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回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真实的狼
现在的满清朝廷虽然比崇祯朝似乎要强不少,起码现在没有崇祯朝那么多的天灾了,但朝廷面对的对手却远比李自成强大得多,谭泰觉得即使现在撤回关内恐怕也躲不过国防军的打击了。
最大的绝望莫过于看不到任何希望,谭泰现在就是这样。
谭泰来到沧州,侯方域主动把知府衙门给让出来,自已一家搬到了附近的一个院子里,这让谭泰觉得侯方域还算识趣,更让谭泰觉得侯方域会做人的,侯方域在后宅留下的给谭泰留了五六个美人。
本想享受一天算一天的谭泰在知府衙门里被胡思乱想给弄得心神不宁,离知府衙门不远的一个大院里,侯方域一家人却正闹成一团。
侯家老太爷坐在一张太师椅上,指着站在面前的侯方域正在大骂,侯方域的后面几个家人跪在地上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肯定就是那贱婢找人把孩子偷走了!你们这帮奴才,吃着老爷的,喝着老爷的,连个孩子都看不住?还有你,整天就知道宠着那个贱婢,现在好了?连人都不见了!”
不由得老太爷不生气,尽管现在沧州形势吃紧,送人质到京城的事被耽搁了下来,但这事迟早总得要办,现在人都没有了,以后朝廷再来要人,就只得把侯家长孙送去了,这可是老太爷的心头肉,让他如何舍得?
老太爷骂得口沫横飞,站在一旁的侯方域却在神游天外。
昨天他收到了从杭州寄来的一封信,这封信让侯方域再也淡定不了。(未完待续。)
猛士回明 第二百九十七章 奇怪的战争
罗剑一行赶到南皮县城城东七师的驻地时,王强正在被李香君给弄得不知所措。
李香君的儿子终究被安全部安插在沧州的人给偷了出来,其实也没费安全部的人什么劲,只要花了一些银子买通了一个侯府的下人,第二天这人就把孩子给偷抱了出来。
时隔两年,李香君再次见到自己的儿子,激动得哭了好久,倒是仆妇心细,拉开孩子的衣服看了屁股上的胎记,确定这孩子确是李香君的儿子。
感激涕淋的李香君抱着孩子来到七师师部,她要好好感谢王强,如果没有王强出手相助,她觉得这辈子再也没有可能见到自己的儿子了。
罗剑赶到的时候,李香君拉着二岁多的儿子要给王强跪下行大礼,王强不敢上前去扶,只拼命地摇着手,让他们娘俩起来。
罗剑一行及时赶到,总算让王强摆脱了尴尬。
“首长、参谋长,你们都到了,估计你们还有一两天才能到,没想到你们赶这么快。”王强跑过来给罗剑和乙邦才各敬了个礼说道。
“她是李香君?孩子接回来了?”罗剑问道,王强点头说是。
李香君看到罗剑来了,又拉着孩子过来要跪下叩头,罗剑呵呵一笑,“李姑娘,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的规矩,以后再也不许给人叩头了,尤其不要教孩子到处给人叩头,跪来跪去把脊梁骨都跪软了。”
听了罗剑的话,李香君脸通地红了,她觉得罗剑的话是有所指的,自己的夫君侯方域不就是个没脊梁骨的人吗?
“李姑娘,现在孩子接到了,你打算怎么办?是回沧州跟侯方域继续在一起,还是回到南京去?”罗剑没有注意到李香君的脸色变化,关心地问道。
“大都督,那个人不提也罢,小女子在他心中根本不重要。他在意的是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小女子还是回南京吧,哪怕再苦,我也要把孩子拉扯大,我要教他好好做人。不要象他爹那样。”李香君开始说得有些惨然,后来脸上终是露出坚毅的神色。
“如此也好,你到了南京去找你柳兰姐,让她给你安排个事做,有了收入也好把孩子抚养成人。参谋长。你安排一下,让她母子随后勤的人一起回南京吧。”罗剑看了看李香君,这位明末颇有名气的女子其实是个可怜人,如果不是自己几人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她与侯方域的感情还能再维持几年,以后就要在忧郁中度过自己的残生。
听了罗剑的话,李香君这次没再跪下叩头,只是拉着孩子给罗剑和王强深深地鞠了一躬,和仆妇带着儿子走了。
“首长,这次是真的要打了吧?我们早就等不及了。”王强待李香君走出帐篷。急忙朝罗剑问道。
“你小子就是性子急,几年时间都等了,还急这一会儿?打是肯定要打,打之前咱们总得好好筹划筹划吧?”罗剑听了,指着王强笑骂道。
“王师长,等十师和两个骑兵旅赶到,咱们就正式向沧州发动进攻。”乙邦才在旁边给王强解释道。
罗剑当初答应马应魁,如果他的守备师解了济南之围,就把守备师改为主力作战师,现在马应魁的守备师已经被命名为国防军十师。十师现在离七师还有一天的距离。
两个骑兵旅在罗剑和乙邦才等人离开后也开始向德州机动,距离也已经不远了。
“两个骑兵旅都来了,那可太好了,这下再也不怕清兵逃跑了。”王强高兴地说道。
“四师和六师将向武邑和武强方向发动攻势行动。以保障你们的左翼安全,到时候你们放开打就是了。小王,你先带我们去看看部队吧。”罗剑说道。
“既然不着急,首长你还是和参谋长先休息吧,明天再去看部队训练怎么样?”王强见罗剑和乙邦才两人都是一脸的疲惫,这才想起两人是长途奔波来的。
“还休息个什么?晚上睡一觉就好了。走,咱们看部队去,我看这都又过了几个月,你们七师可有长进?”罗剑不想休息,喊上王强就出了帐篷。
“首长,最近训练我们作了一调整,我发现以前咱们的火力编组和配制都有些问题,主要是火力太过集中,造成很大的浪费,就目前清兵的情况来看,我们的攻击正面还可以加大一倍。”王强一边走着,一边给罗剑说道。
“这个可不能教条化了,你们现在面临的对手火器配备不足,当然可以加大攻击正面,一旦遇到了全火器配备的清兵,你们还得及时调整才是。”
罗剑也知道这点,但学炮兵出身的他总想用强大的火力来尽可能减少部队的伤亡,当初安庆城外的战斗造成巨大的伤亡在他的心理上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记。
已经到了二月初,冰雪开始融化,地上有些泥泞。
“路面这么湿,对炮兵的机动有影响吗?”看着湿透的路面,罗剑担心地问道。
“影响肯定有一些,但咱们的火炮并不算太重,而且都是用的橡胶轮胎,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过了,到时我们再加派一些人手是可以克服的。”王强说道。
“大都督,这个倒是不用担心,山东的气候我最清楚不过,这种天气只要出几天太阳路就晒干了。不过春天到了,雨水肯定不少,多做准备是对的。”乙邦才说道。
“清兵那边有什么动静?”罗剑问道。
“呵呵,他们能有什么动静啊?只不过在拼命地挖工事,我看他们恨不得把自己全部埋到地下才好。这段时间咱们的侦察兵几乎都没遇到了清兵的斥候了,他们的防线咱们是了如指掌。”王强笑着说道。
七师的训练让罗剑和乙邦才都十分满意,几个月过去了,七师的战术水平又有了长足的进步,罗剑对即将开始的战役充满了信心。
第二天罗剑和乙邦才亲自赶到清兵的防线上察看了半天,望远镜里看到的情形跟王强说的并无两样,清兵防线上人数确实不少,也有不少扛着火铳的士卒,但看到的火炮却不多。
不是多尔衮不想多给部队配备火炮,只是有限的钢铁都用于制作新式火枪。加上开花弹制作极是不易,目前满清朝廷只给北京的新军配备了七八十门能够打开花弹的火炮,其他部队能有几门老式的火炮就算不错了。
沧州的清兵各种火炮倒有几十门,只不过谭泰知道这些火炮放在野外的工事里。不过是国防军炮兵的菜,干脆把它们都安放在沧州城头,也许这样还能起到一点作用。
罗剑到了七师之后的第三天,两个骑兵旅首先赶到,在七师的左后方扎下了营。第四天马应魁带着十师也就位了,但罗剑并没有下达发起进攻的命令。
“首长,可以打了吧?部队不都已经就位了吗?”王强等着着急,也为罗剑为什么不下令进攻感到纳闷。
“不急,再等两天,等新式武器到了再说。”罗剑笑着说道。
“首长,又有啥新式武器了?”王强好奇地问道,军工厂能够生产的武器他是门儿清,就是想不到还能生产啥新玩意儿。
“等到了你就知道了。”罗剑卖着关子。
下午“新式武器”就到了,是用骡马运来的几个大箱子。王强第一个跑过去打开了箱子。伸手从里面拿出几张纸来一看,“首长,你说的新式武器不会就是这些传单吧?”
“就是它们了,你赶紧去联系安全部的人,把它们都送到清兵的汉军中里。”罗剑对济南印刷这些传单的速度很满意,总算在战役发起之前赶制出来了。
第二天七师就开始向沧州方向机动,十师和两个骑兵旅护住两翼,慢慢地向沧州城逼去。
听到国防军终于向沧州开始进攻了,谭泰反倒松了一口气,对手的箭在弦上。给人的压力最大,现在箭射出来了,是死是活,就是这一锤子买卖了。谭泰反倒不紧张了。
不过让谭泰没有想到的是,国防军两师两旅逼上来后,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而是在离清兵防线几里外扎下了营,这让谭泰和一众清兵将领百思不得其解。
而当石廷柱拿着一叠传单跑来向谭泰报告的时候,谭泰终于知道为什么国防军没有马上发动进攻了。
“大帅。汉军的人心全都乱了,这仗咱们没法打了。”石廷柱着急地说道。
谭泰没有说话,只盯着手里的传单看着。
“手拿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狠!真是太狠了!”谭泰一边轻声念着,一边嘀咕着。
今年还不满十七岁的秦虎子侧身靠在战壕边上,手里拿着一张纸,若是走近了看,纸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这些字秦虎子可不认识,但他看懂了纸上图画的意思。纸张已经被揉得皱巴巴的,显然已经经过不少人手了。
图画很好懂,一排清兵打扮的人趴在战壕里,对面的国防军正在用大锅蒸着饭,有两个人还在伸手向清兵招呼,估计是招呼他们过去吃饭。看到这里,秦虎子咽了咽口水,他已经记不清大米饭是什么味道了。
秦虎子是在山东跟随明军投靠的满清,那年他还不满十五岁,当初为了混口吃的,他加入了明军,不久清兵就来了,他所在的明军直接投降了满清,秦虎子也就成了清军中的一名汉军士卒。
“虎子,快收起来!当官的来了!”旁边一位四十出头的老士卒冲秦虎子轻声吼道。
老士卒是秦虎子一个村的,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加入了明军,这样的人在秦虎子的小队还有几个人,因为虎子年龄最小,大伙都比较关照他,这才让虎子没让人欺负。
也许是饿得太狠,也许是被传单上的画面所吸引,虎子并没有听到老兵的提醒,直到将领到了眼前才发现。
将领劈手夺过传单,拿在手里一看,马上把传单揉成一团,举起手里的马鞭朝秦虎子劈头盖脸地就打了下来。(未完待续。)
猛士回明 第二百九十八章 归德战役(一)
一军在向归德开进的途中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也许是多铎在时干的,从砀山通往归德的道路被清兵给挖得到处都是坑,有些地方还挖出二米多深的壕沟,一军的工兵费了老大劲才把道路整理出来,让炮兵可以通过。
刘肇基骑在马上皱着眉头看着破烂不堪的道路,心里使劲地骂娘。
“参谋长,命令部队通过这段烂路后加快行军速度,争取三天后对清兵发动进攻!”刘肇基颇有些无奈,原本定于明天下午战斗就要打响的,现在不得不推迟两天。
看着部队缓慢向前行进,刘肇基干脆跳下了马,来到路边一个小山坡上,参谋长何英和几个参谋也跟了过来。
刘肇基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让参谋把地图拿出来,他还要再仔细想想。
从侦察兵侦察到的情况来看,豪格的意图现在基本明确了,就是用阵地拖住一军,再利用骑兵向一军发起决死冲锋,说到底就是一种拼命的打法。
“想跟老子拼命,也不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个能耐!”刘肇基的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
其烂无比的道路加上豪格派出骑兵不断的骚扰,从砀山县到归德一百多里的路程,一军真的走了三天多时间,把刘肇基气得七窍生烟,不过生气归生气,刘肇基还没失去冷静,他一直惦记着清军的骑兵。
一路上汪泽诚的骑兵旅跟清军骑兵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这是骑兵旅换上骑步枪后的第一次战斗。
一千多清军骑兵只是骚扰性质的进攻,并非要跟一军死缠烂打,发现骑兵旅跟上以后,他们一触即走,骑兵旅跟在后面打了几枪,事实证明骑在运动的马上,要打运动目标是非常困难的,骑兵旅只打掉了十几名清军骑兵,战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刘肇基对骑兵旅的这次小规模战斗极为上心。整个战斗的过程他全部都看到了,尽管汪泽诚跑来向他作检讨,但对步枪使用极为熟悉的刘肇基知道这不能怪骑兵旅训练得不好。
刘肇基在心里默默地算计着,看来骑兵旅尽管换上了骑步枪。但如果对手人数太多,骑兵旅还是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旦骑兵对冲起来,只有八千多骑的骑兵旅自身恐怕也会有较大的损失。
“看来只能让骑兵旅下马参加战斗了。”刘肇基自言自语地说道。
一军在离虞城十里多地的地方停了下来,虞城是归德东面的一个小县。离归德还有三十多里,作为归德城的屏障,这儿驻扎了二万多清兵。
开始安营扎寨,刘肇基准备稳扎稳打,一方面等待后勤辎重,一方面也让部队好好休息一天,明天一早开始发动进攻。
豪格带着李国翰和几个将领在离一军营寨五里多外的一个高坡上用单筒望远镜观察着一军的营寨。单筒望远镜当初是朝廷用高价从佛朗机人那儿买来的,后来在河南山寨了玻璃厂之后,自己也开始陆续造了一些,尽管并不太好用。但总算比肉眼看得远多了。
“王爷,看国防军如此安营扎寨,他们就不怕咱们偷袭吗?”李国翰没有这东西,不过这个距离用眼睛也能看个大概。
国防军并没有象以往那样用木栅栏围成营地,只是用帐篷围成了一个大圆圈,这样的大圆圈有好几个,看来他们是以师为单位驻扎在一起的。
豪格没有说话,一开始他确实存了偷袭或者晚上偷营的心思,不过从单筒望远镜里看到一军连栅栏都没有,心里知道国防军敢这么做必有所恃。反倒不敢再起偷营的心思了。
“你来看看,他们到底依仗什么?竟然营寨连栅栏都没有?”豪格把手里的单筒望远镜递给了李国翰。
李国翰接过望远镜举到眼前仔细搜索起来,突然李国翰把望远镜一收,大喊了一声:“王爷。快跑!”
豪格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李国翰举起马鞭朝豪格的战马狠狠就是一鞭子,豪格的战马嘶鸣着朝山坡下跑去,豪格的亲兵一看,赶紧拍马跟了下去。
等豪格和一百多亲兵刚刚跑下山坡,山坡上就传来呼啸的声音。片刻之后一连串的爆炸声响了起来,把战马惊得乱窜,好在这些人的马术都是娴熟无比,赶紧控制住了战马,这才没有人从马上摔下去。
豪格好不容易勒住了战马,回头看看刚才站立的山坡,后背惊出一声冷汗。
刘肇基在帐篷前举着望远镜看着,看到一顿炮火并没有炸到观营的清兵将领,颇有些遗憾,只是离得这么远,清兵是如何发现炮兵正在准备开火的,这让刘肇基有些疑惑。要知道南京政府对望远镜的制作技术是严格保密的,而且目前也没有接到望远镜丢失的报告。
不过很快就有侦察兵回来报告说,刚才在山坡上观营的清兵将领肯定是个大官,手里还举着一个长长的远筒,他们就是用这个东西发现一军的炮兵正要准备开火的。
刘肇基并不知道豪格要来观察一军的营地,只是习惯性地让炮兵作好射击准备,一旦有情况就可以立即开火。这次没能干掉豪格,也在刘肇基的意料之中,要是豪格就这样被炮兵给打掉,归德之战就真的轻松了。
豪格惊魂未定地回到归德城,这才对李国翰问道:“他们的火炮竟能打得这么远?”
“豫亲王走前就专门说过,国防军的火炮打得极远,要我们多加防备,卑职正是看到他们的火炮在帐篷后面正在装弹,极有可能朝我们开火,这才出声提醒王爷。”李国翰一边回答一边在心里腹诽道,“当初豫亲王说的时候你也在场,现在竟然来问我,显然没把豫亲王的话听进去。”
豪格皱着眉头并没有再出声,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第二天启明星还挂在天边的时候,一军营地上空已经飘起了炊烟,一军是带有干粮的,但刘肇基今天就是要让士兵们吃顿热饭,同时也是告诉归德城的清兵,“我们这是要开始进攻了!”
不慌不忙地吃过早饭。一军这才收拾了营地,帐篷也装上了大车,这才大军尽起,向虞城前进。
到了虞城县城外。天色已经大亮,一军迅速展开做好了进攻准备。
尽管侦察兵已经把虞城县城的情况侦察得十分详细,但刘肇基还是在进攻之前带着两个师长到了前沿仔细观察情况。
清兵并没有在城外列阵,全部都守在县城里。虞城县城并不小,刘肇基估摸有方圆一里左右。城墙虽不算高大,但看起来十分坚固,有好多新加固的痕迹,
“军长,不用看了,这就破城,咱们一通炮火就把它给毁了,看他们还在乌龟壳里怎么呆?”庄子固看着城墙,十分不屑地说道。
“一通炮火?你小子以为炮弹不要钱啊?炮弹还要留着打归德城,还要防着鞑子的骑兵。在这儿都消耗完了,接下来的仗你怎么打?”刘肇基听庄子固这样说,十分不满地把他给数落了一顿,炮弹虽然数量不少,但也并非是敞开供应,该省的时候还是得省着,对于小小的虞城,刘肇基并没有准备动用珍贵的炮弹。
“是啊,庄师长,咱们一通炮火能打到城墙上的肯定不多。到时肯定都打到城里去了,伤的还是百姓和他们的房子。”二师师长楼挺说道。
“就你能,你说不用炮兵,这城怎么攻?”庄子固不敢跟刘肇基顶嘴。但对楼挺就却不客气了,楼挺在他面前可是个小字辈,而且楼挺师还是装备的扬州一式步枪,以前两师并列,现在他的师可是绝对的主力师。
楼挺白了一眼庄子固,心道昨天已经全部安排部署好了。今天你还来问我怎么打?
刘肇基盯着城墙看了半天,沉声朝两人下达了命令,“派人用铁皮喇叭朝城头喊话,督促他们投降,迫击炮营做好准备,务必把东门城墙上的鞑子给我压制住了,爆破手做好爆破准备。”
刘肇基的命令其实就是昨天作战会上的安排部署,虞城虽有两万多清兵,但大家对虞城之战都并不太放在心上,刘肇基战前察看城头,也是习惯使然。虞城县城周围地形平坦,豪格想用骑兵拼命不会在这里,这样的地形他的几万骑兵根本无法藏身隐形。
汪泽诚的骑兵旅已经绕到虞城西面,一师的一个团也正在朝这个方向疾进,一旅一团一方面的是包围虞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归德的清兵向虞城增援。
先前的观察并没有从虞城城墙发现有火炮存在的迹象,刘肇基命令部队慢慢朝前压了上去,离城墙一里左右摆开了进攻队形。
几十个士兵推着土制的铁皮“装甲车”继续向东门城楼推进,离得二三百停了下来,城头上看起来有滚木擂石,铁皮车还扛不住这些东西猛砸。
“汉军士兵们都听着!我们只打鞑子,只要你们打开城门、放下武器,我们既往不咎,咱们汉人不打汉人,汉军兄弟们,放下武器投降吧!”从铁皮车的两侧伸出两个铁皮卷成的喇叭,开始朝城头上喊话。
刘肇基举着望远镜看着城墙上,他在观察喊话的效果,城墙上的反应却让刘肇基失望了。两个铁皮喇叭的喊话除了给虞城城墙上增加了一点骚乱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
“再喊两次,如果还没有反应就开始进攻!迫击炮营做好开火准备。”刘肇基再次下达了命令。
刘肇基不知道的是守在虞城的这些清兵大都是河南、陕西一带投降的明军和大顺军,投降之后他们一直随着豪格向四川和云贵进军,并没有遇到过国防军,对国防军的火器如何厉害也只是听说而已。
守城的清兵将领是卫辉总兵祖可法,祖可法是明末著名将领、吴三桂舅舅祖大寿的养子,祖大寿早在1641年投降了满清,在满清充作人质的祖可法随即也选择了投降。
祖可法在随阿济格西征时在与大顺军作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满清朝廷任命为河南卫辉总兵,这次豪格移防归德,把他也调过来了。
祖可法站在虞城城墙上,从城跺往下看着。见国防军竟用喇叭喊话让其投降,不禁冷笑了几声,有心把离得并不远的国防军铁皮车给砸了,但虞城并没有火炮,看到许多士卒们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祖可法不禁狠狠捶了一下城墙。(未完待续。)
猛士回明 第二百九十九章 归德战役(二)
虞城的清兵迟迟没有投降的意思,刘肇基有些恼火,看左前方迫击炮营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刘肇基手指城头方向,嘴里大吼了一声,“给我打!”
迫击炮营离城墙只有六七百米,这个距离简直不用太瞄准,只试射了一发,营长就下达了全营齐射的命令,二十多发炮弹朝虞城城头飞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