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是啊,吴大人是昨日离开的,叩拜皇上之后,在京城逗留了足足九天的时间。”

    “奇怪啊,吴宗睿一直都是很低调的,这次到京城来,居然如此高调了,是不是明白了什么啊。”

    “这个,皇上,臣以为,吴大人年轻,被皇上擢升为兵部右侍郎,高兴是自然的,年轻人的本性掩盖不住了。。。”

    “哦,承恩,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朱由检停住了脚步,扭头看着王承恩。

    换做以往,王承恩肯定会诚惶诚恐,皇上出现这样的神态和问话,绝非什么好事情。

    王承恩知道,皇上对于登莱之地,还是颇为重视,当初登莱叛军将登州和莱州变成赤地千里,皇上痛心不已,登州和莱州是朝廷投入重金打造的军事基地,多年的打造,大量的钱财化为乌有,换做谁都会心疼。

    吴宗睿出任登莱巡抚,皇上其实没有抱任何的想法和希望,等莱兵变出现之后,内阁曾经建议,撤销登莱巡抚的建制,归于山东巡抚直接管辖,皇上也有这样的想法,吴宗睿在平定叛军的战斗中立下了大功,加上年轻,让其出任登莱巡抚,若是吴宗睿凭着年轻人的热情和冲劲,能够稳住登莱之地,也是好事情。




第二百九十五章 精准的分析
    登莱巡抚衙门,厢房。

    罗典明回到了登州,带来了大量的情报。

    吴宗睿经过认真的思索,做出了决定,撤销平阳的据点,将据点搬迁到河南的开封府城,这意味着,罗典明将要迅速前往开封府城,重新部署据点。

    前往开封府城之前,罗典明专门回到了登州。

    前往登州的时候,罗典明有些不明白,兵部右侍郎、五省总督陈奇瑜的府邸,就在平阳,意味着五省总督府也就在平阳,按说罗典明留在平阳府城,能够得到更多有关流寇的情报,也能够得到朝廷大军剿灭流寇的有关部署情况,甚至能够打探到陈奇瑜用兵的情况。

    要知道一年多的打造,罗典明已经在平阳府城建立起来不一般的情报网络,不仅仅是流寇的情报,甚至山西和陕西等地官府的情报,他都能够探查到。

    为什么如此关键的时刻,吴宗睿将平阳的据点撤销,而设立在开封府城。

    按说流寇怎么也不大可能去进攻开封府城,而开封府城的周遭,尚未出现多少流寇。

    尽管已经有不少的流寇进入河南,在河南府等地作乱,不过怎么看流寇熟悉的地方,都是在陕西以及山西一带,流寇在四川、湖广以及河南一带活动,带有很大的机动性,说的很直白一些,流寇没有具体的目标,移动的速度快,可谓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罗典明认为,流寇最终还是要回到山西和陕西,他们能够在这些地方获取支持。

    吴宗睿、曾永忠、廖文儒和刘宁等人都在厢房。

    罗典明已经说了近半个时辰,将掌握的最为核心的情况,全部都说出来了。

    “。。。大人,属下建议,平阳的据点不要撤销,就算是准备在河南开封府城重新设立据点,也可以保留平阳的据点,陈奇瑜大人的府邸设立在平阳府城,属下认为,平阳府城必将成为最为核心的地带。。。”

    罗典明说完之后,廖文儒也跟着开口了。

    “大哥,罗将军的建议有道理,我也认为,平阳的据点最好不要撤销。。。”

    刘宁也开口了,与罗典明、廖文儒等人的想法一样。

    曾永忠没有开口,他的主要精力,已经转移到商贸方面,极少考虑军事方面的事宜,况且曾永忠还要负责巡抚衙门的日常事宜,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做其他的事情。

    吴宗睿将据点转移到河南开封府城,是绝对正确的选择,而其中的理由,罗典明等人不可能知晓,因为很多事情还没有发生。

    崇祯七年和崇祯八年,将要发生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是足以改变大明历史的大事件。

    吴宗睿非常清楚,譬如说著名的车厢峡之战,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要发生了,紧接着就是荥阳大会,尔后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陷了大明中都凤阳,给大明王朝难以承受的重创。

    有意思的是,一边是陈奇瑜率领大军围剿流寇,一边后金从宣大等地进入中原,发动了入口之战,两者时间上面高度吻合。

    朝廷竭尽全力剿灭流寇的时候,后金鞑子就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而且后金鞑子发起进攻的时间,就是五月,正是陈奇瑜率领大军围剿流寇的关键时刻。

    后金鞑子发动入口之战,打乱了朝廷的很多部署,洪承畴本来也是要领兵参与围剿流寇战斗的,因为后金鞑子入关作战,被迫领兵赶赴宣大一带防御。

    吴宗睿一直怀疑,后金的皇太极,应该是掌握了某些情报,每每都能够在关键时刻发起进攻,迫使大明朝廷两线作战,最终两边都失利。

    要知道五省总督陈奇瑜发起对流寇总攻的时候,朝廷投入了大量的钱财,做了大量的部署,陈奇瑜也是信心满满,发誓彻底剿灭流寇。

    认为农民起义军与后金鞑子有勾结,这是不存在的事情,也是无稽之谈,但是后金的皇太极通过某些手段,获取到关内的情报,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正是崇祯八年李自成攻陷凤阳城之后,农民起义军的力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从一盘散沙,开始慢慢的整合,最终李自成和张献忠成为两支最为主要的力量,其余的义军要么被消灭,要么被李自成和张献忠吞并,到了后来,农民起义军的力量空前壮大起来,朝廷已经无力剿灭了。

    而崇祯七年到崇祯八年,河南开封府处于很关键的位置,在这里设立据点,能够探查到无数有关农民起义军的情报。

    当然,吴宗睿不可能说出这些事情来。

    站起身来,走了几步之后,吴宗睿停下了。

    “文儒,刘宁,罗典明,你们都认为平阳的据点应该保留,甚至认为不需要在开封府城设立据点,当然,你们的判断和分析是有道理的,陕西是流寇的老巢,山西紧靠着陕西,流寇熟悉这一带的地形,如果遭遇到任何的围剿,他们都有可能缩回陕西和山西。”

    “不过你们想想,就连你们都能够想到的情况,流寇的那些首领和掌盘子能够想不到吗,五省总督陈奇瑜大人,将总督府和府邸都放在了平阳府城,这是什么信号,你们认为流寇会主动去进攻平阳府城,或者是继续留在陕西和山西等地吗。”

    “罗典明提供了



第二百九十六章 必须出击
    “入口之战”四个字出现在吴宗睿的脑海里面。

    乔明俊火速呈送的情报摆在桌上。

    四月底,皇太极为了征服漠南蒙古,亲率大军出击,第二次西征察哈尔。

    皇太极亲征察哈尔,大军路过的地方,靠近宣府和大同等地,三边总督洪承畴,本来是准备率领大军参与征伐流寇之战斗,得知消息和情报之后,被迫领军火速赶赴宣府和大同等地戒备,防止后金鞑子趁机进入关内劫掠。

    罗典明呈送的情报,也放在桌上,陈奇瑜率领陕西、山西、河南、四川和湖广等地抽调的大军,开始剿灭流寇,已经取得大小近十次战斗的胜利,流寇被迫步步撤离,不断的收缩兵力,其中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以及老回回马守应等几路主要的流寇,逐渐朝着山西境内撤离,有了融合为一体的迹象。

    陈奇瑜就是想着让几路主要的流寇融合为一体,那样朝廷大军更加易于剿灭。

    罗典明对陈奇瑜此番剿灭流寇的战斗,做出了分析,认为流寇难以应对,可能被彻底剿灭,罗典明已经命令近十名潜伏在流寇队伍之中的军士回撤,赶赴开封府城,其余十来人也要加强戒备,情况不对立刻撤离。

    车厢峡之战,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始,本可以名垂千古的陈奇瑜,因为麾下将领爱财,丧失了彻底剿灭流寇的机会,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据史料记载,被围困在车厢峡之中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和马守应等人,被逼无奈的情况之下,以每个军士五十两白银、共计近两百万两白银的代价,拉拢陈奇瑜麾下的主要将领,让陈奇瑜同意其投降和归顺。

    陈奇瑜本人不爱财,或许是因为骄傲,认为流寇不堪一击,或许是因为仁慈,不愿意斩杀围困在车厢峡的近四万血肉之躯,同意了流寇诈降,失去了名垂千古的机会。

    车厢峡之战,对于吴宗睿的影响不是很大,至少目前的情形之下,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入口之战,对于吴宗睿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

    穿越之初,吴宗睿的想法很明确,一边不断的壮大自身的实力,一边坐看大明王朝在后金鞑子和流寇的轮番围攻之下轰然倒塌,尔后他坐收渔翁之利,不过穿越七年时间,他的这种想法,已经完全改变。

    有所失才会有所得,一味的隐藏实力,坐山观虎斗,短时间之内,或许真的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时间长了,麾下的将领怎么看,曾永忠等人怎么看,史可法和卢发轩等人怎么看,要知道长时间做缩头乌龟,最终可能真的成为了缩头乌龟,失去人心的同时,也会让军士失去斗志和战斗力。

    所以,面对此次的入口之战,吴宗睿必须要有所行动。

    皇太极和后金的主要目标不是针对宣大之地,也不是针对大明关内的,只不过在彻底打败察哈尔、征服漠南蒙古之后,回来的路上,顺便攻入了大同和宣府等地,在山西和北直隶一带私掠达到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抢劫了足够的钱财和人口之后,最终回到了辽东。

    入口之战再一次让京城戒严,北方处于风声鹤唳的情形之中。

    登莱新军驻扎皮岛、旅顺和金州等地,按说入口之战,与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就算是不出击,也不会遭受皇上与朝廷的责罚,但吴宗睿认为,皇太极和后金过于的狂妄,而且导致北方很多地方赤地千里,百姓家破人亡,损失惨重,如此情况之下,登莱新军若是坐视不理,说不过去,吴宗睿会良心不安。

    皇太极亲率大军作战,其主力尽数出击,辽东方向的防御必定空虚,撑着辽东空虚的机会进击,一定能够取得重大的胜利。

    其实皇太极领兵大举进攻漠南蒙古的时刻,就是最好的机会,如果登莱新兵这个时候出击,进攻广宁、复州、耀州、盖州和海州,甚至威胁到鞍山和辽阳等地,一定会皇太极阵脚大乱,被迫回兵驰援,护卫盛京的安全。

    不过吴宗睿不会这个时候出击,也不能够这个时候出击。

    后金大致进攻漠南蒙古的消息,身在登州的吴宗睿,是不可能知晓情况的,更不用说后金鞑子控制的辽东抵御防御空虚,如果选择这个时候发起进攻,就算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紧接着就是皇上与朝廷的怀疑。

    真的出现那样的局面,吴宗睿无法解释。

    唯有皇太极率领的后金鞑子入关作战,在宣大、山西以及北直隶一带肆虐的时候,才是登莱新兵出击的最好时刻。

    当然,暂时不出动,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

    这个时候的情报工作,至关重要。

    。。。

    廖文儒进入了厢房。

    吴宗睿一脸严肃。

    “文儒,今日之内,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命令驻扎旅顺岛、金州和皮岛的罗典召、罗典勇和秦大龙,做好一切准备,等候命令,随时准备出击,驻扎这些地方的军官军士,取消所有休假,留在军营之中。”

    “第二件事情,命令牛犇,想尽一切办法,进入到广宁和复州等地,探查到广宁、复州、海州、耀州和盖州等地的情形,越详细越好。”

    “第三件事情,登莱之地,包括旅顺岛、金州和皮岛等地,严密封锁情报,决



第二百九十七章 理性的选择
    登莱之地,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所有土地都被耕种,田地里的玉蜀黍和大豆长势很好,水田里面的稻谷,长势更是喜人,眼看着又是一个丰收年,被商贸带动的登州和莱州等城池,更是如同巨无霸一样的吸纳更多的人口,在登莱商会的组织以及督促下,不少的劳力投身到商铺以及货运码头和交易市场之中。

    让吴宗睿没有想到的,一些厂房也开始冒头,譬如说加工茶叶、丝绸等的厂铺,一些商贾将蚕丝运送到登州和莱州等地,在这里建起厂房加工,编织成为丝绸,直接运送到海外去,而烧瓷的厂房,在半年之前就开始运作了,一些精致的瓷器,炼制出来后,也是直接上船。

    在所有人看来,厂房应该是在江浙之地存在,登莱之地是不大可能有的,不过商贸的大发展,让那些精明的商贾,看到了赚钱之道,开始建立起来大大小小的厂房了。

    一旦大型加工企业开始出现,则意味着资本的运营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本市场的大发展,或许几十年,或许上百年,资本市场将要爆发出来无法想象的力量,推动社会大发展。

    吴宗睿与曾永忠闲聊的时候,说到了银行的雏形,也就是钱庄的事宜,其实大明各地都有钱庄,都是商贾自行成立的,这类的钱庄,经营的范围异常的狭窄,仅仅是寄存钱物,放贷等业务基本没有涉及。

    如果能够以官府的名义成立钱庄,吸纳钱财,且开展放贷的业务,则登莱之地的商贸发展速度将更加的高速。

    不过吴宗睿没有强求,毕竟成立钱庄或者是银行,需要有强大的行政力量,放眼整个的大明天下,登莱之地的力量还是太小了,压根无法左右大明的商贸。

    五省总督陈奇瑜围剿流寇的战报源源不断的传来,绝大部分都是罗典明从开封府城送来的情报,也有少部分朝廷的塘报,包括宣府大同等地的情形,塘报里面偶有涉及。

    吴宗睿异常关注罗典明送来的情报。

    散布于陕西、山西与河南等地的流寇,在陈奇瑜的围追堵截之下,已经逐渐的融合起来,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融合到了一起,总兵力三万出头,马守应率领的一万多军士,也在向着高迎祥靠拢。

    陈奇瑜采用的战术不同于以往,他集中了优势的兵力,不仅仅是穷追猛打流寇的新营,也分兵堵截流寇的老营,每一次的作战,都是以消灭流寇的有生力量为目的,不给流寇丝毫的喘息机会,在这种高压的战术之下,很多小股的流寇,完全被歼灭。

    陈奇瑜还有不同于以往剿灭流寇的战术,那就是集中骑兵的力量,在击溃流寇大队人马之后,骑兵负责长途追击,最大限度的斩杀流寇。

    陈奇瑜担任延绥巡抚的时候,就与流寇有过无数次的交手,清楚流寇的战术,所以他这种具有极强针对性的作战办法,给予了流寇沉重的打击。

    罗典明的分析也愈发的多起来,认为流寇此次一定会被五省总督陈奇瑜彻底剿灭。

    吴宗睿对此不置可否,罗典明提出让潜伏在流寇队伍之中的军士全部撤回,免得被朝廷大军绞杀了,吴宗睿没有同意,只是告诉罗典明,潜伏的军士要更加的小心,派出去的这些人分散在李自成以及张献忠麾下的大军之中,其余的则不需要安插眼线了。

    时间转眼到了五月底,车厢峡的字眼,终于出现在情报之中。

    连续几天的时间,吴宗睿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有时候曾永忠和廖文儒等人也不得打扰。

    眼看着高迎祥等人率领的大军,就要误入车厢峡了,当然这不是高迎祥等人愿意进入车厢峡,而是被陈奇瑜麾下大军围追堵截,已经没有多少的选择了。
1...108109110111112...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