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开工厂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即便是如此,也应该先定下新主的人选。”

    “可是,今上无子,且世宗一系,只剩下了今上一脉,这新主又该选谁?”

    “按道理自然应该是益王,他是宪宗第六子,当年世宗在武宗驾崩后继承大统,不正是因为兴献王是孝宗的的弟弟,是宪宗第五子,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皇明祖训,按理应由宪宗第六子益王系继承大统!”

    “可是益王朱翊鈏已经年迈,是不适合继承大统的。”

    “荣王宽厚仁德,亦是合适的人选。”

    “荣王也不小了……”

    “那就衡王吧。”

    “衡王……他的年岁也不小哇……”

    这个提议又被人反对后,众人无不是一阵哑然,因为除了这三位大王之外,就再也没有其它更合适的选择了。

    尽管宪宗有十几个儿子,可是封国的除了兴献王一系是帝系之外,也就只剩下几下益、衡荣三藩,其它像岐、雍、寿、汝、泾、申几国都因为无子而除国,自然的除非了他们三藩之外,再往前找,也就只有宪宗他叔叔那辈也就是仁宗皇帝儿子那辈封藩的宗亲里寻找了,这未免也太远了。这都是想隔几代人的仁宗皇帝帝系了,这显然无法说服天下人。

    可问题宪宗世系的这几位都不适合啊。年龄太大,不好掌握啊!

    恰在这时,有人于一旁轻声提醒道。

    “依老夫看,衡王之孙虽然刚满三岁,可却素有神童之名,且性情温和知礼,实乃是新主之选。”

    好一个温和知礼。

    好一个素有神童之名。

    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神童?是不是温和知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只有三岁!

    三岁的皇帝……

    这意味着,在将来的十几年里,他们都有机会把持朝政。都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制定法律。让大明朝完全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这才是最重要的。

    尽管先前这一个人选那一个人选大家都觉得不合适,可是当这么一个人选被推出来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会觉得他不合适。

    年龄太小不是问题。

    正是因为年龄小所以才容易掌握。

    “可是,他年龄这么小,又怎么可能站起来做那件事情呢?”

    “他是不可以,但是他爷爷他爹都行。你们就没有听说过功成身退这个词吗?这几十年的书都读到什么地方去了?”

    终于,在这间密室之中,密室里的人们终于达成了共识……

    (iishu)是,,,,!




第341章 飞剪船
    【】(iishu),

    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风平浪静!

    对于施奕文来说,他似乎远离了大明朝局的暗潮涌动。毕竟,天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远离了大明中枢朝廷的,他之所以到这,完是因为张居正。从二十天前,张居正让他想办法解决流放地的问题起,他就一头扎在海河边的船厂中,在这里造起了船来。

    其实原本船厂里已经造了两艘大船,与传统的中式沙船或者鸟船不同的是,这两艘大船是“老闸船”,这是早在几十年前的葡萄牙人在澳门发展出来的一种帆船。有传统中式帆装和流线型的西式船身,比传统中式帆船快,比西式帆船需要更少人手,建造维修也较简易,比传统的中国帆船适应远洋航行。

    只不过施奕文让人建造的“老闸船”,是世纪中期的船型,结构更坚固,载重量更大,而且为了阻挡海盗袭击,它还可以配置二三十门火炮,这种武装商船在这个时代倒是再合适不过。

    但是现在施奕文需要是速度更快的船,毕竟,他并不愿意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必须要速战速决,所以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他就从空间图书馆里找到了适合完成这一任务的船只。剩下的问题就是建造这艘船,其实在大航海时代,木船的建造速度很快,只要有充足的原料和工人,有时候,只需十几天的时间,就可以建造一艘上千吨的大船,经过十六天的紧张施工,在海河边的造船厂的船台上停着两条新造的式样十分新颖的帆船。

    这两艘船并不是很大,排水量也只有千吨左右的样子,但是船型却极为优美,船舷低矮,它的船型极为新颖,可以说是一种完新型的船型。这艘式样新颖的帆船,长宽比很大,其水线部位特别优美,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可以在海上能劈开波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的形态。

    这两艘造型优美都拥有三个船桅,从横桅的宽大尺寸可以看出来,它能够悬挂面积非常大的船帆,远远超出了船体的宽度。而且船桅很高,基本上可以达到船只总长的四分之三,是一种罕见的高桅,而且因为船体比例较长,三个船桅之间相互干扰会比较小。

    当然,这条船的武装看起来并不是很强,只有上层甲板安置有火炮,似乎它压根就没有考虑自卫的问题,不过因为船体很长的关系,所以这条船尽管只有上层甲板安装火炮,但是左右两舷的炮位仍然多达四十二门火炮。所以它的武力仍然不算弱小。

    此时,尽管这两艘船还没有下水,但是任何人在见到它们之后,第一印象就是它们肯定是速度很快的船只。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这样航速在大海上有什么意义,至少对于来说,他并不觉得这样的快速船能派上多大的用处。

    “总司,其实,我觉得,即便是船速再快,到了海上……其实也没什么大用,”

    抿了下嘴,看着身边凝视着两艘大船的钞关总税务司,就是他把自己招到了京城,招进了这家西洋公司里,可对他做的一些事情,很难理解。

    其实,相比于这两艘船,他更喜欢那两艘“鸭屁股”,相比过去打倭寇时用的福船,它的船身打造的非常坚固,船板厚达一尺,和福船单薄的船体截然不同,而是相比福船,它行驶更为灵活,在海上非但能够抵御风浪,而且凭着坚固的船身以及火炮更能抵抗海盗袭击。但是……现在,总司却让他改用这两艘什么“飞剪船”。

    “哦?没什么大用?怎么说?”

    施奕文不解的反问道,对于曾经多次在海上重创倭寇的,虽然谈不上言听计从,可是作为一个外行人,总需要尊重内行的意见。

    “总司,这船到了海上,无非就是靠牵星板、罗盘指明方向,再就是顺着水流和风向航行,速度快了,反倒不利于掌握航向,况且从大沽出海后,一路南下要尽量沿着黄水洋和黑水洋航行,这样可以避免迷失航向,可是这里水浅且多礁石,速度快了,万一碰到礁石,就是船毁人亡……”

    听着的解释,施奕文笑道。

    “哦,原来如此……既然这样,那咱们就到深海去,去黑水洋的深处。”

    所谓的黄水洋其实就是沿海浅海区,古代的海上航行大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这是避免海上迷航最好的选择。当然,在沿海地区礁石、暗沙都是航行中随时都可能碰到的威胁,但是相比于黑水洋,也就是远海迷航的威胁,这些风险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对于施奕文而言,他当然不会为了稳妥让自己的船舶继续在浅海与深海交界的地方航行,毕竟,将来它们总是要走向远洋的,既然要开海通商,走向远洋,到欧洲、到美洲才是最终的目的。

    “去黑水洋!”

    睁大眼睛,不解的看着总司反问道。

    “总司,到黑水洋那可是九死一生的风险,不到万不得已,这黑水洋还是不进的好。”

    面对的劝阻,施奕文反问道。

    “李将军,要是咱们不去黑水洋,那将来怎么去日本,去倭国通商呢?”

    “总司,到时候只需要跟着季风走就行,咱们这次去的是西洋,那些地方在下也没去过,这么冒冒失失的闯进黑水洋,指不定是要赔上性命的。”

    站在李将军身边的王二喜听他这么说,心里顿时紧张起来,这该不会真的赔上性命吧,在他把有些紧张的目光投向那位总司的时候,就听总司说道。

    “海上航行难免会有一些风险,这些风险都是可以接受的,怎么,李将军你怕了?”

    面对施奕文的质疑,恼声说道。

    “总司,在下不是担心自己,而是担心你和船上的弟兄,毕竟总司身份尊贵。”

    其实他更想说自己担心弟兄们白白赔上性命。听着他的回答,施奕文哈哈笔道。

    “既然你都说我的身份这么尊贵,我自己都不担心,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只管到海上去,既然我敢这么说,自然有我自己的办法!”

    妙书屋

    0

    。

    (iishu)是,,,,!



第342章 愤怒的李将军
    【】(iishu),

    飞剪船的航速非常快!

    即便是对于习惯了另一个世界高速航行的朱明忠而言,他同样惊讶于飞剪船的高速。

    当第一丝曙光来临时,施奕文始用六分仪对测量轮船所在纬度,从纬度上可以判断现在“新希望号”已经驶进了台湾海峡,这一路上船都是在抢风航行,因为抢风,所以现在“新希望号”与“新天地号”并不在传统的航线上,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他们这一路上根本就没有遭遇海盗,毕竟这个时代的海盗都是在固定的航线附近“守株待兔”。

    “他在干什么?”

    又一次,当看到施奕文在那摆弄着他的仪器时,的心里充满了疑惑,但是疑惑之余,更多的却是有些恼火。

    “他难不成真的想要把大家伙往绝路上带吗?”

    的心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念头,是因为,从船出海之后,这个施总司就在把大家伙往绝路上带。

    估且不说其它,就是让船驶入“黑水洋”,就不知冒着多大的风险,尽管相信凭借着自己的本领,还是能够让大家伙安的回到陆地,可是再这么任由他胡闹下去,肯定是会出大事的。

    不行!

    不能再让他这样胡作非为了!

    心里打定主意,便走到舷边,他看到施总司正在那里算着什么,于是便说道。

    “总司,在下有一句话,必须要对你说!”

    “哦?什么话?”

    刚刚得出船只所在纬度的施奕文诧异道,尽管刚刚出海两三天,他也能感觉到对自己的抵触。

    “我想到舱里说更合适。”

    “好了,张勤,你们每隔一个小时进行一次测量,还有,计算一下我们航速。”

    对学生们叮嘱着他们需要完成的事务之后,施奕文便和一同到了船长舱中,进入船长舱时,即使是对施奕文满腹的意见,但是仍然忍不住的感叹着船长舱的明亮,透明的玻璃窗让阳光可以照进舱室里,让习惯了船舱昏暗的总会感叹着这艘船的与众不同。

    “将军,有什么事情吗?”

    尽管现在并不是朝廷的将军,但施奕文还是会这样称呼他。

    “这个……嗯……”

    犹豫了一下,说道。

    “是这样的,施总司,虽说你身份尊贵,但是在船上,你应该听我的,毕竟,我才是一船之长。”

    因为对方身份尊贵的原因,所以尽管心里有些不满,但是语气仍然显得很客气。

    “我知道,船上船长最大!”

    施奕文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请你放心,我绝对赞同这一点,而且不会影响到你的权威!”

    在船上船长第一,这是大航海时代的核心因素,也是西方列强能够纵横四海的根本原因,当然,在大明的船上同样也是如此,只不过在很多时候,船长需要让步于权贵。

    “而且,我也认为身为船长的你,应该拥有在船长的绝对权威,任何人到了你的船上,都必须要服从于你的指挥!”

    见施奕文说的这么干脆,不禁松了口气,然后试着说道。

    “既然如此,我希望你能够不再干扰我的指挥,我一会下令让船朝西航行,这样很快我们就会看到沿海的岛屿和海岸线,然后我们就可以顺着风向一路南下……”

    尽管是要“夺回”指挥权,但是的语气仍然显得很客气。

    “不知道,总司以为如何?”

    “不行!”

    施奕文直接了当的拒绝道。

    “李将军,你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和你争夺指挥权。相比于在深海区域航行,靠近海岸航行风险很大,姑且不说可能遭遇的海盗,就是沿海凌乱的风向、洋流以及礁石,都会给航行带来很多影响,我希望你能够明白,我现在并不是在胡乱的指挥。”

    想到先前自己对船长指挥权的维护,施奕文又解释道。

    “李将军,嗯,我想这是一场科学试验,在这个试验中,作为船长,你的意见我会尊重,但是,请你务必相信我,这个试验如果成功的话,将会从根本上改变航海技术。”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施奕文并没有闲着,在工匠们造着船的时候,他一直在空间图书馆里搜寻着各种航海书籍,在那里研究着航海学,尽管那些航海学书籍里并没有告诉他,应该如何操作帆船,但是通过那些书籍中,他学会了利用六分仪测量纬度、利用钟表测量经度。也正如此,他才会特意在此期间回了一趟京城,将然后将石台庄的那个天文台——其实就只有从空间图书馆拿出来的天文望远镜等简单天文器材,作为本初子午线的,然后对地图进行了重新归划。

    不过,在这次航行中,施奕文作了两手准备,一边是以石台庄为本初子午线的“新地图”为依据,一边又参考了另一个世界的地图。所以也算是有双重保障吧,自然的也就对航行充满了信心。

    “试验?”

    “对,就是试验,嗯,就是对最新航海技术的一种尝试……”

    看着,施奕文试图说服他。

    “这个新式的航海技术,并不仅仅只是六分仪、钟表这些导航工具,包括我们现在乘座的这艘飞剪船,也是新式的船只,它的速度至少两三倍于普通的船只,但是它的高速需要在深海中航行,以避开沿海地区的暗礁等风险,所以呢,这就需要更先进的导航手段作为补充,而现在,我们进行的试验,就是这一试验……”

    几乎是在施奕文的话声落下的瞬间,就有些激动的说道。
1...108109110111112...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