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上善若无水
他感觉这是自己人生之中最为得意的一天,甚至比当年攻入应天府的时候还要志得意满。
今后的史书上都会记载着,他朱棣击败了蒙古人,跨过五百年都没有汉家儿郎们来过的斡难河,来到了骠骑将军曾经祭天的狼居胥山!
此生,无憾了。
军中众将看向王霄的目光也满是敬佩之色。
身为皇位继承人,不但一举扭转战局,奠定胜利基础。还亲自领兵上前线浴血厮杀。
对于这些军将们来说,他们需要的就是王霄这样的看重军队的皇帝,而不是太子那样重视文臣的皇帝。
“等到了狼居胥山,祭天的时候你和我一起上。”
朱棣不知道该如何赏赐王霄。
金银珠宝,爵位封地什么的对于身为皇太孙的王霄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他决定将祭祀苍天的荣誉分给王霄一部分。
就在整个明军都是欢声雷动庆祝胜利的时候,一条爆炸性的消息传了回来。
在最终围剿瓦剌残部的时候,战功赫赫的汉王朱高煦亲自冲阵,却是在最后关头被身边亲卫一刀击杀!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六十二章 不是我,我没有,你胡说
朱棣病倒了,病的很重,人事不省的那种。
接到朱高煦被杀的消息,他就直接眼前发黑倒在了地上。
等到夜里他苏醒过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非常苍老,看着宛如风烛残年之中的老人。
“爹!”
赵王朱高燧直接扑在了朱棣的面前,痛哭流涕的大喊“二哥被杀了,被朱瞻基这个狼崽子杀了啊!”
动手的亲卫在杀了朱高煦之后就挥刀自尽,没有了人证也没有了物证。可朱高燧却是可以断定,这件事情就是王霄干的!
朱高燧一直称呼王霄为小狼崽子,早早的就察觉到王霄的心性绝非其笑容那样阳光。
可让他无法想到的是,王霄做事之果决,下手之狠辣还在他们兄弟之上。
世人都说老二像皇帝,可朱高燧却是认为王霄才是最像的那个。
朱棣缓缓撑起身子坐了起来,颤抖着手揉了把脸。
“你告诉我,你是想活还是想死?”
朱棣一句话就让朱高燧止住了哭泣,愣愣的看着自己的老爹。
“想死简单,拿着刀杀出去就是。若是想活,那就记住了。你二哥是死在蒙古人的刀下!”
朱棣不再理睬发愣的朱高燧,向一旁的护军将军樊忠招了招手。
樊忠快步上前扶起朱棣,四周人上来为皇帝更衣。
“太孙在哪?”
“汉王战死后,有部分三千营军将散播留言,说汉王之死与太孙有关。一部分三千人的兵马正在与太孙对峙。”
樊忠之前也听到了朱棣的话,此时小心翼翼的述说外面的情况。不敢添油加醋也不敢为谁隐瞒。
朱棣闭着眼睛没有说话,等到更衣完毕慢慢的走出了中军大帐。
明军现在的形势非常混乱。
他们明明的打赢了一场足以记载史册的胜仗,可战斗结束之后并没有论功行赏喝酒吃肉,而是隐隐对峙起来。
等到朱棣策马过来的时候,就看到山谷之中一边是三千营的兵马,而另外一边几乎是其余所有的明军!
汉王在最后时刻冲阵的时候没于军中,他的手下无法接受这个结果,短暂的混乱之后就在朱高燧的挑拨下去找王霄算账。
朱高煦在军中经营多年,心腹死士不计其数。大部分三千营的人马愿意为他报仇,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他毕竟是死了。
人死如灯灭。
朱高煦活着的时候,其他各营兵马不会跟着他瞎胡来,但也不会去淌浑水。因为他的威望在那里摆着呢。
可他死了啊。
死了的朱高煦也就没了威望,没了让其他各营心悸的压力。
而王霄这边,他可不是什么战场小白。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曾经跟随皇帝出征塞外。
这一次不但掌管神机营,在军中属于重权在握的大将。还亲自带领兵马翻山越岭的奇袭蒙古人后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军中最重战功,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愿意追随一位能够打胜仗的统帅。
自然而然的,王霄的威望也建立起来了。
说实话,王霄那太孙的身份在军中并不怎么能吃得开。
历史上被废的太子都数不胜数,更何况是太孙。
王霄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冒着生命危险亲自上战场。
除此之外,王霄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太子。
别看太子远在关内。可这里无论将军还是士兵的家人都在关内,他们的后勤补给也都是依靠关内。
汉王被杀,皇帝昏迷不醒。
在这个或许是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时刻,明军之中的大部分人都选择站在了王霄这边。
如果朱高煦还在,那三千营甚至其他营头里不少的兵马都会毫无顾忌的出战。
可他死了啊。
没有了朱高煦的统帅,哪怕是三千营的这些人也是踌躇不前。
第一,没有真正能够服众的领头人。
第二,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朱高煦之死与王霄有关。
第三,一旦真的动起刀兵,那他们毫无疑问的就是国贼。不仅是自己,关内的家人也要跟着倒霉。
王霄自然也不会主动出战,现在他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已经不再需要去冒险了。
两边就这么僵持着,直到朱棣醒过来。
看到朱棣策马而来,四周所有明军全都向其行礼。
“天子万岁!”
为朱棣牵马的樊忠心情很复杂,因为他离的近所以知道皇帝这是在死撑。
马背上的皇帝一直在微微颤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摔下来。
皇帝的身体,不行了。
看着不远处身躯笔直,英气勃发的王霄。樊忠心头突然涌起一抹古怪的念头。
“大明的天,要变了。”
朱棣策马来到王霄面前,勒马定住默默的看着他。
王霄没有丝毫惶恐,目光清净的与皇帝对视。
“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当着皇天后土的面,当着你爷爷的面。”
朱棣深深的吸了口气“你告诉我,汉王之死是不是你做的?”
王霄缓缓摇头。
“不是我。”
“好!!!”
朱棣突然爆喝一声,调转马头看向三千营那边“汉王之死与太孙无关!尔等是要背叛大明否?”
如果说朱高煦的威望能让一大批军士们为他去死,那身为马上皇帝的朱棣的威望,足以让任何人都毫无保留的服从他的命令。
对面的人马陷入了寂静之中。
片刻之后,有人扔下了手中的兵刃翻身下马。随即就像是波浪一样,所有人都下马向着皇帝行礼。
“皇帝万岁!!”
明军的欢呼声响在天地之间回荡,一场血腥内讧在朱棣出面之后被弥消于无形之中。
朱棣策马来到王霄身边,低声说“你将来会是一个好皇帝。”
是好皇帝,不是好孙子,也不是好侄子。
王霄缓缓摇头。
“我没有。”
明军中军大帐的气氛有些古怪。
地上是裹着马革的汉王,一侧是红着眼睛的朱高燧与汉王旧部。他们的对面则是王霄与其他明军将领。
至于朱棣,之前的行动耗干了他所剩不多的生命力,不得不回到后帐去休息。
“我的好侄子。”
朱高燧咬牙切齿的瞪着王霄“你可真是够狠毒的,就连你的亲叔叔都不放过。这还有一个亲叔叔呢,快点来动手吧。”
王霄扫了他一眼,拿着绢布蹲下身子默默擦拭朱高煦铠甲上的血渍与灰尘。
“你胡说。”
王霄的动作很轻,擦拭的非常仔细。就连汉王头发里的枯草都给清理干净。
一旁朱高燧的面容从愤怒转为疑惑,从疑惑转为不安,又从不安转为一脸惨然。
“老二!”
朱高燧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看着马革裹尸的朱高煦又哭又笑。
“你死的不冤,咱们败的也不冤!”
“这是什么人呐,遍数上下几千年,如此心性的人物哪一个不是绝世枭雄。咱们兄弟败在他的手里,不冤。你走好,做兄弟的等会就下去陪你。”
“三叔会活的很好的。”
王霄轻声细语的说“你会长命百岁,子孙绕膝。”
朱高燧沉默了,坐在冰冷的地上目光出神的看着王霄,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虽然同样身在军中多年,可赵王朱高燧的威望却是远远无法和朱高煦相比。
哪怕是在他实力最雄厚的五军营里面,他也做不到一言九鼎的程度。
之前王霄与三千营对峙的时候,朱高燧就想过调动五军营加入其中。可几乎没几个人响应他的号召。
在军中的威望不高,朝野之中就更不用提了,那都是太子的人。
朱高燧真正的力量在于密探间谍。可这是上不了台面的。
所以说,朱高煦一死,他们兄弟俩的联盟直接就崩溃掉,而不是被他接手继承自己二哥的势力。
不大会的功夫,面色苍白的朱棣就在樊忠的扶持下走了出来。
他坐在椅子上,默默的看着王霄为朱高煦整理遗容。整个中军大帐的气氛都是非常压抑。
等到王霄起身站回去,朱棣这才起身来到了朱高煦的身边。
他,老泪纵横。
朱高煦从年少时候起就跟随朱棣到处打仗,几十年的父子情在这一刻冲破了皇帝的身份束缚,让朱棣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哪怕朱棣实际上早就知道朱高煦暗中谋害太子,阴谋结党试图兵变。可他依旧是疼爱这个儿子。
他没有追究王霄,除了不能追究之外,也是没有脸面追究。
朱高煦毒害太子,还准备兵变除掉王霄。这种情况下王霄为了活下去奋起反击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朱棣没有办法去追究他的责任。
“皇上,请节哀。”
王霄上前行礼,掺扶着朱棣回到椅子上坐下。
朱棣最后深深的看了一眼自己的次子,抬起手挥了挥“走吧。”
一群军士们进入帐内,缓缓抬起朱高煦送到外面。
外面已经为汉王爷准备好了棺木。送进棺木之中,钉上钉子。
汉王朱高煦的一切荣辱人生,都在这一刻为之定格。
“二哥~~~”
之前一直愣愣发呆的朱高燧这个时候情绪失控,扑到棺木上用力拍打放声大哭。
哭声凄惨,让人闻之落泪。
很快整个明军营地里都响起了哭泣之声,数十万明军用这种方式为汉王朱高煦送行。
朱棣闭上眼睛默默流泪。
许久之后他睁开了眼睛,通红的眼睛里满是无尽的杀意。
“把马哈木带上来!”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六十三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
马哈木没有死,因为朱高煦死后围攻他的明军就陷入了大混乱之中。
只是他也没能乘此机会逃出生天,而是在突围的时候被明军打垮,本人也是负伤被俘。
马哈木不是不想死战,只是他老了,已经没有办法死战到底。
全身都被铁链捆着,身上明显有被好好招待痕迹的马哈木被拖进了大帐之中。
朱棣疼爱的儿子死了。
送你一个现金红包!
他不能动王霄,可这件事情与心头的怒火总要有宣泄的地方。
如果不是他马哈木拼死抵抗,那朱高煦也不会死在这里。
所以,朱棣将自己的怒火对准了马哈木,以及马哈木所代表的那些蒙古人的身上。
“狗贼!”
朱棣起身来到马哈木的面前,一脚将他踹倒在地。
“你们不是很能打的吗,继续打啊!”
在朱棣看来如果不是这些人抵抗到了最后一刻,那朱高煦说不定就不用死,回京以后安安稳稳的做个太平王爷也说不定。
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些人的错!
“哈哈哈哈~~~”
面容憔悴,满嘴鲜血的马哈木躺在地上放声大笑。
“听说朱高煦死了?真是可惜,我本来还想和他平分天下的。长城之内冠带之国,长城之外引弓之国。”
“老子输的不冤枉,找了个废物做盟友,不输才真是活见鬼。”
马哈木是故意在这里爆料。
他知道自己绝无活下去的机会,也不想被当做祭品送去汉人们的太庙祭祀祖先。
所以,他这是在求死。顺便再给大明添点乱。
同时也是在报复朱高煦这个废物,那么重要的情报不知道早点送出来。
朱棣一阵眩晕,他没想到马哈木这么不要命,居然当众把自己和朱高煦勾结的事情曝光出来。
这下朱高煦哪怕是死了,身后之名也只剩下了罪名。
王霄反手抽出了身旁樊忠的佩刀,上前来到马哈木的身边一刀就捅进了他的嘴里。
刀刃翻转,大股血水当即就涌了出来。
“此人居心叵测,胡言妄语,当处以极刑。”
王霄收刀回鞘,拱手向朱棣行礼。
朱棣神色复杂的看着他,挥了挥手“不用带回去了,直接处置掉。”
马哈木被拖了出去,一代草原豪雄就此烟消云散。
不过瓦剌部落并没有就此覆灭。
马哈木在回军救援大本营之前,分出一万精锐给自己的孙子也先,让他带着人一路向西走,逃脱明军的追杀。
也先走的时候带走了军营里大部分的辎重粮草,这也是为什么王霄能用几千人就顶住好几天的原因所在。
狼居胥山并非是大草原的终点。在遥远的西边还有大量的部落存在。
也先的一万精锐足以扫荡那些弱小的部落,让瓦剌有再次崛起的机会。
而其他结盟抵抗明军的部落,却是遭了殃。
因为朱高煦的死,朱棣陷入了极度的愤怒之中。在他们的命令下,各部落俘虏中的高层贵族几乎被一扫而空,全都成为了祭天用的祭品。
那些拿起兵刃与明军作战的男人们也是被残酷处置,老人和孩子被命令在冰天雪地之中步行前往关内。
以这个时候的天气与漫长的距离来说,真正能够走完这段路程的人估计十不足一。
至于年轻女人,则是被赏赐给了明军众将士。被当做了是战功奖赏的一部分。
而牛羊马匹,帐篷粮草这些。马匹被作为优先护卫的对象,而牛羊则是能带回去多少是多少。带不走的,直接宰杀吃掉。
等到处置完这些事情,接下来就是了却朱棣毕生最后一个心愿,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心愿。
封狼居胥山。
祭天为封,祭地曰禅。
封狼居胥山的意思,就是在这座山上祭祀苍天。
祭品什么的朱棣都准备好了,众多部落的头人贵族王子们就是最好的祭品。
狼居胥山就在山谷的后面,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各种准备工作就已经完成。
已经病重到无法起身的朱棣是被王霄与樊忠一起掺扶着上的山。
狂风呼啸的山坡上,朱棣颤抖着嘴唇念着祭天的祷文。向全天下,向后世宣告着自己的功勋。
盛唐以降五百年,他朱棣是唯一一个重现汉家光辉的人。
王霄仰头望着天空,他知道天上有白云,有月亮,有无数的星星,可就是没有神仙。
朱棣念的祷文,说是念给上苍听,可在王霄看来更多的是念给他自己听。
“系统是神仙吗?”
王霄垂下目光默默的思索。
等到下山之后,朱棣就一病不起了。
其实之前他就已经病的极重,就连行走都无法做到。
御医让他静养,或许还能拖上一些时日。可朱棣不愿意。
他宁愿燃烧自己最后的生命,也要将自己的名字流传后世史书之中。
等他真正做到的时候,死亡也就随之而来。
“太子身体不好,你要挑起重担来。”
病床上的朱棣已经无法动弹了,说话的时候也是有气无力,仿佛随时都会咽下最后一口气。
“是。”
一旁侍候的王霄恭敬行礼。
“赵王昏庸,不似做事之人。让他去云nan就藩吧。”
赵王朱高燧一点都不会昏庸,实际上他精明的很。
朱棣这么说,无外乎是让王霄饶他一命。远远的打发到彩云之南去,眼不见心不烦。
王霄侧头看向跪在一旁面无表情的朱高燧,缓缓点头。
“好。”
朱棣转动眼球,看向不远处的樊忠“把人都叫进来。”
双目含泪的樊忠行礼,转身出去把等候在外面的众多军将们都给喊了进来。
“皇上~~~保重龙体啊。”
将军们冲进来纷纷扑倒在地,放声大哭。
“闭嘴!”
朱棣喘息着“没...没工夫说这个。”
感觉到死亡就在眼前的朱棣吃力的喘气“传遗旨。”
之前被任命为秘书监舍人的于谦强忍泪光搬来案几笔墨,摊开圣旨准备写。
“朕登基以来,恪尽职守。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毕生无悔。今大限已到,特传遗旨。”
“太子朱高炽,温厚仁爱,特命继承大宝。太孙朱瞻基,聪慧仁勇,命其监国。各军各营皆归其节制。汉王朱高煦,为国死战捐躯,特许陪葬长陵。诸臣工当忠心为君,卫我大明。特谕!”
樊忠捧着传国玉玺走了过来,朱棣用目光示意递给王霄。
王霄接过装有传国玉玺的盒子打开,拿出玉玺在圣旨上用印。
这是真正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通传天下的大旨,明旨。
用印之后,王霄回转来到朱棣床边。
看着闭上眼睛,不说话了的朱棣。王霄缓缓伸手去试他的鼻息。
片刻之后,王霄起身,轻轻的说了一句。
“皇上走了。”
旁边的朱高燧身子晃了晃,重重摔倒在了地上。
中军大帐内的众多军将们放声大哭,声竭力嘶。
哭号之声犹如涟漪般向外扩散出去,很快所有军营都是哭声一片,哀嚎遍野,山野间都为之回荡。
朱棣年少时就跟随常遇春打仗,是打了一辈子仗的马上皇帝。他在军中威望之高,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各军各营都是摘樱子,起素幡,为皇帝举哀。
入目所见,整个明军大营都是白茫茫一片。
军中将士多有痛哭到昏厥,不能自己者。
一连三天,明军都弥漫在无尽的悲痛之中。
三天之后,王霄发布命令,大军拔营,护卫着朱棣的棺木返回关内。
朱棣的遗旨上,说他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这是在讲述自己的毕生功勋。
说毕生无悔,指的是从未后悔过发动靖难之役。
太子即位,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毕竟汉王已死,赵王根本构不成威胁。
而让王霄监国,则是为了从法理上确定王霄继承人的身份。
要知道朱高炽有足足十个儿子。若是朱高炽将皇位传给其他的儿子,朱棣在地下能被气的再活过来。
各军各营都归王霄节制,这是朱棣将全国所有精锐兵马的兵权都交在了王霄的手上。
这同样是一道保险,为的是能确保王霄可以日后可以顺利接位。
监国,手握兵权。
有这两道保险在,就算是朱高炽有别的想法也动不了王霄的地位。大不了王霄也可以来上一次靖难之役。
朱棣是皇帝,生性多疑。
哪怕朱高炽表现的如何看重王霄,日后大位非他莫属。朱棣也不会就此心安理得的相信。
所以,他做出了这些布置。
至于朱高煦陪葬长陵,则是朱棣为了保存心疼的次子死后的名声。
于情于理来说,朱棣都是一位好皇帝。
他多次北伐,打垮了塞外北元残部,彻底清除了草原对关内的威胁。
他派马保下西洋,与海外诸国展开联系,施国威于海外。
他编撰永乐大典,为华夏留下了一部旷古奇书。
他修运河,清田亩,关爱百姓,消除藩王力量解除了内患。
国家在他的统治下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被称为永乐盛世。
若是说有什么污点的话,发动靖难之役或许就是唯一的污点。
叔叔抢了侄子的皇位,杀戮过盛。就连诛十族都被他弄了出来。
无论功与过,在朱棣咽下最后一口气的那一瞬间,所有的一切都随之烟消云散。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病逝于第五次北征蒙古途中,享年六十四岁。
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
朱棣的时代,结束了。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六十四章 废殉葬事
顺天府外,天寿山,长陵。
今天是送先帝入长陵的日子,长长的送葬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
1...2728293031...7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