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吾谁与归
孙继宗呆滞的看着自己的父亲,愣愣的问道:“让绍宗自杀吗?这又怎么了?我们也没干什么啊?为什么要老三自杀谢罪啊!”
“假自杀,若是有人真的敢造庶孽皇帝的反,我们就把正统之宝,给他送过去,壮壮声势,让老三留在那里。”孙忠认真的交待了一番。
孙忠玩的是李代桃僵。
就是老三孙绍宗假自杀,然后化名邵钟蛰伏起来,然后伺机而动。
孙绍宗次日就暴毙了,很快锦衣卫登门,查验了身份腰牌和身体的特征之后,确定“孙绍宗”的确是死了。
锦衣卫们并不清楚,死的人,其实是那个叫做邵钟的人。
身高体重相仿,是会昌伯府的一个家人。
锦衣卫的查验很仔细,甚至还专门研究了这尸体的指甲,是否有黑灰,脚底是否有老茧,鼻孔等七窍之中是否有污垢,肌肉的壮实程度,手上是否有老茧。
大户人家的儿子,总是和普通人有些不太一样,他们养尊处优久了,会有些富贵相,这个尸体的特征倒是都符合富贵相。
但是锦衣卫俯首说道:“会昌伯,本骑也是奉命行事,需要让仵作在查验一番,还请会昌伯海涵。”
“查吧,查吧!”孙忠面色悲苦一甩袖子,脸上带着许多丧子之痛的悲伤,还带着一股子对冒犯的怒气,正统年间,他们何曾受过这等委屈?
以前,即便是府里有人生病了,皇帝也会下来敕谕,问切关怀。
现在,皇帝换人了,走到哪里都有铁册军跟随。酷烈程度直逼太祖高皇帝了。
会昌伯府的锦衣卫是铁册军编制,那是祖制。
仵作和锦衣卫很快就查验完了,写成了报告,延着官道和驿路,送进了京师。
仵作的验尸报告中规中矩,但是缇骑的报告,则是:似非正身。
验明正身这件事非常的繁琐,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比如缇骑就提到了这个人的牙齿发黄有垢,不似养尊处优之人。
虽然孙忠专门养的替身,可是依旧出了问题。
孙绍宗乃是孙忠督办帝陵之务之后,才出生的,督办帝陵可是一份美差,一百五十万的帝陵,总计花费不过五十万两,剩下的钱呢?
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那每日都要用猪毛牙刷刷牙,而且还要柳枝、槐枝、桑枝加水熬制成膏,再加入姜汁、细辛等物混合成的牙膏刷牙,每日用曹公器物,就是剔牙之用的龙形小杨枝铜器,修牙清洁。
再用鸡舌香、白芷等物治口气,每日盥(guàn)漱都需要近两刻钟的时间。
每个月定期会有人为其洁面,再敷面。
什么叫势要之家?这点讲究都没有,那叫势要之家?
朱祁镇死后可是验明正身,丝丝处处严丝合缝,但凡是有一点不符合都是倾动朝野的大事。
孙忠上次拉的那个庶子孙续宗的尸体请罪,那也是里里外外验明正身的。
这个老三孙绍宗死的时间很巧合,死的方式很巧合,甚至连尸体也满是巧合。
人和人的差距极大,甚至比人和狗的差距都大,路有冻死骨,而有些人早上盥漱就能用掉别人一个月的口粮。
瓦剌人为什么把朱祁镇送回来?
当然是为了挑起大明朝堂内斗,无暇北伐,瓦剌人好为称汗做准备。
其实还有一点,是真的养不起。
一个皇帝养起来,可比一个势要之家养起来,更加麻烦。
朱祁钰拿着那份似非正身的奏疏,脸上露出了似是而非的笑容。
“告诉缇骑,莫要纠缠。”朱祁钰收起了奏疏,这个孙忠肯定准备做点什么,否则不会让三子,这么平白无辜的死去。
朱祁钰一直对一件事非常不满,那就是外戚封伯、侯之事。
大明以军功封爵,但是在宣德年间,就开始了以外戚封爵。
到了正统年间,外戚恩泽封子孙世袭,还成为了成例,甚至还有兄弟并封、一门数爵的现象出现。
甚至还有人提督五城兵马司、京营、外放做官等等,比如福建布政使宋彰,就是孙忠家里的亲戚。
世券这东西,朱祁钰到现在就赐出去了一张,宣宗赐了外戚两张、正统朝却赐了数张出去。
凭什么!
石亨眼巴巴的世券,几次死战都没得到,他们就嫁了个闺女,就世袭罔替?
朱祁钰和嘉靖皇帝的想法,是大致相同的,军爵就是军爵。
嘉靖皇帝一个旁支入大宗的皇帝,都把这事儿给办了,朱祁钰自然也要这个外戚封爵之事,给梳理一下。
孙忠跳出来,朱祁钰自然要看看,他究竟要干什么。
跳得越高、摔得越惨。
“陛下该往德胜门外授勋了。”兴安俯首说道。
自己这位陛下,现在又在钓鱼了,这不过这次是顺水推舟,一旦坐实了其中罪名,必然又是一片腥风血雨。
朱祁钰对孙忠一家子的评价,一群跳梁小丑,
这群人,甚至还不如孙太后明事理,至少孙太后知道避嫌,稽王府不入宫拜见,孙太后一次都没说过,整日礼佛。
孙太后明白,自己擅动,那就是整个稽王府满门之祸。
朱祁钰对孙忠是不甚在意的,他依旧是走的自己的阳关大道,钓鱼只是爱好而已。
他点头说道:“走,去德胜门。”
每日操阅军马,今天就是授勋。
这次的授勋,并没有奇功牌,在大明的战功价值观里,平叛、平定匪寇,三个人头才等于一个北虏的人头功赏,而且不计入军功封爵之列。
但是赏钱和勋章,还是要发下去的。
“陛下出行!”兴安再为陛下整理好了冕服,大声的喊道。
泰安宫的大门缓缓打开,朱祁钰走出泰安宫的大门,走上了辂车。
这次出行与去年的出行,又不尽相同,这次并没有大费周章,辂车的承重轮还是五对儿,但是拉车的只有四匹马。
五对儿负重轮,稳。
不是大仪礼,胡濙也没有大费周章。
朱祁钰再次来到了德胜门外的土城,刚下辂车,在一阵悠扬的号角声之后,山呼海喝之声此起彼伏的传来,最后汇聚成了一股冲天的巨浪。
“陛下威武!”
朱祁钰看着大明军队,这支军队,比去年更加精锐了数分,他们的眼神变得坚定无比,队列和精气神完全变成了两个模样。
朱祁钰慢慢的走上了点将台,首先将功赏牌,银制的头功牌,搬到了点将台上,一万余枚的功赏牌,反射着阳光,颇为耀眼。
历史一定会给他朱祁钰一个勋宗的庙号。
朱祁钰看着大明军队,正中央的是要授勋之人。
他深吸了口气说道:“朕很欣慰,朕下了杀令,时至今日,并未有杀良冒功者、未有践踏禾苗者、未有抢劫牲畜者、未有扰民者。”
掌令官,是朱祁钰控制军队、监察军队、建立军队监察机制的重要手段。
军队是需要监察的,否则这个暴力的杀人机器,一旦失控,那就是天倾之祸。
朱祁钰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相反,十二团营,借宿民舍,每到一出,汛埽门宇,洗涤盆盎。临去,苇草无乱。”
“朕很欣慰,咱大明的百姓,终于不再是,畏官军如虎。”
“再也不是一口一个丘八,再也不是一口一句,好铁不打钉,好儿不当兵,他们对大明军队,刮目相看!”
这是这支京营在朱祁钰手中最大的变化,军纪严明。
朱祁钰没做什么,他也没有讲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的大道理。
他只是保障了军队的一应供给,保障了粮草到位,用掌令官监督大明军队私刑和肉刑。
让军队的犯罪成本飙升。
一旦违反军令,不仅自己要被斩首示众,连家人都要被流放,只要不违反军纪,陛下每次出战,赏下的银钱,不仅仅够过日子,而且过得极好。
给他朱祁钰当兵,别的没有,粮饷给够!给到位!
发放粮饷之后,朱祁钰每日操阅军马,会到军营里,随机抽查一个军卒,询问粮饷发放情况,还会让缇骑混杂在军卒之中风闻,还有军中掌令官对各种克扣军饷之事,反复盘查。
连兴安都不知道朱祁钰每天要到四武团营,还是四勇团营,或者四威团营,也不知道陛下到底会到哪个营里探访,又会问到谁。
百姓比军士们穷,军士们抢他们得利太少,还要冒着全队百余人连坐的风险。
朱祁钰笑着说道:“为国征战,为民平寇,朕不废话了,放赏!”
废话凭多,不如真金白银说话。
他大手一挥,缇骑们将一箱箱的头功牌抬了下去,开始挨个给站在正中的军卒挂在胸前。
随后是一箱箱的银币,共计四十多万枚,抬到了所有军士面前,然后数清楚,一块块的递给立功的军卒。
头功牌是荣誉,银币是对奋勇杀敌的赏金。
朱祁钰,不是个小气的人。
银币是杨洪建议、缇骑走访、掌令官陈条,充分调查之后,才放银币赏赐,为此金濂非常恼火,还在廷议上,生了好一顿闷气。
因为,放赏这银币是朱祁钰借户部太仓的,并不是不还,只是根据兵仗局的产量,这得春节之前,才能还得上。
甚至连俸禄都得停发一个月的时间。
金濂能不生闷气吗?大明好不容易足俸了,结果皇帝又挪用俸禄发赏了。
得亏上次发俩月的俸禄,都是足俸,大家手头都很宽裕。
户部的钱也要调拨给六部,现在金濂,被其余六部吵的头疼不已。
朱祁钰颇为欣慰,十二团营正在茁壮成长着,朱祁钰每日视察京营,都看的很清楚。
这次朱祁钰并没让京营的军卒阅兵,毕竟刚凯旋没几天,需要长时间修整。
“让指挥使以上军将,到讲武堂聚贤阁做总结。”朱祁钰叮嘱了一句武清侯石亨,战后不总结,等于没作战。
每一战,都会暴露出缺点,也会有可取之处,大家坐到一起,把这些优缺点讲一讲,有利于军队的快速成长。
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则明示之
朱祁钰在德胜门外土城又多待了一段时间,去年十月份的时候,朱祁镇就坐在这土城里,打了个窝,意图钓于谦、石亨、范广等人。
朱祁钰送给了朱祁镇一句,社稷为重,君为轻。
一年之后,德胜门外土城加了砖石,变成了一个围十里小城,能容纳十余万人,这是十二团营的军士们自己营建的,包括东直门、西直门和彰义门外土城改砖石城,都是军士们自己修建。
京畿周围的土地都改为了农庄法,这些军队家属们,都编里,分布在了京师周围的土地上。
朱祁钰打马向着讲武堂而去,将官们也都到了,都在小声的交头接耳,一看到朱祁钰走了进来,立刻坐直了身子。
“陛下威武!”石亨带着众将领,站了起来,俯首行礼,大声的喊道。
朱祁钰平静的说道:“平身,都坐。”
“这次的出京作战,十分的成功,朕非常欣慰,朕看到了军令如山,大明在军纪上,虽然还未达到岳家军那种地步,但是相距不远,总归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消灭了大部分的山匪,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展示了大明军队能战、敢战、善战的优良作风。震慑了依旧负隅抵抗的土匪流寇。”
朱祁钰高度肯定了此战的作战成果,超过了五万的土匪被歼灭,这些土匪盘亘在三处群山之中,甚至还劫掠过新的农庄。
除了震慑了土匪流寇,也震慑了不少心怀二志的家伙,大明京营出动这一拳,猛地砸了出去,又迅速收回,京营实力可见一斑。
“此次功勋卓著之人,十二团营各营,在年前按功勋排序,进入讲武堂成为第二期的讲武堂军生。”
“这件事统筹安排,昌平侯,就交给你了。”朱祁钰对着杨洪说道。
杨洪俯首说道:“臣定不负君望。”
朱祁钰继续说道:“掌令官遴选出五百余名,再次进入讲义堂就学,形成定例,尤其是一些在掌管各里的掌令官,应该重点关照一下。”
“这件事通政使、都察院总宪王文来负责。”
为何通政使这个职位朱祁钰要委任给于谦?因为这个职位很特殊,它不是文职也不是武将。
于谦最合适,但是于谦兵部的事情极多。
朱祁钰开军事会议,通政使要参加,开盐铁会议,通政使也要参加。
虽然只是个三品的官,但是却是权柄极大。
王文持正守节,巡抚地方十几年,乃是治水、平寇、治蝗、兴修水利样样都做,朱祁钰查点了王文过去所有得履历,确定了是可用之人。
王文俯首说道:“臣领旨。”
军校的生员确定之后,朱祁钰继续说道:“今天叫大家来,是让大家碰碰头,主要是讨论下,此战的得失,此次会议,由杨洪主持。”
朱祁钰安排了大事,具体的讨论,由杨洪去分析,此战得失。
他在这里坐着,军将们反而说不出话来,毕竟军将的忌讳比文臣们要多得多。
文臣喊一句亡国之君,那是直言不讳,被打了廷杖还有声望可以捞,这在大明官场上叫做邀誉。
武将喊一声,那就是造反了。
“陛下,鞑靼可汗脱脱不花,差人送来了书信。”兴安那这样一封火漆封好的书信。
朱祁钰打开看了半天,愣了许久说道:“这草原上现在已经开始冷了吗?你来看看。”
兴安瞅了半天说道:“陛下,想来是有点冷了,钦天监说,这几日就要下雪了,冷风已经来了。”
朱祁钰想起杨洪让夜不收烧荒之事,颇为疑惑的说道:“朕不是给他们点了把火吗?还冷?”
“火还是不够旺盛啊。”
于谦作为总督军务,自然也要参会,这场讨论会,比朱祁钰想的更晚一些才结束。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于谦来到了聚贤阁的山长办公室里,朱祁钰正在插旗。
朱祁钰点头说道:“朕安,坐。”
朱祁钰有点手痒说道:“要不手谈两把兵推棋盘?”
于谦想了想问道:“兴安大珰下陨石吗?”
“那还是算了。”朱祁钰笑着收起了兵推棋盘,拿出了堪舆图,于谦给皇帝稍微复盘了一下此次作战。
于谦俯首说道:“陛下,这年前,讲武堂是歇不了了,此次剿匪,虽然战绩辉煌,一个月内踏平山寨近百余,剿灭山匪流寇近五万人,可是这暴露的问题也很多。”
“这得总结许久。”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问道:“都有哪些方面?”
于谦将中书舍人写下的厚重的总结拿了出来说道:“这首先第一就是训练不足,这战阵集结和放阵依旧极为的拖沓,而且军中军士面对敌寇有胆怯,导致动作慌乱。”
“其实就是这军械依旧需要改良,火铳哑火、炸膛,行军途中武纲车翻车导致军卒受伤、粮草洒落,火药保管运输发生了三起起火之事,幸好平日训练常备,没有导致大范围的粮草烧毁。”
“还有……”
于谦和朱祁钰聊了很久此战的得失,朱祁钰能听得懂,但是多数都是需要经年累月训练和作战,才能有效改良。
“陛下,明年要恢复洪武年间旧卫所,恢复屯田,还有河套地区的作战,臣以为,京营可为主力,但是也要边军配合。”于谦对大明京营的战斗力做了一个大致的总结。
现在的十二团营,实力是有的,但是长驱万里,还是力有未逮。
但是在家门口,赶跑集宁残存的瓦剌人,恢复洪武年间的旧卫所,再加上边军配合。
还是绰绰有余。
朱祁钰每日操阅军马,自然是对此聊熟于心。
朱祁钰想起了兴安说的书信说道:“说起出塞用兵,朕刚收到了鞑靼人的书信。脱脱不花的那个字,真的是…一言难尽,这么久了,虽然有了点长进,但是依旧是有点看不明白。”
于谦拿起了书信看了半天,叹息的说道:“就是一些刚识字的掌令官,写的也比脱脱不花这狂草,强得多,应该让脱古活着小王子,教他书法。”
“统一四海的大皇帝陛下,陛下如天日一般恒久,滋润万物生长,臣怀着无比恭敬谦卑的心态,向陛下问安,草原上所有的牧民都在感谢着您的慷慨与仁慈,因为陛下的伟大,草原变得愈加繁荣,感谢陛下的……”
脱脱不花这封信,抬头依旧是一连串的马屁,朱祁钰自动忽略不计了。
脱脱不花的马屁能拍成这样?于谦估计给他润笔修饰了一番。
鞑靼可汗一共说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烧荒,烧的鞑靼人心惊胆战,他们诚惶诚恐的希望陛下不要把烧荒烧到他们家里去。
第二件事就是贺岁,鞑靼人在过年之前,会驱赶三千匹战马,五千只羊朝贡,还有两百匹种马,这不是贡市,这是朝贡,朱祁钰作为户部尚书,自然不会亏钱。
朱祁钰抠门吗?那做生意,赚钱嘛,不寒碜。
第三件事则是感谢大明对小王子的教导,小王子的字,已经写得比脱脱不花还要周正了。
“脱脱不花想要摆脱瓦剌人的控制的意图已经显而易见了,草原上这两年必然会开始腥风血雨,陛下,咱们该早做准备了。”于谦放下了书信,深吸一口气,脱脱不花提到的小王子,自然想保他姓名。
朱祁钰吐了口浊气说道:“我们不是时刻准备着吗?”
“瓦剌这群刽子手,无论如何也要将他们扫庭犁穴。”
兴安匆匆的走了进来,俯首说道:“陛下武清侯求见。”
“宣。”朱祁钰点头,石亨这回京两天了,除了复命之外,就一在捣鼓着什么,而且颇为机密不与外人言。
石亨抱着一卷物东西极其神秘的走了进来,笑着说道:“陛下,臣燕山平寇,偶然见一只吊睛大虫虎啸山林,臣就猎了这只大虫。”
“臣的箭法陛下也是知道的,这好巧不巧,正好射中了眼睛,皮毛未有磨损,颇为完整。”
石亨将手中之物猛地展开,一张完整的虎皮,出现在了朱祁钰的面前。
而且是纯白色,道道黑色花纹,煞是好看。
朱祁钰伸手摸了摸,这是硝好的皮草,他这才会知道,原来这老虎的花纹,在皮肤上也是有花纹。
“臣尚有几分武力,特猎白色吊睛大虫送与陛下。”石亨笑着说道:“这大虫还有两只半大的幼崽,可是凶得很,夺路狂奔想跑,臣一并打了,为陛下做了两个狨座。”
大虫,就是老虎,在大明这个时代,依旧是威胁农庄百姓生命安全的野兽,猛虎下山,官府是要张榜通告,请猎人去打虎,否则危害一方。
石亨肯定是见到这只白色的老虎比较少见,所以才射了眼睛,保住了皮草的完整,献给皇帝。
这能是巧合?
至于两个半大的老虎,那自然是一并打了去,难不成留着祸害百姓?
石亨就是去平寇的,这老虎百姓无力处理,大军自然是不在话下。
两个半大的老虎,却是正常的纹理,坐了两个狨座。
狨是一种比老鼠大不了多少的猿猴,长可六寸,越小的东西往往越值钱,狨座就是用名贵的皮草编成的鞍鞯。
朱祁钰看着鞍鞯,笑着说道:“这虎皮,朕收下了,这狨座,你自留用吧,朕骑马是赶路,你骑马是打仗。”
“臣叩谢圣恩。”石亨收起了狨座,这虽然倒了一次手,但是从自制,变成了御赐。
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但是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
朱祁钰看着石亨十分认真的说道:“平寇平乱不得封爵,乃是太祖太宗的祖制。”
朱祁钰讲的很明白。
有隙则明示之,令其谗不得入。
如果不把话讲明白,让人猜来猜去,那谗言就会居中作乱。
当皇帝,天天端着架子,圣心难测,让臣子们猜来猜去,猜到最后,离心离德。
石亨的世券,朱祁钰其实准备好了,明年攻伐河套,若是成功,就会赐下。
朱祁钰都打算废了外戚的世券和勋爵了,自然不打算乱封乱赏,赏罚分明这事,皇帝一定要拿捏的住。
但是这等事,朱祁钰一定要讲明白,否则石亨如同那孙镗一样有怨言在心,再有人居中离间,游说,后果不堪设想。
石亨一个武夫,玩心眼,哪里是朝堂里那些明公的对手?
当然,石亨也不是孙镗,他天天能见到陛下,也知道陛下之雄心。
外戚封爵那是旧朝烂账,现在新朝雅政,彭城伯、惠安伯、会昌伯,这三府,兄弟并封、一门数爵的事儿,总会有个说法的。
杨洪是昌平侯,赐世券,什么地位?
那三门外戚封伯,又是什么地位?
还是军爵稳当。
石亨并未多谈及封爵之事,雷霆雨露皆为君恩,陛下不赐,他是不能求的。
陛下也从不吝啬封赏,只要好好打仗,世券指日可待。
若是处理瓦剌得当,公爵也不是没有可能,金戈铁马,万里气吞如虎,是军士这一生的野望。
翰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清沙漠。
石亨俯首称是,低声说道:“臣在燕山荡寇,发现了一个事儿,很多贼寇与瓦剌、鞑靼、建奴私通,出卖大明情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