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秦帝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殷扬
对于赵国来说,最好的战略不是结怨于秦,当时应该不接受冯亭的投降不说,还支持秦国攻韩,以此来换得秦国的好感,支持说不上,至少默许是可以的,再集中兵力攻燕,可以想象得到赵国会获得很多土地。
特别是那四十余万精锐投入燕国,燕国不给灭了,也相差无几,赵国可以说一夜变强。 (按:作者分析当时地战略,只能慨叹赵国的谋臣估计睡着了。 )
赵国这样一个拥有很强军事实力的国家,没有抓住机会变强,反而越来越弱,的确让人感叹。 周冲以此设计,可以说击中了赵王的心病,要他不相信都不可能。
灭掉燕国,赵国虽是早有此心,却就没有真正实行过,乍闻此言,赵王吓了一大跳,道:“灭燕国?这怎么可能?一时之间也做不到。 ”
周冲否决赵王地看法,道:“王上所虑者不过是强秦,要是王上的条件足够好,强秦坐视不理也不是不可能。 ”
数十年来赵国一直抵挡着秦国的进攻,是以有心灭燕却无力实现,只能小打小闹,要是一举灭了燕国,那么赵国真的是一夜之间就变强了,这地确是一条再妙不过的计策,关键就是要争得秦国的支持。
赵王沉吟了一下,道:“周先生所言极是,请问周先生,贵国要什么样的条件?”
周冲并不直接谈条件,接着往下分析,道:“要灭燕,光得秦国的支持不太现实,楚国内乱,自是无话可说,齐魏必然不允,王上何不遣一介之使去齐魏,说服两国之君,一齐出兵灭燕。
只要赵国允诺给齐魏城池,两国必允,当年灭宋之事就会重演。 王上坐收其利,赵国一时而强。 ”
只要有了秦国的支持,有没有齐魏都不重要,赵王最关心的就是秦国,打断周冲的话,问道:“请问周先生,贵国要什么样地条件?三十座城池,怎么样?”
“三十座城池,仅仅是得到我的计策。 ”周冲也不是省油的灯,道:“要得到秦国的支持,必然要督亢之地,还有其他的城池每十座里就要三座归秦。 ”
督亢是燕国的粮仓,是燕国的战略重地,周冲开口就索要,还真是狮子大开口。
要是赵王同意的话,无异于好处都归于秦国,而秦国只不过是说了一句话:你去打吧,记得分好处给我!
赵王断然否决周冲地提议,道:“不行!督亢无论如何不行!其他地可从。 ”
周冲肩一耸,道:“要是没有督亢,敝国王上不会答应。
王上也明白,没有哪个君主愿意看着自己的邻国强大起来,要是督亢入于赵国,赵国就不是强大一词所能说明得了,应该说非常强大,可以与强秦分庭抗礼,这是敝国王上最不愿看到地事情。

“可周先生想过没有,要是没有督亢,那赵国的征战又有什么意义呢?说到底,还不是白白便宜了秦国,秦国一兵不出,却坐收最大的好处。
”赵王坚决地道:“这买卖寡人不做。 ”
周冲笑道:“要是王上真如此想的话,可悔之晚矣。 王上可知燕太子丹为何留在秦国不归?”燕丹给秦王扣留,天下人都知道的事,赵王哪能不知。
“燕丹给秦王扣留,不放他归燕!”赵王想也没有想就说了出来。
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然而周冲却摇头,道:“王上何故明于一世,而昧于一时呢?王上可知燕丹与敝国王上当年同质于邯郸,从小就是好朋友,王上还经常说起两人在邯郸撒尿和泥的旧事,敝国王上尊重友情,待他如兄弟。
周冲此来邯郸,另有使命,欲与王上商洽。 ”
赵王惊疑不定,道:“请问周先生,有何使命?”
周冲故作沉吟,道:“王上知道的,韩国已灭,敝国王上欲用兵,还没有选准是燕国还是赵国。 ”当然是灭赵为宜,秦王早就确立了目标,周冲这话只不过说说罢了。
赵王的眼睛瞪得象铜铃,道:“这这这……秦国欲对我赵国用兵?”秦国对赵国开战,是赵王最怕之事,乍闻此言,他能不心惊胆跳吗?
周冲安慰他道:“王上请放心,这事敝国王上还没有决定。 其实,这事并不是由敝国王上决定,而是决定于燕赵两国的王上。 ”
赵王虽蠢,话已到这份上,不会不明白,差点跳起来,道:“燕丹是在和秦王商讨条件,欲对我赵国用兵。
燕秦联兵,我赵国不就完了吗?”脸色煞白,额头上的汗水渗出来,要不是郭开扶住,肯定是摔倒了。
燕秦两线出兵,夹击赵国,是最理想的战略构想,正是从此点出发,秦王不顾昔日之情,扣留了燕丹,为的就是胁迫燕国出兵。
周冲缓缓点头,道:“正是。 王上当明白,若燕国请求秦国出兵,为燕国报失地之仇,则我大秦出师就名正言顺了。 ”
实情就是这样,赵王一下给周冲跪下,道:“周先生救我,周先生救救赵国!”
给吓破胆的赵王没有想到,即使一切如愿,精明的秦王会给他时间,让他强大起来吗?他已经迈入了周冲设计的疲赵圈套而不自知。





大秦帝师 第四章
第四章
周冲扶起,道:“王上,你这是折煞外臣了。 ”
赵王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道:“请周先生赐予妙计!”
周冲不应他的话,道:“周冲的话已经说完了,如何决断,还请王上圣断,外臣回去也好向敝国王上交待。 ”
赵王咬咬牙,道:“好吧,督亢就归秦。 另外,燕国城池一年的税赋都归秦吧。 ”他还真是可人。
这事报上去,秦王一眼就看穿了周冲的用意,呵呵笑道:“这是周先生的疲赵之计,周先生是要把赵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与燕国的战争中,到时,寡人破赵,这压力就减轻了不少。
当然,寡人是不会给赵王机会强大的。 周先生尽力如此,寡人就不掠人之美了,一年的赋税就免了吧。 ”
秦王和赵王一样,也是个可人,来个锦上添花,让周冲的疲赵之计非常完美。
“谢王上。 ”周冲接着说出此行的另一个用意,道:“王上,敝国郑国渠成,关中平添数万顷良田,这本是好事,可是由于田亩一下子增加得太多了,这农具反而不够用。
敝国听闻赵国多铁器,这青铜应该是用处少了许多,外臣是想向贵国购买青铜,还请王上成全。 ”
在战国时期,冶铁技术才开始发展,当时的精铁主要用于铸造兵器,次等铁用于农具及其他用途。 然而,由于技术原因,青铜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
周冲此说并不是要青铜,是要赵国的铁,这不过是个铺垫。
赵王也不糊涂,略一估算,道:“贵国得良田数万顷。
这是好事,喜事,要青铜本无可厚非,敝国理应满足你的要求,可是这需要的数量也太多了,敝国一时之间也难以拿出来。 这么吧,敝国就把青铜折合成铁,卖给贵国。
不知周先生意下如何?”
相对来说,青铜贱而铁贵,要是全给青铜的话,那真的是太多了,要是秦国用去造兵器,问题就大了。 折合成铁,数量上说,就少了许多。
即使秦国要造兵器,也造不了许多,于大局无碍,这就是赵王的打算。
可是,他完全不知道周冲打地主意。 周冲要用铁来造连弩箭头,那数量就多了去了,赵王要是知道了,肯定只有跳楼的份。
周冲要的就是他这句话。 却给他迟疑了一下,才道:“王上,恐怕不妥吧。 铁固然好,可是数量太少,也造不了多少农具,还请王上成全。 ”
究竟是造农具还是兵器,赵王哪里过问得了,当然是以越少越好。 自以为得计,坚持道:“周先生,可寡人也为难啊,一时之间哪里去弄那么多的青铜,就这样定吧。
要是周先生嫌少,寡人再送贵国十万斤上等精铁。 ”
人想睡觉的时间,有人给你递枕头,那感觉肯定是好得没话说。 周冲现在的感觉就是这样。 心里乐翻了,嘴上却很是为难道:“王上。 这……好吧,谢王上!”
终于把周冲的胃口填满了,赵王也是放心,道:“秦赵兄弟之国,不用谢,不用谢。 ”
周冲装做一副感激之状,道:“王上待周冲不薄,周冲有一句话不敢不讲。 ”
赵王拍着周冲的手背,道:“周先生请讲。 ”
周冲不满地瞪了一眼郭开,道:“王上,修路之事,依外臣看还是交给李牧将军好,千万不能给郭开去修,他小人一个。 ”
郭开和周冲商量好了地,要郭开拿下修路一事,没想到周冲居然说不能让他修,郭开的眼睛都绿了,道:“周冲,你……”
“闭嘴!让周先生把话说完。 ”赵王喝道。
郭开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也是说不了。
“请问周先生,郭开怎么是小人?他可有得罪周先生之处?”赵王有点摸不着头脑地问。
周冲余怒未息之状,瞪着郭开,道:“王上,郭开没有得罪外臣,倒是得罪了敝国王上。 ”
得罪秦王,那可是大罪,赵王的脸都绿了,喝道:“郭开,跪下。 ”
郭开心思电转,心想自己连秦王的面都没见到,哪里得罪了秦王,跪下叫屈道:“王上,你别听周冲胡说,臣连秦王的面都没见着啊。 ”
赵王心想也是那个理,语气稍缓,道:“要是你得罪了秦王,寡人要你好看。 ”
周冲指着郭开,质问道:“郭开,我问你,我奉大秦王上给你送黄金千两,明珠二十粒,白璧二十双,你是不是轻蔑地说‘周大人,郭开是贪,可是不贪金银,要是你们送一座城池给郭开,郭开愿代敝国王上收下。
’郭开,你说,有没有这回事?”
郭开一听周冲抖出他收受秦国贿赂一事,心都蹦到嗓子眼了,差点晕倒,直到周冲说完,方才明白周冲是在帮他,向赵王叩头,道:“王上,臣是说过这话,请王上治罪,治死罪。

赵王把郭开拉起来,呵呵一笑,道:“郭爱卿,难得你如此忠心,寡人没看错你,没看错你。 来,寡人给你斟杯酒,犒劳犒劳你。 ”
郭开接过酒杯,谢一声赵王,冲周冲一昂首,装作一副大义凛然之状,一口喝干。 他也是个可人,明白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做。
“郭爱卿,这修路一事,还得要你费心了。 ”赵王决心把修路一事交给郭开去做。
郭开又跪下,道:“王上见爱,郭开本该尽心竭力,无奈朝中反对者居多,恐有不听郭开指挥之人,意图败坏郭开,王上还是另择贤能吧。 ”
赵王扶起,道:“郭开,你放心,要是有人从中作梗,你治罪就是。 ”这话无异于给了他全权。
郭开涕泪横流,感动无已,道:“王上,臣就是粉身碎骨,也难报王上知遇之恩呐!”他的哭功真不错,眼泪说来就来。
为了把效果最大化,周冲也抹着眼泪,一副感动的样子,感叹道:“王上,外臣方才明白赵国为什能在强秦地打击下,数十年而不亡,那就是有郭开这样的忠臣护佑。
外臣送礼他不收,还给外臣通报,让外臣见到王上,真忠臣啊!”
赵王很是开心,左手拉着周冲,右手拉着郭开,道:“周先生,请看在寡人面上,不要和郭开计较。 ”
周冲连声说不敢。
一个太监进来,向赵王禀报道:“启奏王上,李牧将军求见。 ”
赵王要修路,要对燕国开战,必要过李牧这一关,周冲心念一转,心想来得好,李牧来了正好让他不得不就范。




大秦帝师 第五章
第五章
“臣李牧参见王上!”李牧跪下向赵王施礼。
李牧这位战国末期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大名周冲是如雷贯耳,不知道听过多少回了。
李牧对赵国的贡献就是抵挡住了秦国的进攻,让秦军无法越雷池于一步,最终秦王不得不行尉缭的反间计,才得以大破赵军,灭了赵国。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李牧还是一位民族英雄,他曾经大破匈奴,十几年来匈奴不敢犯边。
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匈奴为祸之烈,在中国历史上少有,最终为汉武大帝击破,在这之前,大破匈奴的只数人而已。
最早的先驱者要算赵武灵王了,在他之后就是秦开、李牧,蒙恬。
周冲定睛一瞧,好个李牧,身材不算太高,也不算矮,顶盔贯甲,腰悬宝剑,戎装在身,威风凛凛,最特别的是他身上自有一股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虎气。
名将,周冲是见得多了,王翦、蒙恬、王贲、内史腾这些都是千古留名的名将,每一个人身上自有一股特殊之气,而李牧身上的虎气与众不同,让人记忆深刻。
“好!好一员虎将!”周冲在心里赞叹不已,心想怪不得李牧能凭一己之能阻挡秦王大军,秦国百万之众不能越雷池一步。
赵王对李牧要君一事心里很是不爽,但李牧毕竟是赵国的柱石将军,怠慢不得,双手扶起,道:“李将军请起,请起。 李将军,来,认识一下,这位是周冲周先生。 ”
对于李牧。 周冲心里只有钦佩,没有丝毫敌意,要不是周冲为秦,李牧为赵的话,周冲乐意与他为友,杯酒论交,施礼道:“周冲见过将军。 将军大名,周冲久有耳闻。
今日方才得见,实尉生平。 ”这话不是假话,是发自肺腑之言。
李牧打量周冲一眼,回礼道:“李牧见过周先生。 周先生之才名,李牧是略有耳闻,人言周先生所到之处,必是鸡犬不宁,周先生使楚。
楚国不战自乱,周先生来到邯郸,不知邯郸又将发生什么事?请问周先先,邯郸可有入周先生法眼之物?”
听得出,李牧对自己的警惕性很高。 这点周冲是万万想不到的事,呵呵一笑,道:“将军说笑了,周冲哪有那么了得。 周冲此番来邯郸。
是为强赵,难道李将军就不欢迎?”
“周将军何故正话反说,周先生难道不是为秦?这倒奇了,秦王驾前的红人,居然不为秦,而为赵,还跑到邯郸来了,李牧还真是难以相信。 ”李牧反唇相讥。
周冲仍是笑容不变。 道:“好教李将军得知,周冲思得一强赵之计,特地献给贵国王上。
当然了,我是秦人,不能无缘无故地把奇计献与贵国王上,要点回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赵王接着周冲的话往下讲,道:“李将军有所不知,周先生地确是给寡人献上一条强赵之计。 此计要是早出数十年。 则天下强国又何止一个秦国,还有我强赵。 ”
这话确实有道理。
要是赵国以往趁韩国还存在,魏国与秦国大规模战争,也就是秦赵还没有进行正面交战之前,赵国还能专注一方之际,集中兵力攻打燕国,侵削燕国的土地,要灭掉燕国可能性不大,至少可以兼并燕国很多土地城池,那么赵国的实力不可同日而语。
李牧哪会相信周冲有那么好心,虽有赵王出言相帮,仍是不信,道:“王上,请恕臣直言,周冲只为秦,不为赵,他的话还请王上三思。 ”
周冲明白他的心思,呵呵一笑,道:“李将军还不知道周冲之策,就妄下定论,这也太武断了吧。
李将军是带兵之人,当知道不能知己知彼,就不可能有胜仗,周冲所言是虚是实,李将军何不听听再发表你的高见。 ”
这话的确是有道理,李牧一时语塞,道:“既如此,李牧愿聆周先生的高见。 ”
赵王要想修路,要兼并燕国,怕地是李牧从中作梗,要是周冲能帮他说服李牧,那是最好,忙附和道:“是呀。 李将军,你先听听周先生的妙计。 ”
李牧道声领旨,跟着周冲来到地图前。 周冲指着地图,问李牧道:“李将军,你是带兵的人,这地图你看过不知多少回,请问李将军,要如何才能让赵国强大起来?”
将领对地图自然是熟之极矣,这幅地图李牧可以默写出来,瞄了一眼,道:“王上,臣以为欲强赵,必先固赵本,欲固赵本,莫若革除积弊,申明法度,退奸佞,任贤能,如此则赵必强。

他的确是说到点子上了,只不过他没有读韩非的《说难》,没有理解到说服君主的难处,象赵王迁这样的君主,无能之辈,赵国问题堆积如山了,他却以为形势一片大好,又红又专(说笑),没有问题。
李牧的话才说到一半,赵王地脸都拉得老长了。
周冲在心里暗笑李牧毕竟是军人,没有老练的政治手腕,不知道此时此情此景说这话只能适得其反,笑着开口,道:“周冲是秦人,不是赵人,本不该多言,只是现在周冲在为赵计事,不得不言,不当之处,还请王上、郭大人、李将军不要见笑。
依周冲看来,赵国的确是有问题,哪个国家没有问题呢?秦国还不是问题成堆嘛,王上一天读那么多的奏章,还不是为了解决问题。 ”
赵王大点其头,赞不绝口,道:“周先生斯言可为至理!要是没有问题,还要我们这些君王做什么?还要你们这些将军大臣做什么?”
周冲给了赵王个不大不小的马屁,接着道:“周冲认为,赵国最大地问题就是疆域不够广,而非积弊过多,更不是法度不明。
不法之徒,哪里没有几个,就因几个不法之徒而妄言赵国积弊,实是过于武断。 ”
赵王击掌赞道:“壮哉,斯言!”
李牧知道他无意中栽进周冲的圈套了,心里大叫一声不妙。




大秦帝师 第六章
第六章
“王上,臣……”李牧就要辩白,周冲哪会给他机会,道:“李将军,我帮你说吧。 李将军是要说你所言句句是实,而且你还可以列举出很多例子,是不是?”
李牧正是这样想的,点头道:“正是。 ”
周冲接着往下说,道:“大凡心有所图者,都会找很多的例子,即使没有的事,也可以造出来,此等之辈叫做小人。
当然,李将军忠心为国,从无私情,就是敝国王上都赞叹不已,说要是李将军不是在赵国,而是在秦国,必将大放异彩,只可惜好好一员虎将却侍候一个昏君。
王上,外臣失言,外臣失言。 ”故意说的,装作请罪。
这话太毒了,果如周冲所料,李牧一下跪下来,请罪道:“王上,臣有罪,有罪。 ”
赵王的脸色都变绿了,心念电转,真想把李牧给杀了,可想到李牧无人能够替代,只得暂时忍住,扶起来,道:“李将军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
这番做作,周冲看在眼里,心想怪不得当年尉缭的反间计那么容易成功,还不是因为赵王昏暗无能,李牧只是一个单纯的军人,没有圆滑的周全之道,只能一时得到赵王的信任,不可能一世得到赵王的信任。
优秀的将军遇到手眼通天的政客,总是缚手缚脚,原因就在于没有老练的政治手腕,也就是他们不懂政治。 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太多了,多得不胜枚举。
李牧虽是一员难得的良将,遇到周冲圆滑地手腕。 也只有吃亏的份了。
要是周冲此时要害李牧,只不过数言之劳罢了,不过周冲对李牧很是钦佩,不忍心他无辜遭罪,不再往下中伤,话题一转,道:“李将军,你以为要如何才能广大赵国的疆域呢?”
第一回合交锋。 李牧处于下风,他知道在言词上他不是周冲的对手,也就不再和周冲饶舌,道:“要光是广疆域,莫过于破燕。 ”
“好,周冲也是这样认为。 ”周冲赞一声,道:“只有破燕,赵国才能立强。 ”
对于这点。 李牧倒是赞同,道:“燕国不强,历来败于我赵国,早已闻我强赵之名而丧胆。 要是能够灭了燕国,我赵国是会很快强大起来。 不过。
李牧有一事不明,秦国已灭了韩国,为何不向邯郸进攻?”
赵王代周冲回答理,道:“李将军有所不知。 秦国要燕国的督亢,每十座城池要三座,秦王的条件高了点,寡人还能接受。 ”
条件都谈好了,李牧感到脑袋里嗡嗡直响,道:“王上,即使秦国不干预,可也不能把督亢给秦国啊。 那可是燕国最重要的地方,没有督亢,得燕国又有什么用?”
周冲帮赵王回答,道:“李将军请想,要是没有督亢,你说大秦会不干预吗?会放手让赵国去灭燕国吗?李将军当知道一个理,没有一个君主愿意看到邻国过于强大。 ”
李牧和周冲虽是处在不同的立场上,李牧不得不承认周冲说了一句大实话。 轻叹一声。 道:“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却得到如此好处。
我们哪里是在为强赵,是在为秦国打江山。 ”看着周冲问道:“周先生,秦国与燕国联兵,两线夹击赵国,是最好地战略构想,秦王圣明之君,为何不燕秦联兵呢?”
他可不是没有头脑的赵王那样好骗,周冲不慌不忙地道:“请李将军站在大秦的角度来剖析一下,下一个目标是哪一个国家最宜?”
李牧沉思一下,道:“周先生,李牧是赵人,不是秦人,无法代秦人作答。 ”
周冲笑着点出他的心思,道:“不是李将军不愿为周冲回答,而是不能。 因为你是赵人,你怕贵国王上降罪于你吧。
李将军,你要知道,为将之道就在四个字‘知己知彼’,要是你不互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那么你不可能战胜你的对手。 ”
对这话,李牧心里大叫深得吾心。
赵王道:“李将军,周先生要你说,你就说,寡人不罪你。 ”
1...4142434445...1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