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义军军士开始冲锋的刹那,远处手持单筒望远镜的张东涛也看见了,他略微的抬起手来,权衡停止火炮轰炸的时间,毕竟炮弹不长眼睛,能够轰炸西门城墙上面的明军军士,也有可能轰炸到冲锋的义军军士。

    步炮协同进攻的作战方式,对于张东涛来说,是全新的作战方式,义军军士训练的时间很短,想要完美的把握是不可能的,张东涛也没有想到让义军军士完全掌握此等的作战方式,只要能够拿下西门,拿下开封府城,对于他来说就足够了。

    黑压压的人群朝着西门城墙的方向冲过去,城墙上面没有丝毫的动静。

    当云梯架起来的时候,当军士爬上云梯朝着城墙上面而去的时候,张东涛的脸上露出了微笑的神情,他知道自己成功了,没有想到成功来得如此之快。

    张东涛的右手举起来了,他身边的传令兵看见之后,拼命朝着红夷大炮部署的方向挥舞手中蓝色的旗帜。

    红夷大炮停止了轰炸,代之是义军军士拼命呐喊的声音,声音里面带着兴奋,带着嗜血,已经有数名义军军士攀爬上了城墙,举起了手中的长枪和钢刀,与城墙上面的明军军士厮杀,更多的义军军士,顺着云梯,攀爬上了城墙。。。

    张东涛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第一次的步炮协同作战,进攻的时机把握不是很好,有数发炮弹落在了进攻的义军军士中间,引发了小范围的骚乱,不过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南门、北门和东门的明军军士,还来不及驰援西门,张东涛可以肯定,当驰援的明军军士抵达西门的时候,城墙和城门已经被义军军士完全占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作战结束,西门的甬道已经被明军军士用石块封死,义军军士想要冲锋进入城内,还是需要借助云梯攀爬到城墙上面,尔后冲入城内厮杀。

    “去告诉李大将军,命令所有的军士都冲过去,以最快的速度爬上城墙。。。”

    “速去禀报闯王,我义军军士已经攻上了西门的城墙。。。”

    。。。

    洪承畴的身体发抖,脸色煞白,尚在北门的他,已经得到了军士的禀报,流寇使用了红夷大炮,其主攻的方向是西门,负责西门防御的副将中炮身亡,流寇已经爬上城墙。

    洪承畴朝着身边的传令兵怒吼,命令军士去驰援西门,且打马准备朝着西门而去,不过身边的亲兵死死的拉住了战马的缰绳,谁都明白,这个时候到西门去,无异于送死。

    西门失守,意味着整个的开封府城失守。

    城外的流寇有百万之众,城内守卫的军士不足五万人,力量方面的悬殊过于的巨大,流寇凭着人数上面的优势,就可以彻底击溃守卫城池的明军军士。

    此时此刻,洪承畴就




第七百一十八章 旁观的心态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京城里面已经变得热闹起来,大街小巷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对于京城的百姓来说,只要北方安宁,没有后金鞑子的入侵,他们就能够过上舒心的日子,得益于登莱新军镇守辽东,后金鞑子不敢越雷池一步,京城已经得到长时间的安宁,百姓自然要好好的过春节了。

    轿子里面的内阁首辅张四知,微微掀开帷幔,看了看外面热闹的场景。

    脸色不是很好的张四知,无奈的摇头叹气。

    应该说他这个内阁首辅,还算是不错,上任块两年时间,虽然做的不是很好,也时常遭遇到皇上的训斥,但总算是稳住了,比起前面数任的内阁首辅,幸运太多,当然,张四知把握了一个最为关键的东西,那就是竭尽全力处理好与秉笔太监王承恩之间的关系。

    开封府城陷落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在朝中引发了不小的震荡,谁都清楚,开封府城失陷,意味着皇上和朝廷失去了对整个河南行省的把控,而紧靠着河南行省的陕西与山西等地也存在巨大的危险,李自成和罗汝才部百万流寇,随时都有可能往陕西与山西等地进发,若是李自成和罗汝才部掌控了陕西以及山西等地,则朝廷将失去整个的中原。

    接下来事态的发展,任何人都不敢想象,若是李自成和罗汝才部进攻北直隶的京城,该要如何的应对。

    朝中已经出现一些私下里的议论,那就是建议皇上迁都,回到南直隶,将都城定在南京城,反正南京城也曾经是大明王朝的都城。

    当然,皇上和朝廷也没有完全失去希望,五省总督孙传庭率领的大军尚在陕西的西安府城,而且在李自成和罗汝才围困开封府城的时候,孙传庭已经逐步的收复了延安府等地,且在延绥一带继续招募军士。

    孙传庭不仅仅是在陕西各地招募军士,也组织地方上的百姓,大力的恢复生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若是没有足够的粮草,根本无法维持。

    孙传庭麾下虽然只有不足五万人的兵力,但这些军士都是由孙传庭亲自指挥和训练,战斗力还是不错的,面对同等数量的流寇,可以实施吊打。

    皇上和朝廷在中原唯一的希望,就是五省总督孙传庭了。

    至于说其他各镇总兵率领的大军,几乎指望不上了,譬如说湖广总兵官左良玉及其麾下的军士,号称二十万人,可大都是败兵降卒,作战的能力不行,欺凌百姓倒是很在行。

    在比如说山东各镇的大军,在济南府城集结,开赴中原,本来是要服从五省总督孙传庭的指挥,加入到剿灭流寇战斗之中的,谁知道在河南境内被流寇包围,领兵的总兵没有丝毫的犹豫,马上率领诸多军士归顺了流寇。

    这样的情形,充分说明了,大明各镇的军队烂到骨子里面去了,几乎失去了战斗力。

    张四知也想到了登莱新军,但他不敢轻易在皇上的面前提及登莱新军,皇上对于蓟辽督师吴宗睿以及登莱新军,好像有了刻骨的仇恨,特别是在山东巡按御史贺耀廷因故病亡之后。

    数月前,贺耀廷给皇上和朝廷的奏折都是报喜的,什么数万登莱新军军士进入了山东,他将要联合山东巡抚卢发轩,彻底掌控数万的登莱新军军士,贺耀廷的这些奏折,让皇上也兴奋了一段时间,谁都知道登莱新军的战斗力不一般,若是能够调遣登莱新军将士进入中原,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那么中原一定能够稳定下来。

    就在贺耀廷病亡之前的一段时间,皇上和朝廷突然就失去了山东行省的任何消息,没有奏折,也没有哪一级的官员前往京城,情急之下,皇上甚至准备秘密派遣锦衣卫,进入到山东去探查消息。

    当皇上与内阁再次得到山东府州县相关情报的时候,登莱新军已经掌控了整个的山东,还掌控了山东境内重要的漕运码头,这个时候,皇上就是想着采取什么措施,也鞭长莫及了,而且中原的局势更加的动荡,若是山东也陷入动荡之中,那朝廷将彻底失去与南方的联系。

    皇上和张四知都不傻,他们很快明白了,贺耀廷是被吴宗睿彻底利用了,吴宗睿利用贺耀廷,兵不血刃的掌控了山东,保证了登莱之地的安全,而醒悟过来的贺耀廷,感觉到对不起皇上和朝廷,怀着巨大的愧疚之心一命呜呼了。

    皇上曾经在王承恩和张四知面前说及蓟辽督师吴宗睿以及登莱新军,想要不顾一切的惩戒吴宗睿,但这个想法被王承恩与张四知联合否决了,倒不是说不想这样做,而是如今的朝廷,已经没有实力对付吴宗睿和登莱新军了。

    中原的局势完全失控,南方也好不到哪里去。

    张献忠部数十万人马从湖广进入南直隶,围攻徐州州城,南京兵部尚书张四维和漕运总督丁启睿,率领的大军只敢死死的守住淮安府与凤阳府,不敢主动发起对张献忠部的进攻。

    徐州已经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被张献忠拿下。

    这令皇上寝食难安,数次给南京兵部尚书张四维以及漕运总督丁启睿下旨,要求他们力保徐州,因为徐州是漕运关键的一



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过
    张四知进入文渊阁,看了看桌案上面堆积起来的文书和奏折,摇了摇头。

    内阁大臣早就在文渊阁等候,张四知没有耽误时间,带着众人往偏殿而去,来到偏殿的外面,他看见了早在这里等候的兵部尚书陈新甲。

    “下官见过张大人,见过诸位大人。。。”

    张四知摆摆手。

    “陈大人,不必多礼了,随我们进去吧,皇上马上就要到偏殿来了。”

    今日商议的事情,与兵部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兵部尚书陈新甲是必须要参加的。

    近来朝廷里面有传闻,说是陈新甲很有可能进入内阁,张四知对于这样的传闻,嗤之以鼻,中原局势失控,开封府城陷落,南直隶也遭遇到流寇的进攻,兵部根本没有想到很好的应对办法,如此情况之下,身为兵部尚书的陈新甲,不被皇上和内阁责怪就不错了。

    众人进入偏殿,默默的站立,等候皇上的到来。

    偏殿里面的气氛有些压抑,没有人开口说话,周遭异常的安静。

    四周的烛火还没有熄灭,将整个的偏殿照的亮堂堂的。

    “皇上驾到。。。”

    秉笔太监王承恩陪着朱由检进入偏殿,一前一后走上御辇。

    张四知扭头看了看众人,率先给皇上行礼。

    “臣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免礼。”

    等到张四知等人站好之后,脸上带着憔悴神情的朱由检,直接进入主题。

    “开封府城陷落,河南巡抚高名衡爱卿殉国,总兵陈永福战死,朕很心痛,昨日朝会商议过了,朕决定敕封高名衡为太子少保,敕封陈永副为五军都督府右都督,相关敕封的事宜,内阁今日拟好圣旨,明发天下。。。”

    张四知连忙走出列,对着皇上抱拳开口了。

    “臣遵旨,今日就草拟圣旨。”

    朱由检叹了一口气,并没有看下方的张四知。

    “诸位爱卿,原任五省总督洪承畴,遭遇朱仙镇之败,尔后领兵驻守开封府城,再次遭遇败绩,如今开封府城也陷落了,洪承畴给朕写来了奏折,言护送周王朱恭枵前往南直隶,否则也会与开封府城共存亡,朕听着这些话语,没由来感觉到心烦,诸位爱卿怎么看

    看。”

    大殿里面沉默了,包括张四知,也没有马上开口回答。

    洪承畴虽然被免去了五省总督之职,但依旧是太子少保,督查院右副都御史,领兵部尚书衔,而且洪承畴是朝廷在西北的王牌,曾经多次打败流寇,也领兵抵御过后金鞑子的进攻得到朝廷不少赞誉,更加关键的是,洪承畴在朝中的印象一直都是不错的,支持他的文武大臣不少,仅仅因为朱仙镇之战的失利,就遭受到惩戒,让人感觉到不是滋味。

    皇上话语里面的意思,是想着惩戒洪承畴,但没有明说,如此情况之下,首先开口之人,很有可能背负落井下石的嫌隙,日后很难在朝中立足。

    张四知等人已经熟知皇上的习惯,明明想着惩戒某个大臣,却不愿意明说,总是要下面的文武大臣提出意见建议,这样就能够推卸责任。

    眼看着没有人开口,朱由检的脸色变得阴沉,直接看向了张四知。

    秉笔太监王承恩的目光,也落到了张四知的身上。

    张四知在内心叹了一口气,如此情况之下,只有他首先开口了。

    站出列之后,张四知对着皇上抱拳开口了。

    “皇上,洪承畴大人身负重任,手持尚方宝剑,本应该殚精竭虑,剿灭流寇,维持中原的稳定,不辜负皇上的期盼,可洪大人不思进取,一味回避,因作战仓促,导致了朱仙镇之战的大败,我朝廷大军损失的兵力逾十万人,为前所未有的大败,理应遭受惩戒。”

    “皇上念洪承畴大人有功,没有追究,依旧让洪大人守卫开封府城,谁知道洪大人再次部署失误,被流寇攻陷城池,再次辜负皇上的厚爱和期盼。”

    “城池被攻陷的时刻,洪承畴大人本应该身先士卒,率领军士斩杀流寇,竭尽全力护卫开封府城,谁知道洪大人却借着护送周王殿下的理由,擅自撤离开封府城,没有尽到人臣之责任,洪大人非常时刻擅自逃离,苟且活命,必须遭受严惩。”

    “臣建议,将洪承畴缉拿进京,由三司予以会审。。。”

    张四知说的很流利,理由也很充分,显然是经过了认真的思索。

    朱由检点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王承恩看向张四知的时候,脸上也浮现一丝笑容。

    有了张四知开头,其余的大臣自然跟

    跟着表态了,只是究竟如何惩戒洪承畴,没有一个人说出来,都是让洪承畴接受三司会审。

    能够有这样的效果,朱由检已经满意了。

    “好,诸位爱卿如此提议,朕允了,着锦衣卫赶赴南直隶,缉拿洪承畴。”

    商议完毕两个话题,朱由检马上说到第三件事情。

    “朕从奏折之中得知,周王朱恭枵在开封府城遭遇危机的时候,主动拿出数十万石粮食,还有数十万两白银,赈济军士,鼓舞士气,此举很好,展现我皇家风范,理当嘉奖,待朕仔细思索之后,再行下旨。”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由检的神态略微的好了一些。

    “诸位爱卿,开封府城陷落,河南行省皆被流寇占据,百姓陷于苦难之中,朕每每想到此事,寝食难安,朕不能由着流寇如此的嚣张,朕梦中都想着



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过
    张四知进入文渊阁,看了看桌案上面堆积起来的文书和奏折,摇了摇头。

    内阁大臣早就在文渊阁等候,张四知没有耽误时间,带着众人往偏殿而去,来到偏殿的外面,他看见了早在这里等候的兵部尚书陈新甲。

    “下官见过张大人,见过诸位大人。。。”

    张四知摆摆手。

    “陈大人,不必多礼了,随我们进去吧,皇上马上就要到偏殿来了。”

    今日商议的事情,与兵部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兵部尚书陈新甲是必须要参加的。

    近来朝廷里面有传闻,说是陈新甲很有可能进入内阁,张四知对于这样的传闻,嗤之以鼻,中原局势失控,开封府城陷落,南直隶也遭遇到流寇的进攻,兵部根本没有想到很好的应对办法,如此情况之下,身为兵部尚书的陈新甲,不被皇上和内阁责怪就不错了。

    众人进入偏殿,默默的站立,等候皇上的到来。

    偏殿里面的气氛有些压抑,没有人开口说话,周遭异常的安静。

    四周的烛火还没有熄灭,将整个的偏殿照的亮堂堂的。

    “皇上驾到。。。”

    秉笔太监王承恩陪着朱由检进入偏殿,一前一后走上御辇。

    张四知扭头看了看众人,率先给皇上行礼。

    “臣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1...263264265266267...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