练的事情。
一侧有轻盈的脚步声渐行渐近,在六七步外停住,白蔻特别的略带沙哑的声音低低的从一侧传来:“侯爷,夫人,肃郡王来了,说是有事要跟侯爷商议,大总管把人请至前面书房奉茶呢。”
姚燕语睁开眼睛笑了笑站起身来,说道:“快去吧。”
卫章起身,抬手握住姚燕语的颈侧,低头在她唇上轻轻一吻,方弹了弹衣襟往前面去了。
卫章一走,刚刚躲开的人们又回来了,香薷因劝:“夫人看了一上午的书,也该休息一会儿了,那边小阁楼里各色都是现成的,不如夫人过去略歇一歇,一会儿就在那边用午饭。抬头就能看见那边水面上的新荷,心情也好。”
姚燕语点了点头,笑道:“说的不错。”
众人闻言,便纷纷收拾东西,簇拥着姚燕语往旁边的小阁楼里去休息。
外人都当姚燕语因为分娩的缘故在家里将养,新帝才刚弱冠之年,虽然受过重伤,但因调养不错,又勤加锻炼,也算得上身强体壮,身边无须太医常随常伴。后宫里几位太妃的身体也还过得去,平日里头能闹热的自然也找不到姚燕语的头上。
国医馆里调教医女的事情依然由翠微和翠萍主管;姚燕语又写了一封奏折上奏皇上,从太医院里把华西凌调到了国医馆,专门负责搜集民间偏方秘方的事情。
至于另一项医药研究则由翠微和翠萍兼顾,她们二人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创新,但有姚燕语在背后支持,她们二人多多少少也能取点小成绩。
这日姚燕语用过早点后依然在梅园里摆上榻几,继续整理之前的手稿,继续为《大云新药典》的编纂而努力。
这是张苍北生前的愿望,他想要编纂一本有史以来最全的药典,力求把世上的常见草本都详细的介绍,同时也要把不常用的草本做正确的解析,这样便可以供医者查询也方便学习和配药。
当然,这也是姚燕语的理想,也是她一直锲而不舍在努力去做的事情。
这段时间她怀孕,分娩,坐月子,心里又记挂着孩子,一心多用不得已把其他任何事情都放下了,唯独此事没有停下来。
“夫人,二爷来了。”旁边服侍的紫穗轻声回道。
“哦,快请。”姚燕语忙把最后几个字写完,然后把手里的笔放下,拿了帕子擦了擦手,准备起身相迎。
姚延意已经走到了近前,只在她旁边的藤椅上落座,笑着摆摆手,说道:“坐着吧。”
姚燕语到底还是起身,行至茶座跟前在另一只藤椅上坐下来,亲手给姚延意斟茶。
“你还这么忙?”姚延意转头看了一眼旁边那张长条案几上的各种纸张以及那支姚燕语不知让什么工匠给打制的一只奇怪的笔。
据说这支是紫铜锻造的还镀了一层金子,用的时候沾墨水就能写——所谓墨水还不是他们寻常用的徽墨什么的,竟是印染作坊里用的那些青色染料兑水调成的东西。真是千奇百怪。
姚燕语为姚延意泡茶,点乳,分汤,之后把一盏清香碧绿的茶水递过去:“二哥请用茶。”
姚延意伸手接了,闻茶香,品茶汤。之后又轻叹道:“算起来你这还没出百日呢,身体要紧。”
“我不过是趁着有功夫把这些整理一下,累不着的。”姚燕语自己也端起一盏茶来,轻轻地嗅着茶香。
“这些整理的工作应该交给她们去做,既锻炼了人,你也刚好能休息一下。你见那个女人生完孩子就忙这些的?”姚延意把茶盏放回去,又伸手拿过那只笔来把玩着。
姚燕语轻笑道:“这些事情交给别人做我不放心。”
“你就是天生的劳碌命。”姚二爷鄙夷的看了姚燕语一眼,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书信递过去:“你大姐给你的信。”
“哟,劳烦二哥亲自送信过来?”姚燕语惊讶的问,“是不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姚延意轻笑道:“没要紧的事儿我就不能来了?我想我那外甥女了,叫人抱来给我瞧瞧。”
“我这不是担心大姐么。”姚燕语笑着拆信,旁边早有人去找了奶妈子把依依送了过来。
姚延意把小女娃抱在怀里颠了颠,叹道:“嗯,又沉了些。不错!这个长法肯定是个小胖妞儿了。”
小依依被舅舅颠了两下,便咯咯的笑了。姚延意顿时大喜,叹道:“这小丫头笑起来可真敞亮,叫人听着就开心。”说着,又撅起嘴巴在小丫头的胖脸蛋儿上亲了一下。
“哇唔——”小丫头伸出胖胖的小手扒拉了一下姚延意的脸。
“啧!嫌弃你舅舅?”姚延意笑嘻嘻的说着,张嘴咬住了小丫头胖胖的手指,含糊的说道:“敢嫌舅舅,舅舅可咬你了!”
话音刚落,小丫头就哈哈的笑了起来,声音之响亮是前所未有。连姚燕语都惊讶的看过来,奇怪的问:“这是依依在笑吗?”
姚延意也很是意外,笑道:“这小丫头怎么这么开心?”说着,又张嘴去啄她的小手,殊不知他一边说话呵出来的气拂到小丫头的手心里,更加让她奇痒难耐,便一直咯咯哈哈的笑。
“哎呦,这可真不像是两个多月的孩子笑啊!”奶妈子从一边笑着感叹。
“这丫头果然跟舅舅亲。”姚延意很是满意的笑着,在小丫头的脸上亲了一口。
这回小丫头不笑了,而是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着他,小嘴巴里一边发出‘哇唔’的声音,一边流口水。
“这丫头,真是古怪精灵。”姚延意依然笑眯眯的。
姚燕语笑着摇了摇头,专心去看信。
书信里,姚凤歌跟姚燕语到了平安,说江宁玻璃场的生意很好,江南富庶,玻璃又不是贵族专用的东西,不受等级的约束,那些富商有的是银子,又极爱华丽,听说宫里也采买玻璃器皿,又怀着一种特别的心思,一个个争相抢购。
姚凤歌已经根据之前同姚燕语商议过的,开始招区域代理商,代理商以府道为最大的单位,大云朝一十三省,下设五十六个府道,一百三十九个县,除去那些天涯海角边疆蛮夷之地,已经有二十多个府道向玻璃场提出代理要求,其中十二个代理商已经交了定银,每个代理二十万两的定银,姚凤歌光定银就收了二百四十万两。
姚燕语看到这些账目,不由得笑着对姚延意说:“大姐回到江宁,才算是重新活了过来。”
姚延意也笑道:“这话也就是你说罢了。若是别人说,父亲定然又要训斥了。”
姚燕语轻叹:“父亲是一直不同意大姐回江宁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么。”
“父亲还不是怕苏家那边难缠。不过如今看来,他们倒是通情达理。”姚延意一边逗着依依,漫不经心的说道。
姚燕语淡然一笑,说道:“胡搅蛮缠和通情达理之间,无非是隔着‘利益’二字。若是咱们家都是无能之辈,任人欺负,他们也不会如此通情达理的。”
姚延意一怔,转头看着姚燕语美好的侧影,无奈的笑道:“你从来不是刻薄的人,今儿怎么忽然这样说话?”
“没有,只是有感而发罢了。想当初我第一次来京城看见大姐那个样子,再想想他们那些人对大姐的态度,便觉得可恨。”姚燕语说着,把第二页信纸翻开,开始看第三页。
“此一时,彼一时了。”姚延意也颇为无奈的摇了摇头,转头想要继续抖外甥女,不料却觉得腿上一热,于是猛然低头,无奈的笑道:“这小丫头,果然跟舅舅亲,居然送了我一份大礼。”
“什么?”姚燕语不解的转头,不由得笑了——但见一片水渍在自己簇新的银蓝色贡缎长衫上渐渐地洇开。原来因为天气热了,小丫头身上只裹着一件棉布里杭绸面的夹被,根本不吃水,一尿就透了,直接洇在了姚延意的长衫上。
旁边的奶妈子赶紧的上前把小丫头抱走,一边致歉一边说道:“请舅爷移驾,去那边阁楼里换了这袍子吧。”
姚延意抬手拎了拎袍角,起身跟着丫鬟往旁边的阁楼去去换衣裳。
姚燕语看着奶妈子把女儿抱去换尿布,便继续低头看信。待看到最后,方见姚凤歌说请自己想办法调太医院里恒郡王的脉案看看,再斟酌着开一副药方子捎过来。看完之后姚燕语大感困惑,心想姚凤歌不是一心要跟恒郡王断绝一切往来了吗?怎么又管他的病症?
想到恒郡王,姚燕语才想起前几日恍惚听谁说恒郡王向皇上递了奏折,说自己身体不好,要去封地疗养。但皇上没有恩准,只叫太医院用心给恒郡王诊治。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姚燕语靠在藤椅上皱眉沉思。
“想什么呢?”姚延意换了衣裳重新过来,落座后拿过银铫子自顾冲茶。
姚燕语回神,一边把手中的信纸折叠起来装进信封,一边问:“二哥可知道恒郡王近况如何?”
“怎么问起他来了?”姚延意微微蹙了蹙眉头,“你大姐再问?”
“没有。”姚燕语摇了摇头,“大姐只是说我派过去的那两个账房很好,我忽然想起那二人原是恒郡王的家仆,是因为当初在城南一起合伙开玻璃场,王爷把这两房下人直接送给了我。如今想起来,算是欠着他一个极大的人情呢。”
姚延意淡笑道:“既然你跟我都不说实话,那我也没必要告诉你了。”
“啊?二哥你什么意思?”姚燕语诧异的看着姚延意,心里觉得自己这个借口编的挺真实的,为什么这位兄台你还是不信呢?
“你大姐姐跟恒郡王的事情,你当我不知道?”姚延意淡笑着摇摇头。
姚燕语顿时睁大了眼睛:“你都知道?”
姚延意给了她一个白眼,没有说话,自顾品茶。
“二哥,说说呗?”姚燕语凑过来,轻轻地推了推姚延意的胳膊。
“说什么?”姚二爷开始卖关子。
“你都知道什么?”姚燕语笑眯眯的问。
“我什么都不知道。”姚二爷慢慢地啜了一口茶,怡然自得的回味着。
“哎!不想说就算了,回头我自己去问。”姚燕语叹了口气,在书信上弹了一下,“太医院的脉案……啧,我该找个什么借口去翻看呢?”
姚延意叹了口气,蹙眉无奈的看着姚燕语,说道:“这事儿你最好少管。八年前父亲就说过,我们家的女儿不嫁皇室子孙。现在你们都各自为人妇为人母了,怎么还跟小孩子一样幼稚?”
姚燕语转头看了看周围,丫鬟婆子早就退开,四周树影婆娑,确定方圆几丈之内没有什么人之后,方低声说道:“大姐托我弄清楚恒郡王的病情……我觉得,大姐不是那种冲动之人,她这样说一定是想了千百回才开的口。这其中还不知含着多少泪水。二哥,你忍心吗?”
姚延意眉头紧皱,沉思半晌方道:“我只能告诉你,是有人不希望他的病能好。所以太医院肯定是没办法的。”
姚燕语心头一凛,抬手指了指天空:“他么?”
姚延意叹道:“这个我不好说,这里面的水太深了,我们还是不要搀和的好。你写信劝劝你大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些事情既然过去只能放下,多说多做只能是多错!到时候害人害己,对谁都没好处。”
身处炎热的夏天,姚燕语却觉得一阵凄冷。
这阵子夫妇和乐儿女绕膝的幸福让她变得懒惰了,而且,圣眷隆宠之下,她天真的以为皇上登基就天下太平了。全然没想到一场斗争的结束就是另一场斗争的开始。
“你也别想太多。”姚延意看着姚燕语的脸色渐渐苍白,方又劝道:“他最不济也就是个圈禁。上头不顾手足之情也还要顾忌自己的名声。”
“那为什么不准他去封地养病呢?”姚燕语喃喃的问。
“你忘了皇长子?”姚延意低声哼道。
姚燕语苦笑着点了点头,是啊,她怎么能忘呢,那场叛乱她还身处其中呢,不过一年的光景,怎么可能会忘?
“我们不能做点什么吗?就算是为了大姐。”她抬头看着姚延意,目露乞求之色。
“我们……”姚延意沉吟着叹了口气,最终还是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姚燕语缓缓地伸出手去摁在姚延意的手上。姚延意反手拍拍她的手,低声说道:“放心,有哥呢。”
------题外话------
父女互动来了!
亲爱滴们,本月最后几天,兜里的月票长毛了吗?
赶紧的翻翻,不计数量的砸过来吧!
有多砸多有少砸少,大珠珠多少不嫌,生冷不忌啊!
o(n_n)o哈哈哈~
ps:别忘了看完后移驾去收一下新文《权谋天下》,三百六十度无死角鞠躬,表示深深的感谢啦!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侯门医女 第二章 郎在梧桐树
六月至,云都城也进入了雨季。
老天爷时不时的便来一场倾盆大雨,冲刷掉这做古城上空的燥热,但大雨过后,却是仍然是变本加厉的燥热。
五月里,皇上已经去了避暑行宫避暑,内阁大臣留守京都处理政务,各部各地的奏疏先由内阁大臣看一遍,捡着重要的先用纸条批复一下,和奏疏粘在一起每隔三日便有锦麟卫护送至行宫请皇上朱笔批复。寻常小事便由内阁几位阁老商议着办了。
这日,天又降大雨,崇华殿外滚珠溅玉,雨幕迷蒙。哗哗的雨声叫人心烦。
有一道来自皇陵的奏折被急匆匆的送了进来,主管礼部事务的阁老陆常柏打开一看,是皇陵守备的主官上奏,说圣祖皇帝的陵墓有些塌陷,雨季刚刚开始,后面还有整个七月,估计雨水会更多,朝廷应该尽快想办法,着人前来修缮,一边圣祖皇帝陵寝不安,动摇国本。
这可不是小事儿,陆常柏赶紧的把这份奏折送往首辅姚阁老的书案上。
姚远之一看这事儿的确刻不容缓,于是立刻用小票批复后,和当天要紧的奏折一起用黄匣子封起来送往避暑行宫。之后又把主管户部和工部的周泰宇周阁老和孙宇孙阁老找来,商议圣祖皇陵的修缮事宜。
三日后皇上的批复下来了,着户部拨银子,工部出人,赶紧的去给圣祖爷修皇陵去。
这件事情被有心人传到了恒郡王府的时候,恒王妃正冲着煎药的丫鬟发脾气呢。
新皇登基之后,所有皇室之人都进了爵位,只有恒郡王只是恢复了王爵,跟所有的一切都跟之前一样,可以说是不升不降,依然是他的恒郡王。
当然,这也不能说新帝对他没有恩惠,毕竟先帝在的时候云珉因为国宴上的失误被皇上停了郡王的俸禄,现在新帝登基,他的俸禄不禁恢复如常,还把之前扣下的一年给补上了。皇上说了,父皇当年只是说俸禄暂停发放,并没给割了去,现在补上也是常理。
恒郡王接到圣旨的那一刻,可谓是五味陈杂。但不管心里怎么样,这也是新帝的隆恩,他除了口头谢恩之外,别无选择。
只是他的王妃却不这样想,传旨的太监一走,便甩了脸子,甚至不顾恒郡王还站在那里,便自顾回房去了,还跟身边的人抱怨:“拿着我们的银子做人情,皇上还真是打得好算盘!”
诚然,新帝原本是个温润的性子,可是不管是谁坐在那把龙椅上也难免对身边的人生疑,尤其是在大臣们心里口碑极好的恒郡王。
早在他登基之前,恒郡王府里便有他的眼线,如今登基为帝,眼线自然只增不减。恒王妃的话当日便一字不落的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
于是,后来恒郡王请旨去封地养病,被皇上以‘封地虽然清净,但缺医少药的着实不利于养病。云都城里有太医院和国医馆,大云最好的医者都在帝都,皇兄养病还是该在京中’为由,把奏折驳回了。
云珉虽然不知道自己自请离京被驳回的原因,但也知道自己府里肯定有皇上的眼线,当时心力憔悴,却也无计可施。他早就看开,只想留恋红尘做个富贵闲人,无奈皇上对他放心不下,他也只能遵从皇上的旨意留在京都养病。
这日听见王妃在外边骂小丫鬟煎药剪得太久了,药效肯定减弱,这死丫头是不是诚心不让王爷的病好,是不是想害死王爷之类的话,他便沉沉的叹了口气,吩咐身旁的管家:“去传我的话,让王妃去她的院子里好生呆着,本王不请,不许她进本王的桐雨轩半步。”
管家答应着出去,没多会儿便端了一碗汤药进来,碗底还带着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只有歪歪扭扭的三个字:修皇陵。
恒郡王先是一怔,继而轻轻地缓了一口气,把纸条丢进了身前煮水的红泥小炉里。
几日后,恒郡王又上了一本奏折,自请去修圣祖的皇陵。而且一本奏折写的言辞恳切,不容拒绝。果然,没过几天皇上批复便下来了:恒郡王孝心可嘉,准去督修皇陵。
接到圣旨的那一刻,恒郡王一直抑郁的心终于舒缓开来,如今他别无所求,只愿离开京都,挣脱身上的枷锁,清闲自在,安心度日。
只是他这样想,他的王妃却不这样想。
这边恒郡王看着贴身的小厮给自己收拾书籍,旁边自幼服侍他的宫嬷嬷盯着两个丫鬟给他收拾衣物,那边王妃便换了衣裳去找贵太妃诉苦去了。
新帝登基,先帝的妃子都成了太妃,恒郡王的母妃慧贵妃便是贵太妃。大云朝有先例,身为太妃可以搬出宫去跟子女居住,由子女侍奉养老,没有子女的则仍住在宫中,但都搬进慈敬宫或者福寿宫里去住。
慧贵妃有恒郡王,自然不用再孤守在宫里。送先帝至寝陵回来之后她便住进了恒郡王府。
恒王妃气呼呼的来到贵太妃的院子里,一进门便把屋里的丫鬟婆子给赶了出去。唯有一个宫嬷嬷是贵太妃早年的贴身宫女,心腹中的心腹,根本不买恒王妃的帐,只端着茶站在贵太妃身侧朝着恒王妃轻轻一福,叫了一声:“王妃。”便直起了身子,不再吱声。
“瞧你这样子,又有什么事儿?”贵太妃沉沉的叹了口气,没给这个侄女好脸色。
“母亲!王爷到底是不是您亲儿子啊?!”恒王妃生气的坐在贵太妃的下手,红着眼圈儿说道。
贵太妃从小就疼这个侄女,否则也不会让自己唯一的儿子娶她为妻,但她却从没想到一向温良谦恭顺的侄女这一两年怎么变化这么大,不但性子骄躁了,还这么不知深浅。真是不知道这两年自己的儿子是怎么跟她过的。
心里不高兴,贵太妃的脸色便沉了下来。只是她身为长辈自然不屑于跟儿媳妇一般计较。立在她身后的宫嬷嬷金氏便接过话来,正色道:“王妃这是什么话?叫奴才们听见又成何体统?”
恒王妃抬头瞪了金嬷嬷一眼,想说什么,到底没敢说。
金嬷嬷陪着贵太妃在宫里二十多年,终生未嫁。她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贵太妃的话,连恒郡王见了她都要拱手叫一声‘嬷嬷’,恒王妃在她面前也有几分怯色。
“母亲!”恒王妃声音一变,站起身来一提裙裾跪在了贵太妃的跟前,抹着眼泪说道:“皇上要王爷去皇陵监督修缮太祖爷的陵墓!王爷还病着,皇陵在深山之中,有潮又阴,王爷的身子怎么受的住呢!您说,他这不是把王爷往死路上逼么!母亲您难道不心疼?!”
贵太妃闻言一怔,忙低头问:“你这话当真?”
恒王妃赌气哼道:“王爷都在收拾行装了!”
贵太妃闻言,无奈的抬起头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金嬷嬷便劝道:“王爷做事自有分寸,太妃和王妃也不要太着急了。”
“他自然有分寸,他求的就是离开这云都城去过他的自在日子,哪里把咱们娘们儿放在心上?也从未想过峥儿的未来。”恒王妃生气的说道。
“休要胡说!”贵太妃听他说的过分了,终于忍不住低头呵斥,“你的涵养哪里去了?我张家的女儿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浅薄无知了?!”
“……”恒王妃被骂的一愣,继而呜呜的哭起来。
“别哭了!”贵太妃生气的说道,“哭有什么用?起来!”
恒王妃拿着帕子抹着眼泪缓缓地站了起来。
“既然王爷已经决定领了这份差事,你就打起精神来替他打点行装。来我这里哭哭啼啼有什么用?难道你让我去命令王爷违抗圣旨?!”
贵太妃既然开了头,便索性说个痛快,“你身为王妃,不说为王爷分忧,把家事料理安稳,却一味的打鸡骂狗的,弄得内宅没有一日安宁,哪个男人能受得了?换了我,我也巴不得离开这个王府去外边找清净呢!”
1...217218219220221...2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