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大大小小的情报,罗典明都是仔细的整理,快速送往登州,而那二十名军士,罗典召也严格按照吴宗睿的要求,让他们分别潜伏在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以及老回回马守应等人的军中。
让罗典明感觉到奇怪的是,吴宗睿对于流寇的事宜,好像不是特别的关心,尽管罗典明送去的情报很多,而且也提出了一些削弱流寇力量的建议,但均未得到吴宗睿的首肯。
一阵寒风吹来,看着天空的圆月,罗典明陷入到沉思之中。
一名军士手持文书来到了后院。
罗典明迅速集中精神,接过了文书,大踏步朝着厢房的地方而去,军士紧随其后。
打开了文书,罗典明仔细看起来,军士则是站立在一旁。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罗典明看完了文书,脸上略微带着失望的神情。
军士明显看到了罗典明的神情。
“将军,大人那边有什么命令吗。”
罗典明摇摇头。
&n
第二百八十一章 商会
进入冬月,春节的气息已经在登莱之地蔓延,按说冬季多浪,海运应该是逐渐减少的,不过在登州的货运码头,依旧是热火朝天的交易场景,不断有商船停靠在货运码头,货物和商品源源不断的卸下来,一些要运走的商品与货物,也接连不断的装船,而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登州货运码头进一步扩大,已经能够同时停靠数十艘的商船。
东印度公司在登州设立了最大的办事处,负责处理一切的货运事宜,近一年时间过去了,登莱巡抚衙门严格遵守承诺,按照商定的办法收取商贸赋税,且专门派遣军士护卫货运码头、货运仓库以及交易市场,让一切的商贸交易都变得井井有条,这一点东印度公司是看在眼里的,对于登莱巡抚吴宗睿,也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至于说登州府城与莱州府城,成为了登莱之地最为繁华富庶的两处地方,当然登州府城更加的繁华,其热闹的程度,早就超过了等莱兵变前的登州府城。
随着商贸的繁荣,商贸行业壁垒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譬如说直接采购货物的商贾,将诸多的商品批发给下面的商铺,这个过程缺少监管,双方容易发生争执,再譬如说经营粮食的商贾,与经营茶叶的商贾,双方的生意如果有交叉,也容易发生争执。
这些问题,看似是商贾之间的问题,影响到的却是整个的商贸秩序。
吴宗睿对于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穿越的他太清楚商贸的规范化运作了。
仅仅依靠官府来管辖商贸领域的一切,这是不现实的,而且容易滋生出来**,官府需要管控的是宏观的商贸政策,而具体交易的过程,则需要有一个商贾自信组成的机构来协调,当然这个机构在官府的直接领导之下。
商会就是最为合适的组织。
大明的南方,江浙一带存在商会,不过被称之为商帮,譬如说浙商、闽商、粤商和晋商等等,经过了万历年间商贸的大发展,这些商帮都拥有了不小的能量,到了天启和崇祯年间,这些商帮与士大夫家族、乡绅家族紧密的联合起来,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当然,商帮在明末的时候,名声是很不好的,他们与官僚集团紧密的结合起来,促使朝廷拼命的降低商贸赋税,甚至是免掉商贸赋税,将所有的赋税都推到了农民身上,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还联合官僚集团,大规模的兼并土地,土地兼并的加剧,促使普通农户承担的田赋不断的增加,农户的赋税越来越沉重,最终无法忍受而造反。
明末最为出名的东林集团,就是浙商的代言人之一。
吴宗睿心目中的商会,或者说是商帮,绝不同于明末的商帮。
商会必须在官府的领导之下,协调诸多的商贸关系,解决诸多的商贸纠纷,某些时候可以代表官府,出台一些对于商贸事宜管理的规定,甚至是对某些过于庞大的商贸集团形成一定的抑制,防止垄断局面的出现,但是商会决不能插手商贸赋税的事宜,赋税是由官府直接掌控的,而且商会不能因为自身力量的壮大,借以胁迫官府做出诸多的决定。
吴宗睿很清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巨无霸的商贸资本必定对政治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那是商品经济发展到高度繁荣的程度,才会出现的局面,现如今的登莱之地,商贸看上去很是繁华,但其基础是非常薄弱的,需要得到官府的支持。
至于说今后商贸经济发展到新的高度,会出现和产生的问题,那是以后的事情,吴宗睿不需要思考的那么远。
“先生,我想商会必须要成立了,其地点就设立在商贸交易市场,商会的负责人,我看赵氏家族的族长赵兴志就比较合适。。。”
吴宗睿还没有说完,曾永忠就摇了摇头。
吴宗睿对曾永忠的信任与信赖,让曾永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很多时候会直接反驳吴宗睿的观点。
“先生是怎么看的,赵兴志不合适吗。”
“大人,商会必须是官府牢牢控制的,赵氏家族在青州、登州乃至于整个的山东,都有着不小的影响,让赵氏家族族长赵兴志出任登莱商会的会长,有些时候我们不好控制,我的遇见,让刘友松出任商会的会长,让赵兴志出任商会的副会长。。。”
吴宗睿情不自禁的点头,姜是老的辣,曾永忠考虑问题果然细致。
刘友松是信义押司的掌柜,名声颇大,信义押司已经成为登莱之地、山东最大的押司,其力量不容小觑,影响力就更不用说了,就算是与吴宗睿之间有着不小过节的漕运总督杨一鹏,明知信义押司很多时候借助漕运押送货物,也不会过多的干涉。
让刘友松出任商会的会长,顺理成章,其他人无法提出意见来。
让赵兴志出任商会的副会长,更是不错的选择,赵兴志代表的是士大夫家族,而士大夫家族必然要插手商贸的事宜,当初赵氏家族举家搬迁到登州来,就是想着插手商贸的事宜,赵家在交易市场拥有商铺,而且正在融入到海运的事宜之中。
&
第二百八十三章 予民休养生息
拥挤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码头山搬运货物的人,市舶司门口排起的长队,这一系列的场景,都引入到高起潜的眼睑。
高起潜和吴宗睿两人并排,慢慢走在大街上,高起潜时常停下来,在某个商铺看看,吴宗睿则是开口询问商铺的情形,包括卖些什么东西,经营的情形如何等等,高起潜是太监,声音与常人的有区别,自然不会开口说话。
已经是腊月,商贸交易进入到最为紧张忙碌的时刻,北直隶、山东、河南、陕西和山西等地需要的年货,几乎都是依靠登州海运码头运输来的商品与货物,这个时候的登州货运码头,不仅仅是海船停靠,从福建和两广等地的海船,同样将大量的货物运送过来。
漕运早就停了,陆路运输危险性太大,登州货运码头作为中转的地方,正好合适。
信义押司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让北方的商贾放心,从登州货运码头拿到货物之后,他们直接联系信义押司,在交付了运送费用之后,跟随押司的队伍,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
京城的乔明俊,以及平阳的罗典明,提供的情报异常关键,信义押司在得到这些情报之后,会做出专门的分析,选择押运的路线,尽量避开大规模的流寇以及土匪。
刚刚成立的商会,其重点的精力,就是协调商贾之间的交易,保证冬月和腊月间所有的商贸交易顺利的进行。
高起潜选择腊月到登州来,巡查货运码头和交易市场的情形,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半天时间下来,高起潜脸上虽然带着笑容,但眼睛里面没有太多的笑意。
吴宗睿注意到了一切,却也没有做出过多的解释。
进入到货运码头后,吴宗睿和高起潜来到了登州新军设立在货运码头的营房。
货运码头、货运仓库以及交易市场等地,悉数有军士驻扎守卫,维持秩序。
进入左边的第一间营房。
营房里面异常的整洁,中间摆着两把椅子,一把椅子上面垫着毛茸茸的坐垫,两把椅子的中间摆着火盆,木炭正在燃烧,甚至能够看到冒出的火苗。
热腾腾的气息,让高起潜感觉到舒坦。
“吴大人,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登州货运码头和交易市场太热闹了,咱家可以断定,就算是淮安的漕运码头,也远远比不上这里,吴大人有功,咱家一定要向皇上举荐,堵住朝中某些人的嘴。。。”
高起潜两次说到了朝中的某些人,吴宗睿相信是真的,毕竟高起潜没有必要在他的面前说谎,再说了,曾经因为货运码头和交易市场的问题,吴宗睿和杨御蕃之间就有直接的较量,相信朝中某些人,也紧紧盯着登州的货运码头和交易市场。
不过高起潜的意思,不仅仅是说到朝中的某些人。
道理很简单,皇上和朝廷可以采纳某些人的意见,也可以完全不理睬,高起潜可以帮忙说话,也可以不帮忙说话,这一切都要看吴宗睿的表现。
如果登莱巡抚衙门能够为朝廷做一些贡献,上缴一部分的赋税,则皇上可以理直气壮的支持登州货物码头和交易市场,高起潜也能够挺起腰杆帮忙说话。
吴宗睿清楚,到了关键时刻了。
高起潜说话拐弯抹角,他吴宗睿没有必要云里雾里。
“高公公,登州货物码头以及交易市场,目前进入最为忙碌的时刻,春节将至,很多的货物都是通过登州货运码头运输进来和运输出去的,刚刚高公公已经看到了这一切,在下就不多说了。”
“登莱巡抚衙门成立了市舶司,专门管辖货运码头和交易市场的商贸赋税的事宜,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也收取到了一些商贸赋税。”
“不瞒公公说,登莱巡抚衙门辖下的府州县衙门,各项开销都是依托这商贸赋税,要不然在下也要专程到京城去,找到户部哭穷了,皇上免去了登莱之地三年的赋税,这是天大的恩赐,不过府州县衙门,也就收不到田赋了,日常的开销无法维持。”
“在下曾经想着向户部伸手,可想到高公公当初的照拂,想到皇上对登莱之地的恩赐,也就不好意思伸手了,按说皇上免去了登莱之地三年的赋税,户部应该是要考虑登莱之地各级官吏的俸禄,可在下没有提及,户部也就没有提及。”
“还有登莱之地新军所需的军饷,同样是登莱巡抚衙门想办法维持。”
“在下给高公公说这些,并非是诉苦,皆因在下还有一个最为主要的想法,那就是予民休养生息。”
“登莱之地曾经遭遇叛军的肆虐,几乎是赤地千里,很长一段时间,百姓都是处于惊恐之中,在下得益于高公公的举荐,出任登莱巡抚,必定要安抚百姓,若是此地无人了,在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无疾而终的。”
“予民休养生息,不仅仅是巡抚衙门必须做到,府州县各级官府也必须做到,若是有人违背这个规矩,在下一定是严惩的。”
“高公公看到货运码头和交易市场,巡抚衙门同样没有过多的插手,仅仅是收取商贸赋税,而且收取的赋税不是很高,免得让商贾离开登州,到其他地方去做生意。”
&nb
第二百八十四章 春节嘱托
崇祯七年的春节到了。
登州城内特别的热闹,大年三十这一天,有着身孕的陈灵雁和柳隐,都坚持到大街上去转悠,三岁多的吴冰月,两岁多的吴凡璇,手里都拿着冰糖葫芦,四个月大的吴晓菲,则是由吴宗睿抱着,一大家子人在大街上闲逛。
玉环留在家中,准备年夜饭。
登州府城的繁华,的确超过了淮安府城,让陈灵雁等人感觉到恍惚,要知道她们刚到登州府城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眼的荒凉。
整个的登州府城,都透露出来喜气洋洋的景象,家家户户都张贴了对联,有些人家还挂上了喜气的红灯笼,沿途看到的人,脸上都带着喜气的笑容。
商贾依旧在忙碌,货物从码头运送出去,更多的货物运送到码头去。
廖文儒跟随在吴宗睿的身边,刘宁回家过年去了,曾永忠留在了市舶司,依旧在处理诸多的事宜,包括收取商贸赋税,以及从各地送来的文书和情报等等,吴宗睿已经安排了玉环,将曾永忠的家人接到巡抚衙门的后院,一同吃团年饭。
廖文儒一直都没有说及成家的事宜,这让吴宗睿有些着急,也无可奈何,廖文儒在寒鸣寺毕竟有近十年的时间,思想认识有些固定了,需要慢慢改过来。
徐佛接过了吴晓菲,让吴宗睿歇息一下,长时间抱着小孩,有些劳累。
陈灵雁等人走到前面去了,不远处就是货运码头和市舶司,几辆马车已经在等候。
吴宗睿快步走到了陈灵雁的身边。
“夫人,出来一个多时辰的时间了,你和柳隐的身体要紧,小孩子怕也累了,都乘坐马车回去吧,我和文儒到市舶司去看看,一会就回家去了。”
陈灵雁笑着点头。
“夫君早些回家,奴家等着夫君吃年夜饭。”
。。。
吴宗睿和廖文儒来到了市舶司,门口守卫的军士马上行礼,准备进去禀报,吴宗睿摆摆手,示意不必了。
“曾先生,还需要我做什么。。。”
刘宁正将一叠文书报到了桌上,曾永忠则是仔细的看这些文书。
吴宗睿和廖文儒进入到房间内,曾永忠抬头,刘宁则是转过了身体。
“刘宁,你怎么也在这里,不是回家去过年了吗。”
“大人,属下路过市舶司,看见曾先生还在忙碌,就进来帮忙了。”
刘宁说完,曾永忠也开口了。
“大人,我让刘将军回家去歇息,刘将军不停,硬是要陪着我,其实今日的事情也处理的差不多了,今日年三十,大人到市舶司来干什么,您还是赶快回家去,我处理完毕市舶司的事情,马上会赶到巡抚衙门去的。”
刘宁看了看吴宗睿,没有开口说话。
吴宗睿发现了刘宁的神情,笑着开口了。
“刘宁,先生和文儒都在我那里吃团年饭,你是不是也想着过去啊,不过你过去了,家人怎么办啊,你也有府邸了,平常都在莱州府城,家人在登州府城,每月回来的时间不多,陪着家人的时间也很少,春节假期,可要在家里好好陪陪家人。”
吴宗睿说完,曾永忠笑着开口了。
“大人,其实刘将军挺聪明的,就知道您会到市舶司来,所以在这里等着您,刘将军的二位夫人,都是从府邸里面出去的,跟随刘将军到大人家中去过年,顺理成章啊。。。”
吴宗睿笑了,廖文儒也看着刘宁笑了。
“也罢,刘宁,一会带着两位夫人,还有儿子,一同过去吧,只是家中的事情,要好好的安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