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平仄客
“李夫人知道李妃和李斯年的丑事,皇上肯定不会放过李家的。秋实做得很对,这是全了主仆情谊。”对这一点,沈宁语气中有了然也有同情。
前一世,李家也是被盗贼劫杀,前一世是上官长治所为,这一世定是长泰帝所做了。
在这些帝王心目中,李家人是必须要死的,只有死人才会保守秘密!
或许,李夫人在告发李斯年的那一刻开始,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了,但是她还是做了那样的事情,这情这恨,实在令人唏嘘!
“还有一点,是清平侯应家的……”秋歌踌躇着,这个消息,还是陈成当作八卦用幸灾乐祸的语气说的。或许,这对姑娘和应公子来说是个好消息吧?
“清平侯应家?南图出了什么事?”听到清平侯应家,沈宁一时没反应过来,随即就想到了应南图。
她去了溪山,还没来得及看这一个月应南图的信件,难道他出事了?不然秋歌为何踌躇?沈宁停住了所有的动作,憔悴的脸色变得难看,手脚也有些发抖。
“不是,不是应公子,是清平侯应平川,他已经休掉了李氏,理由就是虐待继子,还道出了李氏多年来对应公子的种种恶行。现在那李氏已经离开应家了,只是她所出的两个儿子,还留在清平侯府,听说清平侯还想向皇上改封应公子为清平侯世子。听陈成说,清平侯还发信叫应公子回京,只不过应公子没有理会就是了。”秋歌不知道沈宁愿不愿意听这样的事情,故而有些踌躇。
这些后宅的恩怨,沈宁是最清楚的,却没有想到清平侯竟会如此薄情!想到过去那些年清平侯为了李氏而对应南图的种种苛待,沈宁就忍不住讥笑一声。
当李妃、上官长治势盛之时,应平川对李氏言听计从,连清平侯世子之位也谋给了李氏所出的应南谋,现在李妃已死、上官长治被圈,他就休了李氏,还要补偿应南图一个世子之位,真是讽刺!
有这样的未来公公,沈宁都觉得羞愧,想必应南图对这样的父亲,也没有多少感情吧,所以他才会不理不顾,想到这样离,她对应南图有更多的怜惜。
携手一人,共游山间,这样的愿望何时才能实现呢?
这是应南图书信上的话语,看到这样的话,沈宁笑了起来,将书信仔细叠好,放在散发桂花香气的妆匣里,这才沉沉睡去。
很快了,只待京兆事一了,就与你共游山水间。梦中的沈宁喃喃说道,有机会,一定要带他去湘湖看一看,看一看那溪山风月。
ps:
二更!推荐萧七七的书:《丑医》 /qyqfav前世死得惨烈,这辈子“没脸”“没钱”但她懂医识药有空间逃出黑暗乞丐组织,种药行医发家致富却总牵扯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和事她只想过自己的富足小日子,为嘛会这么难呢?
嫡长女 第两百三十章 乘云骓现世
(继续精彩,太仆属下的牧马监,应该比较少人写到这个方面吧……)
五月初,京兆马市传出了一个大消息,消息是:好几个马贩说在陇南礼县一带曾见过传说中乘云骓!
这个消息一出,不但是京兆马市轰动了,就连京兆官员和百姓都沸腾了。乘云骓,那是传说中的乘云骓啊!
乘云骓,是大永初年最负盛名的良驹,身形矫健奔速度飞快,奔跑起来如腾云驾雾,故名乘云骓;又因其额青蹄白,浑身黑亮,远望去青润似碧玉,故又名碧云骢。
传说太祖上官伏就是凭借乘云骓征战四野,最后得以开国,可以说,乘云骓曾经为大永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大永的吉祥之征。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百余年前,乘云骓相继在大永境内消失了。到现在,上百年过去了,大永也没有再出现过乘云骓,更多的人认为乘云骓只是个传说了。
而现在,传说中的乘云骓竟然出现了,大永的吉祥之征竟然出现了,这怎么能不让京兆沸腾?
而且还有好几个马贩子亲眼看见的,难道接续几个人的眼睛都有问题吗?他们肯定不会看错的!
就连长泰帝也激动异常,乘云骓,那是祥瑞之兆啊!若是乘云骓真的是在他当政之时现世,这会是多么的功绩!
长泰帝激动又紧张,下令太仆寺和兵部严密关注此事,一定要查清马贩子的消息是否属实,乘云骓是否真的现世了。
所以太仆少卿张星华和兵部侍郎章弩前去东郊马市查探消息。
因为长泰帝的重视和激动,这两个太仆寺和兵部的重臣也要去做收集消息这样的事情,他们一时心有惴惴。
据京兆府兵所说,乘云骓的消息最先是从东郊马场传出来的,虽然现在乘云骓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兆。但消息的源头就在东郊马场,所以他们第一时间就赶到了东郊马场。
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马政即国政。所以大永朝廷对马。尤其是对军马,看管得极为严谨。
朝廷专门设了太仆寺掌牧马之令,太仆寺和兵部共同管理大永的马政事宜。
东郊马场,是京兆最大的马场,也是太仆寺严密监管的地方之一。现在,东郊马场有这么重大的消息传出来,张星华和章弩很快就找到了看见乘云骓的几个马贩。
张星华和章弩从马贩刘鞍那里得到了确凿的消息。他所带的马队的确在陇南礼县一带看见过乘云骓。
他们说,乘云骓额青蹄白,浑身黑亮,青润似碧玉。那是马匹之中的和氏璧,也是他们这些马贩子最渴望得到的马匹,阅尽良马的他们是绝对不会认错的!
而且那奔跑的速度,他们所见到过的良马之中,没有一种一匹能跑得这么快!就是因为它们跑得太快了。所以他们根本追赶不上,不然就不会只带回看见乘云骓的消息了,而是有实证了。
“你们真的亲眼看见了乘云骓?不会是别的马匹伪装冒充的?”张星华皱了皱眉头,再三问了刘鞍这句话,以再三确认。
乘云骓现世。这个消息太重要了,这个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若是真的还好,若是假的,那么该怎么向皇上交代呢?
“真的!大人,我们真的看见了乘云骓,我们绝对不会认错的!”刘鞍身后的马贩李甲激动地喊道。
作为马贩,能够亲眼看到传说中的乘云骓,这是他一生最荣耀的事,是值得向子孙后代炫耀的事,到现在,他还是兴奋得不能入睡的!
如今听到张星华这样质问道,他首先忍不住了,乘云骓怎么会有假的呢?那绝对是乘云骓没有错,他们绝对不会看错的!
另外几个马贩也异口同声地说那真是乘云骓,他们绝对不会看错的!一个人看错,难道他们这一队人都会看错不成?他们做马贩已经做了几十年了,这一点眼力还是有的云云。
他们几个嚷叫之后,整个东郊马市的马贩都聚集在周围了,他们也相信乘云骓的确出现了,现在太仆寺和兵部的官员是不相信还是想隐瞒这个事情?
渐渐地,他们看向张星华和章弩的目光就不太友善了。而东郊马场的马匹,似乎也受了惊吓和怒意,扬蹄嘶叫起来,整个东郊马场,马鸣声震耳欲聋。
张星华和章弩对望了一眼,狼狈地退出东郊马场,那些马贩子的目光不太友善,就连那些马匹也不太好惹,怎么会嘶叫得那么厉害呢?
就算他们带了再多的侍卫,也敌不过那些发怒的马匹啊!
“张大人,依卑职之看,那几个马贩子的话属实可信。这些马贩子虽然粗鄙,却多是忠直重信之人。如果他们不是看见了乘云骓,也不会这么说的。那马贩刘鞍,经常来往陇南一带,或许真的看到了乘云骓也说不准。卑职以为,还是如实向皇上禀告为好。”
章弩的官职比张星华还要低一等,加上张星华又是二皇子的舅父,而章弩的主官又是二皇子的岳祖父。有了这几重关系,章弩对张星华是恭敬小意得很。
“且慢,还是再查探再说吧。去其他马市看看,问问还有没有人在陇南一带见到过疑似乘云骓的马匹出现。”张星华说道,他对马贩的话还持保留意见。
不知道为什么,张星华对乘云骓现世的消息总有一种怪异的感觉。乘云骓已经百余年没有出现过了,怎么会突然有人看到乘云骓呢?
太突兀太奇怪了,他一时想不明白这种怪异的感觉。
“或许是我多心了吧。”张星华暗暗忖道,试图甩去心中怪异的感觉。
当他听了章弩去其他查探的结果后,更加肯定是自己多心了。
章弩在其他马场也查探到了,还有一队去过陇南的马贩队伍,曾经见过乘云骓的出现,和刘鞍他们描述的差不多,也是信誓旦旦地说绝对不会看错的。
或许真是乘云骓现世了。张星华心想,打算把这个消息告诉长泰帝。恰在这时,陇南牧监也传来了急报:陇南马贩曾在礼县一带见到过乘云骓。陇南牧监的官员已经证实,他们看到的就是乘云骓无疑!
因此。陇南牧监马上就急报了太仆寺和兵部,同时在礼县一带加紧追查乘云骓的下落,请太仆寺和兵部示下。
这下张星华再不敢迟疑,迅速将东郊马场查探的结果和陇南牧监的急报上呈长泰帝,这些结果只说明了一件事:乘云骓真的现世了!
长泰帝高兴得双手都在发抖,在自己有生之年、在自己执政之时,竟然会有乘云骓出现。真是……真是不知该如何形容啊!于是他下令:找!发散相关官员,一定要找到乘云骓!
太仆寺丞文远山和兵部驾部司郎中宋去疾连夜疾驰,前往陇南的牧马监督领此事,跟随他们前去陇南的。还有太仆寺和兵部一众官员。
就连御史台的监察御史也跟着去了,他们是听从长泰帝的吩咐,一是去监督太仆寺和兵部的官员,二是去陇南见证这个祥瑞的。
既然不少马贩曾在陇南礼县一带见过乘云骓,那么乘云骓一定存在的。也一定会找到的!这是长泰帝及众多官员心中最真实最急切的想法。
除了太仆寺和兵部的官员疾驰陇南之外,还有另外一大批人马也连夜赶往陇南,那就是京兆的马贩,他们也想找到乘云骓,最好。是在朝廷之前找到乘云骓,这样就一辈子都不用愁了!
不特是京兆的马贩,整个大永的马贩在知道乘云骓在陇南现世的消息后,都往陇南聚集了!
一时间,陇南一带尤其是礼县方圆百里之内,吸引了整个大永百姓的目光,所有人都在关注着马贩和牧马监的动态。
是不是真有乘云骓?找到乘云骓没有?在那里找到乘云骓的?——这样的问题,成为了大永百姓交谈首要必问的内容。
文远山和宋去疾到达陇南后,带领当地的牧马监官员,以礼县为中心,开展地毡式的搜寻,在曾经看见过乘云骓出现的地方再三搜寻蛛丝马迹,试图找出乘云骓的蹄印。
可惜礼县一带是全国军马牧养的重要之所,马蹄印痕周围都是,光凭蹄印,根本就无法找到乘云骓的踪迹,就连有众多经验丰富的马贩在一旁协助,文远山和宋去疾等人还是一无所获。
文远山和宋去疾带着陇南牧马监和一众马贩子几乎将礼县翻转了,还是没有发现乘云骓的踪影。
文远山和宋去疾正想着要不要扩大搜索范围时,就有牧马监官员前来禀告,有马贩在陇南康县、文县两地看到乘云骓出现,乘云骓只在他们远处闪现了几下,嘶鸣声高亢清亮,一听就知道是极难得的良驹。
文远山和宋去疾一听,心都抖了几下。康县、文县在陇南之南,而礼县则在陇南之北,一南一北,太仆寺和牧马监得花多少人力、物力,得在多大的范围搜寻啊!
然而没有办法,为了乘云骓,从北都南,再奔碌都要赶的了。
几日间,又有马贩来说成县、两当县也曾有乘云骓出没,可惜乘云骓跑得实在太快,这些马贩都没能抓住它们。
这下好了,陇南之东也有份了,文远山和宋去疾脸都绿了!是不是又要赶去东边了?
好在马贩们说来说去,乘云骓出没的地点,都是在陇南范围内,陇南一带虽然广阔,但还是有边有框的,只要上下一心,必定能找到乘云骓的。
多次看见乘云骓出现,却没有一次能抓住它们,这种得得失失的情况,让大永官员和百姓投往陇南的目光更加关切!
如果乘云骓没有出现,所有人都会当它是一个传说,但是现在的的确确有人看见乘云骓了,乘云骓就是真实存在的了,偏偏又抓不到,实在让人心痒难耐。
这若隐若现的希望,才是最吸引人心思的啊。
ps:
三更!!推荐萧七七的书:《丑医》 /qyqfav前世死得惨烈,这辈子“没脸”“没钱”但她懂医识药有空间逃出黑暗乞丐组织,种药行医发家致富却总牵扯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和事她只想过自己的富足小日子,为嘛会这么难呢?
嫡长女 第两百三十一章 点阅之灾!
(好吧,继续认为这章写的很不错!请问有打赏么?哈哈~)
大半个月过去了,乘云骓还是没有找到。自两当县现了踪迹之后,乘云骓似乎就消失不见了,有不少官员和百姓开始躁动不安。
究竟乘云骓是不是真的出现了?还是太仆寺和牧马监的官员不得力,所以才会找不到乘云骓?
一时间,太仆寺和牧马监的官员成了众矢之的,官员和百姓们心底都在暗暗责怪这些官员没本事。
乘云骓在陇南出现那么多次了,竟然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蛛丝马迹,这些官员到底在陇南都干了些什么事啊?真是难以理解!
太仆卿范中曦和兵部尚书陈知浩被长泰帝诏了去问话,虽然没有严加训斥,但是长泰帝的意思很明确:一定要找到乘云骓,如果是因为官员办事不力导致没有找到乘云骓的,一律革职查办!
范中曦和陈知浩只能点头称是,心中暗暗叫苦,在陇南广阔的地域内找到虚无缥缈的乘云骓,这本来就是很艰难的事情!
不管曾有多少马贩看见过乘云骓,但是现在陇南没有半点它们的踪迹,文远山和宋去疾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凭空变出几匹乘云骓来吧?
范中曦和陈知浩相视苦笑,皇上已经有所不满,他们只能各自回官衙督促属下了。
乘云骓的意义太重要了,那曾是太祖上官伏的祥瑞之兆,也是昭示国祚绵长之征,长泰帝对乘云骓的渴望,这两个重臣实在太了解了。
现在什么事情都比不上乘云骓重要了,定要尽全力找到乘云骓,不然无法向长泰帝交代!
太仆少卿张星华也接到了主官的严令,一定要找到乘云骓。必要时,张星华可以带留守的太仆寺官员前去陇南一趟。
这必要时,是指文远山他们七天之内还没有找到乘云骓的话。张星华就要前去陇南坐镇了。因为长泰帝现在根本不相信乘云骓不存在,他相信的是。太仆寺的官没有尽忠职责。
张星华一方面也将范中曦的严令急传给文远山等官员,一方面准备着出发陇南的事宜。
他首先去了二皇子府,向二皇子汇报他即将离京的消息,也顺便和陈知浩通通气,看如何应对乘云骓一事。
“舅父,父皇让你去陇南寻找乘云骓?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那京兆的局面怎么办?”上官承佑听了张星华的汇报,颇为心急。
他并不关心什么乘云骓什么碧云骢的。他只关心张星华去陇南会对自己的势力有何影响。
二皇子一系的官员早就准备向长泰帝上书请立二皇子为太子了的,先是有西燕政变,后有西燕使者,现在又有乘云骓现世。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了!
迟则生变,这个道理他是知道的,所以他很着急。
“殿下请放心。若是张大人在陇南找到乘云骓,那么殿下的胜算就更大了,这可是天大的祥瑞。到时再提请立太子之事,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张大人此去陇南,也表示什么坏事。”陈知浩说话了。
现今在皇上的心目中,什么事情都没有乘云骓的分量重,只有找到乘云骓。皇上才会有心思做别的事情,比如思考太子的人选等等。
那时,才是最适合的时机。
“承陈大人吉言吧。待乘云骓的事一了,马上请立太子,以免夜长梦多。五皇子虽然被圈禁了,但是还有一个十二皇子,他今年十五岁了,也有一争之力了。皇上春秋鼎盛,十二皇子的造化也说不定……”张星华有些忧虑地说道。
不是他想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他心中总有一种不祥的预兆,却也没敢如实和二皇子说。
自从乘云骓现世的消息传出后,他就有些心神不定。总觉得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似乎又有什么遗漏了,可是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有什么要发生和什么遗漏。
因乘云骓迟迟没有找到,于是兵部库部郎中许光耀上书建议:马不是要吃草的吗?乘云骓再怎样厉害,也要吃食的,它们必定离不开草场,那就好办了!
因此,许光耀建议从草场找起,一一核对陇南一带的草场,只要以草场为据点,逐个逐个草场找下去,就一定会发现乘云骓的踪迹!
同时,也趁此机会核点陇南草场和军马的情况,虽然还没到五年一次的点阅,但是也不妨提前,既为找到乘云骓,也点阅了军马,这是两得之举!
在此插一句,太仆寺在大永适合牧马之地设有行太仆寺和苑马寺,大永朝廷每五年一次派御史台官员点阅辽东、陇南、陕西等地行太仆寺、苑马寺之马匹。
所谓点阅,就是详细了解其饲养、放牧、孳生、治疗、损耗等情况,逐一登记在册,然后待兵部查核。如发现各地行太仆寺、苑马寺倒毙马匹、亏欠马驹事件严重,则将其寺卿、寺丞和各监、苑官员参劾查办!
然后,太仆寺会根据兵部的点阅情况,来颁发牧马政令。
先前说过,马政即国政,牧马政令涉及草场、徭役、军马、赋税、吏治等方面。所以五年一次的点阅,乃是兵部和太仆寺的大事,和吏部五年一次的考课一样,是重中之重!
长泰帝为了得到乘云骓,自然接受了许光耀的建议,于是颁发诏令:点阅陇南行太仆寺和苑马寺之马匹,尤其要仔细核对草场情况,一定要找到乘云骓!
长泰帝的诏令一出,张星华就知道自己遗漏什么了,草场!他竟然漏了最重要的草场!这下完了!
草场是最关键的,草场需要场地,需圈地而种,就涉及田亩数,当中有没有隐地?
草场需要百姓来耕种、护养,因为朝廷对马政的重视,所以陇南一带的百姓每年都要服草场之役。里面有没有苦冤之事?
陇南一带因土肥草茂,大永陇右卫、关内卫的绝大部分军马,都是陇南行太仆寺供给的。军马数量是否有错漏?种草、养马需要钱财,陇南、辽东等地开征牧马税之外。户部每年划拨给各地行太仆寺、苑马寺的钱财是极多的,期间有没有污浊贪占之事?
行太仆寺、苑马寺需要有官员去打理,牧监、牧群也是有相应的官职,这些太仆寺属下的官员是否尽职尽责了?有没有失职之行!
原本,这些事情,在明年点阅之前,太仆寺和兵部都会将所有的事情抹平。才会将点阅结果上报长泰帝的,自然点阅就会顺利通过了,这,本来都是做熟了的!
试想一想。马政涉及那么多方面,又远在陇南、辽东等地,当中怎么可能没有贪渎、不法之事?
身为太仆少卿,张星华对其中的门道知道得清清楚楚,不用想也知道。陇南点阅一定会出问题的!如今,竟然要提前点阅,他还什么都来不及做,这下完了!
陇南点阅会出现什么问题,严不严重。会不会影响到自己?
这些想法瞬间在张星华脑中出现,他尚未想得清楚,主官范中曦又告诉他:暂时不用出发去陇南了,待文远山和监察御史核对了草场的情况再说。
张星华没想到诏令刚下,陇南那边就已经开始有动作了!
其实他还不知道,在库部主事许光耀建议之前,远在陇南的文远山和众多监察御史们早就想到从草场找起了,这还是马贩刘鞍建议的,这是最快找到乘云骓的方法了。
张星华感觉自己要晕倒了,脑中乱成一片,什么也想不出来。
待下朝回到府邸时,小儿子张聪来报,说陇南行太仆寺来信了,说现在监察御史在陇南开始核对草场了,他们担心草场一事,送来了急信让他想想办法。
陇南行太仆寺和苑马寺的官员是张星华的亲信,现在陇南提前点阅,他们第一时间就向张星华求救了,还附上了诸多曾隐瞒之事,包括虚报徭役人数、领取空饷、虚设草场等。
更重要的是,这些事情,大多都有张星华的印鉴和兵部的通令,而中间经手人,正是张聪!
这下,张星华眼前一黑,终于晕倒了。
等张星华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的心里也像这天色一样,黑沉黑沉的。
他立刻派人叫来了陈知浩,说出他的猜测:有人在陇南设局,针对就是自己和陈知浩!甚至,是针对两人身后的二皇子!
这是有人想通过草场一事,让长泰帝误以为自己和陈知浩早就沆瀣一气,甚至,早有勾连!
陇南牧马是经过陈知浩核对的,而自己,则是颁发了陈知浩核对的点阅,陇南的事,就是他们两个人只手遮天的事,谁不会认为他们早有勾结?
然后,皇上会想,他们为什么会勾结在一起?勾结在一起是为了什么,为了陇南牧马还是为了什么?
他们是因为二皇子才勾结在一起的,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帝位!可是,他们有亲戚关系才五年啊。
那么,皇上会不会认为,他自己为二皇子成婚的主意,是不是他们两个促成的呢?这是让皇上顺着他们的心思来办事?这也就是说,把皇上当玩偶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