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大人不用着急,小的在前面应付之后,马上就过来。”

    管家离开会客室,吴宗睿一个人留在屋里。

    管家离开之后,吴宗睿转身坐下,脸色依旧平静,越是遇见事情,越是要冷静,着急是没有作用的,吴宗睿不知道温体仁是什么态度,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关登州和莱州的所有事情,以及皇上对于登莱之地的态度,温体仁肯定知道。

    如果温体仁选择不见面,就说明问题有些严重,也许仅仅凭着高起潜的力量,无法扭转局面了,到了那个时候,吴宗睿真的需要有所动作了。

    内心不安的感觉愈发的强烈,但吴宗睿还是能够控制自身的情绪。

    几分钟时间过去,对于吴宗睿来说,这几分钟无比煎熬。

    管家再次出现在会客室。

    “吴大人,我家老爷请您到厢房去。。。”

    站起身来的吴宗睿,强忍住脾气,脸上带着笑容开口。

    “烦请管家在前面帮着指一下路。”

    “那是自然,吴大人请随小的来。。。”

    吴宗睿的内心,已经是怒火熊熊,可惜他还是需要克制,他可不是傻子,转瞬就明白了温体仁的意思,这是故意摆出来的姿态,人家轻轻巧巧就摆了你一道,这等于是给了你一个下马威。

    官场之中,这样的情形很常见,很多处于上位的官员,喜欢用这样的方式立威。

    厢房,温体仁神情肃穆,已经过去了近半个时辰的时间,他没有见任何人,当下人来禀报吴宗睿在会客室表情的时候,他听得非常仔细,没有漏过任何的话语。

    吴宗睿的沉稳,让温体仁吃惊,按说其年级不大,定力自然要差一些,至少会表现出来不安和焦急,想不到暗中观察的下人,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

    温体仁真的不熟悉吴宗睿,,也从未特别关注,这些年他的主要心思,都在内阁的争斗之中,都在皇上那边,想要成为内阁首辅,不仅仅是排挤前内阁首辅周延儒,还要得到皇上的赏识,否则周延儒被迫致仕,他温体仁也不一定能够做内阁首辅。

    巩固权力的过程之中,自然需要有一帮人支持吹捧,所以稳固了内阁首辅之位的温体仁,开始将目光对准了朝中那些文武官员,在这个过程之中,温体仁也没有想到吴宗睿。

    吴宗睿太年轻了,经验未必丰富,将其吸纳进入圈子里面,如果吴宗睿少年气盛,借助背后的靠山,做出一些捅娄子的事情,温体仁很难应对。

    此时此刻,温体仁动摇了,他的想法出现了变化,也许以前的习惯性看法是错误的。

    下人来禀报,说是管家已经带着吴宗睿前往厢房,温体仁微微点头。

    等到下人离开厢房,温体仁脸上露出了公式化的微笑。

    吴宗睿走进厢房,温体仁脸上带着微笑,站起身来。

    “下官兵部右侍郎、督查院左佥都御史、登莱巡抚吴宗睿,拜见温大人。。。”

    “吴大人客气了,这是在家里,不用如此拘谨,尽管随便些,快坐下说话。”

    温体仁已经六十一岁,比吴宗睿父亲的年级都大,在吴宗睿面前是真正的长辈。

    吴宗睿内心憋着一股气,可是看到温体仁如此平和的态度,也不得不佩服,一般人达到了这样的高位,年级如此大了,态度往往是高傲的,温体仁能够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已经非常不简单了。

    历史上对温体仁的评价很差,特别是东林党人主持编写的《明史》,将温体仁描述为不折不扣的奸臣,后来的历史评价方面,有些争议,至少温体仁是崇祯皇帝期间,担任内阁首辅时间最长的,这至少说明了,温体仁有过人之处。

    温体仁后来的被迫致仕,是东林党人穷尽一切力量进攻的后果,当时的东林党人,甚至联合了太监,攻击温体仁,导致温体仁失去了皇上的信任和信赖。

    不管历史如何的评价温体仁,吴宗睿不会不信,也不会全信,他需要通过自身的感受,来为温体仁定位。

    诸多的念头从脑海中一闪而过。

    “如此恩师请受学生一拜。。。”

    吴宗睿依旧是稽首行礼,温体仁虽然是他的恩师,但不是启蒙的恩师,所以不必行跪拜礼,当然,如果愿意无限度扩大




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
    接下来,吴宗睿专门拜会了刑部尚书胡应台。

    胡应台大为吃惊,根本想不到吴宗睿会到府邸来拜访,吴宗睿的理由很充分,胡应台曾经是南京兵部尚书,是吴宗睿的直接上级,此番来到京城,是必须要拜访的。

    此次的拜访,吴宗睿感受到了胡应台态度的改变,应该说胡应台是聪明人,他吴宗睿不过二十二岁的年级,就成为正三品的兵部右侍郎,前途无量,进入内阁是迟早的事情,甚至可能成为内阁首辅的人选,如此的后起之秀,胡应台岂有得罪之理。

    当然,胡应台不知道,他做的不少事情,吴宗睿是清楚的。

    “这不是吴大人吗,好巧啊,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下官要恭喜吴大人了。。。”

    熟悉的声音,让吴宗睿的脑子热了一下,他扭头看见了身后的张溥和吴伟业。

    张溥以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迁往礼部出任员外郎,吴伟业依旧是翰林院编修。

    两人的身份都是贵重的,翰林院编修,身份尊贵优越,被视作将来的内阁大臣,礼部员外郎,表面看是没有太多实权,但礼部乃是掌管天下礼仪以及科举考试的,以前位于六部之首,其诸多的官员,提拔的速度很快,且以礼部尚书身份进入内阁的大臣,比比皆是。

    张溥和吴伟业两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吴宗睿的脸上马上也露出了笑容。

    “原来是张大人和吴大人,好长时间没有见过了,当年在南京的时候,二位意气风发,令我佩服,可惜南京一别,转眼数年没有见过了。”

    吴伟业的脸微微红了一下,张溥倒是脸色如常。

    “今日偶遇,我等真的是有缘啊,今日就由下官做东,请吴大人喝酒如何。”

    张溥的话语刚落,吴伟业跟着开口了。

    “吴大人万万不要推辞,张大人与下官没有想到,在京城遇见吴大人,我等是真心实意恭贺吴大人。。。”

    吴宗睿连连摆手。

    “二位可不要这样说,我等在南京就有渊源,算是故交了,能够在京城遇见,的确是缘分,我看还是我来做东,我们不醉不归,二位看如何。”

    张溥摇摇头。

    “吴大人来到京城,自然应该是下官做东,这事就不要说了,下官知晓一处酒楼,味道还不错,地方也好,一同去如何。”

    。。。

    一行人居然来到了客又来酒楼,这让吴宗睿哭笑不得。

    如何的对付东林党人和复社,几天思考下来,吴宗睿的想法略微有些改变,暗地里的算计不是很可取,有机会就出手,不要强求,以强悍的实力让东林党人和复社低头,才是正道,舆论总是操控在掌握权力之人手中,史书也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进入酒楼的时候,吴宗睿已经想好了,他丢给了乔明俊一个神色。

    “吴大人,这家客又来酒楼,骏公和下官早就听说了,一直都没有机会来,今日沾了吴大人的光,总算是来了。。。”

    吴宗睿看了看张溥和吴伟业。

    “天如兄,骏公兄,既然是喝酒吃饭,就不要有那么多客套了,我等又不是在朝中,来到酒楼,吃饭喝酒,谈天论地,将其他的事情放到一边,什么都不去想,岂不乐哉。”

    张溥楞了一下,脸上马上出现笑容。

    “说得好,瑞长兄说得好,今日吃饭喝酒,不醉不归。。。”

    酒菜很快上来,看上去很精致,当然味道也是很不错的。

    伙计端上酒杯的时候,吴宗睿摆摆手。

    “伙计,今日我们聚会,心情舒畅,换大一些的酒杯,上最好的酒。。。”

    伙计有些发懵,看着张溥与吴伟业,毕竟是张溥请客。

    酒楼的伙计,并不认识吴宗睿,毕竟吴宗睿居住在后院最为幽静的地方,这里是客又来酒楼的禁地,伙计是根本不准靠近的。

    “就按照瑞长兄说的做,伙计,去换大的杯子,上最好的酒。。。”

    再次端着酒壶和酒杯进来之人,居然是乔明俊。

    进入雅间,乔明俊自我介绍,是客又来酒楼的掌柜,称呼吴宗睿、张溥和吴伟业等人为贵客,一定要亲自为贵客执斛倒酒。

    张溥和吴伟业自然是高兴的。

    换来的酒杯,一杯酒大约一两酒左右,酒杯;颇为精致。

    乔明俊倒了第一杯酒。

    张溥举杯,众人一口喝完了第一杯酒。

    美酒入口的时候,吴宗睿的脸上闪现一丝的微笑,他的杯子里不是白酒,而是白开水,扭头看向乔明俊,乔明俊依旧拿着酒壶。

    奥妙在酒壶的把手上面,酒壶分为两层,上面一层是白酒,下面一层是白开水,捏住把手上面的小齿轮,倒出来的是白开水,放下小齿轮,倒出来的是白酒。

    几百年之后这样的酒壶很常见,只不过后来被发现之后,绝大部分喝酒之人,都放弃了使用酒壶,这种喝酒作弊的方式也就几乎不存在了。

    连续的三杯酒喝下去,吴宗睿喝下了两杯白开会,一杯白酒。

    乔明俊的确聪明,并非是让吴宗睿完全喝白开水,那样酒杯里面没有任何的酒气,稍微不注意就露馅了。

    。。。

    小半个时辰过去了,所有人都喝下了五杯白酒,也就是半斤酒左右。

    客又来酒楼的女儿红,相当于几百年之后的低度白酒,而且带着一丝的甜味,酒性不是很烈,不过女儿红不能喝的太多,否则后劲很大,让人很不舒服。

    吴宗睿的本意,就是让张溥和吴伟业等人烂醉如泥,至少喝酒的时候出一些洋相。

    这样的想法,与小孩子过家家差不多,但吴宗睿愿意这样做。

    眼看着众人已经逐渐进入状态,吴宗睿站起身来。

    &nb



第二百九十四章 略微放心
    本来打算叩谢皇恩之后,翌日就离开,不过感觉到情形不对的吴宗睿,足足逗留了近十天的时间,才离开京城,回到登州去。

    吴宗睿不仅去拜访了内阁首辅温体仁,礼部尚书贺逢圣,刑部尚书胡应台,也拜访了崇祯二年殿试在京城为官的同年,还偶遇了张溥和吴伟业等人,这期间,他表现出来一定程度的高调,至少展现了意气风发的态度,很多场合都直言为皇上和朝廷效忠的决心。

    这一切,逃不过锦衣卫以及东厂的眼睛。

    吴宗睿离开京城的翌日。

    紫禁城,偏殿,卯时。

    崇祯皇帝朱由检已经看了一会奏折了,最让他心烦的依旧是北边的后金鞑子,以及中原地带的流寇,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每次朝廷集中精力想要剿灭流寇的时候,北边的后金鞑子总想着闹出一些动静来,让朝廷不得不抽调兵力应对后金鞑子,自然削弱了剿灭流寇的力度。

    这一次,朱由检下定了决心,让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代表朝廷统领剿灭流寇的事宜,同时,他给三边总督洪承畴下旨,要求洪承畴稳住延绥、大同和宣府等地的局势,切不要因为后金鞑子骚扰延绥等地,影响剿灭流寇的事宜。

    距离早朝还有一个时辰的时间,朱由检伸了伸懒腰。

    “皇上,您歇息一会吧。。。”

    朱由检扭头,看了看一直站在身后的王承恩,微微点头。

    “好吧,该要歇息一会了,待会早朝才有精神。”

    听见皇上这样说,王承恩连忙从身后拿出一个厚厚的垫子,放置到皇上的身后。

    皇上的龙辇,有些宽大,无法靠着,也没有办法偏向两边,坐着其实不舒服,据说当初设计龙辇的太祖皇帝朱元璋,专门将龙辇设计的很宽大,目的是让坐上这个位置的后代子孙,不要想着躺在龙辇上面,就要好好坐着署理政务,不能偷懒。

    有了宽厚的坐垫,的确舒服很多。

    不过仅仅靠了一两分钟,朱由检伸直了身子。

    “承恩,拿走吧,朕不需要这个。。。”

    王承恩没有犹豫,立马拿走了坐垫,他很清楚皇上的脾气,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开口劝阻,皇上每日里都是殚精竭虑,不愿意有丝毫的空闲,更不会享受生活,与先帝比较起来,差别太大了。

    王承恩得到权势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他曾经是曹化淳的属下,被安插到还是信王的朱由检身边,其实就是负责监视朱由检的行踪的,不过王承恩没有真正的监视朱由检,而是尽心竭力的服侍朱由检,而且在朱由检登基的时候,他坚定的站在了朱由检这边,帮忙对付魏忠贤等人,得到了朱由检完全的信任。

    两年前,王承恩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权力甚至超过了曹化淳。

    王承恩与高起潜之间的关系是不错的,王承恩曾经也做过内侍,且在争夺权力的时候,得到了高起潜的支持。

    王承恩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一般情况下不会在皇上面前说其他某个太监的坏话,当然,这不是说王承恩老实和与人为善,而是王承恩在皇上身边的时间太长,太了解皇上了,皇上最为厌恶的就是党争,对于太监之间的争斗,同样厌恶,如果在这方面触怒了皇上,谁都不要想着有好果子吃。

    前任内阁首辅周延儒,就是因为被弹劾在朝中拉帮结派,触怒了皇上的底线,被迫致仕。

    大概是坐着不舒服,朱由检站起身来,走下了阶梯。

    王承恩连忙跟着走下阶梯,默默的跟在身后。

    朱由检自然不可能走出偏殿。

    做皇上没有多大的自由,想要走出紫禁城都不大可能。

    默默的走了几步,抬头看着墙壁上面尚未熄灭的蜡烛,朱由检忽然开口了。

    “承恩,登莱巡抚吴宗睿是不是离开京城,赶赴登州去了。。。”
1...107108109110111...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