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猛士回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真实的狼
“军长,我觉得这也怪不得参谋部,他们已经尽力了。我认为不管豪格的意图是什么,其关键总是要守往归德,守住河南,现在着急的是清兵,不是我们。我们只要稳扎稳打,攻下归德总不成问题。”
庄子固见参谋长何英被刘肇基骂得抬不起头来,在旁边劝道。
其实刘肇基也并非真的是责怪参谋长何英,而是敌人的意图不明,心里有些焦躁罢了,现在听了庄子固的话,觉得有些道理,也就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就在刘肇基和各师团的主官们商量如何向归德进攻之时,有参谋送来了一封长信。信是罗剑写给刘肇基的,信封上的五个星表明这封信不仅是加急,而且是绝密。
这封信是罗剑从南京出发前往山东之前写的,主要说的是战术问题。一军虽然有一师一旅更换了新式装备,但罗剑担心一军从刘肇基往下,战术观念还停留在扬州一式步枪上,这样新装备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作战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突然而至的信件让刘肇基悚然而惊,手里拿着信,刘肇基久久没有说话,陷入了沉思之中。
罗剑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尽管刘肇基在海军陆战队学习了一些步兵战术,但这些都是局部而非整个战役层次上的。就刘肇基本人来说。还真没考虑有了这些新式装备,部队的战术思想应该怎样调整,今天接到罗剑的信,这才意识到问题还真是很严重。
“这封信是大都督写来的。宪伯,你把这封信给大家念念,大家都要认真听,好好思考一下。”刘肇基把手里的信递给了庄子固,让他念给大家听听。
听说是大都督来信。大家神情都严肃起来,庄子固也认真给大家念了起来。
“暂时停止作战行动,部队开始为期半个月的战术演练,演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如何充分发挥新式装备的作战效能。”刘肇基再听了一遍信中的内容后,认真地思索了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
“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道理刘肇基当然明白,现在一军处于一种转型期,不久之后全军都将全部换装,如果不把作战理念转变过来。造成作战效果不佳,那还不如继续使用以前的装备。
“时间还是太紧了啊,兴华为啥这么着急?要是再给我两三个月的时间那就好了。”
散会之后刘肇基对庄子固说道。其实刘肇基知道罗剑为啥着急,满清现在已经基本学会了扬州一式步枪的制作技术,只不过他们的生产能力有限,加上时间尚短,满清的军队并没有大量装备,如果再等下去,等他们大量装备了这种老式步枪,国防军数量太少的劣势就将更加暴露出来。
刚出正月的山东。白雪依然覆盖着大地,从新沂通往泰安的官道上,一队三百多人的骑兵队伍正在快速奔驰着,马蹄踏在冻得梆硬的雪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官道两边是是稀稀拉拉的村落,有的村庄就在官道旁边,从官道上望去,几十间茅草屋中间或有几栋砖瓦房,已经快到中午时分,村庄里飘起的炊烟并不多。映入眼帘的一切给人的感觉只是萧条。
这队骑兵正是罗剑带着总参谋部的部分参谋和卫队正在急速赶往七师。
“大都督,前面就是泗水县城,咱们是不是进城歇息?”护卫队队长赵全拍了拍马,几步赶到罗剑的战马旁边问道,天色已经不早,如果不在泗水过夜,错过了宿头那就麻烦了,卫队并没有携带宿营装备。
“行,咱们就进泗水城过夜,明天一早出发。”罗剑看了看天色,对赵全说道。
赵全应了一声,在马上大喊了一声,“都听着了,进泗水城过夜。”说完一拨马头,朝另一条道路奔去,那儿就是通往泗水县城的道路。
离泗水城十几里路,战马小跑着就到了,泗水城并不高大的城墙已经看得到,连续在马上三四天,罗剑觉得真是有些累了。
赵全带着十几个卫兵拍马走在前头,城门前停着五六辆马车和马车边站着的人引起了赵全的注意,朝后面一抬手,卫队全都停了下来,把罗剑的战马护在了中间。
一勒马缰,赵全慢慢走到这群人前面,“你们是什么人?拦在城门前做什么?”
“敢问来的可是罗剑罗兴华大都督?”一位儒生打扮的人走上前来,对赵全拱手问道,看年纪大约五十出头,头上戴着一顶儒士帽,不过鬓角并没有头发露出来,倒象是光头戴着帽子。
“你是何人?找大都督又有何事?”赵全警惕地看了一眼面前的老儒生,语气有些不善。现在南京城里大家看得起的是研究所的专家们和各个工厂里的技术人员,穿儒服的书呆子们并不被大家瞧得上眼,一天之乎者也的,啥事都不会干,这样的人在南京城里还有不少,他们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但眼前的这位儒生看起来日子过得不错,身上的儒服棉袄的面子都是丝绸的,再看这架势,显然是大户人家的。
“老夫乃是衍圣公孔胤植,在此等候大都督多日,望这位将军通报大都督,请大都督拔冗一见!”老儒生这话说得有些自豪,也显得极有底气。
“眼神公?是什么东西?”赵全自言自语地说道,不过他倒不敢擅做主张,还是拍马到了罗剑身边,把情况给罗剑作了报告。
“曲阜孔家的人?”罗剑有些奇怪,孔家的人怎么会出现在泗水。
曲阜孔家罗剑并不陌生。在进军山东之前罗剑就关注过,作为孔子的嫡亲后裔,山东曲阜的孔家被历朝历代朝廷所重视,不管是宋朝的金国。还是元朝都对孔家优渥有加。
而另一个时空里各种网上论坛对曲阜孔家的议论也颇多,各种观念都有,但总体还是觉得面对外族入侵时,孔家的气节是不够好的,罗剑基本也是这种观念。
此前国防军攻占济南时。并没有朝曲阜进军,罗剑前次到山东时,曲阜还被清兵控制着,到了年前,马应魁师才从泰安朝西推进,曲阜不多的清兵全都撤走了,曲阜这才被国防军占领。
罗剑从战报上知道曲阜已经被占领,但这个消息并没有引起他的关注,一个县城而已,跟其他县城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大都督。见不见这个‘眼神公’?”赵全见罗剑在思考,再看一眼前面焦急等待的老儒生,朝罗剑问道。
“呵呵,他可不是什么‘眼神公’,他是大明太祖皇帝亲封的洐圣公,他可是孔圣人嫡亲的后人啊。”罗剑对赵全笑着说道。
“啊?孔圣人的后人?大都督,我这是闹笑话了。”赵全揉了揉脑袋,不好意思地说道。
“你小子啊,平时读书学习不认真,一天到晚就想着上战场。”罗剑笑骂道。其实这也怪不得赵全。平时秀才们都只是教读书识字,哪里会给他们讲那么“高深”的“圣人之言”。
“大都督,那到底见不见他啊?”赵全又看了一眼老儒生,想着他是孔圣人的后人。心里觉得刚才有些失礼,这才想让他少等一会儿。
“见就见吧,你去跟他说,让他到驿馆找我们,我跟他谈谈,在这儿等我们到底是什么意思?”罗剑见赵全着急的样子。有些好笑,才被扫盲的赵全不算是读书人,但对孔圣人的崇拜却从教他们识文断字的秀才那儿被继承了下来。
罗剑拍马走了过去,老儒生带着一帮儒生打扮的人躬身站在路边。
“劳孔老先生等候,只是城外并非谈话之所,请老先生到驿馆一叙如何?”罗剑翻身下马,朝孔胤植抱拳说道。
“不敢劳大都督下马,吾等已经在泗水城准备了院子,请大都督赏脸下榻如何?”孔胤植躬身抱拳施礼之后,这才抬头说道。
“那倒不必,城中自有驿馆,罗剑这一路都是住的驿馆,住了院子倒是不习惯。”听说他们在泗水城里专门安排了院子,罗剑心里有些不高兴,淡淡地说道。
孔胤植还欲说话,罗剑一摆手,翻身上了马,这才掉头对他说道:“孔老先生想要指教罗某,就请驿馆一叙,否则就请回吧。”说完拍马朝城门走去。
罗剑一行直接进了城,留下等在城门外的孔胤植等人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们的背影。
其实罗剑对儒家思想并没有成见,反倒以前在没事的时候还研读过《四书》、《五经》,这些所谓的“圣人之言”从学术角度来看,应该是有极高的哲学价值,只是后来的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禁锢思想,这才往其中加入了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有些孔子的原意也被有意曲解,这种现象到了宋朝时已尽极致。
要说厌烦儒家思想,罗剑厌烦的是这种被反复修正后的儒家思想,并非原始的儒家学术。
只是孔圣人的后人却并没有将孔子的儒家思想发扬光大,从历史上来看,孔子的后人基本都是靠祖宗的招牌来混饭吃,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也需要这块招牌,这才让他们的日子过得都非常不错,在历朝历代也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现在的孔家家主孔胤植也算继承了前几朝先祖的衣钵,孔胤植并非孔家嫡传,却不但受封衍圣公,还先后被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可谓“君恩如山”。可李自成一入山东,离曲阜还远着的时候,孔府就出朱示,令人供奉大顺国永昌皇帝龙位,并献马献银,跪纳印信。
没几天,大顺军跑了,来了清夷大军,这位三姓衍圣公知错就改,即上《初进表文》,向清廷表忠心,称颂清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表示“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
接着为响应清政府发布的剃发令,三姓公孔胤植隆重举行了剃发仪式,“恭设香案,宣读圣谕”,令族人剃发。
现在国防军收复了曲阜,孔胤植竟立马转向,跑到泗水县城一直等着大都督北上。
罗剑正是知道这些前因后果,所以对孔胤植并没有太好的脸色,只是孔家在读书人中影响极大,目前不是“打倒孔家庙”的时候,罗剑这才想抽时间见见他们。(未完待续。)





猛士回明 第二百九十一章 百家争鸣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罗剑一行到了驿馆才知道先期出发的参谋长乙邦才带着总参谋部的部分参谋正在驿馆等着,而且已经在驿馆把住宿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到了之后罗剑立刻泡了一个热水澡,浑身的疲惫顿时去了大半,精神也好了起来。
等罗剑换好衣服到了驿馆的会客厅,吃惊地看到乙邦才正冷冷地看着孔胤植,连坐都没让这帮人坐下。
“参谋长,怎么不请孔先生坐下?”罗剑有些奇怪,看样乙邦才认识孔胤植,好象他们之间还有点过节。
罗剑知道乙邦才是山东人,而且从军之前还是个秀才,只是不知道他跟孔家到底发生过什么。
“孔先生,诸位,快请坐下。”罗剑招呼孔胤植和几个老儒生坐下,孔胤植和几个老儒生小心地走过乙邦才身边,走到罗剑面前就要撩衣襟下拜。
“停下!诸位还不知道南京政府的规矩吗?我们早就废除了跪拜礼,诸位不必如此!”罗剑赶紧拦住了他们。
孔胤植四人这才上前躬身抱拳施礼,嘴里说着“见过大都督”,罗剑也是抱拳还礼,客气了一番,几人这才坐了下来。
“孔老先生专门从曲阜赶到泗水见罗某,不知有何指教?”罗剑开门见山问道,时间很紧,明天一早就要出发,还有很多问题要问乙邦才,罗剑不想跟这几人罗嗦。
“呵呵,大都督,孔老先生可是在泗水等了半个多月了,就是想向大都督表忠心呢。”不等孔胤植开口,乙邦才在旁边冷笑着说道。
罗剑更觉奇怪,乙邦才给罗剑的印象大体是个儒将,平时为人也是彬彬有礼,今日竟对孔胤植等人却似极为不欢迎,表现也不似平常的温文尔雅,个中缘由呆会得问问他。
尽管乙邦才的话里带着明显嘲讽的意味。但孔胤植似乎并不在意,站起身又朝罗剑躬身施了一礼,这才开口说道:
“大都督,乙将军所言不虚。老朽等人本想去南京拜会大都督,幸得在泗水遇见乙将军,才知道大都督大驾将临,这才在泗水恭候大都督大驾。”
“哦?那孔老先生欲找罗某到底有何贵干,还请孔老先生明言。”罗剑再次说道。
其实罗剑知道孔胤植这么巴巴地来找自己。无非就是想维持几千年来孔家的社会地位,这也与孔家在每次改朝换代时的随风转向倒是极为一致,只是这次却似乎拜错了码头,罗剑并不准备再次将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大都督自扬州携几位天使从天而降,尔后救万民于水火,现大都督麾下兵强马壮,廓清宇内指日可待,老朽及诸位孔家后人对大都督既感且佩,早欲拜访大都督,只因被鞑子所困。苦无脱身之策,这才延宕至今,还请大都督勿要怪罪。”孔胤植回到座位上,这才慢吞吞地说了一通,却仍没把主要意思说出来,罗剑都颇有些不耐。
“被鞑子所困?不见得吧?你们不早就向鞑子小皇帝表了忠心吗?要是国防军撤离山东,你们是不是又要向鞑子皇帝再表一次忠心?”乙邦才一听孔胤植的话,又是冷笑一声,在旁边出言讥讽道。
听到乙邦才的话,孔胤植这才变了脸色。赶紧站了起来,朝罗剑和乙邦才躬身抱拳施礼,“孔家为保留先祖血脉,乃与鞑子虚与委蛇。然孔家对我华夏一脉实是一片丹心,日月可鉴,还望大都督与乙将军明察。”
“呵呵,你们不是对我汉族忠心吧?依我看来,想保住你们孔家的荣华富贵这才是根本吧?”乙邦才却并不愿放过他们,接着出言呛道。
见乙邦才还要继续说下去。罗剑抬手止住了他,“参谋长不必如此,孔家延续几千年,自有他们的生存之道,我等倒也不必过于计较。”
听到罗剑的话,孔胤植几人紧张的脸色这才稍作缓和,其中一位四十出头的儒生站起来朝罗剑躬身抱拳施礼说道:
“学生乃‘五经博士’鲁闻达,见过大都督。学生听闻大都督在南京、扬州大兴科学之道,学生以为大都督这科学之道与圣人之言正是不谋而合。圣人言‘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大都督在扬州所传之学,学生也曾研习,其精妙之处,与圣人所传当不惶多让,实乃治世之明理也。”
罗剑皱着眉头听完鲁闻达的话,还没来得及开口,又有一位老儒生站了起来,同样躬身施礼后说道:
“学生五经博士颜绍绪见过大都督,鲁博士所言正是我等心声,学生以为若以圣人之言加大都督科学之道治世,则天下必得大治,盛世亦可期也。”
罗剑一听,原来这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只要确定了儒家在国家的统治地位,孔门子弟则荣华富贵必存,这些人这次来见自己,就是想达到把儒家思想继续作为统治思想的目的。
思考了片刻,罗剑这才缓缓对几人说道:
“诸位说得过了,科学之道浩如烟海,这可不是罗剑一人提出来的,是无数杰出人士对自然界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不过只是传播者之一罢了。而科学之道最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论何种学术,何种学派,只要对自然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探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益,科学之道都不会与其发生任何冲突。”
罗剑的话让几人脸色都有些不好看,话里的意思几人都听明白了,大都督不会对儒家思想进行封杀,但也不会让儒家思想一家独大。
孔胤植正要站起身说话,罗剑抬手向下按了按,示意他稍安勿躁,这才接着说道:
“诸位先祖在生产技术极为落后的春秋时代就能对人类社会作出极为深入的思考,罗剑当是佩服之至,儒家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思想体系,从这点看,孔圣人自是当得起圣人之名。但是社会总是在发展进步的,任何思想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儒家思想也不例外,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罗剑认为那是不现实的。”
就在罗剑与孔胤植几人谈话之初,一个参谋就在旁边认真做起了记录,乙邦才从未听过罗剑说过这些话,今天第一次听到。直觉得醍醐灌顶,听得眼睛都不眨一下。
“我认为华夏文明要想在世界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各门各派,诸子百家须摈弃门户之见,当兼收并蓄。吸人之长,补已之短,还得与时代一同进步。如若某派思想为了迎合统治者而放弃了探索社会的本质,则其必不会被后来人所接受。诸位都是先贤后裔,当以先贤为榜样,实没有必要为了迎合统治者而放弃自己的立场。”
罗剑这话说得很重,说得孔胤植等人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乙邦才在旁边听了觉得很是解气。
罗剑也知道所谓圣人后裔并非儒家学说真正的传承者,只不过借先祖圣人之名而已,今天对他们说这些话。是想让他们把自己的意思传播出去,至于会不会有效果,罗剑倒也不很在意,等全国平定之后,解放思想以求发展是必然的,而解放思想必然不会以儒家一家独大。
“诸位,南京政府成立的本意就是为国为民,南京政府的领导者们不会世袭,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南京政府会给他们应有的待遇。但这些待遇只会针对本人,不会象历朝历代一样世袭,我向诸位说明这些,是想明确告诉各位。你们孔家也一样,要想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你们得付出相应的努力,并且作出相应的贡献。”
这话说得很直白,明确表示了南京政府再也不会象鞑子皇帝一样承认他们孔家后人继续享受历代传下的爵位和特殊待遇,一切得靠他们自己了。
孔胤植额上冷汗开始流了下来。其他几人也是脸色煞白,都想说点什么,却又觉得不知从何说起。
“诸位,罗剑言尽于此,诸位如果还有疑问,只能等罗剑从前线回来,咱们再做探讨如何?”罗剑有些不耐烦,还有好多问题要跟乙邦才商量,跟这些人在这儿说这些,点到即可,再说多了就是浪费时间。
等罗剑把失魂落魄的五人送出驿馆,回到会客厅时,乙邦才兴奋不已地对罗剑说道:“大都督,今日真是痛快之极!”
“参谋长,我正想问你呢,你跟孔家人有仇?”罗剑好奇地问道。
“大都督,说有大仇倒也谈不上,不过孔府中人却并非良善之辈,这可是亲眼所见。当年我中了秀才之后,也曾学别人外出游历,曲阜是圣人之乡,肯定要去拜访一番。谁料想到了曲阜听到的全是孔府欺男霸女、祸害百姓的传闻,我当时还有些不信,结果在孔府大门口就看到令我吃惊的一幕。”乙邦才请罗剑坐了下来,这才慢慢说道。
“你看到什么了?”罗剑越发好奇。
“孔府绑着五六个老农,我到时孔府几个家丁正在用鞭子抽打他们,几个老农已经皮开肉绽,这些家丁犹不住手,我实在忍不住上前质问他们,才知道这几个老农因天旱歉收交不上田租,这才被他们毒打。我跟他们闹了起来,后来这位洐圣公就亲自出来,我又与他吵了起来,他让家丁把我一同抓起来,好在我曾经习过武,没让他们抓住,逃离孔府后就离开了曲阜。”
乙邦才说起当年经历,脸上气愤之色犹存。“什么诗礼传家,我呸!”
“原来是这么回事。”罗剑点了点头,“不过他们在读书人中影响不小,咱们也不能做得太过,今天晚上我给督师写封信,好好谈谈这事,我是觉得咱们在思想和学术上的工作做得很不够,等天下太平了,各种思想和学术就会纷纷涌现出来,如果政府不加以引导,恐怕大家的思想全都乱套了。”
“我觉得大都督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说法就极好,再也不能让儒家一家独大,我在督师那儿看了不少大都督带来的书,才知道我们以前信奉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何等的井底观天啊。”乙邦才感叹着说道。
“行,咱们不谈这些了,把山东现在的情况说说?”罗剑心里担心前线战事,不欲在这个事上纠缠不清,干脆转移了话题。(未完待续。)




猛士回明 第二百九十二章 攻心为上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山东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四师和六师从七师的左翼包抄了过去,一方面是为了分散清兵的兵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障七师侧翼的安全,毕竟接下来的战斗是以七师为核心来展开的。
马应魁师经过山东战场的考验,再加上全师有不少骨干都是来自老一师,其战斗力在马应魁的调教下,早已超过了四师和六师,按照此前的部署,马应魁师将配合七师一同作战,目前已经从泰安机动到了七师右后方。
对面清兵的情况变化也不太大,依然有三十多万人马聚集在沧州至武强一线,除了依托城墙之外,清兵依然构筑了大量的工事。
“八万对三十万?清兵的兵员构成你们参谋部分析过没有?如果都是象孔有德的部队,这仗还是不好打呢。”罗剑皱起了眉头对乙邦才说道。
罗剑的意思并非是对国防军的战斗力不信任,只是清兵都是据点防守,国防军若想向前推进,必然要逐次攻坚,弹药消耗量就会大增,如此一来,罗剑担心后方军工厂的生产会跟不上。
“大都督不用过于担心,我们现在在山东战场可不止八万人马,我们还有两个骑兵旅在济南集训,目前已经训练了三个多月,应该有一定的战斗力了,更何况经参谋部仔细分析,清兵中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不会超过五六万人,其余除了辅兵就是杂牌部队,并没有很强的战斗力。”
乙邦才显然已经把山东全境的情况已经基本摸清楚了,说起话来极有信心。
“杂牌部队?”罗剑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是啊,大都督,这些清兵大多是以前投靠满清的明军、大顺军,本来就没有战斗力,在清兵中也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经常领不到军饷。连吃饭都是饱一顿,饿一顿的,还能指望他们有战斗力啊?”乙邦才说着自己都笑了起来。
1...130131132133134...1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