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行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不低头
接着,后方又出现的八千幽州军告诉了须卜骨都候原因。须卜骨都候知道赵云为什么会一反常态的要跟自己对决了,搞半天,是为了拖住自己。现在幽州军援军来了,自己该败了。须卜骨都候现在内心只有一个想法:“赵云太阴险了,竟然装傻。”
赵云看到援军来了后也不激动,只是继续指挥自己的千人队。另外一边领军的夏侯兰看见自己的大哥赵云被围困,当即率领三千人冲向匈奴中军后方,五千选锋军早就自由射击去了。
选锋军士兵的军事素养很高,即使没有军官指挥,他们也能相互配合作战或是自由作战。五千匈奴败军就被他们射杀的只剩下三千,而自己这一方不损失一人,甚至是,不怎么出力。这就是选锋军的厉害之处。
很快,匈奴军就被幽州军打散了,没有百夫长和千夫长的组织,匈奴军只能各自为战,但是这样一来就会被幽州军偷袭。当然,你或许会问,匈奴军的千夫长跟百夫长都哪去了?
呵呵,这,就得问问选锋军了,只要是军官模样的匈奴人,都被选锋军盯上了,猎杀军官,可比猎杀小兵的功劳要大得多。
须卜骨都候知道大势已去,不得不率军朝北逃去,匈奴士兵个个骑术甚好,逃跑起来也相当顺手。赵云只派出五千选锋军自由追击五十里,其余士兵则救助伤员以及打扫战场。
一个时辰后战场打扫完毕,赵云带着士兵以及所有匈奴军的尸体朝北行军。后方四十里处,高顺也率领大军两万,以五千骑兵开路,一万五千白波军牵拉这牛车或马车也朝北走去。
车上全是匈奴军的尸体,哪怕是前几天战死已经被埋起来的匈奴军也被挖了出来。因为,他们的尸体有大用。
两天后,距离雁门关两百里处,赵云和高顺在这里会师,两支队伍加起来共有三万三千人,高顺一声令下,三万大军全都忙活起来,因为他们要建造一样胜利的标志,那就是公孙续答应过汉灵帝的:京观。
两万多具匈奴军的尸体被堆积起来,一座三十米高的京观就这样出现在了草原上。草原上的第一座京观就是出自高顺和赵云之手,幽州军还好点,毕竟杀的人多了,内心也不那么震撼,可是白波军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炫耀军功的建筑。
一万五千白波军虽然经历过不少战阵,但是略显稚嫩。高顺可没有心情管他们的感受,就在京观造好后高顺宣布,一万五千白波军正式成为幽州军的一部分。
这一下子让这一万五千人沸腾起来。能加入幽州军,说明他们彻底摆脱了俘虏身份,以后是不愁吃不愁穿了,而且还能养活一大家子。
雁门这边一切忙好后,高顺写好奏章送交到公孙续那里,无非就是战役的整个过程。在奏章中,高顺特意提到张辽以及他的国人之处。高顺相信公孙续肯定会对张辽感兴趣。
他却不知道公孙续在接到高顺的奏章后有多兴奋,但是张辽新传是并州军的一部分,而且,张辽的整个家族都在雁门,要想把张辽弄到幽州还是很有困难的。
但是好在雁门离幽州很近,公孙续思虑再三后就在奏章上加了一条,为张辽请功,推荐张辽为雁门太守。然后公孙续就把奏章送往洛阳。
同时,高顺还专门送信给高顺,让他多拉拢张辽至少要让他对幽州军有好感。
其实公孙续不知道的是,张辽对于幽州军是相当的佩服与向往,尤其是高顺和赵云,两人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而且军事才能出众,如果不是已经加入并州军和家族的拖累,张辽甚至都想直接投奔到公孙续帐下。
在雁门休整一天后,高顺留下关兴率一千千骑兵并五千步兵帮助张辽防守雁门,然后,高顺率大军四万五千人前往公孙续的大军所在地进发。
张辽只以为幽州军慷慨,他却不知,雁门的防务基本上是被幽州军把持。当然,这一切都是私底下展开的,关兴也不会把事情做的太明显。张辽成了暂时的雁门最高长官,但是关兴拥有绝对的军队控制权。
雁门之围已解,公孙续马上就派人送了战报给丁原,丁原得知幽州军奉皇帝之命援助并州,当即传令三军援军已到,雁门之围已解,并州军本来被连日的攻城战打的士气低落,现在听说幽州骠骑将军率八万大军来援,人人都积极备战。
另外一边,晋阳城外的草原上,匈奴大营中,这支七万人的统帅呼厨泉也接到了须卜骨都候战败的消息,三万人被打的只剩下八千人不到逃回了河套,这还是幽州军手下留情的结果。
而且,情报显示,汉朝骠骑将军公孙续早就将率领一支骑兵驻扎在九原盯着自己,这让呼厨泉的后背冒出一阵冷汗。
公孙续的大名早已传遍草原,甚至有人说公孙续是西汉霍去病再生,所以才能在十八岁的时候封为骠骑将军,这个解释在草原人中间传的很普遍。
当年霍去病率领骑兵纵横大草原,给匈奴人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噩梦。他不仅是汉朝人眼中的军神,更是匈奴人眼中的恶魔,是长生天派下来惩罚匈奴人的恶魔,所幸的是当年的霍去病早早病死。
但是,隔了几百年,又出现了个这样的人物,而且,这人比霍去病还狠。不仅大破鲜卑占领了鲜卑东部的草原,现在竟然派一部将就击破了三万匈奴军,更可怕的是,他竟然凶残到用匈奴勇士的尸体筑京观。
匈奴士兵一旦想到那几十米高的京观内心就一阵发慌,很多人不禁要想,如果跟公孙续的幽州军交战,自己有没有可能会成为京观的一部分。
而且,幽州军在打败鲜卑的时候也没有筑造京观啊,怎么一跟匈奴对阵就干起了这么凶残的事情。只有一个解释,现在的公孙续真的就是当年的霍去病转世啊,不然他不会对匈奴人下这么狠的手啊。
呼厨泉内心在挣扎,他想撤军,虽然到现在,匈奴军没有捞到多少好处,如果现在撤军,可能会被给自己的地位带来威胁,但是这样至少能保全匈奴的实力。
他自认为自己比不上檀石槐这等英雄,可是就连檀石槐都被公孙续打的大败,自己还有什么机会击败公孙续呢?要知道当初檀石槐可是率领大军二十万啊,这样的英雄加上这样的军队,都只有落败的份,自己这七万人还不是送死吗?
呼厨泉想走,但是不能走的这么没有面子,他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劫掠一番,好歹也不能亏待自己啊。只要自己手下的士兵不跑出太远,只要不遇上公孙续,呼厨泉觉得这次出兵就不算失败。
公孙续到现在之所以还不肯进攻匈奴军,只是因为连日作战,自己手底下将士大多都很疲倦,当初驰援汉灵帝自己手下两万人是一日狂奔一千两百里,赶到战场后又马上投入战斗,然后又是分兵击破了刘豹的三万人马。
现在,高顺率军前来会师,两军汇合后虽然人数上也有六七万人,但是除了自己手下三万骑兵还保持在良好状态外,其余士兵都有点厌战情绪。倒不是幽州军太娇嫩,只是从几个月前开始公孙续东征到现在,幽州军就没有停止过战斗,厌战情绪开始在军中蔓延。
再加上这六万多人马中有一万多是新归附的白波军,战斗力有限不说,军纪也不怎么好。如果想要全部吃下对方的七万大军,公孙续手下的人马就必须要休整。这也是公孙续早早就率领两万五千骑兵驻扎在九原的原因。
高顺率军赶到后马上就加紧了对白波军的整训工作。
不管战斗力怎么样,军纪必须抓起来。不然上了战场不仅帮不了忙,搞不好被匈奴数万骑兵万马奔腾的景象吓唬一下就有可能溃败。这就正应了公孙续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名言:“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大军老是停在这也不是办法,如果不采取点实际行动,反而会让匈奴人觉得幽州军怕了他们。在跟高顺等将商量过后,公孙续点齐军中三万精锐骑兵,一人双马,杀向匈奴军。这三万人中包括一万选锋军,公孙续的三千亲卫,赵云手下的白马义从一千和一万六千各军骁勇之士。
本来援救汉灵帝的时候幽州最精锐的骑兵公孙续只带了一万六千多人,其余精锐都留在草原上用以扫平各反对势力。
兵贵精不贵多的道理,公孙续还是知道的,就算吃不下七万匈奴军,至少也能让对方掉块肉。
霸行三国 第52章 :稳定后方
公孙续留下高顺镇守大营,自己率军来攻匈奴军。
公孙续大军来攻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呼厨泉的大帐中,不仅呼厨泉不想跟公孙续交手,他手下这些万夫长也不愿跟幽州军交手,幽州军自从公孙瓒上任幽州刺史以来就成了草原人的克星。
自从公孙续领兵后,幽州军的实力上升了几个台阶,现在的幽州军已经不是匈奴军能够挑战的了。虽然情报显示公孙续只率了三万人马,但是呼厨泉毫不怀疑,这三万人足以和自己的七万人相抗衡。
尤其是,幽州军中的赵云,张飞两大猛将加上并州战神吕布,有这三员猛将在,幽州军的战斗力必将又要上升一个台阶,猛将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以及对敌军的震慑力,都是不能忽视的。
其实公孙续自己并不想跟匈奴军硬碰硬,因为完全没有必要,只要自己能拖上十天半个月让高顺整训好军队,自己这方就有实力吞下匈奴七万大军。当然,如果呼厨泉找死想硬碰硬,公孙续也不会逃避,因为幽州军,最不怕的就是硬碰硬。
丁原得知公孙续终于出兵的消息后立马挑选出军中精锐五千,人人配好马,每人赏赐钱一千,每天吃饱喝足,只等公孙续大军跟匈奴军交战的时候,这支骑兵半路杀出,必能收奇效。
就在公孙续大军离匈奴军不到五十里的时候,公孙续接到了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呼厨泉跑了,七万匈奴军不战而逃。甚至都不跟幽州军交手,呼厨泉就率军跑了。
公孙续的幽州军马上就抓紧行军,他倒不怕匈奴军会耍什么阴招,自己有绝对的实力,还怕他什么阴谋诡计。
好在自己这一方一人配双马,只要抓紧行军肯定还能追上匈奴军的后军,说什么也要咬下一块肉才行。公孙续一边派人送信给丁原请求并州军配合追杀匈奴军,一边让赵云吕布率一万选锋军一人配三马的去追杀匈奴军,以求拖住匈奴军。
丁原接到公孙续的信件后先是大吃一惊,然后又是一阵兴奋,接着又是一阵脸红。
自己在这打了这么久,还一直是守城战。现在公孙续一来,都不用交战,直接就吓跑匈奴七万大军,这幽州杀人王的名号说出来也真能吓住不少人啊。
丁原在安排五千骑兵配合幽州军追杀匈奴军后马上又回去准备犒赏三军,尤其是要准备礼物,幽州军可不会白干活啊。
公孙续在第二天的时候终于赶上了匈奴后军,匈奴后军两万人被选锋军缠住,逃又逃不掉,打又打不了,想扎营吧,赵云和吕布又会分别带兵来骚扰,这两万人被惹急了,想找幽州军拼命,这不,正好公孙续赶到了。
匈奴军又傻眼了,怎么想拼命的时候就真有收命的来了啊。
公孙续率大军两万五千赶到战场的时候,匈奴后军正跟选锋军缠斗,不得不说,赵云和吕布联手确实厉害,一万选锋军缠而不斗,选锋军硬是靠着充足的马力,顽强的意志力把匈奴后军拖住了。
公孙续赶到战场发现选锋军虽然损失不大,但是只是在苦苦支撑,如果在缠斗下去就不得不跟匈奴军硬碰硬,匈奴军也打红了眼,整整一天一夜,这支汉军硬是缠着自己不放,也不放自己休息。
而且,选锋军很狡诈,不跟匈奴军正面交锋,匈奴军两个万夫长担任保护全军撤退的任务,结果被选锋军弄的自己跑不掉了,两万匈奴人也打出血性了,硬是要在临死前拉着选锋军垫背,但是先锋军跑的快,又有马换,总是远远吊着。
匈奴军发了命的追,在损失了将近四千人后终于咬住了选锋军,虽然没有给选锋军以实质性的打击,但是只要继续拼命,选锋军就算能全歼匈奴后军也肯定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可惜啊,公孙续偏偏率军赶到。
两万五千汉军发动全面进攻,匈奴军虽然有五千敢战悍勇之士留下跟汉军血拼,但是其他人还是崩溃了,选锋军自然就去追击溃军去了,剩下的五千匈奴勇士陷入重围,幽州军的弓箭,投枪全都不要钱的往这些人身上招呼。
五千匈奴军也弯弓搭箭,拿出了自己最拿手的骑射跟幽州拼命,这五千人在追击选锋军的时候一直冲在最前面,箭矢早就用完了,这下,他们想拼命,但是却悲催了。
公孙续不跟他们玩英雄主义,哪怕是两万五千对阵五千公孙续也不干,公孙续就只要一样,速歼残敌。
一个时辰后,五千匈奴军全部被杀,很多匈奴勇士尸体上插满箭矢,就**马也没有逃过万箭穿身的下场。公孙续看着满地的尸体,内心并没有什么愧疚和不安,战场就是这样,如果自己有机会愧疚,那敌人就有就会将自己斩杀。
歼灭这五千人后公孙续下令马上打扫战场,收集双方战死者的尸体,然后大军就朝选锋军追击的方向追去。
一天后,并州刺史丁原写了分奏章给朝廷,大意是:幽州军千里来援,斩杀匈奴军四万有余,并在雁门和晋阳外的草原上筑造两座京观,京观旁有几个牌子,牌子上写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份奏章在朝堂上引起不小的轰动,有人说公孙续大功,该赏,又有人说公孙续年纪轻轻就如此凶残,将来必是朝廷祸患,应当罢免兵权,甚至抓会洛阳候审。
虽然这些建议和指责中大部分是对公孙续不利,但是汉灵帝没有理会。相反,汉灵帝觉得是自己指挥有方才能打破匈奴,这是自己的战功,所以,谁要是诋毁公孙续斩杀匈奴军的事情,汉灵帝就给谁小鞋穿。
但是,又来由于反对声音太大,汉灵帝也不知道该怎么封赏公孙续,最后还是卢植建议功过相抵。公孙续率军即刻返回幽州。另外,汉灵帝回到洛阳后有感于这次叛乱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对天下的控制力不够,于是就搬出了州牧制。
汉灵帝大量任用刘姓子弟担任各州州牧,但是,幽州地处险要,地理位置特殊,这幽州牧的位置竟然留给了公孙瓒。或许,这也是汉灵帝变相的赏赐了公孙续吧。
公孙续大胜匈奴后自然要班师回幽州,丁原自然要率军远送。不管怎么说,公孙续这人很厚道,不仅帮忙杀退匈奴军,还分了七千战马给自己,丁原当然高兴得很。
雁门关外,公孙续率大将赵云太史慈和五千精兵跟丁原告别。
吕布单人独骑送出五十里远,最后,还是公孙续说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奉先兄,我们就此别过吧。”
本来吕布的年纪只比公孙续的父亲小几岁而已,但是吕布一直强调跟公孙续要平辈相交,公孙续也只得同意。
看着这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孩子称自己为兄,吕布也不禁笑了起来。吕布知道再送下去就要到幽州了,于是吕布大笑道:“他日若有机会,我必定去幽州拜访,等我女儿绮玲长大了,我必定将她许配给你,哈哈哈哈。。”
说完,吕布救策马走了,公孙续等人不禁莞尔,这吕布,还真是性情中人。
高顺已经率领其余六万多兵马从草原回幽州去了,因为草原东部的战事还没有完全结束,高顺正好回去平定鲜卑东部。
草原上的事情有戏志才,贾诩为军师,有徐庶徐荣为统帅,再加上骁勇善战的幽州军,公孙续根本就不不用操心,现在高顺又率大军回去,相信不出一个月,草原东部必定全归公孙续。
其实,不是公孙续不想继续讨伐鲜卑,而是,现在公孙续手下的地盘太大了,鲜卑东部草原毗邻乌桓,已经不能再向北扩张了,加上公孙续早前就占有的辽东以及几个月前打下的三韩地区。
公孙续现在手上的地盘加起来抵得上两个幽州,好在公孙瓒帮忙隐瞒,不然公孙续恐怕过不了这么顺心的日子。
公孙续自己思考过,鲜卑东部平定后必须留至少五万大军留守,留守的最好将领他也想好了,就是颜良跟文丑,以他们两个人的能力,必能镇守北部草原。
辽东地区虽然早就打下,但是由于辽东处于中心位置,军事力量绝对不能弱,公孙续决定留大军十万于辽东由徐庶坐镇辽东,虽然三韩地区也打下,但是往北还有高句丽等敌对势力,这是公孙续的大后方,必须要有大军镇守。
而且,公孙续打算在这里建立海军基地,所以,这个大后方自然而然就成了重中之重。公孙续已经决定由徐庶率大军十万镇守三韩,威慑高句丽。仔细一算,公孙续的所有力量就这样分散掉了。
公孙续手上本来有正规军二十万,但是由于自己占领的地盘都是不太平的,不得不留下大量兵力防守,而公孙瓒手上的兵力也只有十多万,幽州毗邻草原,到处都是关隘,就算幽州有数十万大军,也会被分散掉。还是实力不行啊,不然也不会这样畏手畏脚。
安排好一切后,公孙续手上还有五万机动力量,但是这五万人名义上是属于幽州军的行列,公孙续虽然是骠骑将军,但是除非是有战事,否则,他也无权老是带领大军。
公孙续将这五万人安排在辽西,乐阳,渔阳等地,跟自己手下的实力交相呼应,同时也帮自己老爹镇守边疆。
公孙瓒虽然知道自己儿子手上有大量的军队,但是他更清楚自己儿子不会害自己,所以,当公孙续只安排五万人回幽州接手防务的时候公孙瓒也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自己儿子有他自己的打算,自己没有必要过问。
公孙续把自己的安排以信件的形式传给了各个将军,而他自己则率着五千兵马悠哉悠哉的回幽州。
五千人,每人陪三马,大军的行军路线是先过雁门,穿常山,过中山,最后直奔右北平。
公孙续这样安排自然有自己的道理,一是因为赵云,赵云离家多年,现在也算是功成名就,是该会家看看,而且,公孙续打算这次把赵云全族迁到幽州,毕竟,等天下大乱的时候,常山真定必定会被战火波及。
这二嘛,公孙续接到手下暗线的消息,郭嘉已经决定投靠自己,现在已经到了河间,跟郭嘉一起来的还有甘宁,这两人是在半路上遇到的,当时甘宁打算带着手下八百儿郎跟着甘宁北上投靠公孙续,却不想在半路上自己手下人劫持了郭嘉。
本来是想捞点小钱,却不想捞着个同路的。甘宁一眼就看出郭嘉是有大才能的人,后来又知道郭嘉跟戏志才是同门,当即,甘宁就要求跟郭嘉一起去北疆。
郭嘉看自己一个人上路也不安全,加上甘宁这么坚持当然就同意了。有八百悍勇之士加上一员大将保护,郭嘉高兴还来不及,哪会拒绝。
路过常山的时候,赵云在前开路,冀州本是大汉相当富裕的一个州,可是由于黄巾之乱再加上各地官员的胡作非为,公孙续看到的常山是一遍落败的景象。
一路上也遇到不少山贼,还没有等他们来抢劫,公孙续就派人传令让他们归降。公孙续的大名早就传遍天下,山贼哪敢不从啊,不到几天,各个山头的山贼都烧了山寨投奔公孙续,几天下来竟然有六千人前来投效。
公孙续让太史慈带着五十亲兵整训这些人马,太史慈自然明白公孙续这是给自己独立领兵的机会,当即就认真的训练起这些人。
赵云策马走在山路上,看着熟悉的景色,赵云内心一阵感慨。
当初因为樊素素悔婚,自己负气出走,本以为自己再也不会回来了,毕竟当初自己不过是个会武艺的寒门子弟而已,就算去当兵想当到将军起码要二十年,不想,遇到公孙续,自己不仅成了手握重兵的大将,更是娶了甄家大小姐,成了绝对的实力派。
赵云不能不感慨啊,当初十八岁一人出走,何等落寞,七年后,自己回来了,衣锦还乡,何等荣耀。赵云都有种在梦里的感觉。
越是靠近家乡,赵云内心深处的那个影子就更加清晰。
“她还好吗?或许现在应该为人母了吧。”赵云内心不禁问道。
当年的那个少女,那个自己付出了全部感情最后又一声不吭弃自己而去的女孩,现在在哪,过的怎么样呢?没有人来回答赵云。
赵云内心一阵苦涩,赵云骑着白龙马悠闲的走在山路上,突然,前方传来一阵争吵声将赵云惊醒。不等赵云下令,自然有亲兵上前打探消息,不一会亲兵回来说道:“启禀将军,前方一群流民在争夺食物,没有其他情况。”
赵云点点头,这种情况见怪不怪了。赵云带着手下五十名亲兵继续赶路。
当路过这群流民的时候,赵云停了下来。
“都是自己家乡的人,能帮就帮吧。”赵云内心想道。
当下,赵云就下令道:“天色已晚,不适宜继续赶路,尔等打探一下附近消息,找寻适合扎营的地方,派两个人回去禀告将军这里的情况,请将军定夺。”
命令下达后四十名亲兵去执行去了,剩下的十名亲兵将赵云围住,这是他们的使命,哪怕是最安全的地带,他们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将军。
这群流民大概五六十人,所有人都吓的不敢乱动,对方五十人都是官军打扮,而且个个骑着高头大马,每个军士的眼神都是那么冷漠,有经验的老人早就看出来这些军士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不能惹。
赵云看着战栗的流民,内心也不由一阵苦笑,看来还是吓到他们了。
赵云和蔼的说道:“众位乡亲不要怕,我赵云本是常山真定人,和诸位算得上是家里人,你们不要担心,我的士兵不会伤害你们,待会我会让士兵发放粮食,你们排队领取就是,不要乱。”
流民一听说要发放粮食,都兴奋的跳起来,这些人都好几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现在有人发善心,真是老天开眼啊。所有人都等着官军发粮食,也有人立马往别的地方跑去,他要将这个消息告诉别的亲戚和家族人。赵云自然知道他们的意思,也没有强加阻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