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开工厂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无语的命运
“哎呀,李将军,你这出来买酒喝,你家夫人知道吗要是不知道,别回到家又给轰了出来……”
对于他人的哄笑,李将军倒也不气,只是眯着眼,瞧着那酒,在喝酒的时候,他眯着眼睛说道,
“说到底,还是酒好啊……”
“酒好十八年的女儿红更好,李将军要不然说说当年出海打倭寇的事,咱请你喝两碗!”
“打倭寇,我看也就是吹吧,连个婆娘都管不住,还打倭寇哪。”
对于镇子上的人们来说是似乎李将军就是他们口中的笑柄。无论是他一穷二白的回到家乡,还是家有母老虎。都是众人玩笑的说辞。
在他们的调笑声中,王二喜看到李将军已经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但他却没有争辩,而只是把眼帘一垂,然后就喝起了酒来。
一直以来,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似乎都是众人调笑的对象,原因无他,千里做官,只为吃穿,他倒好,做官做的把家业都给败了,出门十几年,回来非但没带回来一两银子,反倒带回了几个残废在家里养着。尽管家里的夫人贤惠,也没有因此怪罪他。可是对他却从来都是不假以颜色。
在这阵阵哄笑声中,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王二喜瞧着李将军在那端着大碗喝酒,一天一碗,似乎是雷打不动的。
就这样站在柜边,瞧着店外。似乎,今天和往常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似乎又有些不同,随着一阵马蹄声,所有人却诧异中,那两匹马径直停在酒店前,马刚停下来,就有人跳下马,走到酒店前冲着他长揖道。
“可是将军。”
“你是”
放下手中的酒碗,有些诧异的瞧着眼前的这两个人。
“小的成国公府的家仆,有封国公的亲笔信交给将军,这还有封的故俞武襄公府上俞公子的信。”
成国公!
俞武襄公!
哎呀,这可都是大人物啊!
酒店里原本哄笑着的客人们,听着这些名字,无不是惊讶的睁大眼睛,瞧着门口站在柜台旁边的李将军,他就像是没有听到似的,站在那继续喝他的酒,甚至都没有接信,这模样……可真神气!
何止是神气,简直是让人看的目瞪口呆。过去,虽然他们知道李将军是个大人物,可却不曾想到。会是这样的大人物,居然连国公的面子都不给。
送信的那两人也不急,只是恭敬的站在台阶下,直到李将军喝完了酒,才瞧了这两人一眼,然后说道。
“信哪”
第307章 太后的决断(求支持,求月票)
条条大路通京城!
当领着王二喜沿着闽南的山间官道朝着京城赶去的时候,在数千里外的京城,同样也是暗潮涌动。尤其是在次辅张四维递交了致仕的折子后,尽管皇帝封还,便所有人都知道,张四维必定会再次上折子,致仕不过只是早晚的事情。
下任次辅是谁
必定是申时行了。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最终还是要由皇家来决定。在此期间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数没有人知道。
或许也正因如此,京城才显得有些沉寂,似乎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而就在这个时候,有关钞关苛刻的折子还是被给事中递到了皇帝的面前,因为涉及到宗室,所以朱翊钧倒也不便自作主张,直接询问了太后的意思。
“钧儿,你是皇上!”
一听他们对钞关有意见,李太后秀眉一竖,加重语气说道。
“他们说钞关苛刻,可过去钞关他们管着的时候,一个个税吏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却没有任何人说他们,也就是见不得银钞到了皇家,王侯勋戚的事,得皇帝亲自来管,外臣就不要插口了,至于文武百官那头,内阁不是一直问着嘛,把这个折子交给内阁。”
李太后之所以会这么气恼,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外臣动不动就指责宗室,另一方面是因为宫中的用度确实紧张,尤其朱翊钧不与她商量,直接把金花银转了一半给太仓,虽然得了钞关,可宫里的用度却一下少了几十万两,自然也就捉襟见肘。也就是这个月,总算是松了口气,倒不是因为查抄贪吏抄没了几十万两银子,而且钞关税务司的折子,不过区区三个月钞关征税银100余万两,钞2400余万贯,远远超过往年朝廷执掌钞关时的收益。
人总归是现实的,即便是李太后也同样如此。本身正为宫中的用度紧张头痛李太后,面对这一百万两白银、2400万贯宝钞,自然而然的更倾向于钞关,而不是给事中们。
毕竟一直以来宫里头缺银子是铁打的现实。作为太后,她没有办法那么多银子视而不见。
“内阁,内阁,”
朱翊钧不停地嘟哝着,有些焦虑的说道。
“张先生恐怕也不好处置。”
想到现在张四维请求致仕,他身边又少了一个帮手。处置起事情来自然不会像过去那样得心应手。
“如果朝廷中尽是顺心的事,还要内阁首辅干什么”
李太后重重地拍了拍绣椅的扶手,断然说道。
“疾风知劲草,张先生如果真是匡时救弊之才,就一定能想出办法,能马事情处置妥当,况且,这钞关征钞银也没有违背祖制,是按高皇帝定下的值百抽三抽的税,这不算苛刻,过去这些都被那些贪官给私吞了。”
人从来都是现实的,即便是贵为太后,同样也会向现实妥协,如果说没有钞关给的那么多银子,或许,李太后会倾向于给事中,倾向于朝廷,但是现在,她更倾向于宫中。况且这件事儿怎么看,对于宫里,对于朝廷都不是什么坏事儿。
宫里头有钱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动不动就从朝廷里借钱。现在之所以会有人在这里说三道四,肯定是因为他们想要夺走钞关,抢走这块肥肉好像过去一样中饱私囊。
“哦,儿知道母后的意思……”
朱翊钧正欲说下去,李太后伸手阻拦了他,又说道:
“这张四维要致仕了,内阁就张先生一个首辅,也真亏累了他,我看,得给他再找个助手了。”
一直立于一旁的冯保,这时插话道:
“张先生自己也好像有这个意思。”
“你怎么知道”
李太后严厉的目光扫过来,冯保吓得一哆嗦,赶紧垂首答道:
“张先生今天送了折子进来,请万岁爷增补阁臣。”
“啊,他都提了哪些人选”
“提了三个人,让儿臣最好奇的是,他居然提了去年致仕的吕调阳。”
答话的是立于一旁的朱翊钧。
“钧儿看过折子了”
“看过,儿在东阁看了一上午折子。”
“很好,”
李太后冷冰冰的脸色稍有缓解。
“钧儿,这三位大臣,你看哪位合适”
朱翊钧又恢复他那小大人的神态,扳着指头说。
“折子上摆在第一的是……”
“第一个不能用。”
甚至都没有听到名字,李太后就干脆地否决。对于用人她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母后,这个是为什么”
朱翊钧问道。
“既是摆在第一,就肯定与张先生私交深厚,而且也是他愿意推荐的人。内辅大臣,还是互相牵制一点好,当初之所以让申时行入阁,就是因为他和江南的诸臣不对付,所以才要用他,用它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给张先生找个帮手。这个帮手还要能牵制住张先生。这天底下的忠臣要是没有了牵制,那可就不一定是了。”
看似对张居正非常信任的李太后,实际上,选人用人上还是有自己的一些主见的。至于对于所谓的忠臣,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虽说年少,可本就聪明非常的朱翊钧,被母后这么一点拨,他立刻就明白其中奥妙,心里头佩服着母后的同时,他又笑道:
“母后,那我就用吕调阳。”
“这是为何”
太后看着自己的儿子,笑问道。
“
第308章 私心(武汉加油,愿平安!)
尽管是宫里的太后与皇帝两人之间的秘谈,可是当晚这话还是传到了张居正的耳中。
毕竟多年来张居正和冯宝之间早就结成了亲密的利益同盟。他们之间彼此互通消息,更是再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对于此,张居正倒不觉得有什么意外。甚至所有的一切都是意料之中,就连推荐人选的时候,他也是故意把吕调阳放在最后,所谓的圣意难测。其实不过只是当大臣的一种说辞罢了,其实之所以能够做到现在这个位置,正是因为对于圣意的揣摩。可是太后的话,仍然让张居正陡然感到了天威难测的沉重压力。
或许圣意难测是假,但是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任何一个当大臣的都是牢牢地记在心里,哪怕是他说面对的不是皇帝而是太后。也是同样的道理。
也正因如此,自从接任首辅以来,张居正一直谨慎从事。他一直汲取前任削籍的教训,当然还有历任首辅离任的经验,一直兢兢业业,可即便如此他最担心的是谗谮乘之,离间君臣关系。
尽管今天的这件事谈不上是“谗谮乘之”。这件事儿和外人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太后和皇帝之间的对话,是太后对他的看法。
或许正因为如此,他的脑海里才会浮出《易》中的两句话。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
君失此臣,尚有彼臣可代;臣若**,何可代之
考虑虑着这一层,张居正惊出一身冷汗。他暗透一口气,望着窗外,然后自言自语道。
“当真不愧是请了八年安的李太后啊!”
张居正之所以会有这番感叹,是因为李太后本身是宫女,完全是母凭子贵的,因为儿子做了皇帝,才成了太后,先帝另有皇后,也就是现在的仁圣皇太后。尽管作为慈圣皇太后因为照顾皇帝起居,借照顾皇帝的名义逐渐干预朝政。但是贵为太后的她,并没有因此而得意,非但每天都会带着皇帝到仁圣太后那里请安,甚至在用膳时也不和皇帝和仁圣皇太后平起平坐,只能站在他们身后。
这样的女子,着实不简单啊!
或许,也正因如此,张居正才从没有瞧不起这个泥瓦匠家庭出身的李太后,这会听说她对用人的分析,同样也是胆战心惊。
而在胆战心惊之余,却又长松了口气,至少就眼下来说太后和皇帝对他还是极为信任的。而且他们也在用一些手段去维持着这种信任。就像现在同意用吕调阳一样。太后和皇帝所需要的是平衡。是制约。只要这种平衡和制约仍然存在,太后和皇帝对他的信任就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自己所需要的就是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种平衡。
至少要让太后觉得这种平衡一直在他的掌握之中,只有如此才能够维持现在对他的信任。
吕调阳啊!
想到这张居正不由得长叹一声。
“也不知道,我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啊!”
如此感叹,张居正又无奈叹息道。
“幸好,吕调阳可以算是纯臣!”
确实或许吕调阳不可能对他唯命是从,但是同样也不会因私废公,眼睛里不会只有私利而没有大明的江山社稷。这样的纯臣或许不可能为他所用,但是对于大明的江山社稷来说倒也不失为最好的选择。
“但愿这一年来他没有什么改变吧!”
沉思片刻,想到那个被踢到内阁的皮球,张居正思索片刻,然后喊来老仆吩咐道:
“你去一趟张次辅的府上,告诉他,钞关实属宫中私事,既不曾违制,外官不宜喧嚣。”
在老仆就要退了出去。刚走出花厅门,张居正又喊住他,吩咐道:
“再去一趟马阁辅那里,把同样的话重复一遍,他知道该怎么做。”
“小的知道了。”
在老仆退出去后,感觉已经安排个差不多的,张居正总算长松了口气。
“还好所有的一切都在老夫的掌握之中。”
又过了一会,有门房通报吏部侍郎王篆求见。与他简单的客套之后,张居正看着王篆问道。
“介东,收到宫里的旨意了,你如何看”
王篆素来对张居正都是唯命是从,此刻他心里惶恐的很,答道:
“回首辅,陛下此次再召吕次辅入阁,莫不是想要大用他下臣听说,皇帝命内官从内库中取物颁赐赏给他,皇帝这么绕开内阁直接下旨,下臣实在看不懂啊。”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张居正心里头,没来由的早出的这句话来,尽管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但是他却没要想到,太后居然会下这样的棋,似乎是担心他反对。
但表面上,他却不能这么说。毕竟,电视再恼火也不能忘了尊卑,并且这样的话传出去那恐怕就不仅仅只是大不敬了,杀人不过诛心。这样的话万一传到太后的耳中,到时候会是什么下场
有些话也就是在心里想想而已。
“吕次辅也是难得的贤臣,诏他再次入阁,也是宽慰老臣之心,这倒也是件好事。”
直接岔开这个话题,张居正朝着远处看了一眼,然后说道。
“国家国家,皇上既要治国,又要治家,家事掺进到国事之中,国事就难办了。”
精明如王篆自然明白了张居正的意思,于是顺竿儿爬帮腔道。
“其实,这钞关苛刻现在可谓是世人皆知,就是京城,没有谁不知道崇文门的朱十三个是个掉钱眼里的人,说起
第309章 申时行的烦恼(新春快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