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皇上,臣恨啊,臣恨不能领兵厮杀,臣要是能够领兵厮杀,一定除掉朝中的奸臣,还给皇上一个太平的天下。。。”
朱由检再次叹了一口气,拍了拍王承恩的肩膀。
“承恩,不要说了,你若是有什么建议,直接说出来就是了,朕听得进去。”
朱由检的确了解王承恩,也完全相信王承恩,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时常想起魏忠贤,先帝曾经专门嘱托过他,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言下之意就是要求朱由检善待和重用魏忠贤,可惜朱由检根本听不进去,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斩杀魏忠贤。
斩杀了魏忠贤,为朝中的东林党人平反且重用这些人,那一段时间,朱由检在朝中的威望达到了顶点,到处都是赞誉的声音,这也让年轻的朱由检觉得自己做的是完全正确的,尔后他专门限制了太监的权力,甚至不允许太监插手朝中重大的事宜。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由检渐渐的发现,朝中的大臣,并非是他想象中的那样,一切都是以朝廷和家国为重,这些文武大臣党同伐异,争权夺利,闹得不亦说乎,根本没有想到家国天下,将整个的朝堂闹得乌烟瘴气。
无奈
第七百八十五章 漕运大整顿(1)
下船之后,走上码头的刹那,卢发轩感觉到略微的眩晕。
淮安的漕运码头,是所有漕运码头之中最为热闹的地方,众多的商贾在这里云集,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充斥码头之中,数月漕运的积压,让这里云集了众多的漕船,码头上堆放了大量的漕粮与货物,商贾与漕船船主都在等待坐粮厅的文书。
出任漕运总督的卢发轩,没有前往京城,直接从济南出发,前往淮安府城。
卢发轩对于皇上和朝廷,已经没有太多的印象,虽说内心还残存了一丝的神秘感。
赴任之前,卢发轩接到了吴宗睿的信函,信函之中详细介绍了有关漕运的诸多事宜,其中还附带有情报司有关漕运的诸多情报,从济南府城出发,由陆路转水路,卢发轩都在看这些文书,都在思考,因为吴宗睿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那就是要彻底整顿漕运,摒弃漕运之中的诸多陋习,让漕运迅速规范起来。
任务很压头,一路上卢发轩都在思考,究竟该如何彻底的整顿漕运。
“卢大人,大人在坐粮厅等您。。。”
“原来是刘都督,有劳你在码头等候了。。。”
没有啰嗦,卢发轩跟随刘宁,前往坐粮厅而去。
坐粮厅的门前,集聚了大量的商贾与漕船船主,他们都在焦急的等候,大量的漕粮与货物必须要运送出去,耽误的时间太长了,他们已经耗不起了。
卢发轩跟随刘宁,绕过了坐粮厅的大门,从后面的耳门进入了坐粮厅。
坐粮厅的里面很安静。
进入厢房,卢发轩一眼看见了正在审阅文书的吴宗睿。
“下官见过大人。。。”
“卢大人,一路辛苦了,这几天的时间,我可是帮着你处理漕运的事宜,都有些焦头烂额了,还好你来得快啊。。。”
卢发轩抬头的时候,发现吴宗睿已经走到了他的面前。
“大人,您说笑了,若是您都无法处理漕运的诸多事宜,下官就更不敢做了。。。”
吴宗睿笑了笑,对着卢发轩身后的刘宁挥挥手。
“刘宁,告诉厢房外面守候的军士,不准任何人打扰,我与卢大人有重要的事情商议。”
刘宁点点头,转身出去,关上了厢房的门。
再次看向卢发轩的时候,吴宗睿的神色变得严肃。
“路廷兄,漕运的弊端太多,按照道理来说,你出任漕运总督,至少需要数月的时间熟悉一切,尔后才来全面整顿漕运之中的弊端,不过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就是秋收季节了,江北的四镇三州,包括山东等地,漕运之中的弊端必须要革除,至于说江南以及江浙等地,暂时不用考虑。”
“我在信函之中已经说过了,从你出任漕运总督的这一刻开始,从淮安的漕运码头,到山东德州的漕运码头,全部都要设立市舶司,市舶司由漕运总督府节制,地方官府不得干涉,不得插手其中任何事宜,市舶司的主要任务,就是收取赋税。”
“漕运是一块大肥肉,漕运兵丁、地方官府,沿途的匪帮,包括漕运码头的帮派,都从中获取利益,一艘漕船运送的漕粮,到达北方的时候,损耗达到了三成至四成,这三成到四成的损耗,全部都进入了个人的腰包,现如今这一切都要彻底打灭。”
“漕运兵丁好说,江北四镇三州以及山东境内的漕运码头,基本不存在漕运兵丁了,悉数由登莱新军接手管护漕运码头,地方官府也好说,蓟辽督师府将会下发文书,要求运河沿途所有的官府,不得盘剥漕船,至于说沿途的匪帮和漕运码头的帮派,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登莱新军完全可以解决。”
“麻烦的是皇上和朝廷的态度,还有江浙与天津等地的漕运码头,他们不会听从蓟辽督师府与漕运总督府的命令,还是会延续以前的做法,依旧从中盘剥。”
吴宗睿说到这里的时候,卢发轩点点头开口了。
“大人,下官觉得,浙江以及北直隶境内的漕运码头,我们暂时不插手,管辖好江北四镇三州以及山东境内的漕运码头,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行整顿这些地方的漕运码头。。。”
吴宗睿摇了摇头。
“不行啊,漕运本就是一个整体,你想想,江北四镇三州与山东境内的漕运码头彻底整顿了,节约下来的漕粮,运送到天津去,最终还是有可能被当地的官府盘剥,我们辛辛苦苦的整顿漕运,最终得到利益的是那些胆大妄为的漕运兵丁与地方官府。”
“还有江浙一带,漕粮从这一带出发之前,就遭遇到层层的盘剥,抵达淮安码头,我们还能够做什么,难道继续收取赋税吗,这样无法承受的商贾和漕船船主,最终会将负担转嫁到百姓的身上,这就让我们所谓的整顿漕运,变成了加重百姓负担的行为。”
卢发轩有些愕然,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大人,您说的这些下官也想到了,可江浙一带,包括北直隶境内的漕运码头,漕运总督府无法控制啊,皇上和朝廷的态度您也是知道的。。。”
吴宗睿眯起了眼睛。
“路廷兄,我们不是没有办法,只要我们足够的胆大,就能够彻底整顿漕运。”
卢发轩楞了一下,瞬间明白了。
第七百八十六章 漕运大整顿(2)
浙江行省杭州府城,漕运码头。
数百的漕运兵丁,手持钢刀长枪,如临大敌。
为首的副将,脸上带着愤懑与得意的神情,看着前方不远处的罗典召。
漕运总督府的文书已经下发,浙江以及北直隶各地的漕运码头,悉数收到了漕运总督府的文书,这一份文书,注定会引发躁动。
大明的漕运兵丁,兵员数量上面是最多的,万历年间,漕运兵丁最高峰时期,兵力的总数达到了十三万人,从杭州的漕运码头一直到天津的漕运码头,每个码头都安排有大量的漕运兵丁,其责任就是护卫漕运的安全。
崇祯年间,为了节约开销,漕运兵丁进行了大规模的裁撤,剩余的漕运兵丁不足五万人,绝大部分的漕运兵丁,都集中在江南,兵力分布最多的是淮安府的漕运码头,其次就是杭州漕运码头和天津漕运码头。
漕运兵丁有其特殊性,以本地人居多,毕竟漕运兵丁担负的仅仅是负责漕运安全的职责,而且他们各自负责一段水域,不需要长途跋涉,所以说,在招募漕运兵丁的时候,都是以就近招募为主,随着军户制度的崩塌,更多的漕运兵丁是就近招募的军士。
漕运兵丁不需要有多凶悍,他们不需要上阵杀敌,故而超募的条件也低了很多。
好男不当兵,这个观点,大明一朝深入人心,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或者是混混无赖,没有谁会主动进入军营之中,漕运兵丁这等的超募方式,注定不可能招募到优秀的军士。
漕运兵丁纪律松弛是众人皆知的事宜,他们的主要责任,压根不是维持漕运的安全,而是盘剥商贾与漕运船主,获得更多的钱财。
天启年间以来,历任的漕运总督和漕运总兵,在这样的事情上面,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压根不管那么多的事情,只要漕粮能够运送到北方去,其他的事情不需要关心。
杭州的漕运码头,可以与淮安府城的漕运码头媲美,这里毕竟是漕运的起始地,江浙一带的漕粮,都要运送到杭州,经过运河运送到淮安府城,所以说这里也是商贾云集的地方。
吴宗睿担心漕运的整顿不彻底,最大的缘由就是杭州的漕运码头。
所以说,罗典召亲率登莱新军的将士,接管杭州的漕运码头。
让罗典召想不到的是,杭州漕运码头的漕运兵丁,压根不在乎漕运总督卢象升的命令,我行我素,就是不愿意撤离杭州漕运码头。
罗典召倒是没有妄动,将杭州漕运兵丁的情形,马上禀报给廖文儒。
罗典召文书抵达淮安府城的时候,吴宗睿已经到了淮安府城。
廖文儒的想法,是强行的镇压,根据情报司侦查到的情报显示,按照漕运总督府的编制,杭州漕运码头应该有五千多的漕运兵丁,由一名副将指挥,负责杭州漕运码头漕运的安全事宜,不过实际情况不一样,杭州漕运码头漕运兵丁实际的数量,不足三千人。
漕运兵丁的素质很差,根本无法彻底扭转,所以吴宗睿的想法很明确,将各地漕运码头的漕运兵丁集中到江北四镇三州以及山东各地的漕运码头,由登莱新军进行集中整治,其中绝大部分的军士就地遣散,可以保留的军士,进入登莱新军之中。
整顿漕运兵丁,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开年以来,漕运经历了太多的波折,阻断的时间接近半年之久,各地的漕运兵丁都知晓其中的情况,漕运总督府剿匪不力,在漕运兵丁之中,已经形成很不好的印象,加之各地的官府为了自身的利益推波助澜,想要掌控地方的漕运兵丁和漕运,让漕运总督府的威信一落千丈,这个关键时刻来整顿漕运兵丁,难度很大。
罗典召率领登莱新军抵达杭州漕运码头,正是当地漕运兵丁群情激愤的时刻。
漕运兵丁的俸禄,由漕运总督府同一拨付,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代表了漕运总督府的威信,开年以来,漕运总督府压根没有拨付钱粮,已经无法稳住各地的漕运兵丁。
人心不足蛇吞象,漕运兵丁的收入,比较那些卫所的军士,高了很多,不过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所以俸禄没有及时的兑现,漕运兵丁同样要闹事。
罗典召的想法,与廖文儒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强制的手段,降服各地的漕运兵丁,这样做,能够一劳永逸,但也包含危险,主要是有可能触动地方官府,让他们弹劾漕运总督府,弹劾漕运总督卢象升。
让廖文儒想不到的是,吴宗睿的想法与他的想法一致,就是通过强制的手段,降服各地的漕运兵丁,行动要稳准狠,以利于登莱新军彻底的掌控漕运。
罗典召得到了明确的命令,如果杭州漕运码头的漕运兵丁敢于不服从命令,那就动手,斩杀不服从命令的军官和军士。
。。。
罗典召身后的登莱新军军士,已经举起了手中的燧发枪。
只要罗典召一声令下,燧发枪开火的时刻,就是收割漕运兵丁性命的时刻。
罗典召不想杀死太多的漕运兵丁,他看着漕运兵丁副将开口了。
“卢大人有令,浙江各地漕运码头的漕运兵丁,悉数前往淮安府城漕运码头集中,总督府的文书你看过了,若是不遵守命令,后果你无法承担。。。”
副将看着罗典召,一脸的不在乎。
“不用说这些,兄弟们和我长期在这里守卫,就算是朝廷也不会调整我们
第七百八十七章 最头疼的事(1)
登莱新军控制浙江以及北直隶境内漕运码头的进展速度很快,快的有些出乎了卢发轩的预料,本来以为地方官府可能插手其中干涉,但这样的情况没有出现,后来卢发轩总算是明白了,地方官府的利益没有遭受任何的损失,漕粮依旧是地方官府收购,他们依旧能够从中盘剥到钱财,至于说谁来管控漕运码头,与他们的关系不是太大,再说了,浙江以及南直隶一带,都知晓登莱新军骁勇,就连皇上和朝廷都不大干涉登莱新军的诸多事宜,地方官府也就没有必要自找麻烦了。
漕运贯通之后,漕粮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北直隶,京城以及北直隶缺粮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形势也基本稳定下来,如此情况之下,没有谁会跳出来弹劾蓟辽督师吴宗睿以及登莱新军,他们可不会自讨无趣。
乔明俊也开始了全面的安排部署,麾下的五万登莱新军将士,不仅要驻守浙江、南直隶和北直隶诸多的漕运码头,还要驻守江北四镇三州的诸多地方,兵力方面不是特别的充足,要知道漕运兵丁高峰时期,兵力达到了十三万人,他们仅仅只是驻守漕运码头。
按照吴宗睿的要求,乔明俊经过仔细的思索之后,明确了漕运码头驻守军士的数量,杭州、淮安、德州以及天津这些地方,属于大型的漕运码头,驻扎两千登莱新军的将士,其余的漕运码头驻守一千登莱新军将士,这样驻扎漕运码头的军士接近三万人,剩余的军士,重点驻扎在淮安府城、徐州州城、庐州府城等地,兼顾辖下的县城,至于说凤阳府城,因为其特殊的地位,暂时没有派驻登莱新军进驻。
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登莱新军全部安排部署到位。
江北四镇三州的地方官府,同样没有什么反弹的情绪,反正驻扎本地的登莱新军,没有插手官府的任何事宜,与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相反,登莱新军进驻府州县,能够迅速稳定地方的局势,地方官府高兴还来不及。
登莱新军驻扎到位之后,卢发轩随即开始全面整改漕运之中的弊端。
吴宗坤兼任山东巡抚,曾永忠也抵达济南府城,协助吴宗坤管辖山东的所有事宜,戴明杰出任登州知府,实际负责登州和莱州的诸多事宜,行使登莱巡抚的职责。
安排完毕江北四镇三州以及漕运的诸多事宜,吴宗睿也回到了山东。
廖文儒则是直接回到了锦州,开始统领驻扎辽东的登莱新军。
离开淮安府城的吴宗睿,对于江北四镇三州的局势没有完全放心,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事情没有处理,那就是整顿江北四镇三州各级官府的问题。
马上能够打天下,但马上不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吴宗睿很清楚。
登莱新军掌控的登州、莱州以及辽东各地的官府,诸多官吏的理念早就改变了,至少他们明白,官府必须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做事情,解决老百姓的困难,如若不然,地方官府和他们这些官吏就是不合格的,近半年时间过去,山东各地的官府,官吏的思想也在逐渐的改变,卢发轩曾经强力的整顿,那些鱼肉百姓、一心就想着自身利益的官吏,悉数被清除出去,这也迫使诸多的官吏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不过在南直隶,在江北的四镇三州,改造和整顿地方官府的难度要大很多。
无他,南直隶读书人居多,士大夫家族居多,在朝中为官之人同样很多,这些势力盘根错节,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在地方上的特权,他们做任何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自身的利益,他们甚至能够直接控制地方官府。
猜你喜欢