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民国之铁血少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铁帅
至少他认为,做人还是纯粹点好,军人就是军人,只管打仗的事就好,至于其它的就没必要管,政客的龌龊还是交给狡猾奸诈的人来应付,这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后世的强国无一不是这样做得,而眼前的北洋政府就是前车之鉴,一群大兵,哪里懂怎么治理国家,搞得百姓民不聊生,生活水平甚至比不上原来,在河南一带甚至爆发了小规模饥荒,现在的福建就接纳了不下三十万的河南人,可想而知,这种弊端有多可怕。
冯家父子的放手虽然让东南自治政府少了很多羁绊,甚至在施政方案和理念上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首当其冲的就是副主席周世辅,可以说,他现在就类似于古代的首相,大权在握。
那叫一个忙呀!一个礼拜都住在办公室里,都没空回家陪老婆孩子了,老周的大老婆可是亲自找冯庸抱怨过,这让冯庸很不好意思,间接破坏人家夫妻生活,岂非罪过?
不过也没办法,东南自治政府刚刚成立,还有不少的问题需要处理,等这些问题一一解决之后,政府班子就会有条不紊的运转,到时候,身为‘首相’的周世辅也就不会这么忙碌了。
一年的火线提拔,把他从一个长汀县长变成福建省长,但是他丝毫没有自傲,反倒将福建的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这就足够证明他是一个有才能干实事的人。
无不得不说,如果没有政府文职人员的努力,恐怕东南六省不会像现在这么快稳定下来,光靠军队稳定地方是不现实的,而不稳定的地方对于维持军队的日常消耗是不利的,这种循环过程是很重要的。
六月十日,在福州召开了第一届东南自治政府大会,而冯德麟和冯庸父子俩这次破天荒的没有缺席,偌大的一个会堂,显得人气饱满,熙熙攘攘汇聚在这里,不仅有政府直属各部门管理者,还有东南七省的各省省长以及他们携带的官员。
人倒是蛮多的,这个可容纳两千人的大会堂无一空位,前面是三排是省级包括省级以上高官,中间五排是市级包括以上高官,后面是县级包括县级以上高官。
今天的会议是针对东南七省未来三年的发展特地召开的,这可不是一个小课题,而是实实在在关乎东南一亿百姓的切身利益,在座这些都是高官,最小的放在清朝那也是一地父母官,每个人都肩负着至少十万以上人的希望。
首先是东南自治政府主席冯德麟的讲话,毕竟身为东南七省的主人,在这个会议召开前,理当让所有官员认识他们老大。
“我这个人是粗人,不喜欢那种文绉绉的讲话,所以就没带劳什子演讲稿,长话短说,我想你们也不愿听像女人的裹脚布那么长的演讲。你们都是东南自治政府的一份子,既然加入了东南,那就要真正把东南当做你们的家,全心全意为百姓做事,我老冯家绝对不会亏待大家!”
话音刚落,只见台下一片掌声,“啪啪啪!”
果然是一段简短而朴实的话,或许这在外人看来,粗鄙不堪,但是在现场,这群官员心里,却是无比感动,话糙理不糙。
冯德麟话里行间透露出的那股看重劲不是虚妄,更重要的是,他做出了承诺,不是单单他自己的,而是代表冯家做出的,这就说明,只要冯家在,他们的利益就在!
就目前看来,冯德麟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他的儿子,冯庸冯少帅可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少年俊彦,放眼全国,别说同龄人了,就是相比冯国璋、段祺瑞、陆荣廷、唐继尧这种资深军阀,都不弱半分,可见跟着这东南,前途一片光明。
“诸位,虽然现在看来,东南七省虽然已经变成我们的,可是事实上呢?平心而论,我们东南政府的政令除了能在城市内四通八达,在那些乡镇,恐怕无人问津吧!不要说地方乡老,就连那些个土财主的话,百姓都深信不疑,这说明什么?”
冯庸作为东南第二人,自然应该他先抛砖引玉,所以当即放了一个响雷。这个雷不是看不见的空炮,而是实打实的政绩,可以说,就是在座诸位的能力体现,所以在场的人都很重视他这一句话,毕竟谁也不想刚上任就被赶下台。
“我告诉大家,那就意味着我东南政府对除了福建之外的六个省,除了名义上的统治,根本没有任何控制,更别说当地百姓会对我们有什么归属感了,什么都没有,甚至在某些战争连年的地方,百姓只当我们是另一种兵匪,这难道不可笑吗?自喻为中国救世主的东南政府,竟然得不到麾下百姓的认同,何其可悲!”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三十七章:万丈高楼平地起
当然,这些都是实话,在新加入的六个省,广东、湖南稍微好一点,因为护法军和北洋军相互争夺,战火连年,所以当地的统治被破坏的很厉害。
这正是东南政府需要的,在一个支离破碎的统治基础上重建,远比破坏一个统治基础要来得容易。
在场的人没有说话,但是这并不带表示他们不赞同,相反的是,他们特别认同冯庸的说法。特别是湖北省省长刘修月、广西省省长李耀汉和江西省长赵从蕃。
他们的工作相对于其它省长来说,要难很多倍,当然这也是出于政府对他们的重视,毕竟最好的人才就要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不过,在各省武警部队建立起来之后,局面就不一样了,工作也变得好做很多,毕竟有武装力量震慑的地方,和没武装力量的地方,那治安绝对是不一样的。
“诸位,我想大家都知道,南方七省可以说是中国的膏腴之地,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我们治下百姓一万万,而且农业基础扎实无比,农田数量也占全国大头,自古就有湖广熟则天下足的口号,这足以让我们不再为粮食所担忧,但是仅仅农业并不够,独脚巨人学不得。“
“所以我们要学习福建,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商业,要知道工业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农业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两者是互补的,就比如去年福建农业机械公司成产出来的收割机、拖拉机,福建化肥公司生产的磷肥、氮肥,为我们的农业生产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仅仅福建出产的粮食就足够养活东南六省,这是什么情况?这就意味着我们东南七省可以生产养活全中国甚至外销世界的粮食,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且农业生产限制住了我东南七省大部分的青年劳动力,这很不好!”冯庸说道。
后世的伟人有一句话很雄壮,’十万青年十万军‘,虽然这句话有些夸张,但是意思是没错的,如果每年东南能够从一千万人中找出四百万的青年劳动力的话,再从这些人当中,招募两百万优质兵员,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东南有着肥沃的土地,所以能够产出这么多粮食,养活的人自然不少,但是南方人的体格比北方人小瘦小,所以只能精益求精,挑选足够强壮的士兵,若是对付日本那种矮个子,自然不成问题。
可是遇上俄国那种壮得跟熊一样的家伙,肉搏和白刃战都很吃亏,体格差没关系,可以用食物来补足,但是体型的话,受先天条件限制,无法改变,步兵的话还是需要比较强壮高大的青年男子,至于特种兵、坦克兵、空军、海军的要求就更高了。
“少帅说的没错,现在东南土地开垦已经到了极致,原本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地主手里,但是经过我们的政策以及军队的宣传,大量土地都到了农民手里,农民有了土地自然回家安心种地,这也是我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所以外出务工的人很少,当兵就更不用说了,自古就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除了吃不起饭或者土匪、蟊贼会主动参军,谁有地有饭吃还会跑去当兵,这就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周世辅也补充道。
东南的人口的确很多,甚至不逊色于关内的某些人口大省,没有足够的人口的话,想要发展,那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但是有了人口,想要发展,这也是一个难事。
南方不比北方,没田种或者收成不好,导致的流民很多,所以招兵、招工都简单。
南方基本家家只要有田就有饭吃,你想让人家离家参军、务工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以我们现在的实力,纵观全国,又有谁比我们这里更好呢?单单就平均地权这一块,我敢说,百姓心里绝对愿意来东南,对于他们而言,有田就有一切。”民政部长叶大徵说道。
他是福建闽侯县人,民国三年被委任威平阳县知事,还是冯德麟打过来的时候,建立的官员考核制度让他崭露头角,正是因为冯家父子推行的开明政策,才让他这个’庶民‘有了当官的机会,他对冯家政府的认同感绝对远超其他人。
这是一个明确的事实,是所有人都认同的事实,虽然每个地方都嚷嚷着让百姓有饭吃,甚至孙大炮的政治纲领其中一条就是’平均地权‘,可除了福建又有谁能做到呢?
这就是东南最大的底气所在,凭什么争取百姓,凭什么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崭露头角,凭得就是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虽然话有点无耻,嘿嘿!不过真正的好处,那些百姓无一没有得到。
“其实我们可以大胆一点,从北方、西南乃至西北都大肆招收百姓,不管人家来不来,但是我们的意思要让他们知道,名头打出去了,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冯庸出了一个好主意。
大家都觉得不错,毕竟有一个好名声的重要性,他们不会不知道,这个时代的人,追求好名声比追求权利的欲望丝毫不逊色,这也是一个招牌。
更何况这是趁东风的好机会,东南大战刚结束,福建陆军的强悍印象正在所有军阀脑子里描绘,没有人敢在这个档口招惹东南,特别是直系,嘿嘿!他们恐怕一辈子都忘不了。
且不说他们直系因为东南大战,相继失去了三个省地盘,尤其是湖北,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之地。
就算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大量兵员,可失去了汉阳兵工厂,他们从哪里买武器?日本吗?或许是个选择。
又接着手中最好的王牌——北洋陆军第三师,全军覆没,舔伤口都来不及,哪里又有空来招惹东南。
要知道他们最要紧的是怎么保住自己的执政地位,失去了大部分力量的直系还能阻止皖系,就段祺瑞那武装到牙齿的参战军,就足够他们喝一壶了。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三十八章:要想富先修路
叶大徵继续说道:“少帅,我们计划,请宣传部派遣宣传队伍,下到乡一级去进行扫盲,鼓励百姓从军、务工,并且兴华集团那边也承诺无条件借给我们一批农工机械做示范,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会在下面组织生产大队,统一进行农田耕种,这样就可以大量解放田间生产力了。”
能够做到这种高位,除了自己自身的才能出众之外,更多的是冯德麟父子的知遇之恩,要知道相比打铁还需自身硬,出门遇贵人显然更为重要。
所以他对自己分管的工作都是卯足了劲干的,在四十岁这个人生巅峰时期,散发自己的光热。
“同时派遣大量的人去华北招募难民。只是这需要......”
“资金的问题不用担心,我会安排人给你批五千万大洋的专项资金,如果不够的话,再申报批复,这方面可以说是我们东南政府的重心所在,无论是工业建设还是军队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做铺垫。”
冯庸哪里会不知道他想说什么,不就是一个钱字吗?不要说,这个时候的他财大气粗,就是没有美国那边的支持,他也不会在发展问题上计较。
“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们只招华北的流民呢?要知道就全国而言,西南同样也是人口大省,他们的青壮也不少吧!更何况刚刚少帅才说了,面向全国招收人民。”
周世辅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当然也是在场绝大多数人心里的疑问,就连一旁坐着的冯德麟眼睛里都冒出了疑惑。
这个问题,冯庸替他解答了:“现阶段,华北的确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一来,河南河北地区历来为中原重地,受战乱影响,百姓无心农事,饥荒横行,饿殍遍野,而西南偏安一隅,虽然也有战争,不过对百姓的影响远没有华北这么严重,所以当地百姓没有趋向性,招收难度可想而知。”
“其二,河南、河北同我东南直接相接,北洋军阀对当地控制力度小,其余小军阀亦不敢招惹我们,百姓迁移受到的阻力很小;而西南川康百姓如果要来我们这,首要经过的就是川湘秦交界、川黔湘交界,不管是陕西的北洋军还是贵州的滇军都不会这么眼睁睁看着百姓流入我们地盘,所以难度,可想而知!”
接着冯庸示意周世辅介绍工作,因为他现在懒癌犯了,讲了这么久,嘴都干了。
周世辅自是心领神会,当即说道:“现在要讨论的是我东南基础工业体系的加强建设。重要性就不用说了吧!原来,福建在我们手中,也完成了基础工业体系的建设,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我们的地盘大大扩展了,地盘越大,建设的难度越大。
所以,政府会就其余六省在未来几年内的工业发展进行资源侧重倾斜,重点将福建的基础工业体系扩展到整个东南,争取把整个东南都建设成一个紧密相连的工业区域,这样,光凭工业实力,我们东南政府,就不惧小日本了。”
“政府兴华集团、东南重工、东南轻工等公有制公司在各省分别建立分公司,还有民族企业相继在各省落地开花,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希望你们能够将它进行下去,并且开花结果结果!”冯庸说道。
纵观世界,每一个强大的国家的建立,无一不是从工业开始,而我们国家是因为独特的条件使然,所以这种建设远比其它国家来得困难。
四万万国人屈居于农业生产,试想,要想发展工业,首当其冲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可见难度有多高。
不过东南七省条件也不差,虽然没有着东北那般丰富的煤铁资源。但是稀土、金银铜、钨、铝也不少,尤其是江西,稀土资源可以说全国首位,煤可以从山西进、铁也可以从北方买,这也是福建工业的发展历程。
制造特种钢所必备的稀有金属,东南可以说全国最多,自然不能够白白浪费了,所以建设一个基本工业体系势在必行。
各省省长对于这个工业建设是深有体会,可以说,哪个省工业更完善,哪个省就在商业交流中占据了更大的优势,这也是带动他们发展的必要条件。
“少帅,话是这样说没错,可是这个建设力度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增强的,且不说重工业的复杂性,就连轻工业也不是民族企业家能够轻易玩得转的。”李厚恩说道。
说实话,那些个民族企业家还没有那么大的实力与魄力,毕竟民国的富商大贾比起列强的商业公司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这一切都由政府牵头,虽然跟福建建设初期相差不大,但是具体方面还是需要你们商量着办,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
工业是什么?是国家命脉,哪里能够随随便便处理呢,就像有些东西是不能出口的,比如特种钢铁,要是都像美国一样,随便流出,那流入日本这种敌对国家,岂不是资敌?
最好的方法就是政府绝对控制,并且由着商业监视机关配合商检科进行监督调查,一旦出现什么纰漏,也能够马上反应过来,务必保证政府利益不受到任何形式的损坏。
“是,少帅。”
“少帅!”
却是交通部长徐名世喊了一句,毫无疑问他看其它部门争先恐后,所以也为了自己部门争取权益,毕竟受重视的政府部门比起不受重视的部门来说,那是有天壤之别。
其实就算他不说,交通问题,冯庸也会主动提出来的,这可不单单是徐名世的事情,更是整个东南的大事,关乎军政两界。
但是这个时代,最重视的依旧是铁路建设,因为水泥成本略高,而且性能也远远比不上二十一世纪,单纯的水泥道路并不适合用做大规模交通设施,造价太贵,使用起来并不完美。
所以冯庸有些纠结,每一种交通方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这是无法避免的,总不可能跟随大流,只建设铁路吧!那未免显得他这个’先知者‘太过没用了?




民国之铁血少帅 第两百三十九章:千金买马骨
所以,冯庸首先在国内提出了沥青混凝土铺面这个概念,其实这种路在欧美已经盛行,然后兴华公司花了不菲的价格从美国引进,并成立东南沥青公司,所以福建不单单有遍布全省的铁路,更有能够通到各乡镇的柏油路。
当然,公路的使用还是比不上铁路,铁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所以东南依旧以建设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同时为了铁路建设,东南政府还特地请了詹天佑先生担任交通部铁路局局长,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声名大噪,全国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詹天佑的,当之无愧的国之大杰。
就在两湖战役时,粤汉铁路遭受了无妄之灾,并没有和已建成的长沙株州段接通,这让他很是沮丧,但是天不亡绝人之路,冥冥之中出现了一道曙光。
冯庸哪里会不知道詹天佑这个人,虽说,这个时代的铁路技术人员不少,但是真正能比得上詹天佑的又有几个人呢?
要知道詹天佑在后世可是被称作“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的人。自创的”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更是震惊中外,所以东南自治政府特意派人请他,来担任自治政府的交通部下属铁路局局长。
冯庸向詹天佑陈述了原本的铁路计划,前期兴修一条联通湖北武昌、湖南长沙、江西南昌、广东广州、广西南宁、福建福州六省省会的铁路干道,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填补,各个市县铁路相继连同,主干道由东南交通部管理,而分支由政府拨款,下属市县道路局派人修建。
这不仅弥补了詹天佑心里的遗憾,更是出乎他的意料,毕竟他的本意只是想让东南支持铁路建设,然后使本该通车的粤汉铁路武昌长沙段,按照原有历程继续完成。
要知道,这个时代最长的铁路,应该也才两个省的距离,可现在人家不是建单条铁路,而是一个铁道网,啧啧啧!这才是大手笔。
作为留过洋的人,他心里最羡慕的就是外国那联通全国的铁路网,所以本人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个军阀愿意耗费这么大的心血去建设,甚至中央政府都不愿意,就连这条铁路还是死磨硬泡,求爷爷告奶奶才勉强批来的资金,这不禁让他对国家铁路建设有点灰心。
所以自然而然的来了东南任职,不管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自己,而且他还带来了一个工程团队,这算是意外之喜了!
其实交通的改善,影响最深的仍然是军事,且不说福建的工业水平已经能够实现军队的摩步化,就算是那些重型火炮的运载也不可能依赖人力畜力吧!
要知道两匹马或者骡子才能堪堪拉动一门lefh18105mm榴弹炮,更别说东南陆军装备的155榴弹炮了,现在可没有多管火箭炮供他们使用,所以就运力这方面,东南还是有些不足。
前一阶段的东南作战,除了第一次南雄战争,使用了一个155榴弹炮团之外,两个重炮团都丢在福建守土了,归根究底最大原因就是运输不便。
更不用说前段时间,福州兵工厂实现了240mm榴弹炮的自产,同时在德国的技术支援下,开始研制280mm火炮。
不得不说,德国佬在义气方面做得不错,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好,基于国与国之间以利益为交往原则而言,德国人虽然作风严谨,但是骨子里带着的人情味还是够足的。
相比于英美这种赤条条的商人逐利嘴脸,显然德国的日耳曼绅士还是略含蓄的,毕竟曾经的他们也是处于下风,被英法压制得透不过气来,所以在瓜分殖民地的时候,只能吃别人剩下的骨头。
正因为如此,所以它才会连意大利这样的盟友都结交,甚至全心全意的帮助意大利。
不过这是个损招,到头来,一腔真心付之流水,毫不留情的证明了,意大利不过是一个白眼狼的事实。
包括在同东方的建交计划里,德国奉行的更像是友好结盟,而不像欧美的暴力干涉。
这其实对于我国来说,十分有力,因为交好德国,就意味着不必吊死在英美这一颗歪脖子树上,可以左右权衡,获得最大利益,可惜段祺瑞没有这么敏锐的眼光,白白把机会让给了日本。
“首先,我们要修建一条从福州到南昌,再到武汉,联通长沙,然后南宁,最后广州的东南铁路。然后,慢慢的修通各个市县的小型铁路以及公路。”
明眼人都知道,冯国璋对于两湖的失去耿耿于怀,无时无刻不在找机会夺回来,所以这条铁路的建设是势在必行,未雨绸缪可是胜利的先行条件。
只是这有点骇人,在场所有人都对此感到很震惊,虽然有些人先知道这个计划,可是再一次听说,还是难以淡定,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实在在的金钱投入。
就造价而言,足够冯家再武装起一只东南军了,这可不是假话,要知道东南五十万陆军的投入也才一亿,其它多数的投入还是对福建基础工业的建设,毕竟整个福建的工业基础基本为零,就连生产步枪的护木都不行,可想而知。
况且冯家就算富裕也不可能富裕到这个地步吧!或许联通各个县铁路的话,恐怕只有欧美能做到吧!
“从战略需求的层面讲,无论是直系、还是陕西的皖系,又或者西北、中原那些军阀一直都对我们具备好感,恨不得将我们吞了,我们在他们眼里就是一块肥的流油的肥肉,可想而知!
无论是两湖也好,两广也罢,都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统治区域,绝对是不能够让别人从我们手中拿下,那不仅是对东南陆军的屈辱,也是对整个东南政府的蔑视。
1...6465666768...2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