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千年龙王l
“你说你能解决刻版的问题?”柴绍止住了笑,看着云浩。以前见过云浩这种认真的模样,只要他认真起来。目前来看,还没有什么事情是他解决不了的。
“嗯!”云浩点了点头。走到书桌旁,对着李二以伸手。
“干嘛!”李二纳闷儿的道。
“二爷将私章接云浩一用,还有柴大官人的。”这年月经手文书都要签名画押,有身份的人自然不能用手指头到处乱戳。私人印章,大多都是随身携带。如果需要签名画押的时候,非常拉风的拿出价值不菲的印章。蘸着印泥往纸上一盖,满脸的高傲与自豪。
李二和柴绍疑惑的将自己的私章递给云浩,只见云浩用小绳将柴绍和李二的私章绑在一起。蘸着印泥在纸上盖了两下。抬头看看一头雾水的李二和柴绍,又接着盖了两下。
天可汗和镇国大将军自然不是蠢货,当云浩盖到第三下的时候。柴绍的眼睛忽然一亮,旁边的李二行动更快。一把将云浩薅过来,仔细研究了一下云浩的脑袋。很有一种想劈开的冲动!
“这小子的脑袋是怎么长的,这么简单的事情。几百年间就没人想到,大家都在傻了吧唧的刻版。”李二的眼睛不是x光机,自然研究不出个所以然来。
“汉字一共就那么些个字,除去生僻字。其实常用字更少,只要用木头刻出一样大小的字模来。想要印什么书,都木有问题。而且,这些字模还可以重复使用。若是保养得宜,硬木制成的字模用个十年八年一丁点问题都木有。”活字印刷用的是泥范,不过云浩觉得泥范制造出来之后还要烧制。远不如直接刻木活字,反正工匠是现成的。只要刻出万吧字,应该就可以印完三国演义。
“此事可成!”相对于雕刻一块块雕版,制造万把木活字不成大问题。只要招足够的工匠,一两个月差不多就能完成。以李家和云家现在的财力,绝对木有半点儿问题。
云浩贼兮兮的笑着,他的眼前好像看到了一座座铜钱堆成的山。
书这东西一直在为世家大族所垄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书籍价格昂贵。尤其是五胡乱华期间,一些珍贵的雕版被毁弃之后。很多书籍就成为了孤本!别说是一般人,就算世家大族自家子弟,等闲也难得一见。好多学问,自此便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就比如,华佗那麻沸散的药方。
人类文明的传承,很重要一点就是在积累。好多东西就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被研究出来。书籍作为知识与文明的传承,绝对不能如此昂贵。云浩感觉自己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可惜这年月似乎木有诺贝尔奖。
说干就干,李二和柴绍找人忙着刻木活字。云浩则是在家里,将故事讲出来。然后由张妙柯记录下来,整理成册。其实这活应该是云浩来做,可惜云浩那两笔字实在是不敢恭维。李二看过一次的评价就是,雪泥鸿爪!
也不知道张妙柯在书法上下了多少年功夫,字迹娟秀端庄。难得的是大小还一致,云浩忍了很久才忍住裱起来挂墙上的冲动。
如果用这样的墙纸,手腕酸疼的张妙柯会跟云浩玩命。
仅仅一个月,木活字就雕刻出来了。足足有一屋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云浩拿起十几块木活字摞成一摞,几乎木有发现误差。对于古人的工匠精神,云浩有了新的认识。在云浩的坚持下,李二给那些工匠们加了工钱。
工匠头子捧着银钱,感动的眼泪哗哗的。对着云浩作揖打躬,声言只要云家使得着,肝脑涂地都不在乎。
作为雕版工匠,其实待遇并不差。虽然赶不上贵族,但拿到工钱之后比一般的百姓还是要强。之所以这样感激云浩,是因为云浩对于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尊重。很多时候,工匠需要的并不是钱,而是这种对手艺的尊重。
活字弄好了,雕工头子亲自打造了一个范框。木活字摆在里面,然后夹紧。上面涂上油墨,在纸上轻轻一按。所有人的脑袋都探了过去,一个个眼睛瞪得牛大。待木活字离开纸上之后,云浩一下子便跳起来,成了!!
有了木活字,干活自然就会快上很多。有人负责排版,有人负责油墨。有人负责校对,有人负责装订。后世的流水线作业法被云浩鼓捣出来,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人们三班倒,歇人不歇版。不到三天,三国演义第一册便刊印完毕。当然,这第一册只讲到了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云浩看着喷着油墨香气的书有些遗憾,还是没有小人书的感觉。太怀念那个图文并茂的年月!小人书,承载了一代人的快乐童年。
一千册《三国演义》刚刚一上市,便被手疾眼快听到消息的家伙抢购一空。这是什么,这是书。居然只卖十贯钱,这就是白送。虽然不知道里面写的神马玩意,只要送到别处的世家大族。翻一倍,还是不成问题的。
有些家伙为了抢到两本书,头天晚上就在云家的书铺子前等着。当然,第二天早上他们如愿以偿的买到了限额的两本书。云家做生意讲究,买东西要排队。先来后到分得清清楚楚,如果有插队的。就会有穿着黑衣劲装的大汉过来问题,“咋的!兄弟,哪不舒服?”
有彪乎乎的家伙如果回瞪,那些大汉立刻就会问:“你瞅啥?”
“瞅你咋的……!”
为了达到最大传播量,云浩规定每人限额只能买两本。这就造成了每天晚上,都有人抱着被子在书店前面排队。有了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雇佣排队的家伙应运而生,只要帮忙排队买书,就能得到五百文的好处。一时间,晋阳城里排队成风。人们纷纷抓住这致富的东风,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匹人。
“浩哥儿,三天咱们就赚了一万贯。”侯君集的眼睛激动的通红,看着堆积如山的铜钱,手舞足蹈。远看像是钟馗捉鬼,近看好像黄巾起义。
“这只是开始,书籍作为学问的传承。多年来被世家大族把持,如今放开了公开发售。对学问的渴求,会让人不计成本的买书。不过这不会太长久,毕竟这年月识字的人太少了。”云浩叹了一口气,这年月的人百分之十是半文盲,剩下那百分之八十九是他娘的纯文盲。
识字的人少,对于书籍的需求也就没那么高。热乎劲儿过了,销量会逐渐下滑。
不过云浩对《三国演义》并不担心,第一册卖出去仅仅三天。第二册的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到了云家店铺,那些催更的家伙非常嚣张。只要第二册一出来,钱不是问题,不管是真金还是白银,只要有价就成。
不知不觉间,云浩的《三国演义》已经悄然走出了晋阳。贩运图书的商人应运而生,他们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将《三国演义》送到了东都洛阳,还有长安城。因为,那里的世家门阀最为集中。也就是说,那里最有市场。
“简直是一派胡言!”一个中年汉子狠狠将那本《三国演义》摔到了地上,想想又不解恨。一只大脚板,便狠狠踏在了上面。
懒唐 第一百六十一章 祸从天上来
“师古兄,听说这《三国演义》乃是一孩童所做。乡野小儿,师古兄何必如此啊!呵呵!”一个青年文士跪坐在案几前,一边烹茶一边笑着劝慰颜师古。
颜籀颜师古,大隋最出色的青年才俊之一。他的祖上是被孔圣人夸赞过的颜回,他的爷爷是颜之推。整个家族最没名气的老爹颜思鲁,也是一代大儒。专攻史学的颜师古最重典籍,《汉书》《后汉书》不知道翻阅了多少遍。《三国志》更是熟读于胸,那《三国演义》里面说的段子,他是一个字都信。数百年前人们的事情,居然连对话都写的出来,这简直是骇人听闻。
“乡野小儿无知也就罢了,可偏偏他将此刊印成书,广为播散。将来后世子孙,皆会以为那《三国演义》便是史实。贻害无穷啊!”颜师古想想《三国演义》编造的那些故事,便有痛心疾首之感。
“哈哈哈!师古兄小题大做了。不过乡野小儿编纂出来的东西,何必如此认真。不过话说回来,一个乡野小儿能编出如此精彩的故事,倒是让人刮目相看。倒是不知,一个怎样的孩子,能够编出这样的故事来。可惜这《三国演义》只出了一册,真想看看接下来的故事是怎样的。”又一个青年文士说道。
“听说便是那日在杨素府中,说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那个小子。那日为兄也在场,这两句话虽然不算太过出挑。但寓意也是极好的,一个孩子能在瞬息之间说出这样的句子来,着实难得。当得神童二字!”煎茶的青年文士言语中对云浩很是赞赏。
“什么神童,我看他是文坛大盗。一届小儿,居然胡说古人历史。着实可恼,不行我要去禀明家祖,上奏圣人。断然不能让无耻小儿,妖惑人心。”颜师古“霍”的一下站起身来,也不顾目瞪口呆的同窗,径直走了出去。
“师古兄……师古兄……!”
杨素手里拿着一本《三国演义》,尽管老眼昏花但仍旧艰难的翻看。杨雄被他送去了巴蜀,不然此时一定是这个文采最好的孙子,在榻前给他诵读。
“父亲,您看了三遍了。这故事是不错,但您也要多休息。累坏了身子,可就不好了。”杨玄感垂手站在杨素的榻前,很是担心杨素的身体。毕竟是上了春秋的年纪,听说已经连续两个晚上挑灯夜读,万一出了状况杨家可怎么办。
新皇登基,杨素拜为尚书左仆射。隐隐压过了拜大将军的宇文述一头,整个杨家正是靠着老爷子蒸蒸日上的时候,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哎……!不得此子,我杨家中兴难料。本想着当初办杨雄重了,现在看来还是轻了。空空让这样一个人杰,跑出我杨家。”杨素合上《三国演义》,闭着眼睛一边养神,一边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父亲,不就是一个娃娃。有什么的!既然心不向着咱们家,硬留下来也没用。再说!如今家祖是尚书左仆射,一个条子递过去。他李渊还敢再留那小子,还不得乖乖的给咱们送到洛阳来。”小子儿杨积善一向最得杨素宠爱,仗着这份宠爱在杨素面前最敢说话。
他这么一说,旁边的杨玄感便是眉头一皱。
“哼!你懂什么。人才哪家不想得?到了咱家,就是不用也得留在咱家。凭为父的手段,你认为降服不了他一个娃娃?”杨素闭着的眼睛霍然睁开,语气之严厉下了杨积善一跳。
“父亲……!”
“还什么一个条子递过去,那李渊是当今圣人的表兄。世袭的唐国公,如今又与圣人关系大大改观。这时候你触霉头是找他要人,杨家怎么出了你这么个糊涂蛋!滚出去!”杨素操起身旁的茶盏,便向着杨积善砸了过去。
杨积善不防被砸了个正着,满头满脸的都是茶汤狼狈不堪的跑了出去。在大隋,杨素看不上的人,很有可能连人都做不成。就算是儿子,有时候也不能例外。世家大族修剪枝杈的时候,下手绝对不会念着骨肉亲情。
“父亲莫要动怒,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好了。”杨玄感赶忙上前给杨素捋后背轻声劝慰道:“孩儿倒是有一计,或许能让那小儿离开李家。咱们杨家得不到的,他李家也不能得到。”
“嗯?你有办法?”杨素看了一眼杨玄感,颇为意外的问道。杨玄感幼时不成器,世人大都认为他痴呆。杨素对这个儿子,始终有些不太放心。没想到,现在却是有了主意。
“当今圣人最是喜欢这些故事,如果父亲将此书献给圣人。那您说,李渊能不能留住那位神童?”杨玄感得意的说道。
杨素眼睛一亮,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笑道:“好!好!好!妙计!都道我儿痴,呵呵!我儿不痴!李渊啊!李渊!这次看你能不能像献马一样,将人也献出来。”
搂着张妙柯滑腻腻的身子,正准备睡觉的云浩忽然打了一个喷嚏。他做梦也想不到,一部《三国演义》给他带来如此祸事。
“陛下!这是越国公送来的奏章!”小黄门双手捧着一个奏章匣子走了进来,这是朝廷重臣才有的奏章匣子。只要送进宫来,第一时间便要呈送给皇帝陛下观桥。
“哦!越国公送来的。”杨广一愣,放下晋阳副留守高君雅的奏章。伸手接过杨素的奏章匣子,检查了一下火漆之后打开。
一本装订精美的书静静躺在盒子里,蓝皮白线的封皮上端端正正写着《三国演义》四个大字。杨广拿起来翻了两下便放到了案几上,没想到杨素也看到了这本书。前两天王威那个奴才派人八百里加急,就送来这么一本书。
开始只是翻阅了几页,杨广就迫不及待的看了下去。点灯熬油的看了一天一宿,直到最后一页翻过才依依不舍的放下。不然,现在案几上也不会堆积辣么多的奏章。
“陛下为何事烦恼?”屏风后面走出了一位宫装丽人。
萧皇后,南朝皇族出身。浑身上下透着皇族才有的高贵气质,同时又有江南女子特有的秀丽。更加难得的是,这位皇后秀外慧中。杨广偌大的后宫三千佳丽,她的地位却稳如磐石无人能够撼动。如果说杨广是盘踞在大隋上空的巨龙,那么萧皇后便是当之无愧金凤凰。
“皇后来看看这本奇书,一部书道尽了汉末英雄。你看看这一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广看着扉页上的文字,眼神立刻迷离起来。
“竟有种奇书!”萧皇后是江南人士,一阙词立刻便撩拨动了她的心弦。
“更加让人想不到的是,高君雅的奏章上说,写这书的不过是一个九岁的娃娃。”良久,大隋权利最大的两口子才收起迷离的眼神。
“世间有此神童,代表大隋将兴。臣妾为我皇贺,为大隋贺!”萧皇后跪倒在镜面一样的地砖上,立时之间偌大的殿堂里面,只有杨广一个人站着。
“皇后请起!”杨广拉起萧皇后,夫妻多年后宫女人无数。可杨广最爱的,还是这位高贵美丽的正妻。
“只是唐国公刚刚向陛下进献了宝马,若是再向他要人,会不会……!”萧皇后有些犹豫的说道。毕竟李渊是杨广的表兄,八大柱国中的李家虽然式微,但毕竟是百年大族不可轻视。
“哼!这大隋天下都是我杨家的,有这等人才不向朝廷推荐,明明就是包藏祸心。难道说,几匹马就能够让朕对他另想相看不成。”杨广的鼻子里重重的哼了一声。他心里明白大隋偌大的江山,皇家不可能一手掌握。只有通过勋贵,才能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
可现在许多世家门阀已经树大根深,一家两家还不算什么。可若是这些世家门阀联合起来,那就是一股可以搅动天地的力量。初登帝位的杨广已经对这些世家门阀高度警惕,如果有机会能够削弱他们的力量,或者说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杨广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陛下圣明!”多年夫妻,萧皇后知道什么时候要说什么话。这个时候忤逆杨广,后果会非常凄惨。感情这东西,最靠得住也最靠不住。连自己老爹都能干掉,真要触怒了这位陛下,多年夫妻情分也帮不了她。
“传旨,命唐国公速将那叫做云浩的小儿送来洛阳。朕,要亲自见一见这世间罕见的神童。”杨广威严的声音响彻整座大殿,黄门轻声应诺便倒退着走了出去。
炽热的阳光无情的炙烤着大地,在亮晃晃的阳光下,所有草木和树木都耷拉着脑袋。八月的晋阳简直就是一个大火炉,云浩座在马车里。脚下放着大盆的冰,外面热如火炉,马车里面确是凉爽怡人。
看着外面所有人都蔫头耷拉脑,看着别人受苦,而自己享福。一种优越感让人很自然的心情愉快起来。
作坊里的工匠都打着赤膊,炽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油墨的香味儿。活字印在纸上的“哗”“哗”声对于云浩来说和铜钱的响声没有任何区别。
真没想到,一本三国演义居然会获得这样打的利润。云浩爱死这个木有盗版的世界,如果把《斗破苍穹》又或者是《斗罗大陆》鼓捣出来不知道会赚多少银子。《唐砖》就算了,那里将李二写的入木三分。如果被李二看见,一定会将自己大卸八块。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三国演义》成为了大隋朝最为流行的热门书籍。据说长安已经炒到了百贯钱一册的地步,前来购书的书商都快从店门口排到城门口。
侯君集现在非常嚣张,围拢着他的书商统一口径叫这位小他们许多的少年人“侯爷”。不知道的,还以为侯君集是侯爵。整天有无数人企图请侯君集吃饭,如果侯君集一一应承下来,估计能吃到三十岁生日。
“浩哥儿,你没事儿瞎跑什么。赶快写第二部,都催着呢。”看到没事儿人一样的云浩,侯君集立刻甩掉那些书商扑过来催更。
“催什么催,难道说我急就有故事写?想要看好看的故事,自然要有些耐心。故事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要构思要想想怎么写的才精彩。如果写的不好看,人家不看了,这么大一摊子是你背着还是我背着。”云浩背着手,神在在的训斥侯君集。
“我……!”侯君集被噎得够呛,他也算是口齿伶俐的。可遇到了云浩,每次吃亏的都是他。
“所以嘛!耐心点儿,《三国演义》第二册很快就出来了。”云浩拍了拍侯君集的肩膀。实际上,昨天晚上《三国演义》第二部便已经截稿。不然,张妙柯也不会放他出来瞎逛。
家里的待不成了,赵氏总是小秘密的看着张妙柯押着云浩写《三国演义》。看着监工一样的张妙柯,再看看厚厚的书稿。一种小学生写作业的感觉油然而生!
总算作业写完了,交稿后的第一时间。云浩便窜上马车,不顾酷暑也要出去转转。天天闷在屋子里,憋闷透了。这一次,云浩是打着视察书坊的旗号。所以,侯君集这里是无论如何也要来扎一头的。
信步走在大街上,这一条街都是各种作坊。有铁匠铺,有木匠房,当然还有生意最为红火的书坊。走着,走着。云浩忽然看到了一样东西,顿时眼睛就亮了起来。
“我擦,这玩意也有?”
懒唐 第一百六十二章 云浩的笑话
云浩眼睛瞪得好像乒乓球,直勾勾的看着路旁的一家铺子。这铺子是卖陶器的,在满面角落里摆放着几匹形态各异的陶马。釉面上绘画着彩色的纹路,显得华美异常。
我的个老天!唐三彩啊!作为一名穿越人士,云浩可是知道唐三彩在后世卖到了什么价。随随便便都是几百上千万美刀,上辈子自己可是只有看着图片流口水。不行,一定要弄几个唐三彩回去显摆,弥补一下上辈子的缺憾。
走下马车云浩径直进了瓷器铺子,左右扫了一眼,胖乎乎的老板立刻就球一样滚了过来。
虽然不认识云浩,但看云浩出入乘坐马车。身上穿着绸缎长衫,后面还跟着家仆模样的家伙。赶车的仆役身上还挎着横刀,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少爷。这样的人可不是他一个买卖家能够得罪的起的。
“客观,您想要点儿什么。知会一声,小的给您送到府上。”胖老板点头哈腰,一张肥脸笑得好像菊花一样灿烂。
“嗯!”云浩用鼻子哼了声,充分秀了下自己的优越感。这年月,老子早就不是坐在台阶上对着美女吹口哨的屌丝。现在老子有车有房有存款,标准的成功人士。
不理会那个胖的跟猪似的老板,径直来到那些摆着唐三彩马的架子前。云浩拿起一个仔细的端详,第一次知道唐三彩马的马尾巴,居然是真的马尾巴制作而成。难怪后世看到的图片,都是秃尾巴的马。
“原来您是要这陶马,请问贵府何时需要。小的按时给贵府送过去!”胖老板见到云浩拿起三彩马,便是一惊。好像来铺子里的客人,还没有哪个将这陶马捧在手上。而且,还这样仔细端详的。
“什么时候需要,现在就需要。立刻,马上!老子书房里面,正缺少几个摆件。就这几个正合适!”云浩手指豪气的在架子上一扫,示意这些都要了。买东西不问价,装的就是这份b。
“啥?您把这东西摆在书房里?”胖老板听了云浩的话,脸上肌肉不住的痉挛。从学徒干起,卖了几十年的瓷器。还第一次听到,有人要将这陶彩马摆在书房里。
“咋?你有意见?”云浩没有理会胖老板的表情,老子现在是有钱人,就是这么嚣张。
“没……,没有!”胖老板脸色涨的通红,好像是便秘。
“请问贵府上在哪里,小的派人这就去送。”胖老板已经在盘算,自己派去的会不会挨打。
“不必了,就这么几件。用马车载回去就好,这几个都给我装到马车上。钱你跟管事去算!”云浩说完,便十分长气的上了马车。从跨进铺子开始,一直到离开。眼睛始终斜上四十五度,半点没有看得起那胖老板。
“哎……!好嘞!”胖老板一听说不用去送货,立刻乐得见牙不见眼。忙不迭的去跟刘老六的大儿子去交割,招呼伙计往云浩的马车上搬。
一路上云浩把玩三彩马,看这个也喜欢那个也漂亮,真个是爱不释手。直到马车到了云家庄子,这才依依不舍的放下。
“买了什么回来如此高兴?”赵氏见到大儿子蹦蹦跳跳的,就知道有好事情。自打到了晋阳,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从没有立锥之地,到现在家里站着房子躺着地。数百庄户匠户都要围着自家转,赵氏从来没有如此开心过。就是是云浩他爹活着的时候,也决计没敢想过现在的日子。
这一切都是大儿子带来的,赵氏自然将这孩子如珍如宝的看着。如果不是旁边有人,赵氏恨不得搂怀里啃两口才好。
“娘亲,孩儿买了一些陶马,非常的漂亮。这就命人摆在书房里面去!”云浩跳下车,掀开车帘献宝似的给赵氏看。
外面太阳明晃晃的,车里面光线实在是暗。赵氏也就是扫了一眼,便笑着说道:“用冰镇了甜瓜给你留着,看这天热的好像下火一样。快着些进屋,中了暑气可怎么好?”说完,也不等云浩爬上马车拿出一尊陶马显摆,径自拉着云浩进了堂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