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良田喜事:腹黑夫君美如花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千苒君笑

    太后道:“皇后事情多,就不必惦记着哀家了。”

    太监总管笑呵呵道:“多谢太后体恤。往后太后这边有什么需要派人来向皇后娘娘传个话就成,太后什么都不必操心,只管在宫里颐养天年。皇后娘娘说,如若太后还像以往那样什么都操心的话,倒让太后受累了。”

    直到太监总管告退,太后都不再说话。

    她脸上皱纹横生,愈显苍老。

    心里陡然生出一股浓浓的疲惫,也确实是老了。

    和平王密谋之事落在了皇后手上,皇后这是要架空她,让她以后只在后宫里当个没用的老太婆啊。

    若是以往,太后一定会给皇后点颜色瞧瞧,只是如今她没那么多力气了。

    后来皇室内宴她也没去。

    只不过听说殷武王府的一双孩子也被接进宫里来了,照皇帝的旨意,往后在太学院进学。

    太后便问身边的嬷嬷,道:“那一双孩儿长得如何哀家倒是不曾见过。”

    嬷嬷答道:“说是长得玲珑剔透,很是漂亮。”

    太后叹道:“孟娬的孩子,转眼间都长大了。”

    是夜,太后在佛堂里礼佛。

    嬷嬷进来禀道:“太后,有人想见您一面。”

    太后敲木鱼的声音停了停。嬷嬷便上前,在她耳边细声地说




第960章 达成共识
    太后不得不承认,她也有些有心无力了。今夜她既然应了邀约前来,便是有心和谈的。

    太后道:“难为殷武王还看得起我这个老太婆,现在两家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既然殷武王有此心,哀家也不能不给面子。哀家只问,殷武王打算拿出什么样的诚意”

    殷珩道:“以谢家的生死存亡换我一家平安。”

    太后静默了一会儿,嗤笑道:“听起来是笔划算的买卖,可你如何能掌控谢家的生死存亡”

    殷珩回眸看着太后,道:“单是当年与作乱藩王的密信往来、私通勾结不知能不能定谢家生死。”

    太后神色哗然一变。

    殷珩又道:“如若不能,还有地方工程款贪墨、官员买卖、以及与朗军合谋欲置本王于死地这些案子,总应该足够。”

    随后便是持久的沉默。

    太后无需多问,既然他能说出这些事情,他手上必定有相应的证据。

    最终太后道:“又如何换殷武王一家平安”

    殷珩始终语气平淡:“换本王稚子置之死地而后生,亦换本王一家上下远朝堂之争、江湖之乱。”

    太后神色不定,听见自己的声音道:“殷武王这是打算全身而退,从此不再涉入朝堂”

    一旦殷武王离开,皇帝就得扶持新的势力来与谢家抗衡,可新势力需要时间成长,谢家也能得到喘息之机,到时候何愁把控不住局面

    这等于是换谢家一次重新崛起的机会。

    殷珩提的条件,绝对是对谢家最为有利的。

    太后心里稍作盘算,道:“哀家要你手上所有有关谢家的证据。”

    殷珩道:“待事成之后,我自奉上,从此互不相犯。”

    尽管以前两家水火不容不可开交,可大家都不是死记着以前那点儿恩怨的人,有了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依然能够达成共识。

    太后道:“哀家相信殷武王是个言出必行之人,说来哀家也是那两个孩子的堂祖母,如此便遂你的愿,让那两个孩子置之死地而后生,将会是哀家奉上的第一份诚意。”

    你我都明白,要想把那两个孩子顺利弄出宫去,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途。这件事由太后来做,最合适不过了。

    事情达成一致后,太后把兜帽戴上,带着嬷嬷转头便离开。

    只不过走了几步以后,她在庭中停下来,忽道:“哀家也不可否认,你娶了一位不错的王妃。”

    说罢,出了冷宫宫门,不见人影。

    出了冷宫以后,太后面容冷肃,对身边嬷嬷道:“今夜之事,不得向外透露半个字。”

    这嬷嬷是谢鸿博亲自选进宫里侍奉她的人,她自然绝对地信得过。

    嬷嬷心领神会。太后所说的不得向外透露,并不包括谢家的家主。

    先前谢家损失不小,就是因为太后没有提前与谢鸿博通气儿,如今要都想为谢家好,就不能一意孤行,得相互知道情况。

    嬷嬷道:“太后这是相信殷武王”

    太后道:“他手里有东西,事到如今由不得哀家不信。”说着眉头一蹙,“谢鸿博到底是怎么做事的,落下这么多把柄竟还不自知!”

    嬷嬷道:“大人一向小心谨慎,定是殷武王太过狡猾了。太后与殷武王做交易,需得万般谨慎才好。到时候他若不肯把那些东西交出来,可怎么办”

    太后眼里依稀有老辣之色:“等他远离了朝堂,到时候就由不得他了。”

    他以为远离了是非纷争,就真的安全了吗这世上,唯有把权力握在手上,才是最安全的。

    可他却打算放下。一旦他放下以后,就会成为待宰的羔羊。

    该下刀斩草除根的时候,太后难道还会手软不成

    只不过那时候孰生孰



第961章 离开
    孟娬挑起嘴角笑了,道:“这就对了。娘需记住,一切以到达安全之地为首要。等离京以后,旭沉芳会一路保护你。”

    夏氏有了自己的目标以后,渐渐坚定起来,道:“我知道,你们不用担心我。我现在就收拾,明个一早就走。”

    她知道眼下不是她该伤心难过的时候,比起不放心不舍得,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随后夏氏胡乱披了件衣裳,就开始连夜收拾行李。

    孟娬坐在床边,细心地帮她叠衣裳。

    她见夏氏就收了些换洗衣物,其他的都没怎么带。

    孟娬道:“娘不带些首饰之类的”

    夏氏道:“这一路又不是去游山玩水,我带那些做什么。”

    孟娬道:“挑些喜欢的带走吧,这一走,兴许以后就不会再回来了。”她抬起头笑了笑,故作轻松又道,“何况等到了黎国,还要佩戴的,总不能让人觉得太寒酸吧。”

    夏氏眼圈又是一红,转过身去妆台收拾,道:“好,都听你的。”

    这座王府,她在这里住了好几年。

    夏氏早已把这里看做是她的家,家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她都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现今说走就走,听到孟娬说以后可能都不再回来了,便有一股酸涩感忽然涌上心头,滋味甚是难受。

    夏氏一边把自己寻常佩戴的一些首饰收捡起来,一边道:“阿娬,这家里的人,等从这里离开以后,都还能再聚在一起的吧。”

    孟娬道:“能吧。”

    孟娬从夏氏那里回到自己的院子,夜已经很深了。

    廊灯把院落映照得冷冷清清。

    她一步步拾级而上,正欲抬手推开卧房的门,就听见身后有熟悉的轻浅脚步声传来。

    她甫一回头,便见殷珩正走进院门。

    “你回来了。”孟娬神色一松。

    殷珩见了她,眉头微微一动,道:“怎的穿这么单薄出门。”

    他大步走来,拥着她进了卧房。她道:“刚刚去我娘那里了一趟。我打算明早让她跟旭沉芳先走。”

    殷珩应道:“也好。”

    孟娬自己上了床榻,屋里连灯都不用点,殷珩兀自去衣橱间拿了衣物去洗漱,没多久便回来了。

    孟娬一直靠坐在床头等他。

    他到床边来时,孟娬便自然而然地往里侧挪了挪,给他让位置。

    她刚刚靠过的地方还留有淡淡的馨香余温。

    殷珩顺手就把她纳入了怀中。

    孟娬手抚着他的衣襟,终于还是问出了口:“你去找太后了,与她谈好条件了”

    殷珩低头在她额上亲了一下。

    即使什么都不说,彼此也能明白和理解对方。

    孟娬知道,要想把殷怜和殷临从宫里弄出来,必须得宫里的人出手才行。萧妃的力量远远不够,这唯一适合的人就只有太后。

    殷珩手上有谢家的筹码,只要他提出来,太后没理由不答应。

    等将来,只要她与殷珩全身而退,那对谢家也是有利无害的一件事。

    殷珩道:“剩下的事她会去办妥,我们只要备好后路即可。”

    孟娬枕着他的胸膛,在黑暗中安静地睁着眼,道:“你真的相信她”

    殷珩道:“我信我们自己。”

    孟娬道:“除了太后,也找不到更适合做这交易的人了。按理说,她应该会按照你们谈好的却履行的,只是在事情没有落到实处之前,我始终放心不下。”她顿了顿,又道,“太后曾对阿怜阿临起过杀心,也曾为了想除掉我而不顾大局。”

    这是她无法放心的理由。

    殷珩道:“除非她谢家满门的人头不想要了。”

    孟娬笑了笑,道:“我不相信她,但我相信你,相信我们。”

    随后她又道:“如有机会让她把



第962章 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夏氏道:“有没有办法联络到静云”

    宅里的人请夏氏到堂上去等候,立马有人飞快地离开这私宅。

    夏氏只等了短短一盏茶的功夫,静云便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其他一干人等全部撤离。

    夏氏开门见山道:“我马上要启程去黎国,请你主子派人与阿彻说一声。还有,在这期间,如若殷武王府出了什么事,还请你们能多照应一下。”

    静云垂首道:“夫人请放心,静云即刻按照夫人的吩咐报告给大人,大人定会竭尽所能。”

    交代完以后,夏氏便匆匆离开了这个地方,前去与旭沉芳会和。

    崇咸派暗卫一直暗中护送他们离京数十里方才返回。

    回来的时候已是下午时分。

    暗卫回禀,夏氏与旭沉芳已经顺利离京,并按照计划好的行程进行,孟娬这才缓缓松了一口气。

    皇帝这些年在明面上甚少微服出宫,因而宫里内务府以及史官记载得也少。

    事实上,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出去一次。这是极私密的事,只有身边的黄公公负责准备,除了身边的心腹护卫,其余无人知晓。

    这夜又到了该出行的时候。

    皇帝处理完了政务,黄公公便适时地来禀道:“皇上,都已经准备妥当了。”

    皇帝进屏风后更了一身便衣,而后御书房的奴才依然留守御书房,灯也不熄,做出一副他仍在处理国事的样子。不管何人来,都会被拦在外面。

    皇帝只带上了黄公公,轻车从简地悄然离去。

    只不过他前脚刚一走,后脚便有太监匆匆到了中宫,向皇后禀告了此事。

    皇后神色稀疏平常,挥手让那太监退下。

    皇帝每两个月都会微服出宫一次,并且都是晚上,宫里从未有过任何记录。这也是皇后这两年才发现的事。

    她没有声张,而是花了一些时间来弄清楚皇帝每次出宫的目的为何,从而叫她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眼下皇帝带着黄公公出宫以后,黄公公自是命人往以往的地方去,只不过这次刚出宫门不远,皇帝却道:“先去一趟徐阁老家。”

    皇帝夜去徐家,徐阁老惊讶而又受宠若惊,徐阁老当即要行礼,被皇帝阻止。

    随后皇帝坐在堂上,徐阁老撤走了所有人,方才连连劝道:“皇上岂能如此轻率出宫,若有急事传唤老臣一声即可,老臣这便护送皇上回宫去。”

    皇帝摆摆手道:“你无需如此紧张,我就过来坐坐,顺便与你商量些事。”

    徐阁老坐在侧下方,道:“老臣洗耳恭听。”

    皇帝问:“太子之位,徐爱卿以为哪位皇子合适”

    徐阁老陷入了沉默之中,后道:“老臣不敢妄言。”

    皇帝道:“阁老入朝为官多年,先帝在时便向我说过,国家大事可以向阁老请教。今日我就想听听你的意见。”

    徐阁老缓缓沉吟道:“请皇上恕罪,据老臣愚见,诸位皇子各有所长,可若论治国君者,皆无令人深刻之处,仅差强人意尔。”

    徐阁老也没明说谁合适谁不合适,只笼统地评述了一句。到底与皇帝君臣多年,岂会不了解,皇帝不是个没有主见的君王,他既然开口这么问了,必然别有深意。

    只不过徐阁老这番话也不是胡诌,就事而论。

    皇帝点点头,道:“阁老也正好说中了我的心事。”随后他又思忖着问,“阁老以为,七皇子如何”

    七皇子是徐阁老的亲外甥,徐阁老一直不遗余力地苦心栽培。只是他若是足够优秀,恐怕皇帝也不会这么问了。

    遂徐阁老道:“七皇子重仁孝,儒雅持重、克己复礼,令人欣赏。只是七皇子




第963章 他的打算
    当年徐妃进宫,好一阵子蒙获圣宠,大抵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1...225226227228229...2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