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殷扬
周冲缓缓道:“要是将军在战场上失败,那么将军就要归之于大秦。 ”意思就是李牧要是战败的话,就要投降秦国,为秦王效力。
即使李牧是败军之将,他归秦秦王也是兴奋不已。
李牧默然不语,周冲提醒他道:“将军要是在战场上失败,不是将军无能,是天意如此。
天要亡赵,非将军之过也!将军已为赵国尽了力,归秦无人敢笑将军,只能钦佩将军。
再说了,秦王雄材大略,天下也不够秦王驰骋,天下大定之后,必有攘夷之事,攘夷者,将军之所长也,将军就不想伴在明君之侧,再为华夏出力?”
明君思贤臣,贤臣择明君,此正理也。 若是能够择贤明的秦王为君,实是一个天大的诱惑,沉思了一阵,李牧毅然道:“既如此,李牧敢不从命。 ”
“好,击掌为誓!”周冲和李牧三击掌。
大秦帝师 第十章
第十章
“预备,放!”随着军官的一声令下,弩手们扣动把手,一阵密集的破空之声响起,弩箭如飞蝗般射出,钉在箭靶上。
周冲,王翦,内史腾,还有沈青四人并肩而立,看着远处的箭鞘,哪里是箭靶,纯粹就是一头刺猥,上面的箭枝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
诸葛弩属于半自动化武器,火力本身就很猛,周冲把箭枝一增多,火力提升一半,一千人同声发射,一万五千枝箭射出,要想从箭下逃生,可能只有苍蝇了,即使苍蝇也未必有那种幸运。
“好!”王翦,内史腾,沈青齐声叫好。
在他们的叫好声中,第一排射完箭的弩手们向左横跨一步,顺着空隙退到后面去装填箭枝。
原来的第二排立时变成了前排,军官手中的令旗向下一挥,喝道:“预备,放!”如蝗的箭矢再次出现,周冲很明显地感觉到空气的扭曲感。
诸葛弩虽好,毕竟有射完箭枝的时间,要是不把这个空档堵住,就会为敌人扎乘,当日王翦提出的轮番迭射被很好地推广。
弩手们轮番迭射,箭鞘是换了又换,仍然给射成了刺猥。
“赵国骑兵善冲刺,在雨点一般的箭矢面前,也是难以为力,除非他们化为苍蝇才能逃生。
”内史腾眼睛放光,憧憬着未来的秦赵之战,道:“我们先把连弩手布好,把赵国的骑兵引诱出来,让他们来冲阵,到了近前,再万弩齐发,那会是什么场面?肯定是人仰马翻!要是赵武灵王地下有知,他苦心打造的骑兵败得如此之惨。
九泉之下也只有苦笑了。 ”
“灭赵并不难,难的是击破赵国的骑兵,有了周公弩,何愁赵国骑兵不破。 骑兵不存,赵国则不存。 ”王翦点头赞同内史腾的话,道:“这都是周大人之功啊。
周大人真是及时雨,没有利器,造周公弩。 没有铁去向赵王要。 ”
沈青接着往下说,道:“赵王给我们铁原本是限制数量,他没想到的是我们地铁箭头一下子多了好多,他要是知道了,肯定只有喊冤的份。 ”
内史腾搓着手,道:“等到抓住赵王,我把这消息告诉他,没准他一下就翘了。 ”
“行行行了。 你们别在这里吹了,还是看将士们训练吧。 ”周冲打断他们的臆想。
一阵马蹄声响起,一个虎贲卫士飞马而来,来到近前,跳下马。 向周冲施礼,道:“禀大人,茅焦茅大人要见周大人,王将军。 内史腾将军。 ”
“哦,他人在哪?”好久没见这位过命的朋友,周冲很是想念。
虎贲卫士回道:“禀大人,在大人的府衙。 ”
“他怎么不过来呢?”周冲不无埋怨。
虎贲卫士代茅焦回答:“大人,茅大人说了,王将军有令,擅入军营者斩,他就不来了。 在大人的府衙等大人。 ”
他这是遵守军令,周冲打从心里对这位朋友高兴,道:“好!走,去见见茅大人。 ”飞身上马,飞马而去。 王翦他们也上马跟上。
来到府衙,远远看见茅焦站在院子里冲他招手,周冲飞马赶到,也不等马停稳一下跳下来。 叫声“茅兄”。 紧紧抱住茅焦,道:“茅兄。 想死小弟了。 ”
“你可想死我了。 ”茅焦在周冲肩上捶着。
两人亲近一阵,茅焦才和王翦他们见过礼。
见完礼,五人进屋,茅焦直入主题,道:“周兄,王将军,内史将军,沈大人,茅焦奉王上之命前来新郑,王上要周兄,王将军,内史将军马上赶回咸阳。 ”
秦王召他们回咸阳,自然是商量伐赵大计了,灭赵已经进入倒计时,尽管灭赵是意料之中的事,乍闻此言仍是很兴趣,王翦道:“行,我们马上就出发。 ”
周冲笑道:“新郑之事,是不是由茅兄主理?”
茅焦有点不好意,道:“周兄,小弟奉王上之命,暂代韩地之事,还请周兄体谅。 ”他是怕周冲多心。
其实,秦王任命茅焦接管韩地之事,是考虑到茅焦和周冲是过命的朋友,茅焦对周冲了解,最重要地是他会尊重周冲的作为,会把周冲在韩地的政策执行下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为了保持韩地政策的延续性。
说到底,是这秦王对周冲在韩地政策的最好肯定!
“茅兄多虑了,由你接管最好不过了。 ”周冲轻拍茅焦的肩头,道:“小弟多有不到之处,茅兄尽管废除就是。 ”
茅焦忙道:“周兄有所不知,王上特地交待,要茅焦不要改周兄之政。 其实,就是王上不说,我也改不了。
周兄治下的韩地生机勃勃,没有难民,家给人足,税赋比起以前还更多,小弟就是想改也没有周兄之才,守成就是了。 ”
周冲他们略一收拾,马上上路。 不一日,来到函谷关,望着雄关,周冲心中感慨万端。
让周冲感慨地是周冲已经成功地在秦王的国策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迹,这些印迹都有现代施政理念的痕迹。
当初离开咸阳时,能不能得到秦王的首肯,实无太大把握,现在一切都成真,只要继续完善下去,整个秦朝地历史,中国历史走向另一个方向,未必就不可能。
感慨中的周冲给一阵雄壮的脚步声惊醒,只听王翦的声音响起:“大军!”周冲寻声望去,只见秦军排着整齐地队伍,正由西向东行进。
“上去看看。 ”内史腾提议,周冲和王翦马上响应,拍马上了城墙,放眼一望,一条长龙蜿蜒曲折,望不到尽头,正滚滚向东。
王翦非常兴奋地道:“王上动手了!”
不用说,这是秦王开始调动军队,进行战前部署了。 这事早就在预料中,当这一刻真的来到之时,还是让人兴奋,周冲和内史腾猛点头,道:“太好了!”
秦军的先头部队来到城下,周冲王翦内史腾不住地向他们挥手。
突然,一声“周大人”的吼声响起,周冲吓了一大跳,定睛一瞧,原来是秦国的楚营,就是招收的楚国难民组建的军队,现在的他们个个人如龙,马如虎,气势如虹,原先那种颓败之气荡然无存。
周冲兴奋得双手挥舞不已,吼道:“弟兄们好!”
将士们吼道:“周大人好!”
在周冲地兴奋中,将士们从城门下通过,开赴东方。 周冲向东望去,大军行进不见其头,再向西望,不见其尾。
大秦帝师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周冲,王翦,内史腾三人策马而行。 正行间,一阵急骤的蹄声响起,周冲抬头一望,只见一队人马飞驰而来。
到得近前,周冲方才看清,为首之人正是赵高,他身后有一队虎贲卫士,簇拥着一辆大车,周冲一眼就认出了,这是秦王的车。
“王上来了!”王翦眼尖,翻身下马,肃立道上,准备迎接秦王。
周冲和内史腾也下马,内史腾的想法和王翦一个样,也以为是秦王到了。 周冲越看越不象,道:“不对呀,是王上的车没错,可王上没来。 ”
“王车来了,王上肯定来了。 ”内史腾想也没有想地道。
周冲剖析道:“王上出行,一般都是蒙恬将军护卫,只有赵高没有蒙恬。 再说了,王上的车仗很多,这人也太少了点吧。 ”
“对呀!”内史腾恍然大悟,好奇地问道:“可王车来做啥?”
王翦也是想不通道理,道:“等赵高到了就知道了。 ”也只能如此了,三人站在道上。
不一会儿,赵高来到近前,翻身下马,冲肃立道上的周冲三人,道:“王上有旨!”
“臣接旨!”周冲三人齐道。
赵高复述秦王的口谕,道:“周冲自入朝以来,荐贤举能,屡出奇计,乱楚破韩疲赵,治理韩地有功,韩地家给人足,赋税充足,豪强退避,百姓安宁,此社稷之功,不可不赏。
周冲乘王车,入咸阳。 寡人亲迎周先生。 ”
这可是国士之礼,周冲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秦王居然用如此之高的礼节迎接自己,差点尖叫起来,愣了好一阵,才道:“王上厚恩,周冲本该遵从,只是周冲才疏德浅。
于秦之社稷无尺寸之功,不敢当王上厚恩,还请王上收回成命。 ”
赵高复述秦王谕旨一完,也不再板着一张脸,笑道:“哎哟,周大人,这可是王上的厚恩呐,天下间不知道有多少人做梦都想。 你却推辞。
幸好,王上料到你会推辞,王上说了周先生当得此礼!周先生,请吧。 ”
这礼节太高了,周冲自认还是当不得。 婉拒道:“赵大人,周冲实是当不得呀。 ”
赵高笑道:“周先生,你是知道的,王上决定了的事。 不能更改。 你要是不乘王车的话,那就是抗旨。 ”
秦王崇尚法治,赏罚分明,他如此礼遇周冲,自然有他的道理,周冲知道不乘是不行了,只得道:“谢王上。 ”抬脚就要登车,赵高忙拦住。
道:“周大人,请踩在赵高背上登车。 ”
依历史上赵高地所作所为,周冲不是踩着他的背登车,而是要把他踩扁,但在这个世界与赵高相处这些时日来,还没发觉他犯过什么错,踩他的背登车有违情理,周冲忙道:“赵大人。
这使不得。 ”
赵高以手拄地。 拱起身子,道:“王上说了。 路途之上没有上马石,就要奴才给周先生做一回上马石,周先生要是不用赵高这块上马石,赵高是抗旨。
周先生,你这不是要赵高的命吗?”
即使周冲不用赵高这块上马石,秦王也不会在没有事实之前杀掉赵高,顶多责备两句,周冲虽是对赵高有戒心,对于这点还是很清楚,想了一下,道:“既如此,赵大人,周冲得罪了。
”踩在赵高背上,赵高使劲一拱,周冲就上了王车。
赵高站直身子,冲还在发愣的王翦和内史腾道:“二位将军站着干什么呢,还不上王车。 王上要你们参乘,别光站着了。 ”
王翦和内史腾道声谢王上,上了王车。 赵高手执马鞭,上了车辕,挥鞭赶马,直向咸阳行去。
此地离咸阳不远,不过三五里路,很快就看到了咸阳城门。
城门下有不少人,正是秦王率领文武大臣前来迎接周冲,周冲脑袋里热哄哄的,还没等王车停稳就跳了下来,向秦王施礼道:“臣周冲见过王上。 ”
“免了,免了,周先生请免礼。 ”秦王拉着周冲的手,道:“周先生,从现在开始,你见寡人不用再称臣了,更不用行礼。 ”
这是莫大的荣耀,周冲很是惊讶,道:“王上,这万万不可。 ”
秦王挥手阻住周冲说下去,道:“周先生,你知道寡人今天为何亲迎你呢?没错,你在韩地干得有声有色,政绩卓著,灭韩更有你地功劳,但是这一切还当不得寡人今日之礼。
寡人之所以亲迎先生,是因为先生在韩地所行非常新奇,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未有之事,皆在韩地出现。
在先生的打理下,韩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生机,没有难民不说,还家给人足,赋税充足,这都是先生之力。
“韩地之事让寡人眼前豁然一亮,寡人思之再三,不得不说:原来还可以这样治国!寡人一直在想,要是把韩地的经验推而广之,等将来天下归一了,全天下都以韩地之政,则寡人之天下必将是与三王五帝之天下截然不同。
“不同的不仅仅是疆域广大了,更重要的是在于治世之道。
三王五帝虽称圣贤,可他们的治世之道是什么呢?他们敢象先生那样大胆使用商人吗?历来商人都是给裁抑的对象,先生不仅不裁抑他们,还支持他们,在先生地推动下,这些商人虽是图利,可做出来的事好象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指使他们,结果却是非常的好,一个欣欣向荣的韩地就在寡人地眼前。
”
周冲在心里感叹亚当?斯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学理论“看不见的手”,秦王的认识已经接触到这个经济学原理了,秦王真地是太了不起了!
与其说秦王是迎接周冲,还不如说是迎接一种新事物,一个希望,这正是周冲苦心经营的,心里很是兴奋,道:“周冲谢王上。 ”
“先生请登车!”秦王请周冲上了王车,再把尉缭拉上去参乘,道一声:“走!”赵高驾车而去。
周冲有意无意地瞄了一眼李斯,发现李斯满是忌妒。
咸阳百姓分站两厢,齐声高呼:“王上万岁!”
秦王站在中间,左有尉缭,右有周冲,不住地向百姓挥手,道“恭迎周先生!”
百姓齐声道:“恭迎周先生!”数万百姓齐声高呼,响彻云霄,良久不绝。
大秦帝师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一到王宫,秦王要群臣散去,只留下尉缭,周冲,王敖,李斯,王翦,蒙武,内史腾,蒙恬,王贲这些文武重臣,直去书房。
“韩非见过王上。 ”韩非向进屋的秦王施礼。
秦王拉住韩非,道:“韩非,你今天能来,寡人特高兴。
”秦王派人去请韩非,说明了今天请他来是商量灭赵大计,他要是认为秦王可以辅佐就来,要是让为秦王不足辅就不用来,秦王不会勉强他,更不会治他的罪。
自从入秦以来,韩非潜心著书立说,这些书当然都是为秦王写的,但是他总是三缄其口,不愿为秦王出主意,秦王才如此传话给他。
没想到,韩非竟然来了,这说明韩非已经愿意为秦王出主意了,离真正的归降已经不远了,要秦王不高兴都不行。
韩非仍然结结巴巴地道:“谢王上错爱。 ”向周冲行礼,道:“周大人爱护韩地之民,韩非感激不尽。 ”
“好好好!”周冲还没有说话,秦王就叫好了。 韩非说的是韩地不是韩国,这说明韩非不再拘执于韩国一国之念中,秦王当然高兴了。
周冲还礼逊道:“周冲才智驽钝,错漏之处甚多,不敢当先生之言。 这都是王上圣明,周冲无寸之功。 ”
韩非再次结巴,道:“周先生治理韩地之政,韩非想不到,让韩非有眼前一亮的感想。
”他虽是精通帝王之术,也是不能和两千年的文明积淀相比,周冲那些措施他自然是想不到。
“你们就不要再相互谦让了,都坐下,坐下。 ”秦王要众人坐下,道:“今天周先生从韩地归来。
鞍马劳顿,本该先休息,天下征战未息,这休息也休息得不安宁,就不休息了。 寡人决定,趁热打铁,商计一下伐赵之计。 ”
顿了顿,道:“天下虽大。 楚国最劲,然楚国内乱不止,则不足忧。 赵魏燕齐四国中,原本是魏国最强,文侯之国,遗风尚存,数十年来遭到我大秦重创,败军覆师。
割土求和,迁都大梁,已不足忧。 齐国,最远之国,与大秦交好。 灭齐的机会还不成熟,要想灭齐必先灭掉赵魏两国。
“燕国,国小兵弱,前有赵国屏障。 数十年来少与我大秦交兵,不必考虑。 寡人以为四国之中首先要灭的就是赵国。
赵国武灵王遗教之国,民风强悍,士民好斗,最是天下劲兵处,兵利弓劲,实是我大秦的劲敌,不可轻视。
“先祖昭襄王在长平大战中获胜。 却大败于邯郸城下,引为奇耻大辱,赵国实力仍强,赵国是我大秦统一路上仅次于楚国的劲敌,一定要重视。
如何才能一战而下邯郸,诸位请发表高见。 寡人要听你们地肺腑之言,无论你们说什么,寡人都不会怪罪。 一句话。 畅所欲言!”
李斯先唱赞歌。 道:“王上圣明。 臣到过魏国,臣虽不习兵事。 但臣看得出大梁城犹如铁桶一般,守个十年八年没问题,尽管如此,魏王仍嫌不足,还不断地缮修加固。
臣以为,这是好事,这说明魏王无进取之意,只图自保,王上要灭赵,正其时。 ”
“一个只知道往铁桶里钻的君王,必然是一个没有胆色的昏君!”秦王点评魏王。
王敖道出秦王的用意,道:“赵国是四国的屏障,赵国亡则四国不存,王上此举不是灭一赵,而是一举而灭四国。 ”
蒙武赞同王敖的看法,道:“没有赵国,则没有四国。 先破赵,则魏齐燕三国也是指日可下。 ”
秦王看着众人,问道:“你们都认为先破赵为宜?”
“臣等无异议。 ”王翦他们齐道:“王上要臣等打到哪里,臣等就打到哪里,即使是刀山火海也挡不住。 ”
秦王双手互击一下,道:“好,虎气!韩非,你以为灭赵合适吗?”
“回王上,韩非以为先破赵为宜。 然破赵仅为第一步,王上可以把破四国和破赵一起完成。
”韩非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破了赵国,则秦军可以北攻燕,东伐齐,南征魏。 破赵之后,秦军兵锋正锐,士气高昂,王上以泰山压卵之势,一举荡平魏齐燕三国。
兵不再劳,师不再出,一举而收灭四国之功。 ”
这话说得很结巴,但是众人却听得如痴如醉,他一说完,齐声叫好,道:“妙计,妙计!”
秦王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一把拉住韩非的手,道:“韩非,你给寡人出的第一个主意就是如此大手笔呀,就是起太公于地下,也不过如此嘛。
寡人曾有言,得韩非则得天下,此言不虚也。 ”
不要说对韩非一直寄予厚望地秦王高兴,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会兴奋,要知道韩非这条计策的确是很了不起,深思熟虑之举。
“王上,韩非待罪之身,本不该多言,然天下未一,征战不休,韩非于心不忍,不得不言,不当之处,还请王上恕罪。 ”韩非谦道。
秦王轻拍韩非手背道:“韩非,你过谦了,你的话让寡人豁然开朗。
一举而灭四国,看似不太可能,其实可以做到,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在灭赵之战中,我军不能太过疲劳,方能有余力北征燕,东破齐,南伐魏。
韩非,你说,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秦王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战略家,一眼就看出了关键所在,要是秦军在灭赵一战中消耗太大,则余力不足,必然要休整就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良机。
要知道,秦国灭了赵国,魏齐燕三国必然以为秦军一场大战下来需要休整一段时间。 要是秦军不休整,直接发起进攻的话,可以打三国一个措手不及,天赐良机。
韩非看了一眼地图,道:“王上,韩非以为这事应该问缭子先生。 缭子先生胸有成竹,王上垂询,必有妙计。 ”
不是韩非不知道该怎么做,只是这事还是尉缭善长,问尉缭更合适。
秦王明白韩非的意思,道:“韩非,你所想恐怕就是缭子先生所想吧。 缭子先生,你以为要如何才能既要灭赵,又要保住我军地持续战力?”
大秦帝师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尉缭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王上请看,现在的赵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李牧的统率之下和燕国交兵,另一部分在司马尚的率领之下在西线布防,防我大秦东进。 两部分当中,赵军的精锐却集中在李牧手里,司马尚这边的兵力相对来说就弱了许多,这就给我们机会。 ”
王翦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帮尉缭把下面的许说出来,道:“缭子先生的意思是说灭赵之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合围司马尚,进而歼之。 第二阶段,围歼李牧。
“兵法之道,聚则强,分则弱,赵军本是天下劲兵,可一旦分为两部分,其实力就大为削弱,这仗打起来就轻松多了。 ”
尉缭,韩非,蒙武,蒙恬,内史腾齐道:“王将军所言极是。 ”
尉缭接着道:“缭子原本以为赵国之兵必然会由李牧统率,集中一处,那样的话,我军将会打一场硬仗,损失会很惨重,即使灭了赵国,没有一年半载的休整不能恢复过来。 赵军分为两部分,这仗打起来就轻松多了,即使灭了赵国,也有余力平定魏齐燕三国。 ”
秦王笑道:“这都是周先生之计啊。 周先生奇策无方,硬是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把赵军一分为二,便于我大秦各个击破。 周先生,寡人今日以国士之礼迎先生,周先生还自谦不敢当,你给寡人带来的是四个国家,半个天下,寡人除了用国士之礼迎接先生,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
周冲忙谦道:“王上过奖了。 臣不过是尽了一点力,要是没有王上的英明决断,臣不可能成功。 ”这话倒也不是马屁话,周冲虽是把赵王说动了,要是秦王不配合,调动其他力量进行协调,也不可能成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