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明贼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宵壬午
杨休擦了把冷汗,刚才真是吓到他了。
“胡宗宪那边我会写信,让他帮帮你,行了、时候也不早了,早些回去休息吧。”严世蕃回到杨休身边,拍拍他的肩膀道。
“那下官告退了。”杨休此次来找严世蕃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他最后一句话。浙江现在可完全掌握在胡宗宪的手里,没有胡宗宪的支持杨休什么都做不成。
————————————
河水滔滔,浩渺的天际,一行大雁翩然而过,这可能是最后一拨到南边过冬的大大雁了。两岸地平原上一片金黄之色,水稻和庄稼早已经被农民收割走,只留下一些庄稼秧子。
徐风吹过,泛着白鳞鳞的浪花儿的河面上,传来一阵阵豪放的歌声,渔夫欢笑道将网儿撒进水里。大运河北抵京师,南至杭州,但是因为沿途河流流向不定,这条大运河并非直贯南北,而是连贯各地河流的航行水系,一路下来,弯弯曲曲的时而向南时而向东。
一艘船体漆成红色的单桅快船正逆流而上,船速极快。这是一艘驿舟,可载人六十上下,同时有货舱可乘载重要物品。这种驿船顺风使帆,逆风使桨,船上备有八到十二枝长桨,民间俗称蜈蚣快艇。
水面上但凡有渔船、商舟见了这红色的传驿快艇,都赶紧地避到一边。官府的规矩,河上航行,任何船只皆对专驿快船必须回避让出航道。
快船驶过一片三角形的缓滩,忽地有人高声喊道:“驿丞大人,前方有三艘巨船,快通知舱底减速让路。”
正在在舱中自斟自饮,喝的津津有味的山东德州河运驿丞张勋张大人摇摇晃晃地走上船头,骂道:“见你娘的鬼了,咱是什么船?还他娘的给人让路,放你娘的连环屁。”
船头那个驿卒涨红了脸,磕磕巴巴的道:“大、大人,可这船,咱......咱得给人家让路啊!”
张大人赶忙地趴到船帮子上醉眼朦胧地向前望去,只见前方宽阔的河面上,一前两后三艘四桅巨船,各自张足了十二张帆,鼓足了风驶来,船底激得浪花翻腾,船后一条白线,远远瞧去气势惊人。
巨船比快驿飞舟大了三倍,第一艘刚刚拐过前边的弯道,只见船上装饰华丽,两侧高舷墙上密密麻麻开了几十个设桨架的小门。船头前后竖了两根高高矗立的旗杆,前面黄旗,绣着金灿灿的团龙图案。
张勋吓了一跳,酒意顿时醒了几分,玄黄天子龙旗,只有大明皇室人员或奉旨钦差才有权悬挂。这是谁的船到了?
只见龙旗旗杆上是一面黑色的大旗,上书斗大一个“杨”字。
张大人虽不知来者何人,却知道对方的权威远在他的驿船之上,唬得张勋抬起脚来在那个驿卒屁股上就是一脚,骂道:“你娘咧,还不快下去招呼减速?来人!来人,赶快地转舵让路!”
蜈蚣快船急急忙忙驶向一边。眼看着那巨船从旁边驶过,掀起的波浪摇得蜈蚣快船左右晃个不停。张勋站在船侧,疑惑地望着那船喃喃道:“往南去的?这是何方神圣出了京了?”
第一艘大船上,杨休一身青黑色玄装,正在大厅中喝着茶,在床头两侧,分别站立这十名身着铠甲的官兵,一个个腰板挺得笔直,看上去威武不凡。
“咱们这是到哪了?”杨休喝了口茶,对一旁京中水师的百户问道。
那水师百户忙拱手上前道:“回钦差大人,前方三十里就是德州了。”
杨休点点头,不过见那百户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不解道:“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那百户有些犹豫,说道:“大人,以往钦差大人在途中都会事先知会各地官府,每到一站也都会有官府的官员迎接,可大人您......”
杨休摆摆手,打断他道:“他们是他们,本大人是本大人,我们是去赈灾的,又不是去旅游的,用不着弄的那么兴师动众。”
杨休话音刚落,就见船舱内门帘一挑,走出一位俊俏的小生来。就见这小生一袭鹅黄色长袍,头戴公子巾,面如冠玉、眉清目秀,不正是白月如女扮男装吗。
“公子,要不要进去歇歇?”白月如问道。
“不用了。”杨休站起身,走到船舱外说道:“前面就快到德州了,到了那我们下船,改走旱路!”
“阿?这是为什么?”白月如有些不明白,坐着好好的船为什么突然间又要走旱路。
杨休望着辽阔的河面,喃喃道:“走旱路,才能知道浙江百姓们的灾情如何!”
————————————
杭州,浙江知府衙门。
“才四万石?今个钦差的船队已经从京城出来了,怎么才这么点?”浙江布政使徐怀生,颇有些气急败坏的喝道。
“那些个大户都说没粮,下官也不能去抢阿?”浙江知府刘真同样焦急的回道。
“你就是抢,也得给我抢到十万石。”徐怀生似比他更恼怒,两只手不断的在空中比画着,“小阁老可在信中说的很明白,那杨休不是个省油的灯,要我们明着奉承,暗中防备他,赈灾的事情若有什么不测,我们有十个脑袋都在阁老,小阁老那里交代不过去。”
“只是一个毛头小子而已,有这么可怕吗?”刘真不以然的说道。
“就是因为他是个毛头小子,他就是个愣头青。”徐怀生一把扯下头上的乌纱帽,“小阁老可说了,别看那小子什么官职都没有,他在大同府可什么事儿都干过,连大同城都敢打的主。若是有什么事,别说这乌纱帽,就是这头上的脑袋还不知有没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明贼 第二百七十七章 暗渡陈仓
“哼,回头我再发几份公文给下面的府县,让他们抓紧点做便是。”刘真扯了扯袖子,鼻子里哼出两股粗气。
“你和我过两天就去扬州。”徐怀生又拿起扔在案桌上的乌纱帽,戴在头上。
“去扬州做什么?”刘真转过头来,“扬州又不归我们浙江管。”
“迎接钦差船队,回头去和胡部堂也说上一声,能拖上几天是几天。”徐怀生跺着脚说道。
杭州,浙直总督行辕。
“你做你的藩台,他赈他的灾,何必要去和他们纠缠在一起。”直浙总督兼浙江巡抚胡宗宪的眼睛只盯着方几上的翠松盆景,并不回头去看徐怀生。
“胡部堂,小阁老的信你也是看过了,那个杨休,分明就是皇上派到浙江来的探子,探阁老的底、探我们的底阿!”徐怀生听胡宗宪的话,倒有几分像在推托,心里顿时生了几分不满,“眼下水灾已经过了有一个来月了,不但官仓里的粮食和从江西运来的粮食都用完了,就连刚向大户们借到的四万石粮食,也已经去了一半。”
“去了扬州,不等钦差来,浙江就有粮食了?”胡宗宪又从抽屉里拿出剪刀,修剪着盆景上的枝叶。
“只要能把那愣头青拦在扬州,不急着到浙江。这样,我们还可以继续放手去向那些大户征粮。即使再借不够,稍微拖上他几日,也可以说是赈灾用掉了。”徐怀生对胡宗宪说道。
“把他拦在扬州,那浙江的百姓若真断了粮,饿死了人,谁来负责?”胡宗宪微皱了下眉头,把手里的剪刀重重的丢在了案上。
“我这不是已经让刘大人又派人下去了嘛。”徐怀生向前迈了一步,抖了抖袖子,“他就是抢,也得给我把剩下的六万石给我抢出来。那些个劣绅,不狠狠整治一下,不知道大明朝的天在哪儿。”
“我是断不会去的。”胡宗宪冷哼一声,“昨天戚继光来报,宁波的海面上已经发现了倭寇的踪迹,这时候我又怎能去扬州。”
徐怀生见仍说不动胡宗宪,不但没有再恼怒,嘴角反而露出一丝笑来。
“胡部堂军中的粮草,也是很充足吧?”徐怀生呵呵笑着说。
“怎么?”胡宗宪仍是冷冷的回道。折了个身,坐到了一边的椅子上,又顺手自斟了杯茶拿在手上。
“用到年底也是够的吧?”徐怀生跟着胡宗宪转了个身。
“呵呵。”胡宗宪听了徐怀生的话,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来,“徐藩台,我看你所说的大户,恐怕不止是你治下的那些吧。”
“胡部堂既然明白在下的意思,嘿嘿。”徐怀生又是嘿嘿一笑。
“不行。”胡宗宪却猛的收起笑来。
“胡部堂,去年以粮抵税的法子可是你想的。”徐怀生没想到胡宗宪拒绝的这么干脆,脸色顿时一愠。
“法子是我想的,担子我也可以挑。”胡宗宪的脸色严肃起来,“这一场大水,浙江的百姓已经陷了进去,浙江的兵就更不能乱了。”
“胡部堂,那杨休若是在这里寻到了任何蛛丝马迹,怕是到时候谁也没办法向上面交代。”徐怀生仍有些不死心,“只等过了秋收,便可以立刻补上了。”
“秋收?”胡宗宪苦笑一声,摇了摇头,“去年的时候,谁又能想得到这场大水。若是秋收前再出些意外,军中没了粮,到那时候,才是真的交代不过去,而且徐大人,本部也是浙江的巡抚,秋收的粮食够不够我比你有数。”
“你......”徐怀生有些气急败坏。
“徐藩台,若要我胡宗宪担责任,你尽管带人来。”胡宗宪低着头,缓缓说道,“若说要借粮,免谈。”
“行......”徐怀生气的半响说不出一句话来,最后只能一甩袖子走人。
——————————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钦差船队刚过了德州停在岸边,一队人马从穿上下来上了几辆事先准备好的马车,一路南下而去。不多时、几艘大船再次起航,飘飘荡荡消失在黑暗中。
扬州,南北通埠处,淮南烟花地,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这是一座能够代表江南的城市,这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如花的城市,扬州、在人们的眼中,仿若一位清纯动人的女子,让人心醉。
今日的扬州码头特别热闹,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大批的百姓围聚在这里,在马头两侧官兵团团护卫住,各种鼓乐手也是齐聚一堂。
在马头最前面,身穿大红官袍的徐怀生特别显眼,在他左右两侧分别站着杭州知府刘真以及扬州知府杜才玉。
三人已经在这等了能有小半个时辰了,徐怀生有些焦急的问道:“钦差的船队到哪了?”
一旁官兵连忙回道:“回大人,钦差的船队已经到了扬州城外,马上就到。”
正说着,三人就见远处渐渐飘起一杆大旗,紧接着是三艘巨型大船。在第一艘的船头上,两杆大旗迎风飘荡。
“来了!”见到此景杭州知府刘真和扬州知府杜才玉齐声叫道。
“鼓乐手、奏乐!”见大船离码头越来越近,杜才玉对着周围的鼓乐手一挥胳膊,顿时锣鼓喧天热闹了起来。
“咚咚咚、咚咕隆咚~~”
三艘大船齐齐停在扬州马头之上,徐怀生一抖了自己两个大袖子,上前对着穿上喊道:“浙江布政使徐怀生携杭州知府、扬州知府恭迎钦差!”
不多时,首船上出来一名全身铠甲的官兵,冲着船下喊道:“谁是浙江布政使?”
徐怀生眼皮微跳,他可是堂堂从二品的朝廷大员,平时哪有几个人敢如此对他说话?何况对方只是一个小小的兵丁?
不过没办法,谁让人家是钦差的兵呢?徐怀生很不自在的道:“本官在此。”
那兵丁看了一眼徐怀生,满脸傲气的道:“我家大人今日偶感风寒,加上一路舟车劳顿,所以就不能出来见你们了,我们家大人说了,要在这扬州休息几日,但不会上岸,只会在船上。”
“这......”徐怀生三人面面相觑,什么意思?这钦差的架子也太大了,竟然见都不见自己等人。
那兵丁继续道:“我家大人这是好意,怕把病传染给几位大人,行了、三位大人如果没事就先回吧,我们家大人会在船中休息几日,等伤势好了自然回找几位大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明贼 第二百七十八章 民不聊生
扬州知府衙门中,徐怀生重重的坐在椅子上,气愤道:“这叫什么事儿?”
刘真咬着牙道:“一个黄毛小子,他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藩台大人这么老远赶过来,他竟然连见都不见!”
三个人脸色全都不太好看,此时杨休在他们心中的印象已经降到了最低点。坐了半响徐怀生面色阴狠的冷笑道:“不过这样也好,我们来的目的不就是拖住他,让他在扬州呆上一阵子吗,这是正和我意阿!”
刘真点点头赞同道:“恩,这到是,只要这小子留在扬州,我们的目的也就达成了,咱们就看看,他到底想玩什么花样,我们奉陪就是!”
“恩。”徐怀生想了想,又道:“这样,我留下来陪着这个小钦差,刘府台回浙江,尽快把粮草的事情都办好。”
刘真真起身道:“那行,我就先回去了。”
——————————
杭州府、昌化。
杨休几人乘坐了两辆马车,经过几天没日没夜的赶路终于进了杭州府境内。
杨休微微挑开马车的帘子,见到了让他惊讶的一目。就见在广阔的官道上,成群的百姓穿着破烂的衣服,正在缓慢的朝自己这个方向走来,他们双眼无神,脚步虚浮看上去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
“这......这就是大明朝最富裕的浙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府?”杨休一时有些难以相信,连杭州都这幅模样了,浙江其他几府的灾情不是得更重?
“这帮狗日的贪官,竟然还跟皇上说灾情不重......”杨休狠狠的咬咬牙,心中说不出的愤怒。
“老乡,你们这是从哪出来阿?”杨休下了马车,对一位相亲问道。
那灾民见杨休穿的华丽,而且还有马车,有些敬畏的道:“打临安来。”
“临安?”杨休知道,临安离昌化有上百里路呢,他们这又没吃的有没喝的,是怎么走过来的阿!
“老乡,你们这是要去哪阿?”
那老乡叹了口气,道:“还不是那天杀的钦差。”
杨休一听这话顿时皱起眉头,问道:“钦差?什么钦差?”
那灾民像看外星人一般看看杨休,说道:“你不知道?朝廷派了钦差来浙江,知县老爷把我们这些灾民全给轰出来了,不让进城,没办法,我们只好出来了,听说徽州府新安县那边有大户施粥,我们就打算去徽州避难。”
杨休越听越气,这些、这些贪官,竟然为了不让自己看到灾情,把灾民都给轰了出来!
杨休满怀心事的回到马车上,长叹道:“看来这陆路我们是走对了,要不然我估计一辈子也见不到这画面。”
白月如将手轻轻搭在杨休的手背上,安慰道:“公子,我们这次的任务就是赈灾,等到了地方你先给皇上写奏折,把看到的都跟皇上说了,这样皇上才能知道这边的灾情有多么眼中。”
“恩。”杨休点点头,以扬州他带来那三条船的粮食,是救不了这么多灾民的,只能把这边的情况告诉给皇上,让皇上再多掉血赈灾粮食来。
——————————
大同府,猫儿庄西北二十里,大片的蒙古包林立在草原上,在这些蒙古包的最中央,是一个金顶大帐!
“大汗,秋生已经打听过了,那猫儿庄富裕的流油,据说比五个大同府都要富裕!”一个膀大腰圆的大汉走进汗帐,对着正喝马奶酒的俺答说道。
“哦?”俺答眼中闪过一抹寒芒,嘴角泛起冷笑:“明朝的兔子们竟然会把如此一块肥肉仍在外面,哈哈哈哈!”
年纪轻轻的黄台吉笑道:“恭喜父汗,只要打下猫儿庄,咱们今年过冬可就不用愁了。”
俺答站起身,本来显得很宽大的帐篷在他一站起身后,顿时被他那伟岸的身躯显得拥挤很多。
“小小猫儿庄,去年还在我蒙古铁骑下颤栗,今年......也依然不会改变!”
————————————
扬州、徐怀生已经在扬州呆了整整七天了,七天的时间里他派了打量衙役全天在码头监视杨休的三艘大船。他发现至始至终杨休都没有露面,平时的采买也都是穿上的亲兵负责。
徐怀生重重一跺脚,他再也忍不住了,今天无论如何他都要见到杨休,要不然、他、他心里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儿!
“来人!”
一队衙役冲进来,整整齐齐的站成一排。
“上马头!”徐怀生大手一挥,怒气冲冲的朝着码头走去!
扬州码头。
“头儿,你说我们都在这看了七天了,那个钦差到底怎么回事阿,他都不出来透透气儿?”一个衙役有些不耐烦的抱怨道。
“别急,慢慢等吧,这些个当官的都厉害着呢,别说七天不透气儿了,就是七天不吃饭都有可能。”
衙役无所事事的靠在墙角,朝着码头上的三艘大船看去,看着看着......
“哎?难道我这都眼花了?”衙役忽然发现那船微微在动,难道是起风了?
衙役晃了晃头,再次仔细看去,这一次他看清了,船真的在动!
“头儿!不好了,船走了!”衙役惊呼一声。
另外一名衙役也朝着大船看去,见三艘大船已经缓慢的往河中央行去顿时大惊。
“快!去报告府台大人和徐大人!”
码头上、当徐怀生带领大队衙役赶到码头时,三艘钦差的大船已经使出了扬州城,飘飘荡荡朝着南边而去了。
“唉!”徐怀生重重叹了口气,满脸的懊恼之色,七天了、也不知道刘真那边处理的怎么样了,粮食借到了还好,要是没有借到那就......
“走!回杭州!越快越好!”徐怀生不敢耽搁,他必须要赶在钦差到杭州之前赶到杭州!
————————————
杭州、临安府。
杨休几人一进了临安城,顿时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富裕。绿树成荫的街道,繁华的店铺,一排排整齐划一干净利落的小楼,可是......这些景色在杨休等人眼中,看上去确实那么的丑陋,因为杨休他们知道,灾民已经被赶走了!
几人走在街道上,刚走出几百里,就发现前面乱哄哄的,好像有衙役在抓人?
“我告诉你,这粮食是朝廷要的,你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临安县令郭华大都偏偏的站在临安县首富范中的家门前,颐指气使的说道。
“你、你、你......”范中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作为临安首富,以前范家和县衙的关系也很好,时常会给县衙一些孝敬。可这次、县衙竟然与自己翻脸,要把自家辛辛苦苦攒下的粮食全部抢走。
范中不是个不明事理的人,他知道现在遭灾,衙门要粮食,可他已经无偿给衙门五百石粮食了,可衙门还是嫌不够,竟然要全部抢走,这、这跟强盗有什么区别?
“郭华、你凭什么抢我家的粮食,这些都是我的!”范中气的脸都绿了。
郭华可不管那事儿,一把推开范中冷哼道:“范中,你别给脸不要,其他家那边可都是衙役去了直接抢的,你这本官已经亲自来了,够给你面子了。现在浙江遭灾,朝廷需要粮食,你在家中囤积这么多粮食做什么?想要哄抬粮食价格不成?就凭这点,本官就可以抄了你的家!”
范中脑子里顿时一片轰鸣,脚下站立不稳咣当坐在了地上,郭华见此情景冷笑一声,挥手带人闯进范家。
“进去给我搬,把所有粮食都搬出来!”
一群衙役仿佛饿狼一般闯进范家,成群结队的寻找粮食,不一会就搬出了好几车,范家院内一时间乱成一团,隐隐还伴随着孩子的哭声。
“住手!”
杨休终于看不下去了,脸色铁青的怒吼着。
“恩?”听到大喝声,郭华拧眉立目的转过身,见到竟然是个黄毛小子,顿时气笑了起来。
“哪家的小子?竟然肝胆对本官不敬。”
杨休声音低沉的哼道:“你也敢自称为官?驱赶灾民、强抢粮食,你连做人都不配,还做官?”
“大胆!”郭华顿时大怒,整个临安谁敢如此和他说话?更别提一个毛头小子了,顿时气急败坏的指着杨休道:“来人,把这小子给我押回衙门!”
顿时两名衙役冲了上来就要拿杨休,但还没等他们靠近杨休呢,身后元彪大步上前,一手一个竟然把两名衙役凌空提了起来,两个膀子微微一用力,呼呼两声把二人甩了出去。
“噗通~”
“哎呀~哎呀~”落到地上,两个衙役痛苦的呻吟着。
“你、你们、反了、反了你们了!来人!把这两个叛逆给本官抓了!”郭华被元彪吓了一跳,就见元彪生的人高马大,仿佛天神一般,那粗壮的胳膊简直比他大腿还要粗壮。
“哼、我看反的人应该是你吧!”杨休从白月如手中接过包袱,拿出皇上给的圣旨高举过头沉声道:“临安县令何在!”
郭华微微一怔,看着杨休高高举起的‘黄色卷轴’大脑处于空白状态,不过下一刻他猛然反应了过来,想起了什么,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颤抖着声音道:“临、临安、临安知县郭华,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1...9091929394...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