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一番感慨之后,罗典召和牛犇都严肃了。
“牛将军,后金鞑子三千五百人,二十艘战船,看样子他们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拿下旅顺岛,难怪大人让我们在海上击败他们。”
牛犇稍微沉思了一下,接着开口。
“将军,属下看,蒙古鞑子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不熟悉海战,骤然乘坐战船在大海上作战,没有什么战斗力,倒是尚可喜指挥的一千五百汉军,需要我们注意,特别是当初驻扎在旅顺岛的那一千汉军,他们熟悉渤海湾的一切情况,熟悉旅顺岛上的一切情况,如果我们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海上打败他们,一旦让他们登上了旅顺岛,还真的有些麻烦。”
“牛将军,我也是这样想的
第二百七十八章 成为了对手(1)
看完阿巴泰的奏折,皇太极脸色铁青。
代善、豪格与济尔哈朗都没有说话,厢房里面异常的安静。
胜败乃兵家常事,皇太极不会在乎阿巴泰领兵作战失败,大不了让明军水师继续占据旅顺岛和金州等地,反正明军的战斗力不怎么样,不敢主动发起对复州和永宁等地的进攻,可他难以接受的是,阿巴泰率领的军队,遭到了明军水师的伏击,没有来得及还手,就失败了。
这是从未出现过的情形。
皇太极对水师以及海上作战,同样不熟悉,朝中没有这方面的将领,尚可喜归顺后金,算是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想不到本次准备占领旅顺岛的作战,败的如此干净彻底。
阿巴泰本就不受皇太极的待见,当初皇太极登基成为后金的大汗,面对的局面和困难,阿巴泰没有表现出来明确的支持,居然因为自身没有被敕封为和硕贝勒而大发厥词,将局面搅合的更加复杂,这让皇太极恼怒。
这一次阿巴泰主动请缨,领兵前往旅顺岛作战,让皇太极稍感欣慰,若是阿巴泰能够取得作战的胜利,皇太极一定册封其为和硕贝勒。
在巩固权力的过程之中,皇太极数次领兵作战,都取得了胜利,不管是对蒙古的进攻,还是对大明的进攻,不仅仅获取了完胜,还劫掠到了不少的物资和人口,这让皇太极的威信不断提升,朝中已经没有人能够望其项背了。
阿巴泰的失败,无疑为皇太极抹黑了。
轻轻咳嗽了两声,皇太极开口了。
“七弟此番领兵作战,损失了六艘战船,接近一千的兵力,其中还有两百的蒙古营的军士,二哥,济尔哈朗,豪格,你们认为应该如何的处置。”
代善看了看豪格与济尔哈朗,站起身来开口了。
“大汗,臣以为,此番七弟作战失败,责任肯定是有的,不过也是有原因的。”
皇太极看着代善,未置可否。
按说此次议事,多尔衮和多铎等人也应该要参加的,不过皇太极没有告知他们,阿巴泰作战本来就失败了,如果让多尔衮和多铎等人参加议事,有可能让皇太极不好决断。
“大汗,尚可喜刚刚归顺我朝廷,臣以为,就算是尚可喜效忠我朝廷,其麾下的军士也不一定死心塌地的卖命,骤然拉出去作战,他们如果消极怠战,在茫茫的大海之上,七弟也没有太多的办法,臣倒是以为,七弟能够审时度势,发现战况不利,果断的撤离,保全了实力,也保住了大部分的战船,此等的决断,与作战失利可以相互抵消,臣不主张责罚。。。”
代善的话语,让皇太极稍感意外,他本以为代善依旧是不哼不哈,不会说出什么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想不到代善提出来的建议,与他内心的想法差不多一致。
“二哥说的不错,只是旅顺岛和金州等地,依旧被明军水师占据,下一步,他们恐怕会派遣水师前往皮岛,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有利的局面,你们认为当如何应对。”
这一次,代善没有主动开口,开口说话的是济尔哈朗。
“大汗,臣弟以为,明军水师如果再次占据皮岛,那就彻底剿灭他们,不能让他们形成威胁,威胁到复州和永宁等地的安宁,臣弟以为,皮岛已经是一片荒芜,明军水师无法很好的在皮岛立足,他们就算是登上了皮岛,也不大可能常驻。。。”
皇太极微微点头,沉默了一会,终于将内心担忧说出来了。
“二哥,济尔哈朗,豪格,我有些担心,明军水师居然能够采用伏击的战术,我记得尚可喜说过登莱巡抚吴宗睿,不知道这个吴宗睿究竟是什么人,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能够派遣蓬莱水师占领旅顺岛,难道说明军水师的战斗力增强了吗。。。”
皇太极刚刚说完,豪格跟着开口了。
“父汗不必担心,儿臣以为,明军水师这次取胜不过是侥幸,当初剿灭皮岛驻扎的明军水师,轻而易举,他们丝毫没有战斗力,如果明军水师再次登上皮岛,儿臣请求领兵作战,登上皮岛,将明军杀得一个不剩。。。”
皇太极微微皱眉,看了看豪格。
豪格是皇太极的大儿子,作战勇猛,可惜头脑有些简单,不知道全方位的思考问题。
当初皇太极登基,成为后金的大汗,面临四贝勒共同理政的局面,想方设法拉拢方方面面的力量,这里面就包括了多尔衮和多铎兄弟,皇太极曾经暗示豪格,与多尔衮和多铎处理好关系,毕竟他们的年龄相差不大,豪格比多尔衮大三岁,比多铎大五岁,他们之间应该是很好相处的,可惜豪格就是看不惯多尔衮和多铎,认为他们过于的狂妄。
皇太极完全掌控权力之后,豪格更是没有想着在下面拉拢方方面面的关系,相反,谁要是在皇太极面前表现出来不尊,豪格第一个冲过去,当初莽古尔泰在皇太极面前拔刀,第一个冲上去的就是豪格,这倒是体现了父子之间血浓于水的关系。
皇太极身为后金的大汗,考虑到的不仅仅是勇猛,还要考虑智谋。
年富力强的皇太极,不是没有考虑过下一个继承大汗职位之人,但可以肯定,这个人绝不是豪格,豪格有勇无谋,不能成为后金的大汗。
。。。
阿巴泰与尚可喜等人,快马回到了盛京。
阿巴泰没有想到,皇太极并未惩戒。
在大政殿,皇太极只是提醒和告诫,尔后就让阿巴泰回家去歇息了。
尚可喜留下来了,跟随皇太极进入到厢房。
一
第二百七十九章 成为了对手(2)
登莱巡抚衙门,厢房。
驻守旅顺岛的莱州副将罗典召,以及游击将军牛犇的奏报,放在桌上。
曾永忠、廖文儒和刘宁等人,悉数看过了战报,他们的脸上都带着舒心的笑容。
吴宗睿神色平静,看了看信函旁边朝廷的塘报。
“大人,罗将军和牛将军指挥作战得当,取得了海战的胜利,我以为,皇太极和后金鞑子短时间之内不会发起对蓬莱岛和金州等地的进攻了。”
吴宗睿点点头,同意曾永忠的分析。
其实吴宗睿刚开始也想着全歼进犯旅顺岛的后金鞑子,可他最终改变了注意,如果说与皇太极和后金的较量不可避免,也要速战速决,不可陷入其中,毕竟现如今的吴宗睿,最为主要的任务,还是发展实力,如果皇太极和后金将主要的力量调集到复州和永宁一带,则吴宗睿的压力将大大的增加,被迫陷入与皇太极和后金的全面抗衡阶段。
果真出现这等的局面,吴宗睿知晓自己必败无疑,因为他的头上有一个昏庸无能的皇上和朝廷,人家不仅不会支持他与后金鞑子厮杀,还会怀疑他吴宗睿拥有的实力,明里暗里的猜忌和拆台。
唯有实力壮大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不会担心皇上和朝廷的猜忌和算计。
“先生,文儒,刘宁,接下来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壮大新军的实力,这些日子我认真思考过了,驻扎登州和莱州的新军总人数,维持在两万五千人左右,其中莱州新军一万人左右,登州新军一万五千人左右,包含蓬莱水师的五千人,旅顺岛驻扎一万人左右,金州和皮岛分别驻扎五千人左右,这样算起来,我们的兵力需要四万人。”
“近段时间,文儒和刘宁很辛苦,登莱新兵的总人数已经接近三万人,不过我不会表扬你们,相反,你们要继续努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兵力总数扩充到四万人。”
“时不我待,皮岛和金州等地,必须驻扎军士,这样才能够形成相互扶持的局面,不管后金鞑子展开对哪个地方的进攻,其余两地都可以迅速的驰援,如果后金鞑子选择在海上作战,则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皮岛遭遇后金鞑子的肆虐,几乎是寸草不生,新军军士抵达皮岛之后,还需要不短的时间来适应,我考虑,得到登莱之地的百姓和农户扩充到一定的规模,巡抚衙门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让部分的百姓和农户搬迁到、旅顺岛、皮岛和金州等地去。”
“我们的动作必须要快,在广鹿岛、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等地,展现我们的力量,让这些地方的百姓和农户尽快的安定下来,唯有这些地方彻底安定下来,登州和莱州才能够真正的稳定下来,商贸不至于遭受到影响。”
。。。
吴宗睿说完,廖文儒站起身来了,手中拿着一份文书。
“大哥,后金和皇太极可能在关注登莱之地了。。。”
廖文儒还没有说完,吴宗睿就笑了。
“文儒,你的意思是说,皇太极注意我了吗,有可能,毕竟一年多之前,登莱之地还是不毛之地,不管是登莱新军,还是蓬莱水师,都遭遇到惨重损失,几乎是一蹶不振,这才过去多长的时间,怎么蓬莱水师就打败了后金鞑子。”
“皇太极当然会注意了,换做是我,也会关注的,不过皇太极不可能长时间将目光看向皮岛等地,他也许会怀疑,也许会关注,但不会将主要精力投放到复州和永宁等地,在皇太极看来,我大明军队依旧是不堪一击的。”
“所以说,下一步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固守皮岛、金州和旅顺岛等地,维持渤海湾的稳定,我们不要去主动进攻后金鞑子,更不要想着占领复州和永宁等地,只要我们埋头于自身的发展,时间稍长一些,皇太极就会忘记这一切,依旧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辽东。”
。。。
将罗典召和牛犇写来的信函放置到一边,廖文儒拿起了塘报。
“这次的塘报,上面有非常重要的消息,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了没有。”
曾永忠看了看吴宗睿,跟着开口。
“大人,我觉得塘报上面有三件事情,很是重要,第一件事情,内阁次辅、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大人病逝,第二件事情,朝廷准备设立五省总督一职,用于总督陕西、山西、河南、四川和湖广等地的军务,第三件事情,皇上在朝会上面,提到了登莱之地短短一年多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应该说对塘报的分析,曾永忠是明显强于廖文儒和刘宁等人的,这也不奇怪,毕竟廖文儒和刘宁等人的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都在登莱新军上面,其他方面自然不会太多关注,曾永忠就不一样了,主要负责的就是巡抚衙门的日常事宜,关注和分析塘报,从中获取朝廷的动向,就是需要曾永忠用尽全力做好的事情之一。
吴宗睿微微点头,塘报上面提到的三件事情,最为重要的就是第三件事情,一年多时间以来,为了能够闷头发展,吴宗睿煞费苦心,不断的巴结和讨好内侍高起潜,不过登莱之地发展的速度太快了,而且距离北直隶也不是太远,肯定有人将这里发生的诸多
第二百八十章 心思
山西,平阳。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罗典明伸了一个懒腰,走到了后院。
来到平阳府城有大半年时间,罗典明搜集到了太多有关流寇的情报,以及朝廷派遣文武官员剿灭流寇的信息,源源不断的送往登州,按照吴宗睿的要求,罗典明已经做的够好了。
跟随前往平阳府城来的登州新军军士,一共有五十人,其中的二十人已经成功潜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他们之中不少人,成为流寇掌盘子所信任之人,在流寇队伍之中大大小小也掌握了一些权力,这些人成为罗典明情报的主要来源。
通过不断的侦查,罗典明终于明白了,其实流寇队伍的战斗力,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厉害,但也不是不堪一击,大大小小的流寇队伍,不管其人数有多少,内部的构建都是差不多的,陕西和山西一带,因为遭遇到大规模的天灾,流民源源不断的出现,这些流民成为流寇兵力最为主要的来源,其次就是北方一带卫所军队军士哗变,不少军士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成为流寇队伍力量壮大的主要因素。
流寇的队伍一般都是两个部分组成,老营和新营。
老营的人员,才是流寇掌盘子真正的力量,都是掌盘子信任的精锐军士,不管是作战还是宿营,老营都在一边,且掌管钱粮,新营则是流寇对外展现出来的力量,组成人员绝大部分都是流民,老弱妇孺比比皆是。
流寇掌盘子号称队伍数万人甚至是数十万人,说的都是新营,源源不断的流民加入其中,老弱妇孺都是兵力的来源,都要凑数。
一旦遭遇到官兵的围剿,掌盘子往往以新营的军士迎敌,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朝廷官兵,新营的军士自然不是对手,往往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如果官兵以为流寇彻底失败、稍微展现出来疏忽或者是疲态,则掌盘子会马上率领老营的军士,发起进攻,出其不意的击败官兵,如果朝廷官兵过于的骁勇,则掌盘子会率领老营的军士迅速撤离战斗,让新营的军士缠住官军,以保全实力。
所以这些年以来,围剿流寇的官兵取得了太多的胜利,但流寇的主要力量没有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作乱的流寇越来越多,牵涉到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流寇作战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流动性,没有根据地,走到哪里打到哪里,钱粮依靠沿途打劫官绅和士大夫家族获得。
倒是各级官府,守住一亩三分地的倾向非常明显,如果有流寇进入他们的地盘,他们会严阵以待,想方设法驱离流寇,有时候甚至会默许流寇离开,不予围剿,反正只要流寇不在他们掌控的范围内作乱就行了,至于流寇在其他地方攻城拔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他们没有多少的关系。
不要说府州县的官员,就连陕西巡抚练国事、山西巡抚许鼎臣、河南巡抚元墨,以及湖广巡抚唐晖等封疆大吏,也是如此,一旦流寇离开他们所管辖的地域,就万事大吉了。
各级官府之间没有协调配合,加上流寇的移动性太强,剿灭流寇的成果可想而知了。
这期间,倒是出现了一个流寇的克星,那就是临洮总兵官曹文昭。
曹文昭本在辽东抗击后金鞑子,因为陕西一带流寇的势力逐渐扩大,朝廷于是调遣曹文昭,率领关宁军进入陕西围剿流寇。
前后三年左右的时间,曹文昭斩杀流寇无数,以至于流寇的掌盘子只要听到曹文昭的名字,都禁不住身体颤抖,如果曹文昭领兵前来,哪怕流寇即将拿下某座城池,也会慌忙撤离。
遗憾的是,曹文昭的关系一般化,首先是三边总督洪承畴对其不感冒,其次就是兵部,这让立功无数的曹文昭,没有得到皇上和朝廷多少的嘉奖,反而在八月份的时候,兵部认为曹文昭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因为打了胜仗骄傲,故而将其调离了山陕,回到大同。
曹文昭的离开,让流寇大大松了一口气,一些地方的流寇又开始冒头闹事,至于说围剿他们的卫所军队,与曹文昭率领的关宁军比较起来,太过于稀松平常,很多时候不仅不能打败流寇,反而被流寇击败,不少卫所军队的军士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让流寇的力量短时间之内,迅速的壮大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