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大秦之苍雪龙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Yana洛川
脑海中思绪纷乱,燕执甩了甩脑袋让自己不再去想,只是起身将人拉到自己对面面色冷淡问道,“有酒吗?”
这人没有躲开没有叱责更没有厌恶,嬴政心中悄然升起了一抹希望,或许......阿执对他也是有感情的。
从暗格中取出一个小坛子,嬴政没有说话,只是将上面的封泥去掉,而后淡淡的酒香便从中传了出来。
看着眼前装不了多少酒的小坛子,燕执不太满意的皱了皱眉头,“都说酒后吐真言,我不知道自己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所以,阿政,给你个机会将我灌醉,若是在不清醒时能言明自己的心思,那就再好不过了,若是不行,咱们就各自缓几天,如何?”
心中忽然涌出一阵狂喜,嬴政神色不变点了点头,只是眼中的光芒将他的情绪泄露出来少许。
阿执能这么说,那就意味着他心中并不厌恶自己,他只是不知道自己的感情究竟是什么样子而已。
只是......虽说酒后吐真言,但是阿执是不是忘了,没有意识的时候才更容易被人牵着走,这个时候喝醉在自己眼前,他真的就那么放心自己吗?
仓促之下并没有想那么多,感觉自己的主意非常好的燕执敲了敲那小巧玲珑的坛子非常不满意,“只这点儿酒,用来润喉的吗?”
脸上终于带了些许轻松的秦王摇了摇头,亲自将二人面前的酒樽斟满然后将空了一半的小坛子放下,“无妨,足够了。”
握紧了拳头的燕执目露寒光,“你这是在小瞧我的酒量?!”





大秦之苍雪龙城 84.第 84 章
嬴政最后也没有让人送酒过来, 只那个小坛子里的酒水足以让这人醉到不知道自己是谁。
自从上次燕执醉酒后说出来许多不得了的话之后,嬴政就特意去查了当天究竟是什么情况, 并且在之后和所有能和燕执接触的将领的说了一遍, 绝对不能让这人再饮酒。
那次运气好才被自己碰上,若是被其他人看见, 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人知道嬴政和燕执两个人在殿中究竟干了些什么,赵高只知道殿门再次打开之时, 里面清醒着的就只有他们王上一个人了。
在此之前已经让李斯稍后再过来, 今天的王上似乎没有心思再处理政务, 赵高连一直挂在脸上的笑容都维持不住了, 僵着一张脸无心寒暄三两句便让李斯离开了。
眼睁睁看着他们王上将醉倒的公子执从殿中抱出来,接触到那带着几分警告的眼神之后,赵高诚惶诚恐随着其他内侍一同低头, 盯着自己的脚尖知道那高大的背影消失在自己眼前。
王上的眼神实在太吓人, 他跟在王上身边那么多年,自然知道那眼神之中是什么意思。
只是没想到,他胡乱猜的事情竟然成了真的, 就是不知道王上对公子执究竟是什么想法,是想将人当娈宠养着, 还是......
以公子执的才能,以王上之前待人的态度, 事情究竟如何还有待考量啊。
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赵高眨了眨眼睛, 觉得这王宫之中以后更不可能会有王后的存在了。
睡了一觉醒来之后完全不记得昨天都干了些什么, 燕执看了看四周的摆设,发现自己正在嬴政的寝宫之中,瞬间吓的酒劲儿全没了。
发现四周只有自己一个人之后才终于放下心来,看着外面微暗的天色,燕执揉了揉有些胀痛的眉心,扯了扯衣服什么也没说就直接回了大营。
先别管他醉酒后都说了些什么,现在还是冷静冷静比较好。
最初撑起来的气势在睡醒之后尽数消散,燕执不认为现在再见嬴政是个好主意,他先缓两天,将事情捋顺了再说其他。
收到了消息却并没有限制燕执的活动,嘴角噙着笑意的秦王神色更加柔和,摇了摇头便接着处理手边的政务了。
他才知道阿执沉着脸不说话面上一副深沉模样时,心里却可以说那么多不符合形象的话来,难为他还能一直板着脸气势逼人。
既然还没有缓过来,那就先让他去军中放松几天,待以后习惯就好了。
夙愿终于得偿,秦王处理起政务来都比往常快了许多,燕执一脸数日不曾从大营中回城也未能让他将上扬的嘴角弯下去。
然而,不好的事情该来还是要来的,派去盯着魏相以及魏国大臣的人传话回来,几个魏国商人忽然出现在流放之地,然后悄悄去见了魏相。
他们查过这些商人的来历,无一例外,全是从北地回来的。
而秦国北边,是匈奴。
李斯和尉缭被紧急召入王宫,还未站定就被告知了北地匈奴又有异动的消息。
匆忙赶过来的两人都沉着脸没有说话,嬴政怒火中烧,眸中寒意快要溢了出来,“和匈奴达成交易无异于与虎谋皮,魏国这是将礼义廉耻都给忘干净了。”
“如今匈奴已经统一了草原上的诸多胡人,势头一日盛过一日,若真趁我秦国东出之时大举南下,就算是李牧将军,应付起来也费力。”对战局最为清楚的尉缭缓缓说了一句,然后抬眼看向嬴政,“王上,缭以为,如今之重,在防备匈奴。”
匈奴诸胡贪得无厌不通教化,若大举南下,拦下了还好,一旦让他们突破防线,不狠狠咬下来一块肉他们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匈奴骑兵想要在中原烧杀抢掠,想都不要想,至于那悄无声息到北方找到藏在草原里匈奴大帐的魏国人,就算是车裂也不为过。
秦欲一统天下,为的是消除裂土战乱之灾,归根结底想的还是天下万民,而匈奴人不一样。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匈奴进入中原,百姓之惨状可以想象,魏国如此行径,若真让他们得逞,那就是千古罪人。
如今秦国刚刚拿下三晋,其余三国为求自保,难免不会做出趁乱出兵的事情。
所以,为今之计,上郡代郡云中九原的兵力都要增加,不把匈奴打废了,他们就没法专心攻打剩下三国。
低头想了一会儿,李斯慎重的点了点头,“国尉所言甚是,宁可多分些兵力过去,也不能在匈奴大军过来时无兵可战。”
当年楚国趁着越国内乱而派大臣昭滑率领全部楚军攻越,占领了越国全部领土,杀了越王无疆,改越地为江东,一时风头无二,却也被司马错将军奇袭房陵,趁楚国得意拿了秦国东出的第一个大胜。
房陵是什么地方?那是楚国最大的粮仓,房仓的储粮量,足以和魏国的敖仓想比。
汉水与江水相距千里,江汉之间山地连绵,汉水之南二百多里便是房陵。
房陵一带虽然处在两江之间的山谷盆地,与楚国郢都所在的云梦大泽相距仅有六百余里,若是运粮,走水路再方便不过了。
那儿穷山恶水,多少年不曾有兵马驻扎,且北面是秦国的商於郡,再安全不过了,是以,选定了位置的楚国便在这里修建了他们最大的粮仓。
当时的秦国不像现在那么强大,还只是个初露锋芒的边陲国家,楚国不好和当时的霸主魏国和齐国作对,但是可以却不把秦国放在眼里。
是以,这粮仓不能建在离魏国近的江淮一带,也不能建在离齐国近的泗水一带,更不能建在还有些越国遗民的江东,所以,这房陵就是最好的位置。
然而,就是这被楚国看不起的秦国,却在他们全盛的时候以两万兵马就占了房仓,包括其中足以养活几十万兵马的粮草。
一时不慎损失如此惨重,楚国自然不肯就这么吃亏,于是点兵十万想要夺回房陵,却被司马错在夷陵一带伏击,十万楚兵尽数留在了峡谷之中,而后江汉一带二百余里土地全部归秦。
若秦国对北方的匈奴不管不问,难保不会步楚国的后尘。
压下心头涌出的怒火,嬴政攥紧了拳头寒声让赵高将城中所有将领都召集过来。
兵事变化莫测,难求完全之策,李斯尉缭说的不错,自李牧上次大败匈奴已经过了十几年,安稳了那么长时间,若他们真的敢趁中原战乱而南下,这次绝对不会和以前一样轻易放过。
先前秦燕赵三国与匈奴接壤,但从来都是各自为战,现在赵国归秦,防御起来比之前要方便许多。
匈奴欺软怕硬,秦人闻战则喜上了战场便不要命,久而久之就将注意力放在了旁边的赵国和燕国身上。
所以,李牧手底下的三十万精悍骑兵一直被拖在雁门关,匈奴人就像是打不死的苍蝇一般,就算不大举进攻也从来没有放弃骚扰。
而燕国那边,自姬喜继位之后便在匈奴接连不断的袭击之下丢掉城池,李牧守在雁门关的这些年,匈奴过冬就全靠从燕国抢来的东西。
北疆的国土面积越来越小,燕王姬喜面子上过不去,又打不过匈奴,所以只好换个目标,偷袭拿赵国的土地来填补被抢走的地方,只可惜,战国的战斗力也不是他们比得上的,自继位至今近二十年,燕国的国土就一直在缩小。
因为匈奴一直隔过了秦国南下,所以他们在九原上郡的兵马一直不多,以前或许能够挡住小波匈奴,但是现在这情况,只不到五万人是绝对不够的。
匈奴已有异动,他们必须尽快将北方的布防做出来。
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凉,秋收完毕粮谷入仓,土地也逐渐开始冻的结实,中原的一切事情都缓了下来,待到数九寒天大雪封路,各国就都要开始窝冬了。
但是在进入寒冬之前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北方匈奴最活跃的时候,草原的冬天异常难熬,想要舒服的度过,就得从刚刚秋收完毕的中原人身上抠出点东西来。
这时候的匈奴,比之寻常更难收拾。
君臣几人脸色如出一辙的慎重,待他们引以为傲的将领们一个个过来,气氛更是渐渐凝固,丝毫没有接连大胜拿下三晋的喜悦。
因着快要到冬日,所以在外镇守四方的将领们都回了咸阳,除了燕执蒙恬李信等年轻人之外,王翦王贲蒙武等长年不曾回来的将领们今年也回了咸阳,甚至连在家养老的蒙骜老将军都被喊过来了。
待到嬴政将魏国出逃的大臣和匈奴勾结在一起试图大举南下的事情说出来,殿中脾气不怎么好的将领们差点儿直接骂出声来。
一直躲着不肯回来的燕执也匆忙从营中回来,听清事情原委之后和蒙恬对视了一眼,终于知道魏相留的后手究竟是什么了。
他们二人心中皆有思量,而且想法再次达成了一致,这时候能离开咸阳,对他来说的确是一个好选择,于是,待嬴政说完,燕执和蒙恬便不约而同脱口而出请命北击匈奴。
能却匈奴七百余里打的他们听见蒙恬这个名字就不敢动弹的人,就算现在还年轻,也依旧能将匈奴打回去。
而匈奴都是骑兵,他苍云虽然人少,但是克的就是骑兵,若是和蒙恬他们配合的好,将匈奴的良马留下也不是不可能。
秦国的战马居七国之首,而北方草原匈奴人的马匹也丝毫不差,甚至更胜一筹,若是能就此将九原以北河南一带拿下,那就更好了。
看着默契十足的两人,嬴政不着痕迹的皱了皱眉,然后神色不变沉声道,“谁为统帅稍后再议,先听国尉如何部署。”




大秦之苍雪龙城 85.第 85 章
一句话说完, 嬴政端坐在上方神情不变,示意尉缭将兵力部署安排下来。
大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三晋, 兵力本就该重新分配, 尉缭心中早有准备,只是魏国忽然勾结匈奴将他的计划打乱了。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剩下三国各自为政,只要耗费些金银, 让说客多费点心思, 足以让他们不在这时弄出什么乱子来。
或者说, 让他们腾不出手来捅出乱子。
和蒙骜王翦等人排兵布阵不同, 尉缭更擅长的是如何统筹大局,单论攻城拔寨两军相接,他可能不是在场任何一个人的对手, 但是谈起天下大势, 在场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被嬴政不轻不重拒绝了的燕执和蒙恬坐在下面,听着尉缭侃侃而谈的同时时不时和旁边几人说上几句。
虽然最终如何安排现在还不确定,但是他们还有一件事情可以做, 那就是骂魏相那个目光短浅的老匹夫。
因为父亲祖父都在旁边,除了最开始的主动请缨, 蒙恬自觉缩在后面没有再开口,就那么乖乖的坐在李信和燕执旁边儿, 一副待嫁大姑娘的模样。
基本上没见过蒙恬这么安生的样子, 燕执和李信对视了一眼, 然后下意识也跟着闭上了嘴巴。
这小子这般反应, 肯定有猫腻。
看着和往常无二的燕执,嬴政眼中带了点笑意,然后才又低头看着舆图,思量着何处要多加兵马防止匈奴突袭。
待尉缭终于将话说完,攥紧了拳头的蒙武将军磨了磨牙,“魏国的老匹夫,勾结外族,枉生为人。”
乖乖坐在原位不明所以的燕执和李信看着怒火冲天的蒙武将军,终于知道蒙恬为什么这么听话了。
在大殿上能尚能如此不拘小节损人还字字损到点儿上的人,他们至今只见过蒙武将军这一个人。
再看看旁边一丝意外也没有的几位老将,甚至连嬴政脸上都没有任何异样,和蒙武接触不多的李信不自觉的往后挪了挪,心中感叹蒙武将军实在是人中豪杰。
在王上面前还能如此,敬他是条汉子。
惊叹的看着若不是因为在殿中现在已经带兵将魏国那些老贼尽数打杀的蒙武将军,燕执坐的更端正了些。
若蒙恬随了蒙武将军这暴脾气,又怎么会有被一份假诏书逼得自杀,明知道咸阳城中情况不对,估计最大的可能就是直接带着北长城那三十万兵马直接造反杀回咸阳了。
没了一直效忠的王,继位的是个毫无治国之能的无知公子,朝中大权被奸佞把持,他手底下再不济还有三十万蒙家军,再怎么也能回咸阳查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傻成这样,也是没谁了,忠心也没有这么个忠心法啊。
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蒙恬的肩膀,燕执收回目光,然后继续看着蒙武将军毫不给面子骂完后瞬间正经分析开始分析战况。
在场除了燕执和李信两个太年轻的不曾和蒙武待过一个军营,其余对这位自小混迹在沙场中的将军的性子都非常了解,神情没有什么变化,都待他骂完之后才不约而同揉了揉耳朵正经了起来。
一言难尽的看着资历甩自己一大截的将军们,蒙恬幽幽出了一口气,看旁边燕执和李信都和自己一样不敢随意动弹才好受了些。
李信是被王上一手提拔上来的,阿执是被王上亲自看着的,就他一个是自小被扔到军营中训了好几年,直到后来到了大父手底下才逐渐拜托了阿父带来的的阴影。
有个王贲老成持重又只比他大了五六岁,阿父不把他往死了训才奇了怪了。
人家王贲一步一步凭着军功升到如今的地位,你蒙恬就算比不上,差的太多也不嫌丢人!
满脑子都是当年在大营中的凄惨过往,蒙恬到现在见了王贲那张面无表情的脸都觉得牙疼,更不用说听见他爹熟悉的骂人声了。
好在蒙武将军尚有分寸,堪堪忍住心中的怒火之后便提议由他或者王翦带兵二十万前往北地。
就算有之前燕执和蒙恬的主动请缨,如此重要的事情也不能以他们为主将,两个小子到底还是太年轻了。
匈奴和魏国不一样,不是吓唬一下就能拿下来的。
嬴政端坐在上方,示意诸位将军畅所欲言,他自己却没有开口的意思。
对于军务,他从来都放的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此方能让手下大将更好的为自己效力。
蒙武说完,一直不曾开口的王翦也跟着开口了,“匈奴人诡计多端,魏人主动前往,必然为之带去许多消息,不得不慎重。”
尉缭点了点头,扫了一眼殿中不管年纪几何皆英勇过人的将领们道,“上将军长于统率大战,稳之一字时时记在心中,而李牧将军擅长奇谋,胜来战匈奴可,主动出击稍有不足,若二位将军一同谋划,匈奴之危可解矣。”
此话一出,底下几个都知道主将定下了,于是都屏住了呼吸等着接下来的安排。
秦人好战,就算不是秦国本土人士,在秦军中待久了也听见战事就想往上冲。
几个没有资格统率全军的小将紧张的看着尉缭,急切的想知道接下来被安排的是谁。
然而,在座的几个都没有被提到,尉缭咳了一声,然后说起了统率骑兵的悍将羌瘣。
羌瘣是林胡人,同匈奴人一样,都是生活在北方的外族,不过匈奴人生活在草原上,林胡人则累石围城、树榆为塞,生活在密林之中。
不过,密林之中毕竟有限,再怎么说也是胡人,他们平日里和匈奴的冲突不少,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
数十年前林胡入秦,经过最初的磨合之后也逐渐进了秦军,羌瘣统率的便是大秦最精锐的骑兵。
林胡熟悉匈奴人的套路,羌瘣手下的骑兵和李牧那三十万铁骑一样,皆是抵御匈奴的主力。
尉缭既然接了国尉一职,对秦国将领自然了解过来了一遍,只是在又点了几个性子稳重的将领之后,他却又退了回去不再说话了。
一直被晾在旁边的燕执蒙恬和李信三人都沉默了下来,不光是他们,连旁边一直沉着脸不曾说话的王贲也不曾有安排。
军中皆说王贲胆略过人谋勇兼备,如此大战,怎会连他也给剩下了?
几人的目光随着尉缭的动作一起转移,极其一致的神情不像是战场上杀的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而是被抛弃在家的奶娃娃。
尉缭说完就不再开口,只是回到原位朝着上座的嬴政行了一礼,示意他的安排暂时只有这些。
王上提前让他别给这几个年轻人派任务,所以现在所有的事情还只是暂定,兵力究竟如何分配,最终还是要看明日的朝会。
这几位小将皆是王上重点培养出来的,胆识谋略远超众人,李信崇尚当年司马错的奇袭战法,甚喜奇谋,蒙氏一族几代名将,王贲还有蒙恬小将军饱读兵书,性子稳重足堪大任,而燕执燕统领,虽说身份有些不妥,但毕竟和王上亲密,且颇有当年昌国君乐毅之风,若无意外,这几位在以后几十年将是秦国最出色的将领。
待所有人都停下了,一直不曾说话的嬴政点了点头,“今日到此为止,燕执李信留下,其他人都散了吧。”
手边的竹简已经被墨迹覆满,嬴政挥挥手让人都离开,然后才让留在殿中的燕执和李信过来舆图这边。
“与燕齐两国国接壤的关口只留下防备偷袭的兵马足够,暂且不做出击之打算,但是楚国却不能掉以轻心。”在桌案上敲了两下,嬴政正了神色将楚国圈出来,“秦楚两国数代联姻,关系却并不和缓,楚国项氏一族世代为将,如今这情况单单说客怕是派不上用场了。”
项氏一族出了一个项燕,将摇摇欲坠的楚国硬生生扛了起来,虽然楚国王室混乱,但是军队却空前的聚起了气势。
楚国数百年间将领皆碌碌无为,所以才能被周边几个国家欺负,但是如果秦国将大部分兵力都放在北方抵御匈奴,他不敢保证楚国不会趁此机会咬他们一口。
齐国已经没了威胁,燕国君臣皆与蠹虫无二,唯有南方的楚国必须要防。
看着摊开的舆图,燕执眸中闪过一抹亮光,楚国项氏一族,以后可还有一个西楚霸王颠覆了秦国的政权啊。
不知道现在的楚霸王多大了,能拿得动长.枪吗?
抱着手臂沉思了片刻,燕执抬眼看着嬴政,“是只防守,还是在防守的同时给他们带去点儿麻烦?”
眸中笑意明显了许多,嬴政起身在燕执头上揉了一下,“知我者,阿执也。”




大秦之苍雪龙城 86.第 86 章
——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 鞈如金石,宛钜铁釶, 惨如蜂虿, 轻利僄遬,卒如飘风。
《荀子*议兵》有言, 楚国之兵铁器犀甲,因装备轻利, 所以打仗以快著称, 他们进攻快撤退也快, 迅疾如风并不夸张。
楚人打仗速度快, 却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善攻不善守。
楚国自立为国八百年,灭国数百扩张迅猛, 但是诸多大国之中, 他们也是国都被攻破然后迁都次数最多的。
在常人眼中,攻守兼备才是最好的,楚国攻打其他城池的记载不计其数, 然而防御的战事却寥寥无几,从楚怀王到如今那么多年, 他们的作战风格就没有变过。
娄林之役,徐国背叛与楚国的联盟而依附于齐国, 楚国为此出兵讨伐徐国, 面对齐桓公召集的八国联军, 硬生生凭着军队的速度差点儿把徐国灭了。
两棠之役, 楚国和晋国争霸中原,楚国占尽了优势击溃了晋国,却在晋军战败逃跑时嫌弃人家连逃跑都不会,于是巴巴的跑过去,在战车陷入泥坑无法前进教他们抽去车前横木,在马不走时又教他们拔去大旗扔掉辕前横木冲出陷坑,打了胜仗不去追击,反过来教敌方如何脱身,楚人如此不将人放在眼里的做法气的晋军破口大骂,他们晋国不常打败仗,没有你们楚人那么熟悉逃跑的招数,不打败仗的军队,怎么会擅长逃跑?
鄢陵之战,被气狠了的晋国占了上风,打的楚国连爬都爬不起来,而楚国的确和他们之前说的那样,撤的迅速不等人反应过来就直接没影儿了。
到后来,他们不和晋国打了,改和吴国打,那也是一落下风就开始跑,宁可丢了国都都不肯硬抗,缓过来之后就重新聚集军队再接着进攻,这么毫无章法的打发,竟然真的将吴国打了回去。
1...3637383940...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