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家中连续有了两个男孩子,府邸里面自然是喜气洋洋。
吴宗睿却没有时间完全沉湎在家中,他有不少的事情需要布置安排,更需要督办落实。
登莱新军招募军士的事宜进展异常的顺利。
登莱新军完全是募兵制,摒弃了军户制度,进入军中的军士,每个月都能够拿到固定的军饷,不用参与任何的劳动,主要的任务就是训练,仅仅这一点,就能够吸引不少人加入。
登莱新军的军纪军规非常严格,完全执行,军士作战勇猛,严格遵守军纪军规,不仅能够得到钱粮方面的赏赐,还能够得到升迁,凭着军功升迁成为军官。
登莱新军在复州、永宁和盖州等地作战,大败后金鞑子、蒙古鞑子和汉军,消息早就在登州和莱州等地传扬开来,甚至有说书人专门编写了段子,在酒楼或者茶楼传唱,让更多的人知晓了登莱新军的厉害。
军队厉害,商贾和老百姓自然是放心的,特别是那些辽东汉人,曾经过着战战兢兢的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家就没有了,都是因为军队无法保护他们,现如今登莱新军异常的强悍,谁敢来捣乱,他们在登州和莱州生活,压根不用担心了。
登莱新军的军士,绝不敢骚扰百姓,如果有这方面的行为,将要遭遇到严厉的惩戒,严重的甚至可能被直接斩杀。
军纪严明,军士强悍,登莱新军的名气,不仅在登州和莱州等地有着不一般的名气,就算是在山东和北直隶等地,也小有名气,所以招募军士的事宜,压根不用担心。
钱粮和军械方面,吴宗睿暂时不用操心。
登莱新军搬空了复州、永宁和盖州等城池,获取到大量的粮草钱财和军械,军械装备数万人足够了,唯一有些缺乏的就是战马,目前的登莱新军,能够完整的装备两万左右的骑兵,其余的还是以步卒为主。
炮兵作为一个单独的兵种独立出来,正在进行之中。
炮兵独立出来,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考虑,譬如说后勤运输设备,就是最大的一块,如果不能够做好安排,就无法发挥炮兵相对机动的作用。
炮兵、骑兵和步卒结合作战的训练,正在大规模的展开,吴宗睿提出来了一些建议,廖文儒和刘宁等人,则是根据自身的经历,予以具体的补充,形成了训练方案之后,在全军之中铺开。
陆地与海上协同作战的训练模式,也同步推开,只不过登莱新军鲜有海上作战的经验,所以这方面的训练,不可能那么精准。
曾永忠、廖文儒和刘宁等人,忙的不亦说乎,几乎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一边需要招募军士,一边需要强化训练,一边还需要储备大量的粮草,这些事情都是必须做好的。
时间转眼到了十一月底。
驻扎在开封府城的罗典明,送来了大量的情报,这些情报,引起了吴宗睿的高度重视,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情报,依旧是罗典明派遣到李自成和张献忠身边的卧底送来的,他们送来的情报显示,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马守应和罗汝才等流寇的主要首领,已经准备离开关中,从终南山的方向大举进入河南,以避开洪承畴率领的朝廷大军的围剿。
潜伏的军士,预测流寇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五万人左右,其精锐的军士大约两万人左右。
这个数字,已经让人颇为恐惧了。
接到情报之后,吴宗睿独自在厢房里面写写画画整整一天的时间。
“夫君,小叔子和二哥到家里来了。。。”
“什么,他们不是在国子监读书吗,怎么到登州来了。”
“夫君,您真的是,小叔子和二哥早就是监生了。”
吴宗睿点点头,恍然大悟。
“事情多了,没有想起来,他们应该是从国子监毕业了,拿到了监生的功名,怎么,两人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吗。”
陈灵雁瞪了一眼吴宗睿,没有说话。
吴宗睿拍了拍额头,吴宗坤和陈思宇肯定参加了乡试,应该是落地了。
“口误口误,他们来了也好,既然有了监生的功名,那就进入衙门做些事情,这样对他们也好,至少能够熟悉如何的署理政务。”
“夫君,奴家也是这样想的,小叔子和二哥还在后花园等着,您是不是先去看看。”
后花园。
吴宗坤和陈思宇两人都是老老实实坐着,没有乱动。
看见吴宗睿走过来,两人连忙站起身来了。
吴宗睿已经是朝廷的兵部尚书、督查院右副都御史,兼任登莱巡抚,两人在国子监三年,自然知晓吴宗睿是什么身份,所以看见吴宗睿的时候,也是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放肆。
“宗坤哥,思宇哥,不必如此的拘谨,时间过得太快了,转眼你们就从国子监毕业了,也是监生的功名了。”
吴宗坤对着吴宗睿抱拳。
“不敢不敢,我们不敢和您比较,说来惭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胆的分析
十一月底,乔明俊回到了登州,随即被提拔为登州副将。
吴宗睿早就想着让乔明俊回到登州来了,京城的客又来酒楼,作为情报部门的汇集地,已经有些鸡肋的味道,毕竟高起潜知晓了客又来酒楼的秘密,难保某一天朱由检也会知晓,到了那个时候,客又来酒楼就会遭遇到灭顶之灾,所以吴宗睿早早开始了筹谋,慢慢将客又来酒楼潜伏下来的军士调回登州。
乔明俊并没有闲着,在京城秘密的购买了一处府邸,作为情报部门的汇集地,这一处的府邸,知晓的人仅仅吴宗睿和廖文儒两人,包括派遣到客又来酒楼的军士都不知道。
不过潜伏在开封府城的罗典明,依旧要坚持下去,其主要任务就是探查流寇的情报。
乔明俊回到了登州之后,成为了廖文儒的副手,其主要的任务,依旧是整理情报。
最近一段时间,吴宗睿特别关注开封府城送来的情报,甚至有好几次催促廖文儒和乔明俊,给开封府城的罗典明下达命令,让其尽量多的搜集情报,尽快的送来情报。
吴宗睿重视开封府城的情报,廖文儒和乔明俊是不用说的,自然是尽力的搜集和整理来自于罗典明的情报,两人内心都有些忐忑,特别是廖文儒,跟随在吴宗睿身边多年,知道吴宗睿有着不一般的判断力,每当其关注哪方面的事宜,就证明某个方面可能出大问题。
信义押司的军士,急匆匆来到军营。
开封府城的情报,通过信义押司,快速的送到登州,京城方面、南直隶方面,包括复州等地的情报传递,都能够看到信义押司的身影。
一共有四封信函,廖文儒小心仔细拆开了第一封信函。
“乔将军,河南的地图在什么地方。。。”
“就在桌上,属下已经铺开了。”
廖文儒快速的走到了桌前,盯着地图看了好一会。
“乔将军,还有三封信函,我们不用拆开了,直接送到大人那里去,我记得大人那里有河南的地图,要不我们将这份地图带上。。。”
廖文儒还没有说完,乔明俊就快速的将桌上的地图裹起来了。
。。。
登莱巡抚衙门,厢房。
吴宗睿看完了四封信函,脸色颇为平静。
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和马守应等人,终于还是朝着河南的方向开拔了,遗憾的是,朝廷大军依旧在汉中一带布防,丝毫没有发现流寇的动向,而且,因为湖广副总兵杨正芳阵亡,朝廷以及洪承畴调集的各路大军,压根不敢靠近流寇,全部都是龟缩在城池里面,等候五省总督洪承畴的下一步命令。
历史依旧是如此,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行。
吴宗睿改变了局部的一些历史,不过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历史会被改变。
桌上放着两份河南行省的地图,其中一封地图上面,画着颇为醒目的标志。
廖文儒这次看懂了地图上面标志的意思,就是流寇进入河南之后,可能的行军路线。
开封府城来的情报,禀报的流寇行军路线,与吴宗睿所画的几乎一模一样。
“文儒,乔明俊,你们过来。”
廖文儒和乔明俊走到了桌子旁边,看着桌上的地图。
“洪承畴大人出任五省总督之后,没有马上调集重兵围困汉中,还是慢吞吞的稳住了延绥、大同和宣府等地的局势,接着才部署大军,围困汉中的流寇,可惜啊可惜,洪承畴太小看流寇了,总以为朝廷大军出动,流寇就不战自乱了。。。”
吴宗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吴宗睿耗费气力创造出来的机会,被洪承畴不费吹灰之力就浪费了。
如果后金鞑子还在大同和宣府一带肆掠,那么洪承畴就没有办法集中精力来剿灭流寇,可是因为盖州、复州和永宁等地遭遇到偷袭,皇太极不得不返回沈阳,且其主力也悉数撤回到沈阳、辽阳以及抚顺一带,这个时候,机会实际上出来了,洪承畴大可以调遣精锐的边军,前往汉中剿灭流寇。
可惜洪承畴没有什么动作,湖广以及河南围剿流寇的大军,也是原地不动。
这就给了流寇足够的时间,人家如果还等在汉中,等待与朝廷大军的决战,除非是脑子里面进水了。
高迎祥、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身经百战,早就清楚应该如何调遣军队,如何避实就虚,如何与朝廷大军抗衡。
“流寇进入了河南,已经攻陷陕州、灵宝和渑池等城池,得到了大量的补给,引发了巨大的震撼,我想,他们绝不会停下来,会继续朝着东面的方向进攻前进。”
“洛阳府城他们是不可能拿下的,也不会重点去进攻,不过汜水和荥阳等地就危险了,流寇是一定会拿下这些地方的。。。”
廖文儒的脸色有些发白,眨了眨眼睛才开口说话。
“大哥,不会吧,以前流寇也曾经大规模进入河南,不过都是朝着南方的方向进攻前进的,他们曾经进入湖广和四川等地,这一次难道他们要改变进攻的路线吗。”
吴宗睿看向廖文儒。
“文儒,你来分析一下,若是你率领大军进入河南,下一步该怎么选择。”
廖文儒
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续的问题
进入腊月,登莱之地特别热闹。
两年时间过去,还算是风调雨顺,免去田赋的百姓,家中都有了存粮,吃饭的问题是不用担心了,而且随着商贸的发展,不少农户家中的青壮,农闲时节会选择进入到城池之中找事情做,商贾也需要大量的劳力,有些青壮索性留在了城池里面,专门为商贾做事情,赚取到银两,一方面可以增加家中的收入,一方面也能够学到不少的技术。
不管是登州府城、莱州府城,还是其他的州县城池,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购买年货的人络绎不绝,大家脸上都有着舒心的笑容,特别是那些经历过劫后余生之人,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祥和。
登莱巡抚吴宗睿的名声,在登莱之地可谓是如日中天,登莱之地的老百姓可能不知道皇上是谁,但绝对知道登莱巡抚吴宗睿。
腊月初,曾永忠已经为吴宗睿找好了府邸,打算让吴宗睿搬家,巡抚衙门的后院还是略微的小了一些,显得拥挤,随着小孩子的增多,后院怎么看都不大合适了。
吴宗睿本来是不想搬家的,他知道自己在登州也不大可能呆上很长的时间了,可能不要多长的时间,就会再次搬家,不过在曾永忠等人的坚持之下,在陈灵雁等人的默许之下,吴宗睿还是搬家了。
府邸位于登州府城的南门外不远处,距离登州新军军营距离很近。
登州府城的南门外,早就成为了富庶繁华的地方,不少的商贾选择在这里购买土地,修建府邸,南门外纵横的几条街道早就成型了,而且登州新军军营距离南门距离不远,给了所有人安全感,登州知府史可法本打算向京城学习,设立专门的登州外城,可惜因为军营无法搬迁而作罢。
搬家的事情,自然不需要吴宗睿操心,陈灵雁等人完全可以筹划下来。
腊月初二搬家的时候,廖文儒调集了一千军士,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搬家完毕。
按照朝廷的规矩,以及地方上形成的习惯,腊月十五之后,府州县衙门基本上休沐了,一直到来年的正月二十左右,府州县衙门才会正式上班,官吏休沐的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这样的假期,对于登州知府史可法、莱州知府卢发轩、蓬莱知县崔云辉等府州县衙门主官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他们也不大可能趁着假期回家去看看,毕竟路途遥远,再说了,登州和莱州,与其他的地方不一样,商贸特别的发达,越是到春节,交易量越大,商贾不会歇息,市舶司同样不会放假,还是要征收商贸赋税。
商贸赋税以及成为各级官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早就压过了朝廷拨付的银两。
登州与莱州还有一个奇怪的情形,官吏的福利收入远远超过了俸禄,而所有的福利收入,全部都是来自于商贸赋税。
市舶司的官吏,腊月是无法歇息的,腊月十五之后,这些照常上班的官吏,能够拿到额外的补助,补助的标准很高,所以继续上班的市舶司官吏,没有丝毫的意见。
登州和莱州的总人口,已经接近三百万,超过了山东其他府州县人口的总和,史可法与卢发轩等人曾经担心,登莱之地的人口太多了,可能容纳不下,没有那么多的土地来养活,不过随着商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被商贸消化,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
人口增多,意味着消耗也要大量增加,消耗的大量增加,意味着登莱之地需要更多的商品货物,这必然促进商贸的发展,商贸发展了,市舶司就能够收取到更多的赋税。
登州货运码头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扩展了三倍,还是显得有些拥挤,交易市场则扩大了近十倍的规模,随之而来的,市舶司的规模也不短的扩大,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两百人。
商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协调商贾之间的纠纷,帮助收取商贸赋税,确定商贾应该缴纳的商贸赋税的额度等等,很大程度上面,做了本应该官府做的事情。
登莱之地发生的这一切,其他的地方是不可能出现的,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就是商贸赋税。
以南直隶为例子,南直隶的商贸同样很发达,可是商贸赋税寥寥无几,因为南直隶的商贸与士大夫早就联合到一起了,南直隶在京城为官之人,在朝中拼命的呼吁,要求朝廷不能够与民争利,这个所谓的民,指的就是南直隶的商贾,一旦皇上和朝廷决定增加商贸赋税,则在朝中为官的所有南方人,都要跳起来反对。
朝廷需要赋税来维持,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特别是连年的征伐,消耗了大量的钱粮,无奈的情况之下,皇上和朝廷只好增加田赋,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