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微微一笑,王长青盯着松本,似乎是想把这个人印在脑子里。
“您有什么话要说,这里就可以。”
端起茶杯,松本极为客气的说道。
“你应该知道,你们局长命令你全力配合我们,那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不知道您可不可以透露一些给我。请王探长相信我,到时我们一定会表示重谢!”
摇摇头,王长青却说道。
“我就是一收黑钱的探长,有什么本事,你们神仙打架我不问,也不敢问,消息?我能有什么消息。现在世道这么乱,我觉得您那的人,还是少出来为妙,免得出了使馆区,惹出了什么麻烦,既给您添麻烦,也给我添麻烦。”
松本不置可否地笑笑,
“您是北平城的土皇帝,说没有任何线索,谁能相信呢?!”
王长青却是笑着说道,
“我这土皇帝,顶多也就是一平头百姓,你们神仙打架,打的舒服,遭罪的可是我这样的小虾米。我没那个胆,也没那个本事!中国的事情就这样,以后你慢慢就习惯了!”
松本心中暗骂了声“老狐狸”,但脸上依旧带着得体的微笑,说,
“不知道王探长说的事情是什么样?”
王长青正色道,
“很简单,不管你们和南京之间的恩怨,只要进了北平,就都不要给老子添麻烦,我希望您能给我这个面子。那位或许是怕你们,可若是给老子添了麻烦,老子没办法丢了这官差,到时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说完,王长青道了声“再见”,带着人转身离去。看着王长青的背影,松本的一脸无奈,他明白,像王长青这样支那的下屋官吏,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对于触犯他们法则的人,他们自然不会客气,可偏偏,那怕就是在东北,日本也离不开这样的下屋官吏,更何况是在这里。
望着王长青的身影消失在路的尽头,村口这才整了整衣衫,给松本行了标准的日式军礼,愤愤不平地说。
“长官,像王长青这样的人留着,迟早是个祸害。”
看了他一眼,松本摇了摇头。
“很多事情并不是单纯靠武力就能解决的,你不了解支那人,好了,最近先停一下,南方的人太张狂了,不用咱们动手,公署那边会有人替我们动手的。”
就在两人说话的功夫,透过窗口朝街上看去,松本笑了出来,是几个警察在那里掀掉街上的摊子,若是没错的话,那个被警察反扣在地上的人,或许就是南方派来的特工,要不然,他们的消息不可能那么灵通。
就在这时,包厢的门帘被掀开了,习惯性的将手朝衣袋内一按,松本却看到走进来的是先前送茶的店小二。
“大爷,给您继茶!”
“嗯!”
点点头,松本继续将视线投向窗外,这会通往东交民巷的街道上,已经多出了几十个警察,虽说他们的动静如土匪一般,可在松本看来,这却是北平和同自己合作的开始,那个王长青嘴上或许说的很硬,但他总还会配合,他不可能为此帽丢官罢职的风险。
就在松本和村口两人朝窗外看着,正寻思着下午是不是把人派出去的时候,那提着茶壶倒茶的伙计突然将茶壶扔向村口,手中更是不知什么时候多出了一支勃郎宁短枪。
“叭、叭、叭……”
在村口被沸水烫的发出一声惨嚎的同时,枪声响了,窗边坐着的松本连中数枪,甚至未及取枪就倒在了地上,在村口不顾烫伤,正要朝枪手扑上去时,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膛。
这一切不过只是眨眼间的功夫,甚至就街下的警察听到枪声时,都未能反应过来,突然一片雪花从茶馆二楼撒出。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三省!”
那伙计扔出一把传单之后,立即从茶馆的另一边跳下窗户,沿着小巷逃了出去,不过他并没有注意到,在他的后方有几双眼睛盯着他。
在警察匆忙跑上茶馆的时候,愣子却是从一旁的小巷里钻了出来,朝周围看了一眼,然后坐上路边停着的汽车,坐上汽车看着队长说道。
“队长,咱们的人跟上去了,是不是要……”
礼帽盖在前额,帽檐盖住脸的王长青摇摇头,这会谁出看不出他的神色。
“不急,先弄清他们的落脚点,我要去访一访他们的当家人,他们也忒不拿我当回事了!”
山河血 124.第124章 厂业引人内亦忧
烟囱林立,却不见黑烟漫天,虽说林立的烟囱大都未见煤烟喷吐,可机器的轰鸣声依然清楚的传到围墙外,对于德县的百姓来说,这工厂中传来的机器声,却是意味着工厂的兴隆,而工厂的兴隆,同样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一些改变,这几千名工人,每月的花销开支,可都是数万元之多,这座小城不知多少人因此而受益。
不过,对于更多的德县百姓来说,他们所期待的却是什么时候这厂门口能贴张一张招工启示,他们至今仍记得当年制造局那会,制造局可是在德县招了上百名工人,这大厂里的工人无论如何都比那种地要强,不过这大厂里的工人并不好当,当年制造局的时候,招学徒也是要求识字。现在这大厂想来也是吧!
以至于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些看似小学刚毕业的后生站在大门外等着,等着那招学徒工的布告贴出来。
雪,漫天飞舞的雪下着。
站在大厂门外,王子富眼巴巴的透过黑铁大门瞅着工厂,工厂内传出来的轰鸣声,虽说单调,可在他看来却是再美妙不过的声音了。
站在雪地里,王子富身上那件浆洗掉油灰的棉衣,这会早就被雪拍成了白色,就连头上那顶有些破旧的毡帽,也尽是白雪,虽说爹新打的麻鞋里特意塞了不少麦草,可踩了十几里路的雪,麻鞋里早就透了,双脚冻的早就没了知觉。
“是走,还是……”
这个念头刚一浮现,王子富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他爹的话。
“咱家六口子,就那八亩多地,一年累死累活的,能供上你上完小学,还是靠你叔的拉济,读书读两年就够了,咱这家,你不是不知道……”
“你叔当年在制造局,一个月可是十三四块大洋,要是能进工厂,将来没准也能读书……”
“这腊月天,地里没活,你去厂外瞅着,不定就能碰着了……”
“这人哪,就是个运气!”
运气?
运气是这样守来的吗?
王子富不知道,但这会却只能这么等着,守着,眼巴巴的看着那工厂,期待着工人里有一个主事的出来,然后他能……巴巴的看着工厂,可工厂的大门却依然紧闭着,只有那机器的轰鸣声时时从工厂内传来。
进入12月,虽说厂房外是一片寒冬腊月,可厂房里全是一派繁忙景象。从机加工段到总装车间,再到淬火、硬化车间,机床的轰鸣声响成一片,到处都是紧张工作的工人,那些略带铁锈的钢块、铁块,在金属切削机床上被加工成一个个银光闪闪的零件,然后这些零件会经过检查,最后进到回火、硬化,然后由工人手工组装成部件,最终被装入木箱,待完成定单后,便由沿平汉铁路或北上或南下。
“兹……”
在机器的轰鸣声、刀具切削料件的瞬间,金属切削特有的轰鸣声音传入耳中,在铣刀的运转中,坚硬的钢铁如豆腐一般,铁屑似木屑似的不断堆积着,并不时自动排出,闪亮的铁屑上映年达九那满是汗水的脸庞,在铣床运转时,他的手不时的操动着,沿着构线切削出合格的的零件。
北方公司的工资尽管很高,但是这里实施的是严格的记件工资,至于二十元的基本底薪,顶多只能维持一家温饱,可因为执行记件工资的原因,一个月像他这样的熟练工,一个月至少能挣六十元,当然,工厂必须要有足够的活。不过就他所知,工厂即便是全力开工五个月,都不见得能完成现在公司接到的定单。所以公司至少在半年内都不需要为定单烦恼。
“要是能再快点就好了!”
双眼盯着那铣床夹具中的工件,年达九在心里说着,可这个念头刚一浮现,便知道这知做梦。
“还能有比这更快的刀具?”
只有他们这些工人知道,这记件工资看似没有过去在兵工厂时高,可却因为这些先进机床和刀具,使得他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五倍以上,加工同样的一个铣件,过去在兵工厂,可能需要十几分钟,而在这里,却只需要几分钟。
突然,冷却液下铣刀刀锋的变化只让年达九一愣。
“坏了……”
“……”
伴着一阵异样的声响,年达九的眉头随之皱紧,听着这声音便知道刀尖崩掉了,而这柄铣刀已经在磨刀车间磨了十几次,这意味着,这个铣刀报废了。
“十块钱啊!”
待铣床停下之后,拿着旧铣刀去刀具室领取新铣刀的时候,年达九想着这一柄铣刀要十块钱,没来由的便是一阵心痛。
德县机械厂,机床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似乎在过去的一个月中,这轰鸣声就不曾停歇过。一座两层小红楼的墙体上乳白色“办公楼”三个大甚至为显眼,而在办公楼内的厂长办公室内,坐在办公桌后的人眉头却紧皱着,全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
刀具!
看着月报纸表上刀具损耗,着实让人心痛不已。
“全得扔到铸炉里!”
尽管明知道任何一个机械厂,刀具损耗都是正常的生产损耗,可看着统计表上的损耗,吴子川的眉头还是皱成了一团,原因非常简单,无论是北平厂,还是德县厂,刀具损耗在全中国那都可以说是名列第一了。
北平厂、德县厂,先进的并不仅仅只是机器,所使用的金属切削刀具,同样也是极为先进的,普通高速钢的加工速度至多不过40米,而北平厂、德县厂使用的高速钢刀具加工速度却达到150米之高,接近德国最先进的碳化钨刀具,正是得益于这两者,以及相对先进的工厂制度管理,使得德县厂能够以2108台金属切削机床产能达到万台超大规模企业的产能。
可问题是,产量惊人的同时,刀具的损耗同样也很高,甚至达到了让人无法接受的两倍于国内工厂的刀具损耗率。
“要想个办法降低刀具损耗!”
心下如此想着,思索片刻后吴子川便拿起纸写起了车间刀具管理规定。
“一、目前刀具的损耗率一定要控制,车间使用的刀具损耗就要有所约束,谁超标谁受罚。二、任何人在不履行出库手续的前提下,不经过主管签字下,不得从仓库向外领刀具,否则一律视为盗窃行为。通过这些方法,就可以降低了刀具的损耗。三、提高物资的使用率,能修磨的坚决不允许扔掉,最大限度的提高刀具的使用……”
可只写了一半,吴子川还是把刚写好的管理规定团成纸团扔到垃圾桶里,因为这种规定早已下达了,董事长的工厂厂规中对此有严格的细化,可问题是……
“还是自己的水平有限啊!”
无奈的叹口气,吴子川面上尽是自嘲之色。
水平有限,技不如人,对于自己的能力,吴子川可以说是极为了解,只是勉强可以管理工厂,根本达不上什么科学管理,当年读大学的时候,随便拉一个也比他强,只不过相比其它人,自己运气似乎好那么一点,阴差阳错的进了公司,然后成为德县厂的厂长,可……将来呢?
想到将来,吴子川脸上的愁容展露出来,公司的将来如何?如何发展,现在机器有了,工人也有了,可技术人员呢?
公司技术室的那十几名技术员?他们能担起公司发展的重任吗?
几乎是从开始筹备德县厂的那天起,这个问题便一直困扰着着吴子川,现在,德县厂看似有可能发展成为“中国最现代化、最大的机械厂”,可无论是公司还是德县厂,技术实力实在是太过有限,甚至在未来,即便是仿制工厂购进的外国机械,恐怕也无法解决生产机械的根本问题,像部件材料、设计思路等等,依靠那十几名技术人员,能完成这样的工作吗?
“不能再拖了!”
过去,或许这个问题,还可以再拖拖,可问题是现在,按公司的目标产能,吴子川清楚最晚到明年2月,完成这十几家纱厂的的设备改造之后,德县厂的辉煌恐怕也就到头了,除非找到新的增长点,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先解决技术。
“亲自去一趟北平吧!”
寻思着,吴子川便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请工厂主管来办公室开室。
厂门,终于开了,几乎是在那黑铁门打开的瞬间,早已经冻僵像似个雪人的王子富动了动,可这会他的腿脚早就冻僵了,甚至于当厂内驶出的汽车驶来时,他都未能移动脚步,给汽车让开路,而当他想移动脚步的时候,整个人却是朝着路中央倒了下去,速度并不快的汽车猛的停了下来。
“你这人,怎么了?这么呆下去,再呆几个钟头,得冻死不可!”
瞧着在办公室暖气的温暖下,已经回过魂来的少年,吴子川的脸色显得很是难看,方才让司机送他去车站时,竟然在厂门外差点撞到这个雪人。
“这、这里是大厂?”
睁开眼睛,迷惑的看着雪白的墙壁,王子富有些茫然的问道。
山河血 125.第125章 夜间登门谋将来
石景山下,灯火通明的北方公司机械厂,或许是全北平最热闹的机械厂了,虽说这间工厂的规模并不大,可却是全北平名声最响亮的企业,不说其它,就是单凭他那位经理,现在的名声之响,恐怕也无人出其左了。
写了一首《万里长城永不倒》、拍了一部《精武门》,后来在抗日集会上,又唱了一首《起来》,不过按他的说法,那首歌是送给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应该叫《义勇军进行曲》,可《起来》这名字,随着歌声,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这人写歌、拍电影倒也罢了,可偏生又办起了企业,建起了工厂,而且工厂也是办的风声水起,甚至还狠狠的甩了日本人一个耳光,可以说,半年前,没人听说过的管明棠,现在于华北,也算是名人了。
不过这名人,最近的日子似乎并不太平,先是其在上海的一场豪赌,虽说最后他做的漂亮,可却也是赞嘲参半,而最近些日子,又有消息传来,这平津越发火热的“老虎机”也是他发明的,甚至还有人说,他就是“开宏娱乐”的幕后老板。
反正人哪,名声起来了,好名,坏声的,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好,什么时候是坏。
就像在记者纷纷欲采访管明棠的时候,却听着消息说,其现在正把精力用于重办汉阳铁厂上一般,似乎,这个人,总会不停的给大家带来一些惊喜,就像汉阳铁厂,那当初众人眼中的“烫手山药”,也不知能不能在他手里变成“香饽饽”。
但因为这事,管明棠却日夜呆在工厂,只是往来于工厂、银行之间,似乎整个人都将扑在汉阳铁厂上一般,自然的,记者们也就没有了采访他的机会。
进入石景山工厂机床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而在石景山上,却只能看到工厂的灯光,再也听到工厂内机器的轰鸣声。
“董事长应该在办公室吧?”
下了车,望着不远处的那座青石别墅,那就是有名的龙烟别墅,不过现在却是北方公司总部所在,如果那只有三十余名雇员的地方也是总部的话。
尽管此时已经时入深夜,可在别墅前的空地处,依然停着几十辆自行车,这是公司雇员的交通工具,毕竟大多数雇员的住处都在城内。
“可能吧,”
朝着着董事长所在的房间走去时,吴子川边走边感叹。
“看来董事长也和其它人一样废寝忘食啊……”
废寝忘食!
现在管明棠还真和其它人一样,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每天,都呆在公司办公室研究着收集来的各种资料,之所以如此废寝忘食的原因非常简单——没钱了!
“没钱了!”
在购买了两千部机器之后,管明棠发现自己在另一个时空已经快要耗尽“积蓄”,在另一个时空中存点家底不容易,可偏偏,不容易存的家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竟然有花完的的趋势,如果不是自己抽时间回到另一个时空,解决钢铁厂技术改造的问题,恐怕还真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两千台机床,幸好有一千多台是翻新的二手机床,要不然还真要命啊……”
感叹着这办工厂那是花钱如流水,管明棠苦笑着。
现在,自己有钱,准确的来说,是在这个时空中有钱,且不说老虎机、不说银行的那笔随时可能到手的贷款,单就是德县厂,这个月的利润就极为可观,这个时代在中国,成套设备以及机械设备的利润可以达到7成,而德县厂虽说控制了利润率,但利润仍然则达到五成之高,一个月的纯利润达到数十万元之高,而且还是在工人尚不能熟练掌握新式设备的前提下,下个月,达到百万,远全没有任何问题。
可问题是——这个时代的有钱,不能完全解决另一个时空的问题,那些银元不可能完全变成物资,毕竟即便是另一个时空,对于物资的需求也是有限的,至于将大量的白银或者黄金倒入同样不现实,毕竟那是“犯罪”,自己必须要尽量避免引起国家权力机关的注意,至于古董、玉器之类商品,市场的需求同样有限,数量太大的话,同样会引起关注。
别得说不说,就是之前拍卖的一个乾隆年间的粉彩九桃天球瓶,虽说拍得了一个天价,可自己却担心吊胆了几个月,虽说那是在香港拍卖,甚至是通过委托公司的方式拍卖,可依然让人后怕不已。
“怎么办?”
眉头紧锁着,一时间管明棠却没有什么好主意,毕竟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可以想的主意,可以想的招,都已经用上了,而这时电话却打断了他的思绪。
“董事长,德县分厂的吴厂长来了!”
“董事长!”
进入办公室,吴子川先是看一眼董事长,随后发现他的神情似乎有些不太自然,难不成是碰到什么难题了?
会是什么难题呢?
自然的吴子川还是会把难题朝汉阳铁厂上靠,毕竟,现在就公司而言,真正的难题,也就是汉阳铁厂。
“怎么,福临,急匆匆的从德县赶回来,这个钟点,刚下火车?”
挤出些笑容,管明棠认真的说道。
“嗯,应该还没回家吧!这么急,是不是德县厂那边有什么事儿?”
“董事长,也没什么大事!”
呵笑着,吴子川犹豫着是不是应该把报告递给董事长,这份报告还是他在火车上书写的。
“说吧!老吴,有什么事,尽管直言!”
面对董事长的要求,吴子川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草拟的文件。
“董事长,这有一份报告,请您看一下!”
报告?
接到报告,看着报告的抬头管明棠整个人不由一愣——关于建立北方公司机械研究所的报告。
建立机械研究所?
对于研究所,管明棠并不陌生,甚至于可以说极为熟悉,后世的中国存在着大量的研究所,虽说那些研究所早就从“科学研究”转向了“官场研究”,如后世的大学如官场一般,但谁也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仿效苏联研究所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年苏联采用政府集中领导的研究所体制,既有继承传统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外国科技体制的情况。一是他们认为西方科技体制存在着过于分散的严重缺陷,诸如由于商业保密使得各个工业集团守口如瓶,不相往来,造成效率低下,缺乏统一规划,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二是他们看到德、英、法、美等国正在兴起一种新型科研机构——研究所。它不是在大学或学院,而是在单个专门研究所进行研究。这是20年代苏联科学家考察西方国家后得出的结论,甚至当年苏联专家还曾断言20世纪正在成为研究所的世纪,从而苏联建立起一套以研究所为中心的科研体系。尽管后人总结,苏联发展成为科技大国,是研究所的功劳,同样苏联后来科技滞后于美欧同样也是科研与教学、科研与生产完全分割的研究所所导致,反正是是利弊双面。
翻看着手中的报告,管明棠不得不承认,吴子川的出发点是为了公司,他想要建立研究所的原因非常简单——为了公司的未来发展,简单翻开一下报告,管明棠看着吴子川说道。
“还是你亲自口述一下,这样听的更直观一些!”
相比于报告,管明棠更乐意听他口述,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时间去考虑!
“公司想在未来发展成为中国机械制造业龙头,就必须要建立起技术研究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在解决生产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问题的同时,仿制外国先进机械设备,在积累经验、掌握机械设计思路之后,逐步改造、并最终自行设计先进机械设备,使中国机械制造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在认真听取吴子川的汇报时,管明棠则靠着椅背思索着,不可否认,吴子川的出发点是为了公司好,可真的有这个必要吗?真的有必要花费巨资建立这么一家机械研究所吗?
一个机械研究所带来的是公司的未来,有了这个研究所,公司才能够完成从“先进机修厂”到“机械制造厂”的转变,甚至到“机械设备研制企业”的转变,可……
“……在国内,因为我国工业落后,数十年来所培养之人才,最优秀者投身学府,优秀者或于国外从事研究,或为谋生计而被迫转投他业,人才浪费世所罕见,董事长,若公司未来想获得真正的发展,就必须仿效永利公司,建立一家以机械研究为主的研究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