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行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不低头
霸行三国 第53章 :发展内政
公孙续的大军赶到扎营地点后发现前方竟然聚集了一千多流民,等赵云汇报后才知道是赵云大发善心的后果。公孙续也没有指责,逢此乱世,都不容易啊,当即,公孙续下令埋锅造饭,安营扎寨。
这里离赵云老家赵家村不足十里,赵云已经回过家一次,赵家村的人听说赵云当大将军回来了都跟着抢着要来看赵云,很多人更是央求赵云带自己去幽州,常山已经呆不下去了,兵荒马乱的,老百姓都没有好日子过。
再加上赵云把哥哥赵风一家接走后赵风都在军中当上大官了,这等好事谁也不想错过。赵云不忍心赵家村的人受罪,当即答应明日带领大家去幽州。
大营外飘散着肉香,很多流民都在流口水。多少年没有闻到过肉香了。想不到骠骑将军这么大方,竟然给流民煮肉汤,烙大饼。很多人一开始都以为这些官军最多只会把吃剩下的东西丢给自己。
本来嘛,他们是幽州军,没有义务管自己的生死,而且,只要对方不高兴,随时可以要了自己的命。可是这骠骑将军竟然如此厚待流民。赵云将军也是难得的大好人啊,常山真定能出这样的英雄真是常山的福气。
流民在排着队领取食物,每人两个大饼加一碗肉汤,不分男女,孩子都是管吃饱,这等好事,就是平时最好的日子也不曾有过啊。而且,流民都发现,其实这肉汤根本和自己以前喝过的肉汤不同,这肉汤里竟然还有大块大块的肉。
很多流民好多年没有吃过肉,一时看着碗中的肉汤都不敢下口。有人都怀疑这是不是人肉啊。不然官军哪会这么好啊。有一个老人饿急了也不管自己老伴的劝阻,马上喝了一口汤又抓起一块肉塞进嘴里,这老人咀嚼了半天终于吞下去了。
好半天这人才回过神来说道:“美味啊,这羊肉真是美味啊。我家当年也养了不少羊,要不是黄巾贼,我现在都还能天天吃上羊啊。”
其他流民看着这老人说出这话,当即明白这肉不是人肉,是货真价实的羊肉啊。有一个年轻人拿起大碗说道:“樊老以前家有千金,牛羊几十头,樊老都说这是羊肉,那这肯定就是羊肉啊。”说完就抓起碗中的肉往嘴里塞,他也不怕噎着。
赵云一直在维持秩序,想要让流民排队领取食物也是很难的事情,为此,赵云不得不安排七十名亲兵指导流民领取食物。刚才的一幕赵云全都看在眼里,本来赵云要上前解释,可是这位叫樊老的帮了自己的忙,自己不用解释了。
赵云微笑着朝这老人走来,他要感谢这位老人,不然,恐怕还真会引起不小的误会。
赵云走到老人面前行礼道:“多谢老丈直言,晚辈在此谢过了。”
这老人一听这个将军还来谢自己当即吓的跪下哭道:“草民岂敢受将军之礼。”老人身边的流民也都吓的跪下。
赵云也无奈,只得上前扶起老人,就在赵云扶起这老人的时候,他发现这老人好眼熟,赵云疑惑的看着这老人嘴里问道:“不知老丈老家在哪里,我怎么看着你眼熟啊。”
这老人一听这话也仔细端详起赵云来,看着看着,这老人又跪下,惊慌失措的说道:“你.。你.。你是赵家二郎。”
这老人身边的老伴一听这话也吓的跪下直哆嗦不敢抬头。赵云仔细一想终于知道这人是谁了。
赵云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哭,他只得扶起老人,然后说道:“你们,是素素的父母吧。晚生赵云在这见过伯父伯母。我想你们现在应该也是无家可归,你们就跟我回幽州吧,有我赵云在,你们就不会饿肚子。”
说完,赵云就走了,两位老人也不敢回话,当年自己对赵云做过不少过分的事情,现在,是报应啊。赵云没有向他们询问樊素素的事情,连她父母都成了流民,樊素素要么是死了,要么就是远嫁他方了。不管怎么说,赵云都觉得自己是遇不到她了。
由于公孙续在击败匈奴的时候缴获大量粮草牛羊,除去高顺带走的,公孙续还是留下了不少粮草,因此,公孙续不会担心粮草短缺的事情发生。
很快,骠骑将军发放粮草的消息传遍了常山,很多流民都向公孙续大军所在的地方汇集,公孙续在汇合郭嘉甘宁后就直接往右北平去了,顺带的,带走了将近两万流民。
相邻州的官员没有出面阻拦,一是怕惹怒了公孙续,二吧,这些流民留在自己统治范围内也是压力,还不如让他们跑到幽州去。再怎么说,公孙续一路降服了不少山贼,各地官员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公孙瓒为了方便和家人团聚,已经把家室都迁到了右北平。右北平经过公孙续父子的经营,早就成一座土城变成了一座军事堡垒,高大的城墙十里外就能看到影子。
历史总有相似性,历史上的公孙瓒就是把自己的大本营定在右北平,现在,还是在右北平。公孙续在右北平呆了半个月后就留下赵云安抚流民,自己带着郭嘉,甘宁,太史慈并三千亲兵去了辽东,跟着公孙续一起上路的还有他的妻子甄道。
公孙续也不忍老是跟她离别,再加上这次去辽东不是打仗,就将她带上了,权且当作郊游吧。
至于为什么不带赵云这员大将,呵呵,原因很简单,赵云的夫人甄姜有喜了,算起来也快五个月了,赵云的大哥赵风说什么也要赵云留下照看甄姜。
乐昏头的赵云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公孙续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强拉着赵云离开,只得以安抚流民为借口将他留下。
公孙续一行人来到辽东后,鲜卑草原的事情也解决的差不多了,和连以及他的部落远迁西边,不敢跟公孙续的势力搭边。按照公孙续的指令,以颜良为主帅,文丑为大将,率大军五万镇守鲜卑东部草原。
鲜卑东部草原防线太长,仅仅凭这五万人肯定是防守不住,颜良便采取藏兵于民的政策,鼓励草原投降的部落参军,组建民兵。就这样,草原东部可战之力达到十万,完全可以防守住战线。
公孙续一路上不断向郭嘉讲解自己的实力和各个部门机构,尤其是匠作营,兵器监,以及自己对有一技之长的人的奖赏制度,郭嘉在听了公孙续全部的讲解后立马赞叹道:“主公真神人也,能不嫌弃那些低贱的匠人,甚至封官,仅此一举就超过袁绍等人远矣。”
能得到鬼才郭嘉的赞叹,公孙续内心也不禁飘飘然,其实郭嘉哪里知道公孙续这招乃是借鉴后世的制度。
同时,公孙续也不得不赞叹郭嘉的眼光,要是换成别人,就算不抨击公孙续的做法,起码也不会同意,至少也是需要思考下。可是郭嘉就能一眼看到其中的好处,这种洞察力,公孙续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永远不可小瞧啊。
在观察过公孙续的辽东大本营后,郭嘉暗自庆幸自己选对了人,至少这份实力,天下间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同时,郭嘉在认真思考也提出了不少建议,最后甚至和公孙续商量出流水线生产方法大大的提高效率。
在和郭嘉讨论了六天后,公孙续决定对自己手下的大本营做点改革。首先,所有重要军械的生产要绝对保密,所有技术高超的匠人的家属必须也要住到将作营内接受保护和监视。所有匠人的子女可以免费入学,将来是当官还是从军亦或是继续当匠人,都由他们自己决定。
第二,军械的生产改为流水线方式,简单的说就是一部分人负责生产军械的一部分,最后再由技术高超的匠人完成关键的流程和最后的步骤。这样不仅节约人力财力,还能提高保密性和生产效率。
第三,军粮采取配方制,为了达到远途奔袭等战略要求,军粮的生产必须提高要求,不仅要保证军粮不会变化,还得保证军粮的营养。最后,在许多匠人的合作下终于研究出可以将军粮弄熟后制成干粮,然后压缩支撑小块,再用专门的储物袋装着。
实际上跟以前的干粮没有区别。但是这次研究出的军粮保证了配给的合理性,而且每块军粮中肉和粮食的比例都恰到好处,最后用千斤铁块压缩,军粮的体积变的很小,方便携带。储存更加容易。
第四,大力研发弓弩,刀剑等实战兵器,尤其是对于冶铁炼钢,公孙续加大了投入,只有兵甲犀利,自己在跟敌人交手的时候才能占有更大的优势。
对于怎么炼钢,公孙续根据自己的记忆总结出不少建议,比如利用水力代替人力,采用煤作为燃料,同时,公孙续也派人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寻找铁矿煤矿等矿类,只要发现并上报都重重有赏。
最后,公孙续决定在幽州每年举行演武大赛,并在幽州建造举荐堂,凡是有才能的人,不论出身,不论家境,都可来幽州发展。这也是公孙续发现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后人才反而显得稀少了,尤其是中间力量的人才,地方需要太多人去管理。
而现在举行考试的制度和举办学堂明显不合适,这天下还姓刘,公孙续暂时没有这个胆去干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好在公孙续知道三国时期人才众多,尤其是寒门子弟,报国无门的人才太多了,关键就要靠自己去发现。
这项改革也深得郭嘉的赞许,同时,戏志才,贾诩,田丰,沮授和审配都写信来说希望公孙续早日建立举荐堂,因为很多事情都要他们自己去处理,都快忙不过来了。
公孙续也没有办法。好在自己本家公孙家联合了幽州几大家族都支持自己,能派出不少子弟来帮助自己处理事务,不然,公孙续也没有心情扩张领土啊。
安排好这一切后公孙续留下郭嘉主持改革的大局,他自己却率着甘宁和甘宁的部下来到了乐浪的一个港口,乐浪有一座军事基地,专门生产船只,这个军事基地早在徐庶攻下辽东的时候就开始组建。
由于辽东深林很多,有最好的建造船只的原料,公孙续就把自己的远航基础定在了这里。当甘宁看着还上漂着十七艘巨舰的时候,甘宁也呆了。
纵横长江这么多年,甘宁见过的最大的船只也就是荆州水师的巨龙战船。可是那些战船跟眼前的巨舰比起来简直差的太远。甘宁甚至都怀疑这等巨舰是不是神仙帮忙建造的。
得知甘宁的疑问后公孙续不得不做出耐心的解释,最后公孙续总结道:“这十七艘巨舰命名为幽战号战船,这是我这么多年耗尽人力财力在建造的战船,它们的威力和作用只有到大海上才能体现,兴霸,眼光要放远点,长江跟大海比起来不算什么。
我要你在三年内组建出海军,远洋航行到海外,我有很多理想要在海外才能实现,而且海外还能给我们提供金银,香料,优等战马等数不尽的物资。
等实力足够后,海军还能用于远程攻击,必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兴霸,我的海军大都督的位置可是一直为你而留,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甘宁听着公孙续描绘的蓝图,他自己也呆了,甘宁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出海,以前他觉得自己能成为长江霸主就行。现在,他发现自己的眼界真的是太狭隘了。
天下何其之大。自己真是浪费了这么多年光阴。但是甘宁知道责任重大,他觉得自己不一定能做到,当下,甘宁只得请求道:“主公,兴霸能力有限,而且我一个人也干不了这么多事,请主公为了指点迷津。”
公孙续看着海平面上即将沉落的太阳,轻声叹息道:“我知道这任务巨大,非你一人之力能完成。我给你半年时间招揽人才。后天,你就带着我的令牌回江东,荆州,那里英雄众多,你必能招揽到不少人才,到时候你们一起努力,必能早日组建出海军。”
甘宁领命后站在公孙续身后也看着夕阳。在别人眼中,夕阳是那么伤感,穷途末路而已。但在甘宁看来,今日沉下的夕阳,只为明日的升起而努力,自己已经遇到明主,不出三年,甘宁相信自己就能名动天下,到时候看还有谁会称呼自己为锦帆贼。甘宁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做到。
过了几天后,甘宁就在这公孙续的令牌和五十名得力手下离开了辽东,海军的组建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公孙续等了这么多年,他也不会着急这一时,而且,就目前来说,海军的实战价值还没有体现,只有等到从海外掠回大量物资,金银后,海军的价值才能被世人知道。到时候,公孙续相信自己必将立于不败之地。
霸行三国 第54章 :海军初建
甘宁离开后公孙续还呆在乐浪,正如公孙续对甘宁说过的,海军凝聚了公孙续全部的心血,现在好不容易有时间了,公孙续自然要全身心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理解公孙续为什么要在海军身上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要知道,公孙续的海军不是简单的水军,要建立一支成建制的海军还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
如果把这些人力物力投入到陆军中,起码可以再养十万精锐骑兵。公孙续麾下赵云颜良等将不止一次的建议公孙续放弃或暂停海军的建设,一向善于听取下属意见的公孙续少有的**独裁了一次,在海军建设上,公孙续绝不让步,为此,他的老丈人没少跟他闹脾气,最后公孙续都陪笑脸的向甄逸道歉,哄他花钱投资海军建设。
公孙续的海军现在初具规模,有大型战舰十七艘,船厂内还有三艘即将下水,海军目前人数有三万人,真正驾驶幽战号战舰出海过的海军也不过三千人,其余海军士兵还处于训练中,海军大都是从当年的黄巾俘虏和南边的流民中挑选出来的。幽州男儿本不擅水,地理条件限制,更别说在幽州组建海军。
最近,辽东大本营的将作营中出厂了一批巨弩,这是公孙续手下的匠人和从洛阳迁来后被公孙续留下的匠人一起用了四个月才研究出的巨弩。
他们参照公孙续提供的信息和画出的图纸,经过不断改进才有了巨弩的出现。其实公孙续的提供的图纸也是仿照前世看到的宋朝的八牛弩画出来的,之所以要改进,是因为公孙续强调这种巨弩不易操作,而且运输行动不便,公孙续要求使用滑轮组上弦,这样就能节约能力。
同时还要装上准心,这样能提高精准度。皇天不负苦心人,公孙续在投入了将近三万金后终于有成果了。这中射程可达八百步的巨弩被命名为破云弩,意思是这种朝天射击都可以达到云层的高度。
破云弩不仅射程远,而且可以一弩三箭,只需要三人同时操作,一人上箭,一人瞄准,一人辅助。第一批破云弩只有三百具,公孙续把这三百具破云弩装在了三艘幽战号战舰上,这个决定可让颜良等人眼红不少,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不给陆军,真搞不懂公孙续怎么想的,装在那些大船上又不能上战场,完全是浪费啊。
三艘幽战好战舰装好破云巨弩后出海试航了几次后,三个舰长表明幽战号战舰现在可以用于实战了,公孙续决定自己要出海一次。这次出海,公孙续总共带领海军一万,分五艘幽战号战舰搭载,每艘战舰另外再配水手五百人。
一切准备就绪后,公孙续带着甄道就出海了。当五艘战舰的舰长问及这次出海是干嘛的时候,公孙续简单明了的回答说:“游玩,捕鱼。”
五个舰长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游玩能理解,你捕鱼竟然用这么大号的战舰,这只有脑子有病的人才会干这种蠢事吧。不过这种话在心里想想就行,还真没有人敢说出来,公孙续虽然不怎么严厉,但开玩笑的时候还是比较少的。
公孙续自然知道自己手下人怎么想的,不过公孙续不在意:“这群傻瓜知道什么叫鱼啊,平时在江河里打上一条几十斤重的鱼就兴奋的不得了,打上一条河豚之类的大家伙更是奉为神物,呵呵,一群见短浅的家伙,将军我就带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大鱼,不抓几条鲸鱼回去,你们是不会懂我的。”
公孙续站在船头甲板上意淫的时候,旁边的甄道时不时好奇的看着自己丈夫:“这人不会是脑子有病吧。”
在大海上航行三天后,公孙续的船队已经离乐浪海岸线几百里远。刚开始甄道还能因为初次见识大海而兴奋的睡不着觉,但是在还上航行了一天后甄道就兴奋不起来了,大海不想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温顺,时不时的,海上风浪总会摇动幽战号战船。
还好幽战号战船就是为了能在还上航行而打造的,所以,虽然甄道不适应大海的生活,但也还没有到晕船的地步。不过公孙续在还上观察了三天后终于露出了笑容。他已经发现了鲸鱼的踪迹了。终于在继续追踪了半天后,公孙续的船队追上了自己的目标。
七天后,公孙续的船队回到了乐浪的港口,港口附近已经有不少人在等待,公孙续出海前说过这次出海肯定能有大收获,到时候必能给众人带来惊喜。
本应远在草原的文丑也在港口等着,他之所以会来主要是因为颜良想向公孙续要一百具破云弩,颜良也知道公孙续不一定会答应,所以让文丑专门来要。
张飞赵云也来了乐浪,京城的暗线传来了一些消息,有些事情需要公孙续决定,贾诩专门写信让他们过来。所以,他们也放下手头上的事情,专门跑到乐浪等公孙续回来。
海面上传来一阵号角声,这是幽战号回港的号角声。远处终于出现了幽战号的影子,五艘战舰排成一条直线相隔一定的距离并排航行。每两艘船的中间都有一道渔网,这是公孙续用战舰和渔网在驱赶鱼群。
半刻钟后,五艘战舰到达港口,渔网里挤满了各种各样的鱼,等候在岸边的妇女,儿童马上拿着手上的篮子去海边捡鱼。
这次出海的收获起码够乐浪的居民十天食用,更重要的是,公孙续带回了六头庞然大物。
战舰后面拴住的六头鲸鱼,由于被幽战号战舰挡着,港口上的所有人都没有看到,公孙续站在船头大手一挥,岸边准备的两百只小船马上航行到战舰后面,小船上的军士看到六头鲸鱼的时候都惊讶的合不拢嘴。
在他们的认知中,这种庞然大物是不能存在的,但是公孙续却一下子带回来了六头。不少军士挥舞着手中的船桨,嘴里高呼:“主公万岁,主公万岁..”
岸上的赵云张飞文丑三人还不明白军士们为什么呼喊的时候,第一头巨鲸出现在战舰后面,纵使这三人是军中大将,也不得不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公孙续笑呵呵的从船上走下来,嘴里问道:“你们怎么过来了,这次正好我们一起尝尝海鱼的味道,你们肯定会惊喜的。”
赵云三人从惊愕中回过神来,现在他们有点明白公孙续为什么致力于海军建设了,就目前来说,至少海军可以提供大量的海鱼供百姓和军队所用。在这个连吃饱饭都是奢侈的年代,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听到公孙续发问,赵云走上前对公孙续说了几句话。公孙续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继而,公孙续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没有人知道公孙续在知道赵云带来的消息的时候为什么他还笑得出来,只要公孙续自己明白,该来的还是会来。
赵云传来的消息只有短短几句话:“皇帝病重,何进专权,袁家秘密在地方召集军队。”
公孙续自然知道历史的走向是怎么样的,但是他也说不准汉灵帝到底什么时候会死,很多历史事情公孙续也记得清了,再加上很多变故在内,公孙续更加说不准这些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但是公孙续知道肯定不会太久。
公孙续回到军营后思考了很久,他觉得自己现在还不能卷入朝廷的争斗中,不然,自己极有可能会被算计。要说打仗,公孙续敢说谁都不怕,但是一说到玩弄政治,公孙续觉得这种事情该交给自己手下的几个军师解决。
现在还是汉家天下,公孙续也知道自己还必须收敛。经过再三思考,公孙续决定以狩猎为名,召集贾诩,戏志才,郭嘉,徐庶四大军师和颜良关羽等将领来乐浪商讨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
不是公孙续不想把田丰,沮授和审配也召集过来,一是因为地方事务太多,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人都调过来,二吧,这三人背后多少都还有点世家的影子,内心还是更倾向于刘家,现在就把他们弄来参与这种军机大事反而会影响主仆关系。搞不好还会逼走他们,这都不是公孙续愿意看到的。
公孙续想好所有事情后马上写信给各地大将来乐浪,还好上次草原大战幽州军的强横吓住了所有草原势力,再加上上次大战给鲜卑,匈奴都造成不小的损失,没有个两三年很难恢复,所以,现在的边境很安稳,这也是公孙续敢于调集各地大将的原因。
这信件传到各人手中再加上他们所有人都赶过来起码也要七天时间,所以,公孙续在忙完这些事情后马上带领赵云张飞文丑三人参观海军基地,同时和所有船工一起讨论造船的事情以及修补船只。
这次航行可谓是海军第一次正式出海,虽然没有征战,但是能从大海中抓回六头巨鲸和大大小小各种鱼类,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有了这次为开端,以后幽州海军就可以频繁出海甚至远航到其他地方。
南洋,日本,东南亚,台湾等这些还不被世人所知道的地方都蕴藏着巨大的宝藏,这些都等待着幽州军去寻找,去开发。这也是公孙续内心的想法。如果仅仅以幽州和辽东等地,公孙续知道自己的势力很难在以后的征战中占有优势,唯有靠海军从海外掠取资源,甚至在海外占领地盘,然后移民过去开发,幽州军才能不断壮大。
公孙续内心的想法到目前为止恐怕也就甘宁能够了解一点。甘宁也隐隐感觉到公孙续似乎是要将海军提拔为何陆军一样的地位,虽然这看起来很不可能,毕竟古往今来,各朝各国所能依靠的,绝对是靠强大的陆军,就像强秦,就像曾经的蹋顿,就像那刘秀。
在回来的当天晚上,公孙续举行了篝火晚会,乐浪军民全体欢庆。乐浪的本地居民很少,大部分都是当初的黄巾乱民迁徙过来的,他们当中很多人刚来的时候都觉得被公孙续骗了,或者说,公孙续是要将他们丢在这不毛之地自生自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