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只不过对于置身分水岭中,在事变之中深陷着的各色人等,并不知道后世的人们会如何评价他们。也没有意识这一事件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谋划者们都只是依据各自的利益,实施着他们的计划。他们依据各自的立场与需要,在这场“政变”之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的。
成王败寇!
在这场政变中,又一次上演着这样的一幕,有些人将成为英雄,有些人则成为了叛逆。所有的角色变化,其实,不过只是因胜败有所区别罢了。
在“庚辰事变”中,张居正似乎注定是要扮演一个胜利者的角色。无论他是如何“被动”的面对这一切,但是,当他意识到危险之后,他立即作出了最果断的决定,当然是在皇帝与太后的支持下,他请旨调戚继光进京城,尽管当天只有不到2000戚家军乘车抵达京城,但是他们仍然以摧枯拉朽似的气势打碎了保守势力的幻想,成功的在政变刚上演的瞬间,将其彻底瓦解。
二月十八凌晨,当京城的百姓还惶恐的等待着黎明到来时,近两万装备精良的戚家军官兵,连夜强行军的赶到京城,在凌晨时分就接管了京营,“总督京营戎政”成国公传达了圣旨,戚家军进入京城,并在京畿外围拉来了警戒,与此同时锦衣卫的缇骑四出,在京营以戚家军的配合下,这一天超过两千名京官被关诏狱,一时间诏狱之中,可以说是人满为患,以至于不得不将这些人关进院子里。
这一天,身为首辅的张居正终于真正的摆脱了他人的掣肘。而代价就是大量反对派被关入诏狱,他们是否涉及政变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处置政敌的大好时机,张居正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不过,即便是如此,张居正同样抽时间见了见那些“逆党”,当失魂落魄的张四维被领进他的公房时,看着坐在堂中的首辅,张四维正要开口求饶时,就听首辅说道。
“哎呀,子维辛苦了,子维辛苦了!”
张四维不解的看着首辅。
“首辅,你,……”
不待他说话,张居正就走向前去,对他揖手道。
“要不是子维深入敌营,施以反间计,张某人又怎么可能觉察申行时等人的不臣之心,子维这次可是为我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啊!
张四维猛的睁大眼睛,原本正失魂落魄的他盯着张居正,惊恐的说道。
“你,你,江陵,江陵你我相交多年,你,你何必如此害我!”
“害你!”
盯着张四维,张居正冷笑道。
“要是我想害你,又何必对你说出这些话?你知不知道你犯下的是什么罪?社样的大逆之罪,即便是诛你九族,那也是最轻的,难道,你张四维当真要张某人请旨诛你九族吗?”
尽管首辅的提醒让张四维的后背冒出冷汗,但是他仍然惶恐不安的说道。
“江陵,我张四维何德何能,能施反间计,此事要是传出去,这天下士林又岂会再有我的容身之地,甚至就连山西士林恐怕也会……”
“也会什么?也会不为江南士林所容?哼哼,张子维,要是你不那么糊涂,走到现在这一步,又岂会如此?”
盯着张四维,张居正怒斥道。
“当初你为掩人耳目不惜杀死张某小女,张某人也未与你计较,可你却恩将仇报,为一已之私,不惜与乱逆臣勾结,图谋不轨,可即便是如此,张某人仍然留你一条生活,你当真以为张某人不敢杀你是吗?”
“子维先谢过首辅不杀之恩!”
面对怒形于色的张居正,心知自己只能任人摆布的张四维迎着首辅的目光说道。
“只是子维不知道,首辅到底为什么留下小弟这条性命,难道……”
长叹口气,张四维吐出了两个字。
“盐税!”
然后他像是想通什么似的,苦笑道。
“要是我所料不差的话,首辅必定是想要借我的手去整顿盐税吧,现在我已经不为江南士林所容,再插手盐税,到时候必定也不为乡人所容,到时候,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首辅了,首辅当真是好算计啊……”
摇头感叹着张居正的精明,张四维长叹道。
“当日我之所以卷入其中,为的就是盐税,而今天首辅却要借我的手,去整顿盐税,这……这当真是造化弄人啊!”
“你可以拒绝!”
面色冰冷的张居正随口说道。
“你张四维拒绝了,还有其它人可以替张某人办这件事,了解盐税的并不只你一个人,当年“开中法”时,盐商输粮换取盐引,要为九边提供千万石米粮,而现在呢?每年不通只缴区区几十万两盐税,盐法败坏如此,和你们张家、王家有脱不开的关系,哼哼,现在张某人是给你一个翻然醒悟的机会,你愿不愿意……”
冷笑之余,张居正盯着他说道。
“你觉得的张某人会在乎吗?但是我想你们张王两家,必定是会在乎的!”
:
(iishu)是,,,,!
第357章 张四维的选择
【】(iishu),
:
商人从来都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至于其它人……他们根本就不在乎,甚至于国家,他们也可以不在乎,他们所在意的从来都只是金钱,仅此而已。
就像对于张四维来说,只是瞬间,他就作出了决定,死道友不能死贫道,其它人是可以牺牲的,张家和王家必须要保住。当然,这可能也是张居正给他的条件。
“首辅想要的仅仅只是盐税?”
沉思片刻,张四维反问道,尽管他知道自己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可是他仍然想要知道张居正想要什么。
见张四维没有说话,张居正继续说道。
“你们这些人啊,眼睛里头从来都只看到银子,除了银子就再也没有其它的任何东西,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结底,还是银子惹得祸,损公把私这么多年,每年上千万两的盐税都进了山西盐商的手里,这件事啊……”
摇了摇头,张居正直接了当的说道。
“就是说破了天去,你们也占不着理,这么多年山西盐商挣了多少银子,这些银子本身就是朝廷的,所以,你要帮我把这些银子拿回来”
不等张四维说话,张居正就直接打断他说道。
“你先别急着打断我的话,我知道你想说什么,确实不是所有人都涉及其中,但是既然要下手了,那张某人自然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张某人做事用人从来不问其它,只要与国有益,都可以去做,去用。这次,所以会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是因为,你了解他们,不仅知道怎么整顿盐税,而且还知道怎么把他们手里的银子掏出来!”
“首辅高明”
张四维张张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什么来,作为失败者的他,根本就没有其它的任何选择,其实,能保住性命,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了。
“你应该还有其它的问题要问吧!”
把目光落在张四维的身上,张居正知道想要驯服这个人,就必须要解开他心里的一些疑惑。
“我想知道,首辅是如何得知,我们会在今天下手!”
这正是张四维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张居正让他“领功”,他必定会以为内部有人走露了消息,可是现在看来绝对不是如此。那消息又是怎么走露的?
“银子!”
张居正直接了当的答道。
“这几天,他们一共起出了300万两银子,好大的手笔啊!”
嘲讽似的哼了一声,张居正又说道。
“这么一大笔银子,他们准备用在什么地方?总不会把银子随便拿出来当摆设,所以只要盯着银子就行了。”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张居正江没有盯到银子,是唐子琪让人送来的情报,在这个时候,大笔银子的调动本身就很奇怪。只要盯上了银子一切自然也就有了头绪。
“昨天你们把80万两银子运到京营的时候,张某人就知道,你们要动手了,这些银子,就是他们的开拔钱,是赏钱,至于剩下的220万两……”
“哎,也都是赏钱,到时候,还会以朝廷的名义往九边另有赏银……”
长叹口气,张四维终于明白了失误在什么地方,就是那么点银子。
“好大的手笔啊!”
看了一眼张四维,张居正冷笑道。
“正好,这220万两可以用来封赏有功官兵,也给朝廷省下一笔银子。嗯,子维,既然已经如此了,那你说说的吧,你打算怎么做?”
其实,张四维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了,听首辅这么问,心知已经没有退路的他当下回答道。
“五千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张居正的眉头微挑,盯着张四维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我能给朝廷从山西盐商身上拿回五千万两银子!”
为了保住张家的张四维作出了一个对他最有利的选择。
“嗯,既然盐商涉及此事,那么就彻查吧,以我的了解大商基本上都涉及其中,而小商都是依附于大商,所以我的建议是彻查大商,重罚小商,那些大商有多少现钱,有多少款子放在外面,有多少土地,多少铺子这些暂时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抄家的话,至少可以抄出三千万两的现银,而小商贩卖私盐,也要重罚,挤出来两千万应该没有问题!甚至可能会更多一些。”
五千万两!
别说是张居正,就是张四维自己也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他原本只是在心里估摸一下,可越说就越觉得自己说少了,毕竟盐商们每年少交的盐税可远远超过一千万两!
“哦,是吗?不过这抄家能抄来多少银子,张某人不在乎,五千万两,看似不少,可对于朝廷而言,也就是能解一时之急,盐税!”
虽然惊讶于那个天文数字,但是张居正仍然笑着道出了他真正关心的事情。
“将来大明大概能抽多少盐税?这才是张某人关心的!”
“一千万……嗯。”
想了想,张四维又摇头说道。
“要是有钞关配合的话,一千五百万两盐税是没有问题的。”
“哎,其实,现在想来,当年假如张某人要是先拿盐法开刀的话,或许……”
摇头感叹着盐税的天文数字,张居正又看着张四维,然后说道。
“罢了,罢了亡羊补牢……”
“所以这家,是必定要抄的,不抄不能威慑众人,不能让人引以为戒,更不能他们乖乖的把盐税交出!盐法一样的形同虚设!”
这个时候,张四维甚至真的变得了大明的忠臣,所思所想都是为了大明朝,可是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苦涩,他不仅要把世代交好的众人的家抄了,甚至还要把同乡财路给断了,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深吸口气,张四维用极为坚定的语气说道。
“所以,整顿盐法,必定先打大盐商,只有打掉他们,剩下的才好办。”
“好,很好……”
用力的点点头,张居正认真的说道。
“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了。”
就在张居正让人“送客”时,只听张四维轻声问道。
“首辅,那么将来如何处置那些人,难道,首辅打算杀尽他们吗?”
:
(iishu)是,,,,!
第358章 南京
【】(iishu),
时值正午,南京城上空仍然被紧张的气氛所弥漫着,在骄阳照耀下的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紧张。二月十八的凌晨,南京的城门刚一打开,近三千驻于孝陵卫的兵丁,持枪带刀的涌入南京,他们每个领着三两银的赏钱,在南京守备徐邦瑞以及守备太监的率领下涌入南京城。
尽管南京是大明的留都,可是因为位于大明腹地,除了孝陵卫的几千兵丁之外,周围的卫所要么是早就形同虚设军户失散,要么就远在百里之外,承平多年的南京城内根本就没有驻军,这支“大军”,可以说是南京最“强大”的一股力量。
这些整装入城的一队队孝陵卫的官军手持令旗、令箭一边疾前进一边大声呼喊“我等奉天命率大军清除叛逆,良民百姓安居于家中,勿得惊惶,如有外出,一率以乱民论处……”
在安民队这样的叫喊过后,刚刚醒来的人们纷纷紧闭大门,唯恐出门后被当成乱民斩杀。南京城的大街小巷顿时就陷入了寂静之中。惟有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刀甲撞击的声响以及此起彼伏的安民声充斥着南京的街道。
怎么了?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留都六部的官员而言,在最初的骚乱之后,他们无不是纷纷涌向刑部衙门,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吕调阳等人就是在刑部大堂里审理着“刺杀钦差案”,牵涉其中的上千人无一例外的都关押在刑部大牢中。
而现在,当他们来到刑部衙门时,却看到衙门外早就挤满了官兵,大队的锦衣卫缇骑四出,隐约的还能听到有人喊着冤枉,显然那边已经开始拿人了。众人无不是骇然的看着这一幕。
这是怎么了?
恰在这时,刑部衙门的大门打开了,穿着一身品红官袍的吕调阳阴着脸走到衙堂前,看着赶过来的官员,并没有立即开口说道。
“阁老,这、这是怎么了?”
“就是阁老,这调兵入城,封闭城门,可,可都是……”
“都是奉旨而为!”
恰在这时,只见南京守备太监郭志走出衙门,他揖揖手说道。
“诸位可能还不知道吧,就在今个早上,京城有逆贼申行时等人勾结衡王做乱行篡位之举,得亏圣上明察秋毫,获知此事后,命首辅平定乱逆,现在乱逆已经平定……南京是我大明留都,为以防万一,也是为抓拿逆贼同党,圣上下旨令洒家会同魏国公听从吕阁老差遣,抓拿逆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