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离开厢房,李岩小跑几步,来到了张东涛的身边,低声开口了。
“张副总管,闯王已经想着称王称帝了,您看不出来吗。”
张东涛扭头看了看李岩。
“我已经看出来了,不过我想到的不是闯王称王称帝,那些虚名有什么用,如果义军攻陷开封府城,就觉得满足了,怕是有些危险。。。”
张东涛还没有说完,李岩的脸上就出现了钦佩的神情。
“李副总管,还是您厉害,想到什么都敢说,不过我觉得,您还是要注意一些,有些时候也要揣摩闯王的心思,就好比说今天,您要是大张旗鼓的同意闯王称王称帝,接着说到义军下一步该做什么,闯王会更加的高兴。”
&
第七百二十一章 刺激
崇祯十六年正月初二,在众人的拥戴之下,李自成在开封府城称王,号“奉天倡义大元帅”,罗汝才号“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谋定以开封府城及河南行省为根本,往西发展。
张东涛被封为义军总管,牛金星和宋献策被封为义军军师,刘宗敏等被封为权将军,李岩等被封为制将军,张国新等人被封为果毅将军,至于李过和高一功,被封为元帅府长史、副长史,追随在李自成身边,成为李自成最为倚重的亲信。
这样的册封,在众人的预料之中,李过与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家人,得到信任是必然的,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最为关键的时刻,李自成相信的还是家人。
张东涛成为义军之中仅次于李自成与罗汝才的第三号人物。
其实李自成与罗汝才之间的矛盾,早就爆发出来了,本次李自成称王,在明确称号的时候,罗汝才就表现出来不满意的情绪,只是碍于义军众多将士的情绪,才没有大闹。
阵营的划分是非常清楚的,张东涛、李岩与张国新被划归为武将的阵容,李过、高一功、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被划归为文官的阵容,这种泾渭分明的阵容,预示着李自成开始真正建议起来属于自身的班子。
称王之后的李自成,意气风发,开始与张东涛等人筹谋进攻陕西与山西等地的作战部署,他们不需要专门进击五省总督孙传庭,只要西安府城等地遭遇到威胁,或者说义军摆出进攻陕西的架势,孙传庭就不可能坐视不理,必定率领大军阻止。
到了这个时候,李自成的野心全面爆发出来。
。。。
李自成在开封府城称王的消息,瞬间传开,震动天下。
得到消息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不相信这个消息是真实的,一再询问,确定消息真实之后,马上召集内阁大臣到偏殿商议。
而听闻消息的内阁首辅张四知,以及秉笔太监王承恩,都异常的吃惊,在前往偏殿之前,两人在文渊阁专门商议了半个多时辰的时间。
紫禁城,偏殿。
与以往不同的是,朱由检提前来到了偏殿,等候众人的到来。
这样的情形,以往从未出现过。
张四知领着诸多的内阁大臣进入偏殿的时候,抬头看见御辇之上的皇上,以及站在皇上身边的秉笔太监王承恩。
张四知正准备领着众人行礼的时候,御辇之上的朱由检挥挥手。
“诸位爱卿不必行礼,今日偏殿议事,所为何事,你们都知道了,朕就不多说了。”
“朕万万没有想到,李自成和罗汝才之流,居然敢于称王称帝,以往剿灭流寇的时候,朕想着流寇也是朕的子民,因为缺衣少食,活不下去,没有办法才造反,对他们网开一面,不愿意斩尽杀绝,想不到这些年过去,李自成有了巨大的野心,在开封府城称王称帝,想着取代朕了,朕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今日请大家来议事,朕想着听听你们的看法。。。”
朱由检有些说不下去了。
偏殿里面异常的安静,没有人主动开口,其实没有任何人想到李自成会称王称帝,想一想当初李自成不过是驿站的驿卒,驿站被裁撤之后,失去生活来源,投入军中,而后加入流寇队伍之中造反,朝中的文武大臣,一直将李自成视为流寇。
十多年的时间过去,李自成有了气候,也有了常人不敢想象的野心。
这样的事情,对于朝中的文武大臣都是巨大的打击,众人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看见众人一直都在沉默,朱由检有些愤怒了,这么多年过去,他对朝中的文武大臣早就不满意了,甚至是彻底的失去了信心,每到关键时刻,朝中的文武大臣无法提出有效的见解和意见,无法应对突发的事件,平日里无事的时候,一些文武大臣跳的特别高,言辞灼灼,都是对朝政的不满意。
“怎么了,你们是不是无法提出什么意见和建议了,朕让你们到偏殿来议事,就是想着听听你们的建议,你们若是提不出来,那就散了吧。。。”
朱由检身后的王承恩,没有来得及开口。
内阁首辅张四知站出来了。
“皇上,臣等一直都在思索,臣也没有想到,李自成居然敢于称王,这是大逆不道的事宜,臣觉得,皇上可下旨,号令天下之人讨伐李自成之流。。。”
其实众人压根想不到应对李自成的办法,皇上和朝廷派遣的历任五省总督,都无法真正的剿灭流寇,现如今流寇的力量壮大起来了,朝廷更是没有办法了。
张四知说完之后,朱由检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其实他也明白,内阁大臣不可能提出来什么有用的建议,当下唯有彻底剿灭流寇,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朱由检内心郁闷,李自成在开封府城称王,对于他来说是巨大的打击,等于是当着天下人的面,扇了他李自成的耳光。
异常看重颜面的朱由检,无法咽下这口气。
朱由检的愤怒无处发泄。
“张爱卿说的很好,李自成不过是驿站的驿卒,造反十多年的时间,居然想着称王称帝,朕想不明白,朕登基之后,殚精竭虑,竭尽全力,希望
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
辽东,锦州,蓟辽督师府,厢房。
李自成在开封府城称王,同样出乎了史可法和曾永忠等人的预料,他们都是读书人,脑子里面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李自成出生贫寒,不是读书人,没有任何的功名,没有多少的学识,还想着称王称帝,属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成为了皇帝,岂不是天下大乱。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比较来说,吴宗睿是殿试进士,拥有不一般的睿智,已经展现出来治理天下的能力,吴宗睿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得益的是天下百姓。
曾永忠和史可法的脸色都不是很好,廖文儒和乔明俊的脸上没有多少的表情。
吴宗睿进入厢房的时候,所有人都站起身来了。
“都坐下吧,今日请诸位来所为何事,你们都知道,李自成和罗汝才在开封府城已经称王,我想时机成熟的时候,李自成一定会称帝,至于说罗汝才,命运一定不是很好,李自成肯定容不下他,不要多长的时间,诸位就能够看到罗汝才的结局了。”
“登莱新军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马上就要进入南直隶,剿灭张献忠及其麾下的义军,前段时间情报司获取的消息,判断张献忠很快就能够攻陷徐州州城,半个多月时间过去,徐州州城依旧没有被攻陷,看样子张献忠麾下的义军,战斗力不是那么强悍。”
“昨日文儒和乔明俊都提出了建议,登莱新军既然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可以进入南直隶作战,一方面打败张献忠及其麾下的义军,一方面掌控南直隶,我没有同意,觉得时机的把握上面还有欠缺,今日请诸位来,就是商议此事的。”
“史大人很少参与此类的商议,你主要关心的是民生方面的事宜,我想你可以从民生事宜的角度出发,帮着分析分析,南方与中原的情况不一样,与北方的情况也不一样,相对来说,南方要富庶很多,读书人很多,士大夫家族众多,宗族的势力庞大,我们想要掌控南方,面对最大的对手就是士大夫家族与宗族的势力。”
“李自成称王,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诸位不用多想,不管是谁,只要手中掌握了足够的权力,有了足够的实力,都想做出一番事业,李自成造反十多年了,经历了太多的厮杀,看到了很多的事情,要说他没有任何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说白了,这就是人的本性。”
吴宗睿开门见山,说出这番话,众人没有感觉到吃惊。
曾永忠和史可法都陷入到沉思之中,廖文儒和乔明俊的脸上,依旧没有多少表情。
“好了,登莱新军什么时候进入南直隶,诸位都分析一下吧。”
吴宗睿话语刚落,曾永忠抬起头。
“大人,属下觉得,张献忠攻陷了徐州州城的时刻,登莱新军就可以出击了。”
“属下记得大人说过,张献忠没有想着进攻淮安以及南京等地,因为李自成和罗汝才几乎掌控了整个的中原,张献忠觉得在中原没有多少的出路,所以才试探着进入了南直隶作战,李自成和罗汝才称王,对张献忠的刺激是巨大的,张献忠一定不服气,很有可能返回湖广,竭尽全力进攻湖广诸多的城池,张献忠希望能够与李自成抗衡,所以张献忠若是能够拿下湖广的重镇,同样会称王。”
“中原已经彻底乱了,登莱新军此刻若是想着掌控中原,必定与流寇产生激烈的冲突,属下以为,登莱新军可以暂避锋芒,至少不能同时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厮杀,李自成和罗汝才部的力量远远强于张献忠部,选择首先剿灭张献忠部,决策是正确的。”
“待到张献忠部攻陷徐州州城,登莱新军大举进入南直隶,围攻张献忠部,堵住其撤往湖广的道路,张献忠必定往淮安或者凤阳府发动进攻。”
“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大人和漕运总督丁启睿大人,早就做好了准备,一旦张献忠部进入淮安或者凤阳,张大人和丁大人必定竭尽全力,拼尽全力打败张献忠,他们之间的激烈厮杀不可避免会出现,我登莱新军正好坐山观虎斗,待到他们两败俱伤,再行出手。”
“不管是张献忠部获胜,还是张大人和丁大人获胜,对于我登莱新军来说,都是有利的。”
“属下认为,张献忠部往淮安方向进攻,对于我登莱新军来说最为有利的,我登莱新军可以趁此机会,进入淮安,全面掌控漕运。”
“只要彻底掌控了漕运,一切都在我登莱新军的控制之中了。”
。。。
曾永忠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他的分析和判断有理有据,容不得他人反驳。
曾永忠说完之后,史可法抬起头。
身为辽东巡抚,史可法脑子里思索的全部都是辽东的民生事宜,其他的事情几乎就没有考虑,有些时候就算是想到了,也不会说出来。
今日的情形不一样了,史可法必须要说出自己的见解。
看了看曾永忠之后,史可法开口了。
“大人,下官主要是考虑民生方面的事宜,刚刚听了曾先生的分析,下官觉得很有道理,中原已经乱成一锅粥,可以用赤地千里来形容,皇上和朝廷已经没有往河南行省派遣官吏,我登莱新军若是这个时候进击中原,必定消耗
第七百二十三章 各自为政
南直隶,淮安府城,漕运总督府厢房。
桌上摆着朝廷的敕书以及徐州州城告急的文书,还有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函。
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漕运总督丁启睿,分坐桌子的两边。
流寇张献忠部围攻徐州州城已经有数月的时间,州衙送来了数份告急的文书,张国维和丁启睿在是不是驰援徐州州城的认识方面,倒是完全统一,决定不驰援徐州州城,他们认为张献忠拥有四十万人,如果南京京营的军士与漕运兵丁驰援徐州州城,整个的南直隶将处于防御空虚的状态,如此情况之下,张献忠部突然进攻淮安、凤阳甚至是南京,大军短时间之内无法迅速驰援。
说到底,张国维和丁启睿都不愿意承担责任,崇祯八年,李自成曾经攻陷凤阳府城,结果时任漕运总督杨一鹤被朝廷斩杀弃市,守陵太监杨泽自杀,巡按御史吴振缨戍边,这件事情,两人的印象很深,他们可不愿重蹈覆辙,特别是丁启睿,身为漕运总督,直接负责江北四府三州的防御事宜,更是要小心谨慎。
朝廷的敕书,语气严厉,要求张国维和丁启睿驰援徐州州城。
徐州的位置很关键,漕运河流经过了徐州,如果张献忠占领了徐州,那么漕运必定受到影响,一旦漕运遭受到影响,则北方特别是北直隶的粮食等物资的供应将出现问题,皇上和朝廷应该是从这方面考虑,故而要求南京兵部以及漕运总督府驰援徐州,打败张献忠。
严格说起来,徐州的防御事宜,直接由漕运总督府负责,漕运总督丁启睿直接承担责任,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可以坐视不理,不过现如今的局势不一样了,特别是李自成和罗汝才在开封府称王之后,南直隶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张国维与丁启睿必须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打败张献忠,护卫南直隶的安全,否则,南直隶的局势恶化,两人都不要想着善终。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点张国维与丁启睿都很明白,朝廷的敕书,需要考虑,但完全按照朝廷的敕书来指挥作战,还需要下面的人干什么。
徐州州衙的告急文书不用说,都是老一套了,张国维与丁启睿不需要特别关注。
让两人感觉到奇怪的,是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函。
宋一鹤在信函之中,禀报湖广巡抚衙门按照皇上和朝廷的要求,调遣湖广各镇大军,陈兵黄州一带,防止流寇张献忠进击凤阳与庐州,且护卫湖广的安全。
湖广的黄州府,紧靠着南直隶的庐州,距离徐州距离遥远,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宋一鹤为什么会写来信函,让张国维与丁启睿不是很明白,两人仔细分析之后,认为有可能是宋一鹤接到了皇上的旨意,或者是朝廷的敕书,所以表明了态度。
想要让湖广各镇的军队驰援南直隶,那是不可能的,宋一鹤身为湖广巡抚,仅需要负责湖广各地的安全,再说了,湖广紧靠着河南行省,整个的河南行省都被李自成和罗汝才控制,湖广行省时时刻刻都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宋一鹤怎么可能调兵进入南直隶作战。
相比较来说,南直隶安全很多,虽然曾经遭遇到流寇的进攻,可绝大部分还是安全的。
张国维看了看丁启睿,叹了一口气之后开口了。
“丁大人,徐州乃漕运要道,若是被张献忠攻陷,则漕运必定遭受影响,皇上怕是担心这一点,故而朝廷下了敕书,你看该如何的应对啊。”
张国维身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实际上负责整个南方兵力的调遣,不过漕运总督府例外,漕运总督府直接对皇上和朝廷负责,独立拥有漕运兵丁,节制江北四府三州的兵力,不归南京兵部调遣。
丁启睿也看了看张国维,面无表情的开口了。
“张大人,我认为张献忠就算是攻陷了徐州,也不可能长时间逗留,我大军在凤阳与淮安虎视眈眈,就等着他自投罗网,徐州地方不大,历来都有些贫瘠,张献忠部四十多万人,不可能维持下去,湖广巡抚宋一鹤大人写来了信函,让我想到了,张献忠部攻陷徐州之后,很有可能朝着湖广的方向进发,您看,徐州以北是山东行省,东面是河南行省,若是攻陷徐州州城,张献忠下一步的选择,要么是淮安或者凤阳,要么就是穿过凤阳进入湖广,所以说,我们暂时不要出动大军驰援徐州,可部署大军在凤阳一带守候,等候张献忠自投罗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