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贼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宵壬午
明贼 第一百三十四章 国策(四)
“代王?”蒙远听了一惊,代王亲自任命?那还了得?不过......上下打量了下杨休,怎么看怎么觉得他就是个毛孩子而已,代王会任命他?
蒙将军只是初听之下有些震惊,随后想想、代王是谁?那是堂堂王爷,岂会任命一个小小的村正?他见过卞喜与杨休交好,或许、是有卞喜给他撑腰,才会当上这村正的吧。
于是冷哼道:“哼、就算是王爷亲自任命,该执行的国策,你也逃不掉。”
杨休一时没明白他这话的意思,问道:“国策?什么国策?”
蒙远用手中马鞭一指稻田,扬着声音道:“朝廷在大同府设置兵械制造衙门,不光是要造兵械,饲养战马也是重要之事。所以关外各村要改地为牧,耕种牧草饲养战马,现在种下的种子、稻苗,都要蹋掉。”
“什么?”杨休一惊,踏苗?
这稻苗和种子才刚种下没几天,这可是百姓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而且,这些种子要是给踏了,要让百姓怎么活?
“蒙将军,下官不仅是本村村正,也是大同府照磨,掌管一府之审计、磨勘。朝廷在大同府实施改革确有其事,可也没说要改地为牧阿?再说现在百姓们都已经种下了种子、稻苗,现在踏了地,会让百姓损失多少粮食,让百姓明年如何过活?”
“哦?”蒙远没想到这杨休还是府衙的照磨,照磨这官虽然不大,可却管理着一府内的所有审计勘探数据。比如人口、户籍、土地、税收等等。
“本将军不管你是府衙的照磨、还是这猫儿庄的村正。饲养战马、这是朝廷、是皇上定的国策,其他村庄都已经开始实施了,难道你猫儿庄特殊不成?”
杨休心里一沉,其他村庄都实施了?经过这些日子和村民的相处,杨休知道,这个时期的农民是多么的在乎土地、在乎粮食,那简直是他们的命阿。如果不是猫儿庄被鞑子劫掠一空,杨休又在这些村民中有着比较好的印象,他想要改变众村民,改种土豆而不种稻子,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此在乎土地、在乎庄稼的百姓,怎么会同意他这种国策?怎么可能把刚种下的种子、稻苗都毁了而去种牧草呢?
“蒙将军,我猫儿庄没有什么特殊,但我也想知道,朝廷有明文规定,要让这大同府所有村庄改地为牧、饲养战马吗?”杨休知道,大明朝一项产粮不多,如果一下子让整个府中都去种牧草而不是粮食,那等秋收之时,大同府可就要灾民遍野了。
蒙远眉头一跳,府衙下的文书上,可没有猫儿庄。要是换做其他村子,蒙远也不会和杨休这么多废话,虽然他不相信代王有多么器重杨休,可他还是有些顾忌卞喜的。
“这里是府衙下的文书,本将军劝你,还是不要一意孤行阿。”蒙远从腰间拿出一本厚厚的文书,心说这文书这么厚,上面几百个村庄,他杨休不一定会一个一个的看,吓唬吓唬他也好。
可他没想到,杨休什么都没有,就是有耐性,一伸手说道:“既然有文书就好办,蒙将军可否将文书借下官一看?”
“这......”蒙远没想到杨休真的要看,手中举着文书有些两难了,给他看?万一他看出里面根本没猫儿庄要怎么办?不给他看?可是、那样会不会显得有些弱势。
杨休看着蒙远那难为情的神色,笑着问道:“怎么?蒙将军、你不把文书给下官看看,下官如何配合着你改地为牧阿?”
蒙远面色一沉,将文书交给一旁的亲兵,冷哼道:“小小村正,还敢阻止朝廷的改革不成?本将问你,改地为牧、你到底是改!还是不改?”
杨休见这蒙远说翻脸就翻脸,神色有丝不屑,算计着时间也快到了,玩味的问道:“蒙将军,您这话下官可就不明白了,改怎么说?不改怎么说?”
蒙远眼中寒光一闪,声音异常低沉。
“改、当然好说,本将军可以当做今天什么都没发生过。不改、也好说,本将军人好,心肠好,如果你不改,本将军可以帮你改。”
“听令!给本将军踏苗、毁地,但凡有阻挠着,一律按照反民处决!”蒙远神色狰狞,高举马鞭对着耕地一挥手。
“你敢!”杨休满脸怒气大喝一声,他现在算是知道了,其他村民到底是如何、为什么会舍弃庄稼去施行什么国策,原来这帮禽兽,就是如此帮着那些村子施行的阿!
“本将我何不敢?如果你再阻挠,就算有卞公公给你撑腰,本将一样敢抓你!”看着杨休和那一晚同样凌厉的目光,蒙远彻底被他激怒了,就是这种目光,敢和自己抗衡的目光。
“将军,你看那边!”这时一旁的亲兵突然开口,用手一指村子的方向,脸上带着些惊讶。
“恩?”蒙远抬头观瞧,见到前方几十匹快马正踏着灰尘直奔而来,马上骑士虽然穿着颜色不一的甲胄,甚至还有些只是穿着粗布衣,不过他们手中却都有兵刃。
“马贼?”蒙远有些不太确定这些人的来路,神色凝重起来。
不多时、四十多骑绕着田地,在杨休带领村民特别加宽的土道上呼啸而来,将场中的官兵团团围住。
“大胆毛贼!找死不成!”见到这一幕,蒙远可真的怒了,一群小毛贼竟然还敢围剿官军?这不是造反吗?前一阵就听说山阴附近一伙马贼甚是嚣张,还攻下了县城,难道现在马贼全都猖狂如斯?
杨休见到元彪的到来,底气可就更足了,自己一方有四十多人,官兵则只有三十几人。经过和官兵的数次交锋,官兵那点本事杨休都摸透了。
“蒙将军,我猫儿庄也是兵械制造司衙门特设的作坊地之一,朝廷的改革政策我们当然要执行,可这踏苗毁地之事,是不是做的有些太绝了?”
看着杨休那副有恃无恐的样子,蒙远明白了过来,这些个好似马贼的家伙,看来是和他一伙的。其中一人看着比较眼熟,膀大腰圆的像是那晚在客栈时一起见过。
打量周围一圈人马,丝毫不惧怕自己这些官兵,蒙远心里也有些退缩了。他本想来猫儿庄立立威,让其他村子知道自己的厉害,好让接下来的计划更好施行一些,可现在、这猫儿庄好似不太好惹阿。
“你这是要做什么,造反?”蒙远心里虽是退缩,但他作为堂堂大同府守备衙门的指挥同知,也不能跟个小村正认怂了不是?所以表情依然那么的凶恶,对杨休喝问道。
“不敢、不敢。”杨休听蒙远说自己造反?连道不敢,这可是大罪,要诛九族的。
“对了、蒙将军,您还不知下官的名字吧?下官姓杨、名休,字止元。”杨休毫无得势的样子,仿佛是在和老友聊天一般,笑呵呵的说道。
“杨、休?”蒙远起初没在意,还在心里想着你叫什么与本将何干?不过当他念了几遍,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后,突然大惊失色。
“你是杨休!”
明贼 第一百三十五章 国策(五)
“正是下官。”杨休虽然还是笑眯眯,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不过那双眯起的眼睛中,却是寒意十足。
杨休、这个名字,大同府内的军官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以区区四百名流寇,搅的大同府后防线天翻地覆,还连攻下两座县城。要知道,就算是鞑子,也没有做到过这些阿。
蒙远面色先是惊慌,随后慢慢又镇定,他不能在自己的兵面前丢脸。大同府里早就悄悄传开了,说是马贼杨休投靠了代王,起初信的人不多,可随着谣言越传越多、越传越真实,渐渐的也就相信。
现在、听杨休自己自报了家门,蒙远就更加相信这个传言了。
“杨休如何?朝廷的政策,无论是谁都无法阻止!”虽然蒙远的话语依然很强硬,但总让人觉得有丝外强中干的感觉。
杨休接过一旁元彪递过来的钢刀,毫不退缩的道:“说若敢踏猫儿庄的地,那就先问问我手中的刀!”
元彪打马和杨休站在一处,用他那碗口大的拳头敲着自己赤裸着的胸膛,碰碰之声顿时不绝于耳。
见到元彪那庞大的身躯,尤其是他骑在马上,感觉那马匹就犹如是一条大狗一般,而元彪则是天神,一时间官兵的气势被压到最低点。
“保卫家园!保卫土地!”
杨休高举拳头,大声的呐喊着。周围乡勇以及身后的村民一听这话,顿时觉得热血沸腾,一块儿跟着大喊起来。
“保卫家园!保卫土地!保卫家园!保卫土地!......”
蒙远紧了紧手中的佩剑,一时间不敢再上前,面色阴沉的威胁杨休道:“好、本将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猫儿庄如果还没有施行国策,那就别怪我!”
“撤!”
蒙远对官兵一挥手,恶毒的瞪了杨休一眼后,驾马离去。周围的乡勇得到杨休目光的示意,并没有得寸进尺,而是让开道路,让官兵离开。
“止元,你放他们走了,他们肯定会回去搬救兵的。”元彪神色凝重的看着已经远去的官兵,说道。
杨休的脸色也沉了下来,暗暗松了口气,不再像之前那么轻松。现在自己等人实力还没恢复,只是刚刚起步而已,如何和官兵斗?况且自己现在不管怎么说,也是个官了,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不计后果。
想要留下这几个大头兵,简直是太容易了,可之后呢?
不过元彪说的也有道路,这蒙远回去后必将会纠集大军,等三天后再来猫儿庄,可就不只是这三十几个人了。
“走、回村子里找宴先生。”杨休迫不及待的上了一位乡勇的马,当先朝着村子奔驰而去。现在这个情势很不好,自己刚刚在猫儿庄有了一些作为,要是就这么被毁了,可就前功尽弃了!
——————————————
大同、代王府。
此时承运殿大厅中显得有些寂静,烛火被晚风吹的来回摇曳,倒映在地上、墙上的影子一个劲儿的左右摇摆。
事情闹大了,大同府北面的数县、几十个村庄的百姓都涌进了大同城,把总督衙门围了个水泄不通,现在还都堵在那里。府内的各级官员拿不定主意,只得到代王府,找代王商议对策。
“改地为牧、强征工匠。”
代王面色平静,看不出任何心中的想法,小声的念叨着。
下面大同府从几个小县的知县、一直到总督林瑞生,齐聚一堂,都用着期盼的目光看着代王,不知道代王要说些什么。
“改地为牧、强征工匠......你们哪一项问过本王的意思了!”
代王突然咆哮了起来,震耳的声音吓了诸位官员一激灵。
“现在惹出事情了,跑到本王这拿主意来了?”
林瑞生虽是二品大员,大同总督,管理着一府军事。可这代王发起怒来,他心里还真有些发虚,起身回道:“王爷,这是内阁的主意......”
“别跟本王提内阁!”没等林瑞生话音落下,代王就激动的驳了回去,怒声道:“林部堂,本王不管你是不是严阁老的人,但你要记住一点。大同府是本王的封地,好了、朝廷嘉奖你、内阁提拔你、皇上重用你,但是坏了!皇上只会拿本王说事!”
“本王不管你们一个个是什么来路。”说着话,代王掠过林瑞生,将目光落在坐在前排的冯保、和陈以勤身上,一字一句的道:“本王只告诉你们,只要还在这大同府,那就别把朝堂上那一套带来,这里!本王说的算!”
听了代王这话,下面的一众官员可坐不住了,纷纷惊恐的站起身来。
在这些官员中,陈以勤的头低的最低,他很内疚。前些时日,冯保到驿站去找他,本来陈以勤不屑与冯保为伍,只想把自己等人从皇上那、百官那争取来的改革好好施行下去。
不过......冯保找到他后,却是说出了一大堆的见解,全都是关于如何建好兵械制造衙门的话,从那些个主意中,陈以勤能听出,冯保为了这事没少费心。就因为这个,他才暂时放下了芥蒂,与冯保一同商量了起来,要如何把这改革施行好。
通过交谈,他以为冯保和其他阉宦不一样,是个很有报复的人。两人说到要如何实施改革,而冯保的主意,是不光要从兵械上,而且还要从畜牧上。陈以勤深以为然,蒙古鞑子之所以猖狂就靠着战马,如果大名官兵的战马也能多而精,那就不再怕鞑子了。
于是乎他接受了冯保的建议,规划了一部分村子改地为牧。
可惜、想法永远是好的,他之前压根没想到,这改地为牧实施起来会是这样......
代王看着下面众官员惶恐的神情,怒火渐渐消散,一摆手吩咐道:“把关起来的闹事百姓、以及抓来的工匠都放回去,已经踏了苗的庄稼就改为牧场吧,其他没有实施的村子,正常种庄稼。”
林瑞生听后,面色有些为难的道:“王爷、可是各省所需的兵械单子已经报到了朝廷那,朝廷也允了。如果到了期限,我们大同交不出这些兵械,可......”
“那就跟工匠们说,我们官府用人不是白用,每个月都有银子可拿。对了、还有那些被踏了地的百姓,踏了人家的地也别白蹋,得让人活命不是?从周边各府支借些粮食,等着秋收的时候发放给大家。”
“是。”林瑞生点点头,将目光落在冯保身上,似乎在问他是否还有其他要说的。
冯保刚才也被代王发火给吓到了,这时候平复下来,心里多少有些怨言,尖声尖气的道:“王爷,您大同的事儿咱家管不着,可朝廷可是下了单子了,如果六个月期限到了,各省要的兵械没造出来,咱家可没法向吕公公交代,咱家没法向吕公公交代,那吕公公可就自然没法向万岁爷交代阿。”
代王脸色一沉,他实是讨厌这些个阉宦,仗着吕芳、黄锦、陈洪三人得皇上信任,在外面一个个嚣张的很,语气不善的问道:“本王如若让你无法向吕公公交代,你又待如何?”
“......”冯保面色一激动,想要说些什么。可这才发觉对方不是什么地方的官员,也不是朝廷的大臣,而是王爷!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最后重重一甩袖袍,转身离去。
“哼!”看着冯保的背影,代王冷笑一声,眼中尽是嘲讽。
————————————
小壬厚着脸皮求推荐~求收藏~求安慰!
明贼 第一百三十六章 钦差(上)
京师、裕王府。
四月的京师,以是春暖花开,王府中的柳树都发出了新芽,绿油油一片,几颗桃树点缀其中,一阵微风拂过,让人心旷神怡。
王府正厅的大门洞开,裕王、张居正、高拱等人正坐与其中,可厅内却非常寂静,只能听到外面偶尔的鸟鸣。
良久。
“没想到,子逸(陈以勤单字逸)竟是着了冯保的道,唉......”裕王面色惋惜,看着院中春色,却毫无雅兴。
张居正凝神思绪片刻,说道:“王爷,以属下看这事没有那么简单。”
“哦?”裕王看着张居正,有些不解的问道:“司礼监趁着这个机会,不就是想要捞些好处?这其中还有什么?”
张居正站起身,抚着阁下的长须,凝重道:“王爷,您不觉得朝廷这一阵很安静么?”
裕王寻思片刻,点点头,觉得这一阵朝廷上确实很安静,其他高拱几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这就是了,王爷您想、这次我们从皇上那要来这改革的机会,严家父子可是什么好处都没捞到,换做以往他们早就该有所行动了,可这次呢?这么多天过去了,他们毫无动作,安静的有些可怕。”
高拱蹭的一下站起身,满脸急色的道:“不好!我们着了他们的道了!”
“叔大(张居正表字)、子逸的折子可递上去了?”
张居正满脸的悔色,叹息道:“已经递上去了。”
“唉、”高拱重重的叹了口气,气愤的又坐了回去。
裕王不知道他们两人想到了什么,依然是满脸的不解,难道把陈以勤送来、讲述大同近况的折子送上去,会出什么事不成?
————————————
紫禁城、西苑。
“皇上、只是几百个刁民而已,他陈以勤这是在向皇上您诉苦呢。”陈洪见嘉靖帝自从看了那份大同递来的折子,就一直闷闷不乐的,在一旁想要劝劝他。
嘉靖帝听他这话,眉头皱的更深了,转过身闭起眼睛不想看他,几乎是闭着嘴,用鼻音哼道:“扫你的地,别多话。”
陈洪听了一哆嗦,连忙闭了嘴。他常见吕芳和黄锦二人,总是能说出好听的话,让嘉靖帝开心,所以他一直也想找个机会,说些知心话。
可他陈洪天生不通政治,而且还不会揣摩嘉靖的心思,他能在司礼监当上秉笔太监、留在嘉靖身边,可真是个奇迹。
“黄锦呢?”过了半响,嘉靖帝可能是越想心里越气,回过头问道。
“来了来了、主子,奴婢在这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巧,嘉靖刚问完话,还没等陈洪回答,就见胖乎乎的黄锦一路垫着脚尖跑了进来。
“主子,奴婢刚去了御膳房,开春的天最容易上火,奴婢让那帮小崽子们给主子准备些清凉的东西。”
嘉靖见到黄锦,脸上顿时浮现一抹笑意,尤其是听黄锦说跑到御膳房,特意准备了些清凉去火的食物,心里更是高兴,刚才那点阴云瞬间就散了。
“恩,让你宣严阁老父子俩,宣了没有?”
黄锦取来了冰块,递到嘉靖面前,笑眯眯的道:“来了、就在外面候着呢。”
嘉靖也不嫌凉,就那么直接将双手按在了冰块上,随后擦了擦脸,顿时显得更加精神起来。
“让他们进来吧。”
“哎。”黄锦应了声,一路小跑着又出去了。
一旁的陈洪低着头,脸色阴沉的看着这一幕,心里面有着羡慕、嫉妒、还有恨!他和黄锦同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为什么嘉靖处处看着黄锦顺眼?而看自己不顺眼?
不多时、黄锦领着严嵩、严世蕃二人走了进来,严嵩和严世蕃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嘉靖帝今儿个难得没有坐在莲台上,站起身在大殿中走动起来,一挥手道:“行了,起来吧。”
严世蕃扶着腿脚不便的老爹,颤颤巍巍的站起身,一旁的黄锦早就拿了锦墩过来让严阁老坐下。这种殊荣,在整个朝廷中,唯有一人独享,那就是严嵩!嘉靖特许严嵩在自己面前,有坐着回话的权利,满朝文武没有不羡慕的。
“严阁老已经知道了吧?”嘉靖眯着眼,一副意味深长的神情看着严嵩。
严嵩当然知道嘉靖问的是什么事,作为内阁首辅,严嵩管理着大明朝整个江山,所有地方上递来的折子,都要先到他那走一遍,最后才能到皇上手里。
“皇上是说大同之事?”严嵩唔侬着嗓音,问道。
嘉靖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
“臣已经在内阁看过那折子了,陈以勤为裕王讲师,多不参政、冯保在宫里侍候皇上,对外面事物了解的少,出些叉子也是难免。”
嘉靖点点头,再次问道:“那依阁老之见,如何解决?”
严嵩这次没有答话,而是低头做沉思状,半天无语。
“皇上,臣有主意。”严世蕃见自己老爹不说话,就知道该自己出场了。
嘉靖瞧瞧低着头的严嵩,在看看脸色坚毅的严世蕃,眯着眼睛问道:“东楼有什么主意,可以让大同的百姓安居、又可以快些将改革施行下去?”
严世蕃嘴角含笑,自信满满的回道:“皇上,百姓不愿施行朝廷政策,错在为官者。道德经有云、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是以、大同的官场根本没有归属好大同百姓,才以酿成大祸,臣恳请皇上派钦差前往,全权处理此事。”
严世蕃不愧为严世蕃,区区几句话就让嘉靖帝连连点头,其中最能体现他智慧的,就是那句道德经有云。
嘉靖帝修道、众人皆知,在嘉靖帝面前说论语、说左传、说春秋、就算说出花来,也没有这一句道德经有云来的强。严家父子之所以能把持朝政多年,原因就在于此,他们太了解嘉靖帝的喜好了。
“那东楼以为,派和人去好?”嘉靖帝抖了抖玄黑色的道袍,凝声问道。
“臣以为,派左副都御史鄢懋卿去最为合适。”严世蕃丝毫没有顾忌,直接说出了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
“恩、鄢懋卿,认过大理寺、都察院,前些年也到江南赈过灾。对刑法、以及和地方上官员打交到的方式都很有经验,到是个不错人选。”嘉靖沉思着,将鄢懋卿近几年的任职都说了一遍,觉得到是个好人选。
严世蕃忍住心中喜色,他的目的,就是要派自己的人,到大同去插一脚。所以才会让林瑞生,故意将大同的水搅浑,强征工匠、毁地踏苗,都是林瑞生吩咐下去的。
“好!”嘉靖帝猛然回身,说了句好,正瞧见严世蕃眼中露出那深邃的神情,脸色瞬间一沉,刚要说出派鄢懋卿去大同的话也咽了回去。
正得意的严世蕃被嘉靖这么一声好叫回神儿来,瞧见嘉靖面色有些不对,忙整理了下神情,心里有些忐忑。
一直闭目养神、思考着问题的严嵩将这一切看在眼里,颤抖着站起身,用缓慢的语气、很何适宜的说道:“回皇上话,大同之事归根结底,是由冯保所起。冯保对朝廷之心、对皇上之心,可谓大忠,但却能力不足。所以老臣以为,这钦差一事,应由宫里派人前去,懋卿辅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