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报亭老板点点头:
“行,左先生你先看着,我正好整理一下刚刚送来的新货。”
左宗棠走到货架边,望着上面各种各样的杂志和报纸,先顺手拿起了一份《湘潭日报》和《公议报》,付了钱,就离开了,在前往公交站台的时候,他一边走一边看着报纸。
作会大学教员的左宗棠,平常大抵上都是这样度日,很看本地的新闻,然后再看《公议报》了解天下的事情,不过,这些年报纸越来越厚,只是新闻越来越少,而广告越来越多。
“德声收音机,可以装在口袋里的收音机!”
尽管并不愿意看广告,但是广告掺杂在新闻中,左宗棠还是看到了上面的广告,一串大字赫然写在报纸正中间,下面是一张收音机的图片,瞧起来倒是小巧玲珑的。
“一节电池能听三十小时?这也太会吹了吧!”
左宗棠愣了几秒,他作于湘潭大学的教员,对于收音机自然并不陌生,但是能装在口袋里,而且一节电池能听三十个小时,可能吗?
“行,你们就可劲的吹,欺骗消费者,可是要重罚的。”
坐在车上的左宗棠默默的在心里自言自语道。几十分钟后,下了车的他就直接进了校园。
而这一天,在长沙的湘潭百货等多家百货公司一如大明的其它大中城市一般,都摆上了德声收音机,而许多医院也出现了助听器的身影。
这一天,人类终于进入了半导体的时代,只不过,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一切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
“我们的助听器和收音机,已经投入了市场,现在市场正在迅速接受我们的产品,毕竟,小巧的、便携的,可以随时随地收声新闻的收音机,很多人都需要,无论是随时随地听新闻,还是听歌,不过目前一台12元的价格还是有些偏高,考虑到目前我们的利润可以达到500%,我认为可以将价格下调到10元,这样看似短期内利润下降了不少,但是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成本也会进一步下降。”
钱乐的建议让朱明忠思索了一会,然后说道。
“十元……还是有点贵了,十元,这是一个心理门槛,这样,把它的价格定到9.9元吧,”
想着另一个时空里的电视购物里那洗脑的话语,朱明忠笑着说道。
“不要九十九,只要九块九,就能带回家……”
“不要九十九,只要九块九,就能带回家……老板,这个词好,我看可以用在广播和电视广告里。”
听着钱乐的话,朱明忠只是笑了笑,然后又对他表示庆贺道。
“这阵子你辛苦了,晶体管的投资,收音机、助听器的投产,标志着我们的公司真正成为一家实体公司,青霉素……”
摇了摇头,朱明忠说道。
“这个生意的暴利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但是电子产品可以。”
青霉素的暴利根本就维持不下去,现在在于别人的试验室里肯定已经开始研究同类药物,很快他们就会研制出同类的药物,毕竟,在另一个时空中,在不过区区几年的时间里,世界各国就研究出大量的同类药物。
相比于青霉素,以晶体管、集成电路等为核心的电子产品,却有着持久的生命力,而且利润也是极其丰厚的,况且这还涉及到世界的未来。
“或许,在这个时代电子产品还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的生意。当然,现在的规模也小了一点,不过,毕竟算是开了个头。”
在说“毕竟”这两个字的时候,在豪华的办公室里,朱明忠挥动着手加重语气。
“有了这个开头,我们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未来,一个世人都不敢想象的未来,在未来的那个世界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一部……”
原本想说手机、说电脑的朱明忠,话到嘴边,还是往旁边岔开道。
“一部电子产品,它既可以用来完成一些工作,也可以用作通信,相信我,几十年后,这个世界就会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到时候,你会觉得,现在根本就是一个原始社会。”
也许,是时候集中精力研究电子计算机了,朱明忠自然想到了一直耽搁下来的电子计算机,倒不是因为被耽搁了,而是因此这个时空已经拥有了原始的电子计算机,甚至于在“喷气试验室”那边已经开始委托清河书院研制电子计算机以满足他们的计算需求。
“要是那样的话,我倒是希望自己能活着看到那一天。”
钱乐笑了笑,然后看着朱明忠说道。
“哦,对了,有一件事我想和你说一下,就是钱东那边似乎不太高兴。”
“钱东?是因为油田吗?”
朱明忠的眉头一挑,钱东那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是的,他认为,你选择了北方银行,等于把他抛到了一边,这让他感觉非常不舒服。”
“这确实是我疏忽了,忘记他这边了……”
沉思片刻,朱明忠看着钱磊说道。
“这件事,倒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这样,你看看把钱东约出来,我和他变个大生意,说起来,我想这个生意,他肯定是乐意的。”
“大生意?能比油田还大?”
钱乐有些好奇的问道。
“要是谈妥了,那可是比油田还要大。”
朱明忠说道。
“真的?会有什么样的生意,能比得上油田?那个油田不是说是个大油田吗?”钱乐的语气中充满了疑惑,他能够感觉到钱东的不满,既然老板想要与钱东合作,为什么还在油田上选择的北方银行呢?
“油田……那个生意在罗马,北方银行在罗马经营了上百年,怎么说呢?相比之下,选择他更符合我们的利益,至于国内,我们优先选择的合作对象,仍然还是是钱东这边,这句话你务必帮我带给他,至于油田的规模,油田的规模再大,总归是个死物,可是在油田之外,还有其它的生意,这也是我约他出来的原因,他不是一直在考虑新的投资吗?你告诉了,这是一个价值一千亿的投资。”
说完这句话后,朱明忠就把头向后靠着,靠在椅背上,这使得他感觉相当的舒服,然后他看着钱乐,那种眼光里显示出对他的信任,然后他才慢慢的说道。
“我相信你肯定能把这件事件办好的”。
第597章 高速公路
再一见钱东的时候,气氛有些微妙。但大家都是生意人,自然不可能把情绪展露在脸上。
“恭喜你。”
恭喜之余,钱东打量着面前的这家伙,这小子未免也太幸运了吧!
磺胺!
青霉素!
晶体管!
这些东西有那一样不是颠覆性的发明,可全都出自于这小子的试验室中,甚至他去一趟罗马,听说是去购买采油设备,结果呢?却在那边发现了一个大油田,这真是……幸运的家伙!
“听说这个油田可能是有史以最大的油田是吗?”,
“有可能。”
朱明忠点了下头,然后说道。
“这次之所以约您是想和你……”
“一千亿!”
将金丝边眼镜摘下放到一旁,钱东捏着鼻梁轻笑道。
“好吧,我想听听,你的这个一千亿的生意是什么。”
有意无意的看着朱明忠带进来的那个纸筒,钱东隐约猜到或许那个千亿级的生意就在那个纸筒里。
“一千亿,或许还是说少了。”
尽管朱明忠并没有把纸筒展开,但是却笑着道出了一个更加夸张的数字。
“哦?”
钱东笑了笑,反问道。
“那我可要好好的听听的,照你的说法,我大明恐怕还没有这么大的生意。”
“至少眼下是没有的。”
朱明忠随口反问道。
“钱先生去过南京吗?”
“当然。”
“自己开车去过吗?”
“嗯。”
“那用了多长时间?”
“四百多里,开车的话差不多三个小时吧。”
钱东的眉头皱了皱,他不知道对方这么问是什么意思。
“嗯,大概需要三四个小时……”
顿了顿,朱明忠说道。
“我这几天让人做了一个调查,就是每天往返南京与中都之间的汽车超过3.5万辆。平均每辆车需要5小时13分……”
过去的几天中,朱明忠确实委托了一家调查机构,对南京与中都之间的交通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非常简单——大有可能。
“所以呢?”
钱东不露声色的反问道。
“如果,我们重新修建一条公路,一条高标准公路,汽车可以在那样的高速公路上达到300里的高速,这样的话,最多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就可以从中都抵达南京……”
当然300里不过只是一个想法,毕竟,现在许多普通的民用汽车甚至达到不了那样的高速。
“这么快啊……”
沉吟片刻,钱东反问道。
“有必要吗?”
有必要吗?
钱东的反问,让朱明忠想到了另一个时空中高铁刚修建的时候,许多人的看法,甚至还包括朱明忠自己,也觉得高铁没有必要,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普通铁路提速以及提升运力,而不是高速铁路,可最终,事实证明他是错的。高铁确实改变了中国,改变了许多地方的面貌。
“当然有必要,兴乾年间,大明兴修官道,以当时的眼光一看,不就是高速公路吗?那些年,高速公路对大明的经济推动,也是有目共睹的,高标准的官道以及铁路,改变了大明,改变了世界,而现在我们的官道……仍然还是兴乾年间的官道,可是交通工具却早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是汽车时代,而不是马车时代了。”
说起来似乎有些无奈,尽管当年朱明忠自己一手设计了“新式官道”,其实也就是一种17世纪标准的“高速公路”,在位期间更是全力推动“官道”建设,到退位时,全大明已经修建超过三十万公里的官道,形成了一个覆盖整个大明的“高速公路网”,但是现在,一百多年后,大明的官道仍然是当年的官道,只是所有的官道都变成了柏油路面,至于其它的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换句话来说,就是一百多年没有长劲!
“在旧标准的官道上,汽车的时速不超过100里,这样的速度太慢了!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况且……修建新的高速公路,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同样也可以获得极为丰厚的收益……”
“你是说过路费吧,这个德宗那会就已经停止了。”
钱东随口说道。
“而且也收不了几个钱,况且只能收二十年,现在官道不收费,不就是因为德宗那会最后一条官道到期后,就停止收费了。”
说罢,他又感叹道。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此路过,留下买路财……这个钱不好收哇,二十年,万一要是收不够本的话,朝廷可是不会准你延期的。”
“二十年……足够了。”
说话时,朱明忠打开了画筒,展开了几张图纸,然后说道。
“你看,这是我设计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它类似于官道,或者说是官道的升级,即一般路段为双向四车道,路面宽34寻(米),路面为水泥结构,中间设5寻宽的绿化隔离带,每隔约200寻竖一镶嵌金属片、夜晚在车灯照射下可反光的水泥柱,沿途设有服务区,服务区每隔80到120里设立一个,它即是餐厅,也是小超市,当然也是小旅馆,这些服务设施,同样也可以创造一定的营收。”
上一次设计官道的时候,朱明忠借鉴了很多高速公路的经验,而现在则是直接把另一个世界的高速公路拿到了这个世界,直接选择了拿来主义。
朱明忠一边说,一边用图纸向钱东解释着高速公路的种种。对于高速公路他并不陌生,当然也谈不上熟悉,不过即便是如此,也让钱东理解了高速公路。
“似乎就是官道的升级,一样是要靠收费回收投资对吧。”
“是的。”
点了点头,朱明忠说道。
“按照每十里收费0.025元计算的话,每辆小型汽车差不多收费1元左右,根据汽车等级不同,每天的收入应该超过5.5万元,包括服役区收入,开通后第一年这条高速公路可以为公司带来1000万元收入,三年后,随着人们适应高速公路的便捷,会优先选择高速公路出行,届时收入将会超过2000万元,而每里的实际成本应该是6万元左右,预计三年可以收回全部投资,随后每年的利润应该超过一千万元。”
每年一千万的利润!
即使是见惯了更多金钱的钱东,在听到这个数字时,心脏也不由的猛然一动。他知道,这一千万还没有计算在随后十几年的越来越多的汽车,出行越方便,人们出行的次数就越多,而越是如此,高速公路的收入就越多。
“修建高速公路的利润率至少是25倍的利润,我想,在世间没有比它更合适投资了,而且,这只是一条路,南京到上海、上海到嘉定,上海到杭州、杭州到南京,中都到合肥、到徐州、到颖州……”
展开另一张地图,朱明忠指着地图上的地方,先是从中都附近以及江南周围的城市一直道出之后,又把手指指向内地,最终又指往远处。
“中都到京师,京师到关外,当然,还有从中都到圣彼得堡,只要我们愿意,可以把高速公路一直修建到南天门,修建到天竺,修到罗马。总之,在汽车的时代,高速公路就像当年的铁路一样,可以最大程度的缩短空间的距离,改变人们的出行,当然,最重要的是会给你带来数之不尽的财富,毕竟,铁路或许方便,但是它是不受个人掌握的,但是高速公路不同,一但高速公路组建成网,人们可以随意的通过高速公路抵达任何一个想要去的地方,他的行程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