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定国,你是不是认为我不关心艾能奇,眼睁睁




第七百八十一章 唇亡齿寒(3)
    天还没有亮,吴宗睿就接到了廖文儒和罗典召的战报,艾能奇及其麾下的十万义军被彻底歼灭,艾能奇被斩杀。

    登莱新军剿灭艾能奇及其麾下的义军,倒是在吴宗睿的预料之中。

    登莱新军进入南直隶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彻底的掌控南直隶,同时彻底剿灭流寇张献忠,这样南方才能够保持基本的稳定,不过这个战略,想要完全实现,已经有不小的难度,吴宗睿预计,征伐的过程之中,登莱新军不仅要面对张献忠部,还有可能遭遇到南京京营的偷袭,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吴宗睿的想法也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张献忠部进入南直隶,自身遭受重大损失的同时,打败了漕运兵丁,且生擒漕运总督丁启睿,这已经是重大的胜利,不过南京京营没有遭受丝毫的损失,吴宗睿想要让张献忠部与南京京营捉对厮杀,基本不可能了。

    张献忠部离开南直隶进入湖广,必定会往南方发起进攻,到时候两湖、四川和两广,包括福建等地,都可能陷入到慌乱之中,如果历史的轨迹不发生重大的变化,张献忠将在湖广称王,成为李自成之后有一个称王的义军领袖。

    但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至少后金的八旗军,被登莱新军死死的压制,无法进攻北直隶等地了,而且辽东和山东等地,已经被登莱新军牢牢控制,成为大明少有的稳定富庶之地。

    把握机会壮大实力,一直都是吴宗睿的法宝,到了现在也不例外。

    吴宗睿与皇上和朝廷几乎撕破脸了,他不会听从皇上和朝廷的调遣,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从有利于登莱新军发展壮大的角度出发,大变的时刻已经到来,此时此刻,吴宗睿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自身掌控天下打下牢实的基础。

    如果不是曾永忠的劝解,吴宗睿依旧会坚持最初确定的战略。

    刘宁进入了房间。

    吴宗睿指了指桌案上面的文书,看着刘宁开口了。

    “文儒和罗典召发来了战报,他们全歼了艾能奇及其麾下的义军,其中包括一万老营的军士,还斩杀了艾能奇,收获还是不小。”

    刘宁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大人,属下早就想到这个结局了,流寇哪里是我登莱新军的对手,如果我登莱新军杀向淮安府城,一定能够全歼张献忠这一路流寇。。。”

    吴宗睿看着刘宁笑了笑,如果换做以前,刘宁做出这么幼稚的分析,他一定会训斥。

    “哦,刘宁,你还有这样的想法,说说看,登莱新军怎么进攻和剿灭张献忠部。”

    刘宁习惯性的搔了搔头皮,很快开口了。

    “廖都督和罗将军可以乘胜追击,杀向淮安府城,张献忠部如果逃离,那就紧追不舍,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刘宁的建议不错,相比较来说,张献忠部剩下二十多万人,其战斗力与登莱新军没有在一个档次上面,如果登莱新军全力追击,倒是能够彻底打败张献忠。

    不过吴宗睿看的更加深远。

    “刘宁,你的建议不错,不过有几个问题,你想好之后回答我。”

    “第一个问题,登莱新军想要彻底剿灭张献忠部,至少需要出动十万到十五万人的兵力,这意味着驻扎在徐州和宿州的登莱新军将士全部都要抽调,如此以来,山东和徐州等地,兵力明显不足,必须要从辽东抽调兵力,才能够稳定山东与徐州的局势,你说说,我是不是应该从辽东抽调部分的兵力来稳住山东和徐州等地。”

    “第二个问题,登莱新军与张献忠部作战,得到最大好处的是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大人以及南京京营,他们不需要耗费一兵一卒,就能够彻底稳定南直隶,甚至可以在登莱新军拼命厮杀的时候,出兵占领淮安府城、徐州和宿州等地,登莱新军是不是在打败和剿灭张献忠部之后,转回头来夺取淮安府城等城池呢。”

    “第三个问题,漕运总督丁启睿大人已经被张献忠生擒,我估计丁启睿活不了几天时间,到时候皇上和朝廷一定会派遣漕运总督,如果我们占据了淮安府城,控制了江北的四镇三州,你认为皇上和朝廷还能够派遣其他人出任漕运总督吗。”

    吴宗睿的三个问题,让刘宁低下头了。

    “大人,属下没有想到那么远,属下只是想着能够彻底打败和剿灭张献忠。。。”

    吴宗睿挥挥手。

    “刘宁,你想的不错,建议也很好,只不过当前的形势之下,我们首先需要稳住江北四镇三州的局势,让登莱新军彻底掌控这些地方,南方的基础条件,比北方强了很多,我们掌控了江北的四镇三州,就有了往南方发展的基础,若是我们将江北四镇三州与山东糅合为一体,那我们就有了四面出击的能力了。”

    刘宁连连点头,跟着开口。

    “大人说的是,大人深谋远虑,属下想不到这些,属下想到的就是剿灭张献忠。。。”

    吴宗睿微微叹了一口气,再次想起曾永忠的信函,看样子他的身边,的确需要不少有勇有谋的人才,刘宁和罗家三兄弟,勇猛有余,谋略不足,而且这种情形,短时间之内无法改变,毕竟刘宁等人的学识的确不够,如果不是跟随在吴宗睿的身边,不是加入到登莱新军之中,不断的加强学习,他们就是不折不扣的文盲。

    。。。

    张献忠的脸色依旧是铁青的,就在他做出决定,义军准备离开淮安府城,从泗州的方向前往湖广的时候,清河方向的情报再次传来。

    艾能奇及其麾下的十万义军,遭遇登莱新军大规模的进攻,艾能奇阵亡,十万义军几近全军覆



第七百八十三章 恢复漕运
    商贾的嗅觉是最为敏锐的,登莱新军进驻淮安府城,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消息,漕运中断,大量的漕粮积压在各地码头,官府没有多大的损失,但商贾与漕船船主无法忍受,漕粮积压的时间越长,他们的损失就越大。

    更加要命的是,眼看着南方的粮食开始成熟,距离秋收季节越来越近,粮食的价格必定大幅度的下滑,积压在码头的这一批漕粮,可是在青黄不接时节收购起来的,价格完全不一样,如果等到粮食全面收获的时节运送到北方去,那商贾的损失就是巨大的。

    官府可不会考虑商贾和漕船船主的损失,他们只是按照市场上的价格来收购漕粮。

    张献忠占领淮安府城的时候,商贾四散而逃,根本不敢在府城和漕运码头停留,不过张献忠撤离、登莱新军进驻淮安府城,得到消息的商贾,迅速回到淮安府城,部分的商贾商议之后,马上就到漕运总督府去询问消息,因为商贾对登莱新军是熟悉的,他们也知道登莱新军的掌舵人、大明蓟辽督师吴宗睿,异常的重视商贸发展。

    漕运总督府,厢房。

    桌案上面满满的摆放着商贾的请愿书,都是恳求恢复漕运、将漕粮运送到北方去的,总督府的外面,还等着一批心急如焚的商贾与漕船船主。

    廖文儒放下手中的一份文书,看了看罗典召。

    “罗将军,漕运码头积压了大量的漕粮,杭州方向的漕船还在源源不断的赶来,这些漕船和漕粮不能够总是积压,这样下去,漕运码头也无法承受,开年以来,仅仅有两百艘漕船到了北方,我想是不是放行一部分的漕船,让他们将漕粮运送到北方去。”

    掌管漕运的漕运总督府,已经全面瘫痪,总督府的大部分官员都被斩杀,从淮安府城一直到山东,所有的漕运码头都由登莱新军直接控制,可以说,大明最为重要的漕运,基本被登莱新军控制,只要廖文儒等人开口,漕粮是一定能够运送到北方去的。

    听见廖文儒这样说,罗典召有些迟疑。

    “刘都督,这么大的事情,是不是请示大人之后做出决定啊。”

    廖文儒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他知道罗点召说的在理,对于皇上、朝廷和北方来说,漕运的确是最大的事宜,尽管说有两百艘漕粮运送到北方去了,不过北方缺粮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就连京城都在告急,有些缺乏粮食,更不用说北直隶各地了。

    漕粮和漕运对于登莱新军来说,也是重大的事宜,需要谨慎做出决定。

    如果全面恢复漕运,北方粮食供应充足了,皇上和朝廷的压力必然骤降,北直隶的局势也能够稳定下来,这样做是不是符合登莱新军的利益。

    廖文儒没有想的那么深远,没有详细分析其中的利弊。

    看见廖文儒暂时没有开口,罗典召继续开口了。

    “刘都督,恢复漕运早一天晚一天问题都不是太大,虽然杭州的漕船还在源源不断的前来,末将建议,还是请示大人,大人就在清河,距离淮安府城不是很远,最多也就是等待一天到两天左右的时间,至于说码头上的那些商贾和漕船船主,他们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廖文儒点点头,虽然有关登莱新军未来的事宜,他也有所考虑,但所处地位不一样,也就不可能考虑的那么深远,很多的是事宜,特别是重大的事宜,都是大人拍板和最终决定,廖文儒就不需要考虑的那么深远了。

    “也好,就依你说,我这就给大人写去信函,恳请大人做出决定。。。”

    廖文儒还没有说完,亲兵就进来禀报,说信义押司送来了信函。

    拆开信函,廖文儒看的很快,脸上露出了颇为吃惊的神情。

    “刘都督,是大人写来的信函吗。。。”

    廖文儒点点头,将看完的信函递给了罗典召,罗典召摆了摆手,没有接过信函。

    “刘都督,您是知道的,末将识字不多,一般的文书能够看懂,大人的信函就不一定了,您就说说,大人下达了什么命令,末将去执行就是了。”

    廖文儒看着罗典召,没有马上说起信函上面的事宜。

    “罗将军,这么多年过去了,大人一直都在强调学识的事宜,我看你还是要多多识字,今后你领兵单独作战,大人若是写去信函,你不能够看懂,就要误事了。。。”

    罗典召脸有些红,对着廖文儒抱拳开口了。

    “末将知道,可末将不是读书的料,这么多年过去,末将一直都拼命的识字,却总是记不住,今后末将一定努力,认识更多的字。”

    廖文儒有些无奈,看着罗典召开口了。

    “大人的信函里面,说到了漕运的事宜,大人要求我们畅通漕运,第一批放行五百艘漕船,运送漕粮前往北直隶,大人马上就要到淮安府来了。。。”

    罗典召脸上也露出吃惊的神情。

    “什么,大人说到了漕运的事情吗,这么说,刘都督不需要给大人写去信函了。”

    廖文儒没有犹豫,马上开始下令。

    “罗将军,漕运总督府的事宜,暂时由你我负责决断,漕运总督丁启睿大人已经去世,大人将丁大人去



第七百八十四章 后悔无用
    朱由检脸色铁青,将手中的奏折狠狠的摔在了地上,对着站在前面的王承恩开口了。

    “承恩,你说说,吴宗睿究竟想干什么,想要公开造反吗,那好啊,朕等着他,等着他来取了朕的性命,等着他来篡位,朕就要看看,他究竟怎么登上皇位。。。”

    王承恩低着头,不敢开口说话,此刻皇上正在气头上面,开口说话就是自找倒霉。

    南直隶出现了巨大的变故,可惜朝廷知道消息太晚了一些,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以及蓟辽督师吴宗睿的奏折抵达京城之后,皇上和朝廷才完全知晓。

    原任漕运总督丁启睿被流寇张献忠擒获,遭受非人折磨,后被登莱新军所救,但身体已经不行,仅仅几天时间就归西了,淮安府城被张献忠占领,漕运彻底中断,幸亏登莱新军打败了驻扎邳州和宿迁等地的流寇,迫使张献忠离开淮安府城,朝着泗州而去。

    从湖广巡抚王聚奎送来的紧急奏折看,张献忠部已经从庐州大举进入了湖广。

    开年以来,漕运完全中断,数月时间过去,仅仅有两百艘漕船运送漕粮抵达天津,这些漕粮远不能够满足京师和北直隶的需求,朝廷给漕运总督府数次下发敕书,要求漕运总督丁启睿想办法将漕粮运送到京师,但效果都不是很好。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丁启睿率领的漕运兵丁,被流寇张献忠打败,丁启睿本人被生擒,流寇依靠丁启睿的官碟和兵符,轻而易举的占领了淮安府城,导致南直隶的局势骤变。

    登莱新军打败了张献忠部,收复了淮安府城、邳州以及宿迁等地,漕运终于贯通,五百艘漕船正运送漕粮前往京师和北直隶,不过吴宗睿的奏折同时也抵达了京城,吴宗睿举荐山东巡抚卢发轩出任漕运总督,总理漕运的一切事宜。

    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的奏折同样抵达了京城,张国维的奏折详细禀报了发生在南直隶的诸多事宜,包括登莱新军如何打败张献忠部、漕运完全恢复等事宜。

    这一切都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蓟辽督师吴宗睿,没有资格插手南直隶的事宜,没有资格举荐漕运总督,而且吴宗睿应该是驻扎在辽东,最多也就是到登莱之地巡查,现在居然敢不请旨,直接就到南直隶去了。

    这是朱由检无法容忍的,也是被朱由检视为造反的一个铁证。

    如此情况之下,朱由检根本无法忍受。

    。。。

    暴怒的朱由检,将御案上面的奏折几乎全部扔到地上去了,才稍微平静了一些。

    王承恩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成为了朱由检的出气筒。

    看着低头的王承恩,朱由检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承恩,这些都不关你的事,朕忍不住,没有其他的地方发泄,只能在你的面前发泄怒气,你可不要多想啊。。。”

    王承恩扑通的跪下了,一边叩头一边开口,声音带着哽咽。

    “皇上,您不要生气,千万不要气坏了身子,您有什么怒气,往臣的身上发泄就是,臣能够为皇上解忧,万死不辞。。。”

    朱由检连忙上前了,伸手扶起跪在地上的王承恩,眼睛里面竟然有了雾气。

    “承恩,快快平身,朕能够完全相信的就是你了,在你的面前,朕没有任何的顾忌,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

    王承恩的眼睛里面,也有了泪水。

    “皇上如此信任臣,这是臣的荣幸,臣愿意赴汤蹈火,为皇上解忧。。。”

    朱由检楞了一下,他当然能够听出王承恩话语里面的意思。

    “承恩,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

    王承恩抬头看了看朱由检,准备再次跪下,被朱由检一把给拉住了。

    “承恩,在朕的面前,你不必如此,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朕不会怪罪你的,朕知道你的一片心,你也要体谅朕的一片心啊。。。”

    王承恩看着朱由检,眼泪滑落下来。
1...287288289290291...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