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当然熟悉了历史的演进,顾振华也有另外一个想法,对皇权进行严格的限制,建立起纯粹的责任内阁,施行法治。有了良好的基础,凭着中国的块头,拥抱海洋,这个世界必然提前进入中国纪元。
何去何从,顾振华也没法下定决心,索性就推出了中州讲坛,让天下人自己选择吧!
“主子万岁爷,老奴有几句肺腑之诚,不知道当不当讲?”
“讲!”朱慈烺笑道:“大伴,朕现在只能相信你们,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戴莹斟酌了再三,才说道:“陛下,文官大臣明着忠君,实则是在害陛下。他们不思对抗鞑子,不思压制安国军,却对孔孟之道耿耿于怀。老奴斗胆说一句,要是鞑子尊奉孔孟,他们也会投降鞑子。要是顾振华能改弦更张,他们也会称颂圣君。这帮人不在乎谁当皇帝,只在乎皇帝之下,他们能够享受特权而已!”
朱慈烺半晌痛苦的点点头,笑道:“入木三分啊!大伴,你觉得顾振华会有所不同吗?”
“主子万岁爷,辽王为人还算坦诚,他若是真想篡位,现在应该装得十分忠诚才是,哪里会和陛下直说呢!
朱慈烺若有所思,目光凝滞了,戴莹也知道点到为止,他躬身退出。就在这时候,周贺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主子,主子,大事不好了。”
“鸡毛子喊叫的,还没有有规矩!”戴莹怒喝一声。
周贺急忙躬身施礼:“老祖宗在这里呢!范大人他们来了,说是要劝谏主子!”
“哼,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只得如此!”
“老祖宗,实在是诸位大人来的着急,奴婢不敢不报!”
“让他们进来吧!”
朱慈烺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周贺和看了一眼戴莹,戴莹鼻子哼了一声:“主子有命,还不照办吗!”
周贺慌忙点头,不多时一阵脚步声音,范克勤带头走了进来,后面跟着朱天麟,何腾蛟,瞿式耜等人。见到了朱慈烺之后,纷纷磕头行礼。
“诸卿,你们不是正在中州讲坛宣讲圣道,匡扶社稷吗,怎么有空到了朕这里?”
皇帝语带不悦,这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朱天麟先说道:“启禀陛下,臣等的确在驳斥妖孽的胡言,只是刚刚得到了要命的消息,不得不向陛下禀报。”
“说吧!”
“是,臣等听闻鞑子摄政王多尔衮起兵五十万,由北而南,直扑而来。臣,臣以为鞑子人多势众,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万金之躯,岂可曝露在鞑虏兵锋之下,臣斗胆乞求陛下,移驾回京!”
“荒唐!”
朱慈烺豁然站起,厉声说道:“朕乃是御驾亲征,如今鞑子还没来,就让朕先跑了,这是什么道理,难道朕怕了鞑子不成?”
范克勤急忙说道:“陛下,非是怕了鞑子,实在是圣驾安危为重,臣等以为河南有辽王大军足矣,陛下……”
“哼,范大人,你前几天不还说要让朕处置辽王吗,怎么现在又要用辽王了?出尔反尔,恐怕不是圣人之道吧?”
一句话把范克勤堵得满脸通红,什么都说不出来。
“真是忠臣,就好好想想怎么保住大明江山,怎么抗击强敌,你们的三寸之舌真能退兵,朕何必仰赖安国军!”
朱慈烺说着一甩袖子,直接转到了后面,把这些人晾在了前面。朱慈烺怒气未消,对着戴莹说道:“大伴,摆驾去参谋部,朕要看看辽王他们有什么对策没有!”
……
“王爷,鞑子宣称是五十万大军,实际上还是有不少的水分,根据我的估算,其中可战之兵只有二十万左右。”
吴凯杰说着,指了指沙盘上的小旗,每个小旗代表着一万人马,他说道:“鞑子对蒙古是既用又防,精锐被编到了蒙八旗,而且装备也严加限制。因此三十万骑兵之中,能有五万战力已经相当不错。这也是蒙古历来入寇的极限。至于多尔衮手下的八旗主力还有十万出头,另外根据陆总兵的情报,鞑子这些日子在辽东山区搜捕大量的女真生番,再加上汉军旗,杂七杂八的算起来,主力只有二十万!”
顾振华微微一笑:“二十万也是不少啊,咱们少不得要把家底都拿出来了!”(未完待续)
悍明 第四百三十五章 庙算
顾振华的崛起时间并不长,不过靠着席卷的财富,还有彻底的改革,手中的势力已经相当雄厚。尤其是兵力方面,更是极为充裕。
首先安**最精华的部分就是顾振华亲自掌握的五千老近卫军,这里面的人员有很多都是从京城山海关一路跟下来的。安家落户之后,这些人都分到了田庄,娶妻生子,政治地位也急剧提高。
大明的武将的确待遇低到了不可想象,总兵一级的对待七品县令都要客客气气。世袭的武馆甚至要被一个秀才吆五喝六,颜面扫地。
如今安**的地位迥然不同,尤其是那些拥有熊皮帽子的老近卫军,基本上就是尚方宝剑一般,无往不利。这些人都很清楚,他们的一切都是顾振华给的,都是安**的给的,为了守护现有的一切,愿意赌上一切。
除了老近卫军,还有三个旅的近卫军,加上两个旅的翼骑兵,以及五营炮兵,三个团的车兵。一共加起来,两万出头,堪称王牌力量,不到关键时刻,绝对舍不得用,这也是豫北之战时候的主力兵源。
再有就是一路从河南招募的新老士兵,一共编练了十二个旅,分别由孙诚、李旭、郭云龙、谢斌、陆勇等人统辖,是安**的主力。
黄得功,刘可成,胡茂祯等人的部下也都进行了整编,十多万人马,淘汰老弱,剔除兵痞,最后留下的不过两万出头。又经过了一番扩充,眼下已经到了五万多,守着两淮财富之地。堪称兵强马壮。
左良玉被解决之后,马进忠,金声恒,李万庆等人也投靠了安**,他们所部如今也有两万出头。还有李过和高一功的部下一万多人,马万年和马万春统辖的白杆兵三千人。水师方面,沈廷扬和邓文焕加起来也有五六万人。
这些人马汇总起来。数量差不多到了二十万,也就是安**的全部家当。
李济伯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遍,然后说道:“王爷。陛下御驾亲征,带来了三万人马,不过据老夫观察,都是样子货。不值一提。再有就是东江镇的陆总兵有几万杂牌军。但是路途遥远,也没有统一调度。所以当下能有的就是这些人马,比起鞑子还是少了不少啊!”
吴凯杰也说道:“王爷,恕卑职直言,鞑子举倾国之兵,可是我们还要防着其他人。咱们和朝臣已经闹翻了,这帮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河南,湖广。运河一线都要留下人马守卫,山东方向也要保留人马。因此可以用在一线的人马最多只有十五万。以十五万对抗五十万。压力不小啊!”
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李定国突然站了起来,他自从充任参谋以来,一直都把功夫用在了熟悉安**的体系上面,这次算是第一次正式发言。
“启禀王爷,卑职有不同的看法。”
“畅所欲言,有什么直说。”
“是。”李定国自信的笑道:“王爷,鞑子人马虽众,可是吴次长也计算过,一线战力也就二十万左右,并不比我们多。再有安**有完备的动员体系,我们的正规士兵虽然不多,可是却可以动员数十万的民夫,兵力不足并不是问题。卑职以为当务之急反而是怎么抢占主动,让鞑子跟着我们的节奏起舞!”
说实话在场的众人,包括顾振华在内,都没有指挥几十万人会战的经验,李过,黄得功等人虽然指挥过大量的人马,但是毕竟他们都是以勇力见长,并不及李定国的文武全才。
“李参谋,有什么看法只管提出来,大家伙共同商议。”
“是!”
李定国微笑着说道:“王爷,此番交战的主战场就在河北河南之间,两省犬牙交错,鞑子必然倾力南下,将战火烧到豫北,甚至威胁黄河以南,这样鞑子可以抢掠稻谷,干扰我方夏收,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尤其是他们以骑兵为主,机动能力强,光凭着田庄的民兵断然抵挡不住,一旦到了那个时候,我方必然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虽胜尤败!”
听着李定国的分析,在场的众人频频点头,尤其是李济伯更是微笑着点头。
“王爷,老夫虽然在辽东多年,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可是听了李参谋的分析,顿时豁然开朗。几十万的大军交战,不能单纯的计算兵力多寡,武器先进,还要看战术是否得当啊!”
李定国笑道:“总长一语中的,卑职以为我军应当抢占先机,防堵鞑子南下,让战火在外线燃烧。”
顾振华面无表情的说道:“讲讲具体的计划。”
“是,卑职以为应当先拿下邯郸。此地从战国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乃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要冲,只要我军抢占邯郸,鞑子就没法南下,我军可以从容调兵,将鞑子的主力淹没于此!”
根据安**先前的作战计划,总体思路是希望复制曾经豫北之战的胜利,简言之就是内线作战,利用严密的防御削弱鞑子,然后在集中兵力取胜。
方案由吴凯杰主要操刀,顾振华也基本赞同,可是现在听李定国的主张,顾振华心里不由得有些怀疑。
吴凯杰这时候站了出来:“李参谋,邯郸虽然重要,可是奇兵突出,风险很高。鞑子可以从顺德府,广宁府,还有山东的东昌府调兵,三面围攻之下,想要拿下邯郸,并且守住,难度非常大。而我军主力要想北上,必然要先攻破大名府,然后再去援助邯郸,前后算起来,差不多要五天的时间。万一鞑子攻击甚急,我们岂不是平白损失人马,动摇士气吗?”
李定国点点头,笑道:“吴次长所虑甚是,只是我以为多尔衮用兵多年,这次他倾全国之力,必然做了很多功课,不会再犯老错误。我们还想靠着防守反击获胜,难道非常大。试想鞑子由北南下,不主动进攻,而是利用骑兵分散袭扰晋南,豫北等地,我们该如何应付?”
听到了这话,顾振华也不由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来到了沙盘前面,仔细的观看。
“李参谋说的有理啊!”
连续的胜利让顾振华有些低估骑兵的威力,说起来安**虽然装备了大量火铳,抵消了骑兵的冲击力,但是骑兵的机动性还是一个相当可怕的优势。而多尔衮南征北战,绝对是当世少有的骑兵指挥官,一旦让他发挥起来,只怕就算安**能够获胜,也是一个残胜的局面。
众将围绕在沙盘前面,仔细的推想,纷纷点头。
李旭说道:“王爷,李参谋所言有理,我们不能被动迎战,卑职愿意充当先锋,袭取邯郸!”
顾振华眼睛眯缝起来,露出了两道锐利的光。
“有把握获胜吗?”
“不成功则成仁!”
“我问有把握必胜吗?”顾振华咬着牙说道。
李旭也咬了咬牙,“保证必胜!”
顾振华长出一口气:“李参谋,你去给李旭当助手,从老近卫军抽调一千人。另外袭取邯郸,必然要穿过太行山,让马万年率领两千白杆兵随同出征。本王一共给你们一万三千人,要在五天之内,拿下邯郸。”
李旭和李定国几乎同时举起了右臂,敬了标准的军礼,高声说道:“卑职一定完成任务!”
顾振华又看了看其他众将,说道:“刘可成和胡茂祯率领着一万士兵,从考城出兵,进入山东境内,以为策应。郭云龙和谢斌率领四个旅步兵加上两营炮兵作为前锋。抢占开州和大名府一线。本王亲帅主力押后,务求一战成功,彻底消灭鞑子!”
顾振华一拳砸在了沙盘上面,将象征着鞑子和蒙古的小旗砸得稀巴烂!(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刚刚看到“小孩蹦蹦跳”那么吉利的打赏,惊讶,拜谢。还要感谢所有投票订阅的书友,大家看得出来,书进入了后段,小的一定尽力写出精彩的高峰和结尾,感谢所有书友的支持捧场!
悍明 第四百三十六章 炮兵天降
高骏的枣红色战马头尾摇摆,一双大眼睛死死的盯在身边的黄马,不住的嘶吼。。。这个小家伙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个比自己矮小很多的战马能压过自己一头。它拼命的想往前冲,可是被主人用力的勒住,只能乖乖认命!
“辽王,我朝一直缺少战马,尤其是如此高骏雄壮的优良战马,你这匹莫非是天赐的异种不成?”
“陛下,哪有什么异种,臣这匹战马是从阿拉伯运过来的,海上颠簸,这几年前后卖了一百多匹,能活着到大明的连一半都不到。不过以这些阿拉伯马作为种马,已经繁衍了上千匹战马,十年之内,我大明就能组建三万以上的精骑,横扫草原绰绰有余!”
朱慈烺一听这话,有些兴奋,也有些沮丧。身为天子,他自然希望看到大明强盛,只是这种强盛却完全掌控在另一个人手里,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攥在人家的手里,他总是难免失落。
“辽王深谋远虑,令人佩服。眼下大战在即,不知道辽王以为该如何应付?”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臣为了这场大战也准备了许久,多尔衮敢来,就是他的死期!”
“辽王有信心,朕也十分欣慰,可是后方呢,尤其是朝臣议论纷纷,是不是该让他们一心为国呢!”
顾振华看了一眼朱慈烺,在开封生的事情,还没法逃过顾振华的眼睛。他知道此时小皇帝试探自己,是怕自己借机干掉那些吵吵嚷嚷的大臣。虽然朝臣不顶用。但是好歹是个帮手,连这些人都没了,这天下就真的成了顾振华的!
“陛下。朝臣有自己的看法,自然是随着他们,只要不造谣生事,扰乱军心,就不必过问,陛下以为如何?”
朱慈烺露出一丝喜色,急忙说道:“朕也是这个意思!”
说话之间。顾振华和朱慈烺来到了校场之上,此时广阔的校场已经成了旗幡的海洋。参与誓师出征的两万多大军全都器宇轩昂,整齐的站立。以团为单位,一个方阵连着一个方阵。
“好,果然是强军!”
朱慈烺也不得不拍手叫好,顾振华自信的一笑。这就是他最大的依仗!两人的战马几乎同时到了人群的前面。顾振华突然猛抽了战马一鞭子,大红马猖狂的嘶鸣一声,四蹄翻飞,带着主人在士兵面前掠过。
“安邦定国,每战必胜!”顾振华大声的吼道。
士兵们瞬间举起右臂敬礼,动作整齐划一,同样大声的呼喊:“安邦定国,每战必胜!”
千人唱。万人和!声音此起彼伏,战旗挥舞。鼓声隆隆,一瞬间,就仿佛置身在了真正的战场之上,胸中的热血奔涌澎湃,一颗心脏不住的跳动,张嘴就能吐出来。
顾振华纵马转了一圈,全场都处在了沸腾之中,等到他回到了中心,随着战马止住,校场的声音也戛然而止。士兵重新像是钉子一样,钉在了地上。骤然变得庄严肃穆,更显这支军队的训练有素。
“我安**自从建军以来,匡扶社稷,力抗鞑虏。无数弟兄用鲜血见证着他们的忠勇,为了脚下的土地,为了身后的万民,为了中华衣冠,我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血水。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如今已经到了北伐中原,恢复旧都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务必奋勇一战,有功赏,有过罚,扫荡鞑虏之日,就是欢庆成功之时!”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
吼声响彻九霄,一队队的士兵从校阅台前走过。朱慈烺身为皇帝,站在了最中间,但是他分明看得清楚,这些士兵的眼里只有顾振华一个人!
崇拜,敬畏,爱戴,惧怕……
不管是什么情绪,都比一样要好,那就是漠视,毫不掩饰的漠视!从头到尾,都没有人注意一下这位大明的至尊。
士兵们离开校场,直接北上,踏着黄河浮桥,奔赴战场。
“陛下,臣已经在卫辉替陛下设下了行宫,卫辉经过整修,城高池深,十分安全。正好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陛下以为如何?”
朱慈烺突然变得意兴阑珊,他点头说道:“一切全都听辽王安排!”
……
安**快的北上,同样一支更加浩大的军队也在南下,双方像是迎头开来的火车,就等着撞在一起的时候!
李率泰是大明第一个正式投靠满清的汉奸李永芳的儿子,哪管是条狗,沾上了第一也就不一般了。李永芳被鞑子重用不说,就连他的儿子也是如此,李率泰以刑部侍郎兼梅勒额真,在二代汉奸之中,可谓是佼佼者!
这次李率泰也随着多尔衮一同南下,就在他领兵前行的时候,突然有人前来传令。
“李大人,摄政王有请!”
听到主子召唤,李率泰自然是屁颠屁颠的前往,到了多尔衮的中军,急忙磕头拜倒。
“奴才李率泰见过摄政王!”
“嗯,起来吧!”
多尔衮微微一笑,对李率泰说道:“刚刚又飞鸽传书,安**也动起来了。这场大战事关我大清的生死,全军上下务必小心从事!”
“奴才们一定尽心竭力,为大清肝脑涂地!”
“好,说得好,朕有一个使命交给你。邯郸连着豫北的彰德府,位置十分重要,乃是我大清天兵进军的要冲。如今守卫邯郸的只有马得功所部,人马万余,兵力稍显单薄。朕交给你五千骑兵,另外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率领一万科尔沁精骑随着你南下!”
李率泰难得有独立领兵的机会,多尔衮交给了他这么重要的任务,他顿时大喜过望,强忍着激动,躬身说道:“请摄政王放心,奴才一定尽快赶到邯郸,为大军开路!”
李率泰急匆匆的去找土谢图亲王巴达礼,蒙古科尔沁部是最早投靠满清的蒙古部落,满清也高看他们一眼,双方通婚密切,那位孝庄皇太后就是出身科尔沁。
不过入关之后,鞑子贪图中原的繁华,不想让蒙古人插手,这些王公只能派遣少量部队充当打杂的,连汤都捞不到。随着鞑子势力衰减,不得不把他们拉过来,充当门面!
“殿下,摄政王可是非常看重邯郸,要是能抢先赶到,摄政王势必非常欣喜!”
巴达礼不到三十岁,矮壮敦实,满脸的横肉,一双包子眼透着残忍的光。
“着什么急啊,蒙古勇士,天下……”他想说第一,不过又吞了回去,说道:“蒙古勇士,天下少有,战力过人,一走一过,就能把明狗碾碎!”
对于巴达礼的狂妄,李率泰是有点无语,要是明军好对付,何必让你们来当炮灰啊!
“殿下,明军自然不足为虑,可是这次几十万大军南下,谁都想抢功劳,我们不能落在人后啊!”
这话戳到了巴达礼的痛处,他急忙点头:“嗯,告诉手下的勇士们,都给本王快点行动!”
李率泰他们还不知道,在另外一面,一支部队同样把目标锁定在了邯郸之上,双方正在和时间赛跑。
……
“李参谋,翻过前面的山头,再走二十里就是车骑关了!”李旭喘着粗气说道。车骑关在邯郸西南三十里,凭着地势,几乎可以一鼓而定邯郸,堪称兵家必争之地!只要拿下了车骑关,邯郸就有一半落到了囊中。
“总指挥,王爷交代五天拿下邯郸,我们已经走了快四天,必须加了!尤其是要快点拿下车骑关,不能让鞑子有所准备。”
“哎,我也想快,只是这是太行山中,路途难行。”
李定国想了想,说道:“给我两百兵,带上十门虎蹲炮,五十枚神火飞鸦,我们去偷袭车骑关!”
李旭顿时眉头皱起,疑惑的说道:“这点人马恐怕不够啊。”
“总指挥放心,鞑子缺少防范,我们骤然突袭,一定能得手!”
看着李定国信心十足,李旭只好点头同意。几天的行军下来,所有人都疲惫不堪。状态最好的就要算老近卫军和白杆兵,他们一个训练有素,一个是天生的山地士兵。
李定国从中选出了二百名精兵,冲在了最前面,他们背负火炮,手脚并用,攀着岩石,快消失在山间。
李旭看着远去的背影,对着所有人说道:“弟兄们,都加把劲,把没用的东西甩掉,天黑之前,务必拿下车骑关!”
……
落日的余辉洒在了山间,石头反射一层金色的光,士兵们无暇欣赏这美景,只能低着头往前艰难的行进,眼前是最陡峭的一段山壁,几乎六七十度的坡度,个别地段更是直上直下,让人望而却步。
“小心!”
一个士兵脚下一滑,差点跌落山涧,李定国急忙用手抓住了他,用力提了上来,他们继续向前走。这时候后面突然传来一声惨叫,一个背着炮弹的士兵滑落下去,百米的山涧,后果可想而知,所有人的心头都是一阵紧缩,只怕下一个粉身碎骨的就是自己!
“大家不要怕,都看好了脚下!”
在付出了三名士兵的生命之后,李定国终于穿过了最艰难的山路,眼前一片昏暗的灯火,车骑关就在眼前。
“弟兄们,快点架上炮,给我猛轰!”(未完待续。。)
悍明 第四百三十七章 白杆战骑兵
替鞑子镇守邯郸的是降将马得功,他本是黄得功部下,在徐州大战的时候,被洪承畴蛊惑,率领着两千多部下投降了鞑子,差点造成了明军的崩溃,气得黄得功赌咒誓,指天骂地,悬赏十万白银,要抓到马得功,将他扒皮萱草。()
本来马得功还以为鞑子能一具扫荡南明,就算没法一统天下,也能像金国一样,隔江而治,到时候他也是荣华富贵。可是哪里知道明军竟然撑住了,而且随着安**整合了所有的军力,势力之猛,已经压过了鞑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