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那年那兔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六百七十七章 最后的交流(上)
ps:感谢书友“李老老爷子”、“ghoulli”、“llz432”和“nqm”投出的月票,今天是除夕,在此提前拜个早年,祝大家来年事事顺心^_^
由于中国也准备采用59式坦克作为日后二十年里中国的主战坦克,即便采用了复合装甲后外观会有很大变化,但内行只要一看负重轮就能明白。(百度搜索:,看小说最快更新)因此胡卫东便玩了一个心眼,他并没有将设计图直接给德国,而是故意露出破绽让德国间谍将其偷走,这样一来不但堵住了盟国的嘴,还有了与德国断交的借口,毕竟纳粹干的那些罪行洗不干净,中国早点与其撇清干系是很有必要的,反正就算断了交,生意也还是可以照做的嘛!
坦克再厉害也怕飞机,但由于德国的fw190b/c/d三款机型的性能已经几乎达到了活塞式飞机的极限,提升的潜力不大,而且稍作改装用于战术轰炸也很不错,所以战术轰炸机的改进也没有太大的必要了。至于战略轰炸机,胡卫东不太了解,德国的国力也不支持,因此双方最后一次技术交换的重点就集中到了未来的喷气式飞机上面。最终两国的专家都有不小的收获,中国的喷气式飞机研制进度大为提前、而德国后来研制出来的喷气式战斗机在可靠性方面也较历史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而胡卫东选用煤油作为喷气发动机燃料并提前展开研究的建议更是令德国获益匪浅,历史上早期的喷气式飞机没有专用的燃料,一般是汽油与煤油混合使用,由于汽油挥发性强、易燃易爆的缺陷,早期喷气式飞机的事故率奇高。()如果能够提前能够将航空煤油搞出来,无疑能够大大降低飞行员的死亡率。
此外,胡卫东还说了三个后来对二战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点子,一是近炸引信不但可以用到高射炮弹上对付飞机,也可以用来对付地面部队。杀伤效果非常惊人,就好像高射机枪和小口径高射炮对付地面部队同样给力一样;二是与可以导致近炸引信提前触发而不能炸到真正目标的无线电干扰机,虽然这类电子对抗的办法一旦被敌人了解就很容易破解,但初次使用的时候还是可以收到奇效的,如果利用得好,完全可以让敌人的主力舰队遭受致命打击;三是预警机。虽然目前德军缺乏好的飞机平台、雷达技术也不能与历史上预警机发明时的水平相比,但是至少80公里的警戒范围还是可以做到的,再稍微改进一下就能达到120公里以上,这样大的警戒范围已经足以令敌人从海面或地面上发起的任何偷袭提前暴露,并及时让己方的飞机升空迎敌,只是预警机对于飞机更多、而且也有大型运输机作为平台的美国价值更大。所以德国何时将其拿出来很值得斟酌......
至于海军装备方面,中方没给德国多少帮助,但却从德国获得了两项看似不起眼但却相当重要的技术。一是可以取代氧气鱼雷的过氧化氢鱼雷,这能够令航空鱼雷这种已经被中国海军淘汰了的武器重新变得很有价值,并由此大大增强中国的海防力量;二是用于潜艇上的通气管技术,这个发明的价值更大。
冰岛战役中德国虽然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战果,但从战役的目的来看。他们终究还是失败了。而且水滴形潜艇长距离航行时速度反而慢于老式船形潜艇的弱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并因此导致两艘昂贵的水滴形德国潜艇先后被美军击沉。
为了解决这个严重影响水滴形潜艇战略机动性和生存能力的巨大弱点,一位德国的工程师提前(历史上要到二战后期,那时德国已经差不多大势已去了。)想出了给潜艇装上通气管的办法。
这样一来,潜艇就可以在水下开动柴油机,需要的空气由通气管引入,产生的废气也由通气管排出,潜艇不再需要上浮就可以进行充电、甚至直接用柴油机驱动在水下航行(当然通气管状态下航速会慢一些),不但长距离航行时不会再因为频频上浮而影响航速,而且潜艇的隐蔽性较前也会有一个极大的飞跃。虽然伸出水面的通气管和潜望镜一样能够被敌人的机载雷达发现,但所需的距离毕竟要近得多,实战中这种危险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了......
胡卫东也是这才知道自己毕竟是个外行,对现代潜艇只是一知半解,若非德国人主动说出来。没有实战的中国潜艇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发现这个问题,果然需要才是科技进步的最大动力啊!当然话说回来,二战时期的通气管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注1),中国将来一旦发现,很容易就能发明出来,若非如此,德国人也没那么好心。
不过即使如此,胡卫东还是投桃报李地给德国人出了一个能够进一步增强潜艇隐蔽性的好主意,那就是在通气管顶端装一个无线电波的小型探测器,用它来专门接收厘米波或者毫米波,由于二战时期能够侦测到潜艇的雷达就这两个波段,而当时又还没有微波通讯,因此只要接收到这一波长范围的无线电波,就一定是来自于敌人的雷达。同时再将探测器设置成选定波长范围内的无线电波只要强度超过一定值就会自动向艇内发出警报,就可以提前对敌人的雷达作出预警,而在敌人的飞机和反潜舰艇靠近之前就下潜隐蔽起来......
注1:现代潜艇的就另当别论,因为各国的反潜能力远非二战时期可比,所以潜航深度要大得多才能相对安全,而且通气管也不敢伸出海面过多,其隐蔽性、强度乃至监控(曾经有中国潜艇因为海上风浪大导致海水灌进通气管令其自动关闭,而艇上发电机仍在运转,在极短的时间内消耗了大量氧气,导致艇上官兵全体窒息,酿成重大海难的严重事故发生。)都有更高的要求......,.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六百七十八章 最后的交流(下)
ps:感谢书友“yayayan”投出的2张...月票,同时祝广大书友春节愉快、合家欢乐^_^
由于这种预警器只需要知道有雷达在朝其所处位置照射就行,并不需要像雷达那样知道敌人的类型、数量和距离,所以侦测半径比敌人的雷达大得多。()因此给通气管装上这个小东西后,潜艇只要不是伸出通气管的时候就已经被处于敌人雷达的有效侦测范围内,就几乎没可能被敌人发现,其隐蔽性之强可想而知,在声纳性能低下的二战时期,装上了这玩意的水滴形潜艇简直和隐形没有区别......
作为一个穿越者,胡卫东很清楚历史上美国人利用印第安语言制作电讯密码的隐秘,所以在毛泽民等人赴美建立中福国际的时候就特意招募了几个当时还备受歧视和压迫的纳瓦霍人(当时美国有几万纳瓦霍人,被中国人秘密雇走几个根本不会让美国政府察觉,自然也不会影响美国政府利用纳瓦霍语编制电码的决定。),通过他们了解到纳瓦霍语的特点,再加上中国新研制成功的晶体管计算机自动译码仪,没过多久便将1942年初美军才开始采用的新密码给完全破译了出来。
现在美苏合流已经没有悬念,胡卫东为了让轴心国能够与其多抗衡一段时间,便直接将刚刚破译不久的美军电码告诉了德国人。()中国赤色党当初就已经先后破译过日本人和英国人的电讯密码,现在居然连美国人的密码也破译了。这令德国的电讯专家无不心生忌惮,若非中德之间不存在任何直接的利益冲突,他们只怕都要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假想敌了......
不管如何,能够破译美军这个头号大敌的密码,对于德军乃至整个轴心国阵营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英国皇家海军被德军舰队利用破译的密码连续阴了两把之后很快就明白了问题所在,而马上放弃了原来的密码系统,正好这时美国的纳瓦霍密码编制完成,他们就直接借用了过来。因此难怪德国人验证了密码的破译确实无误后会那样欣喜若狂,因为他们等于是一箭双雕。同时将美英的密码都给破译了。如果利用好的话,完全可以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
此外,胡卫东还将苏联的“隐形部队”体制告诉了德国人,小胡子得知后大惊失色。又明白苏德战争难以避免。终于下了决心在国内开始总动员。比历史上提前了半年,更重要的是,这个时空德国的总动员赶在了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其影响可以想象得到......
虽然中国在这次最后的交流中是给出的多、得到的少,但胡卫东还是看到了真正工业化国家的底蕴。比如雷达,德国虽然因为研制较晚和方向错误的原因,一开始性能差了英国一大截,但在获得中国的雷达技术并纠正了之前错误的研究方向后,德国的雷达技术进步神速,虽然一开始因为消化吸收需要时间而被英国人拉近了距离,但不久他们就再次拉开了两国雷达技术的差距。原因很简单,德国的无线电科技和电子工业水平都要比英国更高,世界上也只有美国能够与之相比,因此美国雷达迅速缩短与英国货的差距、而德国雷达则逐步拉开与英国货的差距便都不足为怪了,事实上中国的雷达技术若非有特斯拉这个怪物帮忙,这个时候恐怕也已经被德国超越了过去,而特斯拉因为年龄的原因,已经不可能继续在一线工作了......
不过,若是和基础相对薄弱得多的日本相比,中国在那些引进科技时起点很高的项目上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甚至可以向日本大量出口产品。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适应中国国情、也同样适合日本农村使用的手扶拖拉机等小型农机具,日本一方面积极进行仿制,另一方面也大量直接进口以弥补国内产能的不足(主要军工占用得太多),从而明显提升了日本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并因此大大缓解了日本人力资源的短缺。
其实,以日本7000多万的人口,少掉300万青壮劳动力本来就不该造成如今那么大的影响,日本的人力资源并不是绝对不足,而只是相对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国内工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农业生产还以畜力和人力为主,因而必须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而手扶拖拉机等小型农机具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幅度虽然远不如美苏那样的大型农业机械,但依然远比畜力和人力强得多,若能在日本推广普及,足以让日本政府获得500万以上的富余青壮人口,其中的一大半都可以征召入伍......
当然,想要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但日本想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比起中国还是容易得多,因为他们早在30年前就已经普及了基本教育,所以农民学起现代农机具的操作毫无难度,而中国的农民当中文盲占了九成以上,想要训练出足够的农机手可就没这么容易了。此外,随着米纳斯油田和炼油厂的迅速重建,之前一直困扰日本农业机械化的燃油问题也不再需要过分担心,而且这样还可以顺便解决多余燃油的销售问题......
日本如果真将军队扩编到几百万,无疑会对中国构成不小的威胁,但以中国的农机具产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完全满足日本的需要,同时日本的农机手培训也毕竟需要一些时间,因此日本富余的青壮人口将会是逐步解放出来,而在太平洋战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下,他们只会被日本政府陆续投入那个无底洞,而根本没有机会多到能够对中国产生重大威胁......
最后的交流对轴心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但中国能做的也就到此为止了,此后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全面转向国内,而1942年遭遇的挑战也确实比前一年更大......未完待续。。)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旱灾
ps: &.推荐票^_^
首先是1942年的大旱灾如期到来,虽然因为花园口决堤没有发生的关系令中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比历史同期要好得多,而河南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加之黄河上游建成了的盐锅峡水库适时向下游放水救急,同时从中央到河南各级政府,都将抗旱救灾放到了第一位,将旱灾、尤其是其后的蝗灾等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而且也没有战争的干扰,因而这次大旱灾并远没有造成历史上那么大的危害(历史上影响到了好几个省,光河南就饿死了300多万人。),但还是造成河南超过七成的农田减产,更有部分耕地绝收,同时因为优先向农业部门供水,1941年工业产值占到全国三成以上的中原工业区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1940年中原粮食大丰收的时候,太祖、张浩和胡卫东三人坚持“备战备荒”和“以粮为纲”的方针不动摇,压下了很多同志“敞开肚皮吃饭”和“增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意见,当时不少人都认为他们是“杞人忧天”,但这次河南大旱灾一来,大家终于都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如果不留足口粮。一旦遇到变故,后果就不堪设想。
而伟人则借机拿明末小冰河期(这段历史他本来就清楚,但小冰河期这个专业术语却是胡卫东提前引入的。)的例子教育全党和全国干部群众不可以有侥幸心理,在备足够让全国人民吃三年(以不死人为标准)的粮食之前,大家还是要继续过段苦日子,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更是需要一直保持下去,因为人口占到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中国一旦吃饭遇到了问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帮得了我们。
1942年河南的大旱灾极大地刺激了河南水库的建设,而那些新水库的设计方案也大多偏向于蓄水而非防洪,但是中原大学校长竺可桢却根据自己和学生们在河南各地采集到的气象水文资料。认为河南驻马店及其周边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存在着短时间内集中降水的可能性。甚至在几天内降下相当于平时两三年总降水量的超级大暴雨也并非没有可能,如果河南水库太过偏重于蓄水,到时候就可能出大娄子,一旦有哪个水库垮坝。驻马店乃至周边几个地市的群众都会变成汪洋中的鱼鳖......
但即使是河南的百岁老人记忆中。都没见过如此恐怖的超级大暴雨。因此中央与河南省的大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竺可桢是杞人忧天,但胡卫东却想起了历史上的板桥水库溃坝事件,那次灾难之所以发生。固然有水库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但是当时4天内下了平时两年的降雨量、其中一天24小时内就降下了超过一年降雨量的恐怖大暴雨才是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后世降水量和降雨面积都仅有其几分之一的“7.21”特大暴雨都能令设施完善得多的首都北京受灾严重,更何况是70年代的河南呢?
因此胡卫东明白竺可桢并非危言耸听,当即不避嫌疑地拄着拐杖拖着石膏还未拆掉的伤腿找到河南省委的几位干部谈话,好不容易才说服他们提高对水库的设计要求,然后又因为建设费用增加而为其到中央找人争取拨款,最后才总算是将这件事办好了。但此事后来却一度成为胡卫东遭人攻击的“重大错误”之一,甚至有人怀疑胡卫东这么做是为了给某位“水泥大王”争取订单,若非伟人力保,胡卫东丢官都是轻的,直到七八年后超级大暴雨提前(历史上是在黄泛区治理好了、气候水文大致恢复后发生的,这个时空既然花园口没有决堤,来得早一些也很正常。)降临驻马店,大家才知道胡卫东确有先见之明......
说到断腿一事,胡卫东也颇有些郁闷,他自从穿越之后,在枪炮无眼的战场上都没受过重伤,谁能想到好不容易不必再带兵打仗、有空踢场足球了,却被某位没收住脚的年轻战士把他一条小腿的胫腓骨铲断了,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乐极生悲......
那个肇事者当时就被吓傻了,以致于受伤倒地的胡卫东还得温言安慰,心中郁闷不已的他当即决定以后再也不和菜鸟一起踢球了。
经过急匆匆赶到的军医检查,情况还不算太糟糕,至少不是粉碎性骨折,只需要将断骨复位打上石膏然后慢慢修养就行了,不过正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即使胡卫东年轻力壮,不将养一两个月也别想痊愈。这个时候胡卫东感觉最对不起的就是已经确认怀孕的妻子了,本来自己还不容易有空服侍几天,结果这下可好,反而要怀了孕的老婆照顾自己了......
胡卫东踢球断腿更大的影响是导致新中国的足球运动才刚开始就面临了巨大的困境,由于赤色党高级干部里喜欢足球的极少,除了胡卫东也就剩邓公了,因此本来足球项目就不是很受重视,而胡卫东腿被铲断之后,更有不少中央领导认为足球这项运动过于野蛮,容易对踢球者的身体造成重大伤害,因此反对在中国发展这项运动......
胡卫东得知后登时就急了,拄着拐杖拉邓公一起去找太祖。太祖并不喜欢足球,因为他年轻时因为个子高大的缘故,踢球时一直只能当最没意思的守门员,因此胡卫东话里着重谈足球对于改善中国人主流价值观的好处,他指出足球身体对抗很强,同时极为重视团队协作,而中国人大多畏惧硬碰硬的直接对抗(中国社会上崇尚的始终是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而且不擅于与人合作,什么时候这两点改善了,中国就该重回世界之巅了,利用足球这项运动来引导,那是最惠而不费的了,太祖深思后认可了他的这一论点......(未完待续。。)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六百八十章 中国足球
ps:感谢书友“我是小白555”、“gundam0080”、“nqm”、“快乐的天空”和“虾海”投出的月票,继续求推荐票^_^
不过,由于在目前的中国只有读书和当兵才能改变命运,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小孩子踢足球依然容易遭到父母的反对。此外,足球需要的场地也是一个难题,中国人口稠密,而且因为城市化极其迅速,市政建设很难跟上,导致城市里的居住环境比后世的中国更加拥挤,因此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正规球场供球迷们使用,至于在弄堂街道里踢球,则很容易出现危险,而新中国的城市里(暂时也只能保证城市里,农村太大,山区更是偏僻,即使政府有那个财力,想要全面照顾到,也至少得十几年时间。)即使是贫民家里的孩子也能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保证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不会像巴西贫民窟的孩子那样只能依靠踢球摆脱贫困,所以没几个家长会让孩子冒险,所以经常踢球的中国人始终只是少数......
不过,如果是与历史上相比,情况则又要相对好得多了,首先目前中国还没有开始计划生育,老百姓家里孩子一般较多,自然就没那么金贵,不至于一点冒险的事情都看着不准孩子去干,因此小孩踢球所遇到的阻力虽然也有,但总比历史上的后世小得多。
其次,历史上解放前中国足球在亚洲是没有敌手的,但是自抗战爆发以后,中国一直深陷战乱之中,政府自然无暇顾及那些运动队。足球也不例外,再加上全国解放的时候李惠堂等抗战之前的球星又都跟着老蒋去了台湾......
结果一方面由于台湾人口不足而且缺乏足球传统(台湾人受日本影响太大,第一运动是棒球。),他们并没能让台湾的足球运动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他们的集体离开,加之抗战之后的十几年里全国几乎找不到经常踢球的人(年轻力壮的都进了军队,哪儿还有人踢球啊?),导致大陆的足球断了传承。要知道历史上六七十年代成为亚洲霸主的朝鲜足球不过是在十几年里没怎么参加国际比赛,水平就迅速滑坡到亚洲二流,何况是中国连续十多年里几乎没人踢球?新中国的足球队初次参加亚洲比赛居然被印尼队淘汰出局。可见李惠堂时代的中国足球已经完全成为了过去......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重振中国足球,曾经利用中苏蜜月期,派了十几个留学生到当时的世界第一足球强国匈牙利学习,这十几个小伙子后来成为了新中国足球最初的种子,此后又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中国足球队才重新成为亚洲的足球强队。
但那个时候朝鲜队已经是难以撼动的亚洲第一了,由于当时朝鲜得到苏联的全力支援,经济发展非常快,人均收入在亚洲一度名列前茅,再加上朝鲜是把足球作为第一运动来发展的,与不太重视足球的中国政府大不相同,所以虽然朝鲜人口远不如中国。但足球人口却一直不比中国少多少(新中国历史上足球人口最多的时候也就100万,这还是足球改革后初期的回光返照。),加之朝鲜的球风硬朗而顽强,很克当时中国国家队伪技术流(没对抗的时候踢法很华丽,对方一加强逼抢和身体对抗就不行了。)的球风,导致当时的中国足球动辄被朝鲜血洗,始终都没能再次回到亚洲第一的宝座。话说当时中国对朝鲜偶尔还是可以赢球的,这一点比后来“恐韩症”时期对韩国的情况要好些,但是动辄被朝鲜大比分血洗,却是“恐韩症”时期没遇到的。倒更类似于97以后对上伊朗的情况......
后来朝鲜足球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动辄退赛而自寻死路后,随着韩国经济的崛起,韩国足球又成为了咱们新的苦主,再后来足球改革后的一系列**更是让国足沦为了中国人的耻辱、甚至是发泄工作生活中不满的“痰盂”,因此自始至终中国足球都再没能拿到一个亚洲冠军......
但现在的情况却相对好了许多。首先抗战结束得比历史上快得多,而国内统一战争更是如同风卷残云,国内大面积陷入战乱的时间其实只有三年,同时因为胡卫东个人爱好的原因,早在抗战还未结束时,中原地区的足球运动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中国原来的那些优秀球员空白期相对短了许多,虽然水平下降终归在所难免,但是大部分底子和对足球的理解还在,至少不致像历史上那样不得不从零开始......
而且以李惠堂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球员虽然不像胡卫东记忆里后世说得那么厉害,但即使因为抗战期间无球可踢而普遍水平下降了一截,依然能够打得日本国家足球队毫无还手之力,胡卫东估计他们巅峰时期就算达不到世界一流,也至少有世界二流的水平,李惠堂被称为“亚洲球王”也还是当之无愧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