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贼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黑椒炒三国
但是当这些国家的维和部队到了的时候,李德彪终于知道当初哈密尔顿少将为什么带着一支偌大的舰队只能上海滩外面徘徊了。这帮人真他娘难伺候!
就说伙食问题吧,英国来的都是他们印度士兵,这些阿三们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就是说他们不吃牛肉,给我们做饭你们做牛肉就行。李德彪觉得这事挺简单,就吩咐采购食物的人,以后别买牛肉了。
但是这命令刚刚下去,第二天意大利人就开始闹事了。意大利人说没牛肉不行,我们必须吃牛排,你不给吃牛排吃我们就天天抗议,天天找你们杨司令汇报。
而且意大利领军的那个少校还对中国的行军安排提出了强烈不满,他认为中国方面剥夺了他们喝下午茶的权利。
李德彪真想对他们说你们爱来就来不来滚蛋,但是意大利还不走。他们一定要参加这次行动。
还有法国人也是一样难伺候,那批法国士兵一共三十个人,来北京不到一个星期他们换了三套衣服了!法国人好像对服装情有独钟,看见美国士兵衣服的领子漂亮,就去改一下领子,看见英国士兵的袖子样子不错,又去改一下袖子,昨天问他们能不能出征他们居然还说要再等一天,因为他们在中国的一家工厂定做的制服还没有做好。
德国士兵和英国士兵就没那么多故事,但是这队伍被拖的不能出,没故事也能闲出故事来。昨天下午在北京城里的一家酒吧就生了德奥两国的士兵和英法的士兵打群架的故事,整个北京城都被轰动了,一百多人在那街道上打的十分热闹,巡防都拉不开,后来还是中国出动了武装警察才把双方震住。
李德彪知道幸好杨小林不在北京,不然这事他肯定要挨踢的。
另外在指挥上面也是一样,英法德奥都向中国方面提出,他们的部队要保证在联军中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李德彪真的想不明白,你就几十个人,你独立什么呀?我又不欺负你。
这场维和行动是杨小林实验自己现代化部队的一场行动,连杨小林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中国部队的第一次出国作战,是中国第一次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角色的一次的军事行动。
中国没有这个经验,很多事情都处理不好。中国人是非常好客的,哪怕对一个人有再深的成见,当别人来家里做客的时候,都要烧上几盘菜款待一下。对这些洋人的士兵也是一样,从政府来说是尽量满足这些外国部队要求,而街上的普通老百姓也是客客气气的,虽然一些调皮的家伙经常拿这些洋人开涮,却真没有什么恶意。
拿打架的事情来说,要是两帮中国人在街上斗殴,管你什么原因呢,巡防看见那棍子就上去了。但是对这些洋人士兵他们却总是温柔一点,想着人家是客人,那棍子打的并不坚决。
这并不是出于对洋人的畏惧,只是中国人从来性格如此,但那些洋人好像误读了中国人对他们容忍是出于什么,在北京有点越来越放肆了。李德彪知道自己如果再不走,可能真的要出大事了。
一月十一日,日本军队已经在俄国取得了第一个战果,正准备摘取第二个果实的时候,中国的维和部队才在李德彪司令的强行命令下从北京出。
法国人还有点很不情愿,因为他们定制的帽子还没有做好,但是李德彪这一次没有再向法国人妥协,他告诉那些法国人,你们可以在北京等,我先走一步,跟着我一起走你们能坐汽车,要是不跟我一起,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法国人这才罢休,不过他们还是到成衣店里面去把定金给付了,告诉那个中国商人,帽子做好给他们留着,等回来的时候他们来取。据说这些法国人离开的时候,北京城内很多成衣店的老板都有些恋恋不舍。
中国部队停在北京的时候全世界都在看着日本人表演,但是中国部队从北京一出来,短短两天的时间就开出了河北,几万人的队伍,十几万吨的物资,行军度居然达到了每天将近两百公里!
这一下就让所有国家都震住了!要知道在维和部队里面的都是各国的军事人员,人家是懂行的,即便意大利带队的那个少校对牛排更为钟情,他也知道这个度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意味着什么。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小日本打下俄国人一个要塞的成绩和中国部队的这个度一比,有些弱爆了。(未完待续。。)
国之大贼 第三十九章 我先飞了
“我想我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的6军建设存在着明显的认识上的错误。我们认为杨小林裁撤6军必然会影响中国6军的战斗力,可是在这一次的军事行动中中国人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崭新的面目,相比于和俄国战争时期的中国部队,我身边的这批中国部队更为让我担忧。”
这是哈密尔顿少将在给英国的军事部门的汇报中写下的话。少将在中国好多年了,当初日俄战争时期他就作为军事观察员到了东北,那个时候他就第一次和杨小林见了面,对那个禽兽把非交战区所有国家的国旗全部砍下来的做法,对义勇军当着他的面杀光了那里所有日本人的行为,少将至今都没有忘记。
他对杨小林部队也始终停留在那个阶段,在他看来这就是一帮非常能打,敢于拼命的亡命之徒。但是现在他看到了义勇军已经和几年前脱胎换骨,义勇军身上那凶狠的匪气已经不见了。
最让少将吃惊的是,他昨天带部队寻找自己的汽车,找不到的时候用英语了一句牢骚,旁边马上有一个中国士兵过来,用流利的英语告诉他应该去哪里。
哈密尔顿非常的震惊,他注意了一下那个士兵的军衔只是一等兵,在这支部队中属于最普通不过的那一种。哈密尔顿有心拉住那士兵攀谈了一会,从那士兵的嘴里他知道,那士兵是侦察兵,中国部队里面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就是每一个侦察兵都必须学会两门以上的外语!
哈密尔顿提醒英国方面,也许英国对中国不应该丧失警惕。因为他敢肯定杨打鬼那个禽兽绝对不是像英国情报部门猜测的那样,打赢俄国以后就知足了。他如果知足了,他让士兵学外语干什么?用来交流中英之间的友谊么?
还有,中国人行军度真的让哈密尔顿感觉到害怕,两天的时间三四百公里,如果他能这样保持下去,顶多两个月就到圣彼得堡了!而中国人这次携带的物资足够他们的部队半年的消耗,换句话说就是。假如中国打造出十余支这样的队伍,他们可以在两个月之内把三十万大军开到俄国人心脏!
而反观俄国方面呢?可能两个月的时间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完成部队和物资的集结。也就是说,如果这一次的维和取得了成功,杨小林肯定会按照现在的这个模式打造中国部队,那样的话中国人就具备了终结俄国能力。
哈密尔顿甚至做出的猜测,这一次中国人介入俄国的战争,很有可能就是奔着俄国的石油去的。
他看的出来打造这样一支部队最需要的就是石油。在中国自己的油田没有开出来的情况下,杨打鬼极有可能把眼睛盯在俄国人的身上。要知道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是世界第一石油产出国,集中了世界近一半的开采量。
他建议英国方面立即采取手段来阻止中国实现这一目标,否则中国很可能成为第二个德国。
中国的坦克太可怕了。英国人和法国人投入了好几亿英镑用于研制坦克,在年底的时候他们自己的新型坦克也出来了。和中国人在中俄战争时期使用的坦克相比,英法的坦克具有明显的优势。无论是火力还是度,都比中国的那一批好。
英法真的以为他们已经在这个问题上赶了中国,但是这一次中国新型坦克一露面,好家伙。三十多吨!三十多吨的重要每小时还能前进二十五公里左右。
本来英国人打算在年初表一下自己坦克的研究成果的,但是现在取消了。比什么呀?自己坦克还不到二十吨,比中国坦克小了不止一圈。
哈密尔顿少将的军事报告写的非常透彻,策略也非常清晰,但是英国方面却没有予以采纳。英国是海权论至上的国家,中国的6军再强大他们也不放在心上。
就算你中国能在俄国如履平地,那还有欧洲呢,就算你把欧洲都变成坦途了,英吉利海峡就是我们大英帝国的屏障。中国6军对英国造成威胁的可能,几乎为零。
所以英国人现在更热衷于去限制妄图挑战他们海洋权利的德国,他们现在在思考的问题是怎么在解决俄国问题的同时能保证俄国依然可以对德国施加压力。
伦敦很快给哈密尔顿来回电,先他们对哈密尔顿的军事报告给予了赞赏的态度,但是接着却告诉这位少将,目前的情况下不要和中国方面生任何不愉快的动作,另外少将要做的是得到中国的坦克技术。
中国人是怎么让坦克变的那么大还能跑那么快的?这一点英国人真的不知道。因为特种钢从外形上看和普通的钢材没有任何区别,中国只是用特种钢制作了坦克的轴承,这听起来十分简单,但是要让英国人弄明白,除非给他们一辆坦克让他们慢慢研究去。
日本人方面也是这个态度,他们也对中国的坦克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情报刺探工作却和英国人一样不急不慢。他们真的不着急。在他们看来没有海军的中国就像是一只被困在孤岛上的老虎,你的爪牙就算再锋利又能怎么样?
英国人和日本人有这个想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老虎想从孤岛上出来,不一定非要学会游泳才可以。当老虎长了翅膀之后,你们这些想困住我的人,注定要尝一尝我爪牙的锋利。
阔别了将近两年的轱辘山还是老样子,这一到冬天就是皑皑的一片白雪。山头还是以前那个山头,路却已经不是那条路了。
杨司令的汽车沿着一条十米宽左右的小路弯弯绕绕的在山顶停下来的时候,心情真的有点激动。他的司令部已经不在了。一排整整齐齐的瓦房替代了原来的茅草屋,当初自己搭建的军营已经变成了耸立在山头的两层小楼。
威尔伯莱特先生带着一队国外的工程技术人员正站在那里等着欢迎杨小林的到来。这些老外这一段时间工作的相当卖力。这些飞行爱好者在他们自己国家的时候根本不受政府待见的,很多人都觉得他们这叫不务正业。
来到中国一下子就全变了,杨小林支持他们的理想,并且给他们高额的回报,他们真的没有不卖力气的道理。人么,不管你是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找到一个你自己喜欢,又有人承认你。并且能满足你物质需要的事业。
而且,在这里有很多和他们有共同爱好的人,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话题,相互之间的交流也让各自的技术都得到了进步,各自的理念也更加的成熟。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很快就完成了杨小林交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而且是额完成了。
杨司令这一次回来不是故地重游体验生活的,他还没有那个闲心。他是来看自己的空军的。中国第一批战斗飞机已经研出来了。
曾经的练兵场现在就是停放飞机的地方,二十多架飞机并排停在一起,这些飞机和飞行大赛的时候自己看到的那些已经完全不同了。
威尔伯莱特带着杨小林走向了左边几架三翼飞机,这些飞机看起来就比其他的飞机要大出一些来,更让杨小林惊奇的是,这飞机的动机居然有一大半是裸露在外面的。
“杨司令。这是我们研究出来的轰炸机。我们采用的最先进的一百四十马力动力系统,时可以达到每小时七十公里,飞行高度是四百米,我们试验过好几次了,一般的火炮根本无法对它造成任何伤害。底部有两个悬挂装置。能携带五百磅的炸弹。”
威尔伯莱特说的得意洋洋,很显然这个成绩已经让他们十分的满意了。杨小林也很满意。五百磅的炸弹确实少了,如果换鱼雷的话勉强一鱼雷而已。四百米的高度也确实有点低了,不过第一步迈出去之后就意味着自己已经取得了胜利,剩下的就是跑的多快的问题。
“好!非常好威尔伯先生,感谢你们的努力,我一直以为我最少要到今年年底才能看到你们的成绩,您给了我惊喜,谢谢!”
杨小林的手拍着那飞机的翅膀,这时候的飞机翅膀都是木头做的,拍起来居然让飞机晃动了几下。
威尔伯莱特笑道:“不用说谢谢这个词,我们是合作伙伴,在研的时候我和您一样期待着快点成功,而现在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们的奖金什么时候能兑现?”
外国人总是这么现实,威尔伯莱特问这句话的时候好多外国技术人员的脑袋都伸了过来。
杨小林说道:“放心吧,这东西一旦投入生产,我马上就会兑现诸位的奖金。对了,为什么他的动机放在外面?”
威尔伯莱特脸上有点无奈:“没有办法,动机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这样做是为了加快散热。”
杨小林愣了一下,这个问题他真的不太懂。不过想想现在天上也没多少飞机,地上也没有防空武器,当中国的飞机飞上天空的时候,动机露在外面问题应该不大。
在这种三翼轰炸机的旁边,是战斗机。战斗机的体型就小巧一些了,双座式的,机舱的位置相对靠后,为的减轻机头的重量。在飞机上安装了一挺马克沁机枪,使用固定专用抢座。飞行度为每小时一百公里,飞行高度可以达到六百米,并且具有良好的爬升性能,飞行员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俯冲的动作。
剩下的就是全度的侦察机了,侦察机也是双座式飞机,飞机的本身并没有任何防御和攻击装置,全靠坐在后面的人员用手中的武器保护飞机的安全。但是这种飞机飞行度很快,而且飞行半径和持续时间都相当的出色。
杨小林非常满意,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想把飞机放到邮船上面不是你有飞机有邮船就可以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可这无法抹去他心中的兴奋,这三十架飞机只是样板,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飞之后如果没有问题才可以投入生产。
一下生产几千架飞机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但是生产个几百架,给部队训练飞行员,给那些地方成立飞行俱乐部完全没有问题。
他的嘴角的笑容无法抹去,他真的想如果现在日本天皇站在他面前,他会告诉天皇,你慢慢的造战列舰吧,我先飞了。
国之大贼 第四十章 先和日本拼命
这只是杨小林心中一份不甘于寂寞的冲动,做成了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没有掌声真的让人有点不过瘾,但是这冲动必须按在自己的心里,告诉日本天皇的方式不是这样的。
作战飞机必须进行保密,法国人在一九一零年就组成了他们第一支飞行部队,只不过没有给飞机装上机枪而已。这东西就像自己的坦克一样,老毛子的坦克一开始露面没有引起重视,是因为那根本算不上是坦克。
后来中国的坦克连续在战场上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了。假如自己的作战飞机一露面,估计也是这样一番情况。
所以他当前要做的是保密,轰炸机和战斗机绝对不能过早露面,侦察机倒是无所谓了,这个时候许多国家都有飞机,即便自己推广他们也会认为这只是玩具的。
他也没有想过这件事情能永远保密,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自己用一帮外国技术人员研发飞机。和平期间这些技术人员可以为了他们的理想和中国进行愉快的合作,但是一旦爆发战争,或者他们的国家请他们提供资料,杨小林无法保证这几十个人还会为中国保守秘密。
话说回来,如果他们真的为了他们自己祖国的利益而背叛和中国签订的条约的话,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杨小林虽然说要求他们完全的履行和自己的签订的合同,但是内心的底线是这些人能在两年之内为中国的飞机发展事业保密就可以了。
两年的时间不是太长,也不是太短,最起码够中国方面自己打造一支专门的飞机研发队伍,就像现在中国的坦克制造一样,我自己的技术领先的时候,就不怕你们追赶了。
共和二年一月二十七日,杨小林决定组建中国的空中队伍。李德彪在这个时候也到达了中俄边境。中国部队的脚步还是慢了下来,因为到这里之后路况就不是太好了。而且在这个地方已经能遇到大批从俄国逃避兵祸的平民,中国部队马上在边境地区建立了三个大型的难民营,给这些俄国人提供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物资,李德彪对外宣布中国方面的脚步将暂时停止,等这里的情况稍微稳定一些,维和部队再进入俄国。
俄国同志们的处境非常不好!
托洛茨基本来就没有什么经验,在革命忽然成功之后有很多问题他都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社会的兵力进入俄国“维持和平”,对同志们的打击是相当大的。
政治上的不说,军事上面临的压力让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彷佛摇摇欲坠。好在事情还不算太糟糕。同志们最少还有拼命的本钱。在俄国国内托洛茨基的政治运动虽然让那些资本家们流光了鲜血,也让很多无辜的人死于非命,但是真的把穷人们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
这样说可能不太合适,应该说当穷人们的双手沾满了鲜血之后,他们已经无路可退了。他们必须跟着托洛茨基一路冲下去,绝对不能让反动势力反攻倒算。
士气还是有的,只是除了士气之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阿米洛尔到达涅留恩格里的时候整个部队只有二十四个步兵营,三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营。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同志们的队伍得到了迅速的扩充,步兵营被扩充为一百零三个,骑兵营七十个,炮兵营三十个。总兵力达到了十三万人,和正在逼来的日本部队不相上下。
如此迅速的扩充部队,士兵的素质和武器装备的情况咱们就不用多说了,加上对资产阶级的打击让许多行业都瘫痪了。俄国方面根本没有自己的军工体系支撑战斗,这一切都让所有的国家认为同志们没有机会的。
日本方面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这一次小日本一心想拿俄国来确立自己的亚洲霸主地位。一心想在俄国表演大日本陆军的勇猛,所以他们是倾全国之力而来,不光物资和武器俄国人根本没办法比,就是双方军官的素质也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托洛茨基同志的起义靠的是那些基层的俄**官,至于原先那些有身份的高等军官不是跑了就是他们干掉了,所以在俄国起义部队中极度缺乏那种有指挥大战能力的将军。
补充一句,阿米洛尔同志在半年前只是一个排长。这真的让人看不到俄国人有什么机会。
外围的战斗在二十七日下午日本军队到达之后打响,这几乎就是一边倒的战争,仅仅一个下午俄国人就损失了三万士兵,外围阵地全部丢失,曾经威风八面的欧洲宪兵好像是纸糊的一般,同志们的人头似乎只是成全日本人战功的。
“现在的这批俄国陆军,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我们相信日本军队可以一路高歌猛进,也许在后天,也许在明天这里就将被日本军队占领,这一点毫无疑问。”
这是大英帝国派在日本军队中的军事观察员给英**方的报告上是这么写的,但是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乌合之众是革命队伍的缺点,却也是他们最大的优点!
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国人打仗就不是靠素质的,他们就靠一个字:“拖!”
我就是仗着我地盘大,我仗着我人多,以空间换时间,打不过你我拖死你!
从打造了强盛瑞典的查理十二世,到风华绝代的拿破仑,再到日后激情四射的小胡子,都是被俄国人这一招干掉的。其中彷佛小胡子是离成功最近的一个,他的部队已经达到莫斯科城下了,就差那么一点点。
后来有许多评论家都说小胡子犯了错误,就是被基辅给吸引了兵力,让莫斯科有了喘息的机会。但是就算是让小胡子把莫斯科打下来了,谁又能保证战争就会结束?
对付俄国,不是说打下他多少地盘,干掉他多少士兵就算你赢了的。这一点杨小林非常清楚,所以中国方面并不着急进军,李德彪的部队在救援那些俄国平民的时候也发放传单,告诉那些俄国人,中国人不是来打仗的。
但是乃木希典显然不知道,他就是来打仗的。攻陷了俄国的外围阵地之后,他随即集结兵力,对涅留恩格里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日本军队的进展确实相当的顺利,步兵,炮兵,骑兵,还有少量装甲兵面对着那些手里根本就没有武器的俄国士兵居然打出了不错的配合,迅猛进攻,大胆穿插,大范围的迂回包抄,很快就把俄国人的防线给冲了一个七零八落。
等到下午两点多钟,几万人的俄国部队散落在战场上,已经失去了战斗的能力。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挡日本人的胜利,阿米洛尔同志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反正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托洛茨基同志报以希望的军事重镇就这样落在了日本人手里。
这场战斗打的让日本人的信心更加的膨胀了,事实证明小日本并没有改变他那因为自卑而残暴的本性。他们之前的行军还算规矩,没有做什么事情出来,甚至对俄国战俘也是相当的尊重。
但是,这场战斗彻底的摧毁了俄国人在日本人心里的地位,战斗的血腥味也把小日本的残暴给激发了出来,那些日本士兵以搜捕俄国士兵为名,把整个涅留恩格里血洗了一遍!
英国的军事观察员发来电报说,他亲眼看到一个日本士兵在街头肆无忌惮的砍死了一个俄国老人,旁边好几个日本军官站在那里对这个情况视若无睹,他们甚至在杀完人之后还去敲了一下旁边一户俄国平民的窗户,对里面俄国人说:“如果有兴趣就出来收尸吧,这个权利你们还是有的!”
当然,这样的报道也只能存在于军事观察员的报告里面。国际社会上绅士们还是给日本支持的,因为他们虽然打的旗号是维和,但是真正的目的就是干掉托洛茨基同志领导的无产阶级政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