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

    兵部大臣如释重负的退出了大殿。

    皇太极的脸色变得阴沉,他很清楚明军的战斗力,几乎每一次面对大明王朝的重要战斗,他都是亲自指挥和亲自参与的,辽东驻扎的明军战斗力不错,特别是在固守城池方面,有着很不错的经验,至于说大明王朝卫所的军队,没有丝毫的战斗力,面对满八旗就好比是刚刚出生的婴儿。

    明军动作迟缓、畏战、害怕满八旗的进攻等等特性,皇太极更是清楚,也正是如此,在皮岛明军被歼灭、尚可喜归顺之后,皇太极没有马上调遣大军前往旅顺岛等地。

    说起来时机也不是很成熟,毕竟满八旗不习水性,骤然派遣到旅顺岛等地,肯定不适应,而归顺的大明水师官兵,还需要一段时间整顿。

    “大汗,臣以为,可以派遣大军,彻底剿灭再次驻扎旅顺岛的明军水师。。。”

    代善开口说话的时候,皇太极微微点头。

    虽然代善在大汗之位争斗之中变得谨小慎微,可是在作战方面还是由一套的,当年代善和哥哥褚英,率领三千军士,硬是击败了乌拉部的一万多军士组成的大军,而且代善追随努尔哈赤作战的时候,往往能够身先士卒,且把握住战机,击溃敌方。

    所以,对于代善作战方面的建议,皇太极很重视。

    “二哥说说,我们该如何击败登上旅顺岛的明军。”

    “大汗,尚可喜归顺我后金,大明朝廷随即派遣军士驻扎旅顺岛,说明他们对旅顺岛极为看重,臣料定,驻扎旅顺岛的应该是蓬莱水师,蓬莱水师的战斗力不强,而且尚可喜离开旅顺岛的时候,带走了所有的钱财和粮食,蓬莱水师驻扎旅顺岛,需要很长时间稳定岛上的局势,应该没有多少的精力应对外界的进攻。”

    皇太极再次点头。

    “二哥说的是,可尚可喜刚刚归顺我后金,皮岛归降的明军军士,也没有完全归心,若是派遣他们前往旅顺岛去进攻,他们中途倒戈,我们岂不是完全失去占据旅顺岛和皮岛的机会了,我原来的打算,是让七弟领着我满八旗的勇士,占据旅顺岛,控制金州和大小长山岛,以驻扎复州和永宁的八旗勇士协助,这样明军压根不敢进攻。”

    商议作战部署的时候,皇太极敞开了心扉,他同样不敢完全信任尚可喜等人。

    代善倒是没有揪住这一点,而是跟着开口了。

    “大汗,只要我们控制了尚可喜的家人,他就不敢乱来,七弟率领的一千八旗勇士,完全能够在陆地上控制大明归降的水师军士,前次皮岛进攻作战,臣仔细分析过了,大明水师犀利之处,无非是战船,其战船上面的火炮,能够在海上形成杀伤力,至于说陆地之上,大明水师不堪一击,现如今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我八旗勇士需要乘坐战船,抵达旅顺岛,一旦登上了旅顺岛,则岛上明军水师覆灭的时候就到了。”

    皇太极点头,略微沉思了一番。

    “二哥的意思我明白了,此番占据旅顺岛,主要还是我八旗勇士作战,尚可喜的主要职责,就是将我八旗勇士运抵旅顺岛,且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抵御明军水师的进攻。”

    代善也跟着点头。

    “大汗,臣也是这个意思,臣以为,还可以从蒙古左右营调集五百到一千人,归于七弟指挥,且战船上面还要运送大量的战马,我后金骑兵天下无敌,只要能够在旅顺岛立足,明军水师就没有任何的机会。”

    皇太极眯着眼睛,看了看代善,突然明白了什么。

    “二哥的提醒很好,我看这样,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和镶红旗抽调的一千名八旗勇士,暂时不要跟随前往旅顺岛,从蒙古左右营抽调两千人,编为五个牛录,由七弟统一指挥,从尚可喜所辖水师之中,抽调一千人,从皮岛归降的水师之中,抽调五百人,一共三千五百人,悉数归于七弟节制,尚可喜跟随前往旅顺岛作战,带战斗结束,所有军士都留在旅顺岛,尚可喜回到盛京,另有安置。”

    皇太极刚刚安排完毕,代善随即抱拳行礼。

    “大汗安排极好,臣还有一个建议,从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和镶红旗抽调的一千名八旗勇士,可以成为我八旗水师,令他们学习如何操控战船,如何在海上作战,如此我后金就不用完全依赖汉军水师了。”

    。。。

    皇太极和代善刚刚商议完毕,皇宫侍卫前来禀报:总兵官尚可喜求见。

    皇太极和代善对视一笑,不用说,尚可喜也是为了旅顺岛的事宜前来的。

     




第二百七十三章 提前的决断
    大政殿后面的厢房。

    能够进入厢房议事的人,要么身份不一般,譬如说代善和多尔衮等人,本来就是努尔哈赤家族之人,要么就是皇太极信任之人,譬如说范文程等人。

    此刻进入厢房之人,正是范文程。

    相比较来说,范文程、宁完我和马国柱等人,皇太极更加的青睐范文程,尽管范文程只有秀才的功名,放眼大明王朝,秀才压根不算什么。

    年近四旬的范文程,早就变得成熟老辣,其表现出来的沉稳,是很多满人不具备的,而且范文程思考任何的问题,都会想好退路以及最坏的局面,想到应对的办法,说的直白一些,范文程面对任何的问题,都会想到应对的办法,不会将难题交给皇太极。

    “文程,我请你来,是想着问问你,我该如何对待尚可喜及其麾下的军士。”

    商量事情的时候,皇太极说话很直接,这是他的习惯,也是绝大部分满人的习惯,还没有入主中原的满人,的确没有汉人那么多的弯弯肠子。

    范文程字宪斗,如果按照大明王朝的习惯,皇太极应该称呼范文程为宪斗,可惜满人没有这样的习惯,他们还没有完全的接纳汉文化,更不用说完全的消化汉文化,皇太极认为,称呼文程,表示了亲近和信任。

    皇太极说完,弓腰的范文程马上开口了。

    “大汗,奴才以为,大汗还是要防备尚可喜,不可完全信任,不过尚可喜是主动归顺我后金的大明将领,大汗在明面上,还是要对尚可喜表现出来足够的尊重,如此才能够让其他准备归顺我后金的大明文武官员信服。”

    “不错,文程,你的这个建议很好,接着说。”

    “大汗不是要七贝勒爷统领大军吗,那就给予七贝勒爷足够的权力,可以完全掌控尚可喜的生与死,若是尚可喜有异心,七贝勒爷可以直接动手斩杀,动手之后,对外可以宣布尚可喜战死,且大汗善待尚可喜的家人,这就足够了。”

    皇太极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

    旅顺岛,军营,中军帐。

    从未全面负责指挥大军的莱州副将罗典召,明显还有些不适应,很多时候做出决定,都要询问游击将军牛犇,反复斟酌之后,才会下达命令。

    罗典召的学识水平的确不高,当初也就是农民,跟随在吴宗睿身边之后,不断得到锻炼,而军中连续几年的锻炼,让他的气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认知也完全不一样了。

    “牛将军,你为什么说我们暂时不要动那些已经明确身份的后金鞑子奸细啊,要是我们不收拾他们,他们岂不是将旅顺岛的情况,源源不断的禀报给后金鞑子啊。”

    牛犇看着罗典召,很坚定的摇摇头。

    “将军,您不用担心,这几天的时间,属下已经侦查清楚,旅顺岛的奸细,全部都是通过铁山来的货运商船传递情报的,从铁山方向来的商船,数量很少,几乎半个月左右才有一艘,所以说,这些奸细的情报,想要送出去,也需要等待半个月的时间。”

    “可他们总是要将情报送出去的,如果后金鞑子知道了旅顺岛的情报,对我们太不利了。”

    “这个,将军,属下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这是大人专门强调的,就是要求我们不能够打草惊蛇,不能够惊动后金鞑子。”

    “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我们如果抓获了后金鞑子的奸细,断绝了后金鞑子获取情报的网络,后金鞑子必定会知晓,如果他们准备采取什么行动,在情报网遭遇破坏的情况之下,必定会更加的小心,大人说了,在我们还没有弄清楚后金鞑子的意图之前,最好是不要有太多的动作,免得打草惊蛇,当然,大人还说了,一切事情由将军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罗典召连连点头,跟着开口。

    “说的也是,我明白了一些意思,不知道我们派遣到铁山去的斥候,是不是刺探到什么情报了,按照时间计算,他们应该要传递情报回来了,难道说他们没有侦查到任何的情报吗。”

    “将军不要着急,按照时间计算,我想情报很快就会到了。。。”

    牛犇还没有说完,中军帐外面响起了脚步声,是亲卫的脚步声。

    罗典召和牛犇不由自主的看向了中军帐的门口。

    亲卫大声禀报,得到允许之后,手里拿着密封的信函,进入了中军帐。

    罗典召快步上前,一把拿过了亲卫手中的信函,这种特殊的信函,正是从铁山方向来的情报,对于罗典召来说,这等的情报至关重要。

    等到亲卫退出中军帐,罗典召小心的撕开密封的信函。

    看完了信函上面的内容,罗典召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牛将军,大人预料太准了,后金鞑子准备进攻旅顺岛了。。。”

    罗典召还没有说完,牛犇的脸色变化了。

    “这么快啊,看样子后金鞑子已经知道旅顺岛驻军的事情,准备发起进攻了,将军,属下认为时机成熟了,可以对旅顺岛的奸细动手了,铁山来的商船,还有两天的时间就抵达旅顺岛,属下认为,可以扣留商船所有的人员,询问清楚所有的情况。”

    &nbs



第二百七十四章 该来的终究要来
    登莱巡抚衙门,厢房。

    吴宗睿面无表情,看着桌上的地图,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

    京城的乔明俊传递来了重要的情报,旅顺岛的情报同样也来了。

    皮岛驻军被全部歼灭,尚可喜归顺后金,导致辽东的局势更加恶化,少量驻扎在辽东的后金鞑子,更加的肆无忌惮,甚至在距离锦州城不足一里地的范围毫无忌惮的活动,辽东千里肥沃的土地,悉数被后金鞑子控制,辽东绝大部分的汉人,自然后金鞑子直接控制,辽东边军全部都退缩到城池里面,自顾不暇。

    起源于陕西的流寇,活动的范围更大,陕西、山西、河南与四川等地,已经被搅得无法安宁,湖光部分地方也遭受流寇的侵袭,导致地方的局势大乱,地方官府无法稳定下来。

    可以说,皇上与朝廷遭遇到内外两面的夹击,顾此失彼,不可能完全兼顾。

    更加要命的是,户部的银两和粮草严重不足,包括皇宫的内库,粮草和银两同样不足。

    根据原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建议,朝廷征收了份额更高的辽饷,主要目的是用于剿灭辽东后金鞑子、保持大明王朝的稳定,当年多征收白银五百多万两,从一定程度上面缓解了户部银两缺乏的问题,可是却引发了北方百姓农户大规模的反弹,导致流寇蔓延的程度愈发的激烈,自崇祯五年开始,到崇祯六年,份额更高的辽饷一直都在征收,士大夫家族、乡绅家族免去了赋税,更多的赋税摊牌在农户和百姓的头上,让官民的矛盾更加激化。

    如此情况之下,皇上和朝廷想要彻底剿灭流寇,是不可能的事情。

    很多时候,吴宗睿为崇祯皇帝朱由检感觉到可悲,生长于皇宫之中,体验到了皇权争夺的激烈,却不知晓民间的疾苦,登基的时候仅仅十七岁,远未到心智成熟的时候,但是对于宫廷之中的争斗,驾轻就熟,如此才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魏忠贤。

    遗憾的是,朱由检陷入到党争的旋涡之中,没有看清楚党争的真想,相信东林党人,结果被害的愈发的惨烈。

    当然,朱由检自身的缺陷,也在激烈动荡的局势之中表露无疑,因为生长在皇宫之中,亲眼见证了权力争斗的残酷和无情,甚至险些遭遇到魏忠贤等人的暗算,朱由检变得多疑和猜忌,心思愈发的狭隘,相信某个人恨不得脱掉裤子与对方分享,不相信的时候,恨不得灭掉对方的九族,这种狭隘的认识和想法,也让满朝文武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无所适从。

    吴宗睿一直都认为,东林党人是大明王朝覆灭的直接凶手,或许他的这个认识,会遭遇到狠多的反驳,但吴宗睿依旧坚持,不会改变,东林党人,说到底就是一帮不得志的士大夫家族的文人组成的集团,从成立之初的出发点,就是谋求自身的利益,希望自身的抱负得到施展,他们的某些变革措施,应该是正确的,符合潮流的,如果实施,对于大明王朝是有利的,可是东林党人骨子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所以在大明王朝即将覆灭的时候,东林党人捂紧了口袋,不愿意掏出一分钱,而且他们维护南方商贾和士大夫家族的利益,将所有田赋加到百姓和农户的头上,导致农户无法承受,导致流寇肆虐。

    仅仅是为了自身利益,还说得过去,偏偏很多的东林党人,骨头也是软的,大明王朝覆灭之后,明末东林党魁钱谦益,先是归顺流寇李自成,尔后归顺大清,将东林党人丑陋的嘴脸暴露无遗。

    “先生,后金鞑子进攻旅顺岛,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着掌控渤海湾,彻底阻断登莱之地与辽东的联系,当初皇太极费尽心思,彻底剿灭皮岛驻扎的明军,其目的也就是如此,尚可喜归顺皇太极,我想皇太极一定是欣喜若狂,觉得皮岛和旅顺的威胁彻底消除,可惜的是,登州新军进驻旅顺岛,让皇太极的设想落空,如此情况之下,皇太极必定会倾尽全力,占据旅顺岛和金州等地,稳定后方。。。”

    吴宗睿说完,曾永忠马上开口了。

    “大人是不是担心,皇太极会倾尽全力拿下旅顺岛。”

    “怎么,先生还有其他的看法吗。”

    “的确,我认为,皇太极不可能倾尽全力进攻旅顺岛,从后金鞑子兵力驻扎的情况来看,其绝大部分的兵力,都是驻扎在沈阳、辽阳、抚顺以及广宁一带的,如此短促的时间,皇太极不可能调集大量的兵力进攻旅顺岛,再说了,皇太极重点关注的地方,还是辽东和关宁锦防线,并未集中在皮岛和旅顺岛等地。”

    吴宗睿看了看地图,微微点头,这一点他也是明白的。

    “先生说的是,我也是这样看的,只是皇太极费尽心思剿灭了驻扎在皮岛的明军,加之尚可喜归顺,皇太极一定认为,渤海湾方向,已经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而且后金鞑子占据了旅顺岛和金州等地,必定对登莱之地形成巨大的威胁,让登莱之地的明军无法驰援辽东,这等的局势,对于皇太极和后金来说,是及其有利的。。。”

    曾永忠脸上带着微笑,不紧不慢开口了。

    “大人换位思考,以己度人,不能说这等的想法是错误的,不过我认为,皇太极远没有大人如此的深谋远虑,皇太极考虑皮岛和旅顺



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展的速度
    徐佛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吴晓菲,吴宗睿有三个女儿了,而陈灵雁也再次的怀孕,郎中和产婆都断定,陈灵雁怀的是男孩子。

    吴宗睿很高兴,在他心目中,男孩和女孩完全一样,不过陈灵雁等人可不会这么看,大明一朝,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不管是士大夫家族,还是寻常的百姓之家,都希望生男孩子,那样才能够继承家族的香火,而女儿总是要嫁出去的,是别人家的人。
1...101102103104105...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